刘丁宁的社会评价
妈妈:希望给孩子平静的环境一切都还是未知数,因此不想向外界多说什么。希望外界不要过多地关注刘丁宁,给孩子一个平静的环境走自己的路。 记者印象:女孩是乐观主义者那个可爱的女孩始终是笑眯眯的,接受采访时偶尔还跟记者开句玩笑,一看上去就知道是个能坦然面对一切的乐观主义者!本高校长:追寻更纯粹的国学刘丁宁选择回到本溪,主观上是她想追寻更纯粹的国学,觉得到北京大学中文系可能更适合自己对学业的追求;客观上,香港大学网上学习时间比较长,刘丁宁的眼睛不太能适应。学弟学妹:放弃也是一种勇敢学姐觉得港大不适合,回来复读,没说为了面子一直在那里死撑下去,我觉得也挺勇敢的。如今重新认识了这个女生,才明白什么叫追梦,有梦在心中,她的笑容依然。专家:放弃和坚持都是一种勇气辽宁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张思宁女士称,刘丁宁的选择,其实是不同文化氛围和环境下,理想和现实冲突的结果。首先是环境的冲突,陌生环境下每个人都有心理不适应、想要回家的感觉。其次是文化的冲突,香港和内地的文化氛围不一样,可能个人的理想反差很大。第三,能上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一直是内地学子的光荣梦想,这种长期的社会导向也是影响选择的重要因素。而从刘丁宁个人来看,她想追寻更纯粹的国学,从语言环境、人文氛围来看,当然会觉得在北京大学才是和“我们”一样的。 张研究员说,刘丁宁的选择说明她懂得放弃,这是一种勇气;而且她有能力去追求自己的梦想,这更值得尊重。不过,张研究员也建议,对于有选择的人来说,在懂得放弃的同时,也应该懂得坚持,坚持更是一种勇气,毕竟放弃也是要有成本和代价的。此外,刘丁宁的选择还是有些匆忙,还是应该注重调整理想和现实的冲突。 北京大学回应北京大学宣传部长、新闻发言人(原任中文系党委书记)蒋朗朗回应称,已经关注到刘丁宁的情况,选择北大是孩子自己的兴趣,至于来北大能不能求仁得仁,也要看她自己。 作为北大教师,蒋朗朗称,发自内心的对所有想考北大的学生表示欢迎,尤其是有志于中文系的同学,“那也是我自己的专业。 ”但是他也表示,想读北大中文系必须通过正常的途径和程序,北大不会直接录取。中文系副系主任金永兵表示,对于青年一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尤其在大学阶段,因为大学学习的是能力,不同于高中的应试教育,学生乐在其中最重要。在专业的选择上,家长和老师应该尊重学生的第一兴趣。欢迎热爱中文的同学来研究自己的 “母语”,如果刘丁宁2014年幸运的顺利进入中文系,系里是很欢迎的。不过,中文系本身是没有录取学生的权利,要服从学校的统一招生。 香港大学回应香港大学研究学院助理院长杨立伟认为高考状元刘丁宁从香港大学退学只是个例。不过杨立伟也承认,不是所有学生都适合到香港大学来学习。他认为,勇于面对挑战,尝试新的东西,始终保持一颗好学的心,只有这样的学生才能真正适应港大的环境,如果没有这样的心理准备的话最好别申请港大。
刘丁宁的北大新生活
刘丁宁在北京大学中文系2014年开学典礼上的发言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首先,感谢系里的信任。很荣幸和大家分享我的一点感想。在我心里,北大中文系打动人的,不只是浸润书卷香的人文环境,更是前辈型范,师长传承的人格修养。 我想谈一谈,我心中的中文人应具有的特质:首先,一个真正的中文人,绝不仅应在学问上日益精进,更应有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对于我们学生来说,不必成为高不可及的圣人,也不必成为博学渊雅的大师。不妨从身边小事做起。来自天南海北的我们,由于成长环境、生活经历的差异,难免形成不同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对于与自己不同的思想行为,能够给予尊重理解,不也是/礼/吗?对于别人的不尊重不理解,尽量宽恕、包容,不也是/仁/吗?这些看似简单,实则不易。但至少我们应有意识地努力,不断砥砺德行修养。成为真善美的践行者,推己及人,像一朵朵小小的茉莉,朴素平凡,却在悄然无声中芬芳周围的一切。 其次,一个真正的中文人,应有对自己事业的信心与坚守。一个由内而外的中文人,对外待人,温润谦诚;对内待己,恬淡自喜,不盲从周围人的价值观念,不追求外在生活的舒适安逸,独立思考判断,秉持对精神世界的热爱探求。面对他人形形色色,看似光鲜华丽,热闹有趣的生活,不为所动。因为你将获得的,是一个更为美好的灵魂世界。 理想的中文人,也许同样在最平凡的岗位上,但他们的内心世界必有为人所不知的精彩。躬耕在自给自足的精神园田,有着不足为外人道的欣喜。灵魂的安详,内心的丰赡,支撑起他们生命的信仰。我相信这种精神境界,即使不在这里,也绝不会在别处。当然,任何事物都不是绝对完美的,所以对于你所喜爱的事物,既已选择,就要全心全意地对她负责,爱屋及乌。诚如/小王子/里所说,是你为你玫瑰花费的时间才让她变得如此宝贵。对于未选择的路,不必留恋,也许如泰戈尔的诗句,只管走过去,不要流连着去采拾路旁的花朵,因为这一路上,花朵自会继续开放的。 在这个日益喧嚣纷繁的世界,中文系的我们,当守住自己的灵魂,在内心深处,留最后一片,纯净的桃源。 最后,请允许我代表北京大学中文系2014级新生预祝老师们教师节快乐。并祝同学们开学快乐,在北大优美的自然与人文环境中,一起开始一段,值得我们一生怀念的旅程,一个诗情画意的青春!谢谢大家!
中国中学高考升学率是多少
1977年:录取27万,报名人数570万,录取率约4.8%.
1978年:610万人报考,原计划招生29.3万人,后增加近11万人,共录取40.2万人。录取率约6.6%.
1979年:录取28.4万,报考人468.5万,录取率约6.1%。
1980年:录取28万人, 报名人333万, 录取率约8.4%.
(预选制后,大约只有40%的学生有资格参加高考报考本科院校的考生外语成绩按30%计入总分。考试成绩只通知考生本人,不张贴公布。取消考生查阅试卷的规定。一些省、市、自治区扩大招收自费走读生7000多人。)
1981年:录取28万人,报名人数259万,录取率约:10.8%.
(理工农医类加考生物,按30%计入总分。)
1982年:录取32万,报考人数187万,录取率约17.1%.
1983年:录取39万人,报考人数167万,录取率约:23.4%.
(这年全国统考时间调整为7月15—17日。)
1984年:录取48万人,报考人数164万,录取率约:29.3%.
(这年全国统一考试时间恢复为7月7—9日。)
1985年:176万人报考,共录取62万人.录取率约:35.2%.
1986年:191万人报考,共录取57万人。录取率约:29.8%
1987年:228万人报考,共录取62万人.录取率约:27.2%
1988年:272万人报考,共录取67万人。录取率约:24.6%
1989年:266万人报考,原计划招生64万,后因"北京事件"实际招生只有40万.录取率约:15%
1990年:录取60万人
1991年:录取62万人
1992年:录取75万人
1993年:录取92万人
1994年:录取90万人
1995年:录取93万人
1996年:录取97万人
1997年:录取100万人
1998年:录取108万人
全国高校大规模扩招始自1999年,按当年统计,全国普通高校招生160万人,比1998年增加了52万人,增幅高达48%。
2000年:录取180万人,
2001年:录取260万人 ,录取率首次突破50%
2002年:录取320万人 ,报名人数527万,录取率约60.9%
2003年:录取382万人 ,报名人数613万,录取率约62.3%
2004年:录取420万人 ,报名人数723万,录取率约61.8%
2005年:录取504万人 ,报名人数867万,录取率约58.1%
2006年:录取540万人, 报名人数950万 ,录取率约56.8%
2007年,录取567万人,报名人数1010万,录取率约56.1%
2008年,录取599万人,报名人数1050万,录取比例57.0%.
2009年:录取率629万, 报名人数1020万,录取率约64.2%
写一篇关于辽宁省状元刘丁宁的议论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2013年10月,辽宁省文科状元刘丁宁放弃为她提供巨额奖学金的香港大学又回到高中复读,准备参加来年的高考。对此,大家十分不解。有人规劝,让她申请重新返校,因为复读没有把握考出那样好的成绩。有人惋惜,多少人梦寐以求却难以企及的国际名校怎能轻易放弃。有人气愤,说她放弃巨额奖学金是“烧”糊涂了。她却坚持自己的选择。据说,这样做的理由是:港大网上学习时间太长,自己很不适应;再者,自己的梦想是追寻更纯粹的国学,通过复读而考入北大中文系能够更好地完成自己的学业。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材料事例为辽宁文科状元放弃香港中文大学决定复读和“大家”对她的规劝及评价。
(一)从刘丁宁的角度立意。
(1)从肯定的角度立意:
①坚守自己的梦想(复读考北大中文系学“国学”);
②学会放弃,拒绝诱惑(放弃港大和巨额奖学金);
③人生归零,从头再来(选择复读,来年参加高考);
④适合的就是最好的(她不适应港大的网上学习方式,更适应在北大学纯粹的国学);
⑤坚守自我,绝不盲从(面对大家的言论,坚持自己的选择,毫不动摇)。
(2)从否定的角度立意:
①鼓足勇气,克服困难(港大学习,遇到困难,勇于面对,不应退却);
②学会适应,改变自我(面对港大的新环境,要不断改变自我,学会适应);
③切莫轻言放弃(考入港大,机遇难得,轻易放弃,鲁莽草率);
④听信他人与坚守自我(面对别人的意见,要有正确的态度,不应轻信,但也不该执
拗);
⑤梦想与现实(梦想与现实总会有一定的距离,梦想固然美好,但也要直面现实)。
(二)从“大家”的角度立意。
(1)从否定的角度立意:
①不要以名利来衡量人生价值(大家或规劝或惋惜或气愤的理由是看重于她的状元身
份、港大地位及巨额奖学金);
②有一种阻力叫世俗(每当有新生事物出现时,“大家”总要说三道四,妄加评论);
③让别人自己做一回主(人们活在“被时代”,总是被人左右着,难以自己做一回主);
④“苦心”未必会有“甜果”(“大家”在对别人品头论足时总是以“苦心”人的身份
出现,然而大多时候是好心办坏事)。
(2)从肯定的角度立意:
①一片“苦口”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②面对抉择,学会理智(青年人面对人生抉择,容易“发烧”;“大家”善意的提醒和
忠告会让人学会理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