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女人和中国女人的区别
首先语言不同,头发不同,眼睛不同,身材不同。外国的女人普遍都丰满!
最重要的就是生活的方式不同,外国人都很大方外在,中国女人就不中了,动不动就害羞,动不动就脸红!`哎~`无奈吖。看看人家外国的人多开放。什么亲啦,什么抱啦,不管和谁都一样。中国女人就不行了,不是男朋友的连手都不能摸摸。太那个啥了。说不出了。
中国游客直呼难以接受,欧美国家的年轻人有多开放?
节日是值得纪念的日子,在以往,大大小小的节日,人们都常常是回家跟一家人一起过,而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人选择会在节假日外出旅游,当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外出旅游的时候,中国国内可供选择的旅游地却在逐渐慢慢的减少,于是,有些人就开始走出国门,出去领略一番异国的风情,感受不一样的文化与氛围。很多人都会向往去西方国家旅行,但是我们都知道,大多数的西方国家都是十分开放的,很多女性为了追求个性,在穿衣方面,往往是怎么性感怎么来,而对于前去旅行的中国游客,我们是生活在一个较为传统保守的国家,自小受到的教育和熏陶,让我们很难理解这种行为和做法,更难以接受这样的文化和思想。那么,欧美这些国家究竟可以有多开放,能让中国游客直呼:“直接难以接受”呢?笔者今天就来带大家好好了解一下!如果你是一月上旬左右去到欧美国家旅行,然后选择乘坐地铁,你可能就会恰巧赶上一个特殊的节日,也正是这个节日,往往会让你”难以接受“。这个特殊的节日,就是”不穿裤子搭地铁日“,这个节日始于一个民间组织,后来被人们广为接受,从欧美到世界,越来越多地方的人们开始举行这个节日,一般都在每年的一月中上旬即兴举行,而节日的内容就是这节目名称,就是大家都不穿裤子然后去搭乘地铁。虽然这个节日,在刚刚举行的时候,警察曾经抓走过参加节日的人,但是后来法官无法判定其有罪,因为法律之中没有规定穿内裤外出是违法的,之后便无罪释放了。可能也正是因为如此,不违法,而且它符合欧美人开放自由的文化,还能让人们感受到一种新奇与刺激,所以才越发壮大,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欢,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其中,同时还扩大了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多的地方开始出现这个节日。听说,这个节日的意义在于让人们摆脱束缚,为生活增加乐趣,虽然这个出发点是好的,但是笔者考虑真的不会有什么隐私问题吗?男生也就还好,女生这样真的好吗?当然这其中也不排除一些人是为了秀自己的好身材和其他的目的,不过不管怎样,这种文化和节日还是没有在中国流传开来,大概是因为东方人那种骨子里的保守吧,又或者认为这种节日其实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意义。不知道你是怎么样看待这个节日的呢?
社会学为什么在美国那么盛行
美国的社会学(Sociology)范围比较广,而且多交叉,在学科方面分类很多,所以去美国留学进修社会学的同学应该注意这方面的问题,根据自己将来的就业方向来选择社会学进修的方向。2018美国社会学专业的5大就业方向
作为文科类申请的热门专业之一,美国大学社会学学科分类大体上包括社会方面、社会经济方面、社会政治方面、社会地理方面、社会历史文化方面、社会数学方面,以及其它(如城市实务研究)方面。它的职业发展方向大体上包括以下5大类。
1、社区和青年工作
对于社会学相关专业的毕业生而言,社区和青年工作领域是不错的就业去向。在这一领域内工作(相比于更广阔的社会或国家环境下)需要特别注意青少年与弱势群体的福利关怀等。当然,这些职位要求从业者对于社会政策,特别是社会福利政策、教育政策、社区发展政策、贫困救助政策等方面的了解。社会学毕业的你在这类工作中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相比别的专业你对这一领域的认识更加深刻,包括对于法律的了解、对于政策对社会印象的了解以及强大的社交技巧。
一般来说,这一领域的主要职位有:社区干事,社工,护工,青年工作者,平等和多元化官员以及体育发展官员等。
2、咨询和治疗
如果你喜欢更多地和自己所工作的社区内的成员接触的话,社会学职位可以提供给你一条咨询与治疗方面的职业之路。或许你会认为心理学毕业生更加适合这一职位,但是,我要说的是,社会学毕业生同样非常适合!这类职位对从业者最主要的要求就是强大的交际、交流、批判性思维以及不含偏见的同理心,而这些恰恰是社会学毕业生的强项。
咨询师或者治疗时需要接触的来访者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个体也可以是夫妻或群体,而你的工作职责就是帮助这些人克服遇到的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也很可能是多样性的:酒精滥用、人际关系问题、易于、成因、饮食不规律或其他的心理或者社会问题。
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想要从事于这样的职位,一个社会学的相关学位或许并不是必须的,但是医学方面的资格证书是至关重要的!
3、教育行业
在教育行业发展,如果你想要在K12教育中谋求职位,那么一个本科学位所学习到的相关知识(儿童发展、校园法等)基本上是足够的。当然了,除了社会学学位,你最好可以有相关的教学技巧。
如果你想要在高等教育体系中工作,毫无疑问地,你会需要研究生学位,最起码是硕士学位,基本上会需要博士学位。就业与高等教育机构的你,一般会专注于自己的研究领域,需要同时兼顾科研与教学两方面。你可以是一名讲师、导师或是一名科研员,但是一般情况下你需要身兼上述的是三个职位,既要保证教学质量又要进行科研,同时保证不断的有科研论文发表在学术期刊上。
4、公共服务机构
就职于公共服务相关机构的社会学毕业生往往会将关注范围细化,一般会进入比较专注某一方面的机构。比如:福利机构、公共卫生机构、志愿者机构、刑事司法、监狱、康复服务、住房服务等。
想要成功进入这些机构,会需要你具有以下这些能力:分析能力、批判思维能力、跨文化理解能力、收集与整理呈现复杂信息的能力、法律意识以及过硬的人际交往技能。
5、其它领域
A. 商业机构:拥有社会学背景的人在商业机构内有着非常广的就业范围。职位也很多:营销、统计、调研、员工关系、员工关怀、人力资源等等。有着社会学背景又有强大的分析能力的你,商业机构简直就是你的就业天堂!如果你还有比较棒的批判性思维,能够帮企业找到问题与解决办法,那就更好了!
B. 营销行业:对人性的研究、对社会的研究、对复杂社会问题的了解对于营销而言,非常非常非常有帮助!!!作为营销人,你需要将目标群体准确区分,并且匹配合适的需求来吸引客户。作为一名社会学专业的毕业生,你了解如何分类和分析社会中的不同个体,这样的能力非常有助于营销活动的定位和创建,这也就意味着在学业期间获得的统计和分析技能有了用武之地,并且效果显著!
C. 慈善机构:卡尔·马克思曾经说过“哲学家只能解释世界,关键是要改变它”。而社会学家的任务就是之一社会现状,正式种族、阶级、性别等问题,并致力于解决这些问题。如果你也有这样的抱负与改变社会现状的志向,那么你可以选择政治机构、活动机构、慈善机构任何一个来施展自己的抱负。
哪所美国大学的社会学专业好
美国大学最新的社会学专业院校排行如下:01、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伯克利分校是加州系统里面的大学中的标志性大学。尽管这所学校的学生数量很多,但是授课的班级容量也是很小的,而且学生和教授的比例也使得教授对学生的关注不会降低。这所学校的社会学专业在全美的所有院校中,是排在第一位的。从全球健康,社会公平,到创新和创业,这个项目可以让学生在无数的专门化的岗位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毕业生的平均起薪是49,000美金,在职业发展中期的平均薪水是78,000美金。02、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这所学校的社会学项目是美国最大的项目之一。它包括性别研究,性研究,种族,全球化以及其他一些社会运动的课题研究,来帮助学生了解人类社会的相互作用。这个项目的毕业生在进入职场之后,平均起薪是44,000美金,在职业发展中期的薪水会涨到73,000美金。03、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洛杉矶分校是加州系统中在社会学项目中名列前茅的第三所学校。这所学校的社会学集中在种族和民族主义。因为学科范围太广泛,社会学专业的学生有机会学习各种各样的社会系统,社会关系,以及社会组织等。以文科为基础的社会学专业的课程使得学生在职业选择上有很大的选择空间,包括法律,商业和教育领域等。毕业生的平均起薪是40,000美金,在职业发展中期会涨到79,000美金。04、哈佛大学如果你想要一个特别优质的教育资源,哈佛大学一定是你最佳的选择。建校于1636年,哈佛大学是美国最古老的大学。这几个世纪以来,这所常春藤院校给学生们提供了很多优质的学术项目,给学生们的职业道路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这所学校的社会学项目结合了典型的社会学理论以及当代的理论,给学生们在认识人类互动和社会问题方面提供了一种全面的认识。过去的哈佛大学的毕业生就业大多集中在政治,市场营销,银行,公共管理以及其他的一些领域,平均起薪在47,000美金。05、普林斯顿大学建校于1746年,普林斯顿大学是美国第四古老的大学。这所常春藤的研究型院校拥有很强的教职人员,给学生们提供了创新的,跨学科的科目。该校的社会学项目的课程会让学生们了解学科的社会维度,比如政治学,教育和历史等学科。这些课程会让学生从不同的视角去看待这个世界。毕业升就业的领域主要是医学,法律,商业,其职业发展中期的平均薪水是83,000美金。06、芝加哥大学芝加哥大学一所私立的研究型大学,它一直致力于提供给学生们创新性的课程。跨学科的项目使得学生们拥有一种不同的视角来看待他们渴望有所发展的领域。建校于1892年,芝加哥大学的社会学系在美国是成立最早的。这个系保持了它一贯的优良传统,开设各种各样的课程,其范围涵盖了不同领域以及不同的方法论。这种社会学和人类学,经济学,政治科学和历史结合的课程,能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激烈的讨论去看待各个学科之间的关系。毕业生的就业范围很广,其职业发展中期的平均薪水是60,000美金。07、杜克大学杜克大学的学生除了修一个文学学士的学位之外,还可以辅修一个社会学或者是医学社会学的学位。杜克大学以全美排名第四的学术表现闻名于世,社会学的毕业生在职业发展初期的平均薪水是43,000美金。08、加州大学欧文分校另外一所加州系统的大学排名第八,加州欧文是一所公立的研究型大学。社会学专业是这所学校最有名的专业,在读学生有600多名学生。毕业生的平均起薪是41,000美金。09、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戴维斯分校是在这个名单上的最后一个加州系统的学校。由于其优质的教育质量,戴维斯分校还被称为公立常春藤。该校的社会学系提供了四个分支:社会学,法律和社会,社会服务和比较研究。毕业生的平均起薪是44,000美金。10、宾夕法尼亚大学宾大的社会学系是美国最古老的并且是最卓越的院系之一,这所常春藤院校特别注重教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比如学生和教授之间的讨论等,这对于学生获取对社会学领域更全面的认识是很重要的。这个专业的学生可以学到概念和理论,这为学生未来的就业选择提供了很多的可能性。毕业生在职业发展中期的平均薪水是88,000美金,是这十所学校之中最高的。
二战前欧美女人为何不敢穿裤子,只能穿裙子?
曾几何时,穿裤子是西方欧美国家男人们的权利,女人是不能穿裤子的。如果有哪个女人胆敢穿着裤子在大街上招摇过的“时装”。有无数的女人因为束腰成年后骨盆变形而死于难产。第一个敢穿裤子的女性是玛丽.爱德华.沃克,她是美历史上第一位女军医。她在美国内战时曾数次穿长裤而遭拘捕。最后,事情一直闹到了国会,国会议员们经过激烈的争论,最终因为她精湛的医术和为国立下的赫赫战功,国会决定通过立法给她特权──美利坚准许军医玛丽.爱德华.沃克女士在工作时穿裤子。150多年前,一款名垂青史的女性裤子诞生。它是由第一代知识女性艾米丽亚.简克斯设计的。该款裤子有着土耳其风味。简克斯用它来反抗束腰胸衣及撑裙,但是立即招来社会各界的一片谩骂:简克斯下流,伤风败俗,是个女巫。以致于该设计如流星般一闪而过。第一个敢穿裤子的女性是玛丽.爱德华.沃克,她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女军医。她在美国内战时曾数次穿长裤而遭拘捕。最后,事情一直闹到了国会,国会议员们经过激烈的争论,最终因为她精湛的医术和为国立下的赫赫战功,国会决定通过立法给她特权──美利坚准许军医玛丽.爱德华.沃克女士在工作时穿裤子。到了1932年,著名的美国影星玛莲娜-迪特里茜还因穿长裤在巴黎街头行走,被抓到警察局。警局要以有伤风化罪拘留玛莲娜-迪特里茜。因女权分子去警局外游行示威,迫于压力,警局才不得已将她释放。在西方欧美国家传统人眼里,穿裤子的女人就是坏女人!第二次世界大战,让女人能不能穿裤子──这个一直令卫道士伪君子头疼的问题终于迎刃而解。战争的严酷,令越来越多的妇女自然而然地穿起了能使工作更加方便的裤子。就这样,裤子成为了西方欧美国家女性着装的一部分,历史性地在女性时装王国占了一席之地。因此可以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给西方欧美国家女性时装带来了一场伟大的革命。如今,尽管西方欧美国家主流文化仍是以裙装为主,但裤子已逐渐成为正式的、正规的和高雅的女性时装类别,不再以反叛、前卫、边缘的面貌出现了。女性可以在任何场合穿着裤子。裤子如今已经成为西方欧美国家标志性女装的一部分。
二战前欧美的女性为何不敢穿裤子,只能穿裙子?
二战以前,穿裤子仅是西方欧美国家男人们的权利,女性是不允许被穿裤子的。如果哪位女性,胆敢穿着裤子在大街上行走,等待着她们的是社会的指责,甚至是警察的拘捕。所以,当时欧美女性只允许穿裙子出门。150多年前,一位名叫艾米丽亚·简克斯的知识女性设计了一款女性裤子,用来反抗衡量女性标准的束腰、胸衣和裙撑,可是她的做法却招来了社会各界的谩骂声,人们认为她伤风败俗、下流放荡,这次穿裤子的反抗潮流只能无疾而终。欧美女性的裙子当然,社会始终是进步的,虽然会经历一些波折。随着二战的到来,越来越多的女性,还是穿起了更加方便的裤子。究竟是何原因,让二战前的欧美女性不敢穿裤子,只能穿裙子呢?其实,服装是一个时代的文化烙印,比如“穿裙子”,某种程度上,其实就有暗喻压制妇女的意思。19世纪时,欧洲大陆各国虽然政治背景千差万别,不过,宗教神学却在欧洲各国占据主导地位。而裤子和宗教,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圣经》中曾记载,男女不能互穿彼此的衣服,如此一来,裤子就被认为是男性权力的象征;西方社会还流传着这样一句著名俗语,“穿裤子的人是一家之主”。就这样,裤子成了男性权力的象征,处于男性从属地位的女性,自然就不具备穿裤子的资格。19世纪的女性裙装这种思想一直持续到20世纪初,前文中有提到,150多年前,由杰克斯所设计的那款女性裤子,被当时社会认为下流放荡,甚至招来各种谩骂声。但是,这条裤子的出现,也掀起了女权运动的开端。20世纪前10年,欧洲贵族开始流行各种运动项目,比如骑自行车、打网球等运动,这些运动,显然穿着裤装更为方便,一位名叫玛丽·布鲁姆的女性,为这些爱运动的贵族女性设计了一条宽松的灯笼裤。虽说这样的服装在当时也遭受了不少的非议,但是,由于出现在社会上层,因此,反抗这些女性穿裤子的谩骂声只能终止于贵族阶层。穿裤子的女军正是由于这条男性味极强的裤子出现在了女性服饰之中,让一些敢于挑战西方欧美国家男人权利的女性登上舞台。第一位敢真正穿裤子的欧美女性,是玛丽·爱德华·沃克,她因为多次身穿长裤而遭到美国军队的拒捕。玛丽·爱德华·沃克穿裤子这件事,甚至都闹到了美国国会,由于她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女军医,在美国内战中凭借自己精湛艺术,救了不少将士的性命,立下了赫赫战功。为此,美国国会给了这位女士一条特权,准许她在工作的时候穿裤子,但是,这是只属于玛丽个人的特权。成为时尚潮流的裤子1932年,作为美国著名女星的玛莲·笛特瑞能,穿着一条牛仔长裤走在巴黎街头,结果警察局以“有伤风化”为由逮捕了这位女星,由于她在美国的名气实在太大,迫于民众的反抗游行,警察局才将她无罪释放。直到二战开始后,青壮年都去了战场,社会上那些空缺的岗位都需要女性前来顶替,她们无法穿着裙子去工作,在现实情况和女性渴望解放的社会压力下,欧美女性纷纷自发穿起了使工作更加方便的裤子,自此以后,裤子也成了女性的正常服装,这是一场时装革命,更是一场女权运动的成功。
二战后,美国女性地位到底有什么变革性发展?
二战以后,美国妇女的就业状况发生了显著变化,妇女经济的独立,提高了妇女的经济地位,政治地位,教育地位和婚姻家庭地位,虽然在社会公平就业公平问题上,有待改善。不过总体来说,比较战前美国女性地位有了很大的提高。由于打仗,许多美国男性都参军去了,很多工厂缺乏劳动力,此时一贯保守传统的美国妇女,选择进入工厂代替男性进行工作。此时美国妇女的自我价值得到了体现,社会对于女性的认识有了明显的改观,其地位也由于就业发展而提高。这虽然是迫于战争的无奈,但也从某方面促进了女性地位的发展。同时粉领职业兴起、女性职业向上流动的可能性加强、女性的工作时间呈现多样性、已婚女性占就业女性群体的比例不断增高。女性就业发生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家庭经济的需要、女性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经济结构的变化、社会对女性就业态度的改变、女性教育水平的提高、家庭结构的变化、女权运动为女性权利的争取以及联邦政府颁布的立法支持等,可以看出二战后的女性就业发展已经成为美国女性社会地位和家庭地位提高的助推器。美国女性中产阶级是19世纪末新旧中产阶级交替过程中形成的一个以性别为标识的“白领职业”群体,其社会地位在二战后明显提升,并表现出与新中产阶级相似性,对参政议政的兴趣加深。
为什么现在这么多人喜欢看那些片
“呜啦啦,呜啦啦……”去年,韩国电视连续剧《大长今》登陆,“韩流”携带着新一轮收视高浪席卷整个中国,一时间天南海北、老幼妇孺全都津津乐道。其实,早在1997年,中央电视台引进了第一部韩剧《爱情是什么》开始,韩剧就已经在中国深入人心。随着韩剧的热播和流行,它作为一个意义传播体系所携带的价值理念和文化内涵也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感染着观众。而细心的观众也许会发现,近来韩剧的大热还伴随着剧中女性角色的日益凸显和女性意识的张扬。“传媒既是文化的承载物,也是文化的作用物。” 传播内容既是对社会文化的反映,也对社会文化意义的建构和整个社会结构具有指向性意义。从这个角度讲,电视媒体中的“女性意识”无疑是发生在现实生活中女性社会地位和角色微妙变化的镜像反射,是现代韩国女性心理诉求的映照,同时,它也塑造和构建着现行的文化和社会结构,这其中当然也包括性别结构。笔者认为,这些在韩剧中精彩纷呈的女性角色和日渐高涨的女性意识有其深厚的社会与文化成因,本文将以女性主义的视角观照这一现象,并以《大长今》等韩剧为例对其进行文化解读,破解韩剧中的性别假象。
华丽登场:反传统的姿态
俗话说:三个女人一台戏。那么,现代韩剧无疑可算得上是三“群”女人的天地:骁勇的女编剧队伍、璀璨的女明星以及痴狂的女性受众。当然,这股日趋沸腾的“韩流”也渐渐俘虏了越来越多的异性受众,并呈现出新的特点和趋势。而大打女性招牌便是其中最显著的一个。
怒放的“女人花”
说韩剧中“女权泛滥”并不是空穴来风,不说女性角色的出场数量和所占戏份比重的增加,单看电视剧名就可见一斑:从最早的《澡堂老板家的男人们》、《背后的男人》到《必胜,奉顺英》再到最近的《大长今》、《豪杰春香》、《我的名字是金三顺》、《加油!金顺》……不难发现,近来热播的韩剧以女主角命名的占了相当的比例,尽管不久前播出的《我的女孩》(《My Girl》)、《我的野蛮王妃》(《宫》)两部韩剧名前有定语限制,仍可从字面上理解为以女主角为主线结构剧情的类型。
值得注意的是,女性角色不仅在量上,而且在质上有了彰显。一大批有着独立、现代女性气质的新女性形象占据荧屏,以反传统的多元性格演绎她们越来越精彩的人生。并且,轻松的爱情喜剧逐渐代替了以往哭哭啼啼的悲情戏,不管女主角命运多么坎坷,最终都拥有一个美满的归宿。奋斗、隐忍、自尊的长今,从最底层拼杀出来,最终取得成功,有人将她的奋斗史,戏称为一部韩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讲述被抛弃女孩复仇经历的《人鱼小姐》被比作一部女性版的《王子复仇记》,只是她的结局是有个美满的归宿;即使是丧夫的年轻寡妇金顺也以也不幸为新的生活起点,最终找到了自己的幸福……一时间,韩剧俨然成了女人的舞台,在这里,飞扬的大多是女人的梦想,女性似乎颠覆了根深蒂固的男权传统,迎来了“男女平等”甚或是“女尊男卑”的新世界。
冲破“刻板印象”的多元形象
早期引进的韩剧中,传统女性的刻板印象十分明显:温柔驯服的贤妻良母形象、善良软弱的受害者形象、美貌端庄的花瓶形象、冷酷孤独的女强人形象以及诡计多端的坏女人形象等等。加上温柔善良性格宽容的“好女人”最终得到命运的垂怜,获得幸福,行事果断野心勃勃的“坏女人”则遭受谴责,得到惩罚这一“正义战胜邪恶”的不变结局,女性的美德以单一而标准的模式被固定下来,女性形象扁平化,女性特征的多样性被抹杀,而“恰当的女性特质等同于被动性” ,这些都恰到好处地维护了男权中心社会的传统秩序。与“老”韩剧中的刻板印象形成对照,近来的热播韩剧以悖反于传统的姿态呈现出崭新的女性形象,为韩剧荧屏吹进一股清新的风。
脂粉英雄型
代表人物,徐长今(《大长今》),明成皇后(《明成皇后》)等。前者先是当上宫内受肯定的厨师,后来虽遭人陷害,仍自强不息,终成朝鲜史无前例的女御医,其名声在《中宗实录》里有记载,名字前还加上“大”字,被称为“大长今”。后者是朝鲜封建王朝李氏第26代国王高宗的皇后,15岁入宫,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政治天分成为王宫内外执掌实权的第一人,把握着江山社稷、黎民百姓的命运,用女性特有的敏感和细腻体会了王朝末年的风雨飘摇。作为韩国历史上的真实人物,长今和明成皇后可算是名副其实的“女强人”,但与传统“女强人”的刻板印象不同,她们不再是遥不可及的传奇,冷漠孤傲,而是拥有平凡的喜怒哀乐和坎坷的人生经历,长今也有自己曲折的爱情和深厚的友谊,善良的她也曾燃起过复仇的火焰;明成皇后的性格也经历了在宫中的漫长锤炼,在她身上有过各种性格因素争斗的痕迹。两者在艺术上更丰满的圆形人物形象给以往单调的女性特质以更平民化的全新诠释,透过独特的女性视角更细腻地把捉一段历史和人生经历。值得一提的是,二者身上共同闪现的主宰自己命运、对传统挑战的勇气弥足珍贵。恰如长今在“动刀子”救活难产孕妇时所言:“你说不可以,你们都说不可以,但是我做到了。”
自强不息型
代表人物,金顺(《加油!金顺》),成春香(《豪杰春香》)等。这类女性在传统影视剧中往往扮演着楚楚可怜的受害者角色。金顺,在自己年轻的丈夫发生交通事故被医生误诊导致死亡后,在婆家受累,独自抚养丈夫的遗腹子,向艰苦的生活发起挑战的平凡女性;春香是改编自家喻户晓的韩国民间故事《春香传》中的女主角,她出身于母亲是舞女的单亲家庭,生活困顿,但独立坚忍,勇敢果断,为捍卫与李梦龙间纯真的爱情饱受艰辛,最终获得了自己的事业和幸福。与那些每日愁眉苦脸的悲凉女性形象不同的是,金顺和春香乐观地面对每一天,微笑着面对生活的挑战,而正是她们这种面对挫折与磨难时积极向上坚韧勇敢的精神使她们最终获得了幸福。这其中不乏现代意识和传统价值观念的冲突,如金顺带孩子改嫁的问题,都以女性坚持自己的原则向传统挑战获胜而告终。这些平凡女性的励志故事告诉我们,现代女性依然善良宽容但却不再是依赖男人保护才能生存的弱者,自强不息的女性完全可以掌握自己的命运,争取自己的幸福。
“没”女型
代表人物,金三顺(《我的名字是金三顺》),杨松儿(《红豆女之恋》)等。三顺是一个30岁、未婚、长相普通的韩国女人,拥有一张五官毫无特色的圆脸,臃肿的体型;虽然是蛋糕西点师,但毕业于毫无名气的厨师学校,经常处于失业状态;虽然她努力地爱着男朋友,但还是在和男友相恋三年后被抛弃了;因为存款基本交给婚姻介绍所做手续费,所以也没有钱。可就是这个什么都“没”的女人也得到了自己的幸福,让被美女养刁的观众宠爱有加;而“红豆女”松儿则是一位在儿童乐园工作的平凡女孩,她长相平平,脾气坏坏,个性直率、易冲动,因此常得罪周围的人,极没人缘,是众所公认的“恶女”,但其实她是一个本性善良的女孩,只是不善表达。该剧将韩国童话故事中美丽又心地善良的“土豆女”和长像难看、且心眼又坏的“红豆女”两个角色以反喻的方式颠倒,打破传统故事的典故与传统中人们对“以貌取人”的刻板认知,以一种新的诠释来描述一个新时代灰姑娘获得真爱的故事。“没”女的大行其道,一方面是真实地反映了时下众多韩国女性的生活现状,而另一方面则代表着一股颠覆传统的女性力量。她们证明,平凡甚至丑陋没关系,不是传统好女人也不要紧,每个女人都有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的权利。
复仇女神型
代表人物,阿丽莹(《人鱼小姐》),郑兰贞(《天下女人》)等。阿丽莹以报复抛弃自己和母亲的父亲为人生目标,她以电台作家的身份成名之后,故意接近诱惑同父异母的妹妹殷芮英的未婚夫李宙王,并取得成功,但最后被爱情和家庭的温暖所救赎;皇族出身的郑兰贞阴差阳错地被京城一名大官的小妾收养,受尽歧视和嘲笑。为了改变自己卑贱的身份、将所有曾歧视过自己的人踩在脚下,她做了文定皇后的弟弟尹元衡的小妾,并将他的正式夫人毒死。从此卷入宫廷女人勾心斗角的权势斗争,并帮文定王后掌握了国家政权。复仇的女性让人想到“最毒妇人心” 这句令女性不悦的评价,是心狠手辣的“坏女人”,甚至她们的复仇也只能是以牺牲自己的色相和幸福为代价的惨烈方式,然而这类角色的出现让潜藏在女性身上的不满得以宣泄,即使善良如长今,也有过复仇的欲望,而复仇本身就代表一种悖反于传统、瓦解秩序的力量。
古灵精怪(野蛮女友)型
代表人物,韩智恩(《浪漫满屋》),珠裕玲(《我的女孩》),申彩京(《宫》)等。这种类型在韩剧中很多,“野蛮”系列影视剧中到处都有她们的身影,张娜拉饰演的角色大都属于这种类型。韩智恩是个无厘头的网络作家,珠裕玲是个可爱的小骗子,而彩京则是假想中君主立宪制现代韩国世俗又开放的野蛮王妃。她们野蛮率真,活泼善良,勇敢果断,泼辣霸道,个性鲜明。韩智恩会与心上人唇枪舌战到面红耳赤,珠裕玲谙熟骗人的小伎俩,擅长搞怪和恶作剧,她们是不安分的破坏规矩者,渴望自由和超越,是现代指向传统昭彰的旗帜。在她们身上找不到出传统贤妻良母的影子,却散发着现代气息和最真纯的率性。真纯是她们与传统坏女人相区别的一道鸿沟,而野蛮是她们反抗的姿态。
不坏的女二号
代表人物,金熙真(《我的名字是金三顺》),闵孝琳(《宫》)。她们站立在原来“反面角色”的位置,却一样美丽自尊。同作为剧中女主人公爱情的争夺者,熙真有着美丽的外表,更有着让人感动的勇气和坚强,她独自忍受病痛的折磨,背负男友真贤对自己的误会,坚守自己的爱情,勇敢乐观地生活;孝琳拒绝皇太子李信的求婚而错失了自己的爱情,但家境寒微的她始终执着于自己的芭蕾梦,没有得到爱情仍然可以有精彩的生活。这类女性角色的出现无疑给传统女性刻板印象中“非好即坏”的单调审美和价值判断标准以新的定义和诠释,给女性性格和特质以更全面和多元的展示。
午夜的钟声:童话只是童话
韩剧似乎打造了一个承载现代女性梦想的神话,然而表面聒噪的女性性别意识和自我意识是作为新的编码渗透进传统的父权话语体系,还是仅仅作为延续传统性别秩序的一袭华美的外衣?让我们再重新审视这些“新”形象。
传统秩序:女人的魔镜
综观所有的女主角,拨开她们身上闪耀的各色现代意识光芒,几乎每个女性都有一颗传统的真善美的心,而正是这种美德使她们获得最终的幸福,成为打动男主角和观众的杀手锏。长今善良美丽、宽容坚忍的传统妇德,使她身上散发出迷人的女性光辉;春香对爱情的坚贞和无私捍卫也是男性心中理想的女性美德;金顺的隐忍温柔、善良孝顺让她赢得了长辈的接受和另一段真爱;野蛮女友们不羁的性格下也隐藏着善良纯洁的本质,最终俘获男主角的心;即使平凡如金三顺,虽然不美,但对于男主角来说,却有着母亲般的安全感,连她凸出的圆肚子,也被男主角当成舒服的枕头;而复仇女神阿丽莹最终也在亲情、爱情的感召下拔掉了满身的刺,回归传统。
在这里升华的新主题是:新元素只是旧传统的点缀,初步获得解放的现代女性的生存和发展既有反传统文化的一面,也终究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也许真善美是永恒的女性美德,不分年代,但问题的关键是,谁在观看?为了谁的观看?基本上每个女主角的幸福结局里都离不开与白马王子型的男主角终成眷属的路数。美德是获得男性爱情的筹码,而男性视点就是秩序和标准。离开了男性的肯定,它将毫无意义。即使女性形象上出现了反传统的新因素,很多时候也只是在暗合男性新的审美标准,在尊崇传统文化的今日韩国社会里依然保持着对于女性完满人格的期待。“没女”金三顺被白马王子般的男主角真贤爱上并不意味着现实生活中的她也会有如此优待。事实上这只是女人一厢情愿的童话,正如三顺时常出现的幻想一样不切实际。而三顺代表着现实生活中众多的平凡女人,调查表明,韩国女人当中自己认为肥胖的占73%,也就是说每10个韩国女人中就有7个认为自己胖。 ——这就不难理解三顺受到女性观众热捧的原因。如果说她有什么值得男主角爱的话,也是她的传统美德:充满爱心地做蛋糕、煲粥,有母亲般的宽容体贴和安全感,真诚乐观……而绝非她的长相平凡和身材肥胖。反传统只是女性的想象,而回归传统才是实质皈依。
“市场化机制选择的竞争模式在呼吁女性积极、进取、独立、坚韧的同时,男性的全球化语境仍把女性的命运浓缩、把握在寻找爱、依靠爱的方寸天地间。在一部分新锐女性为女性的重新定位、为女性的全新定义冲锋陷阵之时,父权话语下的女性编码却在光怪陆离的传媒包装的重新演绎下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张扬和加强。” 近来热播韩剧中虽然出现了不少“不坏”甚至可以说是优秀的女二号,但在观众的眼里,她们仍然处于不讨好的位置,唯一的原因只是她们没有得到男主角的爱情,她们为成为爱情的赢家而险些迷失自己,有的时候她们甚至只是成为了男主角移情别恋的牺牲品。前者如《浪漫满屋》中的姜慧媛,《我的女孩》中的金世璇,后者如《我的名字是金三顺》中的金熙真,《宫》中的闵孝琳。巴尔扎克认为,“最佳的生活对男人来说是名分,对女人来说是爱情。只有在女人将她的生活变成一种无止境的奉献,如同男人的生活是不断地行动一般,她和男人才能取得平等。” 女人大都在传统话语下落入了这样的爱情陷阱中。尽管现代韩剧很大一部分是“女人编女人演女人看”,女性的个体性得到了相当程度的凸显,“但是女性作为言说主体、经验主体和思维主体的主体性仍被富丽堂皇的‘男女平等’意识所剥夺着。” “当流行乐坛先锋李玫扭动着腰肢唱着‘魔镜魔镜告诉我,男人到底要什么’时,我们终于明白了魔镜不仅仅在白雪公主那里被当作了道具,在后现代社会中当男人把镜子给了女人,男人就已经知道了他就是镜子。当女人自以为她已经主宰一切时,镜子却早就主宰了女人,这就是千百年来镜子与女人和男人之间的角色关系。男人以镜示鉴,女人以镜为鉴。”
“现代灰姑娘虽然模仿了女性主义运动塑造的独立、自强、反叛的女性形象,但她们并不是突破反而回归了传统灰姑娘故事的结局,从而重申了家庭、爱情、婚姻、温情等传统的价值观念的不可抗拒性。”
母亲和女儿:女性的角色定位
似乎每部韩剧都捧红了人气超过同等程度女艺人的男艺人,往往是女性自己塑造的理想的男主角形象受到了女性观众的狂热追捧。这不得不归功于由于文化机制的塑造而形成的女性群落。比较起来,韩剧中的男主角几乎是完美的。帅气、富有、善良、温柔、痴情、事业有成……基本上满足了女性对理想中“白马王子”的所有幻想。他们或许有点小毛病,霸道、幼稚、固执、孤傲等等,但却能激起女主角和女性观众的母性,像纵容孩子似的庇护宠爱他们,如《浪漫满屋》中的李英宰,《豪杰春香》中的李梦龙、《我的名字是金三顺》的玄真贤等等;即使是不得所爱的男二号也几乎臻于完美,并对女主角十分痴情,是女主角委屈落难时的避风港,扮演着类似父兄的角色,“关注她的幸福,并成全她的幸福”。如《宫》中的李律王子,《浪漫满屋》中的柳民赫等等。正如前文所说,现代韩剧很大一部分是“女人编女人演女人看”,这些好男人无疑是女人的美好愿望,而同时我们却也可以从中看出女性自觉或不自觉中给自己的角色定位:母亲和女儿。
女儿身份期待从精神分析角度可理解为源自于伊莱克拉特情结(女俄狄甫斯情结),即恋父情结,女性往往希望自己受到父亲或兄长般的庇护,在身处危难或遭受凌辱时被拯救,渴求安全感,归属感。剧中男主角的温柔体贴,善解人意,无疑是女性对父爱般的异性恋憧憬向往的投射对象,从某种程度上讲,女儿身份可视为父权制界定和控制女性的社会机制,因为,它巩固了男性强大、女性柔弱的刻板印象,重申了女性受保护、对男性顺从的地位。
而母亲身份则更为复杂。基于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学中母亲在恋母情结中与孩子的关系理论,“母亲是父亲和儿子的欲望客体。父子在母亲的身体上进行竞争。同时,男性性格的健康成长主要依赖于母亲的作为 ”,因此,“母亲的定义内含一个悖论:母亲既是男性争夺的被动的客体,又是肩负很重要的责任的主体。” 在韩剧中我们随处可见年轻女性对待恋人时闪现的母性光辉,可以看成是女性潜意识下的母亲身份期待。其中受到肯定的女主角实际上扮演着成就和改变男主角的女性。《豪杰春香》中的李梦龙从一个吊儿郎当的问题学生到考上名校、当上检察官,春香实在功不可没,没有她的帮助这种转变是难以想象的;《我的名字是金三顺》中的玄真贤如果不曾受到三顺的感染,他还是那个关闭心扉、不可一世的“冰王子”;《宫》中太子李信的孤寂生活也是因为彩京的出现而有了崭新的轨迹……有趣的是,女主角的生活往往因为男主角的介入而成为噩梦的开始,如春香的辍学和逃离以及彩京的失去自由。总而言之,在这些女性身上的母性特质成就了男性健康积极的性格和人生,是肩负重责的主体。然而,对于女人来说,“扮演母亲的角色是可怕的”,因为只有当她以仆人的身份出现时,她才被赞美,“‘我是上帝的仆人。’人类史上她第一次匍匐在儿子脚下,顺从地接受被指定地劣等位置并对此毫不在意,男性由此获得了最重大的胜利。之后用对圣母的狂热崇拜来确定胜利——既然女人已最终失败,她的名誉应该得以恢复。” 因而女性充当母亲的主体地位是在父权话语下顺从妥协的结果,它让女性相信自己的女性气质使她天然适合肩负母亲的责任,使女性沉湎于自己母亲身份的主体虚幻当中,心甘情愿协助男性巩固既定秩序。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尽管有气势汹汹的“娘子军”编剧队伍,但透过近乎完美的男主角审视,韩剧中的女性不约而同地扮演着类似的身份角色,不管她们以多么反传统的姿态出现,终究逃不开父权话语编码体系下的思维和身份惯性,自觉地站到男性为其安排的位置。“正如一位女性主义学者提出女性同时成为观看者和被观看者的这种关系,不仅决定了大部分的男女关系,也决定了女性自己的关系。女性不但成为自己观看的影像,亦将自己转化成为一种客体,一种影像的客体、一种景物。这样一种内在于女性自我观看当中的男性视点在她心里建立了一种自我审视的机制,无论男性在不在场,这样一种机制都保证了女性永远处于被观看的位置上。”
新仪式的旧意义
一段时间热播的韩剧都是有固定模式的,类似的情节,类似的结构方式,类似的人物关系。变换的只是演员的面孔和故事背景。高度程式化的模式让韩剧具有了某种“仪式”的意味。仪式,是人类学概念,即“受规则支配的象征性活动,它使参加者注意他们认为有特殊意义的思想和感情对象。” 作为一个媒介意义传播系统,当仪式出现在韩剧中时,它无非是通过相同的模式输出特定的内容,以达到使其参与者——观众,共享其意义的目的。“不同的是,这种仪式凭借电视这种大众媒介作为传播手段而影响空前。” 而韩剧叙事机制和情感模式的新动向也意味着仪式内容的新含义。
为了使剧中的爱情发生得更吸引人,用被笔者称为“契约式婚恋”的模式来结构故事情节,成为编剧们的新宠。这种新叙事模式还有一种更通俗的称谓:先结婚(契约)后恋爱。它在最近的韩剧,尤其是青春偶像剧中十分流行,出现频繁。像《美妙人生》、《浪漫满屋》、《我的名字是金三顺》、《豪杰春香》、《我的女孩》(假扮表兄妹)、《宫》等等。男女主人公不得不结婚(或订立契约)的原因五花八门:《美妙人生》中是因为一夜情有了孩子迫于男方家长的压力;《浪漫满屋》中是因为男主角为保护暗恋的心上人而女主角希望得回自己的房子;《我的名字是金三顺》中是男主角为免除母亲无休止的相亲安排而女主角为保住父亲留下的房产;《豪杰春香》中结婚是为了维护声誉而免受退学的危险;《宫》中是履行祖辈订下的婚约……这种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而有附加条件地假装结婚或恋爱的方式在有着两千多年儒学传统、重视诚信、家庭观念浓重的韩国“盛行”(电视剧里)无疑具有颠覆传统和瓦解神圣的意味。尽管订立契约的名目繁多,但也有共同点:男方往往处于因为前一段感情求而不得的失意状态,家境殷实,订约或结婚不是因为物质上的不得已,更多的是感情方面的原因;而女方则多半在经济上困顿而不得不“出卖”自己(很多时候能得到一定的物质回报)。因此,在没有长辈干预的契约订立上,男方往往处于相对主动的状态,他们通常是先提出契约要求的一方,而女方往往经历了对男方铺设的“救赎之路”犹疑不决,最后迫于形势而答应接受。有长辈干预的契约(结婚)订立上,长辈的命令是高悬在晚辈头顶的一把刀,不容违抗,当然,男方家长是主导,女方家长 (很多情况下是寡妇) 出于经济或其它问题上的弱势或被动或欣然接受。在这场看似基于平等自愿原则的契约订立上,依然可以清晰地看出父权话语的操控和主导地位,女性仍处于消极被动的角色位置。尽管一波三折,几乎所有的故事都有一个“王子和公主从此过上幸福生活”的美满结局,但这仅仅是用看似悖反于传统的模式“曲线救国”、回归传统,除了炫耀父权意识的胜利,别无其它。新仪式,旧传统,换汤不换药。
当我们将包裹在旧秩序话语表面的华丽外衣撕开,当我们从电视剧中美妙的太虚幻境中醒来,生活还是原来的生活。就像沉醉于绚烂舞会的灰姑娘,听见午夜十二点的钟声敲响,不得不回到现实的位置——童话终究只是童话。
《大长今》:女性的狂欢与重建想象
韩剧中女性的经历和际遇似乎是现代女性的性别意识和自我意识在传统秩序下一场悲剧性堕落的演示。尽管如此,它毕竟反映了现代女性的现实困境,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女性积极的反叛意识和改写性别身份的表达尝试。传播内容是对社会文化的反映,而去年在湖南卫视热播的《大长今》中无疑凝聚了现代女性的全部想象,刻画了“红楼梦”般恢弘的女性群像,它在构建一个女性的伊甸园之梦的同时也展示了女性的现实困境和达到梦想的崎岖道路。
青春励志传奇:现实之困
“她的一生,遭遇无数PK……”湖南卫视借超女之势将《大长今》解读为一出不折不扣的“古装版超女”:平民、青春、追梦、残酷竞争……这些现代元素借一段传奇历史微妙再现。“长今的梦想是做御膳厨房的最高尚宫,后来又希望做一个可以拯救百姓的高超医者。但在朝梦想前进的道路中,她遭遇无数的残酷PK。一次次御膳竞赛,她的对手或经验丰富、或有厨艺天才,稍有闪失,就可能被逐出宫廷;一次次医术实验,她的病人是皇宫贵族,对手是老到高明的御医,动辄就是性命攸关。” 这里值得注意的是,长今充满激烈竞争的一生中,爱情争夺退到了幕后,“职场”挑战跃到了台前,而女人与女人的斗争是核心。难怪许多人从《大长今》中悟出了现代职业女性的现实处境。在御膳厨房里,长今遭遇的是御厨世家出身的对手崔尚宫和崔今英,而内医院中她的对手不仅有优秀的医女阿信,还有她的众多“上司”—— 老到高明的御医。长今的坎坷经历影射出女性在职场的辛酸困境。
尽管表面看来,斗争的主体是女人与女人,矛盾是与男人无关的“内部矛盾”,然而这场轰轰烈烈的勾心斗角背后有一句隐晦的潜台词:这实质上一场现代女性意识与传统秩序的较量。长今的每个对手后面都连带着一个顽固的传统力量阵营,她要对抗的是整个父权社会。崔尚宫的蛇蝎心肠不能不归咎于她沉重的家族政治使命对正常人性的扭曲,这种扭曲世代相传,延续和巩固着传统的男权家族秩序,女性被当成一颗可悲的棋子,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她的狠毒和奸诈形象也暗合了男性心中的坏女人刻板印象“女人与一切被压迫者一样,有意掩盖她客观的真实性。奴隶、仆人和穷人,那些看主人眼色行事的人,都明白用一直的微笑或是深浅莫测的无动于衷去对付主人。他们的真实情感以及真正的行动被小心翼翼地隐藏起来。同样的,女人从小就学会了欺骗男人,玩花招和诡计多端……她如此谨慎、虚伪,永远在演戏。” 而从新一代接班人崔今英身上我们能更清晰地看到一个自我意识觉醒的女性在传统家族秩序重压下挣扎矛盾的苦闷。正因为她身上的自我意识,她最终也没能成为合格的崔家人。
如果说厨房在“君子远庖厨”背景下尚可算女人的“职业”地盘,那么要从内医院的医女中脱颖而出成为能中宗诊治的御医,长今无疑在与男人“抢饭碗”。而她不安分的想法往往挑战着权威,惊世骇俗:居然要在龙体上动刀子!这也注定长今在成为女御医的道路上出乎寻常的艰难和坎坷。长今是在父权秩序下寻求女性的独立和自强,就意味着她必须向传统和权威宣战,这其中包括被传统禁锢、作为男权话语捍卫工具的女性对手,作为权威、长辈、师长的男性阻碍力量,以及世俗观念、传统道德、刻板成见等内在制约力——这正是当代带着强烈自我意识、性别意识的女性在找寻新的社会定位时所面临的现实困境的隐喻。不同的是即使她们也怀着长今般的梦想、学习她顽强坚忍、自尊自立、永不言弃等长今精神,也不见得有如同长今般的耀眼成就和幸福归宿,毕竟长今天资聪慧,背后还站着“守护天使”中宗和闵大人。戏如人生,而人生却不尽如戏。
肥皂剧是什么?
肥皂剧源于西方,现在一般指的是家庭妇女一边做家务,一边心不在焉地收看的罗里罗嗦讲述家长里短的长篇连续剧。它作为西方社会大众文化的重要内容,早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兴趣。因最初常在播放过程中插播肥皂等生活用品广告,故称“肥皂剧”。在英美等西方发达国家,每周都会有固定的播出时间给几部持续几年甚至数十年的肥皂剧(《老友记》(friends), (《欲望城市》(sex&city)), (《加冕街》)(coronation street))等等, 欣赏的观众层次也由最先的家庭主妇扩充到 “雅皮士”(西方城市职业阶层中的年轻人士) 阶层。
对比中国社会的电视剧文化,西方肥皂剧有其独特的界定与自身特点。广义上看,英美等国家都将所有剧种分为三大类, soap opera (肥皂剧),sitcom (情境喜剧),和 drama (电视剧)。国内许多人认为国内风靡一时的《我爱我家》、《编辑部的故事》都可以拉入肥皂剧的范畴, 但按照西方电视剧分类, 严格上讲他们还是仅仅被定义为情境喜剧 (sitcom), 因为两部戏各集之间的故事关联不紧,往往可以独立成章, 而且最后一集都被安排了完美结局.而西方肥皂剧的特点则是偏向连续剧 (serial),通常各集之间的故事都有关联,而且很会“拖戏”,有时候几个星期不看,剧情居然还接得上.几乎所有的肥皂剧都没有传统意义上的结局或者叫做 “开放式结局(open ending)”, 即使有也是一种不稳定状态下的暂时平衡, 往往一对矛盾的解决意味着新矛盾的开端。 即使像《欲望城市》这样有着明显的 “完结篇”,制片方也会有意地留有 “活口”:比格对凯莉表白时的用语是“我要的就是你”,而不是求婚时最常用的“嫁给我好吗”,这样比格和凯莉的关系就可以瞬息万变。如果到时候拍续集,无论人物关系发生怎样的变化, 剧情立即就可以自圆其说。
肥皂剧在西方社会被学术界和舆论曾一度被认为是低级的电视节目,是社会层次和文化层次不高的观众群体的一种简易消遣形式。甚至在英国有社会学学者指出, 肥皂剧有明显的助长人类不良习惯的倾向。表面上看,与新闻和纪录片相比,肥皂剧确实缺少具有时效性和重要性的信息量,它包含的与社会技术进步和文化进步有关的东西也不多,不像纪录片那样博大精深也不像新闻评论节目那样针砭时弊。除此之外,肥皂剧从电视节目制作手段和节目质量的角度衡量似乎也是难称精品,大部分肥皂剧的演员是节目播出之后才有了名气.。摄制技术上几乎没有其它的特别之处:缺少大幅移动镜头(衡量高质量商业节目的标准),没有费时费事的场面调度与安排。有些早期的肥皂剧,从现在摄制和表演水平的眼光看,甚至是质量低劣的。如英国早期的肥皂剧《十字路口》(crossroad)。
然而, 仔细品味许多学术争论之后会发现 “肥皂剧助长不好的倾向” 这个主张还是停留在直觉的层次,很少有学理上的证据。批评者指责通俗文化的品质低劣,制片人都是商业化的俗人,受众则是没有审美标准、在文化上受压抑的一群人,并讽刺这些守在电视前观看肥皂剧的人为“沙发马铃薯”(couch potato)。事实上,如果品味文化的美学标准及其评论内容根深到只能由少数人所享有, 那这种审美标准和价值取向也无非是 “曲高和寡”, 难以达到电视在消费时代的社会功能要求。
其实,肥皂剧的社会影响是远远超乎人们想象的。早在上世纪80年代,美国著名反映石油富豪家族内部矛盾的王朝肥皂剧《豪门恩怨》(Dallas)在各洲市上映时就达到了万人空巷的轰动效果。高潮戏暗杀小杰(JR Ewing)的凶手揭晓一集播出前,全美社会都为「谁杀了小杰」而议论纷纷;节目播出之后,达拉斯警方居然还在通讯联系中,还煞有介事地呼叫各分局围捕真凶,这在美国一时被传为趣谈。
(二)
时过境迁, 经过数十年发展的肥皂剧早已被时代赋予了新的精神与意义, 今年3月底,在英美两国热播了长达6年之久的HBO电视台连续剧《欲望城市》(Sex &The City),终于在播出了完结篇,为这部载入史册的肥皂剧壮举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据美国媒体披露,当《欲望城市》最后一集播出时,全美国共有1060万观众坐在电视机前捧场,创下了美国电视史上第二高收视纪录(名列第一的则是NBC电视台的游戏节目《谁将成为百万富翁》)。近日,CNN的拉里·金访谈节目对莎拉进行了一小时的专访。在节目录制过程中,明艳动人的莎拉吸引了拉里的全部注意力。一个电视演员能得到拉里(著名节目主持人)如此“礼遇”,在CNN历史上堪称罕见,这足以说明《欲望城市》在美国观众心目中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许多纽约和伦敦的顶级名牌商店,更是打着头牌主角“凯莉”的旗号,卖掉了许多价格昂贵的时尚品。剧中的四个性感女主角着装各有风格,片中的所有造型都出自纽约顶级造型师和服装师之手。她们的穿着形象同时代表了都市女性的四种主要分类:凯莉是时尚,夏绿蒂是淑雅,米兰达是职业,莎曼沙是成熟。对于许多女性观众而言,喜欢《欲望城市》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可以从凯莉的装扮上知道“最近曼哈顿在流行什么”。
一部以都市成熟女性感情生活为题材的电视剧,能连续六年大红大紫,并能捧得一大堆金球奖和艾美奖,在美国电视史上还并不多见。根据尼尔森收视调查公司的统计,《欲望城市》最后一季的平均收视率,几乎能和1998年刚刚出炉时持平,它是HBO电视台过去几十年来最叫座的连续剧。该剧和NBC电视台的电视连续剧《老友记》(播出长达十年)堪称美国电视的“常青树”,而最近这两个剧集同时落幕,也引发了美国女性“今后晚上干什么”的感慨。因为在美国,男人永远都会有没完没了的棒球、橄榄球或篮球赛可看,而女性的主要娱乐就是看肥皂剧。自打1998年6月,《欲望城市》首度与观众见面,由于剧中女性敢于“大胆讨论关于男性的一切以及她们对于男性的渴望”,而立即在美国成为一种人人关注的文化现象。
无论是20年前还是20年后, 肥皂剧的主要观众都是女性群体, 特别在发达国家。英国泰晤士报的一项统计显示, 对比这两部间隔20年之久的《豪门恩怨》与《欲望城市》,超过百分之七十的收看者均为女性。有趣的是,即使一些肥皂剧目拥有少数的男性观众, 这些男性关注的焦点似乎也背离肥皂剧的中心剧情, 他们更多关注的是《豪门恩怨》中的”商战”,富豪家庭的男性权利和富足生活方式, 《欲望城市》里露骨的 “色情”对白和少量的三级镜头。而这些关注往往背离了肥皂剧的真正主题和社会意义。
当代社会中, 肥皂剧在女性群体中的高收视率为女权主义诠释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社会基础。 美国女权主义强调政治, 现实主义和经验主义, 因此聚焦妇女个人经验的肥皂剧便提供了大量的原材料和素材,以供女权主义观点来分析与评价。这也成为女权主义者用来唤醒并 “提高女性危机意识”, 攻击男性至上主义和父权主义和最有力武器。部分主流学术思想似乎总是歪曲肥皂剧的真实意识, 他们简单的把肥皂剧看成是男性至少主义和家长作风的简单体现,他们认为观众仅仅是情节与情感的被动接受者, 而忽略了妇女观众作为受众主体与电视节目的主动理解与互动。
“提高意识”就是提高人的认识(awareness),看清先前很少注意或完全忽视的男性统治的事实,把先前只在无意识层次所知觉和理解的东西推进意识层里。 “提高意识”被女权主义者视为女权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关键作用是使妇女将个人经验与政治含义联系起来。无论是作品中的女性是 “抗争” (《欲望城市》)还是 “妥协” (《豪门恩怨》), 只要其包含女性的人文关怀, 都是可以起到 “提高意识”的社会功效。
《豪门恩怨》中的三位女主角每人都说过一句经典的台词:艾里: “无论失去多少, 家庭必须保持完整”。 苏.艾里:“如果你的婚姻破裂了, 你要么试着接受其他男人要么就愤世嫉俗”。帕玛拉: “如果失去了孩子,那么你就不可能快乐” 。这三句看似再简单不过的台词, 正好代表了80年代王朝肥皂剧中传统女性的核心意识形态____ “被动的, 完全的服从男权主义与家长制度”。 这就是为什么部分西方学者误认为《豪门恩怨》将妇女思想引向了低层次, 在他们认为, 女权主义作品应该是充溢着抗争与实际行动。
纵观两剧,无论是20年前《豪门恩怨》的逆来顺受还是今天的《欲望城市》的放荡不羁, 它们对私人领域的有效拆解都是原始女权主义的姿态。肥皂剧最本质的特征是公开曝光隐私,如果我们将家庭和私人领域当作女性压抑自我世界的首要场所,那么肥皂剧角色生存的背景所具有的公开、公有特质,恰好满足了女性群体对这一压抑的宣泄与缓解。肥皂剧热衷于交谈,并以交谈作为肥皂剧情节行进的主要手段。在角色的交谈中, 隐私无可立足,没有“私人”领域, 各个独立个体之间的私人屏障常常被冲破。对私人体验和情感进行公开曝光便是肥皂剧的规则动力。在肥皂剧的叙事中,习惯抹杀单个角色的隐私方式,即向其他角色披露各种琐碎的隐秘信息,这种披露可以通过表演直接表现,也可以通过人物之间对话间接体现:情人身份的确认、深藏的感情和见解的本质、过去经验或未来计划的真相等等。《欲望城市》中, 四名女主角以朋友的关系,会在公共场所相互公开所有隐私,甚至是性爱的细节,正是新时期肥皂剧公开个人隐私特点的最有力体现。
事实上, 《豪门恩怨》中的妇女形象,虽然被赋予了 “传统” “逆来顺受”、 “反对解放”等符号, 但妇女观众还是不应该被视为被动接受的牺牲品。即使是文化层次不高的观众,对电视节目的理解也是主动的、分析的、比较的和有选择的,而不是完全地被动接受。这就是为什么“警匪片”会被主流社会理解成正义战胜邪恶,而不会是展示罪犯的悲剧。 “妇女观看肥皂剧,是为了逃离无聊空虚和现实”的观点,歪曲了肥皂剧对于妇女社会群体的意义。
(三)
从电视节目界定的角度上去看, 肥皂剧无非是娱乐节目的一种。媒体消费主义观点认为, 女性观众喜爱类似《豪门恩怨》和《欲望城市》一类的肥皂剧目,就是为了获取愉悦。然而“愉悦”的意义又是很难定义的,特别是在将本已很复杂的观众理解为女权主义的观点。愉悦可以来源于妇女观众对剧中人物日常生活细节的认同。如《欲望城市》中熟悉的纽约曼哈顿街景, 无数的购物与聚会, 酒店与咖啡。愉悦也可以来源于女性观众对剧中角色情感经历与生活经验的理解。当代社会离婚率的逐年上升和单身女性群体阶层的形成,都为这一理解提供了很好的受众基础。面对《豪门恩怨》中女性的悲惨遭遇和《欲望城市》中的放荡不羁, 越来越多的都市女性已经可以把 “愉悦”建立在与剧中人物类似的遭遇上了。愉悦更可以建立在观后的群体话题中。
社会学调查显示, 妇女习惯把自己的痛苦与苦难视为个人的不幸,但若在同伴中互叙苦楚与凄凉,这些痛苦与苦难就可能落入一种模式,虽有不同却折射出妇女生活的共同特征。这样,妇女就会认识到个人的不幸绝不仅仅是个人的问题了,而可能是社会问题,因而也是政治问题。因此,“提高意识”实为女权主义者将批评直接挂钩于政治的表现。其实, 欣赏肥皂剧的女性很大一部分还是家庭妇女或者中年妇女, 对于这些人来说, 欣赏《豪门恩怨》与《欲望城市》的愉悦在于,目睹剧情中高层次社会群体的情感与矛度纠葛,了解中产阶级的礼仪限制与情欲放纵。正如一位美国普通中年妇女说的那样:“幸好我们不是那样的家庭,我可是不会像她们那样”。
在过去的六年里,《欲望城市》的播出给西方世界带来了无数的女性人文关怀。且不提其自身作为娱乐节目为亿万女性观众带来的饭后消遣,单是剧中女主角对性和爱的不同理解和亲身实践,也让许多同龄女性大开眼界。如果用一句话来表现《欲望城市》的整体内容,那便是: “四个活色生香的曼哈顿白领女人,在都市物质生活的狂流中毫不掩饰的攫取自我”。《欲望城市》唤醒了无数都市女性如涨潮般汹涌、如退潮般湮没的欲望, 它单刀直入,光鲜时髦,生猛无比。从传统的观点看,这四个女人都是不折不扣的“坏女人”,绝对的“物质女孩”,工作上追逐名利, 包里塞满避孕套,换男友如同换床单般家常便饭,心无旁骛的享受着肉体和心灵的单身自由。
然而在物欲横流的表皮下面,四个女人的感情却是纤细脆弱的:Carrie的深爱Mr.Big;Charlotte追求美好婚姻的愿望;Miranda对相貌和忠诚的疑虑,即使是最淫荡的沙沙,她在面对自己日益松弛的皮肤时,却悄然泪下。极度的物欲享受对应着内心的失落和挫败,这也许就是《欲望城市》对女权主义的辨证诠释。对于这个时代的大多女性而言,绝对开放的物质生活与肉体享乐并不能被认同,四个剧中人有浪荡的形骸和常人无法想象的享乐生活,内心却极容易受到伤害。这种状态既满足了女性观众仰视的窥看欲望,又恰到好处的提高了普通女性的心理防范与约束意识。一方面,女性们需要看到生活中出现不了的虚构元素,是为幻想;另一方面,女性则需要看到虚构人物拥有和自己同样的弱点,是为心理平衡。
《欲望城市》的主要情节均是围绕人物的男女关系变化上拓展的, 这反映在女权主义上的深层意义则是男女在择偶心态方面发生着的巨变。五光十色的曼哈顿,代表着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集聚地, 这意味着包括恋爱在内的一切事务都有 “市场”和 “供求关系”。市场经济给人们带来了无限生机,但同时也给女性的生存空间带来了极大的挑战。社会的竞争和压力,使得越来越多的女性希望通过婚姻来缓解生存压力,所以女孩择偶的年龄越来越低已成为一种趋势; 而把婚姻更看成是一种责任的男士则会把精力更多放在创业上,结婚的年龄越拖越晚,甚至不婚。这样的矛盾,在 “欲望城市”一类的美国等经济发达国家的大都市,早已屡见不鲜,甚至演变成一种社会现象。即使是一些已经事业有成的男士,他们对婚姻的态度也是不紧不慢,因为他们有年龄的优势(如凯莉后来的伴侣----一位事业有成的俄罗斯画家)。
随着社会的变化,以前只有通过家庭才能得到的一切,现在即使不通过婚姻也能得到。 一方着急,一方不急,就这样,长期以来形成的男追女的恋爱定律已被彻底打破,女性在恋爱中的地位也自然随之变化。男士主动, 男士买单的定律也已被打破。《欲望城市》中的男性择偶取向已经更偏向于成熟理智,善解人意的女孩。这从另一个侧面告诫所有矜持的女性, 即便遇上了能令自己心动的男士,也会因为被动的心态而使幸福在不经意间悄悄从手中滑走。
《欲望城市》让我们看到了当代都市单身女人的生活,她们什么都做,但从不绝望。其实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曼哈顿的这些社会名流不过是在追逐一种理想的两性关系。如果这种两性关系可以由传统的男性掌控变成女性掌控, 那么女权主义便落地生根了。谈及女权主义意识中的两性关系处理, 不能不提及《欲望城市》中的米兰达-----一个事业成功而又“缺少母爱”的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她和男友史蒂夫分手后却发现自己怀孕了,没有母爱的她决定独自生下这个孩子。史蒂夫知道她的决定后,向她求婚,却遭到毅然拒绝,米兰达知道他们之间现在已经没有爱情,她只是平静的和史蒂夫分配着照顾孩子的时间。一个女人,敢于一个人面对所有的难题,而不需要男人的施舍, 这里面所需要的勇气和胆识不言而喻。的确,今天的女性似乎太需要一种能够 “独立地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的能力, 可以说是《欲望城市》给陷于情感漩涡中的女性点燃了一盏明灯。
不论从哪个角度看,《欲望城市》的结局都充满了女权主义的理想色彩。女性问题专栏作家凯莉最终决定抛弃俄罗斯画家而与老情人比格旧情复燃;从乳癌病魔中康复的豪放女萨曼莎得到了男模特的真爱;夏洛特终于从中国领养了一个她梦寐以求的女孩;而米兰达则从琐碎的家庭生活中体会到自己新的价值。对比昔日的《豪门恩怨》, 《欲望城市》则更为直接,更为具体地表现了女权思想抗争命运,争取独立的女性人文关怀. 它用更为直接有效的方式表现了 “提高女权意识”的观点, 用理想的结局告诫妇女们 “勇敢做出自己的选择”。对比国内电视剧的情节,大部分的剧作中人物关系的处理很多都严重倾向于男权, 无论是武侠帝王,还是刑警精英, 多数制造矛盾的三角恋情和戏剧化矛盾冲突总是令女性角色处于被挑选和被选择的劣势地位。
如果按照严格的定义, 肥皂剧在国内的电视媒体市场似乎还是个空缺. 尽管国内许多情景剧的姿态和形式都酷似肥皂剧, 但是多数都因为没有像西方肥皂剧那样富裕女权主义的深刻意义而失去了大批的女性观众,当然这与东西方文化和欣赏水平的差异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这里我们不去讨论肥皂剧中饱含女权主义观点的是非对错)。但是, 当国内的观众与电视剧制作人都沉迷于大量的公安题材和古装连续剧的时候, 是否也可以考虑从肥皂剧的批量生产中找到女性观众的市场与卖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