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亦作“鮫鮹”。
2、传说中鲛人所织的绡。亦借指薄绢、轻纱。
南朝·梁·任昉《述异记》卷上:“南海出鮫綃纱,泉室潜织,一名龙纱。其价百餘金,以为服,入水不濡。”
唐·温庭筠《张静婉采莲曲》:“掌中无力舞衣轻,剪断鮫鮹破春碧。”
明·高东嘉《泣颜回·春游》套曲:“见游人往来,贪欢笑,舞鮫鮹,闹咳咳笑高。”
《镜花缘》第九四回:“﹝车﹞係用柳木如窗欞式做成,极其轻巧;周围俱用鮫綃为幔;车内四面安着指南针。”
冰心《我们太太的客厅》:“阳光从紫云中穿着淡黄纱浪进来,清脆的鸟声在中间流啭,屋子的一切,便好似蒙在鮫鮹之中的那般波动,软艳!”
3、指毛帕、丝巾。
宋·陆游《钗头凤》词:“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鮫綃透。”
明·梁少白《月云高·纪情》套曲:“黄花羞对,也只为君,金樽慵倒,也只为君,泪珠暗把鮫鮹揾。”
清·孔尚任《桃花扇·寄扇》:“恨在心苗,愁在眉梢,洗了胭脂,涴了鮫綃。”[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