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绛女儿钱瑗资料简介及照片

时间:2024-06-19 01:41:10编辑:优化君

杨绛先生的女儿有后人吗

杨绛先生的女儿钱瑗有两段婚姻,但是没有孩子 。第一任丈夫王德一:钱瑗与王德一是在北京师范大学读书时认识的,当时两人都是学校美工队的成员,负责画画,并且都非常有才情。毕业后,两人又同时留校做了老师,文革初期,在钱瑗的主动示意下两人确定了恋爱关系。1968年初,两人结婚并搬入了历史系单身教师宿舍。婚后钱瑗夫妇俩的婚姻生活非常幸福,王德一与钱钟书、杨绛夫妇的关系也非常亲密,杨绛还亲手帮王德一理过发。可文革时期,王德一却被安上了“炮打林副统帅”的罪名,不断地遭到批斗,最终不堪其辱在自己的隔离室北面窗户的暖气管上自杀身亡。王德一去世后,钱瑗便搬出了北师大历史系的集体宿舍,回到了娘家与父母住在一起。第二任丈夫杨伟成王德一去世后几年,钱瑗一直过着单身生活。直到1974年,钱瑗才与第二任丈夫杨伟成组建了新的家庭。而此时,杨伟成与前妻的儿子已经18岁了,当上了继母的钱瑗用自己的爱心赢得了杨伟成两个孩子的爱。


钱钟书之女钱媛什么时候死的?

钱媛是1997年3月4日死的。钱瑗生于1937年5月,1959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俄语系,并留校任教。1966年从事英语教学,1978年公派至英国兰开斯托大学进修英语及语言学。1980年钱媛回国,1986年晋升教授。1993年被聘为外语系英语语言文学博士生导师。1997年3月4日病逝,终年60岁。扩展资料:钱瑗把旁人看来是分外之事也都负责担当。事例很多,如她发现外语系资料室翁某平时勤奋自学,并抽时间旁听大学课程,便主动为他批改作业。指导他读书,连续几年,从不间断,终于使这位有志青年以同等学力考上了民族大学的研究生。曾经多年同钱瑗共事的陈教授谈起一件使他难忘的事。1996年初,陈去钱家探望。闲谈中钱瑗捧出一部很厚的辞书《韦氏英语大辞典》。陈不解其意,打开一看,见书页上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工整的蝇头小字,再往下翻,几乎每页如此,而全书有好几千页,这是多么大的工程啊。面对陈惊奇的目光,钱瑗解释说:“我父亲在下放期间,把这本辞典带在身边,从头到尾看了三遍,对每个辞条都作了认真的审读和详尽的评注修改、补充、更正,旁征博引,等于重新修订了这部辞书。”陈教授激动地说:“这可是宝贝呀,以后要靠你把它整理出来啦。”钱瑗答:“可惜我自顾不暇。”陈教授感慨地说:“钱老的学风是传家宝,对钱瑗的影响极大。上海某高校编写的《英语精读课本》,是钱瑗主审。她同样是逐字逐句,从头至尾反复读了几遍,不少书页上也留下了密密麻麻的字迹。”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钱媛

钱钟书夫人杨绛先生105岁病逝,她与钱钟书唯一的女儿怎么样了?

钱钟书夫人杨绛先生105岁病逝,她与钱钟书唯一的女儿怎么样了?杨绛,原名杨季康,祖籍江苏无锡,1911年7月17日生于北京。少年时代先后在北京、上海、苏州等地读书。1932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获文学学士学位,当年考入清华大学研究生院,为外国语言文学研究生。1935年与钱锺书结婚,同年夏季与丈夫同赴英国、法国留学。1938年秋回国,曾任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外语系教授、清华大学外语系教授。1949年后,调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她与钱钟书唯一的女儿现状如何?在1937年的时候,与钱钟书一起在英国留学的杨绛生下了女儿钱瑗,这是一个聪明机智的孩子,小时候曾经因为自己没有考到一百分得到第一名而哭泣,但是钱钟书教她说不用万事强求第一,人生开心就好,这也养成了钱瑗从小就自由散淡的性格。在民国时期,不管是穷人家,还是富人家,都认为多子多福,只要有经济能力,就想多生几个孩子。而钱钟书和杨绛夫妻恩爱,经济条件好,家里还有佣人,并且夫妻双方都是学者,本来可以多生几个孩子,为什么他们只有一个女儿钱瑗?钱钟书非常喜欢自己的女儿钱瑗,他曾对妻子杨绛说:“如果我们再生一个孩子,如果这个孩子比阿瑗好的话,我们喜欢那个孩子,就不喜欢阿瑗,那阿瑗岂不是可怜?我们不如只要阿瑗一个孩子吧。”虽然受到父亲教导凡事开心就好,但是钱瑗的表现依然非常好,她在1959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并且在学校中认识了自己的第一任丈夫王德一,因为两人都擅长画画,经常在一起为学校画画而产生了感情,并且于1968年正式结婚,但是王德一后来在1970年自杀身亡。在王一德去世十多年后,钱瑗才找到第二段缘分,第二任丈夫杨伟成比钱瑗大十几岁,且当时已有一双儿女,儿子已十八岁。在此年纪的钱瑗已不适宜生育,但她仍担负起做母亲的责任,对继子继女极为照顾。钱瑗对孩子用心至极,虽膝下无子,但仍把继子继女照顾得当。好景不长,1997年,钱瑗因病过世,享年五十九岁。在钱瑗逝世后,继子曾写文赞颂后母钱瑗的关怀备至,可见钱瑗的用心良苦都有了回报,继子继女对她感恩不已。她病危的时候,父亲钱钟书也已身患重病,杨绛先生后来在《我们仨》中这么回忆家人之间亲密的过往:“这是一个万里长梦,梦境历历如真,醒来还如在梦中。但梦毕竟是梦,彻头彻尾完全是梦。”

我们的钱瑗怎么样

《我们的钱瑗》是从网上买的,买书的目的是比喜欢杨绛先生的《我们仨》,但书中对钱瑗的婚姻生活语之不祥,令人产生一点的疑惑,所以,当收到这本书,就一口气读完。 这本书其实的钱瑗的朋友的回忆录集,写的是朋友眼中的钱瑗,俗话说知女莫如父,钱钟书说女儿:“刚正,像外公;爱教书,像爷爷。”从同事们的字里行间也能感受到,钱瑗的刚正是对事人对人的,她任英语教材的编审从来都是公私分明,只是就事论事,从不因人论事,书中有吴冰的回忆文章,如果没有猜错,此吴冰应是冰心先生的女公子,电视上曾看过对她的一次专访,给人的感觉好象特别的刚正,与这个社会有点格格不入,好似不太圆融通达,可吴冰却说:“比起钱瑗,我们真的‘俗’多了。” 书中有三个地方我的印象比较深: 一是,钱瑗病了,钱钟书也病了,一个住在西山,一个住在东城,却因为两个人的级别不同,最终没能住在一个医院,有时想来也悲哀,一个自风流的真名士,也不能顾及亲情,免不了“级别”之俗。 二是,有个朋友告诉钱瑗,说别人如果读错单词,她不好意思直接指出,会故意多读几遍,让别人自已改正。可钱瑗却说她连读都不会读,敏感到会伤到别人。有时真让人感到反差太大,如果是论文抄袭,她会把抄袭的出处找出来,毫不留情。 三是,文中最后收录了钱瑗学校的悼词,书的序言是杨绛先生写的,我想全书她也一定看过,官样文章的悼词也许就是常说的宏大叙事,朋友们的记录只是私人叙事,在宏大与私人之间,我看到差别,难道钱瑗这样的人也发官方的盖棺定论,杨绛先生也不能免俗,不解呀!


钱钟书的女儿是谁?

钱瑗,北京师范大学英语系教授,钱钟书和杨绛的女儿。1937年5月,钱瑗生于英国牛津。1997年3月4日,钱瑗因患脊椎癌去世,终年59岁。女儿去世后,杨绛便由保姆负责照顾。杨绛(1911年7月17日-2016年5月25日),本名杨季康,江苏无锡人,中国现代作家、文学翻译家、外国文学研究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杨绛坚忍于知识分子的良知与操守,坚贞于伟大女性的关怀与慈爱,固守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淡泊与坚韧,杨绛的内心是坚硬的,又是柔软的。如果说杨绛先前的作品关照的是世事,是社会,那她晚年的作品则是在关照自己。那些文字是对至亲的、但不可再见之人的耳语,是她千千情结之心的独白,因而更显生命的沉重,也更显思想的精邃和绮丽。创作特点:女性意识、儒家美学、动荡温情、底层人物、沉郁淡薄、含蓄深情、乡土风情、焦点透视。通读杨绛散文,浓烈直白的抒情、冷嘲热讽的锋芒、有理有据的辩论、声嘶力竭的宣泄并不多见,但细细品味会发现,锋芒、宜泄、温暖、激情随处可见,这就是淡泊之中蕴藏浓郁的和谐。杨绛散文自然平淡,与周作人散文有几分相似之处,但悲愤之情暗含于“淡泊名利中”,这突出表现在反映文革生活的文章中。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杨绛

钱钟书女儿钱媛的详细资料!

 钱媛

  钱媛(1937年—1997年),北京师范大学外语系教授。

  【杨绛:(当年)斯班斯大夫说,我将要接生一个“加冕日娃娃”。因为他预计娃娃的生日,适逢乔治六世加冕大典(五月十二日)。但我们的女儿对英王加冕毫无兴趣,也许她并不愿意到这个世界上来。我十八日进产院,十九日竭尽全力也无法叫她出世。大夫为我用了药,让我安然“死”去。

  等我醒来,发现自己像新生婴儿般包在法兰绒包包里,脚后还有个热水袋。肚皮倒是空了,浑身连皮带骨都是痛,动都不能动。我问身边的护士:“怎么回事儿?”护士说:“你做了苦工,很重的苦工。”另一护士在门口探头。她很好奇地问我:“你为什么不叫不喊呀?”她眼看我痛得要死,却静静地不吭一声。我没想到还有这一招,但是我说:“叫了喊了还是痛呀。”她们越发奇怪了,“中国女人都通达哲理吗?”“中国女人不让叫喊吗?”护士抱了娃娃来给我看,说娃娃出世已浑身青紫,是她拍活的。】

  这便是钱瑗的出生。

  生平

  钱瑗是著名学者兼作家钱钟书和杨绛在英国牛津大学时所生的独生女儿,小名“圆圆”。她的祖父(钱基博)称她是“读书种子”,外公(杨荫杭)则说她“过目不忘”,钱钟书说她:“刚正,像外公;爱教书,像爷爷。”她和父亲钱钟书最亲。杨绛《我们仨》里写“钱瑗和爸爸最‘哥们’,钟书说女儿像她。”是杨绛笔下“平生唯一杰作”。

  1959年,钱瑗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俄语系,并留校任教。她精通英、俄两种语文,1966年,从事英语教学。曾先后嫁给王德一(1967)、杨伟成(1974)。文革时期,王德一因“炮打林副统帅”的“罪名”被批斗自杀。夏志清先生《阿圆回去了——〈我们仨〉的悲剧》(原载台湾《中国时报》,2003年9月30日《参考消息》转载)一文写道:“在文革社会的紧张生活下,阿瑗根本没有时间去恋爱。大概已经30岁出头了,她在工厂里做工,交识了一位‘和善忠厚’的工人王得一,也就同他结婚了。此人不肯交出一份黑名单给工厂里的左派,因而自杀以求解脱,那的阿瑗33岁。”,王得一乃钱钟书给女婿封的名,王德一是钱瑗大学同届同学,历史系毕业。

  1997年3月4日,钱瑗因肺癌并发骨转移于北京病逝,享年59岁。

钱钟书与杨绛之女钱媛简介顶部

钱媛(1937年—1997年),北京师范大学外语系教授。


生平顶部
钱瑗是著名学者兼作家钱钟书和杨绛在英国牛津大学时所生的独生女儿,小名“圆圆”。她的祖父(钱基博)称她是“读书种子”,外公(杨荫杭)则说她“过目不忘”,钱钟书说她:“刚正,像外公;爱教书,像爷爷。”她和父亲钱钟书最亲。杨绛《我们仨》里写“钱瑗和爸爸最‘哥们’,钟书说女儿像她。”是杨绛笔下“平生唯一杰作”。

1959年,钱瑗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俄语系,并留校任教。她精通英、俄两种语文,1966年,从事英语教学。曾先后嫁给王德一(1967)、杨伟成(1974)。文革时期,王德一因“炮打林副统帅”的“罪名”被批斗自杀。夏志清先生《阿圆回去了——〈我们仨〉的悲剧》(原载台湾《中国时报》,2003年9月30日《参考消息》转载)一文写道:“在文革社会的紧张生活下,阿瑗根本没有时间去恋爱。大概已经30岁出头了,她在工厂里做工,交识了一位‘和善忠厚’的工人王得一,也就同他结婚了。此人不肯交出一份黑名单给工厂里的左派,因而自杀以求解脱,那的阿瑗33岁。”,王得一乃王德一之误写,王德一是钱瑗大学同届同学,历史系毕业。

1997年3月4日,钱瑗因脊髓癌于北京病逝,享年59岁。


上一篇:前列腺增生伴钙化

下一篇:工具绘墙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