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岁女童王凤雅重病去世后善款去向如何?
5月4日,河南省太康县不满三岁的王凤雅因重病去世,此前王凤雅的母亲曾在水滴筹等多个平台筹集资金,为她治病。此后,有网友质疑王凤雅去世后,所筹资金并未全部用完,并要求他们公布筹集资金去向。据相关资料,视网膜母细胞瘤是治愈率最高的癌症之一,按照美国肿瘤协会的数据,95-98%的患病儿童能够康复,超过90%的患者能存活至成年以后。而且唇腭裂不是复杂手术,并已经进入了包括城镇居民和新农合医保,完全可以在当地治疗。3岁女童因恶性肿瘤身亡 父母被指拿着捐款治疗儿子兔唇放弃女儿近日,一篇名为“王凤雅小朋友之死”的文章在网上热传,文中称河南省太康县一2岁半女童被诊断出患有视网膜母细胞瘤,其母杨美芹在获得15万捐款后却未救治眼球已脱出眼眶的女儿,反而去北京高端民营医院为儿子治疗兔唇。3月,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张集镇温良村村民王某和其妻杨某,在网络上贴出女儿雅雅的病情信息和照片,希望获得好心网友的捐助。4月10日,微博大V@作家陈岚在网络上爆料河南太康一对夫妇涉嫌诈捐一事,称3岁女婴雅雅疑似被亲生父母虐待致死。孩子被确诊患上眼目细胞瘤后,其父母多次利用孩子的惨况,在水滴筹、火山小视频、快手上公开募款,公开自己微信账号接受善心人士捐款。筹款数万以上,后被多方举报后,被水滴筹中断疑似骗捐行为,却从未给孩子进行过正规治疗。目前,这家人对网友要求偿还捐款的要求充耳不闻,当地公安部门已经介入调查。人心真是隔肚皮!用女儿的救命钱换儿子的美貌,真是罪恶!
杭州失踪9岁女童遗体被找到,此事件中最大的疑点是什么?
这个事件最大的疑点就是这两名租客把小女孩带走以后为什么自己去自杀了还要搭上小女孩的性命,一般带走孩子都是想要把孩童给贩卖出去获得一定的钱财,但是这两名租客好像并没有这样子做,只是让小女孩搭上了他的性命,而且在小女孩死之前还带小女孩去游玩了很多地方,所以这些都是非常可疑的,而且现在也没有找到他们这么做是什么原因。这两名租客刚开始的时候是住在他们当地的酒店的,但是后面就找到了小女孩的家里,想要住在小女孩家,因为他们对小女孩的家人很好,所以当时爷爷奶奶后面对他们也放松了警惕,所以后面这两名租客提出让小女孩当花童的时候,家里人也是答应了的,但是孩子的父亲表示当时是让他的爷爷一起陪同的,因为他觉得小女孩一个人其实非常不安全的,但是爷爷并没有那样子做,他让小女孩一个人直接跟着这两名租客走了。所以我觉得小女孩的爷爷是要负很大的责任的,因为如果他当时没让小女孩一个人走的话,那么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小女孩也不会就此丧失了自己的生命,小女孩才七八岁,刚刚读二年级,他也不明白什么是好人什么是坏人,如果没有家人的陪同的话,那么是很有可能会发生危险的,而且只是一个住在家里的一个租客,家里人就让他们把小女孩带走了,所以我觉得他们是很没有安全意识的。而且现在疑似已经找到了尸体,所以我觉得是非常可惜的,才这么小的一个小女孩,就这样子丢掉了自己的生命。
最新时事政治 以及最新修订的法律法规,谢谢
这个2010年1月-2011年2月考试时事政治半月谈了望资料有没有用
2011 考 试 时 事 政 治 电 子 书(1103)
时事政治和测试更新2011年2月;《半月评论》更新2011年第4期;《了望时评》更新2011年第8期;半月谈时事和小测验更新2011年第4期;112个申论写作模板及范文资料主题;新增《2010人民日报》社论合集、2010理论热点面对面、2011中央一号文件等。
可以上网搜索一下“2011 考 试 时 事 政 治 电 子 书”的下载地址
小凤雅去世善款怎么处理?
去年9月,2岁半的女童小凤雅患视网膜母细胞瘤,其母亲在网上募捐引发关注;4月,有志愿者在网上称,其父母在利用孩子病情筹款后选择放弃治疗;5月4日,小凤雅不幸离世,指责其家人骗捐的声音加剧,质疑声也在那篇题为《王凤雅小朋友之死》的文章热传后达到顶峰……连日来,小凤雅事件持续发酵。遗憾连着愤怒,成了很多网民在此事上的反应。不少人顺着网帖爆料,将矛头指向小凤雅家人。这其中,上述爆款文章提供的信息,如其家人筹到15万善款却“救儿弃女”,还拒绝偿还善款等,就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一时间,指斥小凤雅家人“利用女儿的重病行骗”的声音甚嚣尘上。但在更多机构媒体跟进后,事情呈现出了更多面相:如有基金会确认,小凤雅母亲带儿子治兔唇的钱是该机构提供的,去年4月已做完手术;据其爷爷还原和募捐平台介绍,募捐金额共计3.8万余元,而非网传的“15万元”。当地官方调查组也回应,“目前我们掌握的情况是,筹来的款大部分都用在孩子的治疗上了”。由此基本可以判断,那些筹到了钱却不为女儿治病的说法有失偏颇。至于筹款数额、其家人到底有没有尽心给小凤雅治疗,家人与志愿者、网友各执一词,仍难判断。但在这些事实确证之前,网上掀起的对小凤雅家人的道德批判却一浪盖过一浪。有网络大V就直言:“小凤雅疑似被亲生父母虐待致死”;有人说,“地狱空荡荡,小凤雅的父母在人间”;还有自媒体以漫画形式,脑补其家人被弟弟欺负、被爷爷奶奶嫌弃、因为和弟弟吵架而被妈妈“暴打”的场景……小凤雅父母以救她的名义筹了款,却没有救活她,确实可能引致“不尽心治疗”的质疑。可不得不说,现在太多的质疑,都只是来自单方信源或网友强加的脑补,而没有多少实锤。我们看到,这两天的舆情风波中,不同志愿者、自媒体纷纷发声,而小凤雅家人呢?到目前为止,涉事各方的发声频次与音量严重不对称。我不敢说,小凤雅家人说的就必定是事实,可至少我们应该“兼听”,避免主题先行地“扔道德石子”。水滴筹方面的声明。据调查,小凤雅家人从其他两个平台募捐得的资金约3万。在此事件中,小凤雅家人在为女儿筹款和治病过程中,确实得到了公益组织的很多帮助。若果真挪用了善款,或许确应致歉。但不容否认的事实是,在慈善的施受两端,可能存在双方话语的不对等。慈善行为一旦出现纠纷,掌握话语权的组织、志愿者可以通过不同平台发声。而被救助的一家,可能在舆论场中天然失势。特别是小凤雅家人不在城市,这意味着其与网络世界的连接通道很多时候是屏蔽的。这并不是要为其家人辩护,而是想说,虽然他们是被救助的弱者,但其声音也该被倾听。接受了救助,不等于就该被索垢寻疵。在事实确证之前,不轻易出恶语,也是应有的克制。▲小凤雅家境确实很贫困。从媒体报道看,小凤雅家在农村,五个孩子,两个病童,还吃着低保。考虑到贫穷的境遇,就算其家人对所剩不多的善款动了点小心思,是否就该穷追猛打,或许也是个值得思考的慈善伦理问题。眼下真相在渐次浮现,相信很多偏颇的道德审判会退烧。但我们也希望,下一次再发生类似慈善纠纷时,身在底层的被救助者说法能被更广泛地倾听,而不是蜷缩在一隅,被“误解”,被“指控”,却默不作声。来源凤凰网
王凤雅之死 是“爱心人士”一次主题先行的表演?
去年9月,河南省太康县2岁半的小朋友王凤雅被查出视网膜母细胞瘤,其父母利用多个网络众筹平台为她募捐,5月4日,3岁的王凤雅小朋友不幸去世。网上流传甚广的一种说法是,小凤雅的父母通过众筹平台募捐到至少15万元,但是最终,这些钱却没有用来治疗小凤雅,导致她的死亡;小凤雅还有一个患唇腭裂的哥哥,由于重男轻女思想作祟,钱都用来治疗病情并不严重的哥哥了。网上的争议延伸到现实中。“爱心人士”报警,寻找小凤雅的父母。而上海的一个公益组织,则赶到河南农村,对小凤雅的母亲杨美芹进行“监督”、骚扰,双方甚至在医院中发生冲突。到昨晚,在当地警方、媒体等相关机构的介入下,事件过程却又反转了:第一,小凤雅父母在水滴筹平台并没有募集到15万(这只是筹款目标),而是约3.6万元,这一数额得到了众筹平台的证实。第二,所募集到的款项,并没有挪作他用。小凤雅的爷爷说,为小凤雅看病之后还剩下1000元,将捐给相关部门。当地警方经过调查后也认为,募集到的款项并没有被挪用。第三,网络爱心人士最大的指控,小凤雅的母亲杨美芹,把爱心捐款用在了治疗儿子的唇腭裂上,此事不成立。小凤雅弟弟到北京治疗唇腭裂的费用,是嫣然天使基金会出的,“术前检查和手术都是全部免费的,家属只需要承担往返交通费用和住宿费用”。小凤雅是河南农村的小孩,母亲杨美芹是一个农民,都毫无影响力可言。但是,幸运的是小凤雅的故事比较悲伤,她的眼球快掉出来了,对着镜头喊了一声“救命”,是这一声呼喊打动了陌生的网友。你不得不感叹移动互联网的伟大,在落后的河南农村,一个自称不识字的农村妇女,已经能够熟练运用微信和众筹平台了。但是,我们可能过高估计了小凤雅那声“救命”的影响力,事实上她只获得了3.8万元的捐助,距离治疗费用还很遥远。在大热点纷至沓来的新媒体时代,一个小女孩的生命,并不足以获得持久的关注。真正让这一事件进入公众视野的,是小凤雅母亲杨美芹的一条朋友圈:“大的地方就是不一样干净,”。这是一个河南农妇对首都北京的礼赞,正常情况下她一辈子都没有机会到这么高大上的地方。这句话中配了6张医院的照片,网友注意到,那不是小凤雅,看的也不是视网膜母细胞瘤。这个妇人正在挪用善款,她还竟然打车去的医院——到这个时候,网络才开始沸腾起来。接下来,就是有影响力的“爱心人士”介入,上海的公益组织介入,一个野蛮、落后、残忍的河南农村家庭,就这样诞生了。这可能是一次主题先行的表演。我们可以假想一种情况,如果杨美芹拿这笔钱,修缮了农村的破房,或者她只是大吃大喝,花掉好几千,人们可能都不会如此愤怒。让网友震惊的是“天,她竟拿着女儿的救命钱去救儿子”,重男轻女很符合北上广等众多爱心人士对河南农村的想象。让很多网友愤怒的,或许并不是善款“挪为他用”,而是杨美芹拿钱去救儿子而不是女儿。爱心人士义愤填膺,但却把找人一问就能搞清楚的一个事实给搞错了:患唇腭裂的是小凤雅的弟弟,而不是哥哥。也许小凤雅的家属隐瞒了什么细节,但还不至于到“诈捐”的份上,只不过到这时,即便巧舌如簧,也已经百口莫辩了。一个农村妇女,在充满正义感的大城市爱心人士面前,是注定失语的。农妇去田里干活,一个上午联系不上,就会被爱心人士宣布“失踪”。但是,一个乡村妇女,明明是不会像你们城里人那样,5分钟刷一次微信啊。内容来源:凤凰网
历年维多利亚的秘密中表演过的明星
2005年,罗格斯大学鼓乐队更在时装展结尾客串演出。这年也是泰雅·班克斯的最后一场维密T台演出。 2006年,美国流行天王贾斯汀·汀布莱克作为开场嘉宾与中场表演嘉宾。维密展出了大部分价值不菲的“梦幻文胸”。维密的子品牌红粉佳人更在该年首次亮相T台。时装展至此已发展成一场繁华盛事:富有精心雕琢的装饰内衣、多种多样的音乐以及各种为不同主题设计的背景。时装展吸引了无数名人和艺人。模特穿戴的巨型天使翅膀,以及其他不同形式、不同大小的蝴蝶、孔雀或魔鬼等翅膀,已成为维密时装的标志。维密时装展更是众多当红模特云集的盛事,在走秀的最后,均会同台在秀台中央展现身姿。 2007年,辣妹组合回归后的首次登台在维密时装展演出,获得显着成效。原计划参演的肯伊·威斯特由于母亲的逝世而取消了演出。Will.i am乐队应邀顶替他的空缺。 2008年。舞王usher,兼美国的R&B流行歌手和演员在维秘的时装展演出。这一年,维秘的时装秀场地转到迈阿密的枫丹白露酒店举行,不同于以往的T字型t台。维秘第一次采用了一边式“超长天桥” 2009年。著名pop组合Black Eyed Peas登台表演。vs首次采用v字型t台 2010年。加州天后katy perry,著名歌手akon登台表演。pink系列第一次成为vs的闭场秀 (以往,大多数维密展出的服饰均为非卖品,但2005年,时装展展出的服饰在目录中开始提供销售。) 2011年。说唱天王Jay-Z,Kanye West,饶舌歌手Nicki Minaj,当红摇滚乐队Maroon5登台表演
媒体如何评小凤雅去世问题的?
新京报评小凤雅去世:你的重点只是愤怒, 而非孩子。节奏太容易被带,人们太容易愤怒。▲小凤雅及其母亲。去年9月,2岁半的女童小凤雅患视网膜母细胞瘤,其母亲在网上募捐引发关注;4月,有志愿者在网上称,其父母在利用孩子病情筹款后选择放弃治疗;5月4日,小凤雅不幸离世,指责其家人骗捐的声音加剧,质疑声也在那篇题为《王凤雅小朋友之死》的文章热传后达到顶峰……连日来,小凤雅事件持续发酵。遗憾连着愤怒,成了很多网民在此事上的反应。不少人顺着网帖爆料,将矛头指向小凤雅家人。这其中,上述爆款文章提供的信息,如其家人筹到15万善款却“救儿弃女”,还拒绝偿还善款等,就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一时间,指斥小凤雅家人“利用女儿的重病行骗”的声音甚嚣尘上。但在更多机构媒体跟进后,事情呈现出了更多面相:如有基金会确认,小凤雅母亲带儿子治兔唇的钱是该机构提供的,去年4月已做完手术;据其爷爷还原和募捐平台介绍,募捐金额共计3.8万余元,而非网传的“15万元”。当地官方调查组也回应,“目前我们掌握的情况是,筹来的款大部分都用在孩子的治疗上了”。由此基本可以判断,那些筹到了钱却不为女儿治病的说法有失偏颇。至于筹款数额、其家人到底有没有尽心给小凤雅治疗,家人与志愿者、网友各执一词,仍难判断。但在这些事实确证之前,网上掀起的对小凤雅家人的道德批判却一浪盖过一浪。有网络大V就直言:“小凤雅疑似被亲生父母虐待致死”;有人说,“地狱空荡荡,小凤雅的父母在人间”;还有自媒体以漫画形式,脑补其家人被弟弟欺负、被爷爷奶奶嫌弃、因为和弟弟吵架而被妈妈“暴打”的场景……小凤雅父母以救她的名义筹了款,却没有救活她,确实可能引致“不尽心治疗”的质疑。可不得不说,现在太多的质疑,都只是来自单方信源或网友强加的脑补,而没有多少实锤。我们看到,这两天的舆情风波中,不同志愿者、自媒体纷纷发声,而小凤雅家人呢?到目前为止,涉事各方的发声频次与音量严重不对称。我不敢说,小凤雅家人说的就必定是事实,可至少我们应该“兼听”,避免主题先行地“扔道德石子”。▲水滴筹方面的声明。据调查,小凤雅家人从其他两个平台募捐得的资金约3万。在此事件中,小凤雅家人在为女儿筹款和治病过程中,确实得到了公益组织的很多帮助。若果真挪用了善款,或许确应致歉。但不容否认的事实是,在慈善的施受两端,可能存在双方话语的不对等。慈善行为一旦出现纠纷,掌握话语权的组织、志愿者可以通过不同平台发声。而被救助的一家,可能在舆论场中天然失势。特别是小凤雅家人不在城市,这意味着其与网络世界的连接通道很多时候是屏蔽的。这并不是要为其家人辩护,而是想说,虽然他们是被救助的弱者,但其声音也该被倾听。接受了救助,不等于就该被索垢寻疵。在事实确证之前,不轻易出恶语,也是应有的克制。▲小凤雅家境确实很贫困。从媒体报道看,小凤雅家在农村,五个孩子,两个病童,还吃着低保。考虑到贫穷的境遇,就算其家人对所剩不多的善款动了点小心思,是否就该穷追猛打,或许也是个值得思考的慈善伦理问题。眼下真相在渐次浮现,相信很多偏颇的道德审判会退烧。但我们也希望,下一次再发生类似慈善纠纷时,身在底层的被救助者说法能被更广泛地倾听,而不是蜷缩在一隅,被“误解”,被“指控”,却默不作声。来源:新京报
媒体是如何评小凤雅去世事件的?
去年9月,2岁半的女童小凤雅患视网膜母细胞瘤,其母亲在网上募捐引发关注;4月,有志愿者在网上称,其父母在利用孩子病情筹款后选择放弃治疗;5月4日,小凤雅不幸离世,指责其家人骗捐的声音加剧,质疑声也在那篇题为《王凤雅小朋友之死》的文章热传后达到顶峰……连日来,小凤雅事件持续发酵。遗憾连着愤怒,成了很多网民在此事上的反应。不少人顺着网帖爆料,将矛头指向小凤雅家人。这其中,上述爆款文章提供的信息,如其家人筹到15万善款却“救儿弃女”,还拒绝偿还善款等,就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一时间,指斥小凤雅家人“利用女儿的重病行骗”的声音甚嚣尘上。但在更多机构媒体跟进后,事情呈现出了更多面相:如有基金会确认,小凤雅母亲带儿子治兔唇的钱是该机构提供的,去年4月已做完手术;据其爷爷还原和募捐平台介绍,募捐金额共计3.8万余元,而非网传的“15万元”。当地官方调查组也回应,“目前我们掌握的情况是,筹来的款大部分都用在孩子的治疗上了”。由此基本可以判断,那些筹到了钱却不为女儿治病的说法有失偏颇。至于筹款数额、其家人到底有没有尽心给小凤雅治疗,家人与志愿者、网友各执一词,仍难判断。但在这些事实确证之前,网上掀起的对小凤雅家人的道德批判却一浪盖过一浪。有网络大V就直言:“小凤雅疑似被亲生父母虐待致死”;有人说,“地狱空荡荡,小凤雅的父母在人间”;还有自媒体以漫画形式,脑补其家人被弟弟欺负、被爷爷奶奶嫌弃、因为和弟弟吵架而被妈妈“暴打”的场景……小凤雅父母以救她的名义筹了款,却没有救活她,确实可能引致“不尽心治疗”的质疑。可不得不说,现在太多的质疑,都只是来自单方信源或网友强加的脑补,而没有多少实锤。我们看到,这两天的舆情风波中,不同志愿者、自媒体纷纷发声,而小凤雅家人呢?到目前为止,涉事各方的发声频次与音量严重不对称。我不敢说,小凤雅家人说的就必定是事实,可至少我们应该“兼听”,避免主题先行地“扔道德石子”。在此事件中,小凤雅家人在为女儿筹款和治病过程中,确实得到了公益组织的很多帮助。若果真挪用了善款,或许确应致歉。但不容否认的事实是,在慈善的施受两端,可能存在双方话语的不对等。慈善行为一旦出现纠纷,掌握话语权的组织、志愿者可以通过不同平台发声。而被救助的一家,可能在舆论场中天然失势。特别是小凤雅家人不在城市,这意味着其与网络世界的连接通道很多时候是屏蔽的。这并不是要为其家人辩护,而是想说,虽然他们是被救助的弱者,但其声音也该被倾听。接受了救助,不等于就该被索垢寻疵。在事实确证之前,不轻易出恶语,也是应有的克制。从媒体报道看,小凤雅家在农村,五个孩子,两个病童,还吃着低保。考虑到贫穷的境遇,就算其家人对所剩不多的善款动了点小心思,是否就该穷追猛打,或许也是个值得思考的慈善伦理问题。眼下真相在渐次浮现,相信很多偏颇的道德审判会退烧。但我们也希望,下一次再发生类似慈善纠纷时,身在底层的被救助者说法能被更广泛地倾听,而不是蜷缩在一隅,被“误解”,被“指控”,却默不作声。
为什么要让司法介入还原小凤雅事件真相?
河南太康三岁女童小凤雅患病去世之后,被曝出家人“诈捐”15万元。事后证实家属募捐数额为38000多元,而且已将剩余的款项捐给公益机构。小凤雅奶奶表示,由于受到冤枉,她将起诉作家陈岚及一名姓马的女士,以讨回公道。看事的不怕事大。 “小凤雅事件”起官司,我觉得是件好事,非常值得期待。这几天,“小凤雅事件”备受社会关注。“小凤雅事件”的信息量很大,涉及到的社会话题很多,但看过这些评论和新闻,真的是扑朔迷离,有点晕圈。令人困惑的是:我到底该相信谁?是相信志愿者一方,还是相信凤雅的家人?到底存不存在“诈捐”的问题?当一个问题变得各执一词、众说纷纭的时候,公众最需要的是知道事情的原委,哪怕接近一点点真相都是求之不得的。在这样情势下,急需公正、权威的第三方介入。现在小凤雅的奶奶表示,由于受到冤枉,她将起诉作家陈岚及一名姓马的女士,以讨回公道。“小凤雅事件”起官司,这太好了!司法的介入,至少可以大体梳理善款的去向,少让公众猜谜,使事件本身更接近真相。在我看来,控诉者指控的所谓“遗弃罪”“诈骗罪”甚至是“故意杀人罪”罪名不过是一种情绪表达,不作数的。募集多少钱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想知道,控诉者——家属的说法到底哪些更可信一点?“诈捐”的说法是否成立。因为在现实中,我们确实看到很多以“非法占有”的目的募捐乱象。众筹善款被病患家属或者代理人卷走、挪用的现象屡见不鲜、不足为奇。这也是为什么“小凤雅事件”起风波的原因所在。它所引发的思考,直接反映了网友对善款以及民情最深层的焦虑。不管怎么说,志愿者有权质疑、监督善款的去向,当然善款使用者也有解释的权利。究竟是不是冤枉,还要通过法律的渠道还原事实真相。据小凤雅奶奶说,家里没有钱请律师,索赔的钱全给律师当律师费。为了弄清事实,为了还当事人的公道,希望能有律师以大情怀接下这个案子。只有一个小小的遗憾是,官司还没有开打,那边作家陈岚已经出来道歉了。我的第一感觉是,作家怕了!其实,吃官司也并没有那么可怕。这起官司不是一个作家的官司,它是涉及到社会志愿者如何监督善款的问题。如果司法的介入帮助我们弄清事实,还社会一个公道,唤醒更多有良知的人,这将比作家写多少文章都重要,也更有意义。一个3岁女童的死讯震惊了网络。而她的家人就此开始承受来自捐助者、志愿者和万千网民的控诉。我们真希望小凤雅的家人是被冤枉的,我也希望尽快通过法律的程序消除那些压在小凤雅家人身上的不实之词。不过,即使是被告“作家陈岚及一名姓马的女士”一方输掉官司,我觉得也是值得的,我依然会对出于公心、良心、正义、爱心的质疑表示敬佩。“小凤雅事件”是否存在“诈捐”,谁在说假话?死去的小凤雅在看着我们!小女孩真可怜。消息来自网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