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梦得

时间:2024-06-20 07:33:42编辑:优化君

《水调歌头·秋色渐将晚》(叶梦得)译文赏析

水调歌头·秋色渐将晚 叶梦得 系列:宋词三百首 水调歌头·秋色渐将晚    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小窗低户深映,微路绕敧斜。为问山翁何事?坐看流年轻度,拼却鬓双华。徙倚望沧海,天净水明霞。念平昔,空飘荡,遍天涯。归来三径重扫,松竹本吾家。却恨悲风时起,冉冉云间新雁,边马怨胡笳。谁似东山老,谈笑静胡沙。 赏析    沧海林泽,云霞明灭,松竹苍翠,曲径幽寂----那里有身心的自由逍遥;一方面有声声入耳的边塞风号,云间雁鸣,战马长嘶,胡笳哀唱--那里有抗敌复土的鏖战……这是传统士人常见的矛盾心态,既有山林高高隐的向往,又有国家兴亡的关怀。 鉴赏    这是作者告老,隐居湖州弁山后写的作品。梦得随宋高宗南渡,陈战守之策,抗击金兵,深得高宗亲重。绍兴初,被起为江东安抚大使,曾两度出任建康知府(府治在今南京市),兼总四路漕计,以给馈饷,军用不乏,诸将得悉力以战,阻截金兵向江南进攻。高宗听信奸相秦桧,向金屈膝求和,抗金名将岳飞、张宪被冤杀,主战派受到迫害,梦得被调福建安抚使,兼知福州府,使他远离长江前线,无所作为,他于1144年被迫上疏告老,隐退山野。眼看强敌压境,边马悲鸣,痛感流年轻度,白发徒增,很想东山再起,歼灭敌军,但却已经力不从心,思欲效法前贤谢安而不可得了。因写此词,抒发自己内心的悲慨和对时局的忧虑。    上片开头四句写:秋色日渐加浓,秋意也逐步加深,金黄的菊花传报了霜降的消息。小窗低户深深掩映在菊花丛中,小路曲曲折折,绕着弯儿。这是描写时令和自己隐居的环境。作者的生活环境看来还是安静的,但他的内心世界却很不平静。这是为下文反衬作铺垫。接着提出问题:隐居山野的老人到底在想什么心事呢?回答是不忍心时光一年年地虚度,不甘心两鬓的头发一天天增白,这就隐晦地写出了英雄报国无门而只好空老山林的苦恼,实即对国事的忧虑,对南宋朝廷的不满。「徙倚」二句写作者为了排遣心事,走出低户小屋,沿着曲折小路,来到太湖边上,流连不舍地凝望湖上的碧波,只见得天空澄彻,湖水映照着明丽的彩霞,祖国的天光水色又是多么美好啊!「徙倚」,徘徊,流连不去;「沧海」,指太湖,古人多以海来形容大湖。    作者面对空阔的太湖,不但排遣不了心头的隐痛,反倒引发出新的感慨。下片「念平昔」三句,就是从这新感慨写起的。作者望湖兴叹,想到往昔飘泊奔波,走遍天涯海角,希望做一番利国利民的事业,到头来落得一片空虚!「归来」二句,从陶渊明《归去来辞》「三径就荒,松竹犹存」脱胎化用,说他从天涯飘泊归来,重扫院内小路,守护自家松竹。这是写归隐的心愿。入世落空,想到出世,然而他真能忘怀世情吗?「却恨悲风时起,冉冉云间新雁,边马怨胡笳。」国家、民族在遭劫难,大环境不安定,隐居者的小环境又怎么能够得到安定呢?隐居者的心情又怎么能够不受影响而焦虑不安呢?作者怨恨悲凉的秋风时不时地吹卷起来,缓缓地飞行在云间的新雁,由北而南给人们带来边境的消息,胡笳的哀怨和边马的悲鸣交织在一起,战争频仍,烽火不息,哪里有世外桃源,哪里有宁静的环境和心境呢?人归隐了,心却归隐不了,于是就想到了东晋的谢安(字安石),他隐居在浙江东山,出山后指挥淝水之战,击溃前秦百万雄师;激战之时,他谈笑自若,不动声色。李白《永王东巡歌》:「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这里化用李白的诗句,说:今天还有谁能像当年的谢安一样,谈笑之间就扑灭了胡人点起的战火,使社会得到安定?他自己深感到愿为谢安而不可得的痛苦,因为朝廷不需要谢安这样的人来指挥战争,抗击异族侵略者!下片词描写作者出世与入世的矛盾心理,写得很突出:「平昔飘荡遍天涯」,入世,可是「空飘荡」的一个「空」字,又转向了出世;「归来三径重扫」,出世,归隐;「却恨悲风时起」,表明没有一个世外桃源能使人静心归隐;「谁似东山老」,又揭示了要想用世济人而不得的压抑心情。济世不能,归隐难安,内心充满了矛盾和痛苦。


叶梦得《水调歌头·秋色渐将晚》原文及翻译赏析

水调歌头·秋色渐将晚原文: 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小窗低户深映,微路绕欹斜。为问山翁何事,坐看流年轻度,拼却鬓双华。徙倚望沧海,天净水明霞。 念平昔,空飘荡,遍天涯。归来三径重扫,松竹本吾家。却恨悲风时起,冉冉云间新雁,边马怨胡笳。谁似东山老,谈笑静胡沙。 水调歌头·秋色渐将晚翻译及注释 翻译 秋色日渐变浓,金黄的菊花传报霜降的信息。小窗低户深深掩映在菊花丛中,小路盘山而上,曲折倾斜。询问山公到底有什么心事, (原来是不忍心)坐看时光轻易流逝而双鬓花白。在太湖边上徘徊凝望,天空澄澈,湖水映照着明丽的彩霞。追忆往日,漂泊不定,走遍天涯海角,却毫无建树。归来后重新打扫庭院中的小路,松竹才是我的家。却恨悲凉的秋风不时吹起,南归的大雁缓缓地飞行在云间,哀怨的胡笳声和边马的悲鸣声交织在一起。谁能像东晋谢安那样,谈笑间就扑灭了胡人军马扬起的尘沙。 注释 1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暮秋景物渐呈苍老深暗之色,菊花开时报来了将要降霜的信息。黄花,指菊花。2小窗低户:指简陋的房屋。3微路,小路。4敧(qī)斜:倾斜,歪斜。5山翁:《晋书·山简传》载山简好酒易醉。作者藉以自称。6何事:为什么。7坐看:空看、徒欢。8流年:指流逝的岁月。9拼(pan判) 却:甘愿。十华:同花,指在闲居中空白了鬓发。⑾徙(xǐ)倚:徘徊,流连不去。⑿沧海:此指临近湖州的太湖。作者时居汴山,在太湖南岸。⒀平昔:往日。⒁遍:这里是「走遍」的意思。⒂天涯,天边,喻平生飘荡之远。⒃归来三径重扫,松竹本吾家:写辞官归隐家园。化用晋代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三径,庭院间的小路。据晋代赵岐《三辅决录-逃名》记载,西汉末,王莽专权,兖州刺史蒋诩辞官归里,院中辟有三径,只与求仲、羊仲往来。后来遂以「三径」作为隐士居所之称。松竹,代指山林隐居处,含有贞节自持之意。三径:王莽专权时,兖州刺史蒋诩辞宫回家,于园中辟三径,惟与求仲、羊仲往来。后常用三径喻隐居生活。⒄却恨悲风时起,冉冉云间新雁,边马怨胡笳。:这里化用三国时魏国蔡琰《悲愤诗》。「胡笳动兮边马鸣,孤雁归兮声嘤嘤!」悲风,悲凉的秋风。冉冉,指大雁缓缓飞行的样子。新雁,指最初南归之雁。边马,指边地的军马。胡笳,古代塞外民族的一种乐器。此处指军中的号角。⒅谁似东山老,谈笑净胡沙:化用李白《永王东巡歌》中的「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净胡沙」。胡沙。指代胡人发动的战争。 水调歌头·秋色渐将晚赏析   这是作者告老,隐居湖州弁山后写的作品。梦得随高宗南渡,陈战守之策,抗击金兵,深得高宗亲重。绍兴初,被起为江东安抚大使,曾两度出任建康知府(府治在今南京市),兼总四路漕计,以给馈饷,军用不乏,诸将得悉力以战,阻截金兵向江南进攻。高宗听信奸相秦桧,向金屈膝求和,抗金名将岳飞、张宪被冤杀,主战派受到迫害,梦得被调福建安抚使,兼知福州府,使他远离长江前线,无所作为,他于1144年被迫上疏告老,隐退山野。眼看强敌压境,边马悲鸣,痛感流年轻度,白发徒增,很想东山再起,歼灭敌军,但却已经力不从心,思欲效法前贤谢安而不可得了。因写此词,抒发自己内心的悲慨和对时局的忧虑。   上片起首四句先写晚年生活的环境和乐趣。秋色已深,菊花开放,霜降来临,词人所住的房子掩映在花木深处,小路盘山蜿蜒而上。这是一幅山居图景,清丽而幽静。下面用自问自答的方式写自己生活的乐趣:若问我为什么就白白地看着那风月流逝,毫不顾及双鬓已经斑白?我会回答是因为留恋如沧海般辽阔美丽的太湖,它映出了青天云霞,明媚绚烂。   下片写自己的生活和老来的怀抱。飘泊了一生,足迹遍于天涯,现在回到家里,扫净已荒芜的道路,那松竹茂盛的地方就是我的家园。词人回到家中感到喜悦和安慰,所以笔下的家园也显得十分静谧、优美。但在那个国土沦丧,河山破碎的时代,一个胸怀抱国之心的抗金志士,又怎能终老于隐居的山林呢?「却恨」三句,笔锋一转,在隐居之后,词人却时常听到「悲风时起」,这悲风是自然界之风,更是人间悲风,南 宋朝 廷苟安求和,不愿力战敌人,前线频传战败消息,对他来说,也就是「悲风」。再看到归雁南飞,金兵南下,愤怒之火又在胸中烧起,所以句首著一「恨」字,力敌千钧,倾注了词人的满腔忧愤。这种爱国 *** ,使他对自己不能像谢安那样从容破敌感到有愧于国家,也对 南宋 将无良才感到深深的忧虑。虽然退居且愿一享隐居之乐,但他又挂念抗金大计,时刻关注前线,所以一首抒写晚年怀抱之词就表现得感情激越、悲凉、慷慨,充满了爱国忧民之情。 水调歌头·秋色渐将晚赏析二   这首词是作者晚年退居卞山所作。它是一首自叙平生、抒写情怀的词。表达了作者心中的悲愤之情和对国事担忧。   词分上下两片。上片以写景为主,兼寓流年虚度的慨叹。   「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词的第一个字「秋」,点明时序,是泛指。然后再具体写秋色。「晚」字是形象的说法,它既不是「来得晚」的意思,也不是确指「晚上」,而是由「老」引伸出来的含意。意思是说,暮秋的景物渐渐地呈现出苍老深暗的颜色了。伴随深秋而来的,自然是凛冽的冰霜,以及那「颜色只从霜后好,不知人世有春风」性本高洁的菊花,即词里所说的黄花。黄花开,霜降至。   「小窗低户深映,微路绕敧斜。」「小窗低户」形容房屋简陋,敧斜即倾斜的意思。这两句是说,简陋的小屋掩映于秋色黄花之中,屋前是曲折倾斜的小路。这里既写出了环境的幽清孤寂,也由门前的曲折小路折射出作者的九曲愁肠。   「为间山翁何事,坐看流年轻度,拼却鬓双华。」「为」在这里作助词用,没有实在意义。山翁指晋代山简,」这里作者以山简自比。拼却是甘愿的意思。这里有反洁意,是说「难道甘愿」。双鬓华:指年事已高,两鬓生霜。它与上边的「霜信报黄花」有着巧妙的内在联系。前者写秋色将晚,后者写人近晚年。作者以山翁自比。前加「问」字,说明他不甘寂寞,时时在反躬自省。言外之意是我每天干些什么呢?白白地看着年华轻易逝去,这是何等痛心的事情!国难当头,我能甘心服老吗?   「徙倚望沧海,天净水明霞」。这一句真实地记录了他经过反复的思考后此刻的开阔心境。徙倚是留连徘徊的意思。沧海即大海,作者以谢安自比,明显地表达了他对谢安不甘示芜的小路,观赏观赏自家的青松翠竹,看似悠弱、泛海东还的退隐之志的仰慕与追求。「天净水明霞」则是眼前美景的写照,以此衬托出他一旦有了明确的人生追求之后的开阔心胸:如秋天长空那样纯净,如霞映水中那样明丽。这短短的几个字,看似平平淡淡,内容却实实在在。既写了体现诗词形象的人,又写了水天明净的景;既写了流连徘徊的貌,又写了氾滥于内心深处的情。情中见景,景中含情,可谓浑然一体了。   下片直抒胸怀。写虽然在家闲居,却对国事深怀忡忡忧心,自恨不能为国建功立业。   「念平昔,空飘荡,遍天涯。」三字一句,短促有力,如响板敲来,铿然有声,抒发了作者回想往事,空在四方飘游而无所成就的自责自罪、自怨自艾的怅惘心情。「空飘荡,遍天涯」既显示了他的谦谨胸怀,又委婉地传达出他企望重操旧业、再立新功的心声。   「归来三径重扫,松竹本吾家。」写的是闲居生活的无聊小事。作者写自己:每天在庭院中扫扫荒芜的小路,观赏观赏自家的青松翠竹,看似悠闲自在,实则这绝不是他心甘情愿的。   「却恨悲风时起,冉冉云间新雁,边马怨胡茄。」悲风指凄厉的寒风。却恨是更恨的意思。「悲风」之前加上「却恨」,强化了词人的情感波澜,即由怅惘不安进而愤愤不平了。为什么?因为冉冉飞翔于白云之间的新雁带来了敌人侵扰的消息,边境很不安宁啊!胡茄是汉代流行于塞北和西域一带的管乐器,其音悲凉。作者用眼前悲风、新雁、战地边马、胡茄组接的凄清图景,烘托边地悲凉的战争景象。而作者身在深山、心存国事,为敌人的入侵骚扰而忧心忡忡的心绪便于这「眼前景、身外事」的看似平淡的记叙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展示。   「谁似东山老,谈笑净胡沙。」这一句大笔淋漓,一语见雄杰。东山在浙江上虞县西南,谢安早年隐居在这里。又临安、金陵均有东山,也是谢安游憩之地。所以后人称谢安为东山老。胡沙即胡人。因胡人多居风沙时起的塞外。静胡沙是使边塞安宁的意思,这里指的是消灭敌人。这里借用李白《永王东巡歌》里「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的诗意抒写自己的报国情怀。「谁似东山老」两句,既是说,在当今时代,没有人能像谢安那样,指挥若定地歼灭敌人,也是说自己不能像谢安那样,「谈笑静胡沙」作者运用反洁语气,长声仰叹,既是精忠报国的宣言,也是对腐朽朝廷的愤怒控告!读来气势磅礴,声情并壮,足可泣鬼神、撼日月、振山河。 水调歌头·秋色渐将晚创作背景   这是作者告老,隐居湖州卞山后写的作品。梦得随高宗南渡,陈战守之策,抗击金兵,深得高宗亲重。绍兴初,被起为江东安抚大使,曾两度出任建康知府(府治在今南京市),兼总四路漕计,以给馈饷,军用不乏,诸将得悉力以战,阻截金兵向江南进攻。高宗听信奸相秦桧,向金屈膝求和,抗金名将岳飞、张宪被冤杀,主战派受到迫害,梦得被调福建安抚使,兼知福州府,使他远离长江前线,无所作为,他于1144年被迫上疏告老,隐退山野。眼看强敌压境,边马悲鸣,痛感流年轻度,白发徒增,很想东山再起,歼灭敌军,但却已经力不从心,思欲效法前贤谢安而不可得了。因写此词,抒发自己内心的悲慨和对时局的忧虑。 诗词作品: 水调歌头·秋色渐将晚 诗词作者:【 宋代 】 叶梦得 诗词归类: 【宋词三百首】、【豪放】、【隐居】、【生活】、【忧国忧民】


上一篇:姚晨为曹郁庆生

下一篇:重庆麻辣烫电视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