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叶挺一起死的有哪些人
王若飞、秦邦宪(博古)、李秀文、邓发、黄齐生、李少华、黄晓庄、赵登俊、魏万吉、叶扬眉。1、王若飞王若飞(1896年10月—1946年4月8日),幼年原名大伦,小名运笙(运生)、荫生,号继仁,曾用名王度、雷音,参加革命深入敌后化名黄敬斋,出生于贵州安顺,杰出的共产主义先驱、中共领导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著名的“四八”烈士。青年时代,王若飞参加过辛亥革命和讨伐袁世凯运动。1922年6月,王若飞与赵世炎、周恩来等发起成立“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积极从事马列主义的宣传。1923年由法国共产党党员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先后任豫陕区党委书记,中共中央秘书长,江苏党委省农委书记,并作为中共代表团代表之一,与毛泽东、周恩来赴重庆谈判,同国民党政府签订了著名的《双十协定》。1946年4月8日,王若飞乘飞机回延安,因飞机失事于山西兴县黑茶山不幸遇难,终年50岁。2009年,王若飞被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等11个部门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2、秦邦宪(博古)博古(1907年5月14日-1946年4月8日),原名秦邦宪,乳名长林,字则民,江苏无锡人。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卓越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博古是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宣传家和社会活动家。领导创办了《解放日报》。曾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红军总政治部代理主任,推行过王明的“左”倾错误路线,后期翻译了大量的马列著作,对全党普及和提高马列主义理论水平起了重要作用。1946年4月8日,博古、王若飞等乘美国运输机回延安向中央汇报请示。飞机在山西黑茶山失事,同机包括叶挺将军等17人全部遇难,史称“四八烈士”。3、李秀文李秀文(1907—1946),广东省东莞长安镇人。1925年与叶挺结婚,1946年4月8日,李秀文与叶挺在由重庆乘机飞往延安途中,在山西黑茶山地区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时年39岁。4、邓发邓发(1906年3月7日-1946年4月8日),原名邓元钊,广东云浮人。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前期领导人之一,中国工人运动的早期领导人。 1922年参加香港海员大罢工。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省港大罢工和东征战役。1927年参加广州起义。1928年后任中共香港市委书记、广州市委书记、广东省委组织部长。1930年后任闽粤赣边特委书记、中央工农民主政府执行委员兼政治保卫局局长。长征中任纵队政治委员。抗日战争期间任中共驻新疆代表、中共中央党校校长、中共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书记、民运委员会书记。在中共六届三中全会和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六届五中全会上当选为政治局候补委员,1945年9月代表解放区职工出席在巴黎召开的世界职工代表大会。1946年4月8日,同博古、叶挺、黄齐生等人一同返延安时因飞机失事在吕梁市兴县黑茶山遇难。享年四十岁。5、黄齐生黄齐生,即黄禄祥(1879年—1946年4月8日),近代教育家,爱国民主人士。“七·七”事变后组织抗日救国会,宣传抗日;后任四川歇马乡村建设育才学院文史教授,壁山正则艺专文史教授;多方奔走,从狱中营救出我党领导人王若飞(黄齐生是其舅父),并随赴解放区考察,在延安受到毛泽东接见。1946年4月8日,与叶挺、王若飞、秦邦宪返回延安时,在山西兴县黑茶山飞机失事中不幸遇难。史称“四八烈士”。6、李少华李少华同志(1917年-1946年4月8日),四川省苍溪县人,中共党员,民国二十二年在家乡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46年4月8日,李少华乘坐的飞机在黑茶山失事,年仅29岁。7、黄晓庄黄晓庄,青年音乐家,系黄齐生之孙。1946年4月8日,在重庆和国民党进行谈判的中共代表、中央委员王若飞、秦邦宪,回延安向中共中央汇报请示,机上还有黄齐生之孙黄晓庄,因为飞机在山西兴县黑茶山失事,机上人员不幸全部殉难。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黑茶山空难
叶挺将军是怎么牺牲的
叶挺将军是重庆谈判坐飞机飞往延安途中坠机身亡。 拓展资料:叶挺,生于1896年9月10日,1946年4月8日逝世,原名叶为询,字希夷,号西平,广东惠阳县人,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始人之一,新四军重要领导者之一,著名军事家。所在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在北伐中被誉为“铁军”参与指挥南昌起义并出任前敌总指挥,参加广州起义时任起义军工农红军总司令,抗日战争中又出任新四军军长。1941年,皖南事变中叶挺被国民党扣押。在重庆狱中作《囚歌》:“我希望有一天/地下的烈火/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这首诗将他的雄心壮志和不屈服的精神描绘的淋漓尽致。 周恩来在《新华日报》上题词“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予以抗议。
叶挺的生平简介
叶挺(1896.9.10—1946.4.8),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人和新四军的领导人,杰出的军事家[1],原名叶洵,字希夷,1896年9月10日(清光绪二十二年八月初四)生于广东省惠阳县周田村,先后毕业于广东陆军小学堂、武昌陆军第二预备学校和保定陆军军官学校;1919年初在粤军中任支队副官,同年加入中国国民党,1921年任孙中山陆海军大元帅府警卫团第二营营长,1922年6月,粤军总司令陈炯明叛变时奉命守卫总统府前院,掩护孙夫人宋庆龄脱险;1924年赴苏联,入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东方大学)和红军学校中国班学习,同年先后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和中国共产党,由信仰三民主义转而信仰共产主义。
1925年回国后担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粤军)12师36团团长,独立团团长;随第四军12师师长张发奎参加湖北汀泗桥和贺胜桥等战役,获“北伐名将”之美誉,第四军亦有“铁军”之称,北伐军占领武汉后,部队大规模扩编,升任第十一军第二十四师师长;南昌起义爆发后,任前敌总指挥兼第十一军军长,所属三个师中,一个师(蔡廷锴)率部叛变,亲率一个师在汤坑被薛岳打垮,另一个师自师长周士第以下全部团以上军官离队出走,只剩滇军老将朱德率800人坚持了下来,后来成了中国工农红军的火种。1927年12月只身潜入广州,参加领导广州起义,任起义军工农红军总司令,起义失败后,遭受共产国际的严厉批判,与党脱离关系,流亡欧洲,后到澳门隐居。1933年11月到福州帮助蔡廷锴、蒋光鼐等人在“福建事变”后成立的“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1934年在香港加入了李济深、陈铭枢等组织的以抗日为主旨的中华民族革命同盟。
抗日战争爆发后,叶挺出任新四军军长,他虽未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但他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的正确路线,坚持华中敌后抗战[2],虽与政委项英多次发生矛盾导致其出走数次,但在抗日大局以及周恩来的劝导下最终返回新四军军部;1941年1月,国民党顽固派制造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在遭国民党军重兵包围的严重情况下,叶挺指挥部队奋起突围,浴血奋战8昼夜之久,在奉派与国民党军交涉时被扣押;他严词拒绝蒋介石的威逼利诱,先后被囚于江西上饶,湖北恩施,广西桂林等地,最后移禁于重庆“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集中营,在牢房中书写《囚歌》以明志:“我只能期待着,那一天——地下的火冲腾,把这活棺材和我一齐烧掉,我应该在烈火和热血中得到永生!”
1946年3月4日,经中共中央多方努力,叶挺始获自由,他出狱后第二天即电中共中央,请求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我已于昨晚出狱。我决心实行我多年的愿望,加入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在你们的领导之下,为中国人民的解放贡献我的一切。我请求中央审查我的历史是否合格,并请答复”;3月7日,中共中央、毛泽东主席电告叶挺批准其加入中国共产党,以“亲爱的叶挺同志”相称;4月8日自重庆飞返延安,途中于山西省兴县黑茶山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同机的遇难者还包括叶挺的夫人李秀文和女儿叶扬眉、尚未取名的孩子“阿九”以及王若飞、博古(秦邦宪)、邓发等中共重要领导人。
1988年10月,叶挺被中央军委确定的我军36名开国军事家之一;2009年9月,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叶挺被评为“新中国百位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1896年9月10日(清光绪二十二年八月初四)生于广东省惠阳县周田村。先后毕业于广东陆军小学堂、武昌陆军第二预备学校和保定陆军军官学校。
1919年初 投身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在粤军中任支队副官,同年加入中国国民党。
1921年 任孙中山陆海军大元帅府警卫团第二营营长。
1922年6月 粤军总司令陈炯明叛变时奉命守卫总统府前院,掩护孙夫人宋庆龄脱险。
1924年 赴苏联,入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东方大学)和红军学校中国班学习。
1924年 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24年12月 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5年 回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曾任国民革命军独立团(即叶挺独立团)团长、二十四师师长、十一军军长。
1926年 在北伐战争中率独立团为先遣队讨伐军阀吴佩孚,在湖北汀泗桥和贺胜桥等战役中屡建战功,被誉为“北伐名将”。北伐军占领武汉后,升任第十一军第二十四师师长。
1927年8月 参加领导南昌起义,后任前敌总指挥兼第十一军军长。起义部队南下期间,周恩来要他注意蔡廷锴的动向和思想情况,他不以为然,结果蔡廷锴率部出走,投向国民党,导致重大损失。
1927年12月 参加领导广州起义,任起义军工农红军总司令。在中国革命的转变关头,为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和创建人民军队作出了重要贡献。广州起义失败后,因受到中共广东省委领导和党中央代理总书记王明的责难和共产国际某些人的冷遇而消沉,与党脱离关系,流亡欧洲,后到澳门隐居。
1933年11月 到福州帮助蔡廷锴、蒋光鼐等人在“福建事变”后成立的“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
1934年 在香港加入了李济深、陈铭枢等组织的以抗日为主旨的中华民族革命同盟。
1937年 抗日战争爆发后,出任新四军军长,指挥部队挺进华中敌后,开展游击战争。
1939年5月 穿越日军封锁线,北渡长江,在皖中主持成立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指挥部队挺进皖东敌后,在津浦路东西两侧建立抗日根据地。
1940年10月初 日军五千余人在空军配合下进犯皖南泾县云岭新四军军部,他指挥军直属队顽强苦战,毙伤日军数百人,将敌击退。
1941年1月 皖南事变中被国民党扣押,身陷囹圄,坚贞不屈,作《囚歌》明志“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
1945年 抗日战争胜利后,经中共中央向国民党多次交涉仍被关押。
1946年3月4日 在多方面的努力下,叶挺获释。
1946年3月5日 他就要求再次加入中国共产党,很快就得到了批准。叶挺参加了国共谈判三人军事会议。
1946年4月8日 他后乘飞机由重庆回延安,飞机在山西兴县黑茶山失事,不幸遇难,享年50岁;同机遇难的还有王若飞、博古、邓发以及叶挺的妻子李秀文、五女儿杨眉和幼子阿九。
噩耗传出后,毛泽东在《解放日报》上发表悼词:“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朱德题词:“为全国人民和平民主团结而牺牲。”周恩来写了《“四八”烈士永垂不朽》的悼念文章。
我对叶挺将军说的话?100字左右
每当我读《囚歌》时,我不禁潸然泪下,那是怎样的一种精神使得叶挺将军他宁愿放弃生命,也不放弃自己的理想,自己的尊严!诗中的每一句都无不体现出叶挺将军的英雄气概!一个将军就能有如此气概,那么在众多革命先辈中又有多少个有叶挺将军这种精神的人呢?有您们这样的军人,国家甚幸,民族甚幸!”为了中国,您们抛头颅 ,洒热血,为了国家无怨无悔。仅仅为此我们就应把你们铭记于心,更何况你们是为了我们这些后代人民的幸福生活呢?
人故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您们用生命诠释了这句话的意义。您们是一群斗士,哪怕野兽也不敢与您们斗争;您们是一团火焰,即使瓢泼大雨也不能将您们熄灭;您们是蜡烛,燃烧了自己却照亮了别人。。。。。。
叶挺的生平事迹有哪些?
叶挺,字希夷,中国广东省惠阳县人。中国无产阶级军事家,中国人民军队的创始人之一,北伐和抗日名将。叶挺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他自幼聪颖好学,富有正义感。上中学时,他最喜欢看张炳麟、邹容的书,这些进步书籍使年轻的叶挺产生了民主革命思想。辛亥革命后.他考入保定军官学校,决心学好军事,报效祖国。在这期间,国内各派军阀在帝国主义支持下,连年混战,人民怨声载道,苦不堪言。就在这一年,叶挺的母亲病故却无钱埋葬,他的妹妹只能送给人家当童养媳,这一切使叶挺对帝国主义和国内的反动统治充满了怨恨。1918年底,叶挺从学校毕业后去漳州参加了粤军。这时,他认识了孙中山先生。在粤军回师广州攻打军阀莫荣新的战斗中,叶挺英勇杀敌,深得孙中山的器重。北伐战争时期,叶挺率领“独立团”作为北伐先遣队,屡立战功,从此名声大振。他率领的“独立团”也因此被称为“铁军”。大革命失败后,叶挺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起义失败后,他被迫流亡德国和法国。抗战爆发后叶挺毅然回国投入到抗日战争中。随着抗日战争的进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力量不断壮大,这使蒋介石非常恐慌,他于1941年1月指使手下制造了皖南事变,叶挺率领的新四军被困在一座山上。当时叶挺任新四军军长,他决定下山与国民党谈判,结果被背信弃义的国民党逮捕了。国民党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设下种种圈套,软硬兼施,企图让叶挺将军叛变投降。顾祝同首先派副师长威逼叶挺下令让山上所有新四军下山投降,遭到叶挺严厉的斥责。顾祝同见硬的不奏效,马上又来软的。他盛宴款待叶挺,并诱骗叶挺说,只要他发表一篇脱离共产党的声明,就可以当国民党的副司令。叶挺将军又严词拒绝了。顾祝同一计不成,又施一计,他派一个曾经在新四军中担任参谋处长的叛徒来向叶挺劝降。叶挺见到叛徒那副无耻的嘴脸,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怒火,猛地站起身,走到叛徒面前给了他几个响亮的耳光,怒骂道:“你满身污臭!滚,马上滚开!”叛徒只好捂着脸羞愧地离开了。顾祝同见无计可施,只好向蒋介石报告了自己的无能。蒋介石一直都很欣赏叶挺这员大将,他早就想把他拉拢过来,所以决定亲自出马诱降叶挺。蒋介石以为自己一出面,事情就会成功。没想到,叶挺不但没买他的账,而且还当面揭露了蒋介石谋划皖南事变的真相,并要求释放全体新四军战士。蒋介石说服不了叶挺,只好气急败坏地吩咐手下将叶挺押回监狱,严加看管,重刑惩罚。叶挺在狱中受尽了折磨,但是他始终坚贞不屈。叶挺在狱中作了一首《囚歌》,表现了一个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一个声音高叫着:爬出来吧,给你自由!我渴望自由,但我深深地知道,人的躯体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叶挺在昏黑的监狱里,借着窗口透进来的仅的一束光亮,怀着满腔愤恨,用墨笔在监狱的墙壁上写下了“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几个大字。这不仅是在告诫敌人,也是在警醒自己。后来,经过共产党的多方努力,叶挺才得以出狱。他不慕荣华富贵和英勇不屈的精神历来被人们传为佳话。
叶挺的英雄事迹有哪些?
一、指挥南昌起义叶挺参与指挥南昌起义,在寡不敌众的情况下,叶挺等人将病中的周恩来护送转移到香港,也正是因为如此,周恩来与叶挺也成为了生死相交的好友及兄弟。四个月后,叶挺等人发动了广州起义,并担任工农红军总司令,只可惜广州起义失败。二、参与抗日战争1941年1月,国民党顽固派制造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在遭国民党军重兵包围的严重情况下,叶挺指挥部队奋起突围,浴血奋战8昼夜之久,在奉派与国民党军交涉时被扣押,入狱五年。叶挺将军严词拒绝了蒋介石的威逼利诱,婉拒了好友陈诚劝其前往缅甸御敌的请求,先后被囚于江西上饶,湖北恩施,广西桂林等地,最后移禁于重庆“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集中营。三、被扣押创作《囚歌》1941年,皖南事变中叶挺被国民党扣押。在重庆狱中作《囚歌》:“我希望有一天/地下的烈火/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这首诗将他的雄心壮志和不屈服的精神描绘的淋漓尽致。 周恩来在《新华日报》上题词“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予以抗议。扩展资料:人物经历叶挺(1896年9月10日—1946年4月8日),原名叶为询,字希夷,号西平,广东惠州客家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始人之一、新四军重要领导者之一,著名军事家。所在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在北伐中被誉为“铁军”参与指挥南昌起义并出任前敌总指挥,参加广州起义时任起义军工农红军总司令,抗日战争中又出任新四军军长,皖南事变中被国民党扣押,他拒绝蒋介石的威逼利诱,写出了著名的《囚歌》以明志。抗战胜利后,获救出狱后被中国共产党重新接纳为党员,1946年4月8日与夫人李秀文以及秦邦宪、王若飞等同志在返回延安途中,不幸空难。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叶挺
叶挺的死因
1946年4月8日与夫人李秀文以及秦邦宪、邓发、王若飞等同志在返回延安途中,不幸空难。叶挺(1896年9月10日—1946年4月8日),男,汉族,中共党员。原名叶为询,字希夷,广东归善县(今惠阳区)客家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始人之一,新四军重要领导者之一,著名军事家、政治家。所在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在北伐中被誉为“铁军”参与指挥南昌起义并出任前敌总指挥,参加广州起义时任起义军工农红军总司令,抗日战争中又出任新四军军长,皖南事变中被国民党扣押,他拒绝蒋介石的威逼利诱,写出了著名的《囚歌》以明志。抗战胜利后,获救出狱后被中国共产党重新接纳为党员。早期经历:叶挺于 1896年9月10日,叶挺出生在广东省惠阳县周田村一个农民家庭。少年时期上过私塾, 1912 年考入广州陆军小学。1914 年升入武昌陆军第二预备学校, 1917 年以优等生的资格进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工兵科深造。1918年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1919年参加孙中山领导的粤军,同年加入中国国民党。1920年任粤军第1师少校参谋。1921 年调第一师工兵营任营副,不久升任总统府警卫团第二营营长。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叶挺
叶挺怎么死的?
空难。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迎来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定《双十协定》,经中国共产党多次争取,蒋介石被迫同意释放叶挺。1946年4月8日,也就是叶挺出狱后第36天,他携夫人、女儿扬眉、幼子阿九,由重庆去延安。途中,因飞机失事而一同在山西境内遇难。遇难时,叶挺50岁,李秀文39岁,女儿扬眉11岁,阿九才3岁。扩展资料:生平:叶挺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人和新四军领导人,杰出的军事家。1896年出生于广东归善(今惠阳)一个农民家庭。早年追随孙中山参加革命,参加援闽粤军。1924年被派赴苏联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和红军学校中国班学习。同年10月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2月转入中国共产党。所在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在北伐中被誉为“铁军”参与指挥南昌起义并出任前敌总指挥,参加广州起义时任起义军工农红军总司令,抗日战争中又出任新四军军长,皖南事变中被国民党扣押,他拒绝蒋介石的威逼利诱,写出了著名的《囚歌》以明志。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叶挺空难内幕:国民党特务给飞机动手脚【4】
叶挺有哪些事迹?
叶挺的故事1、卖过烧饼爱好摄影1927年11月,叶挺作为总指挥发动广州起义,却以失败告终。共产国际东方部的领导人听信王明的谗言,对叶挺产生了偏见。叶挺一气之下出走西欧,与党失去了联系。叶挺先后在德国和法国度过了5年时间。当时他卖过水果蔬菜,还在柏林开过小吃店,卖油条、烧饼。后来,他对蒋介石的倒行逆施十分气愤,但远居海外,消息闭塞,就回到夫人娘家所在的澳门。他的长子叶正大回忆说:“只有在澳门我们全家聚得最齐。母亲当时已经生了7个孩子,一家人常去野餐、游泳、拍照。父亲那时就是一个摄影发烧友了。他从香港买来暗房器材,自己在家里冲洗胶卷。那时我们全家拍了很多照片,现在看来,还照得很有艺术性。”叶正大还隐约记得,一次父亲勃然大怒,批评他的侄子叶钦在国民党里混饭吃的做法,认为就是回家种地,也比去国民党那里干净。2、把革命比喻成爬山1937年9月28日,蒋介石任命叶挺为新四军军长,因为他不能允许共产党派人来当军长,而叶挺已经脱离共产党达十年之久,他认为可能会听他的话。张闻天、毛泽东发出电报,问叶挺是否愿意恢复党籍。叶挺表示:“在党的组织之外,但愿在党的领导之下,坚决抗战到底。”又表示如果中共不同意,他可辞职。10月19日,张闻天、毛泽东又致电询问叶挺“是否可来延安及八路军总部接洽一次?”叶挺很高兴,愿意接受党中央的考察。11月3日,叶挺抵达延安。中共中央决定同意叶挺担任新四军军长。8日,中共中央召开欢迎叶挺大会。叶挺表示:“革命好比爬山,许多同志不怕山高,不怕路险,一直向上走。我有一段,是爬到半山腰又折回去了,现在又跟上来。今后,一定遵照党所指示的道路走,在党和毛泽东主席的领导下,坚决抗战到底。”13日,叶挺回到武汉即以新四军军长的身份向《大公报》记者发表谈话说:“我们受日本帝国主义的压迫,已经是忍无可忍,这一次出于不得已而抗战,我们只有一个字,就是拼。”3、“请枪毙我吧!”1942年5月12日晚上八时半,蒋介石试图劝降在押的叶挺。蒋介石说:“尔这个人太老实,上了人家的当还不觉悟,人家叫尔回去尔就回去,叫尔打就打,人家利用尔完了还会杀尔。”蒋介石连用了几个“人家”,指的就是“共产党”。叶挺的回答避开他的挑拨,另辟蹊径,反过来用具体事实揭露蒋介石蓄意制造“皖南事变”的阴谋:你蒋介石指定路线要新四军到指定地区去。新四军途中要和日军作战又不给补充武器弹药和粮食,同时布置了一个口袋,集中七个师包围我部。“这个时候,我打电报辞职,又没有批准,我只好带着部队逃命。”紧接着,叶挺引用了“小杖则受,大杖则逃”的古话之后说:“我们不善于逃命而遭受灭亡,则是我对部下不起,现在上饶还监禁几百干部,我对他们应该负责。我处置失当,我愿受军法裁判。”蒋介石又说:“我指示尔一条正路,尔能绝对服从我跟我走,尔一定可以得到成功,不然尔就算完了。”叶挺坦然地说:“我早就决定我已经完了!”蒋介石马上改变口气,说:“也不是那样意思,我叫尔去三战区去好好休养,尔的前途是光明的。”叶挺寸步不让:“如果照这样做,大家一定说我自私,怕法律处置,我不能这样做。”蒋介石无计可施,让第三战区副司令长官郭忏继续劝降。他们谈了一个小时,叶挺的答复是:“我不能这样做,请枪毙我吧!”4、叶挺故居叶挺故居坐落在广东惠阳秋长镇东北面6公里处的一个小山村,整个故居展示了叶挺身平的一些事迹及家人生活的贫苦。整个馆共分8个展厅,展出400多件珍贵的文物、文献、照片和图片,整个展馆展现了一代名将叶挺短暂而光辉的一生和他的高风亮节。故居坐北面南,前面是一片开阔的场地。一片火一般燃烧的美丽红桑,把将军故居点缀得分外妖娆。在门前的墙下,还有一丛丛珍贵的红背树,叶片宽厚而美丽,那叶片一面是绿色另一面却是鲜红色,甚是奇异。故居粉墙黛瓦,房屋矮小,内中陈设朴实无华,基本按照当年的样子,保持着岭南农家小院简朴的生活情景。叶挺兄妹11人,其中有5个男孩,叶挺排行老八,早年家境贫寒,其父叶锡山和母亲吴氏,全靠租来的11亩地种庄稼和栽培果木维持生活,因此,叶挺从小就饱尝生活的艰辛,立志投身革命,改变贫穷的命运。叶挺16岁时考入免费的黄埔陆军小学,后以优异成绩进入湖北陆军第二预备学校就读,1918年冬结束保定军校学习曾返家乡住两个月,每天除帮家中做些农活外,几乎天天上山锻炼身体。5、澳门叶挺故居澳门叶挺故居位于澳门贾伯乐提督街76号,是叶挺在澳门生活的重要见证。“叶挺故居”牌匾、题匾采用铜牌制造,由中国政协副主席马万祺题写。澳门特区行政长官何厚铧与叶挺四子叶华明,共同为叶挺故居牌匾揭彩。故居是一幢两层小楼,面积约有二三百平方米,楼前有一个二三十平方米的小院子。2006年年6月,特区政府文化局拨出专款,按照历史原貌进行了修缮、翻新。叶挺将军与澳门有着深厚的渊源。从1927年至1942年期间,叶挺一家居住在澳门贾伯乐提督街76号的住宅中,叶挺的九位子女中有七位都是在此诞生。叶挺在澳门居住期间,心系国家和民族的兴衰,十分关心抗战,多次返内地和香港,至1937年就任新四军军长,叶挺才离开澳门。扩展资料在中国抗战史上,不能不提的一个人就是叶挺。叶挺原名叶为询,字希夷,号西平。1896年9月10日出生在广东省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而最后却成为了我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始人。所在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在北伐中被誉为“铁军”参与指挥南昌起义并出任前敌总指挥,参加广州起义时任起义军工农红军总司令。抗日战争中又出任新四军军长,皖南事变中被国民党扣押,他拒绝蒋介石的威逼利诱,写出了著名的《囚歌》以明志;抗战胜利后,获救出狱后被中国共产党重新接纳为党员。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叶挺
叶挺英雄事迹
叶挺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人和新四军领导人,杰出的军事家。1896年出生于广东归善(今惠阳)一个农民家庭。早年追随孙中山参加革命,参加援闽粤军。1924年被派赴苏联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和红军学校中国班学习。同年10月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2月转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9月回国,参与组建以共产党员为骨干的第4军独立团,任团长。从此所部成为中国共产党直接掌握的一支武装部队。
1926年在北伐战争中,他率部长驱直进,连战皆捷,屡建战功,被誉为“北伐名将”,所部被称为“叶挺独立团”,为4军赢得“铁军”称号。南昌起义时,他担任前敌总指挥。广州起义时,担任红军总司令。抗日战争爆发后,出任新四军军长。
1927年8月参加领导南昌起义。同年12月参加领导广州起义,任起义军工农红军总司令。广州起义失败后,因受到中共广东省委领导的责难和共产国际某些人的冷遇而消沉,与党脱离关系,流亡欧洲,后到澳门隐居。抗日战争爆发后,出任新四军军长,指挥部队挺进华中敌后,开展游击战争。1939年5月,在皖中主持成立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指挥部队挺进皖东敌后,在津浦路东西两侧建立抗日根据地
1941年1月,国民党顽固派制造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在遭国民党军重兵包围的严重情况下,指挥部队奋起突围,浴血奋战8昼夜。在奉派与国民党军交涉时被扣押。面对蒋介石的威逼利诱,他坚贞不屈。在牢房中书写《囚歌》以明志:“我希望有一天/地下的烈火/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
抗日战争胜利后,经中共中央营救,于1946年3月4日获释。5日即致电中共中央,要求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共中央于7日复电,称赞他忠诚地为中国民族解放与人民解放事业进行了20余年的奋斗,经历了种种严重的考验,决定接受他入党。4月8日,由重庆赴延安途中飞机失事,在山西兴县黑茶山遇难,时年50岁。
叶挺的英雄事迹的其中一件(50字)
叶挺的英雄事迹故事。叶挺两次到广东组建抗日武装的故事1938年1月15日,叶挺为筹措新四军军费、物资,从汉口乘飞机到达香港,逗留几天后又抵达广州,发表抗日救国主张。在叶挺将军的宣传教育下,广东人民特别是广大青年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香港、惠阳青年更是以青年名义和救亡工作团名义,组织了近百人回到淡水,在惠阳地区建立抗日救亡团体,宣传共产党的抗日救亡主张,并争取国民党何联芳旅在当地驻军的支持,举办军事干部训练班,为组织抗日民众武装做准备。1938年10月12日,日军在大亚湾登陆,第九天广州沦陷,国民党第十二集团军总司令兼第四战区司令长官余汉谋,连广东省党政军等机关,一起从广州撤往粤北。这时候,叶挺再次返回广东,与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主任廖承志等会面,表达自己回家乡开展游击战争的意愿,并准备从新四军抽调一批干部来到东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在廖承志等配合下,叶挺亲自抵达粤北做余汉谋的统战工作,余汉谋当即任命叶挺为东路游击总指挥部副指挥,负责统管东江一带的各方面武装力量,并把指挥部设在深圳的鸿兴酒楼,同时设立司令部和政治部。扩展资料:叶挺的主要功绩1、叶挺独立团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通称叶挺独立团),1925年11月21日在肇庆成立,全团2100多人,叶挺担任团长,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和领导的第一支正规部队。担任北伐先锋,被誉为“铁军”;参加“八一”南昌起义,开创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武装斗争的新时期,为中国革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叶挺独立团是北伐战争中的左路军急先锋。1927年8月,朱德、陈毅、叶挺、贺龙等率领北伐军三万多人,打响了南昌起义的第一枪。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中,叶挺独立团也是开路先锋。1935年5月红二连22名勇士飞夺泸定桥,强渡乌江天险。6月12日翻越夹金山。又用六天六夜开辟出草地通道。9月17日攻打腊子口,夺取哈达铺。抗日战争中,叶挺独立团一直是八路军的主力部队。1937年参加平型关大战,痛击日寇。1945年攻打淮安,歼灭吴清泉。1946年4月,四平保卫战。1948年10月,辽西围歼廖耀湘兵团。解放天津。继续挥师南下,1950年解放海南岛。1951年广西剿匪。2、诗作《囚歌》1941年,皖南事变中叶挺被国民党扣押。在重庆狱中作《囚歌》:“我希望有一天/地下的烈火/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这首诗将他的雄心壮志和不屈服的精神描绘的淋漓尽致。 周恩来在《新华日报》上题词“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予以抗议。3、叶挺轶事典故抗日战争期间,新四军军长叶挺和副军长(实为政治委员)项英之间,出现了严重的矛盾,酿成皖南事变的悲剧。叶挺、项英二人在新四军创建初期的合作还是很愉快的。他们在新四军的改编、组建、集整训等工作中,有过密切的配合。他们的分工很明确,叶挺主要管外,跟国民党打交道,争取港澳和海外侨胞的支持,军内工作则侧重军事训练、作战指挥。项英主要管内,与党中央、东南分局的直接上级长江局打交道,军内主要抓干部配备、党的建设等。项英在军事上不尊重叶挺,在日常工作和生活方式上,对叶挺也有不满。新四军的前身是项英、陈毅领导的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作为中共六大选出的中央政治局委员,项英成为新成立的中共中央东南分局和军委新四军军分会书记,同时兼任新四军唯一的副军长。在实行党委负责制的新四军军中,项英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和权威。而作为国共两党商定的新四军军长人选、非党军事干部叶挺,无法参与党委的决策。叶挺、项英二人的矛盾就此产生了。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叶挺
叶挺的独立团出了三大营长,他们分别是谁?
1920年的黄陂径之战,是叶挺的成名之战,这一战中,叶挺一举击溃四倍于己的敌人,名震全军,因为这个战绩,被任命为大元帅府警卫团的二营营长。1925年,国民革命军进行扩编,叶挺也被提拔为团长,他被任命为第四军独立团团长,独立团团部设在肇庆阅江楼,当时全部编制全总共2100多人,设有三个营及两个直辖队。独立团成立之后,在后来的北伐战争中多次以少胜多,几乎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所以被誉为铁军。在叶挺的带领下,他下辖的部属也都成长极快,尤其是成军之时的三位营长,不仅战功卓著,为北伐事业贡献颇多。俗话说,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强将手下无弱兵,北伐名将手底下的将佐都有不俗的表现。这三位营长,都出身黄埔军校,其中毕士悌是朝鲜人,当时是黄埔军校教官。周士第1955年成为上将,许继慎则是红一军的首任军长。周士第周士第是黄埔一期的毕业生,当时的黄埔就是为了培养士官的学校,所以周士第一毕业就受到重用。他被任命为大元帅府铁甲车队,并着手组建铁甲车队,因为当时的他已经是共产党员,所以这个铁甲车队也是理论上共产党第一支武装队伍,这也奠定了周士第在军队中的资历。1925年11月,在原铁甲车队的基础上,扩编为独立团,周士第出任第一营营长,周士第的成长毕竟快第二年4月,就晋升为独立团参谋长,半年后,1926年10月,周士第接替叶挺担任独立团团长。有个有趣的现象,1927年后,周士第担任第25师师长,当时陈毅为25师73团指导员,林帅为见习排长,后来这两人都成了元帅。而周士第1955年授上将衔。许继慎许继慎和周士第一样毕业于黄埔一期,比起周士第,他算是个冷门人物,因为他1931年就被逮捕遇害。和周士第一样,先后担任独立团队长、营长、团参谋长等职务。后来红军组建之后,许继慎出任红一军的首任军长,当时徐向前是他的副手,许继慎是一位出色的军事家,红一军建立后,他仅用两个月,就毙伤敌军7000余人,队伍由最初2300人发展到5000余人。可惜的是,1931年11月意外遇害,年仅30岁。2009年许继慎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试想一下,如果没有意外,他的大名或许早就家喻户晓。毕士悌这位也是个冷门人物,更为冷门的是他本来是朝鲜人,因为朝鲜三一运动,而来到中国,后来去云南讲武堂学习,1924年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1925年被推荐到黄埔军校,并且担任教官。年底组建独立团之后,毕士悌被任命为第三营营长,汀泗桥战役和贺胜桥战役期间,毕士悌的第三营是作为前锋的角色存在的,一直是北伐排头兵中的排头兵。1936年,毕士悌率军东征时候于黄河边受重伤而死。这三位营长,当时都是叶挺的部下,但是后来都可以独当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