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法制频道先锋之歌8月6日的视频或者观后感求 急急急
先进党员:张崇贤
卢氏县徐家湾乡丰台村79岁,老共产党员张崇贤,他躬耕山区,义务植树三十多年,绿化荒山五百多亩,植树十余万棵,如今已经郁郁葱葱。他在自家门口建设的生态纪念园林,也挂牌立碑,接待了大批参观者。他自己创作自费编印的《学习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七字文》,已经印刷了好几千份,在当地义务散发,受到良好的宣传效果,张崇贤还被三门峡市人民政府授予“劳动模范”。
张崇贤老人告诉我,他是1964年入党的老党员,有两个儿子,一个在郑州省武警总队工作,一个在县城单位上班。现在,他和老伴在家乡生活。孩子们看到他们年龄大了,多次要求把他们接进城里生活,被老人坚决的拒绝了。张崇贤说,从改革开放的1979年开始,他就矢志发展生态农业,植树造林,保持水土,发展经济,努力改变山区面貌。那一年,他在家门口栽种了一颗柏树,以纪念自己立志改变山区面貌的决心。从此,无论秋冬,他每天早出晚归,植树不止。现在,那棵柏树已经长成大树了。为了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和改革开放30周年,他又在周围分别栽种了六棵一组和三棵一组的纪念林,并立碑纪念。看到自己年龄渐老,张崇贤又确定了几名管护人,确保世世代代看护下去。
徐家湾乡党委政府十分支持老人有意义的工作,书记蔡小卢、乡长陈书义多次登门拜访,为老人排忧解难。
在老人干净整洁的农家小院,能够看到了张崇贤老人在堂屋正墙上悬挂数副的学习科学发展观和胡锦涛讲话的标语牌匾,桌上摆满了老人写的建设生态农业、发展农村经济的理论文章。张崇贤说,为了使农村更多群众对胡锦涛总书记的荣辱观有一个通俗易懂的了解,他利用一个多月时间,写出了《学习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七字文》这篇文章,自费印刷了好几次,都被前来参观学习的群众拿走了。他还准备加印一部分,满足县内外群众的需求。
中企神州的所授荣誉
2005年度短信网址金牌注册代理机构2006年度短信网址金牌注册代理机构2007年度信息名址金牌授权注册代理机构2008年度信息名址金牌授权注册代理机构2008年度信息名址服务管理中心信息名址注册服务商“最佳客户服务奖”2009年度信息名址金牌授权注册代理机构2009年辉煌60周年 中国IT产业最具竞争力品牌金奖2009年辉煌60周年 中国IT产业信赖产品金奖2009年度中国十大无线互联网先锋2010年中企神州入选《互联网周刊》十大无线互联网先锋榜单2011年中国信息协会携手总来网、中企神州共推移动信息化2011年中企神州成为信息名址管理服务中心应用服务商2011年首届“总来杯”手机商业百强网站评选活动 正式启动2011年中企神州荣获“2011年中国行业信息化标杆企业奖”2011年首届“总来杯”手机商业百强网站颁奖盛典在地大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召开2013年总来网荣获“2013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典范应用奖“ 先锋之歌
求河南电视台先锋之歌8月20日(第26期)内容及观后感
一期期的《先锋之歌》过去了,今天(八月二十日)迎来的是关于高家斌的事迹。高家斌是一个调解员,但他却被调到了漯河,他很失落,准备以后混日子。有人来咨询他也不在意,总是把别人打发出去,他对调节也没有了信心。但一次赡养纠纷却让他改变了态度。原本两个儿子都不愿赡养自己的母亲但却被他说动了,就这样他拯救了一位母亲。看着老人感激的表情,看着老人对自己的信任,高家斌被感染了,他重新捡回了信心。于是他开始认真工作,学习法律知识和调解技巧。为了让人们听懂他的话,他放慢自己的语速,并且还多次重复一句话。就这样经过他的努力,他成功调解了上百件纠纷案。成功率达到了百分之九十多,这是一个多么惊人的数字啊!现在他用自己的真情,赢得了当地群众的赞美感激之情。当然,他也被被司法部评为“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这个称号他是当之无愧的。 我们每一个人都会有不称心如意的时候,都会有倒霉的事发生,但是转过来想一想也许那件事是好事,也可能是在考验你,只要你不气馁,不轻言放弃,只要自己肯面对,肯努力,总是会赢得属于自己的掌声,总是会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2月27日河南电视台法制频道播出的"先锋之歌"是什么内容?领导让写观后感,怎么写?
2011年2月26日 河南电视台 先锋之歌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5hC5t5Ajcao/
《爱心使者,杰出母亲李志平的先进事迹》,她从事慈善公益事业20多年来,用奉献谱写生命乐章,在平凡中创造着许多感动。2004年她创办了全国首家文明市民爱心热线,走进4万多个家庭进行心理辅导,帮助困难家庭走出困境,为3000多名下岗职工找工作,开展近百次大型爱心救助活动,成为社会上300多名孤残孩子的爱心妈妈。在她的爱心感召下,已有近万名志愿者加入她的爱心团队,奉献社会。李志平走到哪里,就把爱播洒到哪里,曾入选“全国慈善爱心大使”、“全国杰出十佳母亲”、中国优秀志愿者、河南省“双60”人物、“河南十大爱心人物”,荣获“河南省优秀共产党员”、“河南省三八红旗手”、“河南省巾帼拥军模范”、“河南省助残模范”、“郑州市文明市民标兵”等称号。
《河南煤业化工集团董事长陈雪枫的先进事迹》,他是河南企业界一位响当当的领军人物。现在,他带领的是河南最大的企业,拥有19万名工人,位居中国企业500强第60位,而且将进入世界500强的行列。他说:“做企业就是为百姓为福利”,他这种只争朝夕的拼抢状态和物我两忘的精神境界,影响带动着企业的职工。2008年12月5日,河南煤化正式挂牌,2009年,河南煤化的资产、收入双双突破1000亿元大关,是目前我省唯一的双千亿企业,改写了我省没有千亿企业的空白;截至今年10月底,集团总额达到1408亿元,较重组时增加了675亿元,创造了企业重组后每天增加一个亿的发展奇迹。“集团利税从2008年的90.37亿元提高到2009年的104.31亿元,10年前10个月,利税达到127.28亿元,也是我省首家、唯一利税总额突破百亿元的企业。”
《先锋之歌》观后感
[《先锋之歌》观后感]起初观看《先锋之歌》是作为任务来完成,可是看了一两期后给了我很大的触动,于是上网搜出多期《先锋之歌》视频认真观看,让我从中领略到了"先锋"的含义,作为一名年轻的共产党员,从心底萌生出了帮助别人的热情,增强了个人服务意识,《先锋之歌》观后感。初为人母的我被第一期主题为《爱心使者,杰出母亲李志平的先进事迹》深深感动。她2004年创办了全国首家文明市民爱心热线,走进4万多个家庭进行心理辅导,帮助困难家庭走出困境,为3000多名下岗职工找工作,开展近百次大型爱心救助活动,成为社会上300多名孤残孩子的爱心妈妈,观后感《《先锋之歌》观后感》。她二十年如一日,利用业余时间坚持做好事,把助人为乐、扶贫助残、帮助下岗工人在就业、资助失学儿童和孤寡老人、无私奉献爱心当做人生追求的目标来实现人生的价值。现在很多人都热衷于做慈善事业,但是李志平长达20多年的慈善事业是在用奉献谱写生命乐章,在平凡中创造着许多感动。所以,在她的爱心感召下,已有近万名志愿者加入她的爱心团队,奉献社会。通过《先锋之歌》的观看学习,让我深深的感受到,作为一名共年轻的共产党员,作为一名年轻的人民教师,我要用更加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立足于本职工作,用爱心浇灌每一个孩子的心田,对待每个学生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精心呵护,真正做到"用心感动人、用爱拥抱每一天"!
〔《先锋之歌》观后感〕随文赠言:【人生舞台的大幕随时都可能拉开,关键是你愿意表演,还是选择躲避。】
先锋之歌的观后感
2011年3月5日先锋之歌播的是优秀共产党员王天定,河南日报摄影记者,近20年时间里,每年王天定刊发的照片近500张,所拍照片共计已经超亿张,大伙总说:老王不是在基层拍照片,就是在去基层拍照片的路上。
无论气候有多恶劣,环境有多危险,他从没放在心上,他唯一想的就是要把他在特殊时间、特殊事件里看到的最感人的人或事报道出去,让社会、让其他人进行了解、关心。
他从来都是不分节假日而忘我的工作,和宝天曼的老人,和煤矿里的工人等通吃、同住、同劳动。同时还要保护好、利用好手中的照相机,抓拍一幕幕感人的画面。“春节,他们在岗位上”就是其中的一幅美丽照片。
正如记者手记里所写的那样:制作王天定的节目,我们几乎不需要任何自己的语言,如同王天定的工作不需要任何的催促。感受王天定对事业追求的同时,我们更深刻地感受到了作为共产党员的王天定心中对群众、对党无私、真挚而有浓烈的爱......
这个普通的记者,走上了一条艰辛的摄影之路,他的足迹总是在拥抱时代的路上。他心系百姓,志在摄影, 怀着一颗火热的心,他始终把镜头对准基层群众,用镜头反映老百姓的故事。怀着一颗温柔的心,他在基层采访的过程中,随时随地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怀着一颗正直的心,他用手中的相机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群众鼓与呼。他用永不疲倦的相机,记录着一个伟大的时代,也记录着新闻记者的顽强心路。 他以永不磨灭的理想,展现了一个充实的人生,也展现了新闻职业的神圣使命。
2011年3月5日河南台法制频道 “先锋之歌”播的什么内容啊?
2011年3月5日先锋之歌播的是优秀共产党员王天定,河南日报摄影记者,近20年时间里,每年王天定刊发的照片近500张,所拍照片共计已经超亿张,大伙总说:老王不是在基层拍照片,就是在去基层拍照片的路上。
无论气候有多恶劣,环境有多危险,他从没放在心上,他唯一想的就是要把他在特殊时间、特殊事件里看到的最感人的人或事报道出去,让社会、让其他人进行了解、关心。
他从来都是不分节假日而忘我地工作,和宝天曼的老人,和煤矿里的工人等通吃、同住、同劳动。同时还要保护好、利用好手中的照相机,抓拍一幕幕感人的画面。“春节,他们在岗位上”就是其中的一幅美丽照片。
正如记者手记里所写的那样:制作王天定的节目,我们几乎不需要任何自己的语言,如同王天定的工作不需要任何的催促。感受王天定对事业追求的同时,我们更深刻地感受到了作为共产党员的王天定心中对群众、对党无私、真挚而有浓烈的爱......
这个普通的记者,走上了一条艰辛的摄影之路,他的足迹总是在拥抱时代的路上。他心系百姓,志在摄影,怀着一颗火热的心,他始终把镜头对准基层群众,用镜头反映老百姓的故事;怀着一颗温柔的心,他在基层采访的过程中,随时随地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怀着一颗正直的心,他用手中的相机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群众鼓与呼。
他用永不疲倦的相机,记录着一个伟大的时代,也记录着新闻记者的顽强心路。 他以永不磨灭的理想,展现了一个充实的人生,也展现了新闻职业的神圣使命。
如果想看视频可以到“土豆网”上搜一下,就可以找到。
3月5号河南法制频道播出的“先锋之歌”是什么内容
2011.3.5
不是在基层,就是在下基层的路上
——河南日报摄影记者王天定事迹
王天定,男,55岁,是河南日报的一名摄影记者。他长年坚持在基层采访,跑遍了全省158个市、县、区的1000多个乡镇,每年在基层采访的时间都在250天左右,见报照片都在400幅以上。他的新闻摄影作品《棉农疼爱专家》获第五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并多次获得省级以上新闻奖项。
2007年夏季,淮河流域和豫西山区遭受特大洪灾,他在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和省慈善总会支持下,举办了“王天定摄影作品赈灾义卖”,把全部所得10万元钱捐献给西华县建希望小学。
他先后获 “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全国绿化奖章”荣誉。2005年12月14日,中华新闻报以整版篇幅刊登人物通讯《摄影——我的工作,我的生活》,向读者介绍王天定。2007年,他被推选为“奥运会火炬传递手”。2010年,又跻身“河南省第五届十佳新闻工作者”。
不辱使命,总在重大突发事件的最前沿
“如果照片拍得不够好,那是因为离得不够近。只有冲到新闻现场,才能拍到有视觉冲击力的新闻照片。”王天定说。每当采访重大突发事件,王天定总是冲锋在前。
1996年8月,黄河突涨大水。王天定星夜兼程赶到濮阳段黄河大堤上,坐快艇来到被洪水围困的村庄,拍摄了解放军解救被困群众的一幕幕感人场景;
1998年8月,长江发生特大洪水,王天定一个月里跑遍了湖北境内的沿江大堤,在狂风巨浪中拍摄了一幅幅解放军官兵抗洪抢险的动人画面;
2004年7月,舞阳县澧河决口,王天定跳进泥水里拍摄新闻照片,长时间的浸泡导致他的双脚溃烂;
2007年7月,淮河涨水,王天定连续20多天奔波在抢险第一线,拍摄军民团结共同抗灾的场面;
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他冒着余震跑遍了四川省安县、江油许多乡镇,用镜头记录下了河南援建者帮助当地群众恢复生产的场景;
2009年9月,王天定深入4个非洲国家采访河南援建工程。在埃塞俄比亚阿发火山区采访时,冒着50多摄氏度的高温,记录了中国工人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中筑路的情景。
实践“三贴近”,不是在基层就是在下基层的路上
“王天定不是在基层采访,就是在去基层采访的路上。”这是同事们的评价。
王天定曾在基层做了10年通讯员,拥有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他1993年进入河南日报社上班,足迹遍布河南的山山水水。每次到基层采访,往返都是乘公交车或火车,从不要求报社或地方派车接送。到了采访地,从不讲究吃住,从不给别人添麻烦,从不向被采访单位索要财物。他的吃苦精神和踏实的采访作风感染了同事,感动了乡亲们。
王天定总是“心明眼亮下基层”,注重政治学习,吃透政策精神,了解基层工作和群众生活中的热点、难点;“带着思考下基层”,用“第三只眼”在基层发现新闻。这使他拍的新闻照片总有新视角、新思想、新高度。
1995年5月,他来到豫鄂陕三省交界处的荆紫关镇,深入湖北境内的河南“飞地”石槽沟村采访,群众非常感动,称他是“从省里来的第一个同志”。
长年深入基层,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实际,王天定经常收到群众的来信,受到各地宣传部门和群众的高度赞扬。今年春节前,安阳市委宣传部给报社寄来感谢信,对王天定给予高度评价:“他从未向我们提过任何条件和要求,也不接受任何纪念馈赠。尽管已是一名50多岁的老同志,但仍然坚持采访报道坐公交车往返……”
心系百姓,为人民群众鼓与呼
王天定倾情百姓,镜头始终对准群众,为基层干部和群众鼓与呼。《游子的笑声与眼泪》《军嫂之爱》《飞来的闺女》《侠骨热肠的“剃头匠”》《采煤工的一天》等新闻摄影作品,生动记录了基层劳动者的动人事迹,在广大读者尤其是基层百姓中产生了很大反响。
同时,他的镜头也对准老百姓深恶痛绝的假、丑、恶现象,毫不留情地加以批评曝光。如《郭店镇粮管所仍在给农民打白条》、《非法金融机构违规经营,受害群众叫苦连天》、《领导“竭泽而渔”集资修路,百姓“雪上加霜”无力脱贫》等一批作品,对一些坑民害民的行径进行了深刻揭露。老百姓感念他的奔走呼吁,亲切称他为“百姓记者”。
王天定有一颗善良的心,每当看到被采访对象生活艰难,都会慷慨解囊给予帮助。1996年12月,王天定采访见义勇为的农民付彦英时,掏出自己身上的几百元钱接济他。2008年4月,豫东艺专师生为民权县身患血友病的少年李凯捐款,正在当地采访的王天定也加入到捐款行列……
淡泊名利,视新闻摄影如生命
王天定对新闻摄影事业孜孜追求。在河南日报工作近20年,一次次放弃竞聘领导岗位的机会,一直奔波在采访第一线。他说,体现人生的价值不一定非要当官,做一名让百姓信赖的记者是最大的成功。
2008年除夕,奔波一年的王天定回到家中,突然血压增高晕倒在地,救护车把他拉进了省人民医院。住院期间,病情刚刚稳定,他又采访了全国劳模、妇产科专家张菊新,发表了《张菊新与病友的故事》、《感受张菊新》等摄影报道。
1994年8月,在尉氏县水坡乡,王天定为了拍摄棉花专家给棉农讲课的照片,冒着酷暑和棉农一起听课。这时突然停电,电扇停转,一名棉农不顾自己汗流浃背,拿起扇子给专家扇了起来。他迅速将这一动人情景记录下来,照片《棉农疼爱专家》很快在河南日报刊发。这幅生动的图片真实反映农民对科学的热爱、对知识的崇尚、对专家的尊敬,多年后还有很多读者称道。
王天定从不忘记学习,他的新闻理念、摄影技艺一直处于先锋状态。他撰写的《摄影的形式美与内在美》《浅谈党报新闻摄影的发展趋向》等论文发表后,为河南新闻摄影的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这些年来,他的照片多次获得新闻摄影大奖。他拍摄的《棉农疼爱专家》获中国新闻奖二等奖;《情洒王屋引甘泉》《零点的沸腾》《冒雨堵决口》《郭永和的向阳幸福院》分别获全国省(市、区)党报好新闻一等奖。《自强不息的残疾人》《带着爸爸去上学》等分别获河南新闻奖一等奖。
王天定在从事新闻摄影的同时,也拍摄了大量宣传河南生态旅游的风光照片,先后出版了摄影集《一名记者眼中的宝天曼》《中原自然风》《伏牛山印象》《黄柏山之恋》。其中《中原自然风》一书作为河南代表团访美礼品,由中国驻旧金山总领事馆永久收藏。
王天定
王天定,男,55岁,第十一届长江奖获得者、河南日报摄影记者。
具体内容
这个55岁的老记者,有一个绰号:“王全省”。近30年来,他挎着照相机,跑遍了全省所有的市、县、区,究竟到过多少村子,采访过多少单位和个人,早已数不清了。他只记得,每年下基层采访都在250天左右,见报照片都在400幅以上。 社长、总编辑眼见他这么一把年纪,还一年到头风雨无阻往基层跑,心疼他,劝他劳逸结合,他总是笑道:“没事儿,顶得住!”他笑着,背起摄影包,挥挥手,耸耸肩,大步走去。
这个普通的记者,走上了一条艰辛的摄影之路,他的足迹总是在拥抱时代的路上。[1]
用热爱选择人生
王天定的人生之路,本来有着一般人看来更“光明”、更“划算”、更“实惠”的选择,他却偏偏挑选了新闻摄影这条路。
20世纪80年代初,在家乡武陟县工作的他,从金融部门调到县委通讯组搞新闻摄影。从此,他天天骑着摩托,跑遍了全县每一个角落。每天晚上12点之前,一准把当天拍摄的新闻照片洗出来,写好说明,装好信封,贴上邮票。第二天早上7点之前,准时赶到邮局,把稿件投递出去,然后在邮局阅读当天中央和省级党报的新闻版。直到今天,他还是每天早上5点多起床,上网浏览新闻、信息,寻找采访线索。
在武陟县委通讯组期间,他曾一年内在省级以上媒体发表新闻照片近300幅。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光明日报、农民日报、法制日报等大报,三天两头刊登他的作品。河南日报编辑见到他的照片,往往只一个字:发。
干了几年县委通讯组组长以后,他找到县委书记,说:“我不干这个通讯组长了,还是让俺专心拍照片吧!”书记很惊讶:“许多人都争着当官呢,没见过像你这样的。”好说歹说,书记明白了:王天定是有自己的人生追求的,天生就是个搞新闻摄影的料儿。那年,他36岁。
1993年初,他作为全省最优秀的新闻摄影通讯员,被选拔到河南日报社,当上了一名专业摄影记者。头一年,他就跑了全省50多个县市。天天发回报社的新闻照片,来自生活,生动鲜活,其中新闻摄影《农民疼爱专家》还荣获第五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他就认准了一个道理:踏踏实实干好热爱的事,拍出满意的照片,就是人生最大的幸福。[1]
用心灵深入基层
王天定调到河南日报后,负责“三农”摄影报道。到农村去,对于他就像是鱼儿游回大海,农村就是他的家,农民就是他的父老乡亲。他经常对年轻记者说:“到基层采访,一定要带着一颗心,放下架子,扑下身子,诚心诚意地与基层干部群众交朋友。只有这样,才能抓到好新闻,拍到好片子。”
他下基层,从不要公车接送,都是乘坐公共汽车、火车。以前没有高速公路,往偏远的地方采访,往往要坐一整天的长途车。现在交通便捷了,他仍然一大早就到车站赶头班车,而且一下去就是一个星期。就这样,年年月月,他风尘仆仆走遍了全省每个角落。有时采访完了,被访单位要派车送他回郑州,他婉言谢绝:“我搭公共汽车也就是几十元钱,你们往返一次得花好几百元,不划算啊!”正因为这样,他到哪里都特别受欢迎,人们听说王天定来了十分高兴,说:“还是党报记者好啊,做事正规,不添麻烦!”他视群众为亲人,群众也拿他当兄弟,心里有什么话都愿意跟他说。所以,他总能摸到基层最真实的情况,总能源源不断地获得新闻线索。
怀着一颗火热的心,他始终把镜头对准基层群众,用镜头反映老百姓的故事。《军嫂之爱》、《军礼敬给弟媳妇》、《飞来的闺女》、《侠骨热肠的“剃头匠”》、《88岁老人的红色记忆》、《孤老太和她的村医“儿子”》、《小店老板的大爱》、《游子的笑声与眼泪》、《掏粪工剪影》等,记录了基层普通劳动者的动人事迹,在广大读者尤其是基层百姓中产生了很大反响。
怀着一颗温柔的心,他在基层采访的过程中,随时随地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1996年3月,王天定在人民日报头版发表了反映河南省汝阳县抗旱的图片,县里按规定寄来500元奖金,他如数退还。后来,县里按照他的意愿,用这笔奖金资助了一位山里学生。
1996年12月,王天定听说灵宝市阳平镇文乡村50多岁的农民符彦英跳入冰水救了几个落水者,便赶去拍了一组图片故事。临走看到符彦英生活清苦,他拿出100元钱塞到老人手里。符彦英逢人就感动地说:“人家是省里的大记者,人好,心肠好!”
2004年12月9日,王天定在洛阳市区大街上遇见一群农民工举着牌子讨要工钱。上前打听,原来是嵩县闫庄乡胡沟村30多位农民工为房地产公司干了两个多月的活,拿到的只是两张白条。他一面规劝农民工不要有过激行为,一面联系洛阳市劳动监察大队帮助农民工维护合法权益。那个拖欠农民工工资的老板,看到王天定是记者,把他拉到僻静角落,掏出装了厚厚一沓钱的信封塞给他,转身跑了。王天定随即把这钱交给洛阳市劳动监察大队,请他们将钱退还那个老板。当天,农民工就拿到了工钱。
2007年7月29日,豫西突发特大洪水,王天定在抗洪抢险一线看到灾区群众损失惨重,十分焦急。采访归来,他向河南日报报业集团领导表达了义卖摄影作品、援助灾区群众的愿望。在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和河南省慈善总会的支持下,义卖获得10万元,他全部捐献给困难地区建希望小学。
怀着一颗正直的心,他用手中的相机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群众鼓与呼。他有一句名言:“不会搞舆论监督的记者,不是合格的记者。”在基层采访,每当看到违反政策损害群众利益的现象,他就会拍案而起。人们记得,他拍摄的《非法金融机构违规经营,受害群众叫苦连天》、《领导“竭泽而渔”集资修路,百姓“雪上加霜”无力脱贫》、《如此执法带来的不和谐》等一组组监督报道,准确犀利,爱憎分明,表达了他对人民的爱,体现了一位党报记者的社会责任感。老百姓感念他的仗义执言,亲切地称他“百姓记者”。[1]
用胆识抓拍新闻
在河南新闻摄影界,大家都知道王天定是个拍起照片就不要命的主儿。
他把世界著名战地记者帕卡的那句名言稍加改动,用来表达自己的新闻摄影观:“如果你的照片拍得不够好,那是因为你离新闻现场不够近。”他解释说,他的“现场”,不仅包括基层、一线、前沿、突发事件现场等,还包括危险、艰难、劳累、饥饿、顶风雨、冒寒暑、生死考验之类。
他经常说:“搞新闻摄影的,就是战士,拿照相机的战士。”他总是以战士的心态和姿态,奔走在新闻摄影第一线。
1996年8月4日,河南境内的淇河、黄河等河段发生特大洪水。5日,王天定赶赴淇县抗洪抢险前线,这里数万亩土地被洪水淹没,14500多名群众被洪水围困,电路、通讯中断,道路冲毁。他在风雨泥泞里采访了整整一天,晚上在抗洪现场守了一夜。第二天上午,他回报社交了稿,下午又赶到因黄河暴涨而受灾的濮阳县。7日凌晨1点钟,他乘坐抢险部队的冲锋舟,在茫茫夜色里冲向黄河滩区受困的村庄,拍摄营救被困群众的场面。当时,风急浪大,冲锋舟几次撞在树干上,险些倾覆。
2003年9月下旬,黄河兰考蔡集控导工程决口,兰考与山东东明境内大面积受灾,12万群众被洪水围困。王天定在抗洪救灾前线坚守了将近一个月,天天发回大量动人的新闻照片。10月29日零点,被冲毁的大坝合龙。为了获得最佳拍摄角度,他爬到一个在河水中摇摇晃晃的木架上,在场的人都为他捏了一把汗。采访现场那么多摄影记者,只有他拍到了最佳的合龙场面。拍摄完毕,他在工棚里处理照片,一直忙到天亮。一位同仁感慨说:“俺算知道你为啥能拍到好照片了!”
是的,他是个视新闻摄影如生命的人。
多次的淮河抗洪抢险现场,有他。
1998年长江大洪水抢险前线,有他。
2004年澧河大堤决口抢险现场,有他。
2008年汶川大地震救灾一线,有他……
在河南摄影界,王天定是唯一登遍太行山、伏牛山、大别山三大山脉主峰和全省有名山峰的人。在山里采访,他常常住在寺庙、工棚、护林房,许多人迹罕至的地方都有他的脚印。为了拍摄大别山主峰金刚台,他曾在凌晨1点冒雨上山,身上爬满了山蚂蟥,险些滑落山谷。为了拍摄老君山雪景,他冒雪爬山7个半小时,大风雪中,在海拔2200多米高的顶峰一间破屋里住了3个晚上。
2008年除夕,王天定从数百公里外的乡村回到郑州家中,正准备过年呢,突然血压增高晕倒在地。家人和同事把他送进省人民医院。病情稍稍稳定,他又拿起相机在医院里采访全国劳模、著名妇产科专家张新菊,在河南日报发表了《张新菊与病友的故事》、《感受张新菊》等摄影报道。医生和亲友们说:“你真是把事业看得比生命都贵重啊!”
这就是王天定。
他用永不疲倦的相机,记录着一个伟大的时代,也记录着新闻记者的顽强心路。
他以永不磨灭的理想,展现了一个充实的人生,也展现了新闻职业的神圣使命。
跪求二战德国军歌的下载地址,谢谢!
呵呵 首先声明 这是我抄百度回答上另外一个人的~~
1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78783682.html?fr=ala0
2
Heil Hitler! 吾之荣誉既忠诚 我又找到同爱好的了~~ 虽不太多 但速度还可以 但绝对能下! 我最喜欢的就是帝国军乐!
http://hi.baidu.com/eismeer/blog/item/67efa6faae4a851ba9d311c5.html
去看看吧 下面有试听和下载! 全是MP3格式
SS LSSAH Panzer 是党卫队元首警卫旗队装甲师军歌
Erika (Marsch der Finnlander SS) 艾瑞卡
Flieg, Deutsche Fahne, Flieg! 飞吧 德国国旗飞吧!
Horst Wessel Lied 霍斯特.威赛尔之歌
Ich Hatt Einen Kameraden (Rommel's Funeral) 隆美尔葬礼.....
Koniggratzer Marsch 德意志胜利 最后的十字军
Lili Marlene (Female Vocal)
Lili Marlene (Wehrmacht Chorus 两个版本的 莉莉玛莲
Marsch_der_Volksmarine 德国海军
O du schöner Westerwald 美丽的西部森林
Panzerlied
Panzerlied Wehrmacht Original 两个版本的 装甲兵之歌
Triumph Marsch Der NSDAP 应该是社会主义工人党党歌(纳粹党歌)
还有个CD专辑的下载:
http://rapidshare.com/files/1130 ... nker.part1.rar.html
http://rapidshare.com/files/1130 ... nker.part2.rar.html
两个压缩包 进入后点击FREE 如果迅雷之类下载软件弹出点取消 直到网页开始有倒计时完毕后 点download就行了 不过不要用下载软件!
目录:
01. K.K.K. Infanterieregiment
02. Der alte Dessauer
03. Fassinan-Marsch
04. Lippe Detmold, eine wunderschone Stadt (gesungen und geblasen)
05. Alexander-Marsch
06. Musinan-Marsch
07. Karther-Liedermarsch
08. Marsch ''Konig Ludwing II''
09. Alter Jagermarsch
10. Zehntausend Mann, die zogen ins Manover (gesungen und geblasen)
11. Sportkameraden
12. Pariser Einzugsmarsch
13. Ein Heller und ein Batzen
14. Fehrbelliner Reitermarsch
15. Marsch aus der Zeit ''Friedrichs des Grossen''
16. Parademarsch Nr. 1
17. Schwarzbraun ist die Haselnuss (gesungen und geblasen)
我的荣誉就是忠诚!
Es Deutschland lebt! 大德意志万岁!
先锋之歌 观后感
2011年7月16日下午18点13分,我早早的等待在电视机前,怀着期待的心情观看了河南法制频道首播的第二十一期《先锋之歌》。
本期《先锋之歌》播出的先进党员是河南坤达律师事务所律师张满珠的的先进事迹。作为一名党员,张满珠深知党员职责,本着对法律的专业和对党的执着,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在业界赢得美誉。党员就要为人民服务,心怀这样的崇高思想,张满珠经常帮助家庭困难的人进行法律援助,不仅不收任何相关费用,还自掏腰包出路费,东奔西走为求助人收集证据,通过自己的行动证明了党员的高度社会责任感,也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代表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宗旨。
河南省宋庆龄基金会作为优秀先进党组织,为我们展现了什么是无私奉献、什么是默默无闻。河南省宋庆龄基金会作为一个慈善组织,肩负着帮困扶贫的重任,党支部书记王霄鹏,基金会主席刘玉洁都是这个先进党组织的先进代表,是这样一个先进党组织的带头人。大家也许还记的2010年3月南阳淅川县的山林大火,也许还记得那个为救火而全身大面积烧伤的救火小英雄梁烁,他的事迹感动了全社会,他的病情也牵动着宋庆龄基金会。在了解梁烁的康复状况和家庭情况后,河南省宋庆龄基金会研究决定,将拿出10万元用于小梁烁进一步的康复治疗。河南省宋庆龄基金会还表示将会负担其直至读完大学的所有费用。宋庆龄基金会还一直关注着那些贫困学子们,每年都会资助这些寒门学子实现大学梦想,为社会留住了一批批的宝贵人才。
这些优秀党员和优秀党组织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看到了什么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会以先进为榜样,严格要求自己,履行一名共产党员的职责。
-------------------------------------------------------------=--------------------------
2011年2月26日 河南电视台 先锋之歌
《爱心使者,杰出母亲李志平的先进事迹》,她从事慈善公益事业20多年来,用奉献谱写生命乐章,在平凡中创造着许多感动。2004年她创办了全国首家文明市民爱心热线,走进4万多个家庭进行心理辅导,帮助困难家庭走出困境,为3000多名下岗职工找工作,开展近百次大型爱心救助活动,成为社会上300多名孤残孩子的爱心妈妈。在她的爱心感召下,已有近万名志愿者加入她的爱心团队,奉献社会。李志平走到哪里,就把爱播洒到哪里,曾入选“全国慈善爱心大使”、“全国杰出十佳母亲”、中国优秀志愿者、河南省“双60”人物、“河南十大爱心人物”,荣获“河南省优秀共产党员”、“河南省三八红旗手”、“河南省巾帼拥军模范”、“河南省助残模范”、“郑州市文明市民标兵”等称号。
《河南煤业化工集团董事长陈雪枫的先进事迹》,他是河南企业界一位响当当的领军人物。现在,他带领的是河南最大的企业,拥有19万名工人,位居中国企业500强第60位,而且将进入世界500强的行列。他说:“做企业就是为百姓为福利”,他这种只争朝夕的拼抢状态和物我两忘的精神境界,影响带动着企业的职工。2008年12月5日,河南煤化正式挂牌,2009年,河南煤化的资产、收入双双突破1000亿元大关,是目前我省唯一的双千亿企业,改写了我省没有千亿企业的空白;截至今年10月底,集团总额达到1408亿元,较重组时增加了675亿元,创造了企业重组后每天增加一个亿的发展奇迹。“集团利税从2008年的90.37亿元提高到2009年的104.31亿元,10年前10个月,利税达到127.28亿元,也是我省首家、唯一利税总额突破百亿元的企业。”
2011年3月12日河南台法制频道 “先锋之歌”播的什么内容啊?
杨清河,曾用名:杨清合,男,汉族,1967年8月出生,河南省安阳县人,工商管理硕士,高级经济师,郑州大学兼职教授,现任河南超越企业集团董事局主席,并担任河南省十一届人大常委、河南省工商联副主席、河南省青年联合会副主席、河南省青年企业家协会常务副会长、河南省个体私营经济协会副会长、河南省矿业协会副会长、安阳市十二届人大常委、安阳市工商联主席、安阳市总商会会长等职务。
1988年,年仅21岁的杨清河积极拥护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创办了安阳市第一家私营企业——安阳市超越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随后又创办了广州市超越金融服务公司、北京市超越文化有限责任公司;1993年成立了安阳超越房地产开发公司,1996年组建安阳市超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2年创立了河南超越企业集团,在郑州、北京、上海、香港、加拿大建立了分支机构。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超越集团已发展成为一家以资产经营管理为核心,业务涉及文化、房地产、工业和农业综合开发,总资产43亿元的跨行业、跨地区的企业集团。
二十多年来,他带领全体员工艰苦创业、开拓创新,使超越集团先后荣获了全国“青年文明号”、 “中国最具生命力民营企业”、“全国民营企业文化建设先进单位”、省“光彩之星企业”、“私营百强企业”、“十佳诚信企业”、“关爱新农村十佳爱心单位”等荣誉称号;在他的支持下,2006年集团党委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受到中组部的表彰。
杨清河先生先后荣获 “河南省劳动模范”、“河南省十大杰出青年企业家”、“河南省十大三农新闻人物”、两次荣获河南省“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全国关爱员工优秀民营企业家”、“河南省最受尊敬的民营企业家”、“中华慈善突出贡献人物奖”等荣誉称号。他的事迹先后被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香港商报》等多家新闻媒体宣传报道。
杨清河先生在引领超越集团不断发展的同时,始终秉持“超越自我,奉献社会”的使命,热心公益慈善事业,积极捐资助学、扶贫救灾、助残济困、投资社会文化事业。在此基础上,大力倡导“人民缔造财富,财富属于人民”的新型财富观,倾力实施“超越慈善工程”,积极探索公益慈善事业常态化机制和民营企业财富社会化归宿机制。2009年9月发起设立,由河南省工商联主管、河南省民政厅批准设立的河南省超越救助基金会,以“救危济困,助优扶弱”为宗旨,以“超越慈善工程”为载体,积极开展“超越公益、超越小康、超越梦想、超越希望、超越爱心”等系列慈善行动,成为我省慈善事业的积极倡导者和实践者。
1988年,年仅21岁的杨清河创办了安阳市第一家私营企业。2002年创立河南超越集团。他积极响应“百企帮百村”的号召,参与驻村扶贫活动。他先后出资3000万元建设农村社会文化事业,出资2600万元助残济困,捐款100万元启动安阳县“农民曙光行动”,向省光彩事业基金会捐款650万元,向省青年创业服务基金捐赠1000万元。他积极探索矿区和农村共发展道路,总投入6.86亿元创立了“矿业农庄”,将使当地农民转变为产业工人、股东,人均年收入有望达到1.2万元。他先后获得“省优秀建设者”、“全国关爱员工优秀民营企业家”等荣誉称号。
他走了,带着对安全生产的无尽挂念,带着对生命和亲情的无限眷恋,撇下身患白血病的妻子和年迈体弱的双亲,52岁的生命之烛熄灭在虎年岁尾的隆冬。2010年11月22日,他因积劳成疾被病魔夺走了宝贵的生命。
他走了,却留下一串闪光的足迹:先后被授予“全国安全监察先进个人”、“全省安监系统十大优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王茂俊,一个响亮的名字正在沙澧大地广为传诵。近日,中共漯河市委、河南省安监局先后发出向王茂俊同志学习的决定。
一
安全监管是一条特殊的战线,旦夕祸福,一念之间。从2002年就任源汇区安监局局长以来,王茂俊一心扑在他所挚爱的安监事业上,经常加班加点奋战在工作第一线。
为建立一支能打硬仗的队伍,他连续两个月奔波,经过精心选调,组建了一支800多人的专兼职安全监管队伍,招聘了100多名安全生产信息员,使源汇区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区、乡(办)、村三级安全生产监管网络。
从事安监工作的3000多个日夜里,王茂俊时刻牵挂着全区32万人这个“大家”,却没能照顾好几口人的“小家”。王茂俊80多岁的父母在沈丘县老家,从事安监工作以来,作为长子,他没能和父母吃过一次年夜饭。妻子患白血病需要到郑州化疗,每次也都是亲属代劳陪护。由于常年超负荷工作,王茂俊疾病缠身。在生命垂危之际,他还对前去探视的同志说:“你们不要来了,一定要守住安全薄弱点,要确保生产安全啊!”
二
在王茂俊的人生辞典里,他带领的团队以无微不至的服务理念,诠释着一个基层干部的公仆情怀。
王茂俊十分清楚,要从根本上塑造一支作风优良的执法团队,必须有一套完善的机制规范大家的行为。在他的主导下,源汇区安监局推行了“四卡”执法制度,即服务卡、明白卡、回访卡、意见卡。服务卡上注明区安监局提供的服务内容、执法人员的承诺和对执法人员的九条纪律;明白卡载明有关政策法规,经营单位可依此规范经营行为;回访卡为局里定期回访企业时发放,主要是看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是否符合程序,为企业服务是否到位,是否有违法行为;意见卡是在对企业处罚时发给当事人的,被处罚人如果对处罚不认可或感觉不公正,可以提出意见,还可投诉相关执法人员。“四卡”制度的实施使全区企业、商户真正地感受到了安监人员周到贴心的服务。
去年2月8日18时,107国道与长江路交叉口一辆装载危险化学品醋酸甲酯的运输车发生泄漏事故。王茂俊得知消息后,拦上一辆出租车就赶赴现场,迅速联系两辆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进行抽排转移,协调交通部门封闭现场,疏导过路车辆。由于他指挥得力,避免了一场重大恶性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
在源汇区马路街办事处安监办公室的墙上,一幅红、黄、蓝三色的平面图引人注目。据介绍,红色为一级管理单位,包括大型娱乐场所、建筑工地、大型超市、大饭店等;黄色为二级管理单位,包括大服装店、大婚纱摄影店、火锅店等;蓝色为三级管理单位,包括小烟酒店、小超市、小饭店等。其中,一级管理单位由办事处安监办直接监管,半月检查一次,同时也是区安监局的重点监管目标。二级、三级管理单位则由专人定期监管。这里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种“红黄蓝分级管理”,是王茂俊根据监管对象潜在险情等级而制定的查险排险办法,这种办法的实行,使基层安全员对自己所负责的监管部门的险情等级一目了然,从而在检查中更加有的放矢。
近10年来,在王茂俊的倡导和推动下,源汇区建立起了制度健全、管理科学、运作规范、保障有力的安全生产管理运行机制,实现了安全生产工作网络城乡全覆盖。他探索推行的“五级安全生产管理网络体系”、“红黄蓝分级管理模式”等安全生产监管模式,已成为全省、全国安全生产工作的典型经验。
孙运锋在讲话中号召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向王茂俊同志学习,要学习他爱岗敬业、严于律己的优良作风,一心为民、清正廉洁的高尚风范,开拓创新、永不言败的无畏精神,助人为乐、孝老爱亲的优秀品质;要以王茂俊为榜样,努力做王茂俊式的好党员、好干部,以党和人民的需要为己任,始终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