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弘肇的人物生平
父亲史潘,农民出身。在小时候,史弘肇就和父亲不同,不喜欢下地干活,只知道整天游来荡去,耍弄拳棒,据说他能日行二百里,赶得上奔马。由于只知练武不肯务农,被乡亲们视为不务正业,但史弘肇喜欢这些,也不管别人怎么说了。在后梁末年,朝廷下诏,命令每七户人家出一个人当兵,史弘肇就此参加了后梁的军队,由于他基础较好,武艺超群,被选入了禁军。后来又在石敬瑭的手下做了贴身的侍卫,等石敬瑭称帝时,将他提拔为亲兵的一名低级军官。在刘知远被调到太原驻守时,又将他要到自己的手下,把他提升都将,并兼任雷州刺史。到这时,史弘肇总算出人头地,有了一些地位。此后,史弘肇为刘知远的帝业立下了不少功劳,在刘知远刚刚称帝时,代州(今山西代县)的王晖反叛,投降了契丹,史弘肇奉命征讨,一鼓作气拿下代州,不久被授任许州节度使,还当上了侍卫步军都指挥使这样的亲军要职。当时驻守上党(今山西长治)的王守恩请求归降后汉,契丹命令大将耿崇美领兵越过太行山,想直取上党,刘知远让史弘肇前去迎敌,支援王守恩,还没等交战,史弘肇刚到潞州时契丹兵就退走了,史弘肇又一路进兵攻击契丹曾迫降的地区,泽州、河阳等地的将领也纷纷献城投降。所以,刘知远从河东进兵洛阳之所以非常顺利,都是因为史弘肇作为先锋作战得力,屡立战功,占领了通往洛阳的一些咽喉要道。 史弘肇辅政后的强硬手段又产生了一些弊端,因为处理极其严酷,只要有一点过错也被处死,根本不问罪的轻重,使被冤枉的人家也不敢申诉,唯恐再遭不幸。有些下级军官,开始用恐吓手段敲诈百姓,获取不义之财。有人抬头看在白天出现的太白金星,被认为私自观看天象,有反叛之心,于是被腰斩处死。有个百姓喝多了酒,和一个士兵发生口角,就诬陷他恶语伤人,也处死,并暴尸街头。 史弘肇的严酷做法虽然使京城的治安得到了很好的治理,但其不利的后果也是很严重的,这和他的性格有很大的关系,凶狠残暴的性格在战争的环境里不但显不出缺陷,反而能严肃军纪对作战有利,但到了和平的环境里,治理国家的时候,就不能再像战争年代那样做了,而史弘肇恰恰没有弄清这点区别,在和其他大臣和将领的交往中仍然是过去的那种做法,特别是对于文臣,不但鄙视,而且矛盾很深,对于皇帝也是如此,结果最后死时也不知道为什么,就像他滥杀冤杀其他百姓时百姓不知道为什么一样。在这次京城类似戒严的严酷治理中,一些残酷的刑罚被广泛使用,如断舌、抽筋、折足等等。史弘肇还京城亲自审问,手下人认为有罪的就抓来,史弘肇一听属下简单回报的情况,也不再重新审问,就伸出三个手指头,属下马上就明白了,拖出去就处死了。史弘肇只知道严厉治理,但不知道也不会明辨是非,致使一些大臣如先前的宰相李菘被苏逢吉冤杀,他不但没有制止,反而在李菘被杀后将他的小女儿收做自己的奴婢。还有一个幽州人,名叫和福殷,用十四万缗钱买了一个玉枕,然后派家童和商人李进卖到淮南,再换成茶叶回来。家童贪财,将价值数十万的财物藏了起来。和福殷训斥家童,让他偿还,家童不肯,和福殷就用棍子打他。这个家童就去向史弘肇诬告和福殷,说契丹原来进入开封时,赵延寿曾经让和福殷带着玉枕秘密地给了淮南之主,想联合淮南势力夹攻后汉。史弘肇不问青红皂白,马上派残酷而又善于用刑折磨人的解晖去审问,结果和福殷在酷刑之下被破招认,许多家族的人也被连累处死。然后,他的妻子女儿被史弘肇的手下人分别霸占,财物也被没收。 史弘肇不喜欢和文人来往,经常说:“这些文人让我无法忍受,他们总是轻视我们这些武将,说我们是小卒子,真是可恨!真是可恨!” 对文臣史弘肇不愿意交往,所以只能和武将们来往,他对武将出身的郭威极力拉拢,凡事都尽量和郭威他们站在一起,但主政大臣中的苏逢吉由于是文臣,史弘肇就和他过不去。有一次,郭威领兵出征到北方,史弘肇固执地要让郭威带走枢密使的官衔,苏逢吉不同意,他为郭威辩解说:“领枢密之职可以便宜行事,能使将士们服从命令。”在皇帝面前,史弘肇也站在郭威一边,直到皇帝同意的他的意见。第二天,大臣窦贞固出面设宴为郭威饯行,文武大臣们都来了,史弘肇沉着脸举杯对郭威说:“昨天朝廷议事,都是为公,请将军同饮一杯酒。”杨邠和苏逢吉也举起酒杯说:“这都是为了国家大事,何必往心里去!”大家都一饮而尽。史弘肇觉得窝火,又大声说:“安朝廷,定祸乱,有长枪大剑就足够了,至于什么毛锥子(指毛笔,因为笔尖像锥子,所以,俗称为毛锥子),又有什么用!”在场的掌管财政的三司使王章听了很不高兴,就反驳说:“光有长枪大剑,没有毛锥子,那军队的物资给养从何而出呢?”史弘肇一个武将不会说话,而王章也是多心了,本来王章也是很轻视文臣的,没有想到史弘肇这么说,禁不住也回了几句。史弘肇听了无话可说,不久宴席就结束了。没有多久,王章在他的府第也设宴招待大臣们,许多人都去了。在这次宴席之上,史弘肇和苏逢吉的矛盾开始公开化。在酒席上,大家都喝得差不多了,为了活跃一下气氛,就行起酒令来,史弘肇不太擅长,而内客省使阎晋卿坐在他的旁边,几次教他,苏逢吉借机说起了风凉话,逗史弘肇说:“旁边有姓阎的人,就不必怕罚几杯酒了。”这一句将史弘肇惹恼了,因为他的妻子正好也姓阎,而且原来是个酒妓,史弘肇以为苏逢吉是在讽刺他,于是大怒,用脏话骂苏逢吉。苏逢吉没有想到会惹下史弘肇,但他也没有示弱,史弘肇更恼火了,挥拳就要打苏逢吉,苏逢吉赶忙跑出去,骑上马溜了。史弘肇跳起来找剑,要出去追苏逢吉。杨邠拉住他说:“苏公是宰相,您如果杀了他,那皇帝的尊严又置于何地,公三思为上。”说完,眼泪掉了下来。史弘肇没有说话,打马而去,杨邠担心再出什么意外,连忙也紧跟着他,一直送到他的家门前才回去。史弘肇虽然没有杀苏逢吉,但将相之间的矛盾激化,关系形同水火。后汉皇帝为化解他们的矛盾,让大臣王峻在公子亭设酒宴调解,竟也没能说服他俩。他们之间的矛盾,使皇帝和在皇帝身边的一些人有了可乘之机。主要是李业,即皇帝的舅舅,他在皇帝的面前经常说一些大臣,特别是史弘肇这样专横不给皇帝留情面的大臣的坏话。史弘肇也没有那么多的心计,不但不知道协调各方面的关系,自己反而贪污敛财。他曾经遥领睢阳节度使,派他的亲信杨乙去代替他管理政务,杨乙也很贪财,性格残暴,仗势欺压当地官吏和百姓。大小的官员都要向他进献财物,每月杨乙给史弘肇的钱就高达万缗。境内的军民百姓视杨乙为仇敌一般。 史弘肇做事有时虽然很对,但做法却让人觉得粗暴蛮横,对于一般无所谓,但对皇帝也是如此,这就给一些人提供了攻击他的好机会。后汉隐帝在平定关西的叛乱之后,以为国家太平了,于是对母亲家族的亲属们大加重用,史弘肇非常反感,太后有故人请求补任军职,史弘肇不但没有答应,反而将此人斩首了。隐帝喜欢听歌舞音乐,高兴了就赐给教坊使玉带,给伶官们锦袍,史弘肇则没收了他们所有赏赐的东西,还给了官府,又斥责他们说:“建儿们为国守卫边疆,冒酷暑,忍严寒,也没有皇帝的一星半点的赏赐,你们这些人有什么功劳,敢冒领赏赐!”隐帝对他的这种目无君主的态度自然很恼怒,所有在李业挑拨攻击史弘肇的时候,自然就容易听进去了。史弘肇只知道和武将交往,信任武将而对所有的文臣有偏见,这也使他吃了大亏,丧了性命,内客省使阎晋卿在知道他将有不测的确切消息后,冒着杀头的危险急急忙忙去他的家里告诉他,但史弘肇竟以有他事为借口不见,第二天就丧了命。李业等人因为受史弘肇的压制,做不了高官,就在隐帝面前寻机挑拨,而隐帝刚刚成人,也想自己主政,摆脱史弘肇这样的大臣的控制,李业就投其所好,说史弘肇这种人如果听任他们专权,时间长了就会不把皇帝放在眼里,说不定什么时候心生异志,就会加害皇帝了。这使隐帝异常恐慌,对舅舅李业的话深信不疑。有一天的晚上,隐帝听到皇宫下属的作坊里有锻造铁器的声音,就怀疑外面有军队来了,以致整夜没有睡好觉。从此隐帝主动和舅舅在宫中秘密谋划如果诛杀史弘肇等人。商议好了之后,又偷偷地去告诉太后,李太后说:“此事怎么能这么草率呢!要和其他的宰相商量一下。”李业在一旁说:“先帝说过,朝廷的大事,不要和那些书生们商量。”太后还想劝阻,隐帝不高兴地说:“国家大事,闺门里的妇人知道什么!”说完甩袖子就走了。不久,在史弘肇和杨邠、王章奉命上朝时,在宫殿外边的走廊下被几十名武士杀死了。
人物生平与主要事迹有什么区别
1、含义不同人物生平:主要是指一个人生活的整个过程。主要事迹:主要是指个人或集体过去做过的重要的事情。2、涉及内容不同人物生平:涉及到某人姓名,祖籍或出生地,出生年月与辞世日期,一生中各个阶段所发生的事情。主要事迹:只涉及到一个人一生中所发生过的某些重大事件。3、侧重点不同人物生平:侧重记录一生中不同阶段发生的全部事情。主要事迹:侧重记录一生中发生过的对自身或者外界造成重大影响的事情。扩展资料:要使人物传记真实可信,首先必须全面搜集、占有丰富翔实的资料,使传记所反映的人物生平事迹准确无误,完整无缺资料一般包括五个基本方面的内容:(1)人物的姓名、性别、籍贯、民族。(2)人物的生卒年月。(3)人物的学历、简历、党派、职务。(4)人物的贡献功绩、科技成果、著作。(5)能反映人物思想风貌本质特征的典型事件。对于收集的大量资料,又要细心鉴别,严格选材,作一番“弃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分析、研究、考证工作,严格坚持史实的可靠性、准确性。这样,才能为社会所公认,才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如果史实错了,立论也就不正确了。编写传记时,一定要占有丰富、翔实、真实可靠的资料后,方能动笔。梅林为了写作《马克思传》,用了几乎二十年时间,搜集并深入钻研有关马克思的资料。司马迁写《史记》,经历了十年,如果加上他搜集史料,调查研究所花去的时间,可以说一部《史记》倾注了他的毕生精力。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生平百度百科—事迹百度百科—人物传记
彭德怀元帅侄女彭梅魁是谁演的
剧名:《彭德怀元帅》角色:彭梅魁演员:单文芊简介:饰演彭德怀侄女《彭德怀元帅》是由宋业明执导,董勇、杨童舒、唐国强、罗钢、刘劲、王伍福主演的重大革命历史电视剧。该剧于2016年5月20日在央视一套首播。该剧以彭德怀生平经历为主要内容,从平江起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到建国后的抗美援朝、庐山会议,塑造了一个血性、正直、一心为民的彭德怀。
綦魁英的人物轶事
1966年6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横扫一切牛鬼蛇神》,身在成都、担任三线建设副总指挥的彭德怀读了这篇社论,认为其中的很多地方都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对秘书綦魁英说:“綦秘书,你的文化高,你给看一看,这些说法对不对?好像全中国到处都是坏人了,到处都是我彭德怀的‘反党集团’的人员了。”綦秘书看了社论后笑着说:“彭总,社论批的都是一些学术界的权威,与我们军人有什么关系?”彭德怀说:“我看不是那么简单,这里面不是还说了那些军队里的代表人物吗?”綦魁英怕彭德怀为此生气,影响身体,就说:“这也没有你的事,你现在又不是军队里的元帅,又不是国防部长,又不带兵了,只是一个建设三线的第三副主任,就是批判军队里的‘资产阶级代表人物’,也还轮不到你的头上,我们就安心地在三线抓自己的工作,管他们怎么说呢。”彭德怀点点头说:“綦秘书,你说得有道理。现在不是秀才遇到兵,而是兵遇到了秀才,有理也说不清了。”彭德怀一边说着,一边用手指在那张报纸上敲了敲:“你看这些秀才说的,全是一派胡话。解放了,建国了,得天下了,秀才们都出来了,把我们这些当兵的到越搞越糊涂,一句话说不好就会被扣上帽子,今后谁还敢讲话?现在最不讲理的就是那些秀才,到处造反,造谁的反呀?造我们自己的反。毛主席说‘秀才造反,三年不成’,我看呀,用不了三年,全国都会被他们搞乱的。这样搞,国家给搞穷了,秀才们自己也会饿瘦了。他们饿瘦了可以躺在家里写文章骂人,战士们饿瘦了可就不能守边防打敌人呀……” 1978年12月22日,原彭德怀身边工作人员綦魁英、景希珍正准备乘12点的飞机从成都去北京参加彭德怀的追悼会,省军区政治部一名干事找到他们说:“中央军委办公厅来电话,让你们把彭总的骨灰盒带到北京,飞机正在双流机场等着你们。”綦魁英、景希珍二人简直无法相信自己的耳朵,他们做梦也没想到,跟随多年的老首长彭德怀的骨灰竟会一直放在成都,还让他们带到北京去,二人惊醒之后,不由得都是泪流满面。时间不容许他们多想,连忙问这位干事:“彭总的骨灰盒现放在何处?”“我也不知道,是成都军区政治部通知我们的。你们立即随我到成都军区政治部去。”干事说完,便拉了俩人上了车,飞一般地向成都军区方向驶去。 到成都军区后,政治部一位副主任立即带上綦魁英、景希珍二人赶到省委大院。在省委大院,綦魁英、景希珍见到彭总的骨灰盒一下扑了上去,泪如泉涌,悲痛欲绝。四川省委秘书长张振亚说:“我们刚才接到中央军委办公厅的电话,让我们把彭总的骨灰盒送到成都双流机场,交綦、景二位带到机场并护送至京,你们正好来了,一定要安全送到。” 这时,楼外站着的省委机关干部越来越多,大家默默地看着綦魁英小心翼翼地捧着装有彭总骨灰盒的手提包走向汽车,目送着英魂离去。为了安全护送骨灰,中共四川省委、成都军区、四川省军区领导未到机场送行。张振亚与成都军区政治部副主任陪同綦魁英、景希珍等同乘一辆面包车向成都双流机场飞快奔去。 机场负责人因事先接到电话通知,早已站在候机室门口台阶上等候。见二位军人手提提包,在张振亚等人的陪同下,疾步走来,连忙迎了上去。张振亚向这位机场负责人耳语了几句后,便将綦魁英、景希珍送上了飞机。不久,飞机便发出轰隆隆地响声,在跑道上滑翔一段后,昂头起飞了。两个多小时后,机组一位负责同志手持电报走到綦魁英、景希珍的座位旁,轻声告诉他们说:“中央军委办公厅通知你们,因派专机来不及了,飞机到首都机场后,你们不要下飞机。旅客下完后,飞机还要从首都机场起飞,到西苑机场降落,你们在那里下飞机,军委首长在那里迎接彭总的骨灰。”下午六时后,飞机抵达首都机场,旅客下飞机后,中央军委办公室副主任王承光沿着弦梯疾步走上飞机与綦、景二人见面。王承光也是彭总以前的秘书,三人无限感慨,但时间紧迫、不容许他们细谈。王承光告诉他们:“等会飞机就要起飞了,绕北京城上空一周,到西苑机场降落,在那里举行迎接彭总的骨灰仪式。”当飞机在西苑机场停稳后,舱门刚一打开,便听见迎接骨灰的队伍中传来一片哭泣声。綦魁英控制住自己悲伤的感情,双手捧着彭总的骨灰盒,站在机舱门口。此时,浦安修及其它亲属彭钢、彭梅魁、彭正祥、彭康伯等沿着弦梯走上飞机迎接彭总骨灰。彭德怀的骨灰放在第一辆小车上穿过两行肃立的迎接骨灰的队伍,军人们以军礼目送着车子从自己的身边通过。后面跟着一串小车,护送彭总的骨灰盒至八宝山革命公墓第一室存放。
求名人,伟人,影星,文学家,音乐家。。的详细介绍与故事!
贝多芬
简介
1770年生于德国波恩市,祖籍佛兰德
贝多芬生平介绍
"竭力为善,爱自由甚于一切,即使为了王位,也不要忘记真理。" —— 贝多芬(1792年手记)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1770-1827)伟大的德国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被尊称为 “乐圣”。贝多芬1770年12月16日生于莱茵河畔距法国不远的小城—波恩。他出身于夫拉芒家族,一个音乐世家。他的祖父叫鲁特维克,是波恩宫廷乐团的乐长,父亲是一个宫廷男高音歌手。他的母亲是一个女佣,一个厨子的女儿。贝多芬自幼便已显露出他的音乐天才,父亲急于把他培养成为一个像莫扎特那样的神童,从小就逼着他学习钢琴和小提琴,八岁时他已开始在音乐会上表演并尝试作曲,但是,他在这段时期中所受的音乐教育一直是非常零乱和没有系统的。
十二岁,他已经能够自如地演奏,而且担任了管风琴师聂费(1748-1798)的助手。就在这时他开始正式跟聂费学习音乐。聂费是一位具有多方面天才的音乐家,他扩大了贝多芬的艺术视野,使贝多芬熟悉了德国古典艺术的一些优秀范例,并巩固了贝多芬对崇高的目的的理解。贝多芬的正规学习和有系统的教养,实际上是从聂费的细心教导和培养开始的:聂费还引导他在1787年到维也纳就教于莫扎特。莫扎特听过他的演奏之后,就预言有朝一日贝多芬将震动全世界。贝多芬到维也纳不久便接到母亲的死讯,他不得不立即赶回波恩。由于家庭的拖累,一直到 1792年秋他父亲死后,他才第二次来到维也纳,但这时莫扎特却已不在人世了。贝多芬第二次来到维也纳后,很快地便赢得了维也纳最卓越的演奏家(特别是即兴演奏)的称谓。以后,他先跟海顿学习,后来跟申克、阿勃列希贝尔格和萨利耶里等人学习。他在波恩通过同知识分子勃莱宁的交往,接触到当时许多著名教授、作家和音乐家,并从他们那儿,受到"狂飙运动"的思潮影响。他的民主思想在法国大革命前几年已臻成熟,但在革命年代中成长尤为迅速。
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进步的思想意识给他了很多启发,从而奠定了他人文主义世界鄣幕.深信人类平等,追求正义和个性自由,憎恨封建专制的压迫。尽管维也纳古典乐派中的三位著名作曲家所处的生活年代相当接近,但是贝多芬的思想同海顿和莫扎特显然并不属同一个“时代”。海顿一生备受凌辱,他虽也偶而被激怒过,但却总是逆来顺受,当时进步的文学思潮和革命情绪都很少能使他激动,他的音乐同斗争也是永远绝缘的。莫扎特精神上遭受的苦难并不比海顿少,他勇敢于反抗,宁愿贫困而不能忍受大主教的侮辱,但在他的音乐中,从那充满阳光和青春活力的欢乐的背后,往往还是可以感觉得到一丝痛苦、忧郁和伤感的情绪。只有贝多芬,他不但愤怒地反对封建制度的专制,而且用他的音乐号召人们为自由和幸福而斗争。贝多芬在波恩时期(1782-1792)的创作,大都是一些小型的钢琴曲、重奏曲和歌曲等,这一时期可以说他还只是处于创作的准备阶段。他在维也纳最初十年(1792-1802)的创作,比较著名的作品也只有《悲伤》、《月光》和《克罗采》奏鸣曲及《第三钢琴协奏曲》等。但在这期间,他对社会与政治诸问题又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也能意识到他要努力探寻的目标。1802-1812年,他的创作进入了成熟时期,这段时间后来成为他的"英雄年代"。
贝多芬创作活动的成熟过程表面看来是相当迟缓的,但实际上却非常稳固。他三十岁时才开始写第一部交响曲,而在象这样年纪的莫扎特已经写了四十部左右的交响曲了。
贝多芬生活道路非常坎坷,晚年失聪.他从1796年26岁时开始便已感到听觉日渐衰弱,但直到 1801年,当他确信自己的耳疾无法医治时,才把这件事情告诉给他的朋友。但是,他对艺术的爱和对生活的爱战胜了他个人的苦痛和绝望--苦难变成了他的创作力量的源泉。在这样一个精神危机发展到顶峰的时候,贝多芬以坚强的意志克服了重重困难他开始创作他的乐观主义的《英雄交响曲》。《英雄交响曲》标志着贝多芬的精神的转机,同时也标志着他创作的"英雄年代"的开始。
贝多芬在维也纳的后一阶段,由于欧洲正经历着严重的政治反动时期,即梅特涅的反动统治特别的猖獗的时期,他的创作也暂时呈现颓势(1813-1817)。从1818年起,在贝多芬一生的最后十年当中(1818一1827),他在耳朵全聋、健康情况恶化和生活贫困,精神上受到折磨的情况下,仍以巨人般的毅力创作了《第九(合唱)交响曲》,总结了他光辉的、史诗般的一生并展现了人类的美好愿望。
贝多芬于1827年3月26日在维也纳辞世。死时没有一个亲人在他身旁,但是在同月29日下葬时却形成了群众性的一个浪潮,所有的学校全部停课表示哀悼,有两万群众护送着他的棺枢,他的墓碑上铭刻着奥地利诗人格利尔巴采(1791-1872)的题词:"当你站在他的灵柩跟前的时候,笼罩着你的并不是志颓气丧,而是一种崇高的感情;我们只有对他这样一个人才可以说:他完成了伟大的事业……。"
贝多芬是世界艺术史上的伟大作曲家之一,他的创作集中体现了他那巨人般的性格,反映了那个时代的进步思想,它的革命英雄主义形象可以用"通过苦难--走向欢乐;通过斗争--获得胜利"加以概括。他的作品了既壮丽宏伟又极朴实鲜明,它的音乐内容丰富,同时又易于为听众所理解和接受。贝多芬的音乐集中体现了他那个时代人民的痛苦和欢乐,斗争和胜利,因此它过去总是那样激励着人们,鼓舞着人们的斗志,即使在现在也使人们感到亲切和鼓舞。
贝多芬的作品有“月光曲”、“第九交响曲”、“第一交响曲”、“奏鸣曲”、“命运交响曲”、“庄严弥撒曲”等等,这些都是摆脱古典主义、展现自由、热情奔放的美丽乐章。
关于贝多芬的课文:《月光曲》,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课书 语文 第8组第26课。课文大意:讲的是贝多芬到莱茵河边上的小镇时的一天夜晚,贝多芬在路上散步时候听到一所茅屋有琴声传来,贝多芬进去后看见一位皮鞋匠在做鞋子,窗前的一位盲姑娘在钢琴前,在他们的谈话中贝多芬听出盲姑娘想听他弹琴,而没钱去音乐厅听,贝多芬听到这里,就上前弹奏了那首盲姑娘刚刚弹的曲子,一曲弹完,盲姑娘赞叹着,当盲姑娘问他是不是贝多芬,贝多芬并没回答,说想再弹一首,贝多芬即兴创作,弹出了一首《月光曲》,当皮鞋匠和盲姑娘听得入神后醒来,贝多芬早就回了客店,他花了一夜功夫,谱写了刚才弹的曲子《月光曲》。这是一篇多美的课文,特别是描写月光曲的那段,把月光照在水面上........真是幽雅美丽!
湖南湘潭到底有多少历史名人?
早上好,
共和国元帅彭德怀(1898-1974),湘潭县人
红军杰出将领黄公略(1898-1931),湘乡人。
党的早期领袖罗亦农(1902-1928),湘潭县人。
共和国大将陈赓(1903-1961),湘乡人。
共和国大将谭政(1907-1988),湘乡人。
共和国上将彭绍辉(1906-1978),湘潭韶山人。
旷代逸才杨度(1875-1932),湘潭县人。
湖南劳工会领导人庞人铨(1897-1922),湘潭县人
中共湘潭县委首任书记杨昭植(1900-1927),湘潭县人。
民主革命先驱刘道一(1884-1906),湘潭县人。
辛亥革命元勋刘揆一(1878-1950),湘潭县人,
湘军统帅曾国藩(1811-1872),湘乡人。
抗日名将宋希濂宋希濂(1907-1993),湘乡人。
世界文化名人齐白石(1863-1957),湘潭县人。
晚清著名学者王闿运(1833-1916),湘潭县人。
著名语言学家黎锦熙(1889-1967),湘潭县人。
民族音乐家黎锦晖(1891-1967),黎锦熙的大弟,
国际活动家诗人萧三(1896-1983),湘乡人,
著名作家张天翼(1906-1983),湘乡人。
中国保尔罗建夫(1935-1982),湘乡人。
湘潭出过哪些伟人和名人
共和国元帅彭德怀(1898-1974),湘潭县人
红军杰出将领黄公略(1898-1931),湘乡人。
党的早期领袖罗亦农(1902-1928),湘潭县人。
共和国大将陈赓(1903-1961),湘乡人。
共和国大将谭政(1907-1988),湘乡人。
共和国上将彭绍辉(1906-1978),湘潭韶山人。
旷代逸才杨度(1875-1932),湘潭县人。
湖南劳工会领导人庞人铨(1897-1922),湘潭县人
中共湘潭县委首任书记杨昭植(1900-1927),湘潭县人。
民主革命先驱刘道一(1884-1906),湘潭县人。
辛亥革命元勋刘揆一(1878-1950),湘潭县人,
湘军统帅曾国藩(1811-1872),湘乡人。
抗日名将宋希濂宋希濂(1907-1993),湘乡人。
世界文化名人齐白石(1863-1957),湘潭县人。
晚清著名学者王闿运(1833-1916),湘潭县人。
著名语言学家黎锦熙(1889-1967),湘潭县人。
民族音乐家黎锦晖(1891-1967),黎锦熙的大弟,
国际活动家诗人萧三(1896-1983),湘乡人,
著名作家张天翼(1906-1983),湘乡人。
中国保尔罗建夫(1935-1982),湘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