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氏县挺凯植物胶化工厂有限公司怎么样?
尉氏县挺凯植物胶化工厂有限公司是2007-12-03在河南省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注册地址位于尉氏县产业集聚区福园路西段路南。尉氏县挺凯植物胶化工厂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410223668899781P,企业法人武全成,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尉氏县挺凯植物胶化工厂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植物胶、M型印花糊料、胶联剂、助排剂、发泡剂、消泡剂、防膨剂、石油助剂;生产销售(危险化学品除外);溶剂油、燃料油购销;原油、成品油购销、仓储。(以上项目法律、法规禁止的不得经营;法律、法规规定应经审批的,未获批准前不得经营)。在河南省,相近经营范围的公司总注册资本为721823万元,主要资本集中在 1000-5000万 和 100-1000万 规模的企业中,共1403家。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优秀。通过百度企业信用查看尉氏县挺凯植物胶化工厂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国内外危险化学品典型事故案例分析的目录
上篇 国内事故一、火灾爆炸1.1 生产辽宁省辽阳金航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爆炸事故(2008-9-14)浙江省武义博阳实业有限公司火灾事故(2008-1-15)江苏省联化科技有限公司爆炸事故(2007-11-27)山东省德齐龙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一分厂爆炸事故(2007-7-11)河北省沧州大化TDI有限责任公司硝化装置爆炸事故(2007-5-11)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盐城氟源化工公司临海分公司爆炸事故(2006-7-28)中石油吉林石化分公司双苯厂爆炸事故(2005-11-13)山东省鲁西某化工公司脱碳塔爆燃事故(2000-2-28)贵州省开阳磷城黄磷厂赤磷车间爆炸事故(2000-2-16)安徽省芜湖某化学公司氯乙烯泄漏爆炸事故(1998-8-5)新疆独山子石油化工总厂炼油厂隔油池闪爆事故(1998-5-7)河南省尉氏县化工总厂合成氨系统高压管爆炸事故(1997-7-18)辽宁省抚顺石化乙烯化工公司空气分离装置爆炸事故(1997-5-16)陕西省兴化集团公司硝酸铵装置爆炸事故(1998-1-6)重庆市长寿化工总厂特大火灾事故(1997-5-4)山东省瑞星化工集团化肥厂压缩机爆炸事故(1996-12-6)山东省瑞星化工集团山梨醇加氢反应爆炸事故(1996-8-12)山东省瑞星化工集团精甲醇计量槽爆炸事故(1996-7-30)贵州省遵义碱厂氯乙烯车间爆炸事故(1996-4-17)河南省浚县化肥厂高压管爆裂着火事故(1996-1-4)河南省信阳化工总厂乙炔干燥器爆炸事故(1995-5-8)江苏省无锡化工集团大众化工厂混合桶爆炸事故(1995-3-24)河北省兴隆县化肥厂爆炸事故(1995-2-13)陕西省陕西化肥厂铜洗工段回流塔爆炸事故(1995-1-13)江西省丰城化肥厂水煤气发生炉爆炸事故(1994-4-19)北京市燕化公司化工一厂高压聚乙烯装置爆炸事故(1993-10-22)河南省辉县化肥厂氨水罐爆炸事故(1993-9-18)浙江省温州瑞安化工厂反应釜爆炸事故(1993-6-14)山西省临县电石厂炉面爆炸事故(1993-4-12)内蒙古通辽油脂化工厂癸二酸车间水解釜爆炸事故(1992-6-27)上海市硫酸厂二甲基亚砜氧化器爆炸事故(1992-3-17)河南省开封化肥厂液位计爆炸事故(1992-1-24)福建省福州第二化工厂氨油分离器油气爆炸事故(1991-10-12)江苏省淮阴有机化工厂高压釜爆炸事故(1991-10-8)山东省莱芜化肥厂氨合成塔后废热锅炉进口管破裂着火事故(1991-8-24)广东省黄埔化工厂爆炸着火事故(1991-5-17)辽宁省旅顺化工厂消沫剂聚合釜爆炸事故(1991-5-16)山东省安丘化肥厂合成塔出口高压管道爆炸着火事故(1991-4-26)河北省万全化肥厂压缩厂房爆炸事故(1990-10-27)辽宁省本溪市草河口化工厂氯乙烯外泄空间爆炸事故(1989-8-29)陕西省汉中市电石厂熔融电石遇水爆炸事故(1989-7-22)湖北省武汉市长江化工厂汽化锅爆炸事故(1989-4-4)河北省内邱县化肥厂铜洗塔爆炸事故(1989-4-24)湖南省株洲化工厂氯气过量引起乙炔调节阀爆炸事故(1988-10-18)吉林省辽源市石化厂环氧丙烷罐爆炸事故(1988-4-21)湖北省云梦县农药厂新建装置爆炸事故(1988-4-3)山东省平度化肥厂再生器爆炸事故(1986-5-22)内蒙古乌拉山化肥厂爆炸事故(1985-8-28)山东省招远化工厂染料十三车间爆炸事故(1985-8-14)北京市昌平县化肥厂碳化罐爆炸事故(198346)辽宁省大连石化石油七厂丙烷外泄爆炸事故(1984-1-1)北京市延庆县化肥厂中间换热器爆炸事故(1983-10-8)吉林省梅河口八一化工厂电石炉炉喷事故(1983-5-8)广西壮族自治区苍梧氮肥厂煤渣堆放场爆炸事故(1982-6-14)浙江省温州电化厂化学爆炸事故(1979-9-7)河北省大城县化肥厂化学爆炸事故(1976-4-20)江苏省镇江农药厂试制新农药爆炸事故(1976-4-1)石油二厂氯气缓冲罐爆炸事故(1971-4-21)辽宁省锦州石油六厂聚异丁烯装置爆炸事故(1970-7-21)辽宁省抚顺石油二厂原油三部炉爆炸事故(1959-12-7)1.2 使用山东省青州市潍坊弘润石化助剂总厂油罐爆炸事故(2000-7-2)南京市金陵石化公司炼油厂钢瓶爆炸事故(1993-6-30)湖南省株洲市化工助剂厂爆炸事故(1989-2-13)河北省沧州市染料化工厂磺化罐爆炸事故(1989-1-13)江苏省南京助剂厂酒精蒸馏锅爆炸事故(1988-10-22)天津市染化公司染化五厂一车间爆炸事故(1985-12-10)1.3 储存云南省云天化国际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三环分公司硫黄仓库爆炸事故(2008-1-13)山西省晋安科贸有限公司爆炸事故(2008-1-7)四川省南充炼油厂铁路专用线油库油罐爆炸事故(1998-11-27)北京东方化工厂储罐区特大火灾爆炸事故(1997-6-27)辽宁省辽阳石油化纤公司聚酯厂爆燃事故(1996-10-9)南京金陵石化公司炼油厂油品分厂油罐爆燃火灾事故(1993-10-21)广东省深圳市安贸危险物品储运公司清水河仓库特大爆炸火灾事故(1993-8-5)山东省黄岛油库特大火灾事故(1989-8-12)福建省厦门电化厂糖精车间甲苯罐爆炸事故(1989-7-17)上海市高桥石化公司炼油厂小梁山液化气罐区爆燃事故(1988-10-22)江西省南昌钢铁厂动力分厂球形储氧罐着火事故(1985-5-19)云南省建水县化工厂汽油库爆炸事故(1983-3-7)吉林省吉林市煤气公司液化气站爆炸事故(1979-12-18)江苏省太仓化肥厂液化气槽车液化气外泄爆炸事故(1978-3-4)1.4 经营上海市浦三路油气加注站液化气储罐爆炸事故(2007-11-24)1.5 运输江西省上饶道路交通黑火药爆炸事故(2005-3-17)长江航运公司3000t油驳爆炸事故(1972-10-13)上海焦化厂苯槽车装料外溢致火灾事故(1968-9-27)1.6 其他河南省焦作市化工总厂科研所干燥器爆炸事故(1997-1-9)贵州省贵州有机化工厂研究所反应釜物料外泄爆炸事故(1992-12-2)二、中毒窒息2.1 生产云南省南磷集团电化有限公司氯气泄漏事故(2008-9-17)云南省昆明市安宁齐天化肥有限公司硫化氢中毒事故(2008-6-12)湖北省随州市大地化工有限公司氨气泄漏事故(2008-3-17)河南省濮阳中原大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毒窒息事故(2008-2-23)重庆天原化工总厂氯气泄漏爆炸事故(2004-4-16)重庆市开县特大油气井喷事故(2003-12-23)山西省运城某化肥厂煤气中毒事故(1999-4-2)浙江省开化县化肥厂华鑫分厂中毒事故(1997-11-5)安徽省灵壁县化肥厂清理变换炉料中毒事故(1997-4-9)辽宁省营口市分水化工总厂硼砂车间中毒窒息事故(1995-5-23)河南省信阳化工总厂农药分厂氯化工段中毒事故(1994-6-11)山东省德州农药厂硫化氢中毒事故(1994-5-24)湖南省岳阳市氮肥厂甲胺分厂中毒事故(1994-2-17)江苏省南化公司氮肥厂氮氧化物中毒窒息事故(1993-6-2)辽宁省抚顺石油化工公司石油二厂中毒事故(1993-2-21)江苏省睢宁县化肥厂活性炭脱硫塔煤气中毒事故(1989-6-22)福建省邵武市二化肥厂-氧化碳中毒事故(1989-6-15)四川省合江化肥厂-氧化碳中毒事故(1989-4-21)湖北省武汉炭黑厂-氧化碳中毒事故(1989-1-14)吉林省延吉市化肥厂-氧化碳中毒事故(1988-10-13)辽宁省大连染料厂剧毒气体泄漏事故(1988-6-28)河南省扶沟县化肥厂液氨储罐爆炸事故(1988-3-4)河北省南和县化肥厂活性炭罐内工人中毒事故(1986-10-11)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县化肥厂-氧化碳中毒事故(1986-4-10)四川省遂宁县化工厂工人盲目进炉煤气中毒事故(1984-7-8)2.2 使用山东省烟台凯实工业有限公司硫化氢中毒事故(2007-10-11)重庆钢铁集团公司煤气泄漏事故(2006-10-30)四川省彭山碱厂地下矿爆破中毒事故(1988-7-15)2.3 储存江苏省南京东方化工有限公司煤仓内中毒窒息事故(1993-5-5)2.4 运输江西省贵溪农药厂一甲胺重大中毒事故(1991-9-3)2.5 其他甘肃省某县工程一队擅自打开下水井中毒事故(1992-12-8)三、其他事故3.1 生产四川省某电冶公司黄磷厂黄磷自燃事故(2002-7-2)贵州省盘县化肥厂天桥坍塌事故(1999-5-30)陕西省华山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重大灼烫事故(1997-11-20)陕西省西安化工厂电石炉内塌料灼烫事故(1997-10-29)河南省焦作化工二厂盐库触电事故(1991-7-29)3.2 使用内蒙古呼和浩特第二橡胶厂物体打击事故(1991-7-31)下篇 国外事故一、火灾爆炸1.1 生产美国乔治亚州奥古斯塔BP一阿莫科聚合物工厂爆炸事故(2001-3-13)美国路易斯安那州Sonat勘探公司油气分离厂火灾爆炸事故(1998-3-4)美国某助爆药生产厂爆炸事故(1998-1-7)美国托斯科埃文炼油厂爆炸事故(1997-1-21)美国新泽西州Napp公司爆炸事故(1995-4-21)美国Treea公司氮肥厂爆炸事故(1994-12-13)日本甲醇精馏塔爆炸事故(1991-6-26)美国斯特灵顿ICM化肥厂火灾爆炸事故(1991-5-1)美国环氧乙烷再蒸馏塔爆炸事故(1991-3-12)美国莱克查尔斯炼油厂催化裂化装置火灾爆炸事故(1991-3-3)美国-石油化工厂爆炸事故(1989-10-23)韩国幸福公司ABS树脂厂火灾爆炸事故(1989-10-4)保加利亚氯乙烯单体和聚氯乙烯厂火灾爆炸事故(1986-11-7)英国环己烷空气氧化反应罐爆炸事故(1974-6-1)日本-合成氨装置爆炸事故1.2 储存法国-化工厂硝酸铵大爆炸事故(2001-9-21)泰国-桂圆干加工厂爆炸事故(1999-9-19)美国衣阿华州一农场丙烷储罐爆炸事故(1998-4-9)印度马弗罗炼油厂储罐区火灾爆炸事故(1988-11-9)墨西哥城液化石油气站火灾爆炸事故(1984-11-19)美国-液化天然气(LNG)地下储罐爆炸事故1.3 运输泰国液化石油气槽车爆炸事故(1990-9-24)前苏联乌德市附近输油管泄漏液化石油气爆炸和客车脱轨事故(1989-6-3)墨西哥液化石油气罐车火灾事故(1978-7-15)西班牙液化丙烯罐车爆炸事故(1978-7-11)美国硝酸铵运输船爆炸事故(1947-4-16)1.4 其他美国阿科化学公司废水罐爆炸事故(199075)二、中毒窒息2.1 生产泰国-化工厂光气泄漏事故(2000-3-6)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氮气窒息事故(1998-3-27)印度博帕尔甲基异氰酸酯泄漏事故(1984-12-3)日本-化工厂生产农药时焦油状废物分解泄漏事故(1973-5-10)2.2 储存塞内加尔液氨储罐破裂事故(1992-3-24)附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许可实施办法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参考文献后记·收起全部<<
国内外危险化学品典型事故案例分析的内容简介
《国内外危险化学品典型事故案例分析》共收集155例国内外发生的危险化学品典型事故案例,介绍事故发生的经过,对事故原因和造成的危害进行深入分析,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实用性和警示性。《国内外危险化学品典型事故案例分析》的出版发行,对于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提高安全管理和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水平、落实安全生产措施、防范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发生具有重要作用。
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分类有哪些?
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分类有六类,分别是危险化学品火灾事故、危险化学品爆炸事故、危险化学品中毒和窒息事故、危险化学品灼伤事故、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和其它危险化学品事故。在《危险化学品重特大事故案例精选》一书中详细介绍了危险化学品生产重特大事故、危险化学品储存重特大事故、危险化学品运输重特大事故、危险化学品重特大事故的应急救援及危险化学品其他重特大事故,在危险化学物质生产中应该引起重视。扩展资料:危险化学品事故事故有以下突出特点一,化学物质大量意外排放或泄漏造成的事故,导致人体的伤亡极其惨重,损失巨大。二,化工生产事故不仅有化学性损害且具有损害多样性,即事故不仅能够造成人员的死亡,还能够对受伤害者人体各器官系统造成暂时性或永久性的功能性或器质性损害,不但影响本人,也有可能影响后代。三,化工生产事故造成的环境污染,彻底消除十分困难。四,化学物质种类多,目前统计有5 000~10 000种,因而当事故发生后,迅速确定是哪种物质引起的伤害十分困难,这对事故应急救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危险化学品重特大事故案例精选
湖北化工企业闪爆事故6死4伤,闪爆原因是什么?
事件:2020年8月3日17时30分左右,仙桃市西流河镇蓝化有机硅有限公司丁酮肟车间发生闪爆事故,黑烟形成“蘑菇云”直冲云霄,瞬间上热搜。经连夜摸排搜救,新发现失联人员1人,失联人员增至5人,经确认均已无生命体征。截至8月4日7时,事故造成6人死亡(其中1人为受伤医治无效死亡,5人为失联人员)、4人受伤(其中1人伤情较轻已出院,3人正在救治,无生命危险)。 发生事故后,有记者到达现场发现,熊熊大火正在燃烧,黑烟形成“蘑菇云”直冲云霄。厂区内,一名伤者浑身被烧伤,昏迷不醒,工友将他抬上了三轮车。消防员、120急救人员正在现场处置,警报声响个不停。 附近居民拍摄的画面显示,爆炸发生区域浓烟滚滚,周边建筑玻璃都被震碎。闪爆原因:首先分清闪爆和爆炸的区别: 闪爆,就是当易燃气体在一个空气不流通的空间里,聚集到一定浓度后,一旦遇到明火,电火花等点火源就会立刻燃烧膨胀发生爆炸.一般情况只是发生一次性爆炸,如果易燃气体能够及时补充还将多次爆炸.由于油气是各种成分的混合气,其分布不均匀,燃烧爆炸具有不确定性,闪爆突发性强,火灾危害性大,事发之前常无明显征兆,从发生到结束的整个反应过程甚至不到0.1秒。 而爆炸则是一种极为迅速的物理或化学的能量释放过程。在此过程中,空间内的物质以极快的速度把其内部所含有的能量释放出来,转变成机械功、光和热等能量形态。 这家化工厂主要生产丁酮肟、有机硅烷等,会产生挥发性有机物VOCs和氨气,很有可能是产生爆燃的因素。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指能够参与大气中光化学反应的有机化合物,它具有光化学活性,是形成大气中细粒子和臭氧的重要前体物。包括非甲烷烃类(烷烃、烯烃、炔烃、芳香烃等)、含氧有机物(醛、酮、醇、醚等)等。原因一:挥发性有机物在空气中达到一定的浓度,遇到明火会发生爆炸。另外,如果化工企业不进行环境影响评价,那就会增加密闭空间下挥发性有机物集聚的危险性,虽然没有类似罐区燃爆那样大规模的伤害,但在小范围内有着较大冲击。原因二:也有可能是产品引发了明火,而挥发性有机物浓度过高,最终引发了闪爆,因为这家化工厂生产的丁酮肟是一种无色或淡黄色油状透明液体,主要用途是合成甲基三丁酮肟基硅烷和乙烯基三丁酮肟基硅烷产品,最终应用于汽车、电子、建筑等领域,具有可燃性。原因三:有可能是因为设备问题,引发了闪爆,比如在有机硅化工厂经常会使用导热油炉,以电力为能源,通过电热元件将电能转换成热能;以有机热载体(导热油)作为传热介质,通过高温油泵将导热油在系统中进行强制性循环,使其被周而复始的加热,从而达到满足需热设备连续获得所需热能的目的;并可满足生产流程中设定的工艺温度以及高精度控温的要求。 导热油加热系统中如发生导热油泄露,会对系统产生极大的危害。渗漏出来的高温导热油与空气接触会发生氧化反应并释放热量,与空气接触面积越大着火和爆炸的速度就越快,如果喷出的导热油是雾状颗粒,则与氧气接触面积就更大,着火或爆炸会在瞬间发生。
化工安全生产
化工安全生产论文:我国化工行业安全生产现状及控制策略摘要:根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提供的资料显示,近两年来尽管国家有关部门和企业在安全生产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目前全国化工行业安全生产形势依然 十分严峻,大大小小的安全事故不断发生。如2009年1月初,湖北省荆门市某化肥厂压缩机发生爆炸险些伤人等严重事故;给国家和企业造成了巨大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化工行业已经成为继矿山开采之后的第二大事故多发行业。 关键词:化工行业 全事故 1原因分析 所有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都是与化工生产的特点是分不开的,而这些特点存在很多的不安全因素。 1.1物的不安全状态 (1)化工生产中,所使用的原料多属于易燃、易爆、有腐蚀性的物质。目前世界上已有化学物品600万种,经常生产使用的约6、7万种,我国约有3万种。这些化学物品中约有70%以上具有易燃、易爆、有毒和腐蚀性强。在生产、使用、贮运中操作或管理不当,就会发生火灾、爆炸、中毒和烧伤等安全生产事故。 (2)化工企业中高温、高压设备多。许多化工生产离不开高温、高压设备,这些设备能量集中,如果在设计制造中,不按规范进行,质量不合格;或在操作中失误,就将发生灾害性的事故。而且很多化工企业为降低成本、压缩经费,首先削减的是安全生产技术措施经费,导致安全投入严重不足,造成设备失修,重大隐患长期得不到治理。 一些效益好的企业虽然投入部分资金用于安全管理,但投入也在逐年减少;亏损企业则投入很少或根本不投入。拼设备和人力现象普遍存在。企业设备老化、技术落后、生产现场脏乱差,跑、冒、滴、漏现象十分严重,事故隐患十分突出。据安监部门在近期对市全国化工业集中城市的安全检查中发现,大部分被查的石油、石化、化工企业的消防设备和器材存在很多问题;易燃易爆企业自备消防车普遍老化;现场的灭火器有的无压力、有的超过检验期限、消防栓内有的无水枪;消防泵房普遍没有正常维护保养,有的几近瘫痪;企业生产设备和事故应急防范基础设施的状况令人堪忧。 1.2人的不安全行为 目前化工行业的安全生产事故中,人为因素造成的事故占总数的70-80%。这其中有职工的素质问题,更有企业管理者的综合素质不高问题。当前由于相当一部分企业负担过重,企业领导只顾抓市场、抓效益,根本不顾及安全管理,当生产与安全发生矛盾时,置安全生产于不顾。本应停车进行设备检修,但为了眼前短期经济利益,设备带病作业,最终导致重大伤亡事故的例子并不少见。企业经济效益不好,事故频发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同时,大多数化工企业工艺复杂,操作要求及其严格,操作员稍有不慎就会发生误操作,导致安全隐患或生产事故。一种化工产品的生产往往由几个工序组成,在每个工序又由多个化工单元操作和若干台特殊要求的设备和仪表联合组成生产系统,形成工艺流程长、技术复杂、工艺参数多、要求严格的生产线。因此,要求任何人不得擅自改动,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操作时要注意巡回检查、认真记录、纠正偏差、严格交接班、注意上下工序的联系、及时消除隐患,才能预防各类事故的发生。 1.3管理缺失 很多化工企业虽然也建立了安全生产规章制度、配备了专职安全管理机构或人员。但制度根本没有落实,机构或人员形同虚设。当前由于相当一部分企业存在“经济效益至上”指导思想,企业领导或管理层为了追求短期经济利益或个人“政绩观”作祟,麻木不仁,将职工生命当儿戏。当生产与安全发生冲突时,置安全生产于不顾,违章指挥、让职工冒险作业导致重大伤亡事故的现象层出不穷。 2应对策略 为改变当前我国化工行业安全生产的严峻局面,预防和减少化工行业的事故率,应采取以下策略: 2.1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 营造良好、安全的工作环境。根据化工生产工艺复杂,操作要求严格这一特点,每一个企业都应主动加强对老化设备的更新,对每个工序的设备都应增加安全防护功能装置、建立应急补救预案,即便有职工误操作发生意外时,也尽可能不受到伤害或降低伤害的程度。对于化工危险地区要设立多级防护,建全报警设施,以确保第一时间安全警报。唯有营造一个良好、安全的工作环境,企业才能健康、稳定发展,也才能更好的提高职工的工作业绩,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2.2纠正人的不安全行为 (1)认真学习化工安全知识。只有掌握了各项安全知识才能更有效的预防各类事故的发生,才能更好的针对化学危险物品的特点作好个人防护及预防措施,才能纠正自身在操作中习惯性的违章行为,从而提高了执行安全生产的自觉性,更好的履行员工安全本职职责,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同时,每一位员工都要认真学习本岗位的业务知识,学精、学透,培训合格才能上岗作业,特殊工种还需要持证上岗。因为在化工企业中,很多岗位的技术复杂、原料品种反应工艺流程长、反应介质危险性高、设备往往高温高压等,只有做到人人熟悉业务、个个操作熟练,才能基本保证安全生产。(2)积极配合各级安全员的工作,参加各项安全活动。安全员组织的每次学习和活演练动都是针对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和生产特点做出的实际实习活动,都是关系到职工的切身利益。因此每个职工都有责任积极配合安全员的工作,积极参加各项安全活动,从活动中,提高预防各类事故的能力,学习各类事故的应急救援演练,学会使用防护、逃生器具,懂得防、灭火等基本常识并会使有消防器具,从而最大限度地做到“三不伤害”。 2.3加强安全管理 (1)政府部门应加大辖区范围内化工企业的安全监管和指导力度,发现隐患立即责令改正,逾期不改的,坚决依法进行处理。(2)企业的管理者要以人为本,把劳动者的安全放在第一位。在生产过程中,如果危及人身安全的状况发生时,无论生产的任务有多重,都应把保证劳动者的安全放在首位,查找并消除隐患,在能够保证劳动者的安全的前提下,追求生产效率。特别是当生产与安全发生矛盾时,绝不能存在侥幸心里,宁可停产也不能冒险作业。(3)建立合理的安全管理体系。只有建立建全合理的安全管理责任制,才能更好的杜绝因人为的疏忽所造成的各种事故的发生。只有把管理落实到厂级,车间级,班组级,抓住每一个薄弱环节,层层落实才能更有效的作好各项安全生产工作,做到步步到位,不留死角。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落实到实处,坚决杜绝各种违章违纪的现象的发生,对生产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实行监控,查找隐患,控制危险源。夯实的作好安全生产工作,采取行之有效的手段,防止重、特大事故的发生。(4)加强各级的安全培训教育。定期的作好安全教育培训和各项安全演练活动。组织职工学习各类事故发生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使广大职工通过安全活动的学习能够更深刻的认识到安全生产是一切事物的前提,督促全体员工认真学习各项安全知识,提高全员的安全防护能力,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 3结语 总之,我国化工行业安全生产事故多发,有其特定的主、客观原因,只有牢固树立“安全生产,人人有责”的安全意识、建立有效管理机制,落实责任、各司其职,才能确保化工行业又快又好地健康发展。
化工安全生产重要性的案例
事故案例分析
(1)重庆天元化工总厂“4.16”氯气爆炸事故
1)企业基本概况
重庆天原化工总厂始建于1939年,1956年公司合营为地方国有企业,是国内最早的氯碱企业之一。隶属于重庆化医控股(集团)公司,拥有6万吨/年烧碱的生产能力,生产的品种有烧碱、盐酸、液氯、四氯化碳、三氯氢硅、三氯化铁、氯乙酸、漂白粉、次氯酸钠。现有在册工人2112人,在岗人员1942人。2003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9085万元,销售收入18722万元。随着主城区建设步伐的加快,该厂于2003年正式启动环保整体搬迁工程。
2)事故经过
事故发生前的2004年4月15日白天,该厂处于正常生产状态。15日17时40分,该厂氯氢分厂冷冻工段液化岗位接总厂调度令开启1号氯冷凝器。18时20分,氯气干燥岗位发现氯气泵压力偏高,4号液氯储罐液面管在化霜。当班操作工两度对液化岗位进行巡查,未发现氯冷凝器有何异常,判断4号贮罐液氯进口管可能堵塞,于是转5号液氯贮罐(停4号贮罐)进行液化,其液面管不结霜。21时,当班人员巡查1号氯冷凝器和盐水箱时,发现盐水箱氯化钙(CaCl2)盐水大量减少,有氯气从氨蒸发器盐水箱泄出,从而判断氯冷凝器已穿孔,约有4m3的氯化钙盐水进入了液氯系统。
发现氯冷凝器穿孔后,厂总调度室迅速采取1号氯冷凝器从系统中断开,冷冻紧急停车等措施。并将1号氯冷凝器壳内氯化钙盐水通过盐水泵进口倒排入盐水箱。将1号氯冷凝器余氯和1号液氯气分离器内液氯排入排污罐。
15日23时30分,该厂采取措施,开启液氯包装尾气泵抽取排污罐内的氯气到次氯酸钠的漂白装置。16日0时48分,正在抽气过程中,排污罐发生爆炸。1时33分,全厂停车。2时15分左右,排完盐水后4小时的1号盐水泵在静止状态下发生爆炸,泵体粉碎性炸坏。
险情发生后,该厂及时将氯冷凝器穿孔、氯气泄漏事故报告了化医集团,并向市安监局和市政府值班室作了报告。为了消除再次爆炸和氯气大量泄漏的危险,重庆市16日上午启动实施了包括排险抢险、疏散群众在内的应急处置预案,16日9时成立了以一名副市长为总指挥的重庆市化工总厂“4.16”事故现场抢险指挥部,在指挥部领导的下,立即成立了由市内外有关专家组成的专家组,为指挥部排险决策提供技术支撑。
经专家论证,认为排除险情的关键是尽量消耗氯气,消除可能造成氯气大量泄漏的危险。指挥部据此决定,采取自然减压排排放氯气方式,通过开启三氯化铁、漂白粉、次氯酸钠3个耗氯生产装置,在较短时间内减少危险源中的氯气总量;然后用四氯化碳溶解罐内残存的三氯化氮(NCl3);最后用氮气将溶解三氯化氮的四氯化碳废液压出,以消除爆炸危险。10时左右该厂根据指挥部的决定开启耗氯生产装置。
16日17时30分,指挥部召开全体成员会议,研究下一步处置方案和当晚群众疏散问题。17时57分,专家组正向指挥部汇报情况,讨论下一步具体处置方案时,突然听到连续两声爆响,液氯储罐发生猛烈爆炸,会议被迫中断。
据勘察,爆炸使5号、6号液氯储罐罐体破裂解体并形成一个长9m、宽4m、深2m的炸坑。以坑为中心,约200m的地面和建构筑物上有散落的大量爆炸碎片,爆炸事故致使9名现场处置人员因公殉职,3人受伤。
事故调查组认为,天原“4.16”爆炸事故是该厂液氯生产过程中因氯冷凝器腐蚀穿孔,导致大量含有铵的氯化钙盐水直接进入液氯系统,生成了极具危险性的三氯化氮爆炸物。三氯化氮富集达到爆炸浓度和启动事故氯处理装置振动引爆了三氯化氮。
3)事故原因
①直接原因
A.设备腐蚀穿孔导致盐水泄漏,是造成三氯化氮的形成和聚集的重要原因。根据重庆大学的技术鉴定和专家的分析,造成氯气泄漏和盐水流失的原因是氯冷凝器列管腐蚀穿孔。腐蚀穿孔的原因主要有5个方面:一是氯气、液氯、氯化钙冷却盐水对氯冷凝器存在普遍的腐蚀作用;二是列管中的水分对碳钢的腐蚀;三是列管外盐水中由于离子电位差对管材发生电化学腐蚀和点腐蚀;四是列管与管板焊接处的应力腐蚀;五是使用时间已长达8年并未进行耐压试验,使腐蚀现象未能在明显腐蚀和腐蚀穿孔前及时发现。
B.调查中还了解到,液氯生产过程中会副产极少量三氯化氮。但通过排污罐定时排放,采用稀碱液吸收可以避免发生爆炸。但1992年和2004年1月,该液氯冷冻岗位的蒸发器系统曾发生泄漏,造成大量的铵进入盐水,生成了含高浓度铵的氯化钙盐水(经抽取事故现场氯化钙盐水测定,盐水中含有氨和铵离子的总量为17.64g/L)。由于1号氯冷凝器列管腐蚀穿孔,导致含高浓度铵的氯化钙盐水进入液氯系统,生成了约486千克(理论计算值)的三氯化氮爆炸物,为正常生产情况下的2600余倍。是16日凌晨排污罐和盐水泵相继爆炸以及16日下午抢险过程中演变为爆炸事故的内在原因。
C.氯化氮富集达到爆炸浓度和启动事故氯处理装置造成振动,是引起三氯化氮爆炸的直接原因,经调查证实,该厂现场处理人员未经指挥部同意为加快氯气处理的速度,在对三氯化氮富集爆炸危险性认识不足的情况下急于求成,判断失误,凭借以前的操作处理经验,自行启动了事故氯处理装置,对4号、5号、6号液氯贮罐进行抽吸处理。在抽吸过程中,事故氯处理装置水封处的三氯化氮因与空气接触而首先发生爆炸,爆炸形成的巨大能量通过管道传递到液氯储罐内,搅动和振动了罐内的三氯化氮,导致5号、6号液氯储罐内的三氯化氮爆炸。
②间接原因
A.压力容器日常管理差。检测检验不规范,设备更新投入不足。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第117条明确规定:“压力容器的使用单位,必须建立压力容器技术档案并由管理部门统一保管”,但该厂设备技术档案资料不全,近两年无维修、保养、检查记录,压力容器等设备管理混乱。《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第132、第133条分别规定:“压力容器投用后首次使用内外部检查期间内,至少进行1次耐压实验”。但该厂和重庆化工节能计量压力容器监测所没有按该规定对压力容器进行首检和耐压实验,2002年2月进行复检,2次检验都未提出耐压实验要求,也没有做耐压实验。致使设备腐蚀现象未能在明显腐蚀和腐蚀穿孔前及时发现,留下重大事故隐患。该厂设备陈旧老化现象十分普遍,压力容器等设备腐蚀严重,设备更新投入不足。
B.生产责任制落实不到位,安全生产管理力量薄弱。2004年2月12日,重庆化医控股(集团)公司与该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以后,该厂未按规定将目标责任分解到厂属各单位和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没有将安全责任落实到基层和工作岗位,安全管理责任不到位。安全管理人员配备不合理,安全生产管理力量不足,重庆化医控股(集团)公司分管领导和厂长等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不熟悉化工行业的安全管理工作。
C.事故隐患督促检查不力。重庆天原化工总厂对自身存在的事故隐患整改不力,特别是该厂“2.14”氯化氢泄漏事故后,引起市领导的高度重视,市委、市政府对领导对此做出了重要批示,为此,重庆化医控股(集团)公司和该厂虽然采取了一些措施,但是没有从管理上查找事故的原因和总结教训,在责任追究上采取以经济处罚代替行政处分,因而没有让有关责任人员从中吸取事故的深刻教训,整改措施不到位,督促检查力度不够,以至于在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没有得到有效的整改。“2.14”事故后,本应增添盐酸合成尾气和四氯化碳尾气饿监控系统,但直到“4.16”事故发生时仍未配备。
D.对三氯化氮爆炸的机理和条件研究不成熟,相关安全技术规定不完善。国家有关权威专家在《关于重庆天原化工总厂“4.16”事故原因分析报告的意见》中指出:“目前,国内对三氯化氮爆炸的机理、爆炸的条件缺乏相关的技术资料,对如何避免三氯化氮爆炸的相关技术标准尚不够完善”,“因含高浓度的氯化钙盐水泄漏到液氯系统,导致爆炸的事故在我国尚属首例”。这表明此次事故对三氯化氮的处理方面,的确存在很大的复杂性、不确定性和不可预见性。故这次事故是因为氯碱行业现有技术难以预测的、没有先例的事故,人为因素不占主导作用。同时,全国氯碱行业尚无对氯化钙盐水中铵含量定期分析的规定,该厂氯化钙盐水10余年未更换和检测,造成盐水的铵不断富集,为生成大量的三氯化氮创造了条件,并为爆炸的发生埋下重大的潜在隐患。
4)防止此类事故措施
根据以上对事故原因的分析,调查组认为“4.16”事故是一起责任事故。重庆天原化工总厂“4.16”事故的发生,留下了深刻的、沉痛的教训,对氯碱行业具有普遍的警示作用。
A.原化工总厂有关人员对氯冷凝器的运行状况缺乏监控,有关人员对4月15日夜里氯干燥工段氯气输送泵出口压力一直偏高和液氯储罐液面管不结霜的原因,缺乏及时准确的判断,没能在短时间内发现氯气液化系统的异常情况,最终因氯冷凝器氯气管渗漏扩大,使大量冷冻盐水进入氯气液化系统,这个教训应该认真总结。有关企业引以为戒。
B.目前大多数氯碱企业均用液氨间接冷却氯化钙盐水的传统工艺生产,尚未对盐水含盐量引起足够重视。有必要对冷冻盐水中含铵量进行监控或添置自动报警装置。
C.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和各种操作规程并严格执行。加强设备管理,加快设备更新步伐,尤其要加强压力容器与压力管道的检测和管理,杜绝泄漏。对在用的关键压力容器,应增加安全附件设施和检查、检测频率,减少设备缺陷所造成的安全隐患。
D.进一步研究国内有关氯碱企业关于三氯化氮的防治技术,减少原料盐和水源中铵的浓度,采取相应措施减少三氯化氮在液氯生产过程中的富集。
E.尽量采用新型制冷剂取代液氨制冷的传统工艺,提高液氯生产的本质安全水平。
F.从技术上进行探索,尽快形成一个安全、成熟、可靠的预防和处理三氯化氮的应急预案和方法,并在氯碱行业推广。
G.加紧对三氯化氮的深入研究,完全弄清其物理和化学性质、爆炸机理,是整个氯碱行业对三氯化氮有更充分的认识。
H.加快城市主城区化工生产企业,特别是重大危险源和污染源企业的搬迁步伐,减少化工安全事故对社会的危害及其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