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门坎之战的战役简介
1939年5月11日,外蒙古军边防骑兵到哈拉哈河东岸黑龙江省境内巡逻,与伪满边防部队发生武装冲突。而后,日本为实现既定入侵苏联的北进计划,向位于中蒙边境海拉尔以南200公里的诺门罕地区的苏蒙联军发动了大规模试探性战略进攻。随即交战双方各动用了数万精锐部队(日军和伪满军共约7.5万,苏蒙军约5.7万)和大量先进军事装备(日满军出动500门火炮、182辆坦克和300余架飞机,苏蒙军出动542门火炮和迫击炮、498辆坦克、385辆装甲车和515架飞机),在这片杂草丛生、沙丘连绵起伏的荒原上进行了一场长达4个多月激烈的交锋。日本由于军事思想和战术技术落后,遭到了自日俄战争以来首次最惨重的失败。9月15日苏日双方无视中国主权,按照苏联实际控制线达成协议。战争初期,日军向诺门罕地区调集了180架飞机、九十多辆坦克、13个步兵大队共1.5万兵力向驻守诺门罕地区的蒙军骑六师发起猛烈进攻,在蒙军不断失利后的情况下,驻蒙古的苏联红军第五十七军在更换新装备后也毫不示弱地派出兵力支援蒙军作战。随后,苏联迅速调集优势兵力兵器,在曾任中国军事顾问、熟知日军作战特点的名将朱可夫大将指挥下,以强大空炮火力和坦克支援发起反击,迅速夺回被日军占领的阵地,仅5月27日至30日就歼灭日军1个骑兵联队和2个步兵大队,打得日军溃不成军。
诺门坎战役介绍
诺门罕战役,或称哈拉哈河战役,又叫诺门坎事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日本及苏联在远东发生的一场战争。日本称5月11日至6月上旬的事件称为第1次ノモンハン事件,即第1次诺门罕事件;此后至9月16日停火为止,称为第2次ノモンハン事件,即第2次诺门罕事件。 战事于1939年在当时的满洲与蒙古的边界诺门罕发生。日、俄双方的军队分别代表“伪满洲国”及“蒙古国”交战(以苏联朱可夫元帅和蒙古人民共和国乔巴山元帅为领导的苏蒙联军),但日、俄双方并没有向对方正式宣战。战事以日本关东军大败结束。日、俄双方此后在二次大战中一直维持和平状态,直至1945年8月6日美军在日本广岛投下原子弹后,苏联在8月8日向日本宣战并攻击伪满洲国的八月风暴行动为止。[1] 诺门罕战役使东北关东军向西侵略的企图彻底落空,进而促使日军不得不放弃“北进政策”而选择“南进政策”,进攻太平洋诸岛,偷袭珍珠港,最终导致日本法西斯完全覆灭。日本史学家称这场战争为“日本陆军史上最大的一次败仗”。[2]这是蒙古国历史上重要的战役之一,蒙古国为战争爆发70周年作纪念活动。
苏军在诺门罕战役中如何破解日军的“猪突冲锋”?
所谓的猪突冲锋其实是一种非常落后的战术,这种战术在欧洲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就被淘汰掉了,日本人在苏联人面前还玩这个,只能是找死。铁丝网+机枪已经让大规模的步兵冲锋成为了历史电影上才有的记忆,一战时在欧洲在索姆河、凡尔登等战役以后,再也不会有这种场面了,而日本人缺了这一课。经过两个五年计划武装的苏军,虽然是正在大清洗的漩涡中,但是手里的家伙已经是鸟枪换炮了,特别是炮兵部队,在任何一本有关于诺门罕战役的书中,日军对于苏军铺天盖地的炮火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苏联人集中了大约2000辆汽车和油车昼夜不停的向前线运输炮弹、油料等补给品,甚至后来还紧急铺设了一条铁路。苏军经过5年计划的发展,无论是人员素质还是武器装备,都开始占了优势,这里的人员素质是指文化素质,军事素质,当时的苏军士兵还是不如日军,参加诺门罕战役的苏军士兵很多都还是刚刚入伍的新兵,而日军则已经是征战多年,就算23师团是新编师团,但是也已经进行了1年的临战训练。而苏军人员的文化素质的提升表现在炮兵的水平上,苏军的炮兵始终是压制了日军的炮兵,除了火炮本身,充足的炮弹和炮兵的熟练也都是关键因素。日军的补给还是通过马车进行,少量汽车很快就被用残了,马车能拉多少东西?虽然日军火车的卸载点比苏军近的多,但是下了火车到战场就成为了堵塞的最后一公里。而日军呢,本身在中国的巨大消耗就已经是让日本人捉襟见肘了,为了和苏军争夺火力优势,日军是从关东军抽调重炮部队参战,但是这些重炮部队打了几天就没有炮弹了!只好撤出战斗,苏军始终掌握着炮兵火力的优势,日军的步兵部队在白天只能是挖个坑把自己埋起来以躲避苏军的炮火,在夜间在通过夜战进攻。但是这手很快就不灵了。大量使用坦克是当时苏军的特点,但是炮火是苏军获得战场控制权的关键因素。苏军不只是用炮火压制日军,同时在自己的阵地前沿布设了大量的铁丝网,这种铁丝网不是那种架起来的,而且距离地面只有20-30厘米,正好是人迈步的高度,这种铁丝网也叫绊网,不但是步兵,日军的坦克履带被这种绊网缠住以后也是动弹不得,成为了苏军炮兵的活靶子。本身日军冲锋是两种,一种是正常的冲锋,这种冲锋拉来正常的间隔距离,利用地形地貌接近敌人的阵地后先隐蔽起来,等集结了不少人以后,然后一拥而上,这种战术对付中国人的时候由于中国人的火力贫弱,效果不错,但是对于苏联人,就不行了。至于所谓的猪突冲锋,其实是自杀冲锋,就是日军战败的自杀冲锋用子弹和炮弹招呼就行,而苏联人最不缺的就是这两样东西。
诺门罕战争的三次战争
第二次诺门罕之战打响不到半个月,关东军损兵折将已近万人,坦克、装甲车、飞机、野战炮等损毁过半,日军隐隐感到苏军并不像东京所想的那么好对付,于是破釜沉舟,决定动用珍藏的远程重炮部队。1939年7月15日,关东军驻满洲各地的炮兵联队纷纷忙碌起来,重型履带牵引车吭吭哧哧地将一门门炮管硕长的加农炮从洞库中拖拽出来,关东军拿出了全部家底。1939年7月23日,日军大口径火炮一起开了火,整个诺门罕战场火光冲天,如此大规模、长时间的炮击,据记载为日本陆军史上首次,关东军这次要砸锅卖铁拼老命了。不过日本炮兵从未受过超远程射击训练,也从未经历过饱和射击,虽打得热火朝天,但效果并不好,精度尤为不够。更令关东军恼火的是重炮相继发生故障,多门重炮炮架折断,炮身过热、膛炸、炮管烧蚀等事故层出不穷。下午,转移到新阵地上的苏军炮群开始反击,大量炮弹发出令人恐惧的呼啸声,暴风骤雨般砸在了日军炮兵阵地上,阵地顿时成了一片火海。面对苏军排山倒海般的打击,日军还击的火力近乎于呻吟,步兵甚至请求旁边的炮兵千万不要还击,以免招来更猛烈的打击。炮战延续了三天,日军已毫无还手之力,骄横的日军垂下了头,炮兵决战又输了。既然空、坦、炮方面接连失败,日军只好又回到步兵“猪突冲锋”——即像野猪一样不顾一切低头猛冲的老路子上,这是日俄战争时的老套路。入夜后,数万名日本步兵一起冲出了掩体,端着刺刀呐喊着发起了集团冲锋。一时间日军歇斯底里的叫喊声响彻了整个诺门罕夜空。当日军冲到苏军阵地前沿时,苏军突然打开了车载探照灯,几千发照明弹也先后升空,暴露在强光下的日军还没明白过来怎么一回事,就成片成片地被打倒了。在指挥官带领下,日军继续不顾死活地冲锋。多年的军国主义教育和受“武士道”精神的影响,使日军普遍有一种亡命徒似的作风,但亡命徒式的勇敢并不能改变其失败的命运。
诺门坎战役是哪年
诺门罕是位于内蒙呼伦贝尔盟与外蒙之间的一片半草原半沙漠的荒原,旧译“诺门坎”。1939年5月至9月,日本关东军、伪满洲国军与苏、蒙军几十万人,在这块不毛之地进行了一场激烈的战争。此战双方调用了除海军以外的所有兵种和现役装备,尽出主力大动干戈,以关东军惨败而告终,日本陆军省被迫承认“诺门罕之战是日本陆军自成军以来首次惨败”。
被誉为“国宝”的第1坦克师团是全日本当时仅有的一个坦克师,指挥“诺门坎”战役的苏军朱可夫元帅使日军尝到了血肉之躯不能抵御钢铁事情,苏军在此战役中首次使用了喀秋莎火箭炮,全歼日军第一坦克师团,使日军伤亡50000多人,而苏军仅仅伤亡不到3000人,从此日本大本营放弃了进攻苏联的打算,也使苏联能够从容的抽调西伯利亚方面军和朱可夫元帅用于苏德战场,避免了苏军2线作战德被动局面
请问在诺门坎战役是哪一年?双方兵力对比?日苏伤亡结果?
诺门罕是位于内蒙呼伦贝尔盟与外蒙之间的一片半草原半沙漠的荒原,旧译“诺门坎”。1939年5月至9月,日本关东军、伪满洲国军与苏、蒙军几十万人,在这块不毛之地进行了一场激烈的战争。此战双方调用了除海军以外的所有兵种和现役装备,尽出主力大动干戈,以关东军惨败而告终,日本陆军省被迫承认“诺门罕之战是日本陆军自成军以来首次惨败”。
被誉为“国宝”的第1坦克师团是全日本当时仅有的一个坦克师,指挥“诺门坎”战役的苏军朱可夫元帅使日军尝到了血肉之躯不能抵御钢铁事情,苏军在此战役中首次使用了喀秋莎火箭炮,全歼日军第一坦克师团,使日军伤亡50000多人,而苏军仅仅伤亡不到3000人,从此日本大本营放弃了进攻苏联的打算,也使苏联能够从容的抽调西伯利亚方面军和朱可夫元帅用于苏德战场,避免了苏军2线作战德被动局面
诺门坎战役日军失败的原因
诺门罕是位于内蒙呼伦贝尔盟与外蒙之间的一片半草原半沙漠的荒原,旧译“诺门坎”。1939年5月至9月,日本关东军、伪满洲国军与苏、蒙军几十万人,在这块不毛之地进行了一场激烈的战争。此战双方调用了除海军以外的所有兵种和现役装备,尽出主力大动干戈,以关东军惨败而告终,日本陆军省被迫承认“诺门罕之战是日本陆军自成军以来首次惨败”。
诺门罕之战是在双方有所准备但都没准备好的情况下,匆忙打响的。1936年6月,日本《帝国国防方针》把苏联列为了第一敌对国,并悄悄着手战争准备。8月,日本制定了或北进苏联、或南下南洋的《国策基准》,紧接着又与德国签订了《德日关于共产国际的协定》。极为亢奋的日本认为有纳粹德国在欧洲帮忙,可以放手在远东大干一场了,诺门罕处在暴风雨来临前的短暂平静之中。
但斯大林并没有睡着,1938年10月,远东红军第57军更换完新装备开入蒙古。作战对象直指海拉尔的日军第23师团。这个师团以好战和擅长进攻而著名,师团长小松原长期为日本驻苏联大使馆的武官,是日本陆军中为数不多的“苏联通”,关东军的用心路人皆知。
1939年5月,“满”蒙在哈拉哈河畔意外地发生了一次小冲突,关东军将领们闻之欣喜若狂。经过多年精心培育的战争种子,终于在“满”蒙边境破土而出,关东军司令部指示23师团立即扩大战事,出兵诺门罕。诺门罕战争的进程如同战后一个日本老兵形象的回忆:“当时日本就像是一个半大小子,舞舞扎扎地向(哈拉哈河)河畔的俄国彪形大汉频频挑衅,最后大汉恼火了,一拳将毛小子揍到河里。”
第一次诺门罕之战关东军吃了个“窝心拳”
开战伊始,东京认为“大肃反”后的苏军已不足为虑,狂妄地宣称日军一个师团可以对付苏军3个师。关东军各部队好战情绪被激发起来,据战后日军心理机构调查表明:“几乎所有参战的日本士兵都热切盼望与苏军交手,90%以上的军官对苏军情况一无所知,却毫无理由地轻视对手。”当时日军整个处在一种病态的“亢奋”中,蠢蠢欲动。
1939年5月27日,日军向苏蒙军发起攻击,第23师团骑兵联队和重装甲车部队虽包抄奇袭蒙军指挥部得手,但很快被苏军坦克包围,一交手,关东军便尝到了苏军的厉害,日军的重装甲车比铁皮罐头厚不了多少,根本不是苏军坦克的对手,一会儿便被打成零件状态;日本骑兵面对苏军这些横冲直撞的“钢铁怪兽”束手无策,只好绝望地挥舞着马刀,砍得装甲丁当乱响。苏蒙军1个喷火坦克连和装甲车营轻而易举地全歼了日军这股快速部队。正面进攻的日军也没好到哪儿去,被苏军密集的炮火打得丢盔卸甲、损伤过半,灰溜溜地撤回了海拉尔。
关东军擦拳摩掌半天,没想到上来就吃了个窝心拳,小松原中将为轻率出击感到一阵后怕,只好丧事当成喜事办,悄悄地咽下了这颗苦果准备再战。
亚洲史上第一次坦克大战——第二次诺门罕之战
6月20日,第23师团全体出动,小松原带着2万多人浩浩荡荡地向诺门罕进发了,同时出动的还有作为战略预备队的第7师团主力,这个师团在日军中牌子硬,名气大,为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的双料王牌,被公认是日军战斗力最强悍的部队。1939年7月,《纽约时报》这样评价道:“日本第7师团的士兵们在齐齐哈尔附近尘土飞扬的草原上长期接受高强度训练,主要集中于三种日军所重视的技能:刺杀、射击和冲锋。他们反复练习肉搏战,这是一支最精锐的部队。其官兵据说全来自北海道,那地方被认为盛产顽强和冷静的武士。”
被誉为“国宝”的第1坦克师团是全日本当时仅有的一个坦克师,从来就没舍得用过,这次也上了前线;关东军航空兵主力倾巢出动飞抵海拉尔机场。为了第二次诺门罕之战,关东军动了老本。可令东京想不到的是,此刻他们的对手已换成了苏军一代名将——坦克战专家朱可夫!在广阔的大草原上跟朱可夫玩大兵团作战,小松原等人就有些小儿科了。
日军的计划是步兵主力渡河迂回包抄,坦克师团正面强攻,但坦克攻击并不顺利,从7月1日起,第1坦克师团的多次冲锋都无功而返,苏军顽强地把守着河东岸阵地。只有7月3日晚,第4坦克联队利用大雨掩护和苏军的麻痹,奔袭苏军第36摩步师重炮阵地侥幸得手。从战术意义上看,这是一次成功的奇袭,这也是日军坦克部队在整个诺门罕战争中惟一的一次胜利。
7月4日,苏军将偷渡过河的关东军步兵主力击溃后,朱可夫将军开始腾出手来收拾正面的日军坦克,苏军两个坦克旅以压倒一切的气势冲入日军战车群中。在7平方公里的战场上,近千辆各型战车相互厮杀,炮声隆隆,火光冲天,烟尘弥漫,亚洲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坦克会战开始了。苏军的T-28、T-26、T-130、BT-6、BT-7坦克和BA-6、BA-10装甲车等各型现役战车相互配合,简直把诺门罕当成了新武器实验场,打得日军八九式坦克既无招架之功,更无还手之力。日军坦克和装甲车,很快变成了一堆堆冒着黑烟的钢铁垃圾。此战之后,日军坦克部队基本瘫痪了。安冈坦克师团的溃败极大震动了东京,认为造价昂贵的坦克不宜再用。其实有一点不好明说,用士兵组成“肉弹”攻击简单、便宜,还能体现日军的“勇敢”。
朱可夫将军战后这样评价日军坦克部队:“坦克非常落后,基本战术动作也很呆板,死盯着迂回和侧击这一种办法,很容易被消灭。”整体上看,日军坦克部队在整个二战期间既无战术也无技术。
在正面鏖战的同时,关东军航空兵出动了三个旅团奔袭了苏联的塔木斯克机场,这是亚洲空战史上第一次大机群成功突袭敌方机场,战术上达到了出奇制胜的效果。苏军前线飞机损失大半,一时丧失了制空权。不过,苏军新型的伊-16战斗机投入战斗后,很快夺回了制空权,苏联空军采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双机进攻队形,首日交锋便用火箭弹将6架日机打得凌空爆炸。苏联空军英雄斯克巴里欣甚至创造了正面撞毁敌机自己却安全降落的奇迹,给日军造成了极大的压力,多个王牌被陆续击落后,关东军的飞机更多时间是呆在地面上了。
这期间,日军还卑鄙地动用了石井部队,(即臭名昭著的七三一细菌部队)秘密向哈拉哈河投放了鼠疫、鼻疽等烈性传染病菌,由于苏蒙军的饮用水来自后方铺设的输水管,所幸没有大的伤亡,日军虽三令五申不准饮用河水,但还是有不少士兵在极度干渴下偷偷喝了河水,成了细菌战的牺牲品。战后日本关东军军医部统计,整个作战期间前线共有1173人因病因不明死亡,关东军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肉弹”没顶住炮弹——第三次诺门罕之战
第二次诺门罕之战打响不到半个月,关东军损兵折将已近万人,坦克、装甲车、飞机、野战炮等技术兵器损毁过半,日军隐隐感到苏军并不像东京所想的那么好对付,于是破釜沉舟,决定动用珍藏的远程重炮部队。7月15日,关东军驻满洲各地的炮兵联队纷纷忙碌起来(包括驻旅顺的守备炮兵),重型履带牵引车吭吭哧哧地将一门门炮管硕长的加农炮从洞库中拖拽出来,关东军拿出了全部家底。
7月23日,日军大口径火炮一起开了火,整个诺门罕战场火光冲天,如此大规模、长时间的炮击,据记载为日本陆军史上首次,关东军这次要砸锅卖铁拼老命了。不过日本炮兵从未受过超远程射击训练,也从未经历过饱和射击,虽打得热火朝天,但前沿传回消息说效果并不好,精度尤为不够。战至中午,炮群一口气打出了近万发炮弹,这种消耗在日军战史上是惊人的,照这样打下去要不了几天关东军就得破产。更令关东军恼火的是重炮相继发生故障,多门重炮炮架折断,炮身过热、膛炸、炮管烧蚀等事故层出不穷。
下午,转移到新阵地上的苏军炮群开始反击,大量炮弹发出令人恐惧的呼啸声,暴风骤雨般砸在了日军炮兵阵地上,阵地顿时成了一片火海。面对苏军排山倒海般的打击,日军还击的火力近乎于呻吟,步兵甚至请求旁边的炮兵千万不要还击,以免招来更猛烈的打击。日军记载:“苏军的还击远远超出预料,密度之大、持续时间之长是从未见过的,阵地被黑云一般的烟尘覆盖,能见度只有两三米,浓烟遮住了视线,到处是伤员、尸体和损毁的兵器,无一处完好的炮位。”炮战延续了三天,日军已毫无还手之力,骄横的日军垂下了头,炮兵决战又输了。
既然空、坦、炮方面接连失败,日军只好又回到步兵“猪突冲锋”——即像野猪一样不顾一切低头猛冲的老路子上,这是日俄战争时的老套路。入夜后,数万名日本步兵一起冲出了掩体,端着刺刀呐喊着发起了集团冲锋。一时间日军歇斯底里的叫喊声响彻了整个诺门罕夜空,令人毛骨悚然。月光下,几万把闪亮的刺刀明晃晃地折射出一股凶残的杀气,关东军的眼睛都红了。
当日军冲到苏军阵地前沿时,苏军突然打开了车载探照灯,几千发照明弹也先后升空,暴露在强光下的日军还没明白过来怎么一回事,就成片成片地被打倒了。在指挥官带领下,日军继续不顾死活地冲锋。多年的军国主义教育和受“武士道”精神的影响,使日军普遍有一种亡命徒似的作风,但亡命徒式的勇敢并不能改变其失败的命运。据战后统计,关东军连续几次大规模夜袭作战,共伤亡5000多人;苏军仅阵亡263人,防线后缩2—3公里。观战的德国武官目睹了日军这些疯狂的举动后,瞠目结舌,给国内发回的报告中称日军的战术水平至多处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
横扫千军如卷席——朱可夫的反击
诺门罕的战事持续了3个多月,日军虽一再受挫,却丝毫没有退意,一切迹象表明,继续防御无法遏止日军的疯狂意图,连续的胜利使苏军士气高涨,该大反攻了。苏军总参谋部决定总攻时间为8月20日(星期天),因为按照惯例,日军前沿部队的军官有半数要轮流到海拉尔去休假。进攻的命令20日凌晨2点45分传达到一线连队,对面日军阵地一片沉寂,苏军反攻做到了最大的突然性。
总攻第二天,苏军两翼包抄的装甲部队顺利会师,完成了对日军的分割包围。同时,强大的炮火和密集的轰炸将日军所有前沿炮兵阵地、观测所、通讯站完全摧毁。第203伞兵旅突袭敌后,成功地切断了日军的补给线,日军已成瓮中之鳖。东京不肯认输,怎么也不愿相信堂堂的“大日本皇军”会失败,命令部队立刻反击,不能坐以待毙。(从总体上说,日本军队的作风二战时期应该算顽强的。在日本宣布投降前,几乎没有成建制缴枪的部队,这是日军惟一可以标榜的一点资本。)
8月24日凌晨,反攻部队纷纷从坍塌的工事中爬了出来,等日军完全脱离了阵地之后,苏军的炮火铺天盖地般打了过去,无处躲藏的日军伤亡惨重。一天的反击中,日军仅仅前进了不足两公里,但伤亡却是可怕的。有些地方尸体多得摞在了一起,让人无处下脚。日本战史记载:左翼进攻部队只剩下7名军官和87名士兵,旅团长小林少将右腿被打断,险些让人踩死;右翼进攻部队中了苏军埋伏,森田彻大佐率队冲锋被打成了“筛子”。关东军的疯狂反击失败后,防线全线崩溃,苏军追击到将军庙一线停了下来,歼灭关东军主力目的已基本达到,斯大林不想在远东引发苏日大战。
诺门罕前线的日军最后仅剩下400余人,整建制跑出来的只有骑兵联队百十人。关东军司令官植田谦吉辞职,前线总指挥小松原切腹自杀,参谋长冈本双腿被打断,后来这位大佐在海拉尔医院治疗时,不知怎么惹恼了伤兵,被人用刀活活地砍死在病床上。整个诺门罕战争期间日军损失了近50000人,步兵第23师团、第7师团、第8国境守备队(旅团)、第1独立守备队(旅团)和第1坦克师团几乎损失殆尽,11个特种兵联队彻底丧失了战斗力。高级军官的伤亡也是空前的,日本报纸哀叹:“大量高级军官如此集中的伤亡是日俄战争后从未有过的”。是否可以解决您的问题?
诺门坎战役是日军伤亡比较多还是苏军伤亡比较多?
俄军伤亡重得多
不以数倍的兵力俄军完全不敌日军,为击败一个日军师团俄军就要投入几个师
俄国在各方面占据绝对优势的前提下仍然伤亡比日军重
其实已经不错了,想当年日俄战争时,日军8000骑兵同当时号称世界最强的哥萨克骑兵作战,日军先击败3倍哥萨克骑兵,俄军投入11万大军和日军8000骑兵缠斗3天,结果俄军战败成了整个日俄战争的转折点………
诺门坎最起码俄军胜利了
诺门坎战役日军根本没有精力关注与苏联的小摩擦,太平洋战场和与蒋中正的战斗才是决定霓虹命运的两大战场
苏军在诺门坎战役中损失超过25600人(包括了伤亡和失踪),其中 44%是由子弹造成的,另外48%是由炮弹和手榴弹造成的,另有6.5%是航空炸弹造成的,最后0.9%是日本刺刀造成的。而日本军队损失了19000人(包括伤亡和失踪),当中有62.7%是由于对苏军的炮击伤害造成的,37%是子弹造成的伤亡。
从结果来看,诺门坎战役苏联军付出的代价并不大,但这是建立在俄军有完美后援补给(长达200公里的交通线),而日军是在没有补给前提下令俄军付出了比日军还惨得代价
正所谓三军未动,粮草先行,枪支子弹炮药粮草医疗设备与药品等补给至关重要,诺门坎战役实际上苏军是明胜实败,完美的补给,数倍的兵力大炮枪支投入,仍然损失极重……说到底日军士兵作战素质远高于苏军
二战时日军真的很棘手打得蒋中正国民政府无数上将阵亡军士死亡数量极其庞大国库负债累累,最后太平洋战场神风特攻队的疯狂令很多美国士兵心惊胆战称其为魔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