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创业需要前期哪些工作经验
很多有抱负的年轻人都希望通过自己创业,获得人生事业的成功,但是创业成功者毕竟是少数,每年新创办企业中,至少有50%在半年之内倒闭,倒闭的主要原因是没有把握创业的基本法则。一、创业要有足够的资源。很多人在初次创业的时候,都是资源十分欠缺的。资源不足,使企业创业成功的概率降低,但要有完全充分的资源也是不可能的。在资源具备上,一般来说,要符合两种条件:一是要有进入一个行业的起码的资源,另一方面是具备差异性资源。如果任何条件均不具备,创业成功的可能性很小。创业资源条件主要包括几个方面:客户资源:谁来购买;财务资源:是否有足够的启动资金;行业经验资源:对该行业资讯与常识的积累;行业准入条件:某些行业受到一些政策保护与限制,需要进入资格条件;人力资源条件:是否有合适的专业人才。以上资源创业者也不需要100%的具备,但至少应具备其中一些重要条件,其他条件可以通过市场化方式来获取。创业者如有足够的财务资源,其他资源欠缺也可以弥补;如果有足够的客户资源,其他资源的欠缺也容易改变。二、 创业前要慎思创业前要认真思考、反复评估、考虑成熟再行动。除了要足够的资源准备外,心理准备最重要。以下几个方面问题,值得好好思考。第四,是否有足够的耐心与耐力度过创业期的消耗,估计通过多长时间走过创业瓶颈阶段,自己有多长时间的准备。三 先有业务,再创业进入该行业为别人打工,通过打工的经历来积累经验与资源。那么“学费”自然由别的老板给你付了。创业者在创业之前,一定要有明确的创业方向,再决定创业。假如,选择了某一个行业,创业前一定要积累一些该行业的经验,收集相关的资讯,如果有可能,可以先考虑进入该行业为别人打工,通过打工的经历来积累经验与资源。那么“学费”自然由别的老板给你付了,也就用不着自己创业时间交学费,行业知识、客户资源渠道,赢利模式都有了,再创业,成功就指日可待了。四、经营能力最重要经营赚钱的能力是最重要的,只要有非常出色的经营能力,自然会找到投资者,很多投资家天天都在找好项目投资。经营赚钱的能力是最重要的,只要有非常出色的经营能力,自然会找到投资者,很多投资家天天都在找好项目投资。对于有志创业者而言,不断打造好自己的经营能力是至关重要的。从学做业务开始,是一个好办法,当能力有了,创业机会自然很多,特别是今天,进入靠能力赚钱的时代,经营能力更是重中之重。五、 内部创业更容易在创业者中,有几种成功的类型,自己从零开始独立创业成功者,有技术与他人合作成功者,在企业内部创业成功者。一个创业者比较好的选择就是有计划与策略地进入一家成功公司,先取得老板的信任,再找准机会,建议老板从公司发展角度投资新项目,这样创业的机会就有了,作为项目的提出者,自然会被老板赋予重任。很多企业都会有发展新项目的需要,如果冒昧地找人投资,合作机会不会太多,关键是一个信任感的问题,萍水相逢,人家为什么要信任?国内企业管理控制乏力,企业用人时,对忠诚度的在意,甚至超过对能力的重视。从企业内部创业,有很多有利条件:雄厚资本实力的支持、管理的指导、综合资源的共享、业务资源的利用、品牌形象借助等,如果创业公司的业务与母体公司的业务有延续性,或关联性,创业起来更容易成功。笔者二十多岁出道创业时,没有资金,我就做好项目计划书。到处找投资合作伙伴,但是很难找到,后来,我改变策略,先进一个有实力公司去打工,赢得了老板的信任,找准机会支持。
专业技术初级是指有多长时间工作经验?
(1)大学本科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一年以上。
(2)大学专科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二年以上。
(3)中专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三年以上。
(4)高中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七年以上。
(5)初中以下学历人员,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十年以上,同时应具备员级职务。
凡符合上述申报条件的人员,还必须遵纪守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能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在本专业岗位上做出显著成绩,且具备相应的专业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并且上一年度考核为合格以上。
!!!重点是由“市区级人事局”评定产生!!!
上海交大的校长是谁
张杰,牛人一个,06年底来到交大
张杰[3],男,汉族,1958年1月出生于山西太原,河北邢州人,1985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5年3月参加工作,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光物理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物理学博士,教授、博 张杰校长
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德国科学院院士,等离子物理学家。 1978.03——1981.02,在内蒙古大学物理系半导体物理专业学习,获学士学位; 1981.03——1985.02,在内蒙古大学物理系固体物理专业学习,获硕士学位; 1985.03——1988.08,在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光物理专业读博士研究生,获博士学位; 1988.09——1988.12,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1989.01——1990.12,在德国马普学会量子光学所洪堡学者博士后(从事X射线激光方面的研究); 1991.01——1999.01,英国卢瑟福实验室、牛津大学物理系研究员、课题组组长; 1999.01——2003.12,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光物理重点实验室主任、副所长(1999.09—1999.12 日本东京大学访问教授); 2003.12——2006.11,中国科学院基础科学局局长; 2006.11——,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副部长级)、党委常委。 2003年10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院士 2007年08月当选新一届亚太物理学会联合会(AAPPS)主席 2007年10月当选德国科学院(原德意志利奥波第那自然科学院)院士 2007年12月被聘为中国科学院西安光机所瞬态光学与光子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任期五年), 2008年11月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张杰院士先后在德国马普学会量子光学所、英国卢瑟福实验室等国际著名科研单位长期从事科研工作,回国前已是相关领域国际知名专家。 他还担任国家863高技术惯性约束聚变主题专家组成员,国家散裂中子源大科学工程预研究项目主持人。兼任中国物理学会常务理事、学术交流委员会主任,英国物理学会Fellow,国际纯粹物理和应用物理联合会(IUPAP)专业委员会委员,联合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理事,亚太物理学会(AAPPS)执行委员会委员。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上海市十三届人大代表。 主要成就 主要从事强场物理、X射线激光和“快点火”激光核聚变等方面的研究。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在 “Science”、“Physical Review Letters”等影响因子大于7.2的国际顶级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5篇,在Phys. Rev.等影响因子大于2.3的国际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00多篇,被同行引用1000多次。近年来在重要国际学术会议上做特邀报告35次,多次担任会议主席。应邀担任Optics Express(美国)等五家国际重要学术刊物的副主编和编委。其科研工作曾被New Scientist用作封面文章,进行了大篇幅重点报道;Physics World, Opto & Laser Europe也对他的科研工作做过跟踪报道。他领导的科研团队,目前是国际学术界相关领域最有影响的团队之一。 1982年、1985年在内蒙古大学先后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1988年在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获博士学位。1989-1998年先后在德国马普学会量子光学所、英国卢瑟福实验室等国际著名科研单位长期从事科研工作,2003年任中国科学院基础科学局局长,2006年11月任上海交通大学校长。曾获中科院先进工作者、中科院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先进工作者等称号,现以发表论文200余篇。 他还曾担任国家散裂中子源大科学工程预研究项目主持人。兼任中国物理学会常务理事、中科院数理学部常委,英国物理学会Fellow,国际纯粹物理和应用物理联合会(IUPAP)专业委员会委员,联合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理事,亚太物理学会联合会(AAPPS)主席。 在科研上,张杰主要从事强场物理、X射线激光和“快点火”激光核聚变等方面的研究。曾获第三世界科学院TWAS物理奖、中国科学院创新成就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香港何梁何利科技奖、世界华人物理学会“亚洲成就奖”、中国青年科学家奖、香港“求是”杰出青年学者奖、国家杰出青年基金、中科院百人计划优秀奖、中科院科技进步奖、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奖、中国物理学会饶毓泰物理奖、中国光学学会王大珩光学奖等。 曾获何梁何利科技奖、世界华人物理学会“亚洲成就奖”、中国青年科学家奖、“求是”杰出青年学者奖、杰出青年基金、百人计划、中科院科技进步奖、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奖、中国物理学会饶毓泰物理奖、中国光学学会王大珩光学奖、优秀共产党员等奖项和称号。
上一任上海交大校长是谁?
2017年2月23日已“执掌”上海交大近11年的张杰不再担任校长职务。张杰,男,中国科学院院士。1958年1月出生于山西太原,1985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8年在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获博士学位。曾任上海交通大学校长。主要从事强场物理、X射线激光和“快点火”激光核聚变等方面的研究。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在 “Science”、“Physical Review Letters”等影响因子大于7.2的国际顶级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5篇,在Phys. Rev.等影响因子大于2.3的国际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00多篇,被同行引用1000多次。在重要国际学术会议上做特邀报告35次,多次担任会议主席。应邀担任Optics Express(美国)等五家国际重要学术刊物的副主编和编委。其科研工作曾被New Scientist用作封面文章,进行了大篇幅重点报道;Physics World, Opto & Laser Europe也对他的科研工作做过跟踪报道。他领导的科研团队,目前是国际学术界相关领域最有影响的团队之一。2006.11——2017.02,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副部长级)、党委常委。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
中国力学学会的介绍
中国力学学会(Chinese Society of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Mechanics)是国际理论与应用力学联合会(IUTAM)的成员组织,是在钱学森、周培源、钱伟长、郭永怀等著名力学家的共同倡导和组织下于1957年2月成立的,在推动力学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在促进学科繁荣,普及力学知识,开展力学教育,发现优秀力学人才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中国力学学会的学术贡献
由中国力学学会主办的学术期刊有:《力学学报》、《Acta Mechanica Sinica》、《固体力学学报》、《Acta Mechanica Solida Sinica》、《力学与实践》、《爆炸与冲击》、《实验力学》、《工程力学》、《计算力学学报》、《岩土工程学报》、《Plasma Science & Technology》、《力学季刊》、《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世界地震工程》、《动力学与控制学报》15个学术期刊。每年还编印《中国力学学会会讯》(内部刊物)12期。中国力学学会编辑出版了若干专业书籍和科普书籍,如:《现代力学与科技进步》、 《应用数学和力学》、《力学——迎接21世纪新的挑战》、《身边的力学》、《小问题100例》等。此外,还协 助编辑出版了《中国科学技术专家传略(工程技术编,力学卷)》。中国力学学会每年举办各种类型的学术会议、讲座,以促进全国力学工作者之间的学术交流。中国力学学会还多次举办全国青年力学竞赛、全国中学生力学知识竞赛和全国少数民族中学生力学知识竞赛。中国力学学会是国际理论与应用力学联合会(IUTAM)的成员组织,除不定期地承办IUTAM的专题研讨会外,还与国际上其它学术组织共同主办了一系列的学术会议。如:亚洲流体力学大会、中-日-美-新生物力学大会、远东太平洋地区断裂力学学术会议等。 此外, 中国力学学会还成功地承办了国际上其他相关学术组织委托在中 国召开的学术会议,如:第20届稀薄气体动力学学术会议和第13届等离子体化学学术会议。上述活动的开展,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力学界与国际力学界之间的交往和联系。中国力学学会设立中国青年力学奖,每两年颁发一次。此外,受周培源基金会的委托,中国力学学会代为评选每两年一度的周培源力学奖。
同济大学走出过哪些知名校友?
我首先想到的就是甘其食的创始人——童启华。2009年,甘其食仿佛是一夜爆红,杭州几乎每条大街小巷都能找出一家甘其食包子店。而这家连锁店的掌门人童启华,显然比甘其食更具传奇色彩。他是典型的理工科高才生,同济大学1995级,毕业于自动化控制专业,从不懂餐饮到做出极致的包子,童启华花了四年时间。在长三角刮起“甘其食”风暴后,他还把包子店开到了美国哈佛大学旁边。作为校友福利,在2015级开学报到日时甘包包在同济大学生活动中心搭建起包子烹饪厨房,现包现蒸,向新入学的学弟学妹们每人赠送两个包子,共赠送出两万个包子。而在同济大学里,两个主校区内都有甘包包的门店,嘉定校区里这家店位于校园生活区到教学区必经之路上,清晨来不及去食堂吃早餐的同学们总会在这家小店前排起长队。当然还有同济之魂——李国豪。他是同济大学历史上最优秀的代表之一,作为著名科学家,他在结构力学和桥梁工程领域的重大系统性成就和开创性的贡献,举世公认。60年代著出学术著作阐明了武汉大桥的晃动问题和南京大桥的稳定问题,为此后我国大桥的设计扫除了诸多障碍;80年代成功解决了宝钢工程位移问题,同时节省了资金,缩短了工期;还对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大小洋山深水港的立项和建设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李国豪先生值得我们每个同济人引以为傲。谢谢阅读,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寻一篇《共产党宣言》读后感,1000字左右,最好原创!
“ 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全世界的无产者联合起来!”振聋发聩的宣言犹如穿透层层乌云照射而来的金色阳光般,为奋斗着的无产阶级指明了道路,开拓了方向。《共产党宣言》问世以后,激励着无数共产主义者为实现人类的最高理想共产主义而奋斗不休。 中国的革命者们为了打碎套在身上的枷锁,愤而努力,以毛主席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为了全中国的解放事业,辛勤努力,抗击日寇,平型关大捷和百团大战都沉重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为全世界反法西斯的胜利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在解放战争时期,为了打碎枷锁,打破内战的谣言,又亲身赴重庆进行谈判,逼迫政府签订《双十协定》,实施了和平建国方针,向其他党派和全国人民展示了和平建国的目的。为新中国的建立奠定基础。 在国民党发动内战后,实施了一系列的反击斗争,取得了孟良崮战役的胜利,之后战略反攻,进行了三大战役,为打碎枷锁奠定了军事上的胜利,之后渡江战役,解放南京,推翻了国民党的统治,建立了新中国,终于打碎枷锁,取得了胜利。 纯属手工打字
求《汉书》读后感1000字左右
1.勿以魔王论武安——白起
武安君白起,战国后期四大名将之首,作为战国时期最为显赫的大将,征战沙场三十余载,一生大小70余战,未尝败绩,从最低级的武官一直升到封武安君。长平之战坑杀降卒四十五万,连同以前攻韩、魏于伊阙斩首二十四万,攻楚于鄢决水灌城淹死数十万,攻魏于华阳斩首十三万,与赵将贾偃战沉卒二万,攻韩于陉城斩首五万,共一百余万,这是白起的一张极不完全的杀人账单。据梁启超考证,整个战国期间共战死两百万人,白起据二分之一。后世称之为“杀人魔王”。
白起虽然是一位不世出的兵家奇才、赫赫战神,却不理权谋,配不上“枭雄”二字。史载:秦王欲以白起为将攻邯郸,白起对昭王说:“邯郸实非易攻,且诸侯若援救,发兵一日即到。诸侯怨秦已久,今秦虽破赵军于长平,但伤亡者过半,国内空虚。我军远隔河山争别人的国都,若赵国从内应战,诸侯在外策应,必定能破秦军。因此不可发兵攻赵。”昭王亲自下命令行不通,又派范雎去请,白起始终拒绝,称病不起......后(昭王)令白起自裁。白起伏剑自刎:“我何罪于天而至此哉?”良久,又云:“我固当死。长平之战,赵卒降者数十万人,我诈而尽坑之,是足以死。”
我常有些奇怪的念头:纵观战国数百载间,大小数十战而未尝一败的将军只有两位:吴起和白起。这两位将军均擅长大兵团野战。可惜他们的人生没有交集,否则,双雄并立的战国会给我们更多精彩的兵家战例。
2.不败安得由天幸——卫青
后世有许多人对卫青的成功尤其不忿,原因自然是卫青与汉武帝之间的“裙带”关系,以及大文豪司马迁在史记中对李广的种种同情之辞。甚至连数百年后的大唐诗人王维都这么说: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连命理学都用上了,哈哈)但在我看来,这更多的是一种不负责任,人云亦云的言论。
卫青的功名是战场上一刀一剑拼出来的,公元前129年汉朝对匈奴的第一次反击战,在三路大军连遭败绩的情况下,惟独卫青以莫大的胆气横穿八百里,端掉匈奴人的圣地龙城。这场仅仅歼敌八百人的胜利,其意义不仅仅在于粉碎了匈奴人不可战胜的神话,更是对汉朝军事思想的革命。之后的河套会战与漠南会战,年轻的卫青将孙子兵法的诱敌方略与骑兵战的高机动性完美结合,声东击西,大胆穿插,两次痛打匈奴人的主力骑兵军团,公元前119年的漠北大会战,更是卫青一生用兵生涯的杰作,在右路军未曾到达且遭匈奴单于主力军队合围的不利局面下,卫青临危不惧,命令部队用武刚车(铁甲兵车)迅速环绕成一个坚固的阵地,然后派出5000骑兵向敌阵冲击。匈奴出动一万多骑兵迎战。双方激战在一起,非常惨烈。黄昏时分,忽然刮起暴风,尘土滚滚,沙砾扑面,顿时一片黑暗,两方军队互相不能分辨。卫青乘机派出两支生力军,从左右两翼迂回到单于背后,包围了单于的大营。伊稚斜单于发现汉军数量如此众多,而且人壮马肥,士气高昂,大为震动,知道无法取胜,就慌忙跨上马,在数行精骑的保护下奋力突围。向西北方向飞奔而去。这就是后世传唱的:“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此战之后,“漠南无王庭”,匈奴对大汉的军事威胁基本解除了。
首先,卫青能够在汉武帝时代平步青云,原因绝非仅仅是亲戚关系和运气好这样简单,更重要的原因是,卫青身处在一个中国军事思想大变革的时代,传统的步车作战思想势必将被大规模骑兵作战思想所取代。其次,李广是不是值得同情?我认为,“飞将军”绝对不值得同情。李广迷失道路,未能按时到达战场,身为李广的上司,卫青对他的处罚是公正的。是李广自己狭窄的心胸气量断送了他,造成了横刀自杀的结局。之后李广儿子李敢对卫青的所谓“寻仇”更属于没事找抽型的无理取闹。这样一段是非分明的公案,却因为司马迁的生花妙笔而发生了价值评判标准上的变化。本是罪将的李广博得了后世的同情。但是,透过历史的迷雾,我们可以看到,在一开始,汉武帝就不再打算重用李广:李广曾因罪被贬为庶人。庶人李广因打猎归来太晚,城门已经关闭,于是守城的霸陵尉“合理合法”的将“前”李将军尽情侮辱了一番,让李将军在城门口坐了一晚上。后李广复为右将军,调霸陵尉入军中,随便找了理由就把他杀了。以他这种睚眦必报的心胸,汉武帝怎敢重用他?
而卫青为人谦让仁和,敬重贤才,从不以势压人。虽然战功显赫,权倾朝野,但从不结党干预政事。他和霍去病不同,对士卒体恤较多,能与将士同甘苦,威信很高。
后来,汉武帝对霍去病恩宠日盛,霍去病的声望超过了他的舅舅卫青,过去奔走于大将军门下的许多故旧,都转到了霍去病门下。卫青门前顿显冷落,可他不以为然,认为这也是人之常情,心甘情愿地过着恬淡平静的生活。
卫青从奴隶到将军的故事,绝非简单是一个穷小子靠裙带关系飞黄腾达的故事,而是一个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少年人把握住命运机遇的励志故事。每个平凡的人在一生里都会遇到难得的机会,也都会遭遇到如卫青这样的指责与批判,但我们每个人都有机会缔造奇迹,成为自己奋斗领域中的卫青,只要我们有着一颗或许沉默却坚韧顽强的心,有着一个或许并不博大却足够宽容的胸怀。(本段摘自网文:汉家骑士亦英豪)
3.千兵万马避白袍——陈庆之
本来是想写一写霍去病的,但是他是一个优点和缺点同样明显的将军,而且,我不认为在同等条件下,他是自己舅舅的对手,与卫青相比,他多了几分血气方刚,少了几分坚忍。而且南北朝时期,我中原王朝后裔最伟大的战神横空出世:白袍将军陈庆之。
关于陈庆之,除了梁书《陈庆之列传》有介绍,围棋史话也有记载:“高祖性好棋,每从夜达旦不辍,等辈皆倦寐,惟庆之不寝,闻呼即至,甚见亲赏。”
公元528年,北魏的北海王元颢以本朝大乱为由,率领本部向萧衍投诚,并请求萧衍帮助其成为北魏的皇帝。出于战略上的考虑,梁武帝认为这是一个向魏土拓境的大好时机,于是便欣然同意了。可是梁武帝脑子又发毛了,居然让陈庆之所部七千人孤军北上,而且并未其他部队加以协助。或许这位对佛学痴迷得一塌糊涂的“皇帝”大概是在围棋攻杀撕守中发现了陈庆之的领军天赋,也或许是粱武帝佛经读多了,相信真有天神相帮,所以才做出了这么一个疯子一般的决定,要知道七千粱军过了长江,面对的将是北魏雄视天下的数十万骑兵军团。幸运的是,虽然天神没有,战神却有一个,陈庆之就在这样荒唐的决定下开始了他作为战神的传奇人生。
首战睢阳,守城的魏将丘大千有着将近七万人马,上次被陈庆之一举击溃后,他似乎不服气,上次你能打的掉我的营垒,是我大意,这次我再筑坚固点,看你怎么打。于是他仗着十倍于对方的兵力,筑起九座连环相扣的营垒阻挡陈庆之前进的步伐。陈庆之不管,你筑你的,我打我的,进攻,再进攻,不断地进攻,从早上打到下午,陈庆之已经攻陷了三座营垒。我KAO,服了,真TMD的服了,这或许就是当时丘大千内心的真实写照。反正史书上就一句“大千乃降”。北魏的七万军队一日之间就灰飞烟灭了。
次战考城,魏征东将军济阴王元晖业率领最精锐的御林军近卫队二万阻击陈庆之的部队。陈庆之命令属下在水面修造浮垒,随后借助浮垒,乘筏顺流而下,一举就攻陷了这个水上城堡,并且还生擒了敌方主将元晖业,这一战获得战车七千八百辆。
三战荣阳,尔朱荣在荣阳集结了左仆射杨昱、西阿王元庆、抚军将军元显恭所率领的羽林军和驻扎军队的混合编队将近七万人,与此同时,尔朱荣的令魏将元天穆率领大军截断了陈庆之的后路,元天穆派遣他麾下的骠骑将军尔朱吐没儿率领胡骑(即散居在关外的少数民族骑兵部队,这种部队以劫掠为生,战斗力极强)五千人,骑兵将领鲁安率领夏州步骑混合军九千余人,来支援杨昱;又让右仆射尔朱世隆(尔朱荣的弟弟)、西荆州刺史王罴率领一万骑兵,占据虎牢关使得陈庆之无路可退。元天穆、尔朱吐没儿一前一后对陈庆之形成夹击之势,旗鼓相望,声震百里。在这种情况下,陈庆之还保持着镇定自若,他解下鞍绳,把马栓起,召集全体部队,对他们大声说:“我们从出发至今,攻城略地,实在已经不少了;你们一路上所杀的敌人,有的是现在包围我们敌人的的父亲,有的是他们的兄长弟弟,这些多的是无法计算。他们都把我们当成仇敌,恨不得灭之而后快。我们才有七千人,敌人却有将近众三十余万,今日事已至此,就不要再考虑如何求生了。我想和敌人的骑兵不可以在平原上一决高下,必须等他们还没到来之际,攻克眼前这座城垒,大家不要再犹豫惶恐,那样只能是自取灭亡啊!”于是他亲自擂鼓攻城,一通战鼓下来,士卒奋勇登城,来自东阳的勇士宋景休、义兴的鱼天愍首先登上城楼,竟然一口气攻陷了荣阳城。
最后一战,荣阳野战,3000 VS 20万。不多久外围的北魏援军就集结包围了荣阳城,陈庆之率领三千骑兵背城迎战魏军。史书上的廖廖数语使我们不得知当年这场旷世对决的详细情形,总之,这场野战使得北魏的骑兵神话一下子破灭了,是役,陈庆之以三千骑兵大破元天穆麾下将十数万大军,鲁安在战阵上乞求投降,而元天穆、尔朱吐没儿仅以单骑逃生。此后陈庆之继续西进赴虎牢,尔朱世隆这位后世造成了北魏分离的豪族在听到陈庆之来了,连喝令众部交战的勇气都没有,匆匆弃关而逃。
陈庆之以7000之众,从铚县至洛阳,前后作战47次,攻城32座,皆克,所向无前。如果说霍去病的胜利还是采用了避实击虚的方略的话,那么陈庆之的胜利却是战场上硬碰硬的奇迹。陈庆之和部下皆穿白袍,一路上所向披靡,所以洛阳城中童谣曰:“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兵万马避白袍”(《梁书·陈庆之列传》)。
陈庆之性格祗慎,每次奉诏,都要洗沐拜受;生活俭朴,只穿素衣,而且不好丝竹;虽身为武将,但射箭却不能穿札,而且也不善于骑马,但善抚士卒,能使部下为其效死力。陈庆之镇守豫州,豫州闹饥荒,他开仓放粮济灾民,使大部分灾民得以度过饥荒。后陈庆之去世,谥号曰:“武”,民称其为“仁武将军”。
莫道书生空议论,头颅掷处血斑斑。一代伟人毛主席在读到他的传记时,慨然批示道:“千载之下,心向往之。”
值此危难多事之秋,惟武力为解决问题之第一要务,皆因“弱国无外交”。
钱学森的求学过程
1934年毕业于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1934年在美国麻省理工大学和加利福尼亚理工大学学习。1938年获博士学位后留校任教并从事火箭研究。1947-1955年间任麻省理工学院和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教授。1935年赴美国研究航空工程和空气动力学,1938年获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博士学位。后留在美国任讲师、副教授、教授以及超音速实验室主任和古根罕喷气推进研究中心主任。1950年开始争取回归祖国,受到美国政府迫害,失去自由,历经5年于1955年才回到祖国,1955年10月冲破种种阻力回国后,1958年起长期担任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所长,第七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国防科工委副主任等职。现任中国科技协会名誉主席等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