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万年前的人类脚印

时间:2024-06-26 04:10:04编辑:优化君

沙特发现距今12万年前的人类脚印,如何断定这是人的脚印?

国际专业的考古队伍加上沙特专业的研究队伍,通过专业的考察对比后,才确定当地发现的几处脚印都是属于古人类的。最初看到沙特发现距今12万年前的人类脚印新闻时候,很多人都会好奇他们是怎么确定是人类的脚印,为何不会是人猿的脚印?其实现在各种的新闻都会专业研究完才发布,这意味出现12万年前人类脚印是可能的。一、古人类最早出现于亚洲和非洲的交界,出现古人类的痕迹是很大可能的沙特发现12万年前人类脚印,确实是很轰动的一件事,毕竟近年来考古行业害死比较少关于人类的新闻。或许很多人都会质疑,沙特说自己找到人类脚印就一定是人类的教育了吗?难道不可能是其他动物的脚印?要知道沙特是处于亚洲以及非洲之间的国家,按照历史的发展上说这里出现人类的痕迹是很可能的,毕竟那个时候的人类还不能迁移到太多的地方,所以消息出现后很多人都觉得可信性是比较高。二、这件事中其实有国际考古队伍一起调查,多年的经验能让他们容易分辨出是否人类的脚印当然,最让我们深刻的就是这次的考察并非沙特研究队伍,其实是有国际的考古队伍一起去发现的。国际有专业考古队伍,一般出现疑似古代痕迹都会一起去研究;多年的研究会让他们容易分辨到底是人类的脚印还是人猿的脚印,沙特这次的研究是和国际队伍一起研究,甚至确定有七处人类脚印的痕迹,意味着是真正地发现了12万年前人类的脚印,是考古历史上一处很伟大的发现。沙特并非说说而已,有国际考古队伍一起研究,才断定了这是人类的脚印。

沙特发现距今12万年前的人类脚印了?

是的,沙特阿拉伯文化部遗产委员会9月16日提供的照片显示,在沙特阿拉伯泰布克地区发现12万多年前的古代人类和动物足迹,这是迄今在阿拉伯半岛上发现的最古老的人类生命证据。遗产委员会首席执行官贾西尔·赫尔比什当天在利雅得举行新闻发布会说,包括沙特研究人员在内的一支国际考古学家团队在泰布克地区共发现了7个属于古代人类的脚印,另外还有107匹骆驼、43头大象和一些其他动物的足迹。同时还发现数百块化石,其中包括233具大象和羚羊的骨骼遗骸。通过鉴定遗骸上发现的牙印,考古学家还发现了食肉动物存在的迹象。扩展资料:赫尔比什说:沙特拥有许多跨越数千年的丰富遗产,这一考古发现有助于人们更好地了解先辈们从古代文明走到今天的旅程,了解早期人类在阿拉伯半岛和沙漠地区迁徙和定居的历史。据介绍,遗产委员会目前正在监督许多考古遗址的保护和修复工作,这些遗址最终将向游客开放。另外,沙特在国内外举办考古展览的计划也在进行当中。参考资料来源:新华社-考古学家在沙特发现距今12万多年前的人类脚印

沙特发现距今12万年前人类脚印,专家对此有何表示?

沙特突然发现了距今12万年前的人类脚印。根据学者的专业解读,这次发现对于人类而言意义重大。毕竟如果没有发现这些脚印,谁会将人类历史追溯到12万年前呢?之前存在的普遍观点是,12万年前应该没有人类。但是这个发现之后,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在12万年前,真的有人类的生命迹象。学者们完全可以根据这些脚印,来推测当时人类的外形和身高,比较比较12万年前的人类和现在的人类是否有什么不同。这是非常有意义的。那么这些人类脚印是在哪里发现的呢?根据报道,这个地方位于沙特阿拉伯的北部,是目前阿拉伯半岛发现的最早的人类生命迹象。现在,已经有很多研究人员赶往现场,对这些脚印进行相应的修复和保护工作,并且力求从脚印中发现一些有用的信息。当这些脚印被研究人员修复完成之后,这个带有12万年前脚印的地区将会对人们开放,人们就可以进入该地区认识和了解到12年前人类的活动轨迹了。另外,这些脚印化石是在沙特阿拉伯的一个干枯湖泊中发现的,除了人类的脚印以外,人们还发现了很多其他动物的脚印。根据现在留存的痕迹,我们可以初步判断这些留下脚印的动物是和当时的人类一起生活的。而且令我们更加惊奇的是,他们居然是在进行迁徙!从某些层面来说,这些神秘的脚印可以算是千万年前遗留的财产。千万年前的世界,千万年前的人类,以及他们的生活方式,他们与动物如何相处,他们与世界如何共存,都令现代的我们感到好奇。我们不仅可以从中学习到生命的进程,或许更可以学习到生命的意义。

向人类祖先提问

一、猿人
1901年,荷兰籍医生、解剖学家杜布阿在爪哇梭罗河边发现了一种已绝灭了的生物的遗骨化石,它具有人和猿的两重生活构造特征。杜布阿把它命名为“直立猿人”,认为这是从猿到人的过渡阶段的中间环节之一。这一发现和命名立即在全世界引起了一场关于人类起源的激烈争论,这场争论一直到1929年12月发现了北京猿人才宣告结束。后来,我国科学家将同一进化程度的人类化石统称为猿人。
猿人分为早期猿人和晚期猿人。属于早期猿人的人类的化石,有1960年在东非坦桑尼亚西北部发现的“能人”,1972年在东非坦桑尼亚特卡纳湖发现的knm---er1470号人等,他们生活在距今170万年至300万年之间。属于晚期猿人有印尼的爪哇直立人、莫佐克托人,欧洲的海得堡人,我国的元谋人、蓝田人、巫山人和北京猿人等,生存在距今50万年至200多万年之间。
猿人的头颅、面貌像猿而四肢却很像人。已会直立行走。他们中间有的已懂使用火,并以洞穴为家。他们的生活十分艰苦,使用比较粗糙的石斧和其他类型的砍砸器。
猿人是从猿到人的过渡阶段的中间环节之一,恩格斯称之为“完全形成了的人”。
二、能人
能人于1960年发现于坦桑尼亚西北部的奥杜威河谷。头骨壁薄,尾嵴不明显,平均脑量为637ml。颊骨比非洲古猿窄,下肢直立行走,手指能对握,身高1.2-1.3m,还能制造石器。曾被称为“东非人”,而现在一致认为是南方古猿的一个种。“东非人”这个名字已经废弃。
从地猿到南方古猿所代表的人的起源是一次进化上的飞跃,标志着人类家族与高等灵长类中的其他类群分化开来。接下去的一次飞跃是人类家族内部的飞跃:人科当中一类更接近我们的类群--人属,在大约250万年前的那段时间里出现了。
1960年,就在玛丽·利基(Mary Leakey, 1913-1996)于坦桑尼亚的奥杜韦峡谷发现著名的“东非人”(即南方古猿鲍氏种)一年之后,她的大儿子乔纳森·利基(Jonathon Leakey, 理查德·利基的哥哥)在奥杜韦峡谷发现了另一种类型人类的头骨骨片,还发现有与之相关的下颌骨、手骨以及其他的一些锁骨、手骨和足骨。这块头骨片相对较薄,表明这个个体比已知所有的南方古猿都要体格轻巧。其他的骨骼也证明这样的推测,尤其是颊齿较小。然而最为重要的是,这种新类型表现出他们的脑子要比南方古猿大出50%。又经过几年的发掘和研究,乔纳森和理查德的父亲、玛丽的丈夫路易斯·利基(Louis Seymour Bazett Leakey, 1903-1972)下结论说,虽然南方古猿是人类祖先的一部分,但是这些新发现的化石却代表了最终将产生出现代人的那一支早期人类类型。因此,路易斯·利基把这个新类型命名为能人,作为人属的第一个早期成员。“能人”这一名称是达特向路易斯建议的,意思是“手巧的人”,因为推测发现于这个时代的工具就是他们制造的。
与能人化石一起发现的还有石器。这些石器包括可以割破兽皮的石片,带刃的砍砸器和可以敲碎骨骼的石锤,这些都属于屠宰工具。因此,可以说能够制造工具和脑的扩大是人属的重要特征。
三、建始猿人
我国发现最早的猿人是建始猿人。发现于建始巨猿洞。
巨猿洞位于恩施的建始县城东北33.5公里处,有两个洞口,洞总长315m。一条小溪流入洞穴,伏流2000m。洞内伴生动物种属之多,世所罕见。由于在洞内发现巨猿牙齿 化石300余枚,故名巨猿洞。巨猿洞巨猿牙齿的发现,轰动考古界。同时,还发现更新世早期直立人牙齿化石5枚和大量的石制品、骨制品,是200多万年前“建始直立人”在这里繁衍生息的遗迹。这一发现,对人类起源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历史概况
湖北省文物考古公布了清江流域考古的一系列重大发现,并证明了清江流域是人类起源地之一。
清江是长江中游南岸的最大支流,也是长江出三峡之后的第一条支流。全长440多公里,流经鄂西地区,其流域面积近17000多平方公里,总落差1500米,有着极为丰富的水力资源。20世纪80年代以来,配合清江梯级水电工程建设开发,湖北考古工作者对该地区进行了为期10年的全方位考古发掘。王善才研究员告诉记者,在清江流域发现了“建始人”化石,经中科院有关专家鉴定,距今215万-195万年前。继此前在长阳地区发现有距今近20万年的“长阳人”化石之后,考古工作者在发现地附近的清江流域,又发现了伴峡小洞、鲢鱼山和伴峡榨洞等几处旧石器遗址。伴峡小洞发现了距今13万年左右的旧石器和人类用火的遗迹,鲢鱼山发现了距今12万-9万年的人类用火遗迹,榨洞发现了距今27000余年的旧石器和人类用火的灰烬层。此前的考古研究一般认为,现代人类起源于非洲。因为有不少年代在200万年以上的早期人类 化石在非洲发现,虽说有专家提出“亚洲起源说”,我国也发现了北京人、元谋人、郧县人等不少直立人化石材料,但没有超过200万年的,使亚洲说缺乏有力的实物材料作支撑,难与非洲说相提并论。考古研究认为,距今10万年前后,现代人类走出非洲,走向欧洲、亚洲等地,灭绝了那里当地土著人,繁衍后形成了现代的白种人、黄种人。这也就是说,近10万年来我们中国人的直系祖先源自非洲。
四、元谋人
北京猿人生活在距今大约70-20万年。遗址发现地位于北京市西南房山区周口店龙骨山。
北京猿人大约在60万年前来到周口店,在这里断断续续地生活了近40万年。到约20万年前,北京猿人才离此而去。
北京猿人的颧骨较高。脑量平均仅1532毫升。身材粗短,男性高约156厘米,女性约144厘米。腿短臂长 ,头部前倾。
有些学者认为,当时已会制造骨角器。除狩猎外,可食的野果、嫩叶、块根,以及昆虫、鸟、蛙、蛇等小动物也是日常的食物来源。
在北京猿人住过的山洞里有很厚的灰烬层,表明北京猿人已经会使用火和保存火种。
五、蓝田人
蓝田人是旧石器时代早期人类,属直立人。分别发现于陕西蓝田县的公王岭和陈家窝两地。公王岭的蓝田人化石有头盖骨、鼻骨、右上颌骨和三颗臼齿,同属于一个成年人,可能是女性。头盖骨低平,额部明显倾斜,眉脊骨粗壮,骨壁厚,脑量小,估计为780 毫升,吻部向前突出,表现出较为原始的形态。在蓝田人化石的层位中发现有大尖状器、砍砸器、刮削器和石球等石器。加工方法为简单的锤击法,石片一般未经第二步加工即付诸使用。共生的动物群有四十一种,其中包括大熊猫、东方剑齿象、毛冠鹿,带有强烈的南方动物群的色彩。陈家窝的蓝田人化石有下颌骨,属于一个老年女性。公王岭蓝田人距今大约80-75万年,陈家窝蓝田人距今约53万年。
蓝田猿人80万年至75万年前,在今陕西省蓝田县公王岭地带,生活着一些原始人类。他们低平的前额上,明显地隆起粗壮的眉骨。他们打制的石器比较简单,又粗又大,但仔细一看,却发现已经有不同类型石器分工的迹象。这就是著名的蓝田人。他们的化石于1963—1965年在陕西省蓝田县公王岭更新世早期地层中被发现。考古学家研究表明,蓝田人比后来的北京人大脑容量要小一些,大约有778毫升。但是有一点却引起了人们的关注,那就是他们已经能完全直立行走,而且这是已发现的亚洲北部最早的直立人。这个发现的意义十分重大,因为直立起来,是成为人的重要标志。

六、北京猿人
北京猿人生活在距今大约70-20万年。遗址发现地位于北京市西南房山区周口店龙骨山。
北京猿人大约在60万年前来到周口店,在这里断断续续地生活了近40万年。到约20万年前,北京猿人才离此而去。
北京猿人的颧骨较高。脑量平均仅1532毫升。身材粗短,男性高约156厘米,女性约144厘米。腿短臂长 ,头部前倾。
有些学者认为,当时已会制造骨角器。除狩猎外,可食的野果、嫩叶、块根,以及昆虫、鸟、蛙、蛇等小动物也是日常的食物来源。
在北京猿人住过的山洞里有很厚的灰烬层,表明北京猿人已经会使用火和保存火种。
七、和县人
中国的直立人化石 。1980~1981年发现于安徽和县陶店镇汪家山北坡的龙潭洞。包括1个近乎完整的头盖骨、2块头骨碎片、1块下颌骨碎片和9枚单个牙齿。头盖骨属一青年男性个体,有许多特征和北京人相似,但又具有若干较北京人进步的特征。这表明和县人是直立人中的进步类型,可能与北京人中的较晚者相当。和县人的地质时代为中更新世,铀系法的测年结果为距今19万~15万年,热释光法(见考古年代学)测得的年代在距今20万年以内。伴生的动物化石属于南北混合的动物组合。
《简易经》里最早记载:“猿人也,猿猴也,一祖二别也。同是灵物,我别灵而有慧进化也,他别灵而无慧守宗也。”说明猿人和猿猴是一个祖上猿类。猿人和猿猴都是有灵性的动物,只是猿人的灵性有慧根,才进化为人类,而猿猴虽然有灵性,没有智慧就没有进化,基本上守住祖宗的原样,有进化也不大。
1901年,荷兰籍医生、解剖学家杜布阿在爪哇梭罗河边发现了一种已绝灭了的生物的遗骨化石,它具有人和猿的两重生活构造特征。杜布阿把它命名为“直立猿人”,认为这是从猿到人的过渡阶段的中间环节之一。这一发现和命名立即在全世界引起了一场关于人类起源的激烈争论,这场争论一直到1929年12月发现了北京猿人才宣告结束。后来,我国科学家将同一进化程度的人类化石统称为猿人。
猿人分为早期猿人和晚期猿人。属于早期猿人的人类的化石,有1960年在东非坦桑尼亚西北部发现的“能人”,1972年在东非坦桑尼亚特卡纳湖发现的knm---er1470号人等,他们生活在距今170万年至300万年之间。属于晚期猿人有印尼的爪哇直立人、莫佐克托人,欧洲的海得堡人,我国的元谋人、蓝田人、巫山人和北京猿人等,生存在距今50万年至200多万年之间。
猿人的头颅、面貌像猿而四肢却很像人。已会直立行走。他们中间有的已懂使用火,并以洞穴为家。他们的生活十分艰苦,使用比较粗糙的石斧和其他类型的砍砸器。
猿人是从猿到人的过渡阶段的中间环节之一,恩格斯称之为“完全形成了的人”。
那么猿人又是如何一步步进化成现在的人呢?
古猿过渡到猿人的第一步:到树下来生活
(一)
我们知道,作为人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的某一类古猿,例如埃及古猿或者其他晚期古猿,是森林动物,一般居住在树上。而猿人不是森林动物,他们在面上生活。
现在要问:什么因素使森林里的古猿变成猿人呢?森林里的古猿发展成猿人大抵经过哪
些步骤呢?
首先,这种古猿必须离开森林,到地面上来生活。以后才逐渐发展成能够直立行走的古猿。这种直立行走的古猿开始只能主要使用天然的物体作为工具,以后才逐渐发展成能够制造工具的猿人——早期猿人。
在这里,重要的问题是:森林里的某种古猿怎样演变成直立行走的古猿。
这主要是由于生活方式的改变,就是由树上的生活方式转变成地面上的生活方式。
(二)
什么因素会使森林里的古猿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呢?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呢?
一般认为这跟地理变迁相联系,跟环境变化相联系。我们知道,气候会发生变化,引起大片森林的逐渐消失。我们也知道,地壳的表面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时常在变动的。低的地方会逐渐变成高的地方,高的地方会逐渐变成低的地方;海会变成陆,陆会变成海。我国古代的人们所说的“沧海桑田”,就是这回事。在这海陆变迁过程中,气候也可以发生变迁。
地理和气候的变迁必然要影响到有关的植物和动物的生活。
知道了这个道理以后,我们就可以根据已知的事实来谈一谈猿人的起源了。
猿人究竟起源在什么地方,现在还没有定论。非洲和亚洲都是可能的地方。现在已知的材料,表明非洲东部是猿人的一个重要发源地。亚洲南部包括我国的西南地区可能是猿人的另一个发祥地。
从距今5亿年前开始,我国的西藏和它的周围地区一直是一片汪洋。到了距今6000万年前,这块地方才逐渐上升,变成陆地。以后又进一步隆起变成高山。1966年,我国科学工作者在海拔4800米的高山地区发现了一种生活在海里的海生爬行动物化石——喜马拉雅鱼龙,有力地证明了那里曾经是一片海洋。
地势的变迁不是孤立的事件。跟这相联系的是气候的变迁和生物的演变。在地势的变迁中,原来温暖的地方可以逐渐变成寒冷的地方,寒冷的地方可以逐渐变成温暖的地方。原来潮湿的地方可以逐渐变成干燥的地方,干燥的地方可以逐渐变成潮湿的地方。
大约在一二千万年以前,喜马拉雅山一带本来是比较低洼的地方,那里有温暖的气
候,有茂密的森林。后来那里的陆地缓慢地隆起,终于变成了世界上最高的地方。
地势升高以后,气候也跟着发生变化。原来温暖潮湿的气候逐渐变得干燥而且寒冷。
这必然会引起热带森林的逐渐消灭。
在其他某些适宜的地区,特别是非洲南部和东部,由于自然条件的变化,主要是气候的变迁,由比较潮湿的适宜于森林生长的气候,逐渐变成比较干燥的不适宜于森林生长的气候,这必然会引起森林的消失。
(三)
当然,森林的消失是一个长时期的历史过程。在那里,变化是逐渐发生的。
什么样的变化呢?
一般讲来,这是草原代替森林的变化,也是草原和森林的斗争过程。这也是比较能
耐干旱的植物代替不能耐干旱的植物的过程。
于是,茂盛的热带森林逐渐减少,本来是连绵不断的大森林逐渐变成了树林的岛屿,东一簇,西一簇。
于是,逐渐出现了开阔的地面。这是说,草原逐渐代替了森林。
本来生活在林子里的动物呢?
在气候逐渐发生变化、热带森林逐渐消失的过程中,生活在那里的动物,大概发生了这样的变化:有的被迫逐渐向南方迁移,或者向有热带森林的地方迁移,有的仍旧留在原来的地方生活。
留下来的动物,依靠遗传的变异,在长时期的历史过程中,逐渐在身体构造上和生理上发生了变化。变得好的,能够适应新环境的,继续生活下去,并且得到了发展,演变成新的种类。变得不好的,不能适应新环境的,就逐渐被淘汰掉了。这就是达尔文所
说的自然选择的道理。
生活在那里的古猿呢?它们会怎样呢?
(四)
生活在那里的古猿——森林里的古猿,也大抵发生了这样的变化:有的转向南方,或者去寻找新的森林,仍旧过着热带森林或亚热带森林的生活;有的留在原来的地方,逐渐过着地面上的生活。
这就是说,某种森林里的古猿的后代逐渐分成了几支,或者至少分成了两支,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
一支是现代类人猿的方向。这一支坚持在热带森林里生活,继续做森林动物。在进化过程中,它们的牙齿,特别是犬齿,更加发达起来,继续用来做有效的防御和攻击的武器。在这过程中,它们的颌骨和眉嵴更加突出。这样,它们的头部就逐渐发展成现代类人猿的样子。同时,由于树上生活的需要,前肢继续发展起来,终于变得比后肢长些。这就成了现代类人猿的四肢。
另一支是人类的方向。这一支的出发点可能是拉玛古猿一类的动物。它们逐渐适应于开阔地面上的生活。它们逐渐演变,变成原始类型的南方古猿那样的一类动物。从现在的化石材料看来,南方古猿的原始类型已经习惯于地面上的生活,能够直立行走,它们能够利用天然的“工具”,还不能自己制造石器的工具。从原始类型的南方古猿进一步演变,变成进步类型的南方古猿,能够制造非常原始的石器工具,这就已经是早期猿人了。在从古猿经过原始类型的南方古猿到早期猿人的演变过程中,必然地引起了手和脚的进一步分工,出现人的手和脚。
也在这过程中,由于生活上的变化,它们逐渐少用颌部和牙齿做武器。于是,在历史过程中,它们的颌部逐渐短缩,牙齿特别是犬齿逐渐缩小,脑量逐渐增大。这样,它们的头部就逐渐发展成为人的样子。
(五)
现在要问:人类的方向是怎样发展起来的?这也就是说:在地理和气候的变迁过程中,没有迁移到森林里去的古猿怎样过日子呢?或者说,生活在开阔地面上的古猿怎样对付新的环境呢?
古猿大概跟现代的类人猿一样,过的是群的生活。群起初可能不很大,但是至少是三五成群的。
它们主要的食物本来是果实、嫩叶和一些可吃的植物根,特别是块根。它们有时也吃些小动物或鸟蛋。现在由于气候的逐渐改变,树木逐渐稀少了。于是可吃的果实逐渐地、不知不觉地变得越来越少了。为了维持生活,它们就得经常到地面上来寻食,挖可吃的根,找可吃的虫子,甚至比较经常地捕捉小动物吃。
过去,用树枝去挖挖植物的块根做食物,本来是一种偶然的动作。现在,由于环境的变化,由于生活的需要,逐渐地变成经常的动作了。
过去,用石头去敲破坚硬的果实本来是一种偶然的动作。现在,由于生活的需要,用石头去敲破硬的东西,包括动物的头骨在内,逐渐地变成经常的动作了。
这样,在时间的流逝中,在生活需要的逼迫下,它们在树下活动的时间逐渐地长起来了。就这样,逐渐地,它们跟森林生活告别了。
可以这么说,饥饿把它们赶下树来。
(六)
到树下来生活,到地面上来生活,这对于古猿的习性是一种巨大的变化。
在地面上,它们过的是新的生活。在那里,它们会有更多的敌人。另一方面,在那里,它们会有新的食物。于是,它们要经常用“手”去寻找食物和对付敌人。
这样,前肢就不能像以前那样经常作为行走的器官,而应该逐渐作为寻食和御敌的器官了。这是一种萌芽状态的“劳动”器官。
我们知道,它们是完全能够这样做的。这是因为本来它们的前后肢已经有了初步的
分工,它们已经有了能够握物的“手”了。
还有,它们本来也已经能够勉强直立行走。现在,在新的环境中,在新的需要下,它们的前后肢会进一步分工:前肢向手的方向发展,后肢逐渐专门做行走的器官。这样的分化显然对人类祖先的生存有利。
这就是说,到树下来生活,在新的需要下,它们逐渐变成直立行走的动物。于是手得到了解放。它们不再是四只脚或四只手的动物了。
这就标志着劳动器官的出现。
所以恩格斯认为从树上到地面上来直立行走,是类人猿向人类发展中的有决定意义的一步。他说:“这些猿类,大概首先由于它们的生活方式的影响,使手在攀援的时候从事跟脚不同的活动,因而在平地上行走的时候就开始摆脱用手帮助的习惯,渐渐直立行走。这就完成了从猿转变到人的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
这样,直立行走的新型动物终于一步步登上舞台了!
(七)
以前,它们在地面上碰到猛兽,常常要爬到树上去。现在,它们渐渐不这样做了。
猛兽来了,它们有的手执树枝,有的手拿石头,大呼大喊,挥舞树枝,抛掷石头,就可以把猛兽赶跑了。
这样,它们用手,用天然的“工具”,用智慧,用集体的力量,逐渐地战胜了猛兽。
从此,它们的生活比较自由了:它们有了更大的活动范围,更大的生存空间。
从此,它们经常地、集体地从一座小林子走到另一座小林子。起初是蹒跚地走着,以后就能够稍稍挺直身子,昂着头走路了。
这样,由于挺起胸膛,它们能够看得更远,更容易发现远处的敌人和食物了。
这当然是一个缓慢的演变过程。但是那时候,它们有的是时间啊。
茂盛的大森林要变成稀稀疏疏的小林子是一个漫长的缓慢的过程。


追寻人类的起源



人类从哪里来似乎是我们永恒的谜。现在有的基因学家宣称,我们所有的现代人在15万年前有一对共同的祖先。而寻根之旅所能依据的线索就是我们的身体,透过血液,我们尝试穿越时空去寻找15万年前的共同祖先。

发现古猿人

2004年,人们在印尼小岛上发现奇特的人类头盖骨。专家认定他脑量只有380毫升,身高1.08米。这个距今18000年前的小矮人,被称为50年来最伟大的发现之一。

1992年,在意大利阿尔塔穆拉,古人类学家在地下河冲蚀形成的迷宫般的岩洞深处,在距地面80米深的地方发现一个原始人头盖骨镶嵌在岩壁上,有50万年之久。专家们确定,这是一具保存最完整的海德堡人化石。

1924年在南非汤恩采石场,工人们在爆破时发现一个小孩头骨化石,专家认为他生活在距今120万到400万年之间,是人猿与人之间的过渡,并把他定名为南方古猿。从头骨爪痕看,这个年仅3岁的孩子死于老鹰之手。他是人类迄今发现的最早的祖先。研究发现,南方古猿起源于一个发生基因突变的古猿家族。这一突变基因导致他们能直立行走,同时使生存更容易。

南方古猿并不是惟一被发现的古猿。早在1891年,荷兰解剖学家杜布瓦就在爪哇岛发现了距今120万年前的能直立行走的猿人化石。

首次大迁徙

1984年,科学家理查德理基率领研究小组顶着摄氏60度的高温,在肯尼亚图尔卡纳干涸的河床边进行发掘。接近中午时,一块不寻常的人类骨骼化石露出地表,随后他们发现了更多化石。化石都属于一个人,这个距今150万年前、成年后身高近2米的界乎于人与猿之间的16岁男孩,毫无疑问是现代人最早的直系祖先。

直立人的出现是人与猿之间的分水岭。与其他灵长类动物相比,直立人是最早达到1.8米身高的直立动物,也是最早可以被称作人的动物。他既是捕猎者又是食腐者,高蛋白食物直接滋养了大脑。直立人的大脑是已知灵长动物中最大的,智力的进化让直立人有了一种生存的选择,这就是征服世界。

100万年前,持续9万年的冰河期使非洲彻底干涸,形成非洲大草原,直立人必须选择新的动植物作为食物。这时他们的群体已经能够组织起来,随季节变化而迁徙,他们是最早的游猎民族。几万年过去,一些直立人在饥饿和好奇心的驱使下走出非洲,来到亚洲,这是人类第一次迁徙,但绝不是最后一次。

人类的进化

在欧洲和亚洲都发现了同一祖先的人类,证明欧亚人类有着亲缘关系。从时间上看,欧洲直立人早于亚洲直立人,是非洲直立人的后代。

在距今120万年到80万年前,来自非洲的直立人遍布在非欧亚。有专家认为,在80万年前,直立人成为最早来到欧洲进入伊比利亚半岛的人类。与此同时,在亚洲以北京人为代表的东亚直立人开始了独立进化的道路。他们的大脑体积开始增加,终于在20万年前,一种被称为穴居人的直立人拥有了与现代人几乎相同的大脑。穴居人是冰河时期的王者,他们互相协作,共同生活,完美地适应着这个严酷的世界。

按照多中心起源理论,欧洲穴居人进化出高级人种,亚洲直立人种也扩大脑容量,与非洲原始人共同进化成现代人。但按照这种理论,现代人应当进化出3种形态迥异的物种来。但从基因角度看,现代人之间肤色、头发等差异都属于非常微小的变化,从生物特性来看,我们都属于同一物种,这又该怎么解释呢?

有专家认为,在进化过程当中,各地区人的基因通过50万年的交流,变得越来越近。如果这种理论成立,就意味着这些彼此独立的人群经过流动而相互见面、交配,从而交换基因。这种理论能通过基因科学加以证实吗?

亚当与夏娃

夏娃理论或非洲单一起源说假设的提出,最早的证据就是来自于遗传学的研究。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威尔逊教授感兴趣的问题,是人群当中的遗传变异性。

威尔逊等人相信,基因变异能解释所有动物的进化史。比如黑猩猩,看似长得一样的黑猩猩,就基因种类来讲可能差异非常大,因为在它300万年的发展史中,会产生大量的基因变化。而各人种之间的基因也应有100万年以上的差异。1987年,美国夏威夷大学的瑞贝卡·卡恩把来自世界各地的妇女的DNA样本进行提纯,寻找一种叫线粒体的独特物质。线粒体存在于细胞质中,被称为细胞的能量供应站,它自己有DNA,而且能够独立复制。下一代线粒体DNA一般仅来自母亲,代代相传,因此是一个很好的遗传标记。


实验的结果令人吃惊,结果显示现代女性的基因都来自一位妇女,她大约生活在148000年前,而非洲人和亚洲人之间的差异距今也只有10万年左右,这样的话多地区起源就变成不可能了。

随后,基因学家再次成功破译了男性遗传基因的密码Y染色体。通过研究他们得到结论,现代男性都有一个共同的父亲,他生活的年代也应该在15万年前。

这对人类共同的祖先是当之无愧的亚当和夏娃。

共同的祖先

假如把人类的进化比做一棵树,基因学家寻找亚当和夏娃的过程就像通过果实寻找根部一样,而根部由于时间久远,基因变异最大。因此基因学家判断,非洲人是现代人进化的源头。

印尼小矮人的发现证明了亚洲人与欧洲人都是一个人种,都有一个共同的祖先,他们来自于非洲大陆。

世界各地曾存在着直立人,但为什么非洲直立人最终一枝独秀?1997年,古人类学家在埃塞俄比亚发现了3个16万年前的古人类头盖骨,与现代人毫无二致,他们被定名为老智人。他们生活在与夏娃相近的年代,很可能就是我们的直系祖先。当时地球正处于冰河期,非洲面临严重干旱。不断扩张的沙漠使人类被分割成彼此孤立的小群落,独立生活在海岸线周围的小森林里。一场新的基因突变改变了这一切,新的人类在地球上出现,那就是我们的祖先,他们拥有全新的思维。

假如把人类进化的500万年比作一天,就在这一天的最后几分钟,最早的智慧型人类穴居人从猿人中脱颖而出。智人并不孤独,在欧洲穴居人仍在与冰河期做着生死之战,在亚洲直立人慢慢走向强盛。人类并非只有一种,不久他们就将彼此靠拢,这将是决定我们物种命运的会面。

征服的路程

上世纪80年代,在南非布隆博斯岩洞,人类学家发现了距今12万年的早期人类遗址。在洞穴中,专家们除发现大量石器外,还发现了大量贝壳和大型鱼骨,这说明智人是以海洋动物为食,甚至分工协作猎杀大鱼。

木制长矛和石刀使他们获得了稳定的日常饮食,主要有海豹、企鹅和鱼类。红色赭石被智人当作珍宝来收藏,这应该是一种涂料,智人用它在庆典上装饰自己,这表明他们已有抽象思维能力。发达的大脑结合高超的捕猎技巧,很快让原始人走上了他们祖先直立人走过的道路:迁徙。距今10万年以前甚至更晚的时候,其中很小一部分人希望能找到更好的居住环境,他们离开了非洲,人类的征服开始了。

对于在海滨生活的祖先来说,世界就是一条长长的海岸线,他们一代又一代沿着它迁徙。为勾画他们迁徙的路线,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科学家开始了一次从遗传学角度进行的穿越6万年时空的追寻。但现在人群绝大部分是混合人群,是多次起源的结果,追寻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漫漫追寻路

人的基因由30万个碱基对组成,60亿现代人每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基因,在这些基因中寻找独特的一组标志就像大海捞针。

经过慎重抉择,专家选定了男性的主要基因Y染色体作为主攻方向。专家介绍说,Y染色体的优势是它的大小要比线粒体的DNA大很多,线粒体的DNA只有16000个核苷酸,而对Y染色体来说,可以用非重组区段的那部分的话,大概是60000万个核苷酸,这样它的信息量就大很多,理论上得到的结果也要可靠得多。另一方面,线粒体DNA只反映了母系的遗传或者母系的迁移。Y染色体正好相反,它反映了父系的起源和迁移,所以遗传学家从1993年、1994年时开始对Y染色体进行系统研究。

线粒体DNA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门,Y染色体得到的研究更加精确。通过对比两组基因的变化,基因学家将为我们勾勒出人类迁徙的路线。人们终于可以开始了解夏娃的子孙将如何横跨万里、最终统一世界并形成了我们的现代人。


无论我们是什么肤色,我们的祖先都来自非洲。20000年前,人类登陆美洲大陆,经过约80代人,他们又从阿拉斯加来到了南美洲,为人类的大迁徙画上了完美的句号——从此人类统治了整个世界……

□2003年从复旦大学遗传学研究所传出一个轰动性的新闻——人们试图去寻找东亚独立起源的人的踪迹,结论让人非常吃惊:被研究的所有1200个人都是非洲的后裔。
这个结论为亚当、夏娃学说作了最充分的注解——无论我们是什么肤色,我们的祖先都来自非洲。
从上世纪80年代,基因学家通过分析世界各地人们的DNA,制作出了一种进化钟,通过对比基因的差异,他们得出了一个结论,我们都是15万年前一对父母的后代,他们是名副其实的亚当与夏娃。
然而,有古人类学家对此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吴新智认为,问题在于现在能够检测到的基因变异,能不能够等于共同祖先传下来的所有基因变异?他认为不能,因为共同祖先的后代里有很多个体,很多小的群体都得不到传代的机会,所以祖先的那些支子的基因变异全丢失掉了。
基因学家认为,基因的丧失恰恰验证了祖先演化的足迹。金力举例说,如果说源头的人群是群体A,假设该群体的遗传组成主要是绿球和红球,后来其中一小部分人离开了群体A,到了一个新地方建立了他们的居住地,而他们碰巧是一个家庭或者是有亲戚关系的,那很有可能他们所代表的遗传组成跟原来群体的遗传组成是有一定差别的,比如他们都是带有红球或者极少部分绿球,因为这个人群体相对来说比较小,绿球的频率在相对群体当中比较少,过了一段绿球可能消失了。另外,一个机制突变了,在新的群体当中尤其在这个群体的生存挣扎中会产生,于是在群体B当中,除了红球以外又有了蓝球这样新的遗传变异,如果说群体B当中又有一部分人迁移到另外一个地方,按照同样的原理,碰巧仅仅是或者迁移出去的人大部分是带有蓝球的,只有一少部分是红球,那么在群体C当中就可以看到蓝球作为一个主要的遗传变异,红球则相对来说比较少。
基因学家们相信大约10万年前,夏娃的子孙开始走出非洲,迁徙到世界各地,取代了当地的直立人,最后进化成我们现代人。相对于现代人而言,他们只是很小的一个群体,在短短的几万年时间里,无法发生更为复杂的基因变异。从某种意义上讲,夏娃是世界上最幸运的人,在其他人的基因由于种种原因最终消失后,只有她的子孙顽强地生存下来,把基因流传到现代。
当时在世界各地,生存着各种直立人。在欧洲穴居人是雪地中的王者,在亚洲直立人慢慢走向强盛,在非洲智人用赭石涂抹着身体,依靠渔猎为生。三个人种,一个世界,智人是凭借什么来征服世界的呢?专家们试图用基因来寻找我们祖先的足迹。金力他们推测,人类祖先迁徙的路线总是沿着物产比较丰富的路线走,而且还是沿着比较适合他们生存方式的那种环境去走。对于我们的祖先来说,海岸线就是他们的生命线。大约在6万年前,大部分智人顺着海岸线一路北上来到了中东这一带,比如像伊拉克的两河流域,在那一带生活了相当长的时间。中东富饶的物产,让智人的人口再次扩张,这让他们中的一些人决定再度迁徙。大概距今有五六万年左右的时间,在中东有一部分人迁出,沿着东南亚、印度洋这条线到了东亚,他们过了印度到了东南亚,然后从南方进入了现在的东亚腹地比如中国,他们就是我们现在东亚人和中国人的祖先。


□通过对东亚古人类的化石进行排序后,金力他们有了一个发现:距今10万年到距今4万年之间这一段,在东亚地区是没有人类化石的。
金力他们认为,与黄种人相比,原始东南亚人基因更为古老,他们是最早来到东亚的现代人,这一观点受到了语言学家的欢迎。
长期以来,语言学上习惯把东亚的语言分成汉藏、苗瑶、侗台、南部4个语系,这是建立在古人类学家多地区起源说的理论上的。但语言学家潘悟云研究发现,这4个语系其实都来自同一种语言。通过语言的比较,潘悟云得出了与金力相同的结论,东亚的语系来自同一人种,他们最早来到东南亚,成为了早期棕色人种的祖先。他们由南向北进行扩展,随后更多的智人尾随到来。东亚人种的种扩展并不是一次迁徙完成的。
基因学家认为,在早期棕色人种来到东亚之后,现代黄种人的祖先也进入东亚。在他们中间,既有生存的战争也有基因间的交流,我们是他们之间血与火的后代。那么更早来到东亚大陆,又曾经兴盛一时的东亚直立人到哪里去了呢?
和非洲一样,亚洲同样是一块古老的大陆。从早期的猿人到晚期的直立人,在东亚各地区陆续发现各个阶段的古人类化石,这显示了其独特的进化模式。从早期的北京猿人到晚期的山顶洞人,他们都与现代东亚人有着相似的骨骼特征,特别是山顶洞人,从现场发现的工具和装饰品看,已有相当高的文明程度。
通过对东亚古人类的化石进行排序后,金力他们有了一个发现:距今10万年到距今4万年之间这一段,在东亚地区是没有人类化石的。
由于这个断当正好是东亚的冰河期,基因学家推论,严寒极有可能杀死了北京猿人和他的后代,但这个推论受到了古人类学家的质疑。吴新智说,同时期的动物化石表明当时亚洲没那么冷,直立人怎么会冻死呢?
在东亚人起源的问题上,古人类学家用化石说话,而基因学家又找不到东亚直立人流传下来的证据,目前为止,这个问题仍将争论下去。
□经过遗传学家认定,我们的DNA并没有任何尼安德特人的印迹,我们是纯种智人的后代,如果我们的祖先跟尼安德特人通婚,他们的子孙也一定从这个地球上灭绝了。
专家们相信在4万年前的东欧,智人有一次伟大的飞跃,新的环境让他们的工具制造技术有了极大的提升,骨矛、石刀等新工具纷纷出现,这就是第一次技术革命。
新工具就意味着更成功的狩猎、更大的部落以及在欧洲内陆的扩张。金力介绍说,大概距今30万年左右,有一部分人进入欧洲,可能成为现在欧洲人的祖先,但是随着最后一次冰川期到来以后,他们被冰川推向南方,然后在地中海的北岸建立了居住点。
欧洲的移民们很快发现他们处于别人的领地。早在20万年前,欧洲就有一种原始直立人生存着,上世纪80年代,法国拍摄了一部史前故事片《火之战》,在影片中一种名叫尼安德特人的穴居人聚集在南欧的岩洞里,他们身强力壮,毛发浓密,守卫着篝火。在他们中间已经形成了部族的概念,部族的成员内部之间互相关爱,共同生存。1997年,在葡萄牙的拉加尔韦勒,考古学家发现了一具尸骨,从骨骼判断,这是一名4岁的小孩,由于儿童的骨骼非常脆弱,如果不是有意保存,骨骼是不会保存得如此完整。小孩的头骨破碎,估计这是他致死的原因。从发掘现场看,他应该是被隆重埋葬的。通过对骨骼进行鉴定,专家们发现在他身上有着尼安德特人的特点。在男孩身上,专家还发现了一个海贝项链。装饰物是智人与尼安德特人得以区分的标志之一,从埋葬方式来看也十分接近智人的习俗。这个有着尼安德特骨骼特征的小孩会不会就是一个混血儿呢?他是否有基因流传到现代社会呢?
人们将现代人和尼安德特人的DNA进行了对比,想找出他们之间的差异。验证的结果是两者大概相差60万年,即他们分开距今已60万年或者更早一些,说明了尼安德特人确实是早期迁出非洲的直立人的后代,但是尼安德特人的基因在现代人当中没有看到。
经过遗传学家认定,我们的DNA并没有任何尼安德特人的印迹,我们是纯种智人的后代。如果我们的祖先跟尼安德特人通婚的话,他们的子孙也一定从这个地球上灭绝了。尼安德特人在冰川时代生存了下来,而且还有所进化,但在和现代人遭遇时就没有那么好的运气了。
4万年前的欧洲,是现代人与尼安德特人的第一次遭遇。以梭镖和其他新工具武装的现代人与当地人相遇了,尼安德特人个头虽然小一些,肌肉却发达得令人难以置信。瘦高的智人在体力上不是他们的对手,但他们在竞争上却占据很大的优势。在漫长的时间里,尼安德特人制造出了许多精美的石器,并被广泛加以使用,然而不知什么原因,这种石器在达到某种高度后便停滞不前。专家们推测,这可能与尼安德特人的大脑进化有关。和他们相对应的是,智人所做的工具更为多种多样,他们开始用之前从未用过的骨头、鹿角和象牙生产工具,这种才智是他们最终生存下来的关键。
□37000年前,智人进入寒冷的法国南部,他们所携带的是种类繁多的新式工具,当地的尼安德特人设法将这些发明抄袭过去,但当尼安德特人奋力追赶智人时,智人却完成了另一次飞跃,那就是艺术。
37000年前,冰川期的情况更加恶化,冰雪覆盖的面积越来越大,冬季比以前更加难熬了。冬季是尼安德特人和智人的敌人,孤立就意味着饥饿甚至灭绝。为了生存,我们的祖先需要与遥远的同胞打交道,并由他们提供更多的关于食物的信息。他们开始了交换,除了工具,贝雕、石像等艺术品也深受欢迎。通过交换,智人得到了维持生存所必需的食物,而艺术品在最艰难的时刻帮助他们渡过了难关。
在专家眼中,正是通过一些小饰品,欧洲成了一个大的集贸市场,所有的现代人因此得以建立自己最初的关系网,他们交换所有有用的信息,彼此交流对工具的改进。正是依靠这些他们得以占领最广阔、最富饶的领地,利用他们的工具和文化,智人逐步在西欧扩展开来,占有最好的洞穴和山谷。从温暖的土耳其到寒冷的法国和德国,我们祖先的石器时代的交际网络可以使他们能在任何想去的地方繁衍生息下去。智人是游牧民族,他们每个季节都在寻找新的猎场,而尼安德特人则生活在一成不变的固定的洞穴里。这些冰川期里技能单一的群体,比被他们精明的异族兄弟打败了,这是智慧的胜利。
28000年前,智人的数量超过了尼安德特人。尼安德特人的少数部落仍在西班牙,但他们已注定难逃厄运。27000年前,尼安德特人永远消失了踪迹,他们的家园落到了更富于智慧的智人手里。20000年前,人类的征服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智人离开了他们熟悉的温暖猎场,进入了那些他们从未涉足过的地区。食物的诱惑,让他们跟随着野生动物群长途跋涉到了西伯利亚寒冷的森林里,冰川时期的海平面下降,为人类提供了绝佳的良机。如今亚洲和美洲远隔重洋,但20000年前,有一块陆桥将两块大陆紧紧地连接在一起,这座桥将人类带入到了一个崭新的世界。
金力介绍说,人类迁徙进入所谓边缘地区的,一个是美洲,一个是大洋洲,他们都是以亚洲作为跳板的。进入美洲的来自于亚洲,是通过白令海峡那个陆桥进入美洲的。他的来源现在相对来说比较确定,即来自于西伯利亚,西伯利亚的人来自于中亚。
在500万年的时间里,从来没有像人这样高智商的动物踏上美洲的土地。对于第一批踏上这片广袤的土地的人们来说,这里充满了神秘和危险。基因学家把美国本土人的DNA与全世界的人作比较,令人吃惊的是,土著人的基因含有一种独特的变异,这种变异刚开始或许只出现在一个人身上,但现在却出现在数百万人身上。专家们认为,最早登陆美洲大陆的也许只是一个来自西伯利亚的家庭,但他们的能力已经大大超过了他们走出非洲的祖先。在不到2000年的时间里,也就是约80代人的时间,他们从阿拉斯加来到了南美洲,为这次人类的大迁徙画上了完美的句号——从此人类统治了整个世界。

参考资料:http://news.21cn.com/social/wenhua/2005/02/02/1973969.shtml
人类起源神话

关於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

人类的起源,可以说是学术上最令人头痛的问题,不论是人类学家、考古学家、历史学家、生物学家、化学家,甚至於哲学家、宗教家,都曾对人类起源做过各种角度的研究,然而,迄今仍没有最令人信服的说法。

关於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各民族都相当丰富,其中有些说法颇为相似,当然不同的也不少,在这些神话里头,很有趣的,我们可以发现有和进化论不谋而合之处。



归纳各种神话,人类的起源可以分为『呼唤而出』、『原本存在』、『植物变的』、『动物变的』和『泥土造的』五种,现就分别叙述。



《埃及神话》说人类是神呼唤而出的。自古以来,埃及一直是个神秘之地,她是所有古老国家中最自我封闭的,她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外在的文明很难对她发生影响,因此她的人类起源的说法也和别的民众不同。



埃及人认为远在埃及於世界上出现之前,全能的神『努 (NU) 』就已存在,他创造了天地的一切,他呼唤『苏比』,就有了风;呼唤『泰富那』,就有了雨;呼唤『哈比』,尼罗河就流过埃及,他一次次呼唤,万物一件件出现,最后,他道出『男人和女人』,转眼间,埃及就住满许多人。



造物工作完成,努就将自己变成男人外形,成为第一位法老王,统治大地人类,开创安和繁荣景象。



人类原本就存在着的神话,散见於北美印第安人和纽西兰毛利人。印第安人神话中说到神创造天地,然后从地下带领人类上来,生活在大地上。毛利人的神话说『兰奇』和『巴巴』是天和地,是万物源头,当时天和地未分开,四下漆黑,其儿子渴望得到光明,便用力将天地推开,光明於是出现,一向藏在黑暗中的人类便被发现,原来他们也是天地所生。



认为人类是植物所变的为日耳曼神话,它说天神欧丁 (ODIN) 有一天和其他的神在海边散步,看到沙洲上长了两棵树,其中一棵姿态雄伟,另一棵姿态绰约,於是下令把两棵树砍下,分别造成男人和女人,欧丁首先赋予生命,其他的神分别赋予理智、语言、血液、肤色等,成为日耳曼的祖先。



人类是由动物变的之神话相当常见。在澳洲神话中说人是蜥蜴变的;美洲神话则说人是山犬、海狸、猿猴等变的;希腊神话也说某族人是天鹅变的,某族人是牛变的。



我们由这种『动物变人』的神话中,可以发现很接近进化论的说法,尤其是美洲神话中说人是猿猴变的,就完全与进化论相吻合,这种巧合,很耐人寻味。



我国神话论及人类起源的有数种,比较早的说法是《淮南子精神篇》:『有二神(阴、阳二神)混生,经天营地……类气为虫(混浊的气体变成虫鱼鸟兽),精气为人(清纯的气体变成人)。』这种说法并未受多大重视。



晚一点的说法则指盘古垂死化为万物之时,身上的寄生虫变为人类。绎史卷一引五运历年纪:『(盘古)身之诸虫,因风所感,化为黎甿(人)。 』此种说法也没有流传开来。



另一种说法是指人类由黄帝所造,然后由其他的神上骈和桑林赋予四肢五官,见淮南子说林篇:『黄帝生阴阳,上骈生耳目,桑林生臂手……。』这种说法很有趣,和日耳曼所述的很相似,可惜上骈和桑林是什麽样的神,在其他古籍中并无叙述,徒留一个谜。



在所有神话中,『泥土造人』的说法最多,也最为流传,如纽西兰神话说人是天神滴奇 (TIKI) 用红土和自己的血制成;美拉尼西亚人也这样说;希腊神话说神从地球内部取出土与火,派普罗米修斯和埃皮米修斯兄弟二神,分别创造动物与人类,并赋予人类种种个性和智慧。



北美洲西部的迈都族印第安人认为当初『大地开创者』创造树木鸟兽之后,说『我要造人了。』便取些暗红色泥土搀水,做成一男一女。



在所有神话里,最引人入胜的泥土造人故事,要数我国的女娲和犹太神话(圣经)的上帝。



话说盘古开辟天地之后,不知经过多少年,忽然在天地间出现女娲。女娲在这荒凉天地中感到寂寞,有一天,她对着水,照见了自己,心里想要是天地间有几个像自己的,彼此说说话,该有多好,便不自觉的抓泥土,和上了水;照自己的形体捏出泥偶,放在地上,迎风一吹,便成为活跳跳的东西,於是给他起名为『人』。



原先女娲一个接一个继续不停的造人,但进度缓慢,终於感到吃力,心想要如何快速造人,以填补辽阔的大地时,他背靠山崖,顺手摘下藤条,懒懒地在和了水的泥浆里搅着,然后一甩藤条,洒落许多泥点,这些泥点落在地上,经风一吹,都变成了人,於是不停地挥动藤条,大地上的人也不断的增多了。



圣经里的上帝造人故事记载在旧约的创世纪之中。话说上帝花了五日时间创造了大地万物,到第六日他说:『我们要照着我们的形象,按着我们的样式造人……』於是用地上的尘土造人,将生气吹进人的鼻孔后,就成为活生生的男人,取名亚当。



不久便取下亚当的一条肋骨,造成一个女人,亚当说:『这是我骨中的骨,肉中的肉,可以称他为女人。』



在女娲和上帝造人的神话里,可以发现共同之处是都按着他们的形像造人,由此可见女娲和上帝的长相和人相似。不同之处在於圣经描述女人是男人肋骨造的,而不是泥土造的


上一篇:三星发布会

下一篇:花房春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