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教育发展现状及设想是什么?
(一)国际教育政策 2004年英国教育部发布了题为《置世界于世界一流教育之中》(Putting the World into World Class Education)的国际教育发展战略报告。英国政府期望,通过国际教育的发展使英国教育和培训事业能够为英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巨大的贡献。这份发展战略报告提出了三大发展目标及其相应的具体目标和政策。 第一大战略目标是:“为生活在全球社会中并在全球经济中工作,而培养我们的(英国本国的)儿童、青年和成人”。其基本理由是,如今,许多人到海外旅行和工作,在每个城市的大街上都能够感受到不同的文化,我们的经济更加全球化,我们每四份工作中就有一份与国际贸易相关。这些都使我们感到强烈的、直接或者间接的国际竞争。这种全球化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将是深远的。为此,英国政府强调,“有责任为儿童、青年和成人做好国际生活的准备”。 第二大战略目标是:加强与国际伙伴的合作,使各国的目标都实现。英国政府认为,各国应该“相互学习、分享经验、相互协作,共同提升教育、技能和服务水准”。 第三大战略目标是:最大限度地为国际贸易和经济发展服务。英国政府要求英国的教育和培训机构以及大学的研究部门最大限度地为海外贸易和国内投资作出贡献。教育与技能发展在全球知识经济中具有中枢性的作用。教育和训练不仅释放出个人的潜能,而且扩张着现代经济的竞争力。 (二)三级管理架构 英国国家一级的教育管理行政机构是教育与技术部(DFES)。教育与技术部的行政长官是教育与技术国务大臣,下面有三个部长对其直接负责:学校标准国务部长,儿童国务部长,终身学习、继续教育与高等教育国务部长。“创造机会、激发潜能、达成卓越”是教育与技术部的领导理念。教育与技术部的职能与几个专门机构,如课程与资格局(QCA)、教育标准办公室(OFSTED)等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它们不是教育与技术部的下属机构。 地方教育管理行政部门主要为市郡地方教育当局(LEA),直接受教育与技术部领导。经过十几年教育改革,目前基本形成了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治相结合的教育行政管理体制。 1988年教育改革法在加强中央教育行政集权的同时,对地方教育行政进行了分权,并授权学校自主管理。任何注册学生不少于300人的郡办或民办学校经过规定程序,均有获得直接拨款公立学校资格的权力。英国中小学的管理体制是学校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具体来说,中小学校的教育方针、课程计划、学校标准、教师标准及部分学校的办学经费,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统一掌握和控制;而学校的具体培养目标、服务方向、基本规模、部分课程、校长任免及部分小学的办学经费则由地方教育当局控制。学校内部的管理结构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即高级管理层、中间管理层和基础操作层。高级管理层主要由校董事会、校长组成;中间管理层主要是高级管理委员会;基础操作层主要是由教研组、年级组构成。 (三)基层学校状况 1.学生管理很严格 学校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要求十分严格。学生平时一律穿校服、佩胸卡到校。学生如果有事离校,应由校长签名批准,同时家长必须到校门口接走,并说明离校的理由和如何弥补落下的功课等问题。学生在校期间严禁使用手机、MP3等,回家没有父母的同意不允许上网。学生如有吸烟等行为必须回家反省24小时;如果动手打架,打架双方都要先回家反省72小时,然后再接受学校处理。考试非常严格,大型考试都在体育馆进行,单人单桌,每张桌子前后左右间隔一米开外,考场内有5名教师不停巡查监考。 家长对学生的要求也很高。从全英国看,通常只有50%的中学毕业生能考上大学(Palmer’s中学、Hassenbrook中学的大学录取率均在90%以上)。学生座谈会上透露,家长最关心的是学生的成绩,所有学生完成每天家庭作业要花相当多的时间。家长不轻易给孩子零花钱,确有需要,要孩子提出申请,过后家长要查账核实,一定要弄清买了些什么,还剩多少钱等。 2.教师工作很敬业 教师每天到校后都要参加例会,明确当天的工作安排并讨论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他们每周平均课时达到20节以上。在备课方面,根据教育部门的教学计划,依据教材,尽可能拓展可用的教学资源,自行组织教学内容,尤其是地理、历史、物理等科目都有详细的教学设计。学生的作业每天必改,作业问题较多的学生放学后要单独补习。平时教师之间随时都在探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3.成功校长很辛苦 校长尽管没有繁重的课务,但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大到政府的评估、教师的招聘、资金的募集,小到学生离校的出门证明,都必须身体力行,所以,校长们每天都很忙碌。友好学校的格莱斯贝校长说要当成功的校长,除了必须有先进的理念、科学的管理、团结的队伍外,还必须有足够的资金,因为生源数量与办学资金是密切挂钩的。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因为只有高质量才有高评估,有高评估才能吸引充足的生源。 Palmer’s中学已有300多年的办学历史,校长Peter Fenwick先生认为,他当今最感困惑的是两件事:一是全体教师、职工对办学目标是否认同;二是招聘到符合要求的教师。可能因为成功校长很辛苦,英国竞聘正职校长的人选很少,英国政府不得不把正职校长的工作年限延长至65周岁。 4.英国教育很“节俭” 英国是一个发达国家,英国的教育闻名世界,但英国学校的外观都很不显眼,有的甚至给人一种破旧的感觉。从办学有800多年历史的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简朴的学院校门,到校内800多年没有改变的颁发毕业证书的拱形礼堂、多功能简易桌椅乃至自制的实验仪器,可以清晰地感受到英国学校的这一特色──节俭。校长、教师的办公室都很小,并且布置极为简单,有些办公设施据说还是教师们亲手制作的。 英国学校的经费拨款要经过议会通过,但该花的时候绝对是大手笔。比如,虽然一室多用,但每个学校都有许多固定的单独辅导室或实验室。Hassenbrook学校有一个全英唯一的创新思维实验室,造价不菲,实验室从设计到内部设施都是一流的,英国教育大臣专门为实验室启用揭幕。也许只有在这时我们才能体会英国教育“节俭”的真正含义。在友好学校参加的那次校长办公会议,主题是350万英镑如何用到最关键的地方。最后为激励优秀学生,学校决定给他们提供免费早餐。 5.对中国教育很关注 英国政府和学校都对中国的教育现状和课程改革高度关注。此次访问中,英方还专门举办了主题为“今日中国”的中英校长论坛。英国有一百多位校长出席(对英国来说,这是一个规模很大的会议)。论坛上,英国学生以演讲的方式展示了他们中国普通话的水平。英国保守党副主席Stephen Castle在致辞中指出:“今天能够参与这次会议,已经表达了对儿童和年轻人的重视;一种对他们未来将通过交流的机会而成为世界公民的关注,而仅仅在几年前,这一切看上去似乎都是不可能做到的。十年前,我们只是梦想两国学生能交互访问,如今,学生互访已经对学校间的校际交流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十年前,大部分学校对在学校中进行普通话的教授有着热切的渴望,但仍被视作一个十分长期的项目。为进一步增进两国年轻人的友谊和了解,英国政府的学校正致力于把中国普通话课程引进更多的学校,我们相信这些将对21世纪世界的稳定和繁荣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虽然英国学生对中国仍然了解不多,但提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他们都知道。谈到中国学生都学英语,大多数能进行简单的会话,他们异常兴奋。
英国教育的发展
英国全称为大不列颠与北爱尔兰联合王国。由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北爱尔兰 4个部分和大伦敦地区组成。联合王国的各个组成部分有着共同的政治经济制度和历史文化传统。在教育方面,全国有英格兰和威尔士、苏格兰、北爱尔兰 3个公共教育系统。他们各有立法,行政管理各自分开;既有各自的特点,又保持共同的传统。古代中世纪教育英国有组织的教育是和基督教的传人同时开始的。基督教的两支即凯尔特教会和罗马教会从南北两方传入英国。公元 563年,凯尔特教会的教士科伦巴从爱尔兰到苏格兰,在艾欧纳建立寺院,传播基督教。其后逐步南移到英格兰,寺院既训练新皈依的教徒,也进行普通教育。公元 597年,圣奥古斯丁从欧洲大陆到英格兰南部的肯特,在坎特伯雷建立大教堂,教育新皈依的教徒并培训牧师。宗教和教育都是教会的工作,不可分割。基督教的这两个教派最后同化于罗马教派。从公元 6世纪到宗教改革的1000年间,教会垄断了英国教育。除学徒训练和贵族教育以外,一切有组织的教育都由教会提供。任命教师、校长都要由主教本人或他指定的代理人批准。这1000年间英国教育的发展约可分为三个时期:①从基督教传入英国到诺曼征服(1066),称形成期。最初,学校设在大教堂或寺院内,既无专门校舍,又无专职教师;由主教本人或其他教士对各种年龄的受教者进行教育。其后,学校逐步分为文法学校和歌咏学校。文法学校属普通教育性质,文法指拉丁语文,居中世纪七艺之首,是其它各艺的基础。拉丁文是基督教世界宗教、法律和政府的通用语言,不论学者和志在教会或政府工作的人都需要掌握。所以,文法学校享有较高的地位。歌咏学校属职业训练性质。训练教堂唱诗班成员和牧师举行仪式时的助手。坎特伯雷文法学校和约克文法学校先后成立于7世纪末和8世纪初,是英国最古老的文法学校。英国著名神学家阿尔琴曾在约克任教。相传英王阿尔弗雷德还曾创办宫廷学校。②从诺曼征服到英国发生黑死病(1349),称发展期。这个时期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传入英国,学习教会法规和罗马法成为风气。牛津大学(12世纪中叶)和剑桥大学(1209)先后建立,并创办了多种类型的学校,学术界出现了繁荣景象。由于诺曼人侵入,学校中相当数量撒克逊教师为诺曼人所接替,教学中把拉丁文译成诺曼底法语。这一时期,教会的教育组织有了固定的形式,即拉丁语学校和本族语学校。两类学校职责分明。前者为中等教育,后者为初等教育。为学习本族语,出现了读写学校。歌咏学校和读写学校成为文法学校的预备学校,相当于近代小学。文法学校与大学联系,开设拉丁文、初等逻辑和修辞等课程,为继续升学作准备。这成为英国教育的一个显著特征。大学入学条件。要求申请者通过 5门普通教育证书考试科目。其中有2门高级水平的科目、3门普通水平的科目或者3门高级水平的科目、1门普通水平的科目。每年9月1日~12月15日(牛津、剑桥9月1日~10月15日)向大学入学委员会提出次年入学许可的申请。师范教育 英国各大学承担培养师资的责任。1975年以前,在大学领导下成立地区训练组织,大学、师资训练机构、地方教育当局和教师派代表参加,大学副校长任地区训练组织董事会董事长。1975年英格兰有地区训练组织22个,威尔士 1个。 这一制度于1975年废止。现在地区训练组织的业务和行政职责由大学教育学院承担。师资训练机构有大学教育系、教育学院(原称师范学院)、技术教育学院、多科技术学院教育系和艺术训练中心5种类型。其中教育学院数量最多,共160余所,学制3年,学生毕业授予教师证书。部分学生加读1年,授予教育学学士学位。多数教育学院普通科培养小学教师。技术教育学院、大学教育系和艺术训练中心只提供专业训练,为期 1年。技术教育学院培养继续教育师资。大学教育系招收大学毕业生,为中学培养专科教师。艺术训练中心只招收有艺术或手工艺专业资格的学生,培养专科教师。70年代后期,受人口出生率下降的影响,教师需求量减少。政府对师资训练机构进行了调整,先后有100余所教育学院相互合并,或与多科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合并,以提高师资培养质量。参考书目S. L. Curtis, History of Education in Great Britɑin, University Tutorial Press, London, 1957.H.C.Dent,Education in Englɑnd ɑnd Wales,Hedderand Stoughton,London,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