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云楼

时间:2024-06-26 08:19:52编辑:优化君

过云楼的顾家六世传承

顾氏家族收藏书画的历史,可追溯到顾家五世祖,至四世祖顾文彬(1811-1889),尤其钟情古书画的收藏,他一生殚精竭力,多方搜求,积累书画墨迹达到数百件之多,作品的时间自晋唐至明清,连绵千年,其中有不少为传世的赫赫名迹。为此,文彬公特意营建过云楼和怡园,在楼园落成后的第六天,他就辞去浙江宁绍台道的官职,返家燕居,沉潜于书画艺文之中,怡怡自乐。他在晚年精选所藏书画250件,编纂成《过云楼书画记》十卷,著录了他一生搜集、赏析、研究历代法书名画的业迹。文彬公之后,到祖父顾麒士(1865-1930)一代,在继承文彬公留遗的三分之一藏画基础上,又在进一步的扩充。祖公麒士自己是一位精通书法绘画的艺术家,尤其所作山水画清逸蕴藉,名重于世。凭藉他博厚的艺术素养和睿敏的眼光,广取博采,将书画收藏充盈至千余幅之巨,达到过云楼藏画的全盛时期。麒士公于收藏方面化费的心力和取得的成功,可在编撰的《过云楼续书画记》中得以窥见。 自古以来,创业艰难,而守业更难。历史上曾有多少雄视一代的大收藏家,如明项子京、清安仪周、梁清标等,收藏之富都曾辉煌一时,然而,或因后世的奢侈挥霍、争产夺业,或经社会动乱、时代变迁,或遭水火灾祸,皆不能世代相守,以致散失损毁,有负先人的苦诣。过云楼在百年的漫长岁月里,前三代先人呕心沥血,创建起足以雄视江南的书画宝库,如何长期完整地保存这批历史文化遗宝,则是后世人面临的难题。文彬公当初名藏画室为过云楼,除了表现视书画为过眼云烟的豁达心胸外,不无含有藏祚不永的隐虞。果然如先公所料,民国以后,军阀混战,外患不断,特别是在日寇侵华的时期,江南沦陷,环境险恶,过云楼所藏书画经历了一次次劫难。先父则扬(字公雄,1897-1951)和先母沈同樾(1896-1978)承继了父辈析分的四分之一的书画藏品,数量也有三百余件之众。当时居住在苏州朱家园,1937年8月16日,日军对苏州进行空袭,一颗炸弹落在我家的院子里,炸毁了窗户和院中杂物,万幸的是书房内的书画未伤毫发。父母亲唯恐再次遭难,急急携带一部分书画精品,避光蠡墅镇,后来又雇船载画箱迁至光福山区。1938年初,在姑母顾延的帮助下,父亲决定将书画随同我们全家搬到上海的租界,不料派来运输的卡车在半途发生意外,停在常熟城外的路上,又遭到日本兵的盘问,幸好有一位随车前来的日本友人应付,方把他们支走。见此危急情况,父亲匆匆随装满书画的卡车,先赴上海。两个儿子因车上装满画箱,没有位置,被留在了常熟汽车站的小店里,直到第二天另派卡车,才由家人接回上海。这些书画在父亲和母亲的保护下,历尽了艰险,终于避过了劫难,安全地保存下来。我们一家在上海度过漫长的七年,当时经济拮据,日子过得很是艰苦,但父母亲节衣缩食,始终没有出卖一张古画。他们说:这批书画是祖上保存下来的中国艺术精华,必须世守下去,发扬光大。解放以后,社会稳定,国家的建设事业蒸蒸日上,我们看到了希望,不必再有过眼云烟的担忧。1951年,父亲在病榻说出了思索多时的想法,作出决定:“还是献出来,把我们的书画收藏献给国家吧。”母亲和我们兄弟姐妹五人(顾笃瑄、顾榴、顾佛、顾笃璋、顾笃球)遵照父亲的遗愿,于1951年、1959年将家藏法书名画308件捐赠上海博物馆。至此,过云楼藏画中保存比较完整的一批书画得到了最好的归宿。如果说,顾家上几代先辈出于钟爱书画、潜心研习的宗旨,在收集历代书画名迹方面付出了无数的心血和财力,那么后两代人为了呵护、征集和充实这批珍宝,其间历经的艰险困顿,真是甘苦自知,为外人所难以感知的。正因为如此,我们视收藏的古书画已不是一家之私产,而是升华为保护中华历史文化、祖国文化遗珍的神圣职责。这批书画珍品归入国家博物馆,能得到更为妥善的保藏,同时又为深入研究、为进一步宣传宏扬优秀文化传统发挥作用,正可谓“过眼云烟”化作“映世霞晖”,我们的内心感到无比的欣慰。

过云楼的所藏书画

故宫博物院图书馆副研究馆员翁连奚说,原来公认的过云楼以收藏书画著名,但对过云楼的藏书知之甚少,一直到20世纪30年代,傅增湘先生去过云楼看书,才对过云楼的藏书有所了解。其中不乏宋元明清历代善本和名人的稿、抄、校本。拓晓堂透露,过云楼里面实际上还有一个很秘密的密室,顾家的书是放在密室里面的,他们的藏画可以给朋友看、欣赏,但是书籍是秘不示人的,这是历史习惯。翁连奚介绍说,过去一直认为宋版的《锦绣万花谷》,与日本静嘉堂所藏的《锦绣万花谷》为同一版本,这次发现这部书的字体不同于日本静嘉堂刻本,且未见著录,是宋代的孤本。1951年和1959年,过云楼顾氏后人,先后两次将所藏的三百多件书画精品,捐赠给了上海博物馆。过云楼历经150余年,集藏的书画珍品,有了它们最终的归宿。然而过云楼几代人密藏、从不轻易示人的善本古籍,在此后的几十年间,有大约四分之三转归南京图书馆收藏,尚有剩余的170多种图书留存民间,逐渐被世人所遗忘。最近这些图书被嘉德公司征集拍卖。

古代有哪些私人藏书阁?

山东聊城杨以增氏海源阁、江苏常熟瞿氏铁琴铜剑楼、浙江杭州丁氏八千卷楼、浙江吴兴陆氏皕宋楼,合称中国清代四大私人藏书楼。
海源阁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聊城古城中心,由清代江南河道总督、邑人杨以增创建于道光二十年(1840年),总计藏书四千余种,二十二万余卷,金石书画不胜枚举,收藏之富“为海内之甲观”。海渊阁于本世纪二十至四十年代,屡遭兵燹匪劫,珍藏流散,楼舍损毁,1992年10月,聊城市筹集资金200万元,将海渊阁重新修复。中国历史博物馆将聊城的海渊阁与北京的文渊阁、皇史晟、宁波的天一阁并列为中国历史上官私藏书的典范。而晚清四大私人藏书阁又以瞿杨两家所藏宋元珍本最多,故又有“南瞿北杨”之誉。

天一阁
坐落在浙江省宁波市月湖之西的天一街,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私人藏书楼,也是世界上现存历史最悠久的私人藏书楼之一。始建于公元1561年(明嘉靖四十年),建成于1566年(明嘉靖四十五年),原为明兵部右侍郎范钦的藏书处。1982年3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点,2007年又被公布为全国重点古籍保护单位。


中国古代和现代有哪些私人藏书阁?

二、唐宋时期私人藏书
1、唐代私人藏书情况:这一时期有些藏书家在藏书数量,特别是对藏书进行认真校勘方面,甚至超过了宫廷藏书。如唐代苏弁“聚书二万卷,手自雠定,当时称与秘府埒”(见《新唐书》本传)。又如韦述“蓄书二万卷,皆手校定,黄墨精谨,内秘书不逮也。古草隶帖、秘书、古器、图谱无不备”(见《新唐书》本传)。
这一时期藏书的特点是:
A、许多人做了校勘工作,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其藏书的质量。
B、通过建楼藏书(如田弘正、张建章)和改良藏书办法(即用不同颜色的装帧材料来区分藏书的类别)等,使图书的保管工作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2、宋代私人藏书情况:两宋私家藏书事业空前繁荣。
A、首先是人数多,见于文献记载的,据不完全统计有160人(见方建新《宋代私家藏书补录》);
B、其次是分布广,除江浙为藏书家集中的地区外,从中原到边远的地区皆有藏书楼;
C、再次是藏书家收书的范围很广,根据自己的专长与爱好,呈现出了较为鲜明的个性(如苏过于《斜川集》卷四《夷门蔡氏藏书目叙》中所言);
D、第四,在校勘方面也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如贺铸等);
E、第五,开始用题跋的形式来写读书和藏书的感受,如(陆佃、陆游);
F、第六,编写藏书目录成风(参见汪辟疆《目录学研究》)
北京文渊阁、沈阳文朔阁、承德文津阁、杭州文澜阁
北京文渊阁:文渊阁位于故宫东华门内文华殿后,原明代圣济殿旧址。清朝乾隆三十九年至四十一年(公元1774—1776年)建成,是皇家收藏《四库全书》的图书馆。
世界上最大的丛书《四库全书》曾藏在这里,以非常考究的楠木书箱盛装,安置在书架上。另外,故宫文渊阁还存放过康熙时编纂的《四库全书总目考证》、《古今图书集成》和大量的古代文化典籍,至今仍有重要的使用价值。
文渊阁为三层楼房,仿宁波天一阁规制,楼上通为一间,楼下分为六间,取“天一生水,地六承之”,意在防火。文渊阁的园林布局,十分精致。阁前设长方形水池,周置石栏,以石拱桥与文华殿后殿联为一体,池中养殖鱼藻。大型叠石假山环列阁后,假山山路、山洞上下穿行,就连阁的左右门道阶梯也增加叠石艺术处理,使文渊阁的气氛更加浓厚。阁内悬有乾隆御书“汇流澄鉴”四字匾

沈阳文朔阁:文溯阁建于1782年(乾隆四十七年)。专为存放《文溯阁四库全书》而建,另有《古今图书集成》亦存于阁内。阁后是仰熙斋,东西有抄手游廊,是皇帝读书之所

承德文津阁:文津阁位于避暑山庄平原区的西部,建于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是仿浙江宁波天一阁建造的。它不仅是清代的重要藏书之所,也是一处很有特色的小园林。 清乾隆年间,为了庋藏《四库全书》,在全国修建了7座皇家藏书楼,其中北京故宫内的文渊阁、圆明园的文源阁、沈阳故宫的文溯阁和承德避暑山庄的文津阁又称北方四阁或内廷四库。乾隆为文津阁题诗中写道:“渊源如欲问,应自此寻津。”在诗注中又说:“山庄建阁,以文津名之,御园之文源,大内之文溯,皆由此津逮也。”大意为:追寻文化的源流,继承文化遗产,繁荣和发展现代文化,先要找到它的济渡处。文津即是在文化长河上由此岸达彼岸的济渡处。 从外观上看,文津阁是一个二层楼阁,实际上是三层楼阁,中间有一暗层。暗层全用楠木造壁,能防虫蛀,是藏书之处。此阁在设计上按《易经》中“天一生水”、“地六成之”的说法,将一层的六楹隔为六个单间,而将顶层的六楹相通为一大间,用“地六”、“天一”来克火。 文津阁有围墙环绕,坐北朝南,三面临水,从南往北为门殿、假山、水池、文津阁、碑亭。文津阁建成以后,1782年,《四库全书》成书,共誊写了7部,其中一部藏于文津阁。7部《四库全书》随着中国的命运沉浮,只有文津阁内的藏本保存完好,并于1915年运往北京,现藏于北京国家图书馆。 阁的东北部有水门与山庄水系相通,阁前池水清澈,人在阁前特定位置向池中望去,只见池中有一弯新月,随波晃动,而天空却是艳阳高照。原来这是造园家在池南的假山上,开出一个半圆形如上弦月的缝隙,利用光线,在水中形成下弦月的倒影,构成“日月同辉”的奇特景观。水池南岸是一座造型别致的假山,怪石嶙峋,气势雄浑。假山占地约800平方米,用石3279立方米,由浆石和鸡骨石等堆叠而成。假山石洞,前后各有两门相通,结构也颇具匠心。洞内山石遮掩,可分厅、堂、窗、孔、穴等,洞壁用鸡骨石镶嵌,幽深曲折。有几个大小不等的窗孔,透进幽幽的光线,使洞中的峭壁怪石若隐若现。山上横岭纵峰,沟桥岗壑,各自争奇。有棒槌山、罗汉山、双塔山等十大名山的缩影,更有“十八学士登瀛洲”的造型,还有仿米芾“宝晋斋”的园林布局。文津阁东为碑亭,四角攒尖顶,上覆黄琉璃瓦,内竖石碑一座,通高5.34米,碑正面镌刻着乾隆题《文津阁记》,其余三面刻有乾隆作的3首诗。 每逢中秋佳节之际,天高气爽,登临“月台”赏月,但见园内,老树苍劲,枝杈纵横。一轮明月冉冉升起,把一片银辉洒向大地,山庄顿时银装素裹,更显得清澈静谧。文津阁假山的造型艺术,集中了米翁宝晋斋和范氏天一阁之长,运用传统叠山技法,结合北方雄壮的特点,风格一反南方小巧玲珑之态,而是雄伟、浑厚、气势磅礴的艺术作品。 《热河志》中写道:“文津阁与紫禁、御园三阁遥峙,前为趣亭,东侧月台,西乃西山,盖仿范氏之成规,兼米庵之胜概矣。”


杭州文澜阁:文澜阁位于杭州西湖孤山南麓,浙江省博物馆内。初建于清乾隆四十七年(公元1782年),是清代为珍藏《四库全书》而建的七大藏书阁之一,也是江南三阁中唯一幸存的一阁。
文澜阁是将杭州圣因寺后的玉兰堂改建而成的,建成于乾隆四十八年(公元1783年)。改建的各项工费均由浙江商人捐办。据时人记载:“阁在孤山之阳(南麓),左为白堤,右为西泠桥,地势高敞,揽西湖全胜。外为垂花门,门内为大厅,厅后为大池,池中一峰独耸,名‘仙人峰’。东为御碑亭,西为游廊,中为文澜阁”。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文澜阁焚毁,部分藏书散失。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开始重建,并把散失、残缺的书籍收集、补抄起来;辛亥革命后又几经补抄,文澜阁的《四库全书》才恢复旧观。建国以后,书阁经过多次修缮,面貌一新。
文澜阁是一处典型的江南庭院建筑,园林布局的主要特点是顺应地势的高下,适当点缀亭榭、曲廊、水池、叠石之类的建筑物,并借助小桥,使之互相贯通。园内亭廊、池桥、假山叠石互为凭借,贯通一起。主体建筑仿宁波天一阁,是重檐歇山式建筑,共两层,中间有一夹层,实际上是三层楼房。步入门厅,迎面是一座假山,堆砌成狮象群,山下有洞,穿过山洞是一座平厅,厅后方池中有奇石独立,名为“仙人峰”,是西湖假山叠石中的精品。东南侧有碑亭一座,碑正面刻有清乾隆帝题诗,背面刻颁发《四库全书》上谕。东侧亦有碑亭一座,碑上刻清光绪帝题“文澜阁”三字。平厅前有假山一座,上建亭台,中开洞壑,玲珑奇巧。方池后正中为文澜阁,西有曲廊,东有月门通太乙分清室和罗汉堂。全部建筑和园林布局紧凑雅致,颇具特色。
------------------------
这是在下能找到的全部资料了……
这方面资料好少……


锦绣过云楼的作者简介

叶建成,音乐剧《锦绣过云楼》总策划、编剧(主执笔人)。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副总经理,凤凰艺术有限公司、上海凤凰音乐剧演艺有限公司、凤凰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人才学会会员、南京大学出版硕士(MP)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凤凰集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站长。多年从事新闻、组织人事工作,对人才学有较多研究,著有人才学专著一部,参与编著多部管理学专著和大学管理学教程,发表新闻通讯、学术论文近百万字。黄孝阳,音乐剧《锦绣过云楼》编剧。江苏文艺出版社社长助理、副编审。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第十一届青联委员,鲁迅文学院第14期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学员。著有《旅人书》、《乱世》、《人间世》、《遗失在光阴之外》、《时代三部曲》等。有作品入围“凤凰网网友票选2010年度十大好书”、2012“南方周末”年度致敬图书提名(文学),新浪好书榜(文学)、凤凰读书频道好书榜、江苏紫金山文学奖、金陵文学奖等。曾入围 “中国好编辑”(文学类)、2013年度“书业十佳策划人”。金复载,音乐剧《锦绣过云楼》作曲。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上海音乐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原音乐戏剧系主任,是我国音乐剧的开拓者之一。长期在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工作,为美术片、科教片、故事片及电视剧作曲。先后为美术片《三个和尚》、《哪吒闹海》、《金猴降妖》、《宝莲灯》,电影《清凉寺的钟声》、《红河谷》、《风雨故园》,电视剧《努尔哈赤》、《济公》、《裤裆巷风流记》等作曲。创作了许多纯音乐作品,如琵琶协奏曲《山坳里的变奏》、管弦乐《喜马拉雅随想曲》、交响乐《红楼梦》以及众多戏剧音乐作品。2002年至2010年担任上海音乐学院音乐戏剧系主任,从事音乐剧的创作、制作和教育工作。创作了音乐剧《日出》、《马路天使》、《最后的瞬间》等。创作并制作了音乐剧《鲜花烈火》、《箱子里的人》、《开车》等。获得多项音乐大奖,创作的电影《红河谷》、《风雨故园》音乐,分别获得1992年、1997年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音乐奖,电视剧《努尔哈赤》、《济公》、《裤裆巷风流记》音乐,获得1989年全国电视剧飞天奖最佳音乐奖。陈蔚(陈卫),音乐剧《锦绣过云楼》总导演。著名导演,中国音乐学院表演教研室主任。1987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后在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学研究生毕业,为当今最活跃的歌剧和音乐剧导演。近年来在拓展歌剧、音乐剧的创作内容和表现形式上做了令人瞩目的探索。她也是一位歌剧、音乐剧表演教育家,培养了一批歌剧、音乐剧新生代演员。中国歌剧研究协会理事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剧研究会主任委员。她的作品多次获得国家级奖项,如文化部“文华大奖”和“文华新剧目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国家舞台精品入围奖”。音乐剧《五姑娘》获第七届中国艺术节文华大奖;歌剧《红河谷》获第十届艺术节文华大奖,并获得“2011年度国家艺术院团展演优秀剧目奖”,“中国首届歌剧节金奖”。陈蔚也因此剧获得两个国家级优秀导演奖。歌剧《舍楞将军》获“五个一”工程奖;音乐剧《冰山上的来客》入围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并获“五个一”工程奖。

上一篇:贵州茅台股票价格

下一篇:憨豆先生的大灾难国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