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年的诺贝尔文学奖为什么会颁给鲍勃 · 迪伦
鲍勃·迪伦身兼多重身份,包括歌手、作曲家、作词家、小说家、剧作家、演员等等。资料显示,鲍勃·迪伦于1941年5月24日出生在美国明尼苏达州。青少年时期,他就曾组建了乐队,尤其对民谣产生了兴趣,同时也受到很多早期作家和现代诗歌的影响。 1961年,迪伦搬到了纽约,开始在一些咖啡厅和俱乐部表演,签约了唱片公司。1962年,他推出首张专辑《鲍勃·迪伦》。随后数十年里,他继续推出了多张专辑,包含很多脍炙人口的歌曲,例如代表作《答案在风中飘》、《时代在变》等等。鲍勃·迪伦创造了唱片销量神话,他的音乐作品中,涉及很多社会性话题,包括人类、宗教、政治和爱等等,这些歌词持续被印刷和出版,而这些歌词也被认为是鲍勃·迪伦的重要贡献之一,对现代流行音乐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对美国文化甚至整个世界的文化界都做出了贡献。 曾获格莱美 金球奖和金像奖等 鲍勃·迪伦非常多才多艺,同时还拥有剧作家、画家以及演员等身份。1971年鲍勃·迪伦出版了一本超现实主义的小说《塔兰图拉》,参演过《帕特·加勒特和比利小子》影片。2004年10月,他出版了一本自传,书中主要记述了他的童年生活和早期在纽约的奋斗经历等等。 此前,鲍勃·迪伦得到过包括格莱美、金球奖和奥斯卡金像奖在内的奖项。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认为:“鲍勃迪伦在美式歌谣的传统下,创造了全新的诗意的表达。” 诺贝尔文学奖自1901年设立以来,有100多位著名作家获奖。今年开奖前,有不少网友都对获奖名单进行了预测,日本作家村上春树、叙利亚诗人阿多尼斯都呼声颇高,但鲍勃·迪伦却几乎未出现在任何获奖名单中。获奖名单一出,不少人惊呼诺奖真能玩“跨界”。
鲍勃迪伦因为什么作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鲍勃·迪伦
The 75-year-old rock legend
received the prize "for having created new poetic expressions within the
great American song tradition".
75岁的摇滚乐传奇人物获得了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颁奖理由是“在伟大的美国歌曲传统内创造了新的诗歌表达。”
The balladeer, artist and actor is the first American to win since novelist Toni Morrison in 1993.
这位民谣歌手、艺术家和演员是自小说家托尼·莫里森1993年获奖后的首位美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His songs include Blowin' in the Wind and The Times They are A-
他的歌曲有《答案在风中飘》和《时代在变》。
Sara Danius, permanent secretary
of the Swedish Academy, said Dylan had been chosen because he was "a
great poet in the English speaking tradition".
瑞典文学院常任秘书萨拉·达尼乌斯表示,迪伦已经当选,因为他是“英语世界传统中的伟大诗人。”
The singer is due to perform later at the Cosmopolitan hotel in Las Vegas.
而后这位歌手将要在拉斯维加斯的丽都酒店表演。
"Best words in best order"
“最好的用词,最棒的语序”
Dylan - who took his stage name from the poet Dylan Thomas - had long been tipped as a potential prize recipient.
迪伦——艺名取自于诗人迪伦·托马斯——一直以来都被视为有潜力的得奖人。
Few experts, though, expected the academy to extend the award to a genre such as folk rock music.
虽然很少有专家希望学院把诺奖颁给民俗摇滚音乐这样的体裁。
Former Poet Laureate Sir Andrew
Motion is among those to have previously praised Dylan's lyrics, saying
his songs "work as poems".
之前的桂冠诗人安德鲁·莫逊爵士就是曾经赞美过迪伦歌词的人,他说迪伦的歌词“像诗歌一样”。
He told the BBC: "They're often the best words in the best order."
他向BBC表示:“它们往往都是用最好的用词,最棒的语序。”
为何将诺贝尔文学奖颁给鲍勃·迪伦?
多数人(尤其村上春树[1]的粉丝)无法接受鲍勃·迪伦[2]作为一名歌手,却获得了2016年的诺贝尔文学奖,简直让人大跌眼镜。不会画画的音乐人不是好作家,人们曾经以为他是歌手,其实他是诗人,还是一名画家。显然,诺贝尔委员会表彰他在诗歌领域做出的贡献。那么,从未出版过诗词作品的他何德何能获奖呢?我们从文学的定义开始,现代文学主要分为小说、诗歌、散文、剧本这四大类型。在现实生活中,其它三类文学作品出版量的总和与每年小说的出版量相比,也是“小巫见大巫”。从概率上看,小说的精品数量远超其它文学类,所以获得诺奖的小说类型占了绝大多数,普通人对文学的认识往往只停留在纯文本类型上。其实,以其它三大类为著作获奖的作家不在少数,例如戏剧家达里奥·福[3]、大名鼎鼎的萧伯纳(戏剧)、奥帕斯(散文)、泰戈尔(诗歌)。即使授予温斯顿·丘吉尔[4]诺贝尔奖的颁奖词也特意提及他出色的演讲和报刊文章,这都属于文学范畴。鲍勃·迪伦与诺贝尔文学奖鲍勃·迪伦在业界被评为“三流歌手,二流吉他演奏家,一流作曲人,顶级诗人[注2]”。因此他获奖,出乎意料却合乎情理。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他就进入了提名名单,时至今日才脱颖而出。诗歌的存在形式多种多样,可以誊写在纸上,也可以存在鲍勃-迪伦的歌声里,2016年诺贝尔奖主要表彰他那诗歌般的歌词。艺术界“游吟诗人”云云,鲍勃并非一枝独秀,那获奖的为何是他?诺贝尔文学奖强调民族性、精神性,强调作品对某种文化的影响力,例如与他分庭抗礼的Randy Roman、John Prine等人名气不足,村上春树不够“日本”。2016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让普罗大众重新认识了浩瀚的文学领域,文学的范畴还在不断扩展,说不定有一天,网络文学也能入得了诺贝尔评委会老头们的法眼。所以,请蝌蚪网的科普写手们默默耕耘吧,或许将来第一位网络文学的诺贝尔文学奖就是你了! 注解:1. 村上春树提名多年至今仍未获奖,与演员莱昂纳多、歌手Katy Perry并称为三大陪跑帝。莱昂纳多已于年初获封奥斯卡影帝,结束了陪跑生涯。2. 鲍勃·迪伦是一位多栖艺术家,获得过多个领域最高奖项:奥斯卡奖(电影)、格莱美奖(音乐)、金球奖(电影、电视)、普利策奖(新闻、文学)。他唱功不出色(很难听),但作曲和作词无可匹敌,所以常有歌手翻唱他的歌,普遍唱得比他动听。3. 达里奥·福获奖同样饱受争议,更巧的是,鲍勃-迪伦获奖当天(10月13日),他去世了。4. 英国前任首相,从政前曾是记者,文笔功底好,凭借《二战回忆录》获得1953年诺贝尔文学奖,他的作品具有文学和历史的双重意义。
中国是谁获的了洛贝尓文学奖
莫言,原名管谟业,1955年2月17日出生于山东高密,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1] 他从1981年开始发表作品《春夜雨霏霏》,[2] 1984年因《透明的红萝卜》而一举成名。[3] 一系列乡土作品充满“怀乡”“怨乡”的复杂情感,被称为“寻根文学”作家。[3] 2011年莫言凭借小说《蛙》荣获茅盾文学奖。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4] 获奖理由是:通过幻觉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5] 据不完全统计,莫言的作品至少已经被翻译成40种语言。
巩俐主演电影《红高粱》便改编于于作家莫言同名小说《红高粱》。
为什么说鲍勃·迪伦不该得诺贝尔文学奖
一些人觉得他是做音乐的,是个歌手不应该得奖,但其实这是偏见。
诺贝尔奖颁给鲍勃迪伦的颁奖词为:“他在伟大的美国歌曲传统中创造了新的诗意表达。”
他还拿过 格莱美奖 奥斯卡奖 普利策奖
鲍勃迪伦被戏评为,三流歌手,二流吉他演奏家,一流作曲人,顶级诗人。
诺贝尔文学奖主要是颁给他在诗词的才华的,而不是音乐。
因为知乎上有对作者版权的保护,不能转载。
这是知乎上关于这个问题的链接,里面有很多优质的答案。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1563760?rf=51564082
2016诺贝尔文学奖为什么会颁给一个民谣歌手
是的,诺贝尔官方今年又“调皮”了,把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了世界著名的民谣歌手鲍勃·迪伦。官方授奖词是:鲍勃·迪伦在伟大的美国民谣传统中创造出新的诗歌意境(for having created new poetic expressions within the great American song tradition. )。
获奖消息一出,立刻引发巨大关注,《纽约时报》说“诺贝尔文学奖第一次给了一个音乐奖”,更多人都说第一次诺贝尔文学奖给了一个歌手。吃瓜群众则一脸蒙圈,纷纷调侃下一个拿奖的应该是泰勒。实际上,这恰恰暴露了我们对于鲍勃·迪伦认识的狭窄——实际上,大多数人只是把鲍勃·迪伦当成一个民谣歌手,而忽略了作为一个诗人的他。
歌词能算文学作品吗?
如果歌词不能算文学?估计苏东坡第一个不同意。
让我们来看看诺贝尔文学奖评奖标准——在文学方面创作出富有理想倾向的最佳作品的人。你看,也没有一个字限定了文学的形式。
那么核心的问题就是:迪伦的歌词艺术能否作为一种文学?而更根本的一个问题是:好的歌词是文学吗?
有一点,相信大家都会达成共识,即迪伦创作的歌词无疑具有高度的文学性。在他的《暴雨将至》里,你能看到浪漫主义诗人雪莱的痕迹,能看到兰波式的幻象,能看到波德莱尔式的颓废。事实上,早在几年前就有呼声说迪伦要问鼎诺奖。当时,有人把这个说法当笑话看——一个民谣歌手拿文学奖?但如果我们稍微查查资料,就会发现,鲍勃·迪伦从1998年到2002年,每年都被提名诺贝尔文学奖。
当然,歌词具有文学性是一回事,能不能被列入文学正典又是另一回事。且不说西方文学史,仅以我们熟知的中国文学史来看,歌词当然是被视为某种文学正典的,最突出的例子是宋词。但是,宋词最初也不被视为文学正统,放到当年,柳永这样的大词人并不被视为真正意义上的文学家。原因很简单,因为当时的宋词高度依赖于曲,充其量不过是文人骚客、士大夫阶层的闲情逸致而已。八千里路云和月,要到时过境迁之后,词才被纳入到文学正统。
那么,鲍勃 ·迪伦的情况也是如此。在主流的文学界,我们会把歌词当成一种正经的文学体裁吗?不论你填的是阳春白雪歌剧的词,抑或是红遍大街小巷的情歌歌词,歌词似乎永远无法独立存在,它只有和音乐捆绑,才能获得自己的意义。且不说鲍勃·迪伦,就拿我们最熟知的林夕来说,我们会为他极富文学性的歌词而击节赞叹,但很少有人真正把他视作一个文学家,即便是文学家,也是和写小说、写诗的文学家不一样的文学家。
我们所熟知的那些文学奖有歌词奖这一项吗?没有。因为在大多数文学奖评委看来,歌词评奖是音乐奖的事情,与我们文学奖不搭界。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会有规矩。规矩从根本上说就是一套排斥和准入机制。以文学这套机制来看,它规定了什么样的题材可以被纳入,什么样的题材则需要排斥出去。同时,文学这套体制本身,长久以来,也存在一个内部的“鄙视链”,有人说过去是诗的时代,如今是散文的时代,言外之意是说诗高于散文,如此来看,即便纳入文学,歌词充其量只能算末技了。
有人认为他是杰出的文学家
对于迪伦来说,创作过无数经典歌词的他究竟能否被称为一个诗人?
实际上,几十年来,一直有一小部分人在为迪伦作为一位杰出的文学家正名而努力。鲍勃·迪伦的铁杆提名者之一,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教授斯蒂芬·斯考比已经研究迪伦的歌词25年了。英国大学学院的教授卡林写信给诺贝尔文学奖委员会,“即便是在最细微的层面,他也已经把许多难忘的习语带到我们的语言中,自吉卜林以来,还没人能比得上他。”迪伦歌词的表达也很丰富,反战、平权都是他的主题,有知乎网友认为他深刻的塑造了60年代以来的美国精神。
如果我们把文学看成一个知识场域的话,那么迪伦的获奖表明,诺奖评委会正在打开这个场域,而不是试图将之封闭,他们在打破以往文学奖只有传统作家能得的固有印象,扩大文学的边界。其实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传统文学圈外的人也不是一回两回了,真人秀曾有过历史学家、哲学家和记者。真人秀顺便一提的是,今年另一位大家比较熟知的候选人是“文学界莱昂纳多”日本作家村上春树,原因大家也都分析了好多年了,比较主流的说法是社会价值上的现实缺失导致了他不对诺奖的胃口。
插一句题外话,方文山为周杰伦填写的歌词已经进入语文教材,这已经在事实的层面向世人表明,歌词当然可以是文学。不论中外文学评论家们如何看迪伦拿诺贝尓文学家,有一点是确凿无疑的,他应该改变人们对于文学范畴的理解。
对了,这个新晋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还拿过格莱美终身成就奖,奥斯卡最佳原创歌曲和普利策......一个全能型选手。
以诗歌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及获奖作品,要全.
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主要作品有诗作《吉檀迦利》,小说《两亩地》、《沉船》等。1913年作品《吉檀迦利—饥饿石头》获诺贝尔文学奖 。1901 [法]普吕多姆(1839-1907) 获奖作品:《孤独与沉思》。获奖类别:诗、散文。1905 [波兰]亨利克•显克维支(1846-1916) 获奖作品:《你往何处去》。获奖类别:小说。1909 [瑞典]拉格洛夫(女1858-1940) 获奖作品:《骑鹅旅行记》。获奖类别:小说。1910 [德]保尔-海泽(1830-1914) 获奖作品:《特雷庇姑娘》。获奖类别:小说。1928 [挪威]温塞特(女1882-1949) 获奖作品:《新娘-主人-十字架》。获奖类别:小说。
有几个法国作家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
15个。分别是: 苏利·普吕多姆、弗雷德里克·米斯塔尔、罗曼·罗兰、阿纳托尔·法郎士、亨利·柏格森、罗杰·马丁·杜·加尔、安德烈·纪德、弗朗索瓦·莫里亚克、阿尔贝·加缪、圣.琼.佩斯、让·保尔·萨特、克洛德·西蒙、高行健、让-马里·古斯塔夫·勒·克莱齐奥、帕特里克·莫迪亚诺。1、苏利·普吕多姆苏利·普吕多姆(Sully Prudhomme,1839年~1907年),法国第一个以诗歌著称的天才作家。原名勒内·弗朗索瓦·普吕多姆。苏利·普吕多姆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人。普吕多姆从抒情诗转而创作哲理诗又最终转向散文,他认为自己是在转向更有意义的工作。苏利·普吕多姆年轻时作过工程师,学习过法律,但他对这些被别人视为坦途正道的职业毫无兴趣,而是热衷于写诗,26岁出版第一部诗集《诗歌集》。当时一言九鼎的批评界巨擘圣·伯夫赞扬普吕多姆“在诗中提出的新的运动,宣告着有如黎明前的战栗一般的世界”(《诺贝尔文学奖全集》,徐利·普鲁东、莫姆森卷,台湾环华百科出版社,169页)。早期的诗歌以抒情为主,吟唱着内心深处的悲哀与苦痛。《破裂的花瓶》一诗是其中的代表。2、帕特里克·莫迪亚诺帕特里克·莫迪亚诺(Patrick Modiano 1945— ),法国小说家,1945年7月30日出生在法国的布洛涅-比扬古,是法国评论界一致公认的当今法国最有才华的作家之一。莫迪亚诺的作品探索和研究当今人的存在及其与周围环境、现实的关系。前期小说大都以神秘的父亲和二次大战的环境为主题,运用大量的回忆、想象,把现实和虚构结合起来,描写并未经历过的故事。2014年10月9日19时,获得2014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原因为帕特里克·莫迪亚诺的作品“唤起了对最不可捉摸的人类命运的记忆”他的作品捕捉到了二战法国被占领期间普通人的生活。其代表作有《暗店街》、《八月的星期天》等。3、弗雷德里克·米斯塔尔弗雷德里克·米斯塔尔(1830.9.8~1914.3.25)法国诗人。主要作品有诗作《黄金岛》、《普罗旺斯》、《米洛依》等。1904年作品《金岛》获诺贝尔文学奖 。获奖理由:“他的诗作蕴涵之清新创造性与真正的感召力,它忠实地反映了他民族的质朴精神”。4、克洛德·西蒙克洛德·西蒙(法语:Claude Simon,1913年10月10日-2005年7月6日),法国新小说派代表作家,198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代表作及成名作《弗兰德公路》。1913年10月10日生于原法属殖民地马达加斯加岛。在1985年因“在对人类生存状况的描写中,把诗人、画家的丰富想像和对时间作用的深刻认识融为一体”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使法国和世界文学界深感震惊和意外。因为评论界一向是把罗伯推崇为一流派的首领,娜塔丽·萨洛特和米歇尔·布托位居第二、第三,西蒙一向是位居第四的。西蒙不仅热衷于文学创作,还热心当代社会问题。西蒙一生中共创作20多部小说。他的处女作《作假者》出版于1945年,第一部重要作品《风》发表于1957年,此后他进入创作高峰期。5、让·保尔·萨特让-保罗·萨特(Jean-Paul Sartre,1905年—1980年),法国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法国无神论存在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西方社会主义最积极的倡导者之一,一生中拒绝接受任何奖项,包括1964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在战后的历次斗争中都站在正义的一边,对各种被剥夺权利者表示同情,反对冷战。他也是优秀的文学家、戏剧家、评论家和社会活动家。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让·保尔·萨特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克洛德·西蒙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弗雷德里克·米斯塔尔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帕特里克·莫迪亚诺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苏利·普吕多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