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丰之死

时间:2024-06-27 07:50:09编辑:优化君

三国演义田丰之死概括

  一部《三国》,往往被人们看作教科书。据说,满洲八旗的悍将没学过什么兵法,打胜仗就靠《三国演义》,用小说作为智库,夺取了大明天下。

  即便是教科书,也各有各的读法。例如,从袁绍的谋士田丰之死,不同的人就能读出不同的经验和教训。很多人往往拿袁绍的心胸说事,这似乎有点隔靴搔痒。

  田丰之死的过程缘由我们就不说它了。问题是,对于这样一个杰出人才,袁绍为什么要杀他?更重要的是,田丰自己预见到,如果袁绍在官渡胜利,自己错了,那还能活命;如果自己正确而袁绍失败,那就非死不可。这里面显然存在着某种逻辑,尽管这种逻辑上不了台面。

  我们不可苛求古人,但不可不具现代眼光。如果用现代眼光来看,田丰之死,实际上是一种制度缺陷。在古代的那种制度体系下,谋士实际是很难当的。作为谋士,既要有超出领导人的智慧,又不能表现出胜过领导人的高明。这种制度的假设是组织层级的上层肯定要比下层强,如果没有超出下级的能耐,你将无法驾驭下级。所以,田丰表现出超过袁绍的见识,那就对不起,你的死期就到了。如果阴差阳错田丰预言不准,使袁绍能够奚落一下田丰的弱智,那将是袁绍表现大度的良机。田丰运气不好处就是战事的进展没有给袁绍留下展示自己能耐的余地。所以,这种体制,说好听一点是柏拉图的哲学王体制,说难听点就是一种武大郎开店体制。尽管哲学王和武大郎不可同日而语,但下属不能高过自己是一样的。

  长松“企业操盘手” 企业快速发展的秘诀,中国最实操的系统管理课程。两者相辅相成,建设组织系统的方法,操盘的能力及操盘的方法尽在其中。

  如果仅仅把这种弊端归结为袁绍的个人素质问题,就容易使人看不到体制缺陷。袁绍的素质固然不足取,然而,就拿战胜了袁绍的曹操来说,如果拿肚量和人品说事,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耳。人们常常说曹操的大度和容人,但是,仔细推敲一下就会发现,只有在曹操认为自己比他人高明的情况下,才能表现出大度。一旦发现别人比自己强,就会难以容忍。聪明人杨修,不正是因为聪明才招来杀身之祸么?

  对这种不能容人的制度缺陷,过去往往归之于个人品质。然而,如果仔细翻翻史书,不难发现,即便史上称道的明君,也必须比他的下属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容人云云,必须是上司具有绝对优势才能表现出来。汉初刘邦能用三杰,是因为他表现出更高明的“将将”,所以韩信的“将兵”不妨一笑容之。如果他不能“将将”,那么,刘邦恐怕比袁绍更狭隘。曹操能哭郭嘉,从另一种含义上讲,是嘲笑他的部下没有他欣赏郭嘉的眼光。诸葛亮服事刘备,也需要刘备表现出超越诸葛亮的识鉴。也就是说,制度允许下属提出上司考虑不周的疑问,但不允许下属在整体智能上高于上司。

  对于袁绍式的不能容人,过去有一个流行的解释,就是“骄傲”。实际上,所谓骄傲是文不对题的。骄傲是个人修养不够,而这种体制下的不能容人是权力的专横。所以,田丰的悲剧不仅是修养问题,而是制度问题。专横要纠正,就要“文死谏武死战”,培育魏徵海瑞;专横要保持,就要阿谀奉承,培育易牙竖刁。杨修的绝妙好辞和鸡肋之解,则会招致杀身之祸。即便是怀念郭嘉的曹操,杀起杨修来也毫不手软。

  这个难题的出路,恐怕非现代科层组织莫属。古代的等级制是人的等级制,现代的等级制是组织的等级制。只有权威不属于个人而属于组织,才有可能使智力低于部下的领导人能正常发号施令,下属才会服从技术能力不如自己的上司。反过来,没有人格的平等,仅仅靠领导者的大度,这种软约束的后果往往是悲剧性的。

  当然,领导人的修养、人品、胸怀,绝不是不重要,但这应当分开论述。田丰的悲剧对现代管理的警示就是:一个组织,在制度和机制设计上能否实现人员智能层次与组织等级层次的分离,是传统组织与现代组织的原则性区别。


三国演义中的田丰是怎么死的?

田丰用力反对袁绍攻伐曹操。领导不听,反将田丰打入大牢,结果在官渡被打得惨败。溃败的消息传到冀州,狱卒向田丰报喜说,好了,领导回来你必受重用。田丰说,坏了,领导败了我也该死了。果然,袁绍还在路上,先差宝剑回来杀了田丰。田丰此人聪明透顶、料事如神,只可惜他对袁绍的事业太过忠诚,反而耽误了他的才能。身为臣子,不能反对领导的意思。领导说鹿为马,臣子就当计白当黑;领导说要官渡,臣子只管官渡就是了,当然为了报答领导的豢养之恩,还要帮助领导如何官渡,却不去说破那是死路的一条。帮助官渡之外,臣子还要考虑的是如何在溃军中保存,做好投靠曹操的准备。这一点,许攸比田丰做得好,所以他死在了田丰的后面。
袁绍掩饰过错杀田丰
袁绍与曹操在官渡决战的前夕,田丰对袁绍说:「曹操善于用兵,通晓变化,他的兵众虽少,但不可轻视。不如采取持久战的办法。您据有险要的地势,又有众多的兵马,可以外结英雄,内修农事,然后以精锐为奇兵,不断骚扰曹操。他救右则击其左,救左则击其右,让他疲于奔命,民不安业,不出二年就可以打败他。现在您不采取长胜之策,与曹操决胜败于一战,万一不如意,后悔就晚了。」袁绍不但不听,反而认为田丰是在涣散军心,把他囚禁起来。
后来,官渡之战中袁绍果然大败而归,有人对田丰说:「先生真有远见。袁绍一定会对您加以重用。」田丰说:「袁绍心地狭窄,他如果取胜,我还能活;现在他打了败仗,证实了我对他错,我恐怕活不成了。」果然,袁绍回来后,对左右说:「我不听田丰的话,现在要受他的耻笑了。」便将田丰杀害。


三国演义中田丰被谁挑拨袁绍以致害死的

《三国演义》中田丰是被谁挑逢纪拨袁绍以致害死的。在《三国演义》当中曹操听闻田丰不在军中,喜道:袁绍必败。后袁绍败走,曹操叹道:假使袁绍用田丰之计,胜败尚未可知也。到袁绍军队返回时,一路土崩瓦解,众军士都捶胸而哭:如果田丰在这里,不至于到这个地步。有人对田丰说:您下定会受到重用。田丰说:袁公表面宽厚但内心猜忌,不相信我的忠诚,而且我多次因为说真话冒犯他。如果他得胜,一高兴,一定能赦免我;打了败仗,心中怨恨,内心的猜忌就会发作。要是出师得胜,我将得到保全,现在既然打败了,我不指望活命了。袁绍回来后,说:我没有采纳田丰的意见,果然被他耻笑。逢纪乘机进谗言:田丰听说将军败退,拍手大笑,正为他预言正确而欢喜呢。袁绍于是在愤怒之下杀了田丰。 扩展资料:田丰智慧绝伦,是三国最好的谋士之一,他是河北人,年幼的时候,他在乡间就有聪慧的名声。长大当了官的田丰很得上司的器重,可是那个时候,太监专权屡次谋害忠臣。他认为这个朝堂已经不值得他报效了。于是辞官回家了。经过熟人的推荐,他成为了韩馥的部下。不久韩馥被袁绍取代了。袁绍听说过田丰的名声,就带着礼物招揽了他,并对他很信任。他们两人在消灭公孙伯珪时,曾经患难与共,共同面对一群射箭手。靠着田丰的计谋,袁绍平定了整个河北,实力大增。可是,有时候袁绍不会采纳田丰的建议。曹操挥兵南下攻打刘备,田丰认为现在应该攻打曹操的后方,与刘备的兵马一起夹击他。这样就能除掉袁绍在北方最大的敌人,可是被他的主公推托了。田丰就觉得很可惜。袁绍没有像表面上心胸宽大,其实是一个小心眼的人。他知道田丰的态度后,就疏远了他。曹操也害怕袁绍会在后方攻击他,在很短的时间里就把刘备打败了。在刘备来投靠袁绍后,袁绍认为可以进攻曹操了。可田丰认为应该打持久战,曹孟德用兵出其不意,不能看轻他。这次的反对把袁绍彻底得罪了,把田丰关了起来。袁绍被曹孟德打败了。一回去,就杀死了田丰。田丰在三国诸侯的眼中是一个可怕的对手,曹孟德曾感叹,失去了田丰的袁绍必败无疑。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田丰(直犯覆亡)

上一篇:生命的奔流

下一篇:上海股票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