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州小吃,富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它与庐州菜一样,在安徽烹饪技艺的宝库中占有相当的地位。庐州在历史上,曾是三国、东晋时的古战场,居江淮之间,巢湖北口,明、清设府,辖庐江、巢湖等地,解放后为安徽省会,成为全省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政治地理上的有利条件,使她能采取省内外各地小吃之逸名,继承古庐州小吃之精华,兼收并蓄得以丰富多彩。
特别是抗战胜利后,省会迁来合肥,小吃有了较大的发展。当时经营小吃的约占饮食市场的七成,除少数的店铺外,多数是摆摊,肩挑巷买,以油炸臭干、盐茶单、糖炒麻元、绿豆元、南瓜饼、馄饨、白糖饺子、韭菜盒子等品种为多。有些店铺善于经营,加之制作手艺精巧,还有了点名气,如“刘鸿盛”的鸡汤小刀面、馄饨饺、冬菇鸡饺,“吴鸿发”的鸡血糊;长春源的米粉肉;“小南园”的酒酿元宵、鸡蛋馍;"广寒宫"的蟹黄小笼汤包;“五味斋”的五味元宵;“大雅楼”的旱饺;明教寺的腊八粥;“快活林”的锅贴饺;“复兴园”的油酥烧饼、蛤蟆酥、荠菜园子。还有万花楼、“佛照楼”、“会宾楼”等一些茶馆的小花狮头、烧卖、四色小笼、冠顶饺、韭菜春卷,也都较有特色。有的店铺小吃出名后,别家仿照并与之竞争,如杜鸿盛、赛鸿盛等。
建国以后,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庐州小吃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创造了许多新的品种,使古老的庐州小吃闪烁着青春的光芒。庐州小吃品种风味及食俗与南北不同,有句顺口溜“大麻饼、玉带糕,寸金、百切、加烘糕、小刀面、馄饨饺、旱饺、油香、小笼包,龙灯节子包油条”。前两句说的是庐州糕点,后两句指的就是庐州小吃。这些小吃不象北方那样带有“冲”劲,也不象南方那样偏甜,均甜咸适中,讲究鲜香。"龙灯节子包油条"这种食俗很普遍,就像北方煎饼卷大葱,苏联土豆烧牛肉一样,不可分离。龙灯节子单吃虽香但干燥,油条单吃虽糯口但油腻,而龙灯节子包油条却互相借味,香甜油润,十分可口。
面类食品在庐州小吃一向居于首位,不仅制作讲究,而且花样也多。例如饺子一类就有冬菇鸡饺、馄饨饺、水饺、旱饺、米饺、锅贴饺、蛋煎锅贴饺等,各具特色,滋味迥异。另外,像庐阳汤包、小刀面、罗汉脐、鲜肉麻球、小花狮头、蛋蛹酥等也是食中的佼佼者。如“罗汉脐”象罗汉的肚脐,色泽乳白,多层花酥,中间呈急流漩涡层层凹下,如金丝盘绕,纹路清爽,造型别致,油重而不腻,酥香入口,并有多种果味香料,是筵席点心和馈赠亲友的佳品。庐州小吃好吃好看,与厨师的技术有着直接的关系,小吃品种制作精细,工序繁多,马虎一点就变形变味,所以,十分讲究技艺的运用。
庐州小吃的制作技法主要有蒸、炸、煎、烘、贴、烤,而其中包含擀、抻、包、裹、卷、切、捏等加工技术。比如"冬菇鸡饺",要经制馅、吊汤、和面、出条,抻皮、包馅、下锅、装碗、配料等十几道工序,哪一道工序马虎,就不可能有"冬菇香,鸡汤鲜、饺皮薄、馅心嫩"的效果。庐州小吃的特点还表现在馅心的严格制作和对油温的控制上。馅心制作,讲究鲜、嫩、香,如“庐阳汤包”,馅心选料必须三成肥七成瘦,制馅加皮冻,汤多鲜嫩,旱饺、米饺、豆腐饼讲究用豆腐干调配制馅,软嫩绵香。“荠菜园子”、“韭菜盒子”讲究用韭菜、荠菜调馅,清香入口。在油温控制上,如“罗汉脐”,始终要五成油温,油温高了低了都不合适。“小花狮头”则五成油下锅,渐加温,以至成熟酥透,一拍即碎。随着人民生活的提高,人们对小吃品种的要求越来越高,庐州小吃在不少店家都有一些知名度较高的品种。如今日庐州饭店的糯米油香、小花狮头、庐州汤包,以及造型别致的蛋煎锅贴和鲜肉麻球。蛋煎锅贴先蒸后煎,八只饺子一个鸡蛋,鸡蛋下锅与饺子煎成一体,金黄灿烂,皮柔韧耐嚼,馅嫩味鲜;“鲜肉麻球”外饱满,内中空,肉馅在里晃之馅心滚动有声,香鲜味浓。庐州烤鸭店的“鸭油烧饼”,金黄饱满,香酥松脆,富有创造。光明酒家的“鸡蛋饼”,油润酥香,水调面放平锅两面微煎,打开一面将调好的鸡蛋揿入。鸡蛋当面现打现煎,很有风采。九狮园的鸡油蒸饺,用鸡油调馅蒸制,鲜嫩可口。
此外,合肥饭店的庐阳汤包、腊八粥、合肥酥烧饼、罗汉脐、大救 驾,西海饭店的鲜肉小包及早茶、北国饭店的豆汁、豆脑、米饺,逍遥酒家鸡血糊、元宵,淮上酒家的豆脑饼,黄山徽菜馆的蚕蛹酥、芝麻饼、鸡汁蒸饺,都为庐州小吃增加了灿烂的光彩。[1]
庐州菜
本报讯7月8日,我省烹饪界的第一部省级基础性标准,也是目前我国八大菜系中 唯一一部标准化体系表——《徽菜标准体系表》正式发布。根据该标准,“合肥菜”首次正式被纳入徽菜范畴。省烹饪协会负责人介绍,徽菜即安徽菜,是皖南菜、皖江菜、合肥菜、淮南菜、皖北菜的总称。它是以安徽特产为主要原料,在采用民间传统的烹调技法的基础上,吸收其他菜系技艺之长而烹制的地方菜肴,主要风味特点为咸鲜为主,突出本味,讲究火功,注重食补。作为全国有名的八大菜系之一,过去很多人一提起徽菜就把它等同于皖南菜。而皖南菜是以黄山、宣城地方风味为主,以黄山、绩溪等地方菜肴为代表,它是徽菜的主流和渊源。事实上,随着社会经济和烹饪技艺的发展,现在的徽菜还应该包括皖江菜、合肥菜、淮南菜、皖北菜。
据介绍,皖江菜是以沿江两岸的芜湖、安庆、马鞍山、池州、巢湖等地方风味为主,代表菜有无为熏鸭、迎江寺素鸡、马义兴老鸭汤、雪湖玉藕。皖北菜是以蚌埠、阜阳、淮北、宿州等地方菜为主,代表菜品有符离集烧鸡、萧县葡萄鱼、椿芽焖蛋、苔干羊肉丝等。淮南菜是以豆腐为代表的,有名的菜品有八公山豆腐、淮王鱼炖豆腐、寿桃豆腐等。
省烹饪协会负责人说,合肥是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其菜肴不仅有自己的特点,还汇集和融合了全省各地菜肴的精华。理应是徽菜的一部分,合肥菜的特点是咸鲜适中,酱香浓郁。代表菜品有李鸿章大杂烩、三河酥鸭、包公鱼、吴王贡鹅等等。
据悉,这个徽菜标准体系,分别从综合标准、烹饪原料、烹饪工艺、徽式菜品、烹饪设备等五个方面对徽菜进行规范统一。依照标准,以后徽菜馆的设计、建筑装潢都应该反映出徽菜的风格,徽菜馆的原料原则、对菜品加工的每道工序都设定严格的质量要求和操作标准。[2]
庐州菜
我省烹饪界的第一部省级基础性标准,也是目前我国八大菜系中唯一 一部标准化体系表——《徽菜标准体系表》正式发布。根据该标准,“合肥菜”首次正式被纳入徽菜范畴。臭干炒千张
合肥本地特有的臭干切成条加千张丝炒制装盘,味道独特,很受本地市民喜爱。
雪里红肉丝
用盐水腌制过的小叶菜挤干水分切碎,配上猪肉丝翻炒入味。味道咸香,非常下饭。
家常香肠
猪肉加7种佐料一起搅碎,装入猪衣内风干。吃的时候切片隔水蒸制,肉香袭人,很有嚼劲。
干蒸米粉肉
色泽通亮,肉香扑鼻,软糯而不腻。
红酒醉梨
新鲜梨切片,用红酒泡制冷藏后成盘。色泽红润,酒香浓郁,清凉可口。
双椒鱼头
川菜代表之一,只不过这边还是不太习惯麻的味道。经过改良,这里的鱼头辣而不麻,香而不呛。适合大众口味,也是这里很受食客们喜爱的菜肴。
合肥四大名点
合肥生产的麻饼、烘糕、寸金、白切统称为合肥四大名点,历史悠久,风味独特,是合肥四大传统特产,历来被人们用作待客和馈赠的礼品。
三河米饺
三河米饺,又名庐江大弯饺,是安徽省合肥地区汉族传统小吃,在安徽省合肥市的肥西县三河镇,庐江县及合肥主城区部分地区均有。这种籼米粉制作的带馅饺子极有名气,人称“三河米饺”。它与太平天国的青年将领陈玉成甚有瓜葛。
庐州烤鸭
庐州烤鸭是一道安徽的传统名菜。原系宫廷御膳美食,明时流入豪门至民间。该产品选料严谨,加工考究,香气浓郁、皮酥肉嫩、咸淡适宜、肥而不腻、味道鲜美,脍炙人口。
包公鱼
包公鱼是安徽省的一道汉族传统名菜,属于冷菜类。此菜色泽酱红,骨酥肉烂,入口即化,酥香两味,俱在其中。1958年毛主席视察安徽时,名厨梁玉刚老师傅曾为毛主席作此汤,深得赞扬。饭后,毛主席亲切会见梁师傅,并赠送了苹果。此菜是通过考证和复原包府家菜时整理出来的,是包拯为官清廉、生活居简的见证。包河中的莲藕亦与众不同,皆断而无丝,传为铁面无私的象征。
包公鱼是不同地域人对鱼的俗称,在东南沿海一带,包公鱼是指石鲈科花椒鲷属花尾胡椒鲷或者髭鲷属的斜带髭鲷;此外,安徽合肥人习惯把包河一带的一种黑背鲫鱼称为包公鱼,并且因领袖的品尝而闻名。
合肥辣糊汤
合肥辣糊汤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汉族名点,属于安徽菜。主要原料有熟羊肉、羊肉鲜汤、面粉等。制成分为原料加工、洗面筋、制汤三道工序。不喜欢吃羊肉的地方,也可以换成鸡肉丁、母鸡汤。也可以换成黄蟮肉丝、蟮鱼汤。其中油炸豆腐也可以换成千张丝。此小吃适宜早餐配合其他早点食用,如油条、烧饼、面包等。
逍遥鸡
曹操鸡也称为逍遥鸡,始创于三国时期,为安徽省合肥市汉族传统名菜。三国时期,曹操屯兵庐州逍遥津时,因军政事务繁忙,操劳过度,卧床不起。治疗过程中,厨师按医生嘱咐在鸡内添加中药,烹制成药膳鸡。曹操食后病情日趋好转,后常要吃这种药膳鸡。这道菜流传开来,被人们称为“曹操鸡”。曹操鸡系经宰杀整型、涂蜜油炸后,经配料卤煮入味,直焖至酥烂,肉骨脱离而成。出锅成品,色泽红润,香气浓郁,皮脆油亮,造型美观。吃时抖腿掉肉,骨酥肉烂,食后余香满口。
肥西老母鸡汤
肥西老母鸡汤是安徽合肥(属庐州菜系)的传统经典名菜。因其“肥西”地域名称而得名。安徽合肥,古称庐州,其下有肥东、肥西二县。当地有方言,“从肥东到肥西,买了一只老母鸡。”相传,汉高祖刘邦时期,“肥西老母鸡汤”便作为贡品。台湾第一任巡抚刘铭传,对家乡的这道美味也甚是推崇。“肥西老母鸡汤”因原料好,在烹制时,不需要加入任何辅助材料。其汤鲜肉美,营养价值高。
麻饼
中国传统名点,相传早在北宋时代,安徽合肥就生产一种形似铜钱大小的实心饼,名“金钱饼”,风味可口,在农村婚嫁中,麻饼市作为喜饼,表寓意吉祥。麻饼是历史悠久的正宗川点。椒盐麻饼除了麻饼的皮薄心多、馨香味素等特点外,配料中有花椒、食盐,成为纯甜、微麻、略咸的特殊风味,为川点中的名品。另外,香脆酥甜的土家族麻饼也是贵州德江县土家族的传统食品。
吴山贡鹅
吴山贡鹅起源于吴山镇,是安徽合肥的汉族传统名菜,色泽清爽,香气浓郁,味美醇厚,回味无穷。此菜源于唐朝乾符年间。唐末五代十国期间,吴国的创立者杨行密攻庐州(今合肥)、战广陵、克淮南、伐江夏,后占有淮河以南、长江以东的三十余州地盘。天复二年被唐昭宗封为吴王。他为官清廉,人民安居乐业,并以身作则,使属下均能如此,实属难得。故乡人民以当地特产鹅配美味佐料制成卤鹅进贡,吴王食之大悦,谓将军:“行密自幼贫寒,不敢忘本,以此卤鹅进餐,堪称‘贡品’。”从此”吴山贡鹅“而扬名天下。
李鸿章杂烩
(英文名:LiHongzhang Assorted Dish)也称为李鸿章大杂烩,是一道汉族传统名菜,属安徽菜,始创于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相传与晚清名臣李鸿章有关。
李鸿章杂烩选用鸡肉为主料,佐以水发海参、油发鱼肚、水发鱿鱼等辅料烹制而成。此菜是将多种原料合配烧烩而成,故有多味,具醇香不腻,咸鲜可口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