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营遇到危险怎么应对
根据多年来各国高山探险活动中发生的情况,在高山区进行探险活动常常会遇到以下困难和危险。 高山反应 这是一种由于缺氧引起的人生理不适的高山综合征。此综合征是由于高山区空气稀薄,空气中的氧含量比低海拔地区少得多,在缺氧状态下血液氧含量不足造成的病理状态。其主要症状为头晕、头痛、耳鸣、恶心、呕吐、脉搏和呼吸加快、四肢麻木、人体活动能力下降等,严重的可引起昏迷或合并其他疾病。一般高度超过3500米,就有可能引起高山反应。给患者吸氧可以缓解症状,但对于反应强烈、症状严重者必须及时送下山急救。 雪崩 雪崩是指一大块,或一大片积雪,或整个山坡上的积雪自高而下向山坡下方倾泻,它所经过的路线上的人和物被掩埋,造成重大伤亡事故,或整个村庄、公路和其他设施被摧毁。雪崩是登山和高山探险活动中遇到的最危险的灾害,不碰上则已,只要一碰上,大都是凶多吉少。欧洲不少地区,一场大雪崩往往会把整个村镇、公路甚至森林埋掉,被人们称之为"白色的死神"。 滚石 滚石就是从上方滚落下来的石块或成堆成片的石头,它是山间主要的危险因素之一。滚石常常将正在上山的人砸伤或砸死,其危害性并不比雪崩小。滚石的形成主要有两个,一是人为滚石,二是自然滚石。人为滚石多是由于走在上方的人不慎碰动路边的石块引起的,有时则是由于人的行走使鸟兽受惊而造成松动的石块滚下。自然滚石则是由于自然原因,如冰冻裂的石块、石块下的冰雪融化等引起石块坠落下滚。由于滚石的突发性强、发展快,常常给从事高山区工作和活动的人员带来极大的威胁。 太阳辐射 高山区由于空气稀薄,大气层对太阳光紫外线的过滤远不如低海拔区多。强烈的紫外线不但直接危害登山者的皮肤,而且雪地又二次反射紫外线,伤及人们的皮肤。紫外线过量照射引起皮炎,鼻和嘴唇甚至鼻孔部容易发炎、晒破、晒裂,最终可引起皮夫癌变。太阳辐射还严重危及人的视力。由于人的眼睛的防护功能较差,过量的辐射,特别是雪地反射的太阳光,常常3-4个小时就会导致雪盲。雪盲的症状是两眼红肿,眼皮肿胀,睁不开眼。这种情况往往要持续好几天,静养后才能复明。在高山上一旦患上了雪盲,那将是非常危险的事。因为第一自己看不见不能走路,第二需要别人扶持,这在陡峭的高山区实在太危险了。 雾 雾为高山探险活动中的又一种危险天气。"十雾九晴",一般雾天多发生在睛天。由于雾天里视野很小,所以不论在山间还是在雪地上,或是通过林林及沟谷,都有可能发生危险,而且最容易迷失方向造成重大事故。因此,在高山区,大雾天是不能开展活动的。只有等雾退后天放睛了,才可开展各种各样的登山探险活动。 雷电 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度,天阴下雨时,往往会遇到雷电,通常非常危险。1957年中华全国总工会登山队在攀登四川境内的横断山脉主峰--贡嘎山(海拔7556米)时,就曾在海拔7000米的高度上遇到了雷电。在雷电中,人们的头发上都会冒出蓝色的、令人恐惧的电光,那是非常危险的。 严寒和冻伤 高山探险最忌讳对严寒的麻痹思想。一般情况下冻伤是可以避免的,但在高山区由于各种原因,人们往往忽略了这个方面,造成冻伤。冻伤首先发在脸面、手、脚等暴露的部位。严重的会伤及身体各个部位,甚至冻死。因此,防寒的意识,在高山探险活动中要绝对牢记。
选择贵州生活,有哪些好处?
贵州省简称“黔”或“贵”,位于中国西南的东南部,介于东经103°36′-109°35′、北纬24°37′-29°13′之间,东毗湖南省、南邻广西自治区、西连云南省、北接四川省和重庆市,是一个山川秀丽、气候宜人、民族众多、资源富集、发展潜力巨大的省份。全省东西长约595公里,南北相距约509公里,总面积为176167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8%。
地理位置和自然状况
地貌
贵州省地处云贵高原东部,境内地势西高东低,自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倾斜,平均海拔1100米左右。贵州高原山地居多,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全省地貌可概括分为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三种基本类型,其中92.5%的面积为山地和丘陵。境内山脉众多,重峦叠峰,绵延纵横,山高谷深。北部有大娄山,自西向东北斜贯北境,川黔要隘娄山关高1444米;中南部苗岭横亘,主峰雷公山高2178米;东北境有武陵山,由湘蜿蜓入黔,主峰梵净山高2572米;西部高耸乌蒙山,属此山脉的赫章县珠市乡韭菜坪海拔2900.6米,为贵州境内最高点。黔东南州的黎平县地坪乡水口河出省界处,海拔高程147.8米,为境内最低点。贵州岩溶地貌发育非常典型。喀斯特(出露)面积109084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61.9%,境内岩溶分布范围广泛,形态类型齐全,地域分异明显,构成一种特殊的岩溶生态系统。
气候
气候温暖湿润,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温变化小,冬暖夏凉,气候宜人,全省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为15℃左右;从全省看,通常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多在3℃-6℃,比同纬度其他地区高,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一般是22℃-25℃,为典型夏凉地区。降水较多,雨季明显,阴天多,日照少,境内各地阴天日数一般超过150天,常年相对湿度在70%以上。受大气环流及地形等影响,贵州气候呈多样性,“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另外,气候不稳定,灾害性天气种类较多,干旱、秋风、凝冻、冰雹等频度大,对农业生产有一定影响。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全省国土总面积17615247公顷。其中,农用地1525192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86.58%;建设用地55184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13%;未利用土地181144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0.28%。根据土地利用变更调查,2007年全省各类土地面积与2006年相比:农用地面积减少16896公顷,减少0.1%;建设用地面积增加5126公顷,增加0.9%;未利用土地面积增加11770公顷,增加0.7%。全省土地利用率89.7%。全省耕地面积4487455公顷,人均耕地面积1.7亩。
生物资源:
全省有野生动物资源1000余种,其中黔金丝猴、黑叶猴、黑颈鹤等15种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二级国家保护动物有69种,主要有:穿山甲、黑熊、水獭、大灵猫、小灵猫、林麝、红腹雨雉、白冠长尾雉、红腹锦鸡等。植物资源有森林、草地、农作物品种、药用植物、野生经济植物和珍稀植物等六类。银杉、珙桐、桫椤、贵州苏铁等15种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全省有药用植物资源有3900余种,占全国中草药品种的80%,“夜郎无闲草,黔地多良药”,是全国四大中药材产区之一。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品质优良的珍稀名贵植物有珠子参、三尖杉、扇蕨、冬虫夏草、鸡纵、艾纳香(天然冰片)等6种。此外,天麻、石斛、杜仲、厚朴、吴萸、黄柏、黔党参、何首乌、胆草、天冬、银花、桔梗、五倍子、半夏、雷丸、南沙参、冰球子、黄精、灵芝、艾粉等有地道药材之美称。野生经济植物资源中,工业有植物约600余种,以纤维、鞣料、芳香油、油脂植物资源为主;食用植物约500余种,以维生素、蛋白质、淀粉、油脂植物为主;可供绿化、美化环境及有观赏价值的园林植物约200余种;具有抗污能力的环保植物40余种。贵州农作物植物品种丰富,栽培的粮食作物、油料作物、纤维植物和其他经济作物近600个品种,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小麦、薯类为主,经济作物以烤烟、油菜籽为主要品种。经济林木主要有油桐、油茶、乌桕、漆树、核桃等,“大方生漆”、“六马桐油”为贵州名优土特产品。全省饲养的主要畜品种有30多种,优良牧草资源2500余种,发展畜牧业具有良好条件。
能源:
水、电、煤等多种能源兼备,水能与煤炭优势并存,水火互济。水力理论蕴藏量为18140.3兆瓦,居全国第六位,技术可开发量19489.63兆瓦。贵州素以“西南煤海”著称,煤炭资源储量达527.98亿吨,居全国第五位。煤炭不仅储量大,且煤种齐全、煤质优良,为发展火电,实施 “西电东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为煤化工、实施“煤变油”工程提供了资源条件。
矿产资源:
贵州至今已发现矿种(含亚矿种)125种,发现矿床、矿点3000余处。其中,有76种(含亚矿种)不同程度的查明有资源储量,共计产地(矿区、矿段或井田)2553处。煤、磷、铝土、锑、金、锰、重晶石、水泥原料、砖瓦原料以及各种用途的石灰岩、砂岩和白云岩等矿产资源,是贵州的优势矿产。不仅资源丰富,而且现实经济优势明显,是贵州矿业的主体,所创经济价值高。截止至2007年底,贵州有41种矿产资源储量排名全国前十位。其中,煤炭保有资源储量527.86亿吨(位列全国第五位),铝土矿保有资源储量4.74亿吨(位列全国第四位),磷矿资源储量28.68亿吨(位列全国第二位),锰矿保有资源储量8100.54万吨(位列全国第四位)、占全国总量的10.24%,重晶石保有资源储量1.18亿吨(位列全国第一位),占全国总量的31.06%,水泥用灰岩保有资源储量17.16亿吨,水泥配料用粘土保有资源储量10779.56万吨、水泥配料用砂岩保有资源储量9506.58万吨、水泥配料用页岩保有资源储量2687.35万吨,分列全国第8位、第11位和第11位。
旅游资源:
贵州是中国旅游资源极为丰富的省份,目前集观光、度假和深度文化体验为一体的新型和谐旅游目的地正在悄然形成。正如世界旅游组织所称赞的贵州是“生态之州、文化之州、歌舞之州、美酒之州”。
一、旅游资源特点
贵州是一个旅游资源高富集省份。其资源分布广、类型多、品位高、保护好。概括起来讲,有五大特点:
(一)由特殊地质地貌构建的自然景观的奇特性。贵州省位于中国大陆的西南部,总面积17.62万平方公里,东西相距595公里,南北相距500公里,地势东高西低,地貌属中国西部高原山地的一部分。山地和丘陵占总面积的92.5%,其中岩溶面积约10.9万平方公里,占61.9%,是世界上喀斯特地貌发育最典型的地区之一。贵州的岩溶面积由于岩溶发育三维空间的不断扩展,导致地形演进过程的变化十分复杂,发育于地表的石芽、漏斗落水洞、竖井、洼地、峰林、峰丛、天生桥、岩溶湖、瀑布、跌水,与发育于地下的溶洞、暗河、暗湖、伏流等纵横迭置,形成了一个极富地域特色的自然“岩溶博物馆”。漫长而奇妙的地质结构过程,孕育了全省千姿百态的奇山秀水、飞瀑异洞,形成了无数地上地下贯通,动态静态结合的自然奇观。著名的黄果树大瀑布、龙宫、织金洞、马岭河、小七孔等,就是这个喀斯特王国的典型代表。2007年,荔波被列为“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
(二)多民族构建的文化原生性。贵州省的常住总人口3975.48万人,其中少数民族占38.9%,世居少数民族18种。多种族群和不同地域的文化因子经反复对撞和相互涵化,逐渐积淀在贵州文化的各个层面中,各民族的建筑、服饰、饮食、婚俗、祭祀、节庆、艺术等等,无不富含着异彩纷呈的人文底蕴。正所谓“三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大节三六九、小节天天有”。走进民族村寨,人们会发现,汉晋遗风,唐代发型、宋代服饰、明清建筑等古老的文化模式,在这里仍被原汁原味地保存着,成为中华民族珍贵的一笔文化遗产。
(三)历史文化的厚重性。人类可能起源于中国的云贵高原,在这里人类完成了由猿到人的演变。在距今4亿—2.3亿年前的古生代,这一带曾几经海浸。在贵州发现的大量古生代的鱼、龙化石表明,陆地脊椎生物的祖先,很可能最早就出现在这里。此外,贵州还发现有旧时器时代中期的“桐梓人”、中晚期的“水城人”和晚期的“兴义人”文化遗址。贵州不仅是古生物的发源地之一,也是古人类的发源地之一。
春秋时期,牂牁国是贵州这块土地上的大国之一,春秋后期夜郎国取代牂牁,日渐强大,今天,在贵州仍不难寻觅到夜郎文化的遗踪。明太祖朱元璋从南京等地调集30万大军到贵州屯田驻军,“开一线以通云南”,使江南文化与高原山地文化相互交融,形成了内涵丰富的屯堡文化。被称为“中国儒学最后一个高峰”和“近代启蒙思想先导”的王阳明,在“王学圣地”贵州修文龙场“悟道”,开一代学风,推动了中国思想界的变革;发生在贵州的“遵义会议”和“四渡赤水”,则是中国现代史和军事史上最具浓重色彩的一笔,是“长征文化”的经典。
(四)以茅台酒为代表的酒文化的显赫性。“酒”和“游”,自古以来就结下了不解之缘;贵州酒文化对贵州旅游的影响尤为深刻。在贵州各种文化品牌中,酒文化叫得最响。茅台酒被誉为文化酒、外交酒、健康酒。在少数民族村寨饮酒,我们所领略到的酒文化则别有一番情致,敬酒、劝酒、饮酒的方式林林总总,酒伴着舞,酒和着歌,无酒不成席,无酒不会客。从浓浓的酒香中,可以品味出各民族的风土人情,感悟到酒文化的真谛。
(五)天然避暑型气候的独特性。贵州的避暑型气候资源已属于越来越稀缺和珍贵的生态环境资源。贵州地势西部高,向北部、东部和南部逐渐降低,平均海拔1100米。贵州属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大部分地区的年平均气温在15℃左右。降水较丰富,年降水量在1300毫米左右。日照比较充足,年日照时数在1300小时左右。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40%,且以每年超过一个百分点的速度增长。夏季平均温度23.1度,有天然空调省的美誉,形成了理想的人居环境和避暑度假胜地。
二、旅游产品
经过20多年的持续发展,贵州现有“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1个,国家5A级旅游区2个,国家4A级旅游区3个,黄果树等13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梵净山等8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百里杜鹃等21个国家森林公园,织金洞等6个国家地质公园,六枝梭戛等4个国际性民族生态博物馆,青龙洞等39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侗族大歌等31项54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56个省级风景名胜区和1.8万个民族文化旅游村寨。
目前,贵州已经形成贵阳、安顺、荔波、凯里-镇远、黎平-从江-榕江、兴义-安龙、梵净山、遵义、赤水-习水-仁怀、织金-黔西、威宁-六盘水、乌江峡谷等综合旅游区和特色旅游区;正逐步推出高原喀斯特生态、丹霞桫椤生态、苗侗文化生态和民族文化、屯堡文化、长征文化、国酒文化、阳明文化、洞穴文化、夜郎文化等特色文化品牌;以民俗体验为特色的乡村旅游,已成为贵州旅游新的亮点。从产品空间分布上,现已形成以贵阳为中心向东南西北延伸的跨省精品旅游线:沿贵阳至黄果树高速公路与云南联接的,以观赏喀斯特景观和体验多民族文化为特色的西线黄金旅游线;向东沿伸至广西、湖南的黔东南苗侗体验原生态民族文化及自然生态的特色旅游线;向南沿伸至广西的荔波绿色喀斯特和布依、水、瑶民族文化旅游线;向北沿伸至重庆、长江三峡的长征文化、酒文化和丹霞风光旅游线。具体为六大重点精品旅游线路:
1、林城贵阳休闲度假游
贵阳(黔灵山、阳明祠、甲秀楼、文昌阁、石文化艺术宫)——花溪(天河潭、青岩古镇、高坡苗寨、镇山村布依寨、花溪公园)——香纸沟——百花湖——开阳(南江峡谷公园、明皇御温泉)——修文(阳明洞、六广河、高尔夫度假中心)——贵定(布依音寨)
2、壮美大瀑布、神奇喀斯特精华游
贵阳(红枫湖)——平坝(屯堡文化、天台山)——安顺(龙宫)——镇宁(黄果树大瀑布、天星桥)——关岭(花江大峡谷)——贞丰(三岔河、布依风情)——安龙(招堤、明十八先生墓)——兴义(马岭河峡谷、万峰林、泥凼石林)
3、黔北名酒文化之旅精华游
贵阳——仁怀(国酒文化城)——习水(阔叶林自然保护区)——赤水(桫椤自然保护区、十丈洞、四洞沟瀑布、竹海、丙安古镇)
4、黔东南苗侗文化体验游
贵阳——雷山(上郎德苗寨、西江千户苗寨、大塘短裙苗寨)——榕江(车江古榕群、三宝侗寨)——从江(高增侗寨、岜沙苗寨)——黎平(黎平会议会址、翘街、天生桥、八舟河、肇兴侗族鼓楼群、)——锦屏(隆里古镇)——天柱(三门塘)
5、黔东名镇名水名山寻访游
贵阳——重安江(革家风情)——黄平(飞云崖、野洞河)——施秉(云台山、上(氵舞)阳、杉木河漂流)——镇远(青龙洞、下(氵舞)阳、铁溪)——岑巩(龙鳌河风光)——铜仁(九龙洞、梵净山)
6、地球“绿宝石”原始生态探秘游
贵阳——福泉(洒金谷)——都匀(石板街、剑江、斗蓬山)——三都(水族风情)——荔波(樟江、大小七孔、水春河、瑶族风情)
此外,除了以上精品线路外,一批季节性旅游产品也逐步开发出来。如春季以观赏油菜花、杜鹃花为主要内容的赏花踏青之旅;夏季的漂流和避暑度假之旅;秋季的观瀑、吃新之旅;冬季的民俗体验、温泉疗养之旅等,到2010年贵州将成为多民族特色文化和喀斯特高原生态旅游的重要目的地,成为中国西部旅游热点地区。
人口
人口统计
2007年末常住总人口(常住一年及以上)达到3975.4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0.18万人。其中,女性人口为1917.74万人,男性人口为2057.74万人,男女性别比为107.30∶100。
人口增长率
2007年全省总人口出生率为13.28‰,死亡率为6.60‰,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68‰。与上年相比,出生率下降0.69个千分点、死亡率下降0.11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0.58个千分点。自2000年以来贵州人口自然增长率已连续8年持续下降。
民族及人口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有汉、苗、布依、侗、土家、彝等18个世居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38.98%。
文化程度
2007年,全省“两基“教育攻坚成果进一步巩固,“普九”人口覆盖率达到100%。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为全省193.23万名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的中小学生和特殊教育学校(班)学生提供了免费教科书,为51万名全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初中寄宿生发放了生活补助费。农村中小学建设得到加强,建成农村寄宿制初中150所。改扩建普通高中15所。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进一步扩大。高等教育经过结构调整、资源整合和体制改革,教育规模继续扩大,贵州大学进入“211工程”建设行列。全省人均受教育年限为6.75年,贵州本土“院士”实现了零的突破。
经济
国内生产总值(GDP)
2007年全省生产总值为2741.9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7%,是1985年以来增长最快的一年。
人均GDP
2007年全省人均生产总值为6915元。
GDP比重
2007年,第一产业增加值为446.38亿元,比上年增长3.3%;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148.27亿元,比上年增长14.0%;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147.25亿元,比上年增长18.0%。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16.3%、41.9%和41.8%,产业结构进一步改善。
工业产值和增长率
2007年,全省工业增加值完成1007.75亿元,比上年增长15.2%。
农业产值和增长率
2007年,全省农业增加值完成446.38亿元,粮食总产量达到1100.86万吨。比上年增长6.1%。
外贸状况
2007全年完成进出口总额22.73亿美元,比上年上升40.5%。其中,进口总额8.08亿美元,比上年上升39.6%;出口总额14.65亿美元,比上年上升41.0%。
外资利用状况
2007全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50个,实际吸收外资金额15333万美元。
财政收入
2007年,全省完成财政总收入556.98亿元,比上年增长24.1%。其中,一般预算收入285.14亿元,比上年增长25.7%。财政支出795.40亿元。
贫困人口和扶贫计划
2007年,全省有农村绝对贫困人口216万,低收入贫困人口388万。2007年省级财政安排2亿元产业化扶贫资金,其中1亿元用于发展草地生态畜牧业,大力推广“晴隆模式”,在全省83个有扶贫任务的县选择确定了20个石漠化和水土流失严重、25度以上坡耕地较多的县(2008年增加到33个县),每个县专项安排财政扶贫资金500万元。
2001—2007年,全省共投入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财政扶贫资金1.622亿元,培训了388813人,转移就业332646人,转移就业率达85.6%;共投入中央和省级财政扶贫资金1.29亿元,重点抓了14个脱毒马铃薯繁育基地县建设,累计推广脱毒马铃薯2555万亩,新增产值64亿元,覆盖190多万贫困农户(次),户均增收3300多元;7年共减少97万绝对贫困人口和170万低收入贫困人口。
主要扶持措施为:1、采取“三种扶贫方式”:开发式、救助式、搬迁式;2、解决“三个基本问题”:着力帮助贫困群众改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拓宽基本增收门路、提高基本素质;3、“三项重点工作”:切实抓好整村推进、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产业化扶贫。
2008年贵州省扶贫开发工作的目标任务:即减少农村贫困人口50万;实施“雨露计划”培训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10万人,转移就业或就地转产8万人;在1600个以上贫困村实施整村推进,配套修建小水池(窖)4万口;加大产业化扶贫力度,抓好33个县草地生态畜牧业科技扶贫和50个重点乡镇特色产业扶贫项目;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筹集社会帮扶资金5000万元以上。
支柱产业
电力、煤及煤化工、有色金属、旅游、铝及铝加工、烟、酒、民族制药。
野外露营遭遇危险怎么办
1.怎样防护蛇伤
毒蛇咬伤是可以预防的。首先,要知道蛇的弱点。它是怕人的,一般不会主动咬人。多数毒蛇的行动迟钝,当人过分逼近蛇体,或无意踩到、抓到毒蛇时,它才会咬伤人而造成蛇伤。因此,在野外活动、走路,需要经常注意周围有没有蛇。俗话说“打草惊蛇”,这是民间驱蛇经验。、各种毒蛇都有它的活动规律。如眼镜蛇基本上是白天活动;银环蛇、烙铁头以晚上活动为主;而腹蛇白天晚上都有活动。蛇伤较多发生在9点~15点及18点~22点,这与人的活动时间有关。
掌握了蛇的活动规律,就可以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如白天去平原丘陵地区,要防止眼镜蛇的伤害;夜间去水边、路边要防止银环蛇的伤害。夜间行走时,要穿好鞋袜及长裤,穿过山林时要戴草帽,以防避蛇咬伤。特别是闷热欲雨或雨后初晴的天气,蛇常出洞活动,更要特别注意。
2.陷进沼泽怎么办
不论在高地、低地,都会有危险的沼泽,不小心掉进去,可能丧命。活命之道是:不要掐扎,应采取平卧姿势,尽量扩大身体与沼泽的接触面积,慢慢移动脱险。
(1)一旦发觉双脚下陷,应该把身体后倾,轻轻跌下,跌下时尽量张开双臂以分散体重,这样就可以使身体浮于表现。
(2)移动身体时必须小心谨慎。每做一个动作,都应让泥有时间流到四肢底下。急速移动只会使泥土之间产生空隙,把身体吸进深处。
(3)如有人同行,应躺着不动,等同伴抛一条绳子或伸一根棒子过来,拖拉自己脱险。
(4)倘若只有自己一人,朝天躺下后,轻轻活动手脚,用背泳姿势慢慢移向硬池。
(5)如身旁有树根、草叶,可拉它借力移动身体。
(6)不要慌忙。移动数公尺,也许得花一个小时。感到疲倦时可伸开四肢,躺着不动。这个姿势会保持身体不沉下去。
3.帐篷遭受侵袭怎么办
现代的帐篷既牢固又轻便,但与其他野外栖身之所一样,也易受风、雨、雪、火的侵袭。
(1)帐篷着火了怎么办
假如帐篷着火,应马上离开。留意有没有燃着的碎布落在身上,有的话就要扫掉,然后用衣服或睡袋扑灭。只要动作敏捷,衣服就不会烧着。
走到帐篷后,放倒支柱。必要时解开主要支索,然后扑灭火焰;或抓住帐篷一端,把它拖离火焰和帐篷内的物件。如果火热猛烈,就让它烧去,千万不要走近。
起火原因是帐篷出口处火炉失火,先踢开火炉,然后走出帐篷,放倒支柱。
扑灭帐篷里的火头后,在火炉四周多泼水,以防草木着火焚烧。不要让泡沫胶或塑胶床垫近火,这些材料燃烧时大多会放出毒烟。
(2)帐篷漏水怎么办
如雨水漏进帐篷,可采用溶化了的蜡或胶布封住孔洞。漏水不止,可用防水夹克或塑料布包裹衣服和睡袋。
(3)帐篷遭水淹怎么办
若帐篷遭水淹,鸭绒睡袋给弄湿了,最好丢下睡袋和帐篷,移往干燥的地方;如果附近别无栖身之地,就用树枝架起一个台,换上千衣服,坐上去到天亮;如天气非常寒冷,这时应不要套上最外面一、两层衣服的袖子,先扣好钮扣或拉上拉链,然后把衣服从头上套下,包着上身,双手夹在腋窝下。
睡袋若是人造纤维的,即使湿了,也能保暖,所以应立刻截断水流,在帐篷四周挖一道沟,把水流引向他处,弄干帐篷地面,拧干睡袋,然后留在帐篷里面,等到天明。
(4)帐篷被风吹塌了怎么办
强风吹塌帐篷,要重新搭起是极其困难的。如天气恶劣,又没有汽车之类的栖身之所,还是留在帐篷内最安全。用身体压着帐篷边缘或与帐篷相连的地面的防潮布,以防帐篷被风吹走。用背囊架或一根支柱撑起帐篷,以扩大帐篷内的空间。
4.野外求救怎么办
从远处或空中很难看到郊野的旅行者,但旅行者可利用下列不同方法使自己较易为人发现:
(1)国际通用的山中求救信号是哨声或光照。每分钟6响或闪照6次,停顿一分钟后,重复同样信号。
(2)如有火柴或木柴,点起一堆或几堆火,烧旺了加些湿枝叶或青草,使火堆升起大量浓烟。
(3)穿着颜色鲜艳的衣服,戴一顶颜色鲜明的帽子。
(4)用树枝、石块或衣服等在空地上砌出SOS或其他求救字样,每字最少长6米。如在雪地,则在雪上踩出这些字。
(5)同样,拿颜色最鲜艳又阔大的衣服当旗子,不断挥动。
(6)看见直升飞机到山上来援救而飞近时,引燃烟幕信导弹(如果备有的话),或在求救的地点附近生一堆火,升起浓烟,让机械师知道风向,这样能帮助机械师准确地掌握信号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