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唐书·列传第十五》阅读题及译文赏析
一: 高俭字士廉,渤海人。少有器局,颇涉文史。大业中,为治礼郎。士廉妹先适隋右骁卫将军长孙晟,生子无忌及女。晟卒,士廉迎妹及甥于家,恩情甚重。隋军伐辽,时兵部尚书斛斯政亡奔高丽,士廉坐与交游,谪为朱鸢主簿。事父母以孝闻,岭南瘴疠,不可同行,留妻鲜于氏侍养。供给不足,又念妹无所庇,乃卖大宅,买小宅以处之,分其余资,轻装而去。寻属天下大乱,王命阻绝,交趾太守丘和署为司法书佐。士廉久在南方,不知母亲,北顾弥切。尝昼寝,梦其母与之言,宛如膝下,既觉而涕泗横集。明日果得母讯,议者以为孝感之应。 时钦州宁长真率众攻和,和欲出门迎之,士廉进说曰:“长真兵势虽多,悬军远至,内离外蹙,不能持久。且城中胜兵足以当之,奈何而欲受人所制?”和从之,因命士廉为行军司马,水陆俱进,逆击破之,长真仅以身免,余众尽降。 武德五年,士廉与和上表归国,累迁雍州治中。贞观元年,擢拜侍中,转益州大都督府长史。蜀土俗薄,畏鬼而恶疾,父母病有危殆者,多不亲扶侍,枚头挂食,遥以哺之。士廉随方训诱,风俗顿改。又因暇日汲引辞人,以为文会,廉命儒生讲论经史,勉励后进,蜀中学校粲然复兴。蜀人朱桃椎者,淡泊为事,隐居不仕,披裘带索,沉浮人间。窦轨之镇益州也,闻而召见,遣以衣服,逼为乡正。桃椎口竟无言,弃衣于地,逃入山中。士廉下车,以礼致之,及至,降阶与语,桃椎不答,直视而去,士廉每令存问。桃椎见使者,辄入林自匿。近代以来,多轻隐逸,士廉独加褒礼,蜀中以为美谈。 五年,入为吏部尚书。士廉既任遇益隆,多所表奏,成辄焚稿,人莫知之。十六年,表请致仕。二十年,遇疾,太宗幸第问之,因叙说平生,流涕嘘唏而诀。二十一年正月壬辰,薨于京师崇仁里私第,时年七十二。 (取材于《旧唐书?高士廉传》) 9.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D ) A.士廉妹先适隋右骁卫将军长孙晟 适:出嫁 B.寻属天下大乱 寻:不久 C.水陆俱进,逆击破之 破:打败 D.士廉下车,以礼致之 致:送给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B ) A.事父母以孝闻 将在外,主令有所不受,以便国家 B. 既觉而涕泗横集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 C. 又因暇日汲引辞人 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D.及至,降阶与语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11.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说明高士廉讲求伦理道德的一组是(B ) ①晟卒,士廉迎妹及甥于家,恩情甚重。 ②岭南瘴疠,不可同行,留妻鲜于氏侍养。 ③又念妹无所庇,乃卖大宅,买小宅以处之,分其余资。 ④士廉随方训诱,风俗顿改。 ⑤兼命儒生讲论经史,勉励后进。 ⑥士廉既任遇益隆,多所表奏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②④⑥ D.①⑤⑥ 12.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 ) A.高士廉在隋朝时曾被贬官岭南,他精心安排好父母和因丈夫去世而依靠他的妹妹一家的生活才轻装前去 B.钦州的宁长真率兵进攻交趾太守丘和,丘和要匆忙迎战,在高士廉的劝说下运用谋略战胜了宁长真 C.高士廉归附唐朝后调任蜀地为官,他善于教化,改变当地不良民俗,促进文化教育,尊敬而礼待隐居不仕的朱桃椎。 D.高士廉入朝为高官,很受皇帝的信任,他能尽职责,上了很多奏章,但事成之后他就烧了奏章的稿,所以没有人知道这些事。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士廉坐与交游,谪为朱鸢主簿。(3分) 译文:士廉因和他交往获罪,贬官做朱鸢的主簿 (2)士廉久在南方,不知母亲,北顾弥切。(3分) 译文:士廉长久在南方,不知道母亲的音信,对北方顾念更加深切。 (3)士廉既任遇益隆,多所表奏,成辄焚稿,人莫知之。(4分) 译文:高士廉受到皇帝的知遇之恩越来越重,上了很多奏章,事成后就烧了奏章文稿,没有人知道这些事。 译文: 高俭字士廉,是渤海人。青年时有才识度量,很广博地阅览了文史书籍。隋大业年间,当治礼郎。土廉的妹妹先前嫁给隋朝右骁卫将军长孙晟,生了儿子长孙无忌和女儿。长孙晟去世,土廉把妹妹和外甥接到家,待他们很好,很有感情。隋军攻打辽,当时的兵部尚书书斛斯政逃跑到高丽,士廉因和他交往获罪,贬官做朱鸢的主簿。他侍奉父母因孝敬闻名,岭南多有瘴气引起的瘟病,父母不能一起前去,他留下妻子鲜于氏侍养父母。供应生活的财物不够,他又想到妹妹没有居住的地方,就卖了大房子,买了小房子来让他们住,把剩下的钱财分给他们,自己轻装离开。不久赶上天下大乱,朝廷的命令阻断了,交趾太守丘和委任高士廉当司法书佐。士廉长久在南方,不知道母亲的音信,对北方顾念更加深切。他曾白天小睡,梦见母亲和自己说话,好像在母亲膝下,梦醒以后涕流了很多。第二天果然得到了母亲的音讯,谈论的人认为这是他的孝心产生了感应。 当时钦州的宁长真率兵众进攻丘和,丘和想要出城门迎接他,士廉进言劝说道:“宁长真兵众力量虽然很多,但孤军深入,远道而来,内部离心外部窘迫,不能坚持很久。况且我们城中能战斗的.兵众足以抵抗他们,怎么能想要受别人控制呢?”丘和听从了这些话,于是任命士廉为行军司马,从水陆一起进发,迎击打败对方,宁长真仅只身逃脱,其余兵众全部投降。 唐武德五年,高士廉与丘和上奏章归附唐朝,多次提升当了雍州治中。贞观元年,提拔任命为侍中,后调职任命为益州大都督府长史。蜀地民俗不淳厚,怕鬼并厌恶疾病,父母生病到危重时,儿女很多不亲自照顾侍奉,在木杖头挂上食物,远远地喂食。士廉顺应方法教诲引导,风气顿时改变。又趁着闲暇时选拔善作诗文的人,让他们举办文学聚会,同时让儒家学者讲论经史,勉励后辈年轻人学习,蜀地一带的学校明显地又兴盛了。蜀人朱桃椎,做事淡泊名利,隐居不作官,披着毛皮当衣服,以绳子为衣带,在人们中间随波逐流。窦轨镇守益州时,听说后就召见他,把衣服送给他穿,逼迫他做乡正官。朱桃椎始终一句话不说,把衣服扔在地上,逃入山中。高士廉到任后,用礼节招他来,等到他来到,走下台阶跟他说话,朱桃椎不回答,直直地看着他后离开了。高士廉常让人问候他,桃椎见到派去的人,就入林自己藏匿了。近代以来,官员多轻视隐居不做官的人,唯独高士廉对朱桃椎施加赞扬礼节,蜀地的人把此事作为美谈。 贞观五年,入朝任吏部尚书。高士廉受到皇帝的知遇之恩越来越重,上了很多奏章,事成后就烧了奏章文稿,没有人知道这些事。贞观十六年,他上奏章请求退休。贞观二十年,他生病了,唐太宗到他家问候他,于是叙说生平之事,唐太宗流泪叹息着和他诀别。贞观二十一年正月壬辰这一天,他在京师崇仁里私宅中去世,时年七十二岁。 二: 高俭,字士廉,渤海人。俭少有器局,颇涉文史。隋军伐辽,时兵部尚书亡奔高丽,俭坐与交游,谪为朱鸢①主簿。事母以孝闻,岭南瘴疠,不可同行,留妻侍养,供给不足。又念妹无所庇,乃卖大宅,买小宅以处之,分其余资,轻装而去。寻属天下大乱,王命阻绝。俭久在南方,不知母问,北顾弥切。 交趾太守丘和署为司法书佐。时钦州宁长真率众攻和,和欲出门迎之,俭进说曰:“长真兵势虽多,悬军远至,内离外蹙,不能持久。且城中胜兵足以当之,奈何而欲受人所制?”和从之,因命俭为行军司马,水陆俱进,逆击破之。及萧铣败,高祖使徇岭南。 武德五年,俭与和上表归国,累迁雍州治中。时太宗为雍州牧,以俭是文德皇后之舅,素有才望,甚亲敬之。 俭明辩善容止,凡有献纳,搢绅之士莫不属目。时黄门侍郎王珪有密表附俭以闻,俭寝而不言,坐是出为安州都督,转益州大都督府长史。蜀土俗薄,畏鬼而恶疾,父母病有危殆者,多不亲扶侍,杖头挂食,遥以哺之。俭随方训诱,风俗顿改。秦时李冰守蜀,导引汶江,创浸灌之利,至今地居水侧者,顷直千金,富强之家,多相侵夺。俭乃于故渠外别更疏决,蜀中大获其利。又因暇日汲引辞人,以为文会,兼命儒生讲论经史,勉励后进。蜀中学校粲然复兴。 五年,入为吏部尚书,进封许国公。奖鉴人伦,雅谙姓氏。高祖崩,摄司空,营山陵制度。是时,朝议以山东人士好自矜夸,虽复累叶陵迟②,犹恃其旧地,女适他族,必多求聘财。太宗恶之,以为甚伤教义,乃诏俭与御史大夫韦挺等刊正姓氏。于是普责天下谱谍,仍凭据史传,考其真伪,忠贤者褒进,悖逆者贬黜,撰为《氏族志》。 二十年,遇疾,太宗幸其第问之。二十一年正月薨,时年七十二。 (节选自《旧唐书·列传第十五》,有删改) 注 ①朱鸢:隋朝交趾(今越南)郡下辖九县之一。②陵迟:衰败。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俭坐与交游 坐:停留。 B.内离外蹙 蹙:窘迫。 C.俭寝而不言 寝:扣压。 D.雅谙姓氏 雅:非常。 解析 坐:因为。 答案 A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高俭受到皇上重用的一组是(3分)() ①及萧铣败,高祖使徇岭南 ②素有才望,甚亲敬之 ③凡有献纳,搢绅之士莫不属目 ④摄司空,营山陵制度 ⑤乃诏俭与御史大夫韦挺等刊正姓氏 ⑥遇疾,太宗幸其第问之 A.②③⑥ B.①④⑤ C.②④⑤ D.①⑤⑥ 解析 ②是说高俭受时任雍州牧的太宗亲近敬重;③是说高俭的建议很有分量;⑥是说皇上很关心高俭。 答案 B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高俭重视亲情。高俭被贬到岭南,岭南有瘴疠,母亲不能同行,于是他留下妻子侍奉老母;又顾念妹妹无所依靠,卖掉大宅安置妹妹,并分掉余财。 B.高俭遇事能正确决断。钦州宁长真率众攻打丘和,丘和想要投降,高俭却认为敌人不能持久,而城中守军足以抵挡他们,丘和接受他的建议,后来果然击败了敌军。 C.高俭治理地方兴利除弊。他在蜀地任职时,能够根据当地的陋习加以训导,使当地的风俗得以改观;疏导水渠,使蜀中大获灌溉的便利;还重视文教,使学校得以复兴。 D.高俭力矫流弊。当时家世已衰败的崤山以东人士,仍依仗旧门第,在女儿嫁给他族时索要丰厚聘礼,他建议皇上修正天下姓氏,并在研究史传的基础上撰成《氏族志》。 解析 不是他建议皇上修正姓氏,而是皇上下诏修正姓氏。 答案 D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寻属天下大乱,王命阻绝。俭久在南方,不知母问,北顾弥切。(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又因暇日汲引辞人,以为文会,兼命儒生讲论经史,勉励后进。(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不久适逢天下大乱,朝廷政令断绝。高俭长期在南方,不知道母亲的音信,北还的心情更加迫切。 译出大意给2分;“寻”(不久,随即)、“问”(音信,书信)、“弥”(更加)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高俭)还趁着闲暇之日荐举文人,举行文会,同时命儒生讲经论史,劝勉激励后辈学生。 译出大意给2分;“因”(趁着)、“汲引”(荐举,提拔)、“兼”(同时)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注意:①关键词与“大意”不重复扣分;②关键词译成近义词也可;③“关键词”翻译从严,“大意”翻译从宽。 参考译文 高俭,字士廉,是渤海人。高俭年轻时有才识器度,广泛涉猎文史书籍。隋军征讨辽,当时兵部尚书逃奔高丽,高俭因为和他有交往被牵连治罪,贬为朱鸢主簿。他侍奉母亲以孝顺闻名,岭南有瘴疠毒气,母亲不能同行,于是留下妻子侍养,家中供给不足。又挂念妹妹无所依靠,于是卖掉大宅,买小宅让她居住,分掉余下的资财,轻装而去。不久适逢天下大乱,朝廷政令断绝。高俭长期在南方,不知道母亲的音信,北还的心情更加迫切。 交趾太守丘和任他为司法书佐,当时钦州宁长真率众攻打丘和,丘和要出门迎降,高俭劝说道:“宁长真兵力虽多,孤军深入远道而来,内部不和外面窘迫,不能长久坚持。况且城中强兵足以抵挡他们,为何要受别人牵制?”丘和听从了他的建议,就命高俭任行军司马,水陆并进,迎击攻破敌军。等到萧铣失败,高祖派高俭带兵巡行夺取岭南。 武德五年,高俭和丘和上表归附朝廷,多次升迁后任雍州治中。当时太宗任雍州牧,因高俭是文德皇后的舅舅,向来又有才能声望,非常亲近并敬重他。 高俭聪明善辩举止优雅,凡是进献的供给采纳的建议,官员们没有不注目的。当时黄门侍郎王珪有密表交付高俭让他上报,高俭扣压下来没有上报,由此获罪出任安州都督,又转任益州大都督府长史。蜀地风俗轻浮,害怕鬼怪厌恶疾病,父母生病有危险的,儿女大多不亲自侍奉,在杖头挂上食物,远远地喂食。高俭根据情况加以训导,风俗顿时改观。秦朝时李冰治理蜀地,导引汶江,开创了灌溉的便利,使现在位于水畔的土地,一顷价值千金,富强的人家,经常侵占夺取。高俭又在原来水渠外进行疏决,蜀中大获灌溉的便利。高俭还趁着闲暇之日荐举文人,举行文会,同时命儒生讲经论史,劝勉激励后辈学生。蜀中的学校大为复兴。 贞观五年,高俭被召入朝廷任吏部尚书,进封许国公。高俭善于识别任用人才,精通熟悉姓氏。高祖驾崩,高俭代理司空,经管山陵事务。当时,朝廷舆论认为崤山以东人士喜欢自我夸耀,尽管家世已经衰落,但仍依仗他们的旧门第,女儿嫁给其他姓氏人士,一定要索取丰厚的聘礼。太宗厌恶这事,认为对教化很有损害,就下诏高俭和御史大夫韦挺等修正姓氏。于是广泛收集天下各姓的谱牒,并依据史书考证其中的真伪,褒扬举荐忠贤之人,贬黜邪恶之人,撰成《氏族志》。 贞观二十年,高俭有病,太宗亲往他的住宅问候。贞观二十一年正月高俭去世,时年七十二岁。
《新唐书列传第九十六》文言文阅读题
阅读书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19分)
石雄,徐州人,系寒,不知其先所来。少为牙校,敢毅善战,气盖军中。王智兴讨李同捷,收棣州,使雄先驱度河,鼓行无不前。初,徐军恶智兴苛酷,谋逐之而立雄。智兴惧变,因立功奏除州刺史,诏以为壁州刺史。智兴由是杀雄素所善百余人,诬雄阴结士摇乱,请以军法论。文宗素知其能,不杀,流白州。徙为陈州长史。党项扰河西,召雄隶振武刘沔军,破羌有劳,帝难智兴,久不擢。
会昌初,回鹘入寇,连年掠云、朔,牙①五原塞下。诏雄为天德防御副使,兼朔州刺史,佐刘沔屯云州。沔召雄谋曰:虏离散,当扫除久矣。国家以公主故,不欲亟攻。我若径趋其牙,彼不及备,必弃公主走,我当迎主归。有如不捷,吾则死之。雄曰:诺。即选沙陀李国昌及契菇、拓拔杂虏三千骑,夜发马邑,旦登振武城望之,见厕车十余乘,从者朱碧衣,谍者曰:公主帐也。雄潜使喻之曰:天子取公主,兵合,第无动。雄穴城夜出纵牛马鼓噪直捣乌介帐可汗大骇单骑走追至杀胡山斩首万级获马牛羊不赀迎公主还进丰州防御使。
武宁李彦佐讨刘稹,逗留,以雄为晋绛行营诸军副使,助彦佐。是时,王宰屯万善,刘沔屯石会关,顾望莫先进。雄受命,即勒兵越乌岭,破贼五壁,斩获千计,贼大震。雄临财廉,每朝廷赐与,辄置军门,自取一匹缣,余悉分士伍,由是众感发无不奋。武宗喜日:今将帅义而勇罕雄比者。就拜行营节度使,代彦佐。徙河中。稹危蹙,其大将郭谊密献款,请斩稹首自归。众疑其诈,雄大言曰:稹之叛,谊为谋主。今欲杀稹,乃谊自谋,又何疑?雄以七千人径薄潞,受谊降。进检校兵部尚书,徙河阳。初,雄讨稹,水次见白鹭,谓众曰:使吾射中其目,当成功。一发如言。帝闻,下诏褒美。
宣宗立,徙镇凤翔。雄素为李德裕识拔。王宰者,智兴子,于雄故有隙。潞之役,雄功最多,宰恶久,数欲沮陷。会德裕罢宰相,因代归。白敏中猥曰:黑山、天井功,所酬已厌。拜神武统军。失势,怏怏卒。(《新唐书列传第九十六》)
【注】①牙:牙帐。
16.对下列各句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会昌初,回鹘入寇寇:侵犯
B.雄穴城夜出穴:打洞
C.雄以七千人径薄潞薄:逼近
D.黑山、天井功,所酬已厌厌:厌倦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今将帅义而勇罕雄比者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B.使吾射中其目,当成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C.有如不捷,吾则死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D.雄素为李德裕识拔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打败入侵的回鹘,石雄挑选了三千骑兵从马邑出发到达振武城。趁夜晚出兵袭击敌人,取得了重大胜利。
B.石雄廉洁不贪,把自己所得财物绝大部分分给士兵,增强了士兵打仗的勇气,为他打胜仗奠定了基础。
C.在王智兴父子手下当差打仗时,石雄在战争中多次立大功,但都遭到他们父子的压制和诬陷,未得到升迁。
D.郭谊想杀掉刘稹而向石雄投降这件事只有石雄相信,可以看出石雄是一个善分析、有主见的出色将领。
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雄穴城夜出纵牛马鼓噪直捣乌介帐可汗大骇单骑走追至杀胡山斩首万级获马牛羊
不赀迎公主还进丰州防御使
20.将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⑴智兴由是杀雄素所善百余人,诬雄阴结士摇乱,请以军法论。(3分)
译文:
⑵雄潜使喻之曰:天子取公主,兵合,第无动。(4分)
译文:
《隋书》卷七十一 列传第三十六
○诚节 《易》称:「圣人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仁。」又云:「立人之道曰仁与义。」然而士之立身成名,在乎仁义而已。故仁道不远,则杀身以成仁,义重于生,则捐生而取义。是以龙逢投躯于夏癸,比干竭节于商辛,申蒯断臂于齐庄,弘演纳肝于卫懿。爰逮汉之纪信、栾布,晋之向雄、嵇绍,凡在立名之士,莫不庶几焉。至于临难忘身,见危授命,虽斯文不坠,而行之盖寡,固知士之所重,信在兹乎!非夫内怀铁石之心,外负凌霜之节,孰能安之若命,赴蹈如归者也。皇甫诞等,当扰攘之际,践必死之机,白刃临颈,确乎不拔,可谓岁寒贞柏,疾风劲草,千载之后,懔懔如生。岂独闻彼伯夷,懦夫立志,亦冀将来君子,有所庶几。故掇采所闻,为《诚节传》。 ○刘弘 刘弘,字仲远,彭城丛亭里人,魏太常卿芳之孙也。少好学,有行检,重节概。仕齐行台郎中、襄城、沛郡、谷阳三郡太守、西楚州刺史。及齐亡,周武帝以为本郡太守。尉迥之乱也,遣其将席毗掠徐、兖。弘勒兵拒之,以功授仪同、永昌太守、齐州长史。志在立功,不安佐职。平陈之役,表请从军,以行军长史从总管吐万绪度江。以功加上仪同,封濩泽县公,拜泉州刺史。会高智慧作乱,以兵攻州,弘城守百余日,救兵不至。前后出战,死亡太半,粮尽无所食,与士卒数百人煮犀甲腰带,及剥树皮而食之,一无离叛。贼知其饥饿,欲降之,弘抗节弥厉。贼悉众来攻,城陷,为贼所害。上闻而嘉叹者久之,赐物二千段。子长信,袭其官爵。 皇甫诞陶模敬钊 皇甫诞,字玄虑,安定乌氏人也。祖和,魏胶州刺史。父璠,周隋州刺史。诞少刚毅,有器局。周毕王引为仓曹参军。高祖受禅,为兵部侍郎。数年,出为鲁州长史。开皇中,复入为比部、刑部二曹侍郎,俱有能名。迁治书侍御史,朝臣无不肃惮。上以百姓多流亡,令诞为河南道大使以检括之。及还,奏事称旨,上甚悦,令判大理少卿。明年,迁尚书右丞,俄以母忧去职。未期,起令视事。寻转尚书左丞。时汉王谅为并州总管,朝廷盛选僚佐,前后长史、司马,皆一时名士。上以诞公方著称,拜并州总管司马,总府政事,一以谘之,谅甚敬焉。及炀帝即位,征谅入朝,谅用谘议王頍之谋,发兵作乱。诞数谏止,谅不纳。诞因流涕曰:「窃料大王兵资,无敌京师者,加以君臣位定,逆顺势殊,士马虽精,难以取胜。愿王奉诏入朝,守臣子之节,必有松、乔之寿,累代之荣。如更迁延,陷身叛逆,一挂刑书,为布衣黔首不可得也。愿察区区之心,思万全之计,敢以死请。」谅怒而囚之。及杨素将至,谅屯清源以拒之。谅主簿豆卢毓出诞于狱,相与协谋,闭城拒谅。谅袭击破之,并抗节而遇害。帝以诞亡身徇国,嘉悼者久之,下诏曰:「褒显名节,有国通规,加等饰终,抑惟令典。并州总管司马皇甫诞,性理淹通,志怀审正,效官赞务,声绩克宣。值狂悖构祸,凶威孔炽,确殉单诚,不从妖逆。虽幽絷寇手,而雅志弥厉,遂潜与义徒据城抗拒。众寡不敌,奄致非命。可赠柱国,封弘义公,谥曰明。」子无逸嗣。 无逸寻为淯阳太守,政甚有声。《大业令》行,旧爵例除,以无逸诚义之后,赐爵平舆侯。入为刑部侍郎,守右武卫将军。 初,汉王谅之反也,州县莫不响应,有岚州司马陶模、繁畤令敬钊,并抗节不从。 陶模,京兆人也。性明敏,有器干。仁寿初,为岚州司马。谅既作乱,刺史乔钟葵发兵将赴逆,模拒之曰:「汉王所图不轨,公荷国厚恩,致位方伯,谓当竭诚效命以答慈造,岂有大行皇帝梓宫未掩,翻为厉阶!」钟葵失色曰:「司马反邪?」临之以兵,辞气不挠,葵义而释之。军吏进曰:「若不斩模,何以压众心?」于是囚之于狱,悉掠取资财,分赐党与。及谅平,炀帝嘉之,拜开府,授大兴令。杨玄感之反也,率兵从卫玄击之,以攻进位银青光禄大夫,卒官。 敬钊字积善,河东蒲坂人也。父元约,周布宪中大夫。钊仁寿中为繁畤令,甚有能名。及贼至,力战城陷。贼帅墨弼掠其资产而临之以兵,钊辞气不挠。弼义而止之,执送于伪将乔钟葵所。钟葵释之,署为代州总管司马,钊正色拒之,至于再三。钟葵忿然曰:「受官则可,不然当斩!」钊答曰:「忝为县宰,遭逢逆乱,进不能保境,退不能死节,为辱已多,何乃复以伪官相迫也?死生唯命,余非所闻。」钟葵怒甚,熟视钊曰:「卿不畏死邪?」复将杀之。会杨义臣军至,钟葵遽出战,因而大败,钊遂得免。大业三年,炀帝避暑汾阳宫,代州长史柳铨、司马崔宝山上其状,付有司将加褒赏,会虞世基奏格而止。后迁朝邑令,未几,终。 ○游元 游元,字楚客,广平任人,魏五更明根之玄孙也。父宝藏,位至太守。元少聪敏,年十六,齐司徒徐显秀引为参军事。周武帝平齐之后,历寿春令、谯州司马,俱有能名。开皇中,为殿内侍御史。晋王广为扬州总管,以元为法曹参军,父忧去职。后为内直监。炀帝嗣位,迁尚书度支郎。辽东之役,领左骁卫长史,为盖牟道监军,拜朝请大夫,兼治书侍御史。宇文述等九军败绩,帝令元按其狱。述时贵幸,其子士及又尚南阳公主,势倾朝廷。遣家僮造元,有所请属。元不之见。他日,数述曰:「公地属亲贤,腹心是寄,当咎身责己,以劝事君,乃遣人相造,欲何所道?」按之愈急,仍以状劾之。帝嘉其公正,赐朝服一袭。九年,奉使于黎阳督运,杨玄感作逆,乃谓元曰:「独夫肆虐,天下士大夫肝脑涂地,加以陷身绝域之所,军粮断绝,此亦天亡之时也。我今亲率义兵,以诛无道,卿意如何?」元正色答曰:「尊公荷国宠灵,功参佐命,高官重禄,近古莫俦,公之弟兄,青紫交映,当谓竭诚尽节,上答鸿恩。岂意坟土未干,亲图反噬,深为明公不取,愿思祸福之端。仆有死而已,不敢闻命。」玄感怒而囚之,屡胁以兵,竟不屈节,于是害之。帝甚嘉叹,赠银青光禄大夫,赐缣五百匹。拜其子仁宗为正议大夫、弋阳郡通守。 ○冯慈明 冯慈明,字无佚,信都长乐人也。父子琮,仕齐官至尚书右仆射。慈明在齐,以戚属之故,年十四,为淮阳王开府参军事。寻补司州主簿,进除中书舍人。周武平齐,授帅都督。高祖受禅,开三府官,除司空司仓参军事。累迁行台礼部侍郎。晋王广为并州总管,盛选僚属,以慈明为司士。后历吏部员外郎,兼内史舍人。炀帝即位,以母忧去职。帝以慈明始事籓邸,后更在台,意甚衔之,至是谪为伊吾镇副。未之官,转交?止郡丞。大业九年,被征入朝。时兵部侍郎斛斯政亡奔高丽,帝见慈明,深慰勉之。俄拜尚书兵曹郎,加位朝请大夫。十三年,摄江都郡丞事。李密之逼东都也,诏令慈明安集氵廛、洛,追兵击密。至鄢陵,为密党崔枢所执。密延慈明于坐,劳苦之,因而谓曰:「隋祚已尽,区宇沸腾,吾躬率义兵,所向无敌,东都危急,计日将下。今欲率四方之众,问罪于江都,卿以为何如?」慈明答曰:「慈明直道事人,有死而已,不义之言,非所敢对。」密不悦,冀其后改,厚加礼焉。慈明潜使人奉表江都,及致书东都留守,论贼形势。密知其状,又义而释之。出至营门,贼帅翟让怒曰:「尔为使人,为我所执,魏公相待至厚,曾无感戴,宁有畏乎?」慈明勃然曰:「天子使我来,正欲除尔辈,不图为贼党所获。我岂从汝求活耶?欲杀但杀,何须骂詈!」因谓群贼曰:「汝等本无恶心,因饥馑逐食至此。官军至,早为身计。」让益怒,于是乱刀斩之。时年六十八。梁郡通守杨汪上状,帝叹惜之,赠银青光禄大夫。拜其二子惇、怦俱为尚书承务郎。王充推越王侗为主,重赠柱国、户部尚书、昌黎郡公,谥曰壮武。 长子忱,先在东都,王充破李密,忱亦在军中,遂遣奴负父尸柩诣东都,身不自送。未几,又盛花烛纳室。时论丑之。 ○张须陀 张须陀,弘农阌乡人也。性刚烈,有勇略。弱冠从史万岁讨西爨,以功授仪同,赐物三百段。炀帝嗣位,汉王谅作乱并州,从杨素击平之,加开府。大业中,为齐郡丞。会兴辽东之役,百姓失业,又属岁饥,谷米踊贵,须陀将开仓赈给,官属咸曰:「须待诏敕,不可擅与。」须陀曰:「今帝在远,遣使往来,必淹岁序。百姓有倒悬之急,如待报至,当委沟壑矣。吾若以此获罪,死无所恨。」先开仓而后上状,帝知之而不责也。明年,贼帅王薄聚结亡命数万人,寇掠郡境。官军击之,多不利。须陀发兵拒之,薄遂引军南,转掠鲁郡。须陀蹑之,及于岱山之下。薄恃骤胜,不设备。须陀选精锐,出其不意击之,薄众大溃,因乘胜斩首数千级。薄收合亡散,得万余人,将北度河。须陀追之,至临邑,复破之,斩五千余级,获六畜万计。时天下承平日久,多不习兵,须陀独勇决善战。又长于抚驭,得士卒心,论者号为名将。薄复北战,连豆子贼孙宣雅、石秪阇、郝孝德等众十余万攻章丘。须陀遣舟师断其津济,亲率马步二万袭击,大破之,贼徒散走。既至津梁,复为舟师所拒,前后狼狈,获其家累辎重不可胜计,露布以闻。帝大悦,优诏褒扬,令使者图画其形容而奏之。其年,贼裴长才、石子河等众二万,奄至城下,纵兵大掠。须陀未暇集兵,亲率五骑与战。贼竞赴之,围百余重,身中数创,勇气弥厉。会城中兵至,贼稍却,须陀督军复战,长才败走。后数旬,贼帅秦君弘、郭方预等合军围北海,兵锋甚锐,须陀谓官属曰:「贼自恃强,谓我不能救,吾今速去,破之必矣。」于是简精兵,倍道而进,贼果无备,击大破之,斩数万级,获辎重三千两。司隶刺史裴操之上状,帝遣使劳问之。十年,贼左孝友众将十万,屯于蹲狗山。须陀列八风营以逼之,复分兵扼其要害。孝友窘迫,面缚来降。其党解象、王良、郑大彪、李?宛等众各万计,须陀悉讨平之,威振东夏。以功迁齐郡通守,领河南道十二郡黜陟讨捕大使。俄而贼庐明月众十余万,将寇河北,次祝阿,须陀邀击,杀数千人。贼吕明星、帅仁泰、霍小汉等众各万余,扰济北,须陀进军击走之。寻将兵拒东郡贼翟让,前后三十余战,每破走之。转荥阳通守。时李密说让取洛口仓,让惮须陀,不敢进。密劝之,让遂与密率兵逼荥阳,须陀拒之。让惧而退,须陀乘之,逐北十余里。时李密先伏数千人于林木间,邀击须陀军,遂败绩。密与让合军围之,须陀溃围辄出,左右不能尽出,须陀跃马入救之。来往数四,众皆败散,乃仰天曰:「兵败如此,何面见天子乎?」乃下马战死。时年 五十二。其所部兵,尽夜号哭,数日不止。越王侗遣左光禄大夫裴仁基招抚其众,移镇武牢。帝令其子元备总父兵,元备时在齐郡,遇贼,竟不果行。 ○杨善会 杨善会,字敬仁,弘农华阴人也。父初,官至毗陵太守。善会大业中为鄃令,以清正闻。俄而山东饥馑,百姓相聚为盗,善会以左右数百人逐捕之,往皆克捷。其后贼帅张金称众数万,屯于县界,屠城剽邑,郡县莫能御。善会率励所领,与贼搏战,或日有数合,每挫其锋。炀帝遣将军段达来讨金称,善会进计于达,达不能用,军竟败焉。达深谢善会。后复与贼战,进止一以谋之,于是大克。金称复引渤海贼孙宣雅、高士达等众数十万,破黎阳而还,军锋甚盛。善会以劲兵千人邀击,破之,擢拜朝请大夫、清河郡丞。金称稍更屯聚,以轻兵掠冠氏。善会与平原通守杨元弘步骑数万众,袭其本营。武贲郎将王辩军亦至,金称释冠氏来援,因与辩战,不利,善会选精锐五百赴之,所当皆靡,辩军复振。贼退守本营,诸军各还。于时山东思乱,从盗如市,郡县微弱,陷没相继。能抗贼者,唯善会而已。前后七百余阵,未尝负败,每恨众寡悬殊,未能灭贼。会太仆杨义臣讨金称,复为贼所败,退保临清。取善会之策,频与决战,贼乃退走。乘胜遂破其营,尽俘其众。金称将数百人遁逃,后归漳南,招集余党。善会追捕斩之,传首行在所。帝赐以尚方甲槊弓剑,进拜清河通守。其年,从杨义臣斩漳南贼帅高士达,传首江都宫,帝下诏褒扬之。士达所部将窦建德,自号长乐王,来攻信都。临清贼王安阻兵数千,与建德相影响。善会袭安斩之。建德既下信都,复扰清河,善会逆拒之,反为所败,婴城固守。贼围之四旬,城陷,为贼所执。建德释而礼之,用为贝州刺史。善会骂之曰:「老贼何敢拟议国士!恨吾力劣,不能擒汝等。我岂是汝屠酤儿辈,敢欲更相吏邪?」临之以兵,辞气不挠。建德犹欲活之,为其部下所请,又知终不为己用,于是害之。清河士庶莫不伤痛焉。
《隋书》卷六十八 列传第三十三(2)
○阎毗 阎毗,榆林盛乐人也。祖进,魏本郡太守。父庆,周上柱国、宁州总管。毗七岁,袭爵石保县公,邑千户。及长,仪貌矜严,颇好经史。受《汉书》于萧该,略通大旨。能篆书,工草隶,尤善画,为当时之妙。周武帝见而悦之,命尚清都公主。宣帝即位,拜仪同三司,授千牛左右。高祖受禅,以技艺侍东宫,数以雕丽之物取悦于皇太子,由是甚见亲待,每称之于上。寻拜车骑,宿卫东宫。上尝遣高颎大阅于龙台泽,诸军部伍多不齐整,唯毗一军法制肃然。颎言之于上,特蒙赐帛。俄兼太子宗卫率长史,寻加上仪同。太子服玩之物,多毗所为。及太子废,毗坐杖一百,与妻子俱配为官奴婢。后二岁,放免为民。炀帝嗣位,盛修军器,以毗性巧,谙练旧事,诏典其职。寻授朝请郎。毗立议,辇辂车舆,多所增损,语在《舆服志》。擢拜起部郎。 帝尝大备法驾,嫌属车太多,顾谓毗曰:「开皇之日,属车十有二乘,于事亦得。今八十一乘,以牛驾车,不足以益文物。朕欲减之,从何为可?」毗对曰:「臣初定数,共宇文恺参详故实,据汉胡伯始、蔡邕等议,属车八十一乘,此起于秦,遂为后式。故张衡赋云'属车九九'是也。次及法驾,三分减一,为三十六乘。此汉制也。又据宋孝建时,有司奏议,晋迁江左,惟设五乘,尚书令、建平王宏曰:'八十一乘,议兼九国,三十六乘,无所准凭。江左五乘,俭不中礼。但帝王文物,旂旒之数,爰及冕玉,皆同十二。今宜准此,设十二乘。'开皇平陈,因以为法。今宪章往古,大驾依秦,法驾依汉,小驾依宋,以为差等。」帝曰:「何用秦法乎?大驾宜三十六,法驾宜用十二,小驾除之。」毗研精故事,皆此类也。 长城之役,毗总其事。及帝有事恒岳,诏毗营立坛场。寻转殿内丞,从幸张掖郡。高昌王朝于行所,诏毗持节迎劳,遂将护入东都。寻以母忧去职。未期,起令视事。将兴辽东之役,自洛口开渠,达于涿郡,以通运漕。毗督其役。明年,兼领右翊卫长史,营建临朔宫。及征辽东,以本官领武贲郎将,典宿卫。时众军围辽东城,帝令毗诣城下宣谕,贼弓弩乱发,所乘马中流矢,毗颜色不变,辞气抑扬,卒事而去。寻拜朝请大夫,迁殿内少监,又领将作少监事。后复从帝征辽东,会杨玄感作逆,帝班师,兵部侍郎斛斯政奔辽东,帝令毗率骑二千追之,不及。政据高丽柏崖城,毗攻之二日,有诏征还。从至高阳,暴卒,时年五十。帝甚悼惜之,赠殿内监。 ○何稠刘龙黄亘亘弟衮 何稠,字桂林,国子祭酒妥之兄子也。父通,善斫玉。稠性绝巧,有智思,用意精微。年十余岁,遇江陵陷,随妥入长安。仕周御饰下士。及高祖为丞相,召补参军,兼掌细作署。开皇初,授都督,累迁御府监,历太府丞。稠博览古图,多识旧物。波斯尝献金绵锦袍,组织殊丽。上命稠为之。稠锦既成,逾所献者,上甚悦。时中国久绝琉璃之作,匠人无敢厝意,稠以绿瓷为之,与真不异。寻加员外散骑侍郎。 开皇末,桂州俚李光仕聚众为乱,诏稠召募讨之。师次衡岭,遣使者谕其渠帅洞主莫崇解兵降款。桂州长史王文同锁崇以诣稠所。稠诈宣言曰:「州县不能绥养,致边民扰叛,非崇之罪也。」乃命释之,引崇共坐,并从者四人,为设酒食而遣之。崇大悦,归洞不设备。稠至五更,掩入其洞,悉发俚兵,以临余贼。象州逆帅杜条辽、罗州逆帅庞靖等相继降款。分遣建州开府梁昵讨叛夷罗寿,罗州刺史冯暄讨贼帅李大檀,并平之,传首军门。承制署首领为州县官而还,众皆悦服。有钦州刺史宁猛力,帅众迎军。初,猛力倔强山洞,欲图为逆,至是惶惧,请身入朝。稠以其疾笃,因示无猜贰,遂放还州,与之约曰:「八九月间,可诣京师相见。」稠还奏状,上意不怿。其年十月,猛力卒,上谓稠曰:「汝不前将猛力来,今竟死矣。」稠曰:「猛力共臣为约,假令身死,当遣子入侍。越人性直,其子必来。」初,猛力临终,诫其子长真曰:「我与大使为约,不可失信于国士。汝葬我讫,即宜上路。」长真如言入朝,上大悦曰:「何稠著信蛮夷,乃至于此。」以勋授开府。 仁寿初,文献皇后崩,与宇文恺参典山陵制度。稠性少言,善候上旨,由是渐见亲昵。及上疾笃,谓稠曰:「汝既曾葬皇后,今我方死,宜好安置。属此何益,但不能忘怀耳。魂其有知,当相见于地下。」上因揽太子颈谓曰:「何稠用心,我付以后事,动静当共平章。」 大业初,炀帝将幸扬州,谓稠曰:「今天下大定,朕承洪业,服章文物,阙略犹多。卿可讨阅图籍,营造舆服羽仪,送至江都也。」其日,拜太府少卿。稠于是营黄麾三万六千人仗,及车舆辇辂、皇后卤簿、百官仪服,依期而就,送于江都。所役工十万余人,用金银钱物巨亿计。帝使兵部侍郎明雅、选部郎薛迈等勾核之,数年方竟,毫厘无舛。稠参会今古,多所改创。魏、晋以来,皮弁有缨而无笄导。稠曰:「此古田猎之服也。今服以入朝,宜变其制。」故弁施象牙簪导,自稠始也。又从省之服,初无佩绶,稠曰:「此乃晦朔小朝之服。安有人臣谒帝而去印绶,兼无佩玉之节乎?」乃加兽头小绶及佩一只。旧制,五辂于辕上起箱,天子与参乘同在箱内。稠曰:「君臣同所,过为相逼。」乃广为盘舆,别构栏?盾,侍臣立于其中。于内复起须弥平坐,天子独居其上。自余麾幢文物,增损极多,事见《威仪志》。帝复令稠造戎车万乘,钩陈八百连,帝善之,以稠守太府卿。后三岁,兼领少府监。辽东之役,摄右屯卫将军,领御营弩手三万人。时工部尚书宇文恺造辽水桥不成,师不得济,右屯卫大将军麦铁杖因而遇害。帝遣稠造桥,二日而就。初,稠制行殿及六合城,至是,帝于辽左与贼相对,夜中施之。其城周回八里,城及女垣合高十仞,上布甲士,立仗建旗。四隅置阙,面别一观,观下三门,迟明而毕。高丽望见,谓若神功。是岁,加金紫光禄大夫。明年,摄左屯卫将军,从至辽左。 十二年,加右光禄大夫,从幸江都。遇宇文化及作乱,以为工部尚书。化及败,陷于窦建德,建德复以为工部尚书、舒国公。建德败,归于大唐,授将作少匠,卒。 开皇时,有刘龙者,河间人也。性强明,有巧思。齐后主知之,令修三爵台,甚称旨,因而历职通显。及高祖践阼,大见亲委,拜右卫将军,兼将作大匠。迁都之始,与高颎参掌制度,代号为能。 大业时,有黄亘者,不知何许人也,及其弟衮,俱巧思绝人。炀帝每令其兄弟直少府将作。于时改创多务,亘、衮每参典其事。凡有所为,何稠先令亘、衮立样,当时工人皆称其善,莫能有所损益。亘官至朝散大夫,衮官至散骑侍郎。 史臣曰:宇文恺学艺兼该,思理通赡,规矩之妙,参纵班、尔,当时制度,咸取则焉。其起仁寿宫,营建洛邑,要求时幸,穷侈极丽,使文皇失德,炀帝亡身,危乱之源,抑亦此之由。至于考览书传,定《明堂图》,虽意过其通,有足观者。毗、稠巧思过人,颇习旧事,稽前王之采章,成一代之文物。虽失之于华盛,亦有可传于后焉。
处罗可汗的人物生平
武德二年(619年),始毕可汗病逝,因其子什钵苾年幼,不能继任汗位,任命为泥步设,居住在东郊,而立俟利弗设继任汗位,号处罗可汗。 处罗可汗继位后,仍续娶已嫁父兄两代的隋朝义成公主为妻,并派遣使者通告唐朝。但却暗中与王世充联系,潞州总管李袭誉斩杀其使者,夺取牛羊一万多头。 武德三年(620年),处罗可汗从窦建德处迎来隋朝的萧皇后以及齐王杨暕之子杨政道,并立杨政道为隋王,继隋业。在突厥的汉人都隶属于他,行隋的正朔纪年,设置百官,居于定襄城,人口达一万。当时唐朝秦王李世民讨伐刘武周,处罗可汗派弟弟步利设率领骑兵二千人到并州与唐军相会。在并州三天,掳掠走许多妇女,总管李仲文无力制止。派俱俭特勒助守。 同年,处罗可汗打算夺取并州安置杨政道,于是占卜,占卜结果显示不吉,左右都劝阻他,处罗可汗说:“我的祖先失国,赖隋得以保存。今若不助他,不祥。占卜不吉,神难道无知吗?我自己做决断。”据说当时连下三天血雨,夜里群狗同时嚎叫等种种怪异。处罗可汗患病,义成公主让他服用五石,不久疽疮发作而死。义成公主因其子奥射设丑而弱,不立他为可汗而立其弟咄苾,号颉利可汗。
裴矩的人物生平
裴矩自幼丧父,由伯父裴让之抚养成人。他勤奋好学,文章华美,颇有心计,在北齐历任司州兵曹从事、高平王文学。北齐灭亡后,裴矩被定州总管杨坚征辟为记室,深受器重,后因母丧返回家乡闻喜守孝。 大象元年(579年),北周静帝任命杨坚为丞相。杨坚遣使前往闻喜,召裴矩回京,授为丞相府记室。开皇元年(581年),杨坚称帝,建立隋朝,是为隋文帝。裴矩升任给事郎,主管内史省事务,代理内史舍人。 开皇八年(588年),隋文帝任命晋王杨广为元帅,率军南伐陈国,裴矩则任元帅府记室。隋军攻破丹阳后,杨广命裴矩与高颎一同收集陈国的地图、户籍。 开皇十年(590年),裴矩奉诏巡抚岭南地区。他尚未启程,高智慧、汪文进便在江南作乱,使得吴越一带道路难以通行。裴矩行至南康,聚集士卒数千人。这时,俚帅王仲宣进逼广州,又命部将周师举围困东衡州。裴矩与大将军鹿愿解东衡州之围,先后在大庾岭、原长岭击破叛军,斩杀周师举,一直打到南海。王仲宣大惊,溃散而回。 后来,裴矩安抚岭南二十余州,并承制任命州中渠帅为刺史、县令。裴矩回朝后,隋文帝在大殿慰劳,并对高颎、杨素道:“裴矩率三千敝卒,一直打到南康,有这样的臣子,还有什么忧虑的呢!”裴矩因此被授为开府,赐爵闻喜县公,并担任民部侍郎,不久又改任内史侍郎。 当时,突厥强盛,而都蓝可汗之妻大义公主又是北周宗室女,因此常入侵边境。开皇十三年(593年),大义公主与随从私通,被长孙晟揭发。裴矩趁机请求出使突厥,游说都蓝可汗,让他杀死大义公主。后来,大义公主果然被杀。 开皇十九年(599年),都蓝可汗与达头可汗联盟,并大败启民可汗。启民可汗南下归附隋朝。隋文帝任命太平公史万岁为行军总管、裴矩为行军长史,出兵定襄道,趁机攻打突厥。同年十二月,都蓝可汗被部下杀害,达头可汗自立。 开皇二十年(600年),史万岁击破达头可汗,却在回朝后被隋文帝冤杀。裴矩的战绩因此未被叙录,后奉命抚慰启民可汗,升任尚书左丞。仁寿二年(602年),独孤皇后病逝。裴矩与牛弘参照《齐礼》,制定殡葬制度,改任吏部侍郎。 隋炀帝杨广继位后,西域诸国纷纷前往张掖,同中原往来通商,裴矩奉命监管互市。他知道隋炀帝有吞并西域的打算,便查访西域的风俗、山川等情况,撰写《西域图记》三篇,回朝奏明朝廷。隋炀帝大喜,每日都向他询问西域情况。裴矩盛赞西域珍宝,又提议吞并吐谷浑。隋炀帝遂命裴矩经略西域,又拜他为民部尚书。不久,裴矩升任黄门侍郎、参预朝政,并前往张掖,引导西域蕃邦入京朝贡。隋炀帝祭祀恒山时,西域有十几个国家遣使助祭。 大业四年(608年),裴矩游说铁勒,让他们出兵攻打吐谷浑。吐谷浑大败,可汗伏允向隋朝遣使请降,并求取救兵。隋炀帝命杨雄、宇文述率军迎接。伏允畏惧隋军,不敢投降,率部西迁。宇文述攻入吐谷浑境内,夺取曼头、赤水二城,掠夺大量人口。吐谷浑大举南迁,其原有领土东西四千里、南北二千里皆被隋朝占领。 大业五年(609年),隋炀帝打算西巡河右。裴矩遣使游说高昌王麹伯雅与伊吾吐屯设等人,许以厚利,让他们派使者入朝。三月,炀帝西巡,到达燕支山。高昌王、伊吾设等人与西域二十七国国主亲自相迎,并佩金玉,披锦缎,焚香奏乐,歌舞喧哗,还让武威、张掖等郡百姓穿着盛装跟随观看,车马堵塞,绵延十余里,以显示中原的强盛。隋炀帝非常高兴,进封裴矩为银青光禄大夫。 大业六年(610年),隋炀帝到达东都洛阳。裴矩以“蛮夷朝贡者多”为由,建议隋炀帝召集四方艺人,在洛阳端门街陈列百戏,让官员百姓盛装华服,任意观看。三市店肆还设置帷帐,大摆酒席,对蕃民盛情款待。蕃民嗟叹不已,都称中原是神仙之地。裴矩因此得到隋炀帝的赞赏,并协助薛世雄修筑伊吾城。后来,裴矩又进献反间计,使射匮可汗进攻处罗可汗,处罗可汗只得随使者入朝。 大业七年(611年),裴矩随隋炀帝巡幸塞北,到达启民可汗属地。当时,高句丽已先遣使与突厥沟通。启民可汗不敢隐瞒,便带高丽使者前来拜见炀帝。裴矩趁机进言:“辽东早在周朝便是中国领土,先帝便有意讨伐,陛下又怎能让之仍为蛮夷之地。臣愿当面告诫高句丽使者,让他们告诉其国王,命其速来朝廷进见,不然便联合突厥出兵征讨。”隋炀帝采纳了裴矩的建议,但高句丽国王高元却不肯入朝。 大业八年(612年),隋炀帝发兵征讨高句丽,裴矩兼领武贲郎将,随军出征。隋军最终兵败而回。大业九年(613年),裴矩再次随征高句丽。当时,杨玄感叛乱,兵部侍郎斛斯政叛逃高句丽。裴矩兼掌军中事务,进位右光禄大夫。八月,隋炀帝回师涿郡,剿灭杨玄感,又命裴矩安抚陇右一带。裴矩前往会宁,抚慰曷萨那部落,并让阙达度设入侵吐谷浑,大肆劫掠,壮大其部落。隋炀帝对他大加赏赐。 大业十年(614年),裴矩随隋炀帝前往怀远镇,并总领北蕃军事。他欲分化东突厥始毕可汗的势力,便建议将宗室女嫁给始毕之弟叱吉设,并封其为南面可汗。叱吉设未敢接受,而始毕可汗也心生怨念。裴矩又进言:“突厥人本来很单纯,容易离间,但却有很多狡猾的西域胡人为他们出谋划策。其中史蜀胡悉最为诡计多端,备受始毕信任,必须除掉此人。”他在得到炀帝的同意后,命人将史蜀胡悉诱骗到马邑互市,加以杀害,并遣使回报始毕可汗,称史蜀胡悉是背叛可汗。但始毕可汗知道事实真相,从此不再向隋朝朝贡。 大业十一年(615年),隋炀帝巡狩北塞,被始毕可汗率领数十万骑兵围困在雁门关。裴矩与虞世基每日都留宿在朝堂之中,以备顾问。雁门解围后,裴矩随炀帝返回东都洛阳。后来,西突厥射匮可汗派侄子与西蕃诸胡一同入朝朝贡,隋炀帝命裴矩设宴接待。 大业十二年(616年),裴矩随隋炀帝前往江都(今江苏扬州)。当时,天下大乱,义军四起,各处郡县纷纷上奏朝廷,裴矩奏知炀帝。炀帝大怒,让他回长安接待蕃国使臣,但裴矩却称病未去。 后来,炀帝更加骄奢淫逸,裴矩只是逢迎取悦,不敢有所谏诤。 义宁元年(617年),李渊在太原起兵反隋。屈突通驻守河东,但却兵败归降,隋炀帝向裴矩问策。裴矩趁机劝谏,建议炀帝返回关中平叛,炀帝不听。当时,骁果军思家心切,纷纷逃离江都。裴矩向炀帝进言,建议将江都寡妇和未嫁女子配给士卒,让他们在江都成家。骁果军都对裴矩非常感激,军心逐渐稳定。 同年十一月,李渊攻入长安,立代王杨侑为帝,自任大丞相、唐王。 武德元年(618年),宇文化及发动江都之变,弑杀隋炀帝。裴矩当时正在上朝途中,也被叛乱的骁果军擒获,但因当初为骁果娶妇之举,未被杀害。宇文化及立秦王杨浩为帝,任命裴矩为侍内(即侍中)。后来,宇文化及篡位,建立许国。裴矩被授为尚书右仆射、光禄大夫、河北道安抚大使,封蔡国公。 而这时,李渊早已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是为唐高祖。武德二年(619年),宇文化及兵败被杀,裴矩又被窦建德俘获。窦建德认为裴矩是隋代旧臣,对他非常礼遇,任命他为吏部尚书。裴矩后又以尚书右仆射之职主持铨选,并制定朝纲礼仪,使得夏国法度完备。窦建德大悦,常向他咨询政事。武德三年(620年),窦建德渡过黄河,攻打孟海公,命裴矩与大将曹旦一同留守洺州。 武德四年(621年),窦建德在虎牢关之战中被秦王李世民生擒。曹旦接受长史李公淹与唐朝使臣魏徵的劝说,决定降唐,便让裴矩与李公淹、魏徵前往长安,并将崤山以东地区全部献给唐朝。 裴矩被授为殿中侍御史,封安邑县公。 武德五年(622年),裴矩被拜为太子左庶子,后改任太子詹事。 武德八年(625年),裴矩兼任检校侍中。 当时,西突厥统叶护可汗遣使入朝,请求和亲。唐高祖认为西突厥距离唐朝甚远,难以提供援助,因而犹豫不决。裴矩进言道:“如今东突厥强盛,为国家当前的利益着想,应该远交近攻。臣认为应该答应和亲,以威慑颉利可汗。等中原国力殷实,能对抗东突厥,我们再考虑适宜的对策。”唐高祖听从了他的建议。 武德九年(626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诛杀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二王余党退守东宫,欲与李世民决战。李世民命裴矩前往劝谕,东宫兵马纷纷逃散。不久,李世民被立为皇太子,并于八月继承帝位,是为唐太宗,任命裴矩为民部尚书。当时裴矩年近八十,但却精神矍铄,又精通典制,深受太宗推崇。 贞观元年(627年),裴矩病逝,时年80岁。追赠绛州刺史,谥号敬。
裴矩的主要成就
裴矩是隋朝著名外交家、战略家,曾用离间计分裂突厥,借内耗削弱其实力,从而减轻对中原的威胁,为日后唐朝战胜突厥埋下伏笔。他还经略西域,致力于中西商贸和文化交流,使西域四十国臣服朝贡于隋朝,拓疆数千里,史称“交通中西,功比张骞”。 此外,裴矩还是著名的地理学家,曾编写《西域图记》三卷,记载西域四十四国的地理资料。
求裴矩是哪个朝代的,以及裴矩的资料
裴矩(547~627),中国隋及唐初政治家。约生于梁太清元年(547)或更早。原名世矩,因避唐太宗讳而去世字。字弘大。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东北)人。
杨坚代周,建立隋朝,矩为近臣,参与平陈之役,继而经略岭南,北抚突厥族启民可汗。又与牛弘等参定隋礼。隋炀帝即位后,矩甚受重用,参掌朝政。裴矩一生最重要的活动是为炀帝经营西域。大业元年(605)至九年间,他至少4次来往于甘州、凉州(今甘肃武威)、沙州(今甘肃敦煌),大力招徕胡商。裴矩尽力搜集西域各国山川险易、君长姓族、风土物产等资料,绘画各国王公庶人服饰仪形,撰成《西域图记》3卷,并别造地图,注记各地险要,献于炀帝。炀帝即将经营西域事宜悉以委任给他。矩引致高昌王麴伯雅、伊吾吐屯设等入朝,并积极策划打击西域贸易的竞争者——吐谷浑。五年,炀帝亲征吐谷浑,拓地数千里。稍后,炀帝又派薛世雄进军伊吾,于汉旧城东筑新伊吾。矩同往经略,巩固了隋与高昌的联系。大业十四年,反贼宇文化及弑炀帝,任裴矩为尚书右仆射。化及败,矩转事窦建德。建德败,矩降唐,官至民部尚书。裴矩80岁精明不减,历事诸主,均受礼遇,以熟悉故事,常受咨询。所撰《西域图记》记载了44国情况,可惜原书已佚。现仅存书序,记述了自敦煌至西海(今地中海)的3条主要路线 ,是关于中西交通的重要史料。此外,他还著有《开业平陈记》十二卷、《邺都故事》、《高丽风俗》,与虞世南共撰《大唐书仪》,均佚。太宗贞观元年(627)卒,谥号“敬”。
雁门之战的经过是怎样的?
雁门之战是发生在我国隋朝时期的战争,当时的隋朝刚刚建立不久,而隋朝北边的突厥势力日益壮大,对隋朝的统治造成了很大的威胁。后来,突厥可汗趁着隋文帝杨坚离开都城的时候,起兵攻打隋朝,而隋文帝杨坚立刻派兵到雁门关外镇守,后来随着隋朝大军越来越多,突厥可汗自知不敌隋朝,所以便撤兵了,隋朝大部队最终拿下了两千多位突厥士兵。首先,在隋朝建立之前,其实突厥势力就是正统王朝最大的威胁,而隋朝经历了多场战斗,终于稳定下来以后,突厥势力也在此期间发展出了很强大的实力。而后。隋文帝杨坚带兵到塞北去巡视,结果突厥可汗得到了消息以后,便出兵攻打隋朝。隋文帝杨坚很快就得到了消息,所以便让儿子杨广带兵救援,但是因为行军过程比较久,所以当援军达到的时候,突厥可汗已经将隋朝统治区域的最北边大部分城池,都已经拿下了,但是雁门关并没有失守。其次,杨广带兵将雁门关驻守以后,也成功让雁门关的防守力量更大的,突厥可汗多次进攻都没有成功。后来,隋文帝杨坚派遣的大部队前后赶到了雁门关,突厥可汗这才看到了隋朝的真正实力,所以便立刻下令撤退了。由于当时隋朝的实力强大,所以突厥可汗原本占领下来的城池,也全都被隋朝大军抢夺回去了。最后,突厥可汗撤退的时候,遭到了隋朝大军的阻拦,突厥可汗只好换了方向继续逃窜,但是军队中还是有上千人被隋朝大军俘虏了,突厥可汗因此再也不敢进攻隋朝了,隋朝的统治也因为雁门之战,而安稳了数十年,这也是此战给隋朝带来的最大好处。
雁门之战?
雁门之战 (980年 - 980年)宋太平兴国四年,宋太宗赵光义讨伐辽国大败而归,只得退守国内休养生息。辽军在979年满城之战战败后卷土重来,于980年三月派出一支号称十万的部队南侵。当时潘美自三交口巡抚至代州,令杨业领麾下数千骑兵自雁门关出发,沿着小径迂回至辽军侧后,也就是雁门北口。潘美自己带兵正面迎敌,并命令众士兵作战前发誓,口含木片奋勇杀敌,之后与杨业合击辽军于雁门北岭。辽军大败,节度使、驸马、侍中萧咄李被杀,马步军都指挥使李重诲被生擒。宋军缴获铠甲革马甚多。
陈升之文言文阅读
1. 陈升之 字晹叔 的文言文及答案 宋史陈升之传【原文】陈升之,字旸叔,建州建阳人。 举进士,历知封州、汉阳军,入为监察御史、右司谏,改起居舍人、知谏院。时俗好藏去交亲尺牍,有讼,则转相告言,有司据以推诘。 升之谓:“此告讦之习也,请禁止之。”又言:“三馆为搢绅华途,近者用人益轻,遂为贵游进取之阶,请严其选。” 诏自今臣僚乞子孙恩者,毋得除馆阁。 著作佐郎王瓘遇殿帅郭承祐于道,诃怒不下马,执送府。 升之言,京官不宜为节度使下马,因劾承祐骄恣,解其任。张尧佐缘后宫亲,为三司使,寻为宣徽使;内侍王守忠领两镇留后,求升正班;御史张昪补郡,久不召;彭思永论事,令穷问所从来;唐介击宰相,斥岭南:升之皆极谏。 迁侍御史知杂事。凡任言责五年,所上数十百事,然持论不坚,以故不尽施用。 擢天章阁待制、河北都转运使,知瀛州、真定府,加龙图阁直学士,复知谏院。上言:“天下州县治否,朝廷不能周知,悉付之转运使。 今选用不精,又无考课,非暗滞罢懦,则凌肆刻薄,所以疾苦愁叹,雍圩上闻。必欲垂意元元,宜从此始。” 乃诏翰林学士承旨孙抃、权御史中丞张昪,与升之同领磨勘转运使及提点刑狱功务。 升之初为谏官时,尝请抑绝内降,诏许有司执奏勿下。 至是,申言之。诏委三省劾正其罪,仍揭于朝堂。 文彦博乞罢相,升之虑枢密使贾昌朝复用,疏论其邪,昌朝卒罢去。迁枢密直学士、知开封府。 岁余,拜枢密副使。于是谏官御史唐介、范师道、吕诲、赵抃、王陶交章论升之阴结宦者,故得大用。 仁宗以示升之,升之丐去。帝谓辅臣曰:“朕选用执政,岂容内臣预议邪。” 乃两罢之。以升之为资政殿学士、知定州,徙太原府。 治平二年,复拜枢密副使。神宗立,以母老请郡,为观文殿学士、知越州。 熙宁元年,徙许,中道改大名府,过阙,留知枢密院。故事,枢密使与知院事不并置。 时文彦博、吕公著既为使,帝以升之三辅政,欲稍异其礼,故特命之。明年,同制置三司条例司,与王安石共事。 数月,拜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升之既相,遂请免条例司,其说以为宰相无所不统,所领职事,岂可称司。 安石曰:“古之六卿,即今之执政,有司马、司徒、司空,各名一职,何害于理?”升之曰:“若制置百司条例则可,但今制置三司一官,则不可。”由是忤安石,称疾归卧逾十旬,帝数敦谕,乃出。 会母丧,去位;终制,召为枢密使。足疾不能立朝,七年,冬祀,又不能相礼。 拜镇江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判扬州,封秀国公。卒,年六十九。 赠太保、中书令,谥曰成肃。 升之深狡多数,善傅会以取富贵。 王安石用事,患正论盈庭,引升之自助。升之心知其不可,而竭力为之用,安石德之,故使先己为相。 甫得志,即求解条例司,又时为小异,阳若不与之同者。世以是讥之,谓之“筌相”。 升之初名旭,避神宗嫌名,改焉。【译文】陈升之字旸叔,是建州建阳县人。 考中进士,历任封州、汉阳军,进入京城任监察御史、右司谏,改任起居舍人,主管谏院。当时风俗喜欢拿走给亲属的书信,遇有诉讼,则辗转互相告发,官府就依此加以推理诘查。 陈升之说:“这是告奸的习俗,请求禁止它。”又说:“三馆是士大夫们光明的前途,近来用人更加轻率,于是成了贵族高门进取的台阶,请严格进行选举。” 诏令从今以后臣僚乞请子孙恩荫者,不得授以馆阁之职。 著作佐郎王瓘在路上与殿帅郭承祐相遇,郭承祐苛责怒骂王瓘(见到他)没下马行礼,将他抓送官府。 陈升之说:“京官不应给节度使下马。”于是弹劾郭承祐骄横任行,解除其所任官职。 张尧佐由于与后宫亲近,任三司使,不久任宣徽使;内侍王守忠统领两镇留后,请求升为正班;御史张昪补任郡官,长久不被召见;彭思永论事,让询问事情的详细原委;唐介攻击宰相,被贬斥岭南;陈升之都极力进谏。升任侍御史知杂事。 总共担任言官五年,上奏数十百件事,但持论不坚决,因此没有全部实施采用。 升任天章阁待制、河北都转运使,做瀛州知州、真定府知府,兼龙图阁直学士,又主管谏院。 仁宗说:“天下州县是否得到了治理,朝廷不能完全清楚,将这些全部交给转运使管理。如今选用的人才不精干,又没有考核督查,不是愚昧无能懦弱,就是任意欺凌刻薄之徒,因此疾苦忧愁叹息,都被阻塞,皇帝不能听到。 一定要向全国民众显示朝廷的主张,应该从这里开始。”于是诏令翰林学士承旨孙抃、权御史中丞张昪,与陈升之同时主管磨勘转运使及提点刑狱事务。 陈升之初任谏官时,曾经请求抑制断绝由宫内降旨,诏令允许有司执掌上奏不下达。到这时,进一步申明论说。 诏令委托三省揭发纠正其罪行,仍然在朝堂揭露。文彦博乞求免除宰相职务,陈升之担心枢密使贾昌朝再被任用,上疏论述其邪恶,贾昌朝终于罢官免职。 升任枢密院直学士、知开封府。年底,授职枢密副使。 这样谏官御史唐介、范师道、吕诲、赵抃、王陶相继上章议论陈升之暗中交结宦官,因此得到重用。仁宗将这些上章拿给陈升之看,陈升之乞求离职。 仁宗对辅佐大臣说:“朕选用执政者,怎能容许内臣干预议论邪恶。”于是双方都被罢免。 以陈升之为资政殿学士、知定州,调往太原府。 治平二。 2. 王复传文言文阅读答案 王复,字初阳,固安人。正统七年(1442)考中进士。授予刑科给事中。声音洪亮,容貌壮美,善于陈述自己的想法上奏。提升为通政参议。也先侵犯京师,邀约大臣出去迎接上皇。众人不敢前去,王复请求出行。于是升迁为右通政,代理礼部侍郎,与中书舍人赵荣偕同前往。敌人露出刀刃夹道威胁他们,王复等人不为此而恐惧。返回后仍担任通政事务,再升迁为通政使。 成化元年(1465),延绥总兵官房能上奏追赶袭击河套部众,皇帝降旨奖励犒劳。王复认为七百里奔赴作战不恰当,并担心因企求意外成功而挑起争端,请敕令告诫晓谕,皇帝认为他说得对。晋升为尚书。 锦衣千户陈珏,本来是画工。到去世时,侄子陈锡请求继承百户。王复说:“世袭虽然是先帝的命令,然而不是战功,应不许可。”于是停止。 毛里孩侵扰边境,皇帝命令王复出京巡视陕西的边疆守备。从延绥到甘肃,观察地势,进言说:“延绥东起黄河岸边,西至定边营,萦绕二千多里。险要关口全在内地,而境外并无屏障,只凭墩堡来防守。军队反而驻扎在里面,老百姓却居住在外面。敌人一旦入境,官军还没有行动,老百姓已经被掠夺完了。再加上西南抵达庆阳,相隔五百多里,烽火不能连接,寇贼到了,老百姓还不知道。请迁移府谷、响水等十九个堡垒,置于接近边疆的重要之地。而从安边营至庆阳,从定边营至环州,每二十里筑墩台一个,共计三十四个。随着地势修建壕沟和城墙,以求声息相闻,易于防守抵御。”奏章呈上去后,皇帝都听从了他的建议。 改派王复到工部。王复严格遵守法令制度,声名超过在兵部。当时中官请求修筑皇城西北面的回廊,王复提议放缓这件事。给事中高斐也说灾害频繁,不宜役使万人作无益的事情。皇帝都不许可。中官率领腾骧四卫军的,请求发给棉上衣和鞋裤。王复坚持不许可,说:“朝廷制造这些东西,本来是给出征的士兵,使得即日出发,不用烦劳去缝制。京军则每年供给冬衣的布和棉花,这是已成的制度,怎能改变?”大应法王割实巴去世,中官请求建寺造塔。王复说:“大慈法王都只建了塔,没有建造寺庙。现在不应该创立这个制度。”于是只是命令建塔,还是派遣四千名士兵供其役使。 王复喜欢古籍爱好学习,遵守廉洁约束的准则,跟人相交没有城府,当官识大体,在工部任职十二年,碰上灾害变异,谏官说他衰老,王复请求退休。皇帝不许。过了两个月,谏官又弹劾王复。皇帝于是传旨,命令他辞官归乡。死后,被赠予太子太保,谧号庄简。 3. 殷云霁文言文阅读理解答案 译文 明武宗正德年间,殷云霁(寿张人,字近夫)任清江知县。县民朱铠死于文庙西边廊下,不知道凶手是谁,但有一封匿名信,说:“杀死朱铠的是某人。”某人和朱铠有旧仇,大家都认为很可能是他。殷云霁说:“这是真凶嫁祸他人,要误导我们的调查。朱铠左邻右舍谁和他亲近?”都回答说:“姚姓属吏。”殷云霁就将所有属吏聚集于公堂说:“我需要一个字写得好的人,各呈上你们的字。”属吏之中,姚明的字最像匿名信的笔迹,殷云霁就问他:“为什么杀朱铠?”姚明大惊,只好招认说:“朱铠将到苏州做生意,我因贪图他的财物,所以杀他。” 注释 ①缓治:延缓破案。 ②狎:亲近。 4. 郝景春传文言文阅读答案 译文供参考: 郝景春,字和满,江都人。乡试中举,授盐城教谕,因犯过失而罢职归家。启任陕西苑马寺万守监录事,后调为黄州照磨,代理黄安县事。到任刚三日,农民义军突然来攻城,景春等坚守八天八夜,义军撤走。 崇祯十一年(1638),升任房县知县。农民起义军领袖罗汝才率九营之众向熊文灿请降,文灿同意受降,而汝才又犹豫起来。景春单骑至义军兵营去劝说,并与汝才及其同党白贵、黑云祥歃血为盟。汝才到文灿军门投降,而所部诸营分驻于竹奚谷、保康、上津,自己与贵、云祥驻于房县城郊。当时,郧阳各县城墙都被破坏,只有房县有赖于景春安抚,大体上可以防守。然义军杂处其间,居民日夜不安。景春与主簿朱邦闻、守备杨道选一方面修理防御工事,一方面与义军诸营和睦相处。 崇祯十二年(1639)五月,张献忠在谷城举兵反明,约汝才一同行动。景春子郝鸣銮还是生员,有万夫不敌之勇,他对其父说:“房县城为敌攻击目标,仅疲惫瘦弱的士兵不过二百人,城何以守住?”便穿上铠甲去见汝才说“:你难道不念曾与我父亲烧香盟誓之言吗?希望你慎重,不要与张献忠一同作乱。”汝才假意允诺。鸣銮察觉出汝才的允诺并非真心诚意,回来与道选领兵登城防守,而献忠所遣前锋已至城下。鸣銮等斩义军将领上天龙,遣使向熊文灿求援,去了十四次,都未见到文灿。 不久,义军大队人马至房县城下,献忠兵打白旗,汝才的队伍打红旗。忽然两军合在一起并力围攻。义军将领白贵、黑云祥向城上高呼:“把城让给我们,保证无事。”献忠又令张大经来劝降。景春在城上大骂,鸣銮且守且战,坚持了五天五夜。义军损失不少,献忠左足受伤,其心爱战马也被杀死。守军指挥张三锡开北门放汝才入城,城被攻破,道选在巷战中牺牲。大经促使汝才劝景春投降,景春不肯。又问他府库财物何在,景春厉声道“:库藏若还有财物,你们也破不了城!”义军杀一典史、一守备来恐吓他,景春终不屈服,与其子鸣銮一道被杀。其仆陈宜和朱邦闻一家都死。朝廷闻知,赠景春尚宝少卿,建祠奉祀,后又改赠太仆寺少卿。 5. 明史 沈希仪文言文阅读题 译文供参考: 沈希仪,字唐佐,贵县人。 承袭世职任奉议卫指挥使。他机警有胆有勇,并且智计过人。 正德十二年(1517)他被调出征永安。沈希仪用数百人攻打陈村寨,马陷在泥沼中,腾跃而上,连杀三个敌人头领,破除其余敌众。 沈希仪升为署都督佥事。义宁的敌贼侵犯监桂,又回到巢穴,沈希仪追击他们。 敌贼的巢穴有两处险隘,敌贼在其中一处埋有伏兵,让熟瑶欺骗官兵从这里攻入。沈希仪估计到敌贼有诈,急从另一险隘直抵贼寇的巢穴。 敌贼仓促回救,于是被沈希仪大举攻破。荔浦敌贼八千人渡江到东方抢掠,沈希仪率领五百人驻扎在北面寨,等待敌贼归来。 北面寨距蛟龙、滑石两滩各有数里。沈希仪因滑石滩狭窄,即使部队众多仍可进击,蛟龙滩宽广,渡过去也难于歼敌,想将敌贼引诱到滑石滩。 于是在蛟龙滩树起百旗,用弱兵守住,燃烧柴禾来惑乱敌人。敌贼果然趋向滑石滩。 沈希仪预先用小舰载劲卒埋伏在葭苇之中。敌贼渡过一半,乘急流冲之,两岸军兵鼓噪上前,敌贼众多人坠入水中淹死,沈希仪收获他们所掠抢的东西回来。 沈希仪随从副总兵张..连破临桂、灌阳、古田的敌贼。他被晋升为署都督指挥同知,掌管都司事。 嘉靖五年(1526),总督姚镆准备征讨田州岑猛。他用沈希仪的计谋,离间岑猛的岳丈归顺和土酋岑璋的关系,而分兵五哨进击。 沈希仪带领中哨。挡住工尧。 工尧是敌贼的要地,他们聚众守卫这个地方。沈希仪夜间派遣军兵三百人,缘山而上,绕出其背。 等到第二天会战,所派遣的士兵已在山巅树立旗帜,敌贼被打得大败。岑猛逃跑到归顺那里,被岑璋捉住,田州于是平定。 沈希仪的功最大,姚镆压抑他的功劳,只是受到赏赐。姚镆建议设立流官,沈希仪说:“思恩因流官的缘故,祸乱到现在还没有停止。 田州又设立流官,两处之敌贼将会合起来作乱。”姚镆不听从他的话。 以沈希仪任右参将,分守思恩和田州。沈希仪请求回乡整束行装,用参将张经代守。 刚刚一个月,田州又发生叛乱,姚镆被罢去官职而回到家乡。王守仁代替姚镆的官位,王守仁多用沈希仪的计策,思恩和田州又被平定。 沈希仪改任右江柳庆参将,驻扎在柳州。象州、武宣、融县瑶民造反,沈希仪出兵征讨攻破。 他因病回到家乡,不久又回到原任。柳州在万山之中,城外五里之处就是敌贼的巢穴,军民已到无地可耕的地步,而官军向来不能胜任战斗。 又加上敌贼耳目遍官府,对官府里的事情动静无所不知。沈希仪说要想大破敌贼,非用狼兵不可,向制府请求这件事。 调那地的狼兵二千人来,守戍之兵才稍有振作。又寻找到与瑶通贸易商贩的有几十人,抓住他们犯罪根据而厚抚他们,让他们刺探敌贼。 这样敌贼的动向,沈希仪也无所不知。沈希仪每次出兵,虽然是肘腋亲近的人,也不告诉他们去向。 到期鸣号,则诸军都集合起来。令一人挟旗带领诸军行军,不让他们测知到哪里去。 等到驻军设立埋伏,敌贼必定到达,敌贼遇到埋伏总是逃奔。官军攻击他们,总是能取得预期的胜利。 之后,敌贼侵犯其他地方,官军又比他们先到达。远村僻地,敌贼估计是官军不能到达的地方,前往侵犯,官军又未尝不在,敌贼惊服他是神人。 沈希仪获得的贼巢妇女牲畜财产,果真是邻巢的都归还他们,只取暗中帮助敌贼之人的东西。诸瑶全部恐惧降伏,不敢响应敌贼。 沈希仪初到,令熟瑶能够出入城中,无所禁忌。厚赏瑶人中的智黠之人,让他们做间谍。 后来逐渐让瑶妇进入到官府和她们的丈夫见面,并赐给她们酒食布帛。这些瑶妇的丈夫经常告诉他敌情,则暗中厚赏。 诸瑶妇贪爱赏赐,争相劝说自己的丈夫偷告敌情,或者亲自入沈希仪府中说明敌贼情况。正因为这个原因,敌贼更加没有地方隐藏匿形。 沈希仪每于风雨晦黑的夜晚,侦察敌贼住宿停顿的地方,分别派遣人携带火铳潜伏在舍旁。半夜发铳,敌贼大骇说:“老沈来了!”都携带妻氏儿女匍匐上山。 儿啼女号,有的因寒冻触岩石而死,有的后悔当贼寇不是好办法。到天明后下山,又寂静而没有人声。 其他巢穴也遇到同样的情况,贼众更加惊恐。暗中派遣人进城侦察,发现沈希仪像原来一样居住在城中没有外出。 敌贼丧魂落魄,他们大多易容为熟瑶。 韦扶谏是马平瑶的敌贼魁首,多次捕捉他而没有成功。 有人报告说韦扶谏逃到邻贼三层巢去,沈希仪暗中率领兵马剿他,他又与三层巢的敌贼到其他戍所去抢劫。沈希仪尽俘三层巢敌贼的妻子儿女,一并带回来,过去沈希仪俘获的敌贼妻子儿女全部用来给与予狼兵,到这时却将他们独闭在空舍中,给他们饮食。 让熟瑶去对他们的丈夫说“:你们捉到韦扶谏,就让你们的妻子儿女回来。”诸瑶听说后,都来谒见沈希仪。 沈希仪让他们到房室中去看,见他们的妻子儿女都安然无恙。于是他们共同引诱韦扶谏出巢,将他捆缚着献给沈希仪,来换他们的妻子儿女回去。 沈希仪剜去韦扶谏的眼睛,将他肢解后,悬挂在诸城门。诸瑶服沈希仪威信,更加不敢做强盗。 从此,柳城四旁的数百里,没有敢抢夺的人。 沈希仪曾经向朝廷上书,说狼兵也是瑶、僮人。 瑶、僮所在为贼,但狼兵至死不敢为非作歹,并不是狼兵顺服,而瑶、僮叛逆。狼兵隶属土官,而瑶、僮隶属流官。 6. 李文定报德文言文阅读答案 (二十二) 李文定报德 李文定公家甚贫,同巷李生,每推财以济之。公感其意,拜为兄。寻举进士第一,李生遣人奉书通殷勤①,公口谢之而已,不答。书生惭,谓公挟贵忘旧,遂不复相闻。 后十年,公为左相,因而奏李生昔日周恤②之义,愿授一官,以报其德。诏授左班殿直。公制袍笏,致书州将,令送生至公所。公与叙旧好,且谢曰:“昔日周旋③,极不敢忘,幸被误恩④,乃获所愿。” 众然后服公性度弘远⑤,非狭中浅见之人所能度。 [注释]①通殷勤:叙述恳切深厚的友谊。②周恤:照顾,接济。③周旋:交往,交际。这儿引申为照顾,接济。④幸被误恩:幸好被皇上错误地施与恩情,(得到皇上的信任和重用)。这是自谦的说法。⑤性度弘远:性情气度弘大长远。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谓公挟贵忘旧 ( ) (2)极不敢忘 ( ) 2.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致书州将,令送生至公所 3. 李文定在考中进士后,为什么对李生的“通殷勤”,只是“口谢之而已”? 4.李文定是一个怎样的人? 【参考答案】 1、(1)老朋友,故人(2)非常 2、(李文定)写信给州府官员,让他们(派人)护送李生到自己的处所 3、因为当时无法用行动来报答李生的恩德 4、知恩图报,气度弘大 7. 文言文阅读 《 窦威》 抱歉,网上没有阅读题。我从旧唐书里面找到了窦威传,手打翻译出来,希望能够有所参考。 窦威,字文蔚,扶风平陆人,太穆皇后从父兄也。父炽,隋太傅。威家世勋贵,诸昆弟并尚武艺,而威耽玩文史,介然自守。诸兄哂之,谓为"书痴"。隋内史令李德林举秀异,射策甲科,拜秘书郎。秩满当迁,而固守不调,在秘书十余岁,其学业益广。时诸兄并以军功致仕通显,交结豪贵,宾客盈门,而威职掌闲散。诸兄更谓威曰:"昔孔子积学成圣,犹狼狈当时,栖迟若此,汝效此道,复欲何求?名位不达,固其宜矣。"威笑而不答。久之,蜀王秀辟为记室,以秀行事多不法,称疾还田里。及秀废黜,府僚多获罪,唯威以先见保全。大业四年,累迁内史舍人,以数陈得失忤旨,转考功郎中,后坐事免,归京师。高祖入关,召补大丞相府司录参军。时军旅草创,五礼旷坠。威既博物,多识旧仪,朝章国典,皆其所定,禅代文翰多参预焉。高祖常谓裴寂曰:"叔孙通不能加也。"武德元年,拜内史令。威奏议雍容,多引古为谕,高祖甚亲重之,或引入卧内,常为膝席。又尝谓曰:"昔周朝有八柱国之贵,吾与公家咸登此职。今我已为天子,公为内史令,本同末异,乃不平矣。"威谢曰:"臣家昔在汉朝,再为外戚,至于后魏,三处外家,陛下隆兴,复出皇后。臣又阶缘戚里,位忝凤池,自惟叨滥,晓夕兢惧。"高祖笑曰:"比见关东人与崔、卢为婚,犹自矜伐,公代为帝戚,不亦贵乎!"及寝疾,高祖自往临问。寻卒,家无余财,遗令薄葬。谥曰靖,赠同州刺史,追封延安郡公。葬日,诏太子及百官并出临送。有文集十卷。 翻译:窦威,字文蔚,是扶风平陆人,太穆皇后继父的哥哥。父亲 窦炽,曾经是隋朝的太傅。 窦威一家累世都有功勋,他几位兄弟崇尚武艺,但是窦威喜欢文学和历史,他为人耿直,恪守本心。兄弟们都笑他,说他是"书痴"。隋朝内史令李德林科举考试大捷,射箭和策略都是第一名,做了秘书郎。官期满了准备迁调,但是他一直留任,在秘书一共干了十来年,他的学业也有所进步。当时窦威的兄弟们都通过军功当了大官,交结了达官显贵,宾客充满了他们一家,然而窦威的官清闲。兄弟们更加笑话他说:"以前孔子读书做了圣人,在当时依旧很狼狈,你学他,又是想干嘛呢?官位不大,很正常啊。"窦威笑笑不回答。都来蜀王秀贬为记室,因为秀做事不守法,他借生病的理由辞官回乡。到了秀被贬后,一同的官员大多获罪,只有窦威有先见之明得以保全自己。大业(年号)四年,多次升官做了内史舍人,因为进谏触犯皇帝,迁调到了考功郎中,后来又因为某些事情没有办,他又回到了京城。唐高祖进了虎牢关,召集、补全大丞相府司录参军。当时战事连连,规章制度都破坏了。窦威知识渊博,知道以前的规章制度,他就重新指定了这些,禅代文翰也大多参与其中。唐高祖多次对裴寂说:"叔孙通这个人没有比他更好的了。"武德(年号)元年,做了内史令。威窦上奏时仪表端庄,引经据典,唐高祖很欣赏他,有时带他到卧室,经常坐着聊。皇帝又曾经说:"以前周朝有八位国家栋梁,我与你家就差不多。现在我已经是天子,你是内史令,根本上是一样的,只是等级不同。"窦威谢皇上,说:"我家在汉朝时,是皇帝的亲家,到了后魏,三次做了皇帝亲家,陛下您德高望重,再比和皇后一家。我们又快要是亲家,官位这么高,早晚都很恐惧啊。"唐高祖笑笑着说:"想关东人和崔、卢为结婚,攀上了达官贵族,自己发达了,就开始骄傲,你代代都是皇帝的亲家,不也特别的显赫吗!"到了窦威重病时,唐高祖亲自去看望。不久窦威就死了,他家没有多少钱,他的遗言也是简单的办个葬礼。朝廷谥号他作为靖,追赠他是同州刺史,追封他为延安郡公。下葬那天,皇帝诏令太子和文武百官一起出去送行。他有文集十卷。 8. 陈仲举礼贤文言文阅读答案 原文: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为豫章太守,至,便问徐孺子所在,欲先看之。主薄白:“群情欲府君先入廨。”陈曰:“武王式商容之闾,席不暇暖。吾之礼贤,有何不可!” 陈仲举的言谈是读书人的榜样,行为是世间的规范。 他为官上任,就有革新政治的志向。他出任豫章太守时,一到任,就打听徐孺子在哪儿,想先去拜访他。主簿禀告说:“大家的意思是希望您先到官俯去。”他说:“周武王得到天下后,垫席都没坐暖,先去贤人商容的住处去表示敬意,我礼敬贤人,不先进官属,有什么不可以的呢?” 陈仲举是积极投身于民间低层去礼贤的人 这是陈太守的不等闲处 9. 文言文扩展阅读《曳尾涂中》的答案 原文: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 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 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宁其生而曳尾涂中乎?” 二大夫余曰:“宁生而曳尾涂中。” 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译文: 庄子在濮河钓鱼,楚国国王派两位大夫前去请他(做官),(他们对庄子)说:“想将国内的事务劳累您啊!”庄子拿着鱼竿没有回头看(他们),说:“我听说楚国有(一只)神龟,死了已有三千年了,国王用锦缎包好放在竹匣中珍藏在宗庙的堂上。这只(神)龟,(它是)宁愿死去留下骨头让人们珍藏呢,还是情愿活着在烂泥里摇尾巴呢?” 两个大夫说:“情愿活着在烂泥里摇尾巴。” 庄子说:“请回吧!我要在烂泥里摇尾巴。”
陈升之文言文答案
1. 陈升之 字晹叔 的文言文及答案 宋史陈升之传【原文】陈升之,字旸叔,建州建阳人。 举进士,历知封州、汉阳军,入为监察御史、右司谏,改起居舍人、知谏院。时俗好藏去交亲尺牍,有讼,则转相告言,有司据以推诘。 升之谓:“此告讦之习也,请禁止之。”又言:“三馆为搢绅华途,近者用人益轻,遂为贵游进取之阶,请严其选。” 诏自今臣僚乞子孙恩者,毋得除馆阁。 著作佐郎王瓘遇殿帅郭承祐于道,诃怒不下马,执送府。 升之言,京官不宜为节度使下马,因劾承祐骄恣,解其任。张尧佐缘后宫亲,为三司使,寻为宣徽使;内侍王守忠领两镇留后,求升正班;御史张昪补郡,久不召;彭思永论事,令穷问所从来;唐介击宰相,斥岭南:升之皆极谏。 迁侍御史知杂事。凡任言责五年,所上数十百事,然持论不坚,以故不尽施用。 擢天章阁待制、河北都转运使,知瀛州、真定府,加龙图阁直学士,复知谏院。上言:“天下州县治否,朝廷不能周知,悉付之转运使。 今选用不精,又无考课,非暗滞罢懦,则凌肆刻薄,所以疾苦愁叹,雍圩上闻。必欲垂意元元,宜从此始。” 乃诏翰林学士承旨孙抃、权御史中丞张昪,与升之同领磨勘转运使及提点刑狱功务。 升之初为谏官时,尝请抑绝内降,诏许有司执奏勿下。 至是,申言之。诏委三省劾正其罪,仍揭于朝堂。 文彦博乞罢相,升之虑枢密使贾昌朝复用,疏论其邪,昌朝卒罢去。迁枢密直学士、知开封府。 岁余,拜枢密副使。于是谏官御史唐介、范师道、吕诲、赵抃、王陶交章论升之阴结宦者,故得大用。 仁宗以示升之,升之丐去。帝谓辅臣曰:“朕选用执政,岂容内臣预议邪。” 乃两罢之。以升之为资政殿学士、知定州,徙太原府。 治平二年,复拜枢密副使。神宗立,以母老请郡,为观文殿学士、知越州。 熙宁元年,徙许,中道改大名府,过阙,留知枢密院。故事,枢密使与知院事不并置。 时文彦博、吕公著既为使,帝以升之三辅政,欲稍异其礼,故特命之。明年,同制置三司条例司,与王安石共事。 数月,拜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升之既相,遂请免条例司,其说以为宰相无所不统,所领职事,岂可称司。 安石曰:“古之六卿,即今之执政,有司马、司徒、司空,各名一职,何害于理?”升之曰:“若制置百司条例则可,但今制置三司一官,则不可。”由是忤安石,称疾归卧逾十旬,帝数敦谕,乃出。 会母丧,去位;终制,召为枢密使。足疾不能立朝,七年,冬祀,又不能相礼。 拜镇江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判扬州,封秀国公。卒,年六十九。 赠太保、中书令,谥曰成肃。 升之深狡多数,善傅会以取富贵。 王安石用事,患正论盈庭,引升之自助。升之心知其不可,而竭力为之用,安石德之,故使先己为相。 甫得志,即求解条例司,又时为小异,阳若不与之同者。世以是讥之,谓之“筌相”。 升之初名旭,避神宗嫌名,改焉。【译文】陈升之字旸叔,是建州建阳县人。 考中进士,历任封州、汉阳军,进入京城任监察御史、右司谏,改任起居舍人,主管谏院。当时风俗喜欢拿走给亲属的书信,遇有诉讼,则辗转互相告发,官府就依此加以推理诘查。 陈升之说:“这是告奸的习俗,请求禁止它。”又说:“三馆是士大夫们光明的前途,近来用人更加轻率,于是成了贵族高门进取的台阶,请严格进行选举。” 诏令从今以后臣僚乞请子孙恩荫者,不得授以馆阁之职。 著作佐郎王瓘在路上与殿帅郭承祐相遇,郭承祐苛责怒骂王瓘(见到他)没下马行礼,将他抓送官府。 陈升之说:“京官不应给节度使下马。”于是弹劾郭承祐骄横任行,解除其所任官职。 张尧佐由于与后宫亲近,任三司使,不久任宣徽使;内侍王守忠统领两镇留后,请求升为正班;御史张昪补任郡官,长久不被召见;彭思永论事,让询问事情的详细原委;唐介攻击宰相,被贬斥岭南;陈升之都极力进谏。升任侍御史知杂事。 总共担任言官五年,上奏数十百件事,但持论不坚决,因此没有全部实施采用。 升任天章阁待制、河北都转运使,做瀛州知州、真定府知府,兼龙图阁直学士,又主管谏院。 仁宗说:“天下州县是否得到了治理,朝廷不能完全清楚,将这些全部交给转运使管理。如今选用的人才不精干,又没有考核督查,不是愚昧无能懦弱,就是任意欺凌刻薄之徒,因此疾苦忧愁叹息,都被阻塞,皇帝不能听到。 一定要向全国民众显示朝廷的主张,应该从这里开始。”于是诏令翰林学士承旨孙抃、权御史中丞张昪,与陈升之同时主管磨勘转运使及提点刑狱事务。 陈升之初任谏官时,曾经请求抑制断绝由宫内降旨,诏令允许有司执掌上奏不下达。到这时,进一步申明论说。 诏令委托三省揭发纠正其罪行,仍然在朝堂揭露。文彦博乞求免除宰相职务,陈升之担心枢密使贾昌朝再被任用,上疏论述其邪恶,贾昌朝终于罢官免职。 升任枢密院直学士、知开封府。年底,授职枢密副使。 这样谏官御史唐介、范师道、吕诲、赵抃、王陶相继上章议论陈升之暗中交结宦官,因此得到重用。仁宗将这些上章拿给陈升之看,陈升之乞求离职。 仁宗对辅佐大臣说:“朕选用执政者,怎能容许内臣干预议论邪恶。”于是双方都被罢免。 以陈升之为资政殿学士、知定州,调往太原府。 治平二。 2. 《“张昪字杲卿,韩城人,举进士”阅读答案》古诗原文及翻译 爱问知 作者:文言文阅读(19分)张昪。 字杲卿,韩城人,举进士。为楚邱主簿,南京留守王曾称其有公辅器。 夏竦经略陕西,荐其才,换六宅使、泾原秦风安抚都监;未几,以母老,求归故官,得知绛州,改京西转运使,知邓州,又以母辞。 或指为避事,范仲淹言于朝曰:“张昪岂避事者?”乃许归养。 内侍杨怀敏夜直禁中,而卫士为变,皆极论之。昪性质朴,不善择言,至斥张贵妃为一妇人。 谓怀敏得志,将不减刘季述②。仁宗读之不怿,以语陈升之。 升之曰:“此忠直之言,不激切,则圣意不可回矣。 ”帝乃解。 初,青唐③。蕃部蔺毡,世居古渭,积与夏人有隙,惧而献其地。 摄帅范祥无远虑,亟城之。诸族畏其逼,举兵叛。 昪至,请弃勿城。先是,副总管刘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