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木雕的少年

时间:2024-06-29 19:03:23编辑:优化君

《卖木雕的少年》教材理解

《卖木雕的少年》教材理解   课文讲的是一位非洲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我”到非洲旅行时,想买一个非洲木雕做纪念,又担心路途遥远,木雕沉重,只好放弃了这个打算。为了不让我带着遗憾离开非洲,卖木雕的少年等待在宾馆前,送给我一个方便携带的木雕小象墩,从中可以看到少年的美好心灵。下面是我整理的《卖木雕的少年》教材理解,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教材简说   课文讲的是一位非洲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我”到非洲旅行时,想买一个非洲木雕做纪念,又担心路途遥远,木雕沉重,只好放弃了这个打算。为了不让我带着遗憾离开非洲,卖木雕的少年等待在宾馆前,送给我一个方便携带的木雕小象墩,从中可以看到少年的美好心灵。景色壮观的瀑布,栩栩如生的木雕,晚风吹拂的夜晚,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也衬托了卖木雕的少年美丽的心灵。本课叙述详略得当,作者对美丽的大瀑布风光一带而过,而是围绕课文重点,将笔墨放在选木雕、放弃买木雕、送木雕等内容上。课文还准确而得体地运用了许多四字词组,要注意让学生积累并学会使用。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一是了解非洲人民同中国人民的友谊;二是通过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揣摩人物内心活动;三是积累一些四字词组,并学会恰当地运用。这也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二、学习目标   1 会认11个生字,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游览、工艺品、名不虚传、游人如织、壮观、出售、摊点、陈列、构思、五官端正、观赏、清晰可辨、掏钱、即将、流露、一模一样、付钱、标准”等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3 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三、教学建议   1 如果有条件,课前可以布置学生搜集有关非洲地理位置、气候物产、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等方面的文字和图片资料。   2 识字写字指导。“释”是翘舌音,“宾”是前鼻音,要注意读正确。“栩”字不要读成“羽”。写字方面:“售”字的上半部分,不要少写一横;“驮”字的右边不要写成“犬”;“构”“端”“辨”“堆”“模”可以让学生先和以前学过的“沟”“喘”“辫”“推”“摸”字比较,注意不同之处。   3 在学生初读课文,了解大意之后,可以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顺序:听朋友介绍木雕——挑选木雕——放弃买木雕——赠送木雕。朋友介绍的非洲木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我看到精美的木雕时,爱不释手,激发了购买的愿望。这两部分都是为后面做铺垫,这样才能更充分地表现出“我”放弃买木雕后的遗憾心情。为了不让“我”带着遗憾离开非洲,卖木雕的少年才会等待在宾馆前,送给“我”一个方便携带的木雕小象墩,木雕小象墩虽然只是一件小礼物,却表达了非洲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好之情。其中后两个部分是教学重点。本课在表达人物内心活动上,和上一课有不同之处。上一课主要是通过人物的动作来间接表现,本课则多是直接表现。如,“我却犹豫了”“我也为不能把这件精美的工艺品带回国而感到遗憾”“我感动极了”。教师可以让学生比较一下,体会写法的不同。课文中,少年猜测“我”是中国人,为文后“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埋下了伏笔。在世界各地的游客中,少年为什么单单会说“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呢”?这和本课的背景有关,作者游览的'非洲国家是赞比亚(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位于赞比亚境内),中国曾经在20世纪70年代援助建设了坦赞铁路,给非洲人民留下了良好印象(参见参考资料)。如有学生提出这一问题时,可以适当地给学生讲讲。这一背景也说明“国际理解”是双方的行为,中国人民的无私援助在非洲是多么深入人心。   4 本课词语非常丰富,教师不但要注意让学生积累熟记,还要让学生学会使用。可按下面的步骤进行:   (1)找词语。可以先结合课后练习题三,让学生先找出这些四字词语(不一定是成语),并抄写下来,达到积累词语的目的。   (2)理解词语。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比较难的词语。如,“游人如织”的“织”不好懂,这里是一种比喻的说法,说明游客很多,像织布机一样穿梭往来;“琳琅满目”的“琳琅”本意是“美玉”,这里比喻优美珍贵的东西;“栩栩如生”中的“栩栩”是形容生动活泼的样子。需要注意的是,教师不能让学生记词语注释,更不能把词语分解成单字让学生一一对应。只要学生能在本课的语境中,大致理解词语的意思就可以了。   (3)运用词语。教师可以用填空的方式,让学生巩固所学词语,例如:大瀑布真是( )。这里( ),景色十分( )。摊点里陈列的木雕( ),( )。其中象墩( ),大象雕得( ),我一看就( )。教师还可以利用本课的语境,让学生想一想,这些地方是否可以用其他词语来替换,调动学生运用平时的积累。最后,还可以变换另外一篇短文,设置一个新的语境,让学生正确地使用,巩固本课学到的词语。   5 本课的对话较多,教师要指导学生读出不同的语气。在课文中,有很多语气词的提示,例如,“夫人,您买一个吧!”要读出恳切的语气;“您是中国人吧?”是猜测,要读得比较轻。教师指导前,可以让学生自己先说说,课文中的对话应该用什么语气来读,提示学生寻找课文中类似的词语。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可以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   6 课后思考练习第二题,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首先,少年希望“我”能够买一个木雕,虽然有推销商品的意思在内,但主要还是希望游客能带走一个纪念品;当我不打算买木雕后,少年先是觉得遗憾,后来又决定送一个木雕给我,除了“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外,更是希望“我”不要带着遗憾离开非洲。这表现非洲少年对中国人民的情谊,也表现出他的质朴、善良。可先让学生找出哪些句子描写了少年的行为,哪些话是少年说的,想想当时的情况,再体会少年内心的想法。可以让学生放开说说,也可以结合选做题让学生直接写一写。   四、参考资料   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 位于南部非洲赞比西河中游,跨赞比亚、津巴布韦国界,高120余米,宽达1 800米,比我国著名的黄果树瀑布,宽了几乎90倍,是世界三大瀑布之一。“莫西奥图尼亚”在当地语中意为“雷霆翻滚的云雾”。   中国援建坦赞铁路 20世纪60年代,中国从支持非洲国家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以及发展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友好关系的战略高度出发,援建了坦赞铁路。坦赞铁路是迄今中国最大的援外成套项目之一。该铁路东起坦桑尼亚首都达累斯萨拉姆,西至赞比亚的新卡比里姆博希,全长1 860公里,由中国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勘测、考察、设计并帮助坦、赞两国政府组织施工。该铁路穿越坦、赞部分高山、峡谷、湍急的河流、茂密的原始森林,全线工程浩大,技术复杂,施工条件异常困难。该项目于1968年5月开始进行勘测设计,1970年10月正式开工,1976年7月全部建成移交。为建设这条铁路,中国政府提供无息贷款9 88亿元人民币,共发运各种设备材料近100万吨,先后派遣工程技术人员近5万人次,高峰时期在现场施工的中国员工队伍多达1 6万人,在工程修建及后来技术合作过程中,中方有64人为之献出了宝贵生命。坦赞铁路成为把坦赞两国连结在一起的一条主要交通干线。20多年来,坦赞铁路促进了坦赞两国经济发展和城乡物资交流。   非洲木雕是非洲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传统非洲人认为人死以后灵魂离开躯体,但仍然在活着的人中间走动。所以非洲人就想出制作面具和木雕的方式,为祖先的灵魂找个去处,避免对活着的后人造成危害。这些作品大都出自于非洲中西部民间艺人之手,那娴熟的刀法,生动的表情刻画,神秘而怪异的造型,使之成为世界各地乐于收藏的艺术品。常见的非洲木雕有面具木雕和动物木雕。由于非洲大多数民族没有文字,所以面具和雕刻又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播工具,许多非洲古老神话就是木雕一代一代流传下来的。所以这些面具和雕刻又被称之为“非洲式照片”。 ;


卖木雕的少年课文原文

叙述详略得当,作者对美丽的大瀑布风光一带而过,而是围绕课文重点,将笔墨放在选木雕、放弃买木雕、送木雕等内容上。下面是我整理的卖木雕的少年课文原文,欢迎来参考!

在去非洲南部之前,一位朋友告诉我,一定要游览莫本奥图尼亚大瀑布,然后还要买一两件木雕工艺品。

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真是名不虚传。这里游人如织,景色十分壮观。

在大瀑布的不远处,有不少出售木雕工艺品的摊点。木雕,然后是非洲最常见的工艺品。摊点里陈列的木雕琳琅满目,各式各样,想到朋友的叮嘱,我在一个摊点前停下来,仔细地挑选。

忽然,我的目光停留在几个坐凳上。说是坐凳,其实是一个卷鼻大耳象,然后象背上驮着一块寸把厚的树桩。这些坐凳构思新奇,大象雕得栩栩如生。

买一个吧!坐凳的主人是个十五六岁、五官端正的黑人少年。

我捧着象墩,仔细观赏,爱不释手。正要掏钱购买的时候,我却犹豫了:然后我即将回国,要带的行李已经超重了,怎么能再带上这沉甸甸的象墩子?那少年走到我跟前,诚恳地说:夫人,您买一个吧!

啊,不,路太远,这个太重我有些语无伦次。

您是中国人吧?那少年望着我,猜测道。

我点了点头。少年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丝遗憾的神情。然后我也为不能把这件精美的工艺品带回国而感到遗憾。

我们住的'宾馆就在瀑布附近。晚饭后,我们到宾馆外的小树林里一边散步,一边聊天。瀑布响声清晰可辨。暮色中,我忽然发现在一堆隆起的岩石上,坐着一位少年,晚风吹拂着他的衣襟。他听到谈话声,来到我们面前,原来是白天卖木雕的那个少年。看样子,然后他是专门在这里等候我的。

这个小,可以带上飞机。少年将一件沉甸甸的东西送到我手里。啊!然后原来是一个木雕小象墩,和白天见到的一模一样,却只有拳头大小。

太好了!我高兴地喊起来,掏出钱包就要付钱。

少年连连摆手,用不太标准的中国话说;不,不要钱。然后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

我们是朋友!我感动极了,连声说,我们是朋友!

他笑了,露出了两排洁白的牙齿。


《卖木雕的少年》课文原文

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来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并获得审美体验与知识的活动。它是从视觉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过程。视觉材料主要是文字和图片,也包括符号、公式、图表等。下面和我一起来看《卖木雕的少年》课文原文,希望有所帮助! 原文 卖木雕的少年 作者:吴晴 在去非洲南部之前,一位朋友告诉我,一定要游览莫西奥图尼(ní)亚大瀑布,还要买一两件木雕工艺品。 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真是名不虚传。这里游人如织,景色十分壮观。 在大瀑布的不远处,有不少出售木雕工艺品的摊点。木雕,是非洲最常见的工艺品。摊点里陈列的木雕琳琅(láng)满目,各式各样,想到朋友的叮嘱,我在一个摊点前停下来,仔细地挑选。 忽然,我的目光停留在几个坐凳上。说是坐凳,其实是一个卷鼻大耳象,象背上驮(tuó)着一块寸把厚的树桩。这些坐凳构(gòu)思新奇,大象雕得栩(xǔ)栩如生。 “买一个吧!”坐凳的主人是个十五六岁、五官端正的黑人少年。 我捧着象墩(dūn),仔细观赏,爱不释(shì)手。正要掏(tāo)钱购买的时候,我却犹豫(yù)了:我即将回国,要带的行李已经超重了,怎么能再带上这沉甸(diān)甸的象墩子?那少年走到我跟前,诚恳(kěn)地说:“夫人,您买一个吧!” “啊,不,路太远,这个太重……”我有些语无伦(lún)次。 “您是中国人吧?”那少年望着我,猜测道。 我点了点头。少年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丝遗憾(hàn)的神情。我也为不能把这件精美的工艺品带回国而感到遗憾。 我们住的宾(bīn)馆就在瀑布附近。晚饭后,我们到宾馆外的小树林里一边散步,一边聊天。瀑布的响声清晰可辨。暮色中,我忽然发现在一堆隆起的岩石上,坐着一位少年,晚风吹拂(fú)着他的衣襟。他听到谈话声,来到我们面前,原来是白天卖木雕的那个少年。看样子,他是专门在这里等候我的。 “这个小,可以带上飞机。”少年将一件沉甸甸的东西送到我手里。啊!原来是一个木雕小象墩,和白天见到的一模一样,却只有拳头大小。 “太好了!”我高兴地喊起来,掏出钱包就要付钱。 少年连连摆手,用不太标(biāo)准的中国话说:“不,不要钱。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 “我们是朋友!”我感动极了,连声说,“我们是朋友!” 他笑了,露出了两排洁白的牙齿。 《卖木雕的少年》知识点 《卖木雕的'少年》中卖木雕的少年为了不让我带着遗憾离开非洲,他等待在宾馆前,送给我一个方便携带的木雕小象墩,从中可以看到少年美好的心灵。 1、课文顺序:听朋友介绍木雕——挑选木雕——放弃买木雕——赠送木雕。 2、游人如织——说明游客很多,像织布机一样穿梭往来。 琳琅满目——满眼都是珍贵的东西。形容美好的事物很多。 栩栩如生——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 爱不释手——喜爱得舍不得放手。释,放下。 3、他听到谈话声,来到我们面前,原来是白天卖木雕的那个少年。看样子,他是专门在这里等候我的。“卖木雕的少年”专门在这里等候我是为了送我一个木雕小象墩,他的行为表现了他善良、淳朴的心灵和对中国的情谊。 4、你想对卖木雕的少年说什么?答:你虽然是一个普通的卖木雕的少年,但你知恩图报,没有忘记中国人对非洲人民的帮助。你靠卖木雕为生,但却不要钱把木雕送给中国朋友,可见你是一个重情重义的人,我很敬佩你! 5、我捧着象墩,仔细观赏,爱不释手。正要掏钱购买的时候,我却犹豫了:我即将回国,要带的行李已经超重了,怎么能再带上这沉甸甸的象墩子?划“ ”部分描写出我对小象墩喜爱;划“ ”部分描写出我内心的活动。 6、“少年连连摆手,用不太标准的中国话说:‘不,不要钱。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你怎样理解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答:非洲人们非常感谢中国人民给予他们的无私援助。

卖木雕的少年是怎么把一个木雕送给一位不相识的中国人的呢?

少年专门到中国人就住的宾馆附近等候,将一个能够带上飞机的拳头大小的木雕送给了中国人,他认为中国人是他的朋友。

下文参考
卖木雕的少年
在去非洲南部之前,一位朋友告诉我,一定要游览莫本奥图尼亚大瀑布,还要买一两件木雕工艺品。
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真是名不虚传。这里游人如织,景色十分壮观。
在大瀑布的不远处,有不少出售木雕工艺品的摊点。木雕,是非洲最常见的工艺品。摊点里陈列的木雕琳琅满目,各式各样,想到朋友的叮嘱,我在一个摊点前停下来,仔细地挑选。
忽然,我的目光停留在几个坐凳上。说是坐凳,其实是一个卷鼻大耳象,象背上驮着一块寸把厚的树桩。这些坐凳构思新奇,大象雕得栩栩如生。
“买一个吧!”坐凳的主人是个十五六岁、五官端正的黑人少年。
我捧着象墩,仔细观赏,爱不释手。正要掏钱购买的时候,我却犹豫了:我即将回国,要带的行李已经超重了,怎么能再带上这沉甸甸的象墩子?那少年走到我跟前,诚恳地说:“夫人,您买一个吧!”
“啊,不,路太远,这个太重……”我有些语无伦次。
“您是中国人吧?”那少年望着我,猜测道。
我点了点头。少年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丝遗憾的神情。我也为不能把这件精美的工艺品带回国而感到遗憾。
我们住的宾馆就在瀑布附近。晚饭后,我们到宾馆外的小树林里一边散步,一边聊天。瀑布响声清晰可辨。暮色中,我忽然发现在一堆隆起的岩石上,坐着一位少年,晚风吹拂着他的衣襟。他听到谈话声,来到我们面前,原来是白天卖木雕的那个少年。看样子,他是专门在这里等候我的。
“这个小,可以带上飞机。”少年将一件沉甸甸的东西送到我手里。啊!原来是一个木雕小象墩,和白天见到的一模一样,却只有拳头大小。
“太好了!”我高兴地喊起来,掏出钱包就要付钱。
少年连连摆手,用不太标准的中国话说;“不,不要钱。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
“我们是朋友!”我感动极了,连声说,“我们是朋友!”
他笑了,露出了两排洁白的牙齿。


卖木雕的少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课文讲的是一位非洲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我”到非洲旅行时,想买一个非洲木雕做纪念,又担心路途遥远,木雕沉重,只好放弃了这个打算。为了不让我带着遗憾离开非洲,卖木雕的少年等待在宾馆前,送给我一个方便携带的木雕小象墩,从中可以看到少年的美好心灵。景色壮观的瀑布,栩栩如生的木雕,晚风吹拂的夜晚,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也衬托了卖木雕的少年美丽的心灵。本课叙述详略得当,作者对美丽的大瀑布风光一带而过,而是围绕课文重点,将笔墨放在选木雕、放弃买木雕、送木雕等内容上。课文还准确而得体地运用了许多四字词组,要注意让学生积累并学会使用。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一是了解非洲人民同中国人民的友谊;二是通过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揣摩人物内心活动;三是积累一些四字词组,并学会恰当地运用。这也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课件:《卖木雕的少年》

   【 篇一 】   教学目标:   1、积累词语。   2、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   3、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教学重难点:   1、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   2、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教学工具:多媒体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学生搜集中非友谊的资料。   一、图片导入   1、出示瀑布、少年、木雕的图片,让学生用所学的词语来形容。   2、今天,就让我们继续走进非洲,认识这位卖木雕的少年。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齐读课文   2、文中有一个很重要的词语,它出现了两次,同学们能不能找出来?   3、学生汇报,找出“遗憾”。   4、出示第9自然段,学生齐读,理解“遗憾”。   三、再读课文,品读“遗憾”   过渡:文中,谁在遗憾,为什么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用横线画出相应的句子,读一读。   1、自读课文,品读“遗憾”。   2、谁在遗憾?   生1:少年在遗憾   生2:夫人(“我”)在遗憾。   (一)“我的遗憾”   1、文中直接说到“我为不能把这件精美的工艺品带回国而感到遗憾”,这句话怎么理解?默读第3-8自然段,划出相关的句子。   2、学生汇报:   生1:因为夫人很喜欢这件木雕,所以为不能买而感到遗憾。   (1)你从哪里看出夫人喜欢这件木雕?   忽然,我的目光停留在几个坐凳上,说是坐凳,其实是一个卷鼻大象,象背上驮着一块寸把厚的树桩。这些坐凳构思新奇,大象雕得栩栩如生。   我捧着象墩,仔细观赏,爱不释手。(理解爱不释手,点名学生演示这句话)   生2:因为木雕是非洲最常见的工艺品,朋友让我买一两件木雕,所以我为不能将木雕带回国而感到遗憾。   (2)夫人为什么不买下这件木雕呢?   正要掏钱购买的时候,我却犹豫了:我即将回国,要带的行李已经超重了,怎么能再带上这沉甸甸的象墩子?(理解心理描写,反问句,ABB结构词语,指导朗读)   (3)男女赛读第6自然段,感受夫人的心情。   (二)少年的遗憾   1、少年又为什么遗憾呢?你读懂了吗?谁来说一说?   学生汇报:   (1)少年因为卖不出去木雕感到遗憾。   生1:我读懂了少年的遗憾,少年是因为卖不出去木雕而感到遗憾。   ①你从哪里读出来?——“买一个吧!”;“那少年走到我跟前,诚恳地说:“夫人,您买一个吧!”   ②少年在说这些话的时候,他在想些什么呢?点名学生回答,揣摩卖木雕的少年的心理。   ③指导朗读,读出少年诚恳的语气。   ④分组朗读。一二大组扮演夫人,三四大组扮演少年。   (2)少年因为知道我是中国人,带不回木雕而感到遗憾。   生2:我读懂了少年的遗憾,少年是因为知道我是中国人后,买不了这件工艺品而感到遗憾。   ①从哪里读出来?——“您是中国人吧?”那少年望着我,猜测道。   ②少年为什么要这样问?   学生汇报:   因为中国人是他们的朋友,他希望这个买木雕的客人是他们的朋友。   ③“我”是中国人,少年是非洲人,我们相隔千山万水,从没见过面,怎么可能是朋友?看完这组图片,你们就会明白了。   ④播放音乐,出示图片,介绍中非两国人民的友谊。   ⑤“你是中国人吧?”少年这样问的时候,他心里在想什么呢?   ⑥出示ppt,教师解说:   也许少年想到了他村子里一所学校,因为那所学校是中国出资兴建的;   也许少年想到了这条坦赞铁路,因为有了这条铁路,少年才能来到市场卖木雕;   也许少年想到了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   ⑦同桌之间互相交流,然后点名回答。   ⑧是啊,正是因为想到了这一切,少年此时多么想要弥补我的遗憾啊,请同学们默读第10—15自然段,看看少年为了弥补我的遗憾,他做了什么?   ⑨小组讨论:为了弥补我的遗憾,少年做了什么?做这些事情的时候,他又是怎样想的?   讨论完,小组长汇报讨论结果。   生1:少年为了弥补我的遗憾,他专门在暮色中等待我。   师:暮色中,少年坐在岩石上,正等待我,此时他在想•••••(生回答)。   生2:为了弥补我的遗憾,少年送给我一个一模一样的木雕小象。   师:少年在送木雕小象给我的时候,他说了什么?他是怎么想的呢?   四、拓展延伸,感受“友谊”   (1)齐读第13-15自然段,理解“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我们是朋友”两句话的含义。   (2)小练笔。   ①默读课文,画出描写少年言行的句子,读一读。   ②同桌分角色朗读少年和“我”的对话,指名学生分角色朗读。   ③通过这些朗读,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少年形象?说一说,写一写。   五、作业   1、积累四字词。   2、夫人回国之后,想到这位卖木雕的少年,想写一封信来赞美这位少年,请你以夫人的身份,写一封信给少年。   六、板书   27、卖木雕的少年   “我”——遗憾——少年   木雕“我们是朋友”    【 篇二 】   一、教材简说   课文讲的是一位非洲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我”到非洲旅行时,想买一个非洲木雕做纪念,又担心路途遥远,木雕沉重,只好放弃了这个打算。为了不让我带着遗憾离开非洲,卖木雕的少年等待在宾馆前,送给我一个方便携带的木雕小象墩,从中可以看到少年的美好心灵。景色壮观的瀑布,栩栩如生的木雕,晚风吹拂的夜晚,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也衬托了卖木雕的少年美丽的心灵。本课叙述详略得当,作者对美丽的大瀑布风光一带而过,而是围绕课文重点,将笔墨放在选木雕、放弃买木雕、送木雕等内容上。课文还准确而得体地运用了许多四字词组,要注意让学生积累并学会使用。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一是了解非洲人民同中国人民的友谊;二是通过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揣摩人物内心活动;三是积累一些四字词组,并学会恰当地运用。这也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二、学情分析   到三年级的学生学情有如下特点:   1、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独立识字能力,教过的字能认会写,但不注重识字方法的习得;还有一部分学生书写习惯不好,主要表现在字迹欠工整,坐姿不规范。   2、大部分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但由于粤方言的干扰导致一部分学生发音欠准确,尤其是平翘舌音和前后鼻云母的字音分辨不清;   3、能用朗读和默读理解简单的文段内容,本文是一篇通过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揣摩人物内心活动并让孩子们领会非洲人民同中国人民的友谊,这离学生的现实生活和认知水平还是有一定的距离;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要想真正地从人物动作和语言中品味出非洲人民同中国人民的友谊是有难度。   教学中教师应做到以下两点:   1.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方法和技巧,可以引导他们自己去发现和学习本课中较难的生字让积累四字词语。   2.由于感受国际友谊这样的话题,这离学生的现实生活和认知水平还是有一定的距离,所以在教学时,老师应该充分做好课前的准备,搜集资料、图片制作课件,有条件的话也可以让学生上网查资料,从而更好地为上课服务,使学生感受到国际友情。课上,还要训练学生的有感情的朗读,从读中感悟。   三、总体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能够正确读“游览、名不虚传、标准”等词语。   2.积累并运用词语,欣赏文章语言。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教学重、难点】:   读懂课文内容,明白少年为什么送木雕给“我”,感受他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   【教学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四、重难点   教学重点:读懂课文内容,明白少年为什么送木雕给“我”,感受他美好心灵。   教学难点:通过人物的言行揣摩人物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五、设计思路   《卖木雕的少年》是一篇叙事文章,这篇课文是学生进行朗读、积累、发展语言的很好教材,在设计这篇课文时我以课标精神为准绳,把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对词句的积累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点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在课程开始我出示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图片让学生欣赏,渲染气氛,揭开课题,把学生的情感自然地带入到课文的学习情境中,设想在学生处于跃跃欲试的状态时,我让学生读课文思考主要内容,充分调动气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为下面的学习做好准备。   2.抓重点促表达。积累一些四字词语并学会恰当的运用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在教学琳琅满目、栩栩如生等词语时,我把它们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并且结合图片让学生理解,在此基础上进行填空练习帮助学生积累词汇。如栩栩如生这个词我先让学生看木雕图片,让后找出句子中的位置,说出这个词是什么意思,最后在结合具体语言让学生读、体会、理解,并运用到说话中。   3.读中悟情,合作学习。《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让学生朗读课文并感受阅读的乐趣,所以在学习课文时我通过“这么美的木雕作者没有买成我和少年的心情是怎样的?”这一问题带学生进入课文学习,让他们产生求知欲,激起主动读书的愿望。在教学我抓住面对这一份遗憾,少年是怎么做的呢?让学生自读划出写少年言行的句子,然后我让学生选择自读、感情读、齐读等多种读的方式,让学生读懂,并在读中感悟,通过一读再读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体会非洲少年的美好心灵以及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4.抓扩展促写话。三年级作文是作文的起步阶段,语文教学中写话训练尤为重要,我创设了让学生写话活动,当学生情感达到**时,在他们抑制不住想表达时我抛出话题:“朋友作为朋友,你想对他们说点什么呢或做点什么呢?”请写在童心留言板上,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宣泄,思维潜能和创造精神得到充分释放和发挥。   总之,以读为本,激发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感悟到中非人民的友好之情的同时,让学生感受语言的特点和积累运用语言是我设计这篇课文的初衷。   六、课时安排以及每课时的教学目标   本课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能够正确读“游览、名不虚传、标准”等词语。   2.积累一些四字成语并运用词语,欣赏文章语言,学习1-6段。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遗憾、一模一样”等词语。   2.细读描写少年言行的词句,感悟文理,并用朗读表达自己的感受。   3.通过人物的言行揣摩人物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买木雕的少年是一个怎样的人?

1、想想卖木雕的少年是一个怎样的人?【真诚、朴实、善良、热情友好】 
 
2、少年的眼里流露出一丝遗憾,他在想什么?  
首先,少年希望“我”能够买一个木雕,虽然有推销商品的意思在内,但主要还是希望游客能带走一个纪念品;当“我”不打算买木雕后,少年先是觉得遗憾,后来又决定送一个木雕给“我”,除了“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外,更是希望“我”不要带着遗憾离开非洲。这表现了非洲少年对中国人民的情谊,也表现出他的质朴、善良。


上一篇:完美一击

下一篇:活力工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