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地震

时间:2024-06-29 23:12:41编辑:优化君

《王世贞》的文言文翻译

翻译:
王世贞,字元美,太仓人。右都御史王忬之子。世贞禀性聪明,读书看过一遍,终身都不会忘记。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方十九岁便中进士,授刑部主事。爱好诗文,秉承前辈前七子(李梦阳、何景明为代表)文学主张,名声日高。在刑部任职,升为员外郎、郎中。


有个姓阎的奸人犯法,逃匿于锦衣卫都督陆炳家中,被世贞搜出,陆炳仗严嵩之势去说情,世贞不肯徇情枉法。杨继盛(因奏劾严嵩十大罪状)被诬告下狱,世贞为他送汤送药,代其妻子写状申冤。继盛冤死,又给他安葬。严嵩恨世贞入骨。吏部两次准备提拔世贞为提学,(都因严嵩阻止)而没能得到任用,后被贬为青州兵备副使。王世贞的父亲王忬(在抵御外敌时误中敌计)致使泺河失守,被严嵩罗织罪名而身陷大牢,等待处决。王世贞去职离官,奔赴京城,和弟弟世懋跪倒在严嵩门前,痛哭流涕,请求严嵩宽恕。严嵩暗地里维持着王忬死刑原判,却常常以谎言宽慰王氏兄弟。两兄弟每天身穿囚服(代父之罪的意思)跪在路旁,拦阻达官显贵的车马,磕头哀求,请求他们仗言搭救。达官显贵畏惧严嵩的权势,不敢替王忬辩解,王忬最终在西市(明清时北京处决死囚的刑场,在今菜市口)被处决。兄弟俩哀痛欲绝,办理完父亲的丧事回来,三年吃素,也不入里屋就寝。守孝期满,还穿戴着粗布麻衣,也从不参加别人的宴会。隆庆元年(1567)八月,兄弟二人上朝为父申冤,直言父亲王忬是被奸人严嵩构陷。最后,在大学士徐阶的帮助下,父亲的冤案得以昭雪,王忬的官职爵位也得以恢复。


江陵人张居正当朝为相,因世贞和自己是同榜考中者,曾有意提拔世贞,而世贞却对张居正不太亲近依附。荆州发生地震,世贞引西汉人京房的卜辞说,地震是因为臣权过重,致使大地不安,借此以规劝张居正。张居正对世贞积怨难平,恰逢世贞调任南京大理寺卿,被给事中杨节弹劾,就趁机以皇上的名义罢了世贞的官职。后起用任应天府尹,又被劾而罢。直到张居正死后,世贞才起用为南京刑部右侍郎,但称病不赴任。许久以后,因其好友王锡爵执政,才出任南京兵部右侍郎。等到世贞被提拔为南京刑部尚书,御史黄仁荣说他曾多次被弹劾,不应享正三品爵位。世贞再三称病辞官,于万历二十一年病卒。


世贞与李攀龙交替为文坛盟主,攀龙死后,世贞独主文坛二十年,其才最高,地位最显赫,名扬四海。当时士大夫、山人、骚人墨客、和尚、道士纷纷出入于门下,凡受他片言只语赞誉过的人,其名声立即提高。他认为文章一定效法西汉,诗歌则须以盛唐为楷模,唐大历以后的书,太重于词藻,不要去读。晚年,批评他的人渐多,拜访他的人渐少。病重期间,刘凤去望他,见他还在玩味苏轼的著作。


明代王世贞文言文

1. 《王世贞》的文言文翻译 翻译:王世贞,字元美,太仓人。 右都御史王忬之子。世贞禀性聪明,读书看过一遍,终身都不会忘记。 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方十九岁便中进士,授刑部主事。爱好诗文,秉承前辈前七子(李梦阳、何景明为代表)文学主张,名声日高。 在刑部任职,升为员外郎、郎中。有个姓阎的奸人犯法,逃匿于锦衣卫都督陆炳家中,被世贞搜出,陆炳仗严嵩之势去说情,世贞不肯徇情枉法。 杨继盛(因奏劾严嵩十大罪状)被诬告下狱,世贞为他送汤送药,代其妻子写状申冤。继盛冤死,又给他安葬。 严嵩恨世贞入骨。吏部两次准备提拔世贞为提学,(都因严嵩阻止)而没能得到任用,后被贬为青州兵备副使。 王世贞的父亲王忬(在抵御外敌时误中敌计)致使泺河失守,被严嵩罗织罪名而身陷大牢,等待处决。王世贞去职离官,奔赴京城,和弟弟世懋跪倒在严嵩门前,痛哭流涕,请求严嵩宽恕。 严嵩暗地里维持着王忬死刑原判,却常常以谎言宽慰王氏兄弟。两兄弟每天身穿囚服(代父之罪的意思)跪在路旁,拦阻达官显贵的车马,磕头哀求,请求他们仗言搭救。 达官显贵畏惧严嵩的权势,不敢替王忬辩解,王忬最终在西市(明清时北京处决死囚的刑场,在今菜市口)被处决。兄弟俩哀痛欲绝,办理完父亲的丧事回来,三年吃素,也不入里屋就寝。 守孝期满,还穿戴着粗布麻衣,也从不参加别人的宴会。隆庆元年(1567)八月,兄弟二人上朝为父申冤,直言父亲王忬是被奸人严嵩构陷。 最后,在大学士徐阶的帮助下,父亲的冤案得以昭雪,王忬的官职爵位也得以恢复。江陵人张居正当朝为相,因世贞和自己是同榜考中者,曾有意提拔世贞,而世贞却对张居正不太亲近依附。 荆州发生地震,世贞引西汉人京房的卜辞说,地震是因为臣权过重,致使大地不安,借此以规劝张居正。张居正对世贞积怨难平,恰逢世贞调任南京大理寺卿,被给事中杨节弹劾,就趁机以皇上的名义罢了世贞的官职。 后起用任应天府尹,又被劾而罢。直到张居正死后,世贞才起用为南京刑部右侍郎,但称病不赴任。 许久以后,因其好友王锡爵执政,才出任南京兵部右侍郎。等到世贞被提拔为南京刑部尚书,御史黄仁荣说他曾多次被弹劾,不应享正三品爵位。 世贞再三称病辞官,于万历二十一年病卒。世贞与李攀龙交替为文坛盟主,攀龙死后,世贞独主文坛二十年,其才最高,地位最显赫,名扬四海。 当时士大夫、山人、骚人墨客、和尚、道士纷纷出入于门下,凡受他片言只语赞誉过的人,其名声立即提高。他认为文章一定效法西汉,诗歌则须以盛唐为楷模,唐大历以后的书,太重于词藻,不要去读。 晚年,批评他的人渐多,拜访他的人渐少。病重期间,刘凤去望他,见他还在玩味苏轼的著作。 2. 蔺相如完璧归赵论 (明)王世贞 的全文翻译 译文: 蔺相如完璧归赵,人人都称道他。 但是,我却不敢苟同。秦国用十五座城的空名,来欺骗赵国,并且勒索它的和氏璧。 这时说它要骗取璧是实情,但不是想要借此窥视赵国。赵国如果知道了这个实情就不给它,不知道这个实情就给它。 知道了这个实情而害怕秦国而给它,知道这个实情而不害怕秦国就不给它。这只要两句话就解决了,怎么能够既害怕秦国又去激怒秦国呢? 况且,秦国想得到这块璧,赵国不给它,双方本来都没有什么曲直是非。 赵国交出璧而秦国不给城池,秦国就理亏了。秦国给了城池,而赵国却拿回了璧,就是赵国理亏了。 要想使秦国理亏,不如就放弃璧。害怕丢掉璧,就不如不给它。 秦王既然按照地图给了城池,又设九宾的隆重礼仪,斋戒之后才来接受璧,那种形势是不得不给城池的。 如果秦王接受了璧而不给城池,蔺相如就可以上前质问他:“我本来就知道大王是不会给城池的,这块璧不是赵国的吗?而十五座城池也是秦国的宝物。 现在假使大王因为一块璧的缘故而抛弃了十五座城池,十五座城中的百姓都会深恨大王,说把我们像小草一样抛弃了。大王不给城池,而骗夺了赵国的璧,因为一块璧的缘故,在天下人面前失去信用,我请求死在这里,来表明大王的失信。” 这样,秦王未必不归还璧。但是当时为什么要派手下人怀揣着璧逃走而把秦国处在理直的一方呢?那时秦国并不想与赵国断绝关系。 假如秦王发怒,在街市上杀掉蔺相如,派武安君率领十万大军进逼邯郸,追问璧的下落和赵国的失信,一次获胜就可以使相如灭族,再次获胜而璧最终还是要落到秦国手里。 因此我认为,蔺相如能保全这块璧,那是上天的保佑。 至于他在渑池以强硬的态度对付秦国,在国内以谦和的姿态对待廉颇,那是策略上越来越高明了。所以说赵国之所以能得以保全,的确是上天在偏袒它啊! 《蔺相如完璧归赵论》是明代王世贞所作的一篇史论。 原文: 蔺相如之完璧,人皆称之。予未敢以为信也。 夫秦以十五城之空名,诈赵而胁其璧。是时言取璧者,情也,非欲以窥赵也。 赵得其情则弗予,不得其情则予;得其情而畏之则予,得其情而弗畏之则弗予。此两言决耳,奈之何既畏而复挑其怒也! 且夫秦欲璧,赵弗予璧,两无所曲直也。 入璧而秦弗予城,曲在秦;秦出城而璧归,曲在赵。欲使曲在秦,则莫如弃璧;畏弃璧,则莫如弗予。 夫秦王既按图以予城,又设九宾,斋而受璧,其势不得不予城。 璧入而城弗予,相如则前请曰:“臣固知大王之弗予城也。 夫璧非赵璧乎?而十五城秦宝也。今使大王以璧故,而亡其十五城,十五城之子弟,皆厚怨大王以弃我如草芥也。 大王弗与城,而绐赵璧,以一璧故,而失信于天下,臣请就死于国,以明大王之失信!”秦王未必不返璧也。今奈何使舍人怀而逃之,而归直于秦? 是时秦意未欲与赵绝耳。 令秦王怒而僇相如于市,武安君十万众压邯郸,而责璧与信,一胜而相如族,再胜而璧终入秦矣。吾故曰:蔺相如之获全于璧也,天也。 若其劲渑池,柔廉颇,则愈出而愈妙于用。所以能完赵者,天固曲全之哉!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王世贞作为明代著名的历史学家,对历史事件的评价不盲从古人,常常见前人所未见,道前人所未道,善察疑似之迹。 《蔺相如完璧归赵论》针对蔺相如完璧归赵这一史事发表了不同的看法,感喟针砭,令读者重又反思这一经典故事背后的合理性。 作品赏析 蔺相如是战国时赵国人,赵惠文王得到稀有美玉和氏璧,秦昭王诈以十五座城相交换,赵王于是令蔺相如奉璧入秦,见秦王无意兑现诺言,终不辱使命而完璧归赵。 文章始以“蔺相如之完璧,人皆称之,予未敢以为信也”,即表示了异议,然后以分析秦、赵时势入手,指出赵国有诸多失策之处,而蔺相如完璧归赵实为“天固曲全之哉”。王世贞此论,言辞咄咄,非纯为凿空之谈。 文章第一段,作者力排众说,对蔺相如“完璧归赵”一事“未敢以为信也”。开门见山,毫无遮拦。 接着分述其观点,展开全文。作者跳出前人只见个人不见大局的窠臼,正本寻源,一新读者耳目。 文章第三段,作者以“得”与“畏”为前提错综组合成四个判断,包罗了赵国的一切可能情况,令人信服地得出了所谓“两言决耳”的必然性结论——“予”或是“弗予”。 第三段中作者为蔺相如拟设了一段对秦王的言辞,其所以有力,就是因为其中包含了以城易璧 *** 怨,不予城而欺赵则失信于天下这样的二难推理。 秦王要摆脱这种两难的困境就只有“返璧”这唯一的出路。 文章最后一段,作者为了不使读者生疑,作者便用归结于天的说法,含蓄地表示虽然完璧归赵了,可是也不能说明蔺相如的做法正确,恶果没有产生,只是事出偶然罢了。

2023年8月9日哪里地震了

亲~很高兴为您解答,以下是为您查询到的结果☺️2023年8月9日汤加群岛发生了地震。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北京时间8月9日2时38分(当地时间8月9日7时38分)在汤加群岛发生6.2级地震,震源深度100公里,震中位于南纬15.25度,西经173.20度。震中5公里范围内平均海拔约-2346米。根据中国地震台网速报目录,震中周边200公里内近5年来发生3级以上地震共15次,最大地震是2023年5月11日在汤加群岛发生的7.5级地震。【摘要】
2023年8月9日哪里地震了【提问】
亲~很高兴为您解答,以下是为您查询到的结果☺️2023年8月9日汤加群岛发生了地震。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北京时间8月9日2时38分(当地时间8月9日7时38分)在汤加群岛发生6.2级地震,震源深度100公里,震中位于南纬15.25度,西经173.20度。震中5公里范围内平均海拔约-2346米。根据中国地震台网速报目录,震中周边200公里内近5年来发生3级以上地震共15次,最大地震是2023年5月11日在汤加群岛发生的7.5级地震。【回答】


2023年8月6日2点什么地方发生地震了今天

晚上好,亲亲,是这样的,8月6日2时33分在山东德州市平原县发生5.5级地震。【摘要】
2023年8月6日2点什么地方发生地震了今天【提问】
晚上好,亲亲,是这样的,8月6日2时33分在山东德州市平原县发生5.5级地震。【回答】
亲亲,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8月6日2时33分,在咱们的山东德州市平原县发生5.5级地震。【回答】
震源深度10公里。【回答】
亲亲,根据中国地震台网速报目录,震中周边200公里内近5年来发生3级以上地震共8次,最大地震是本次地震。【回答】
希望一切都平安。【回答】
本次地震周边5公里内的村庄有屯东村、大辛庄村、屯北村、李孟楼村、潘邓庄村、屯西村、铁匠庄村、许家桥村、许桥村和官庄村,有10个近距离的村庄。【回答】
震源深度10公里,震中位于北纬37.16度,东经116.34度。【回答】
夏季事故多,希望一切平安。【回答】
我们老家这边前几天发洪水了,好多村庄也被水淹了。【回答】


为什么说建安是汉献帝第五个年号???

汉献帝有几个年号,皇帝的年号一般都是发生重要的事件的时候才会改年号,最多的可以有许多的年号,那么汉献帝刘协作为末代皇帝他有几个年号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下汉献帝有几个年号,喜欢刘协的朋友可以一起进来了解下吧。

公元189年,董卓以“勤王”的名义率军进京,而后在宫中自封为司空,权倾朝野。同年,在崇德殿宣布废黜汉少帝刘辩,改立陈留王刘协为皇帝,是为汉献帝,此时的年号是永汉。
关东军起兵讨伐董卓,袁绍担任盟主。董卓害怕袁绍等人以少帝做名义,便用毒酒毒死了汉少帝刘辩。大军压境,董卓迫于无奈,便带着汉献帝迁都长安。吕布等杀死了董卓,董卓部将李榷、郭汜等人造反,攻陷长安,杀了王允等人,自封为车骑将军,此时年号为初平。
李榷杀樊稠与郭汜相攻,两人在长安城连战数月,两人进行激烈的对战,长安城内横尸遍野,几乎成为一片废墟,汉献帝刘协随着李榷的部下逃出长安,暂住安邑,此时年号为兴平。

汉献帝刘协一行人由当时兖州此时曹操迎接到洛阳,汉献帝赐曹操节钺,曹操正式开始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时代。此时年号为建安,建安年间,曹操东征西战,自赤壁之战、官渡之战后,曹操奠定了自己的雄图霸业。
曹操死后,由其儿子曹丕继位,曹操的东征西战基本稳定了中原的局面,虽然还是三足鼎立之势,只是另外两个政权已经不足为惧,曹操一生都未敢取而代之,终于曹丕实现了这个目标。曹丕逼迫汉献帝禅位,自称为天子,改国号为魏,追封曹操为魏武帝,封刘协为山阳公,行汉正朔,封邑万户,此时年号为延康。


地震文言文概括

1. 地震古文中全文对地震做高度概括总结的语句 幽王二年,西周三川皆震。伯阳父曰:“周将亡矣!夫天地之气,不失其序。若过其序,民乱之也。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蒸,于是有地震。今三川实震,是阳失其所而镇阴也。阳失而在阴,川源必塞;源塞,国必亡。夫水土演,而民用也,水土无所演,民乏财用,不亡何待!昔伊洛竭而夏亡,河竭而商亡,今周德若二代之季矣,其川源又塞,塞必竭。夫国必依山川,山崩川竭,亡之征也。川竭山必崩,若国亡,不过十年,数之纪也。夫天之所弃,不过其纪。” 古人使用阴阳五行来解释地震的 2. 文言文 《 地震》的大意 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晚上八点多时,发生了大地震。 我当时正好在稷下做客,正和表兄李笃之在灯烛下对饮,忽然听见有打雷一样的声音,从东南方向传来,向西北方向传去,大家十分惊异,不知道怎么回事。一会儿桌子摇晃,酒杯倾倒;房梁柱子发出断裂声。 大家相互看着,脸色大变。很久,大家才明白是发生了地震,各自急忙跑到屋外。 只见房屋楼阁倾斜之后又立起来;还有墙壁倾倒房屋倒塌的声音,和孩子哭泣喊叫的声音交杂一起,喧闹的好象开了锅。所有的人头晕目旋站立不住,只能坐在地上,任凭大地旋转倾侧。 河水激荡起来一丈高,满城的鸡鸭狗叫个不停。大概过了一个时辰,才稍微安定一点儿。 再往街上看去,男女 *** 着聚在一起,争着诉说自己的所见所闻,都忘了自己没有穿衣服。后来听说某个地方水井也坍塌了不能再打水,有一家的楼台南北换了方向。 枉霞县境内的山也震得裂开了缝,沂水县境内陷下去一个深洞,有好几亩大。这实在是非常奇异的变化啊。 ①适:正好,恰巧。②故:缘故。 ③俄而:一会儿。④顾:看。 ⑤疾:急忙。⑥仆:倒下。 ⑦许:左右。⑧竞:争着。 ⑨衣:名词作动词,穿衣服。⑩汲:汲水。 百度上一查都有,自己查就行,就不用问。 3. 文言文地震 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戍刻,地大震。 余适客稷下,方与表兄李笃之对烛饮,忽闻有声如雷,自东南来,向西北去,众骇异,不解其故。俄而几案摆酒簸,酒杯倾覆,屋梁椽柱,错析有声。 相顾失色。久之,方知地震,各疾趋出。 见楼阁房舍,仆而复起,墙倾屋塌之声,与儿啼女号,喧如鼎沸。人眩晕不能立,坐地上,随地转侧。 河水倾泼丈余,鸡鸣犬吠满城中。آ一时许,始稍定。 视街上,则男女裸聚,竟相舌语,并忘其衣也。后闻某处井倾仄,不可汲;某家楼台南北易向;枉霞山裂;沂水陷穴,广数亩。 此真非常这奇变也。译文: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晚上十点多的时候,发生了大地震。 我当时在稷下做客,正和表兄李笃之在灯烛下对饮,忽然听见有打雷一样的声音,从东南方向传来,向西北方向传去,众人十分惊异,不知道怎么回事。不久桌子摇晃,酒杯倾倒,房梁柱子发出断裂声。 大家相互看着,脸色大变。过了好久,才明白过来是地震了,纷纷狂奔出门。 只见外面高楼平房倒而复起,墙倒屋塌之声和小儿啼哭、妇人哀号之声交织一起,像开了锅的沸水一样喧闹。人们头晕目眩,站立不稳,仆坐在地上,随着地面的颠簸而翻滚。 河水泼起一丈多高,鸡鸣狗叫之声遍布全城。大概过了一个时辰,才稍微安定下来。 再看大街上,男男女女光着身子聚在一起,说不出话来,都忘了自己没穿衣服。后来听说某个地方的井被震得倾斜,不能打水;某家的楼台整个变了个方向;栖霞山裂开了;沂水陷了个大洞,有好几亩大。 这真是非同寻常的奇灾异变啊。 4. 文言文《地震》翻译及问题 忽然听见有像打雷一样的声音,从东南方向来,像西北方向去。众人都惊讶,不知道其中发生这些事的原因。然后见上摆的酒开始摇晃,酒杯翻倒,屋梁以及柱子都相互摩擦发出声响。众人互相看着变了脸色。过了一会,才知道是地震,各自赶忙跑出来。看到楼阁房屋,倾倒又直起,墙壁房屋倾倒坍塌的声音,和人民的啼叫哀号的声音喧闹非常。人感到头晕目眩不能站立,坐到地上也随着大地侧转。河水翻腾起数丈高,鸡狗家禽的叫声充满了城中。过了一会,开始稍稍安定,看到街上,男女光着身子汇聚在一起,争着说话,并且忘记了自己的衣服。后来听说有一个地方的水井倾斜了,不能打水:有一户人家的楼房南北颠倒了方向:枉霞山裂开:沂水向下凹陷,扩大了好几亩。这真是意外的奇怪的变化。 1 忽、俄而、久之、一时许、后 2 翻译过了,自己总结吧。如生动的人物描写等 5. 【帮忙做一些下文言文翻译陨石[宋]沈括治平元年,常州日禺时,天有 北宋治平元年,在常州,太阳落山的时候,天空中发出像打雷一样的巨响,原来是一颗大 星,几乎像月亮一样,在东南方出现.不一会而又震响了一声,移到西南方去了.又一震响后,星星就落在宜兴县一个姓许的人家的院子里,远处近处的人都看到了,火光明亮照天,许家的篱笆都烧毁了.这时火熄灭了,看地面上有一个像茶杯大小的洞穴,很深.往下看,星星在洞穴里面,发着微弱的光.过了好久,才渐渐暗下来,还热得不能靠近.又过了很长时间,掘开那个洞穴,有三尺多深,才得到一块圆形的石头,还很热,它大小像拳头一样,一头略微尖些,颜色像铁,重量也像铁似的.常洲的太守郑伸得到它,送到润州金山寺保存.到现在还用匣子里藏着,游人到了那里就打开匣子给人们看.王无咎为此写了篇文章,记载得很详细.词语如:好像皆:都良:很微:稍微;有一点句子1:又一震响后,星星就落在宜兴县一个姓许的人家的院子里2:往下看,星星在洞穴里面,发着微弱的光.3: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4:举例子;远近皆见,火光赫然照天,许氏藩篱皆为所焚.5:治平元年,落下一块陨石,十分热,之后被太守用匣子收藏。 6. 地震的古文 蒲松龄好像有一篇~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刻,地大震。 余适客稷下,方与表兄李笃之对烛饮。忽闻有声如雷,自东南来,向西北去。 众骇异,不解其故。俄而几案摆簸,酒杯倾覆;屋梁椽柱,错折有声。 相顾失色。久之,方知地震,各疾趋出。 见楼阁房舍,仆而复起;墙倾屋塌之声,与儿啼女号,喧如鼎沸。人眩晕不能立,坐地上,随地转侧。 河水倾泼丈余,鸭鸣犬吠满城中。逾一时许,始稍定。 视街上,则男女裸聚,竞相告语,并忘其未衣也。后闻某处井倾仄,不可汲;某家楼台南北易向;栖霞山裂;沂水陷穴,广数亩。 此真非常之奇变也。有邑人妇,夜起溲溺,回则狼衔其子,妇急与狼争。 狼一缓颊,妇夺儿出,携抱中。狼蹲不去。 妇大号,邻人奔集,狼乃去。妇惊定作喜,指天画地,述狼衔儿状,己夺儿状。 良久,忽悟一身未着寸缕,乃奔。此与地震时男妇两忘者,同一情状也。 人之惶急无谋,一何可笑!1668年7月25日(清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时郯城(34.8度,118.5度)发生 8.5级地震。此次地震波及鲁、苏、皖、浙、闽、赣、鄂、豫、冀、晋、陕、辽诸省及朝鲜等,山东郯城、沂州、莒县破坏最重。 包括州志、县志、方志、诗文、碑刻等500多种史料记载了这次地震。震中周围50多万平方公里范围内的150多个州县遭受不同程度破坏,共压毙5万多人,有感半径达800多公里。 蒲松龄28岁时在临淄感受到郯城地震,并将见闻写成《地震》一文,并配图,收录在《聊斋志异》中。


地震文言文大意

1. 文言文 《 地震》的大意 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晚上八点多时,发生了大地震。我当时正好在稷下做客,正和表兄李笃之在灯烛下对饮,忽然听见有打雷一样的声音,从东南方向传来,向西北方向传去,大家十分惊异,不知道怎么回事。一会儿桌子摇晃,酒杯倾倒;房梁柱子发出断裂声。大家相互看着,脸色大变。很久,大家才明白是发生了地震,各自急忙跑到屋外。只见房屋楼阁倾斜之后又立起来;还有墙壁倾倒房屋倒塌的声音,和孩子哭泣喊叫的声音交杂一起,喧闹的好象开了锅。所有的人头晕目旋站立不住,只能坐在地上,任凭大地旋转倾侧。河水激荡起来一丈高,满城的鸡鸭狗叫个不停。大概过了一个时辰,才稍微安定一点儿。再往街上看去,男女 *** 着聚在一起,争着诉说自己的所见所闻,都忘了自己没有穿衣服。后来听说某个地方水井也坍塌了不能再打水,有一家的楼台南北换了方向。枉霞县境内的山也震得裂开了缝,沂水县境内陷下去一个深洞,有好几亩大。这实在是非常奇异的变化啊。 ①适:正好,恰巧。②故:缘故。③俄而:一会儿。④顾:看。⑤疾:急忙。⑥仆:倒下。⑦许:左右。⑧竞:争着。⑨衣:名词作动词,穿衣服。⑩汲:汲水。 百度上一查都有,自己查就行,就不用问。 2. 文言文《地震》的大意 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晚上十点多的时候,发生了大地震。 我当时在稷下做客,正和表兄李笃之在灯烛下对饮,忽然听见有打雷一样的声音,从东南方向传来,向西北方向传去,众人十分惊异,不知道怎么回事。不久桌子摇晃,酒杯倾倒,房梁柱子发出断裂声。 大家相互看着,脸色大变。过了好久,才明白过来是地震了,纷纷狂奔出门。 只见外面高楼平房倒而复起,墙倒屋塌之声和小儿啼哭、妇人哀号之声交织一起,像开了锅的沸水一样喧闹。人们头晕目眩,站立不稳,仆坐在地上,随着地面的颠簸而翻滚。 河水泼起一丈多高,鸡鸣狗叫之声遍布全城。大概过了一个时辰,才稍微安定下来。 再看大街上,男男女女光着身子聚在一起,说不出话来,都忘了自己没穿衣服。后来听说某个地方的井被震得倾斜,不能打水;某家的楼台整个变了个方向;栖霞山裂开了;沂水陷了个大洞,有好几亩大。 这真是非同寻常的奇灾异变啊。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11.B 12.A 13.C 14.(1)极力奏陈社会弊病十件事,言语多指斥受宠的权贵,受宠的权贵更加痛恨他。 (2)又认为傅珪刚正忠直,敢于直谏,应当被起用。吏部按照卢雍的话上奏,没有回复。 【解析】 11.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比较选项,断句不同是“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和“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这两处。 第一处,“镌”“降”都是降职的意思,根据句意,参与修纂者都要降官,而傅珪被将为修撰,故应在“官”后断开,可排除A、D两项。第二处。 “进”“迁”都是升职的意思,“左中允”“翰林学士”都是官职名,故应在“进”和“再迁”前面分别断开,排除C项。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B。 12.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文化常识的把握情况。 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应注意分类积累记忆。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A项,土地、户籍等职事为户部掌管。户部,中国古代官署名,为掌管户籍财经的机关,六部之一,长官为户部尚书,曾称地官、大司徒、计相、大司农等。 其职能大致相当于现代的民政部和财政部。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 能力层级为识记A。 13.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C项,“他仍坚持离职”错误,原文“两京言官交章请留,帝不听”,说的是皇上没有听从两京言官的请求。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 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 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 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4. 试题解析: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 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题中重点词语(1)“陈”“斥”“嫉”;(2)“谓”“当起用” “不报”.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 傅珪,字邦瑞,清苑人。 成化二十三年进士。改任庶吉士。 弘治年中,授予编修一职,不久兼任司经局校书。参与编修《大明会典》完成,迁任左中允。 武宗即位,因为东宫恩赐,升任左谕德,充当皇帝经筵进讲的官员,编修《孝宗实录》。当时文学侍从不攀附刘瑾,刘瑾很憎恨他们,说《大明会典》在刘健等人手中完成,耗费很多,要求削减参与编修者的官职,降傅珪为修撰。 不久因为《孝宗实录》编成,傅珪升任左中允,再升翰林学士,历任吏部左、右侍郎,正德六年代替费宏担任礼部尚书。礼部的事务与其它各部比较相对简单,但从傅珪开始多次直言规劝,章奏就多了起来。 皇帝喜好佛,自称大庆法王。西域僧人求百顷田地作法王下院,皇帝的亲笔命令下到部里,说大庆法王的命令与圣旨等同。 傅珪假装不知道,执意上奏说:“谁是大庆法王,敢与皇帝并列,是对皇帝大不敬。”皇帝下诏不过问,求田之事也最终停止。 傅珪闲居时类似木讷不会说话的人,到担当大事时,毅然固执地坚持自己的意见,他人不能改变,最终因为这忤逆权贵佞臣而离职。教坊司乐官臧贤请求换牙牌,式样要做得像朝廷官员的一样,又请求重新铸造他自己的方印,傅珪阻止没有做成。 臧贤经常在阉党面前指责傅珪,盼望着除去傅珪。御史张羽奏报云南灾情,傅珪趁此竭力陈说四方灾害可怕。 正德八年五月,再次奏报四月灾情,傅珪于是进言说:“春秋二百四十二年,灾害六十九次。现今从去年秋天以来,地震雷鸣,天降冰雹,辰星坠落,龙虎出现,地裂山崩,总共四十二次,加之水涝旱灾不断,灾害没有像这样严重的。” 极力奏陈社会弊病十件事,话语多指斥受宠的权贵,权贵更加痛恨他。恰逢户部尚书孙交也因为恪守正道被欺凌,阉党就假托帝王诏命令二人退休。 长安和洛阳监官和谏官交互向皇帝上书请求二人留任,皇帝不听。傅珪归家三年,御史卢雍称赞傅珪在位有古大臣风范,家里没有积蓄,每天为吃饭发愁,乞求发放每月的禄米和仆人每年的食米,以表示朝廷对官员的优待。 又认为傅珪刚正忠实,敢于直言,应当起用,吏部按照卢雍的话上奏,没有回复。傅珪去世,终年五十七岁。 嘉靖元年录入先朝守正大臣,追赠太子少保,谥号文毅。 4. 文言文《地震》的翻译 地 震 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刻[1],地大震。余适客稷下[2],方与表兄李笃 之对烛饮。忽闻有声如雷,自东南来,向西北去。众骇异,不解其故。俄而 几案摆簸,酒杯倾覆;屋梁椽柱,错折有声。相顾失色。久之,方知地震, 各疾趋出。见楼阁房舍,仆而复起;墙倾屋塌之声,与儿啼女号,喧如鼎沸。 人眩晕不能立,坐地上,随地转侧。河水倾泼丈余,鸭鸣犬吠满城中。逾一 时许,始稍定。视街上,则男女裸聚,竞相告语,并忘其未衣也。后闻某处 井倾仄[3],不可汲;某家楼台南北易向;栖霞山裂[4];沂水陷穴[5],广数 亩。此真非常之奇变也。 有邑人妇,夜起溲溺[6],回则狼衔其子。妇急与狼争。狼一缓颊[7], 妇夺儿出,携抱中。狼蹲不去。妇大号。邻人奔集,狼乃去。妇惊定作喜, 指天画地,述狼衔儿状,已夺儿状。良久,忽悟一身未着寸缕,乃奔。此与 地震时男妇两忘者,同一情状也。人之惶急无谋,一何可笑[8]! 5. 蒲松龄《地震》古文翻译 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时,地面非常剧烈地震动。我恰好到稷下做客,当时刚好正在和我的表兄李笃点着蜡烛喝酒。忽然听见有像打雷一样的声音,从东南方传来,向西北方而去。大家都很惊诧而且觉得很怪异,不知道其中的缘故。当时茶几、桌子等家具都颠簸摇晃,酒杯也倒了,屋子的梁柱都发出折断的声音.我们互相看着都大惊失色.过了好一会才知道是地震了,都各自很快的去到外面.看见楼房屋舍一会低下去一会又起来,围墙倾倒房屋垮塌的声音和小孩子,女人哀号的声音,吵得很厉害,像沸腾了一样.人发昏眩晕不能站立,只能坐在地上随着地面转动翻腾.河水翻起一丈多的浪打到外面来,整座城都是鸡和狗的叫声.过了一个时辰多,才开始稍稍安定一些.看街上,男人和女人裸着身体聚在一起互相谈论(这件事情),忘记了自己没有穿衣服.后来听说有个地方井塌了不能打水,还有一家的房子的西方和北方居然换了位置,栖霞山裂开了,沂水河塌陷出一个大的洞穴,有好几亩宽.这真的是非常奇异的变化. 仆:倒下 闻:听说 倾仄:倒塌 非常:不同寻常 1大家很惊骇奇怪,不知道什么原因 2过了很久,才知道是地震,各自快步跑出来 所见:几案摆酒簸,酒杯倾覆,屋梁椽柱 所闻:后闻某处井倾仄,不可汲 所感:此真非常之奇变也


地震文言文顺序

1. 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完成地震《聊斋志异》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倒塌无余,公门廨宇入诸土砾,颓垣败壁,恍似荒村,民无质成之庭,吏无藏箧之舍,图书卷籍竟置之酒坊市肆中,而街童嬉戏,辄随手毁弃,亦莫之禁。 二月十一月夜子丑时,云气弥天。忽大震,似雷非雷,火光如炬,自东北流入西南,山谷皆动,郡犬皆吠,移时乃止。 二月初旬,大雨六十余日,西安、平凉、凤翔各处天雨荞麦,豌豆,煮之皆成红水,十一日夜半,云气弥天,地震如雷,忽火光自东北来,山谷皆动。 这篇吧 我也不知道是否准确 仅供参考到二月十一月夜子丑时之前 是按照视觉的顺序来描写的 应该也可以说是观光吧 由内及外 由近及远之后的是按照时间顺序来描写的 写地震前 地震中 描写地震场面。 2. 文言文地震 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戍刻,地大震。余适客稷下,方与表兄李笃之对烛饮,忽闻有声如雷,自东南来,向西北去,众骇异,不解其故。俄而几案摆酒簸,酒杯倾覆,屋梁椽柱,错析有声。相顾失色。久之,方知地震,各疾趋出。见楼阁房舍,仆而复起,墙倾屋塌之声,与儿啼女号,喧如鼎沸。人眩晕不能立,坐地上,随地转侧。河水倾泼丈余,鸡鸣犬吠满城中。آ一时许,始稍定。视街上,则男女裸聚,竟相舌语,并忘其衣也。后闻某处井倾仄,不可汲;某家楼台南北易向;枉霞山裂;沂水陷穴,广数亩。此真非常这奇变也。 译文: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晚上十点多的时候,发生了大地震。我当时在稷下做客,正和表兄李笃之在灯烛下对饮,忽然听见有打雷一样的声音,从东南方向传来,向西北方向传去,众人十分惊异,不知道怎么回事。不久桌子摇晃,酒杯倾倒,房梁柱子发出断裂声。大家相互看着,脸色大变。过了好久,才明白过来是地震了,纷纷狂奔出门。只见外面高楼平房倒而复起,墙倒屋塌之声和小儿啼哭、妇人哀号之声交织一起,像开了锅的沸水一样喧闹。人们头晕目眩,站立不稳,仆坐在地上,随着地面的颠簸而翻滚。河水泼起一丈多高,鸡鸣狗叫之声遍布全城。大概过了一个时辰,才稍微安定下来。再看大街上,男男女女光着身子聚在一起,说不出话来,都忘了自己没穿衣服。后来听说某个地方的井被震得倾斜,不能打水;某家的楼台整个变了个方向;栖霞山裂开了;沂水陷了个大洞,有好几亩大。这真是非同寻常的奇灾异变啊! 3. 文言文 地震 原文 :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戍刻,地大震。余适客稷下,方与表兄李笃之对烛饮,忽闻有声如雷,自东南来,向西北去,众骇异,不解其故。俄而几案摆酒簸,酒杯倾覆,屋梁椽柱,错析有声。相顾失色。久之,方知地震,各疾趋出。见楼阁房舍,仆而复起,墙倾屋塌之声,与儿啼女号,喧如鼎沸。人眩晕不能立,坐地上,随地转侧。河水倾泼丈余,鸡鸣犬吠满城中。آ一时许,始稍定。视街上,则男女裸聚,竟相舌语,并忘其衣也。后闻某处井倾仄,不可汲;某家楼台南北易向;枉霞山裂;沂水陷穴,广数亩。此真非常这奇变也。 翻译: 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晚上八点多时,发生了大地震。我当时正好在稷下做客,正和表兄李笃之在灯烛下对饮,忽然听见有打雷一样的声音,从东南方向传来,向西北方向传去,大家十分惊异,不知道怎么回事。一会儿桌子摇晃,酒杯倾倒;房梁柱子发出断裂声。大家相互看着,脸色大变。很久,大家才明白是发生了地震,各自急忙跑到屋外。只见房屋楼阁倾斜之后又立起来;还有墙壁倾倒房屋倒塌的声音,和孩子哭泣喊叫的声音交杂一起,喧闹的好象开了锅。所有的人头晕目旋站立不住,只能坐在地上,任凭大地旋转倾侧。河水激荡起来一丈高,满城的鸡鸭狗叫个不停。大概过了一个时辰,才稍微安定一点儿。再往街上看去,男女 *** 着聚在一起,争着诉说自己的所见所闻,都忘了自己没有穿衣服。后来听说某个地方水井也坍塌了不能再打水,有一家的楼台南北换了方向。枉霞县境内的山也震得裂开了缝,沂水县境内陷下去一个深洞,有好几亩大。这实在是非常奇异的变化啊 ①适:正好,恰巧。②故:缘故。③俄而:一会儿。④顾:看。⑤疾:急忙。⑥仆:倒下。⑦许:左右。⑧竞:争着。⑨衣:名词作动词,穿衣服。⑩汲:汲水。 4. 有关地震的古文 蒲松龄好像有一篇~ 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刻,地大震。余适客稷下,方与表兄李笃之对烛饮。忽闻有声如 雷,自东南来,向西北去。众骇异,不解其故。俄而几案摆簸,酒杯倾覆;屋梁椽柱,错折 有声。相顾失色。久之,方知地震,各疾趋出。见楼阁房舍,仆而复起;墙倾屋塌之声,与 儿啼女号,喧如鼎沸。人眩晕不能立,坐地上,随地转侧。河水倾泼丈余,鸭鸣犬吠满城 中。逾一时许,始稍定。视街上,则男女裸聚,竞相告语,并忘其未衣也。后闻某处井倾 仄,不可汲;某家楼台南北易向;栖霞山裂;沂水陷穴,广数亩。此真非常之奇变也。有邑 人妇,夜起溲溺,回则狼衔其子,妇急与狼争。狼一缓颊,妇夺儿出,携抱中。狼蹲不去。 妇大号,邻人奔集,狼乃去。妇惊定作喜,指天画地,述狼衔儿状,己夺儿状。良久,忽悟 一身未着寸缕,乃奔。此与地震时男妇两忘者,同一情状也。人之惶急无谋,一何可笑! 1668年7月25日(清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时郯城(34.8度,118.5度)发生 8.5级地震。此次地震波及鲁、苏、皖、浙、闽、赣、鄂、豫、冀、晋、陕、辽诸省及朝鲜等,山东郯城、沂州、莒县破坏最重。包括州志、县志、方志、诗文、碑刻等500多种史料记载了这次地震。震中周围50多万平方公里范围内的150多个州县遭受不同程度破坏,共压毙5万多人,有感半径达800多公里。蒲松龄28岁时在临淄感受到郯城地震,并将见闻写成《地震》一文,并配图,收录在《聊斋志异》中。 5. 地震 古文 地震 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时,地面非常剧烈地震动。 我恰好到稷下做客,当时刚好正在和我的表兄李笃点着蜡烛喝酒。忽然听见有像打雷一样的声音,从东南方传来,向西北方而去。 大家都很惊诧而且觉得很怪异,不知道其中的缘故。当时茶几、桌子等家具都颠簸摇晃,酒杯也倒了,屋子的梁柱都发出折断的声音.我们互相62616964757a686964616fe59b9ee7ad9431333264643833看着都大惊失色.过了好一会才知道是地震了,都各自很快的去到外面.看见楼房屋舍一会低下去一会又起来,围墙倾倒房屋垮塌的声音和小孩子,女人哀号的声音,吵得很厉害,像沸腾了一样.人发昏眩晕不能站立,只能坐在地上随着地面转动翻腾.河水翻起一丈多的浪打到外面来,整座城都是鸡和狗的叫声.过了一个时辰多,才开始稍稍安定一些.看街上,男人和女人裸着身体聚在一起互相谈论(这件事情),忘记了自己没有穿衣服.后来听说有个地方井塌了不能打水,还有一家的房子的西方和北方居然换了位置,栖霞山裂开了,沂水河塌陷出一个大的洞穴,有好几亩宽.这真的是非常奇异的变化. 有同地方的人的老婆晚上起来上厕所,回去的时候发现狼把她的孩子叼走了.这个女人急忙上前与狼争夺,狼稍稍一松嘴,妇人就把小孩夺出来了,抱在怀中,但是狼蹲在那里不肯离去.夫人大声的号叫,邻居们都跑着聚集过来,狼才离去.妇人安定下受惊的心情心中感到很幸运,指天划地得叙述狼把他孩子叼走时的情况和自己争夺孩子的情况.很久,忽然发现自己身上什么都没有穿,于是跑走了.这应该和地震的时候男人和女人都忘记(自己没有穿衣服)了是一样的情状.人在惊惶的时候的束手无策,是多么的可笑啊。 6. 地震 古文翻译 我国历史上有关地震的记载,最早见于《竹书纪年》 帝乙 三年。 《春秋》 文公 九年, 襄公 十六年, 昭公 十九年、二十三年, 哀公 三年以及其他古代文献都有许多关于地震的记载。《国语·周语上》:“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烝,於是有地震。”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七:“ 元帝 大兴 元年四月, 西平 地震。” 毛志成 《啊,黄河长江的子孙》诗:“伟大的中华儿女呵,第一个测出了神秘的地震。” 由以上材料可知,地震这个词自古就有的,不用翻译。


地震文言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1. 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完成地震《聊斋志异》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倒塌无余,公门廨宇入诸土砾,颓垣败壁,恍似荒村,民无质成之庭,吏无藏箧之舍,图书卷籍竟置之酒坊市肆中,而街童嬉戏,辄随手毁弃,亦莫之禁。 二月十一月夜子丑时,云气弥天。忽大震,似雷非雷,火光如炬,自东北流入西南,山谷皆动,郡犬皆吠,移时乃止。 二月初旬,大雨六十余日,西安、平凉、凤翔各处天雨荞麦,豌豆,煮之皆成红水,十一日夜半,云气弥天,地震如雷,忽火光自东北来,山谷皆动。 这篇吧 我也不知道是否准确 仅供参考到二月十一月夜子丑时之前 是按照视觉的顺序来描写的 应该也可以说是观光吧 由内及外 由近及远之后的是按照时间顺序来描写的 写地震前 地震中 描写地震场面。 2. 地震蒲松龄阅读答案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地震 这个是翻译: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戍刻,地大震。 余适客稷下,方与表兄李笃之对烛饮,忽闻有声如雷,自东南来,向西北去,众骇异,不解其故。俄而几案摆酒簸,酒杯倾覆,屋梁椽柱,错析有声。 相顾失色。久之,方知地震,各疾趋出。 见楼阁房舍,仆而复起,墙倾屋塌之声,与儿啼女号,喧如鼎沸。 人眩晕不能立,坐地上,随地转侧。 河水倾泼丈余,鸡鸣犬吠满城中。آ一时许,始稍定。 视街上,则男女裸聚,竟相舌语,并忘其衣也。后闻某处井倾仄,不可汲;某家楼台南北易向;枉霞山裂;沂水陷穴,广数亩。 此真非常之奇变也。” 翻译 :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晚上十点多的时候,发生了大地震。 我当时在稷下做客,正和表兄李笃之在灯烛下对饮,忽然听见有打雷一样的声音,从东南方向传来,向西北方向传去,众人十分惊异,不知道怎么回事。不久桌子摇晃,酒杯倾倒,房梁柱子发出断裂声。 大家相互看着,脸色大变。过了好久,才明白过来是地震了,纷纷狂奔出门。 只见外面高楼平房倒而复起,墙倒屋塌之声和小儿啼哭、妇人哀号之声交织一起,像开了锅的沸水一样喧闹。人们头晕目眩,站立不稳,扑坐在地上,随着地面的颠簸而翻滚。 河水泼起一丈多高,鸡鸣狗叫之声遍布全城。大概过了一个时辰,才稍微安定下来。 再看大街上,男男女女光着身子聚在一起,说不出话来,都忘了自己没穿衣服。 后来听说某个地方的井被震得倾斜,不能打水;某家的楼台整个变了个方向;栖霞山裂开了;沂水陷了个大洞,有好几亩大。 这真是非同寻常的奇灾异变啊!还有有些题目的答案:余=我 失=改变俄而几案摆簸,酒杯倾覆,屋梁椽柱,错折有声。 (不久桌子摇晃,酒杯倾倒,房梁柱子发出断裂声。) 作者为什么要写“后闻”部分?(说明这次地震的强度之大,影响范围之广。)。 3. 文言文《地震》阅读答案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59b9ee7ad9431333335303631语。 (1)俄而几案摆簸 (2)各疾趋出 (3)逾一时许 (4)并忘其衣也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眩晕不能立,坐地上 随地转侧。 (2)此真非常之奇变也。 3.本文按照_____顺序来记叙的,主要的表示性词语有_____、_____、____、___等。 4.本文从多角度描绘了地震时的情景,请结合具体内容作简述。【参考答案】 1.(1)一会儿 (2)快走 (3)超过 (4)穿衣服 2.(1)所有的人头晕目旋站立不住,只能坐在地上,任凭大地旋转倾侧。 (2)这实在是非常奇异的变化啊。 3.时间顺序 戌刻 俄而 久之 逾一时许 4.主要从声音和情态两个方面来写自然界的变化。 如:“有声如雷,自东南来,向西北去”;“几案摆簸,酒杯倾覆,屋梁椽柱,错折有声”;“楼阁房舍,仆而复起”等等。也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人们的惊恐心理,侧面表现地震的情形。 如:“众惊骇,不解其故”;“相顾失色。久之,方知地震,各疾趋出”;“与儿啼女号,喧如鼎沸”;“人眩晕不能立,坐地上随地转侧”;“男女裸体相聚,竟相告语,并忘其衣也”。 按一下手机右上角的采纳或者电脑上的好评哦!谢谢。


画蛇添足的意思是什么? 寓意是什么?

画蛇添足:
画蛇时给蛇添上脚.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也比喻虚构事实,无中生有.
画蛇添足 (发音 huà shé tiān zú)
【解 释】 画蛇时给蛇添上脚.比喻做了多余的事,反而有害无益,徒劳无功.
【出 处】 西汉·刘向《战国策·齐策二》:“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用 法】 连动式;作宾语;含贬义
【示 例】 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四部:“他想接上去说,又觉得是~,只好惋惜地坐着没动.”
【近义词】 徒劳无功、多此一举
【反义词】 画龙点睛、恰到好处、恰如其分
【灯 谜】 巳
【典 故】
故事发生在古代楚国.有一家人家祭祀祖宗.仪式完毕后,把剩下的一壶酒,赏给手下的办事人员喝.人多酒少,很难分配.这几个人就商量分酒的办法.有个人说:“一壶酒分给几个人喝,太少了.要喝就喝个痛快.给一个人喝才过瘾呢!”大家都这样想,可是谁也不肯放弃这个权利.另一个提议说:“这样吧,让我们来个画蛇比赛.每个人在地上画一条蛇,谁先画完,谁就喝这壶酒.”大伙儿都赞成这个办法.于是每个人折了一根树枝,同时开始画起来.有一个人画得最快,转眼之间,把蛇画好了.他左手抓过酒壶,得意地看看同伴,心想,他们要赶上我还差得远哩.便洋洋自得地说:“我再给蛇添上几只脚,也能比你们先画完.”正当他画第二只脚的时候,另一个人把蛇画完了.他一把夺过酒壶说:“蛇本来是没有脚的,你画的根本就不是蛇.还是我先画完,酒应当归我喝.” 添画蛇脚的人无话可说,只好咽着唾沫,看别人喝酒.
[提示]
画蛇,就要象一条蛇;添上脚,就成了“四不象”.做任何事情都要实事求是,不卖弄聪明,不节外生技.否则,非但不能把事情做好,反而会把事情办糟.
[原文]
楚有祠者①,踢其舍人卮酒②.舍人相谓曰③:“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④;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⑤,子安能为之足⑥?”遂饮其
酒⑦.为蛇足者,终亡其酒⑧.——《战国策》
[注释]
①祠(cí)——春祭.
②舍人——古代王公贵族手下的办事人员.卮(zhī)—— 古代盛酒的器具.
③相谓——互相商量.
④引酒——拿过酒杯.引,取过来.且——将要.
⑤固——本来.
⑥子——对人的尊称.安——怎么.
⑦遂——就.
⑧亡——失去.
示例 将军功绩已成,威声大震,可以止矣.今若前进,倘不如意,正如“~”也.(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一百十回)
英文:draw a snake and add feet to it—ruin the effect by adding sth.superfluous 蛇本来没有脚有人却给它加上脚,故事见《战国策·齐策二》.比喻做事多此一举,反而坏事.例:今若前进,倘不如意,正如画蛇添足也.——《三国演义》


大地震电影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1sbWIfhesN20gVeuOmJi6Q 提取码:gc9c《大地震》是由陈静执导,曹卫宇、张晞临主演的灾难电影,于2019年9月8日在爱奇艺平台上线。电影《大地震》根据43年前唐山大地震中的真实事件改编,还原了一个万人生还的奇迹故事。1976年7月28日唐山爆发7.8级强烈地震,短短23秒后,唐山夷为平地。在地震发生时还有一群人处在距震源最近的大地深处,他们就是唐山某煤矿的矿工们。仿若迷宫的巷道、失去联络的恐慌、不停袭来的余震,都让他们陷入了地狱一般的绝境。以张鹏举、范纲为带头的矿工们凭借冷静的头脑、科学的安排、井然的秩序,在余震中自救互救,在黑暗中摸索互助,在被困十几个小时后终于返回地面,拥抱家人,而范纲作为指挥者却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

上一篇:亡灵传说之游魂

下一篇:网王同人之飘雪羽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