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一号农村文件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概括为“五个新”和“一个增强”,即以产业兴旺为重点,提升农业发展质量,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以生态宜居为关键,推进乡村绿色发展,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新格局;以乡风文明为保障,繁荣兴盛农村文化,焕发乡风文明新气象;以治理有效为基础,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构建乡村治理新体系;以生活富裕为根本,提高农村民生保障水平,塑造美丽乡村新风貌;以摆脱贫困为前提,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增强贫困群众获得感。根据有关人士表明,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预测:国家将继续大力推动乡村正向战略。具体相关政策我们还是一起来期待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发布吧。也就是说,在中央一号文件的指导下,未来的的农村将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农民富裕。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互联网+、休闲观光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让乡村迸发出新活力;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新时代的乡村推进绿色发展,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新格局;乡村振兴生活富裕是根本,曾经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收入来源已经拓展到工资性收入、中央补贴、家庭经营性收入等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四种主要渠道。目前我国城镇化达到一个新阶段,为了让农村迸发出活力必须要振兴乡村,鼓励工商资本下乡,让乡村经济多元化,大力推动农村产业的发展,使农民不用离乡就能实现再就业。因此在振兴乡村的过程中必需遵循以下三个思维或理念:1.一是农村产业发展要面向城乡新需求。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城乡收入差别逐渐缩小,包括优质农产品、乡村旅游,乡村休闲、养老等产业需求潜力旺盛。2.二是要充分研究和利用国家的扶持政策。比如一号文件鼓励打造乡村绿色旅游产业链,后续一定会有相应的政策措施跟进,因此农民要抓住机会搭上发展的顺风车。思考如何将城市的资金、社会资金大规模的引到农村去,盘活大量的农村土地资源,依靠大量土地产生的信用撬动资本投向农业农村,把社会资金吸引过来,从而达到振兴产业的目的。3.三是要坚共同富裕。要防止大的资本下去与农民利益脱离,坚持探索股份合作机制,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使农民收入多元化,带动广大农民走向共同富裕。总结:中央一号文件旨在振兴农村,通过一系列政策、规定、扶持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我们要相信,在党的领导下,我们的农村将会越来越好。
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农地农用
2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2019年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文件”)。 文件从夯实农业基础、扎实推进乡村建设、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等8个方面提出了推进工作的意见。在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方面,文件提出,要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具体来说,要保持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研究出台配套政策,指导各地明确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延包的具体办法,确保政策衔接平稳过渡。完善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在基本完成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基础上,开展“回头看”,做好收尾工作,妥善化解遗留问题,将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发放至农户手中。健全土地流转规范管理制度,发展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允许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担保融资。总结好农村土地制度三项改革试点经验,巩固改革成果。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不搞私有化,坚持农地农用、防止非农化,坚持保障农民土地权益、不得以退出承包地和宅基地作为农民进城落户条件,进一步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同时,文件提出,要在修改相关法律的基础上,完善配套制度,全面推开农村土地征收制度改革和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加快推进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力争2020年基本完成。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拓展改革试点,丰富试点内容,完善制度设计。抓紧制定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指导意见。研究起草农村宅基地使用条例。开展闲置宅基地复垦试点。允许在县域内开展全域乡村闲置校舍、厂房、废弃地等整治,盘活建设用地重点用于支持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和返乡下乡创业。严格农业设施用地管理,满足合理需求。巩固“大棚房”问题整治成果。按照“取之于农,主要用之于农”的要求,调整完善土地出让收入使用范围,提高农业农村投入比例,重点用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和高标准农田建设。扎实开展新增耕地指标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跨省域调剂使用,调剂收益全部用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支持乡村振兴。加快修订土地管理法、物权法等法律法规。 文件强调,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农”工作必须完成的硬任务,适应国内外复杂形势变化对农村改革发展提出的新要求,抓重点、补短板、强基础,围绕“巩固、增强、提升、畅通”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确保顺利完成到2020年承诺的农村改革发展目标任务。
发端于贵州省六盘水市的三变改革具体内容有哪些
法律分析:六盘水市坚持以“三变”改革助力贫困群众脱贫增收,通过“三变+特色产业”“三变+乡村旅游”“三变+易地置业”等发展模式和土地股、资金股、技术技艺股等股权形式,持续推动各类资源活化入股、资产量化入股、资金整合入股、产权流动入股,打造“股份农民”。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第四条 制定和实施城乡规划,应当遵循城乡统筹、合理布局、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和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改善生态环境,促进资源、能源节约和综合利用,保护耕地等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持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和传统风貌,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并符合区域人口发展、国防建设、防灾减灾和公共卫生、公共安全的需要。在规划区内进行建设活动,应当遵守土地管理、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等法律、法规的规定。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在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中合理确定城市、镇的发展规模、步骤和建设标准。
六盘水三变改革内容
法律分析: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六盘水农村“三变”改革经验被写入其中。这是继2017年、2018年之后,六盘水“三变”改革连续三年写入中央文件。在文件的第五部分“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激发乡村发展活力”中,对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做出全面部署,其中提到“总结推广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经验。”六盘水“三变”改革先后被写入中央文件,特别是连续三年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受到中央高度肯定和大力推广,成为了脱贫攻坚、产业革命、乡村振兴的“助推器”。法律依据:《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一)在坚持土地公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的前提下,六盘水开展“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农村“三变”改革探索,通过集体资源调动政府资源、政府资源撬动社会资源的“双轮驱动”,有效活化了要素资源,实现“产业连体”“股权连心”,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二)六盘水市被增补为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主要承担农村“三变”改革试验任务。该市以企业为龙头、产业为平台、股权为纽带、农民为主体、小康为目标,聚力打造新时代“三变”改革升级版,为乡村振兴构筑体制机制新优势。聚焦脱贫攻坚,着力把“三变”改革打造成为增收致富的“黄金腰带”;聚焦产业革命,着力把“三变”改革打造成为现代农业的制度基础;聚焦城乡融合,着力把“三变”改革打造成为城市资源的下乡通道;聚焦基层治理,着力把“三变”改革打造成为乡村善治的有效激励。
第一个中央一号文件是指
法律分析:第一个“中央一号文件”是指1982年1月1日中共中央批转的《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法律依据:《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 关于农业生产责任制 (一)截至目前,全国农村已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生产队建立了不同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大规模的变动已经过去,现在,已经转入了总结、完善、稳定阶段。建立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工作,获得如此迅速的进展,反映了亿万农民要求按照中国农村的实际状况来发展社会主义农业的强烈愿望。生产责任制的建立,不但克服了集体经济中长期存在的“吃大锅饭”的弊病,而且通过劳动组织、计酬方法等环节的改进,带动了生产关系的部分调整,纠正了长期存在的管理过分集中、经营方式过于单一的缺点,使之更加适合于我国农村的经济状况。目前,我国农村的主体经济形式,是组织规模不等、经营方式不同的集体经济。与它并存的,还有国营农场和作为辅助的家庭经济。这样一种多样化的社会主义农业经济结构,有利于促进社会生产力的更快发展和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充分发挥。它必将给农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带来广阔的前景。实践证明,党在三中全会以来所制定和实行的农村政策是完全正确的,各地各级党组织在这方面所做的工作是卓有成效的、具有深远意义的。由于这是一场牵动亿万群众的深刻而复杂的变革,时间短,任务重,经验不足,在工作中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是难免的。需要我们采取积极而又慎重的态度,毫不松懈地做好生产责任制的完善工作。因此,从现在起,除少部分地区和社队外,从全局来讲,应当稳定下来。各级领导,包括省、地、县、社的主要负责同志,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有计划地培训干部,总结经验,统一认识,解决实际问题,使现行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包括农、林、牧、副、渔各业的责任制能够进一步完善起来。
第一个中央一号文件是指
法律分析:
第一个“中央一号文件”是指1982年1月1日中共中央批转的《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
法律依据:
《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 关于农业生产责任制 (一)截至目前,全国农村已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生产队建立了不同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大规模的变动已经过去,现在,已经转入了总结、完善、稳定阶段。建立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工作,获得如此迅速的进展,反映了亿万农民要求按照中国农村的实际状况来发展社会主义农业的强烈愿望。生产责任制的建立,不但克服了集体经济中长期存在的“吃大锅饭”的弊病,而且通过劳动组织、计酬方法等环节的改进,带动了生产关系的部分调整,纠正了长期存在的管理过分集中、经营方式过于单一的缺点,使之更加适合于我国农村的经济状况。目前,我国农村的主体经济形式,是组织规模不等、经营方式不同的集体经济。与它并存的,还有国营农场和作为辅助的家庭经济。这样一种多样化的社会主义农业经济结构,有利于促进社会生产力的更快发展和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充分发挥。它必将给农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带来广阔的前景。实践证明,党在三中全会以来所制定和实行的农村政策是完全正确的,各地各级党组织在这方面所做的工作是卓有成效的、具有深远意义的。由于这是一场牵动亿万群众的深刻而复杂的变革,时间短,任务重,经验不足,在工作中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是难免的。需要我们采取积极而又慎重的态度,毫不松懈地做好生产责任制的完善工作。因此,从现在起,除少部分地区和社队外,从全局来讲,应当稳定下来。各级领导,包括省、地、县、社的主要负责同志,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有计划地培训干部,总结经验,统一认识,解决实际问题,使现行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包括农、林、牧、副、渔各业的责任制能够进一步完善起来。
中央一号文件发布,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产量保持在 1.3 万亿斤以上,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一号文件发布,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产量保持在 1.3 万亿斤以上,哪些信息值得关注?我认为值得关注的信息有以下几点。1,大力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加强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智慧农业发展,促进信息技术与农机农艺融合应用。加强农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培训。以数字技术赋能乡村公共服务,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向乡村延伸覆盖。2,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主产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都要保面积、保产量,不断提高主产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切实稳定和提高主销区粮食自给率,确保产销平衡区粮食基本自给。积极应对小麦晚播等不利影响,加强冬春田间管理,促进弱苗转壮。3,实施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政策 优化补贴兑付方式提升农机装备研发应用水平。全面梳理短板弱项,加强农机装备工程化协同攻关,加快大马力机械、高端智能机械研发制造并纳入国 家重点研发计划予以长期稳定支持。实施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政策,优化补贴兑付方式。4,大力推进种源等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推进农业种质资源普查收集,强化精准鉴定评价。推进种业领域国 家重大创新平台建设。
一号文件再提粮食安全,种地农民有5大好消息!增产增收又稳了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已经重磅发布,这是21世纪以来第20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今年的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建设农业强国,首先就要加强农业的供给保障,这就涉及到粮食安全的大局。今年一号文件的第一部分,就是“抓紧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其中明确要求,要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加力扩种大豆油料、发展现代设施农业等。那么,对农民朋友来说,具体又有哪些好处呢?1、将继续推进粮食增产农民种地,产出就是庄稼收成,其中大多数又都是粮食,粮食大丰收,农民的收入就有保障。2023年一号文件,把保障粮食生产放在第一位,提出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一号文件还提出开展吨粮田创建,啥是“吨粮田”呢?拿北方地区来说,就是一年一亩地种一季小麦和一季玉米,两季产量加一起,超过1000公斤,即为“吨粮田”。而目前来看,除了少数土壤肥沃的地方已经实现了“吨粮田”的目标,其他地方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吨粮田”建设的大规模实施,对农民来说,意味着收入又会增加一大截。2、提高小麦最低收购价影响种地农民收入的,除了粮食产量之外,就是价格了。要想避免“增产不增收”的问题,就必须要保障粮食价格的稳定乃至提升。今年一号文件也提出,要“继续提高小麦最低收购价,合理确定稻谷最低收购价”,小麦最低收购价起一个市场价格的托底作用,最低收购价继续提高,就能有效保障小麦价格比去年只会上涨不会下跌,农民朋友可放心。3、严防“割青毁粮”近几年来,各地农村屡屡出现“割青毁粮”的问题,大片长势良好、即将成熟的庄稼被毁,农民辛勤操作的劳动成果被白白浪费。不管出于什么原因,“割青毁粮”都是应该避免的,事实上,此前有关部门已经做出规定,要求占用农田的建设项目,不能提前割青毁粮,应等到粮食收割以后再开展建设。4、完善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生产者补贴是国家在部分地区推行的一项调整农业种植结构的补贴项目,目前主要在东北三省和内蒙古东部地区实施。为啥要有大豆、玉米生产者补贴呢?这是因为,近年来我们国家对大豆、玉米的需求量日益增加,每年都要从国外进口大量的大豆、玉米,如果一直这样持续下去,大豆、玉米严重依赖进口,对粮食安全的大局是个考验。因此,通过发放大豆、玉米生产者补贴,可以有效推动农民积极种植大豆、玉米,提高大豆、玉米的产量,减少对进口的依赖。2022年东北三省、内蒙古东部地区的大豆生产者补贴,一般是每亩地200多元,玉米生产者补贴则略低一些。5、加强农村冷藏、冷链物流等设施建设现在农民种地,为了多挣钱,在种粮食之外,很多人也会种植蔬菜、水果、鲜花,还有养殖业会产出肉蛋奶等产品,这些都急需配套的农业设施,像冷藏设施、冷链物流等,以便能及时把鲜活的农产品运送到城市广阔的市场。而这些设施,对一家一户的小农户来说,根本没有能力去建设。今年的一号文件就提出,要在农村实施设施农业现代化提升行动,加快粮食烘干、农产品产地冷藏、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对农民来说,肯定是个好消息。相信在今年一号文件的指导下,农民必将迎来“增产又增收”的大好局面,种地种粮将会更有干劲。
中国总共进行过几次土地改革?
总共三次土地改革第一次是抗日战争时期(1941年),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意义:减轻了地主的封建剥削,改善了农民的物质生活,提高了农民抗日和生产的积极性,有利于联合地主一致抗日。第二次是人民解放战争时期(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决定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在土地改革中,中共贯彻依靠贫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的土地改革总路线。意义:这种土地政策极大地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为了保卫胜利果实,翻身农民踊跃参军,积极支援前线。农民的支持,成为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一个可靠保证。第三次是新中国成立后巩固政权的斗争时期,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阶级的土地所有制。为减少阻力,孤立分化地主阶级,以利于稳定民族资产阶级,早日恢复发展农村经济,实行了经济上保存富农经济,政治上中立富农的政策.意义:1.1952年底,全国土改基本完成,3亿多无地或少地的的农民分到了土地;2.彻底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彻底改变了农村的生产关系;3.广大农民成了土地的主人,在政治上经济上翻了身;4.农村生产力得到解放,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5.进一步巩固了工农联盟和人民民主专政;6.摧毁了美蒋反动集团的社会基础。土地改革,具体来说就是土地制度改革,包括方方面面的内容。比如土地税收制度改革、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等等。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国家,因此关于土地制度的改革可以说一直都在进行。一九四七年九月,中国共产党在河北省石家庄市西柏坡村举行全国土地会议,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于同年十月十日由中共中央公布。2014年11月11日获悉,由国土资源部、农业部等多部委参与制定的土地改革总体方案已成形并提交审议,预计最快可在中央农村经济工作会议上正式推出,并在2015年安排试点。
中国一共进行了几次土地改革,分别是什么时候?
5次 1931年,中共制定了“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的土地革命路线.
抗日战争时期是第二次,中共在根据地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
1947年是第三次,中共制定《中国土地法大纲》,
1950年是第四次,中央人民政府颁布《土地改革法》,实行土地改革,彻底废除了我国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是第五,我国农村普遍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国家对农业的补贴政策
1、种粮直补政策:中央财政继续实行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安排补贴资金140.5亿。2、农资综合补贴政策:中央财政继续实行种粮农民农资综合补贴,种农资综合补贴资金1071亿。3、良种补贴政策:中央财政安排农作物良种补贴资金203.5亿。4、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在全国所有农牧业县(场)范围内实施,补贴机具种类为11大类43个小类137个品目。5、农机报废更新补贴政策:农机报废更新补贴与农机购置补贴相衔接,同步实施。6、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倾斜政策:补贴234亿元支持适度规模经营,重点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倾斜。7、小麦、水稻收购价政策:保护农民利益,防止“谷贱伤农”保持2015年水平不变。8、产粮(油)大县奖励政策:中央财政安排产粮(油)大县奖励资金351亿元,奖励资金由省级财政用于支持本省粮食生产和产业发展。9、生猪大县奖励政策:补贴35亿针对生猪养殖场、圈舍改造、良种引进、粪污处理。10、农产品目标价格政策:积极探索粮食、生猪等农产品目标价格保险试点,开展粮食生产规模经营贷款试点。11、菜果茶标准化创建政策:打造一批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品牌化销售的蔬菜、水果、茶叶的标准化示范区。12、防灾减灾关键技术补助:中央财政安排农业防灾减灾稳产增产技术补助资金,在主产省实现了小麦“一喷三防”全覆盖。13、测土配方施肥补助政策:中央财政继续投入资金7亿元,深入推进测土配方施肥。14、推进粮棉油糖高产政策:安排20亿,由低产变中产、中产变高产、高产可持续,提升粮棉油糖综合生产能力。15、化肥、农药零增长政策:财政专项安排996万元,开展低毒生物农药示范补助试点。16、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补助政策:补助8亿,鼓励和支持还田秸秆,加强绿肥种植,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培肥地力,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升耕地质量。17、设施农用地支持政策:支持农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从事规模化粮食生产所必需的配套设施用地。18、推进现代种业发展支持政策:粮棉油主产区140个大县建立新品种展示示范点,开展现场观摩活动和技术培训,为农民选择优良品种、选用先进栽培技术提供指导和服务。19、追溯体系建设政策:可追溯体系运行所需的装备条件,强化基层信息采集、监督抽查、检验检测、执法监管、宣传培训等能力建设。20、质量安全县创建政策:8000万元财政补助资金,支持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活动,补助资金重点用于制度创设、模式总结探索、人员培训等。21、畜牧良种补贴政策:投入畜牧良种补贴资金12亿,用于对项目省养殖场、生态农庄、家庭农场(养殖户)购买优质野味养殖或者种公羊和牦牛种公牛给予价格补贴。22、畜牧标准化养殖政策:生猪类(含野生动物)标准化规模养殖基地建设以及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建设。23、动物防疫补贴政策:动物疫病强制免疫疫苗补助政策,畜禽疫病扑杀补助政策。24、草原生态保护补助政策:国家继续在13省(区)实施草原生态保护政策补贴190亿元。25、奶业支持苜蓿发展政策:中央财政安排3亿元支持高产优质苜蓿示范片区建设,片区建设以3000亩为一个单元,一次性补贴180万元(每亩600元)。26、渔业柴油补贴政策:继续实施渔业油价补贴政策,并对补贴方式和方法进行完善。27、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支持政策:安排6亿元转移支付资金,采取“先建后补”方式,按照不超过单个设施平均建设造价30%的标准实行全国统一定额补助。28、农村沼气建设政策:畜牧业规模化养殖相配套,在养殖业发达和养殖污染严重的地区以畜禽粪便为原料建设。29、开展农业资源休养生息试点政策:开展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积极探索农业生态补偿机制构建。30、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政策:安排11亿农民培训经费,在4个整省、20个整市和500个示范县开展重点示范培育。31、培养农村实用人才政策:组织实施“全国十佳农民”资助项目,遴选10名从事种养业的优秀新型农民代表,每人给予5万元的资金资助。32、发展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政策: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的管理体制,明确地方政府的监管职责,鼓励地方建立风险补偿基金,有效防范金融风险。33、农民合作社发展政策:扶持发展规模化、专业化、现代化经营,允许财政资金直接投向符合条件的合作社。34、农业保险支持政策:中央财政提供农业保险保费补贴的品种15个,中西部补贴40%,对东部补贴35%。35、扶持生态农庄、家庭农场发展政策:推动落实涉农建设项目、财政补贴、税收优惠、信贷支持、抵押担保、农业保险。36、扶持生态农庄、家庭农场发展政策:推动落实涉农建设项目、财政补贴、税收优惠、信贷支持、抵押担保、农业保险、设施用地等相关政策。37、发展规模经营政策: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创新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方式。
国家对农业的补贴政策有哪些?
这几年发展建设新农村,每年国家都会出台很多农业补贴政策,现在已经2019年末了,2020年即将到来,那么2020年国家对农业的补贴政策有哪些?相信很多人都很是关注,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下。这几年发展建设新农村,每年国家都会出台很多农业补贴政策,现在已经2019年末了,2020年即将到来,那么2020年国家对农业的补贴政策有哪些?相信很多人都很是关注,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下。1、轮作补贴当前为了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国家提倡种养循环以及种植与农牧结合等,目前,粮豆轮作的补贴面积有一千万亩,粮改饲也扩充到431个县。2、秸秆补贴京津冀地区和东北是我国秸秆综合利用补贴的重点,补贴标准为一亩地二十五元。3、畜禽类资源目前我国正在推进51个肉牛、奶牛以及生猪养殖县的畜禽粪资源化利用的项目补贴项目。畜禽的粪便资源回收利用,也将实行补贴。4、农业支持保护补贴农业支持保护补贴过去主要是补给拥有土地的人,今后将变为谁种地就补给谁。那些通过土地流转获得土地经营权的合作社、家庭农场以及种粮大户等都能够拿到补贴。5、购置农机补贴今后农业将要向规模化的方向发展,因此国家支持机械化的作业方式,农民进行农业劳动时所需要的农业机械,只要合理,国家都会给予购买补贴,所有的费用都由国家财政支出。6、生态畜牧补贴为了保护草原上的生态,国家对于保护草原生态的牧民也给予补贴。国家在内蒙古、四川、云南、西藏、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等8个省(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及河北、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等5个省和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启动实施新一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7、金属治理补贴对于一些金属污染地区,国家会大力支持相关企业进行污染治理,并给予相应的补贴。8、深松整地补贴农机深松整地补贴补助对象为项目区内自愿实施农机深松整地的农民(包括农场职工)、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或者开展深松整地作业的农机合作社。深耕土地的补贴主要集中在东北和华北,例如在甘肃省,每亩地的补贴标准是40块。9、残膜回收利用补贴残膜就是使用过的地膜,残膜过多将会直接造成土壤板结,现国家抽100个重点县,实行残膜的回收利用,如天津残膜每亩补贴20元,甘肃彭阳残膜加工每吨颗粒补贴400元的标准。除了以上的补贴外,还有一些养殖、种植补贴,目的都是为了提高农民的收入,还有盘活农村土地,提高农民种地积极性,2020年是攻坚脱贫的最后一年,相信这些补贴力度会更加大,大家不要错过了。
1号文件什么时候发布
根据以往中央一号文件发布时间来看,每年发布时间集中在1-2月份。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于2020年2月5日由新华社授权颁布,这是21世纪以来第17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预计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有可能在2月份颁布,也有可能在1月份颁布,但在2月份颁布的可能性比较大。扩展资料:2021中央一号文件会涉及到农村、农民、农业。因为我国一直在研究三农问题,目的是要解决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农村稳定。实际上,这是一个居住地域、从事行业和主体身份三位一体的问题,但三者侧重点不一,必须一体化地考虑以上三个问题。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民族复兴。
中央一号文件是什么
中央一号文件是中央每年发布的第一份文件,通常在年初发布。1949年10月1日,中央开始发布《第一号文件》,现在已成为中央重视农村问题的专有名词。中央在1982年至1986年连续五年发布以农业、农村和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对农村和农业发展作出具体部署。2004年至2022年又连续十九年发布以“三农”(农业、农村、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了“三农”问题在中国社会现代化时期“重中之重”的地位。2023年2月13日,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发布。发布背景“三农”问题在中国的开放初期曾是“重中之重”,中央连续五年发布以农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这五个“一号文件”,在中国农村发展史上成为专有名词—“五个一号文件”。时隔18年,中央于2003年12月30日签署《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回归农业。2005年1月30日,《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即第七个一号文件公布。2006年2月21日,公布了以“建设社会新农村”为主题的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对于这个文件,社会反响强烈,这个文件给农民松了绑、指了路、开了心。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