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一号文件

时间:2024-06-30 17:16:54编辑:优化君

2019中央一号文件公布,允许承包土地经营权担保融资

新华社电 21世纪以来第16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19日由新华社受权发布。
这份文件题为《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全文共分8个部分,包括:聚力精准施策,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夯实农业基础,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扎实推进乡村建设,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和公共服务短板;发展壮大乡村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激发乡村发展活力;完善乡村治理机制,保持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发挥农村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全面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
文件指出,今明两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三农”领域有不少必须完成的硬任务,必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不动摇,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落实工作,巩固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发挥“三农”压舱石作用,为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赢得主动,为确保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如期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奠定基础。
文件指出,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保持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研究出台配套政策,指导各地明确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延包的具体办法,确保政策衔接平稳过渡。完善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在基本完成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基础上,开展“回头看”,做好收尾工作,妥善化解遗留问题,将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发放至农户手中。健全土地流转规范管理制度,发展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允许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担保融资。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不搞私有化,坚持农地农用、防止非农化,坚持保障农民土地权益、不得以退出承包地和宅基地作为农民进城落户条件,进一步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在修改相关法律的基础上,完善配套制度,全面推开农村土地征收制度改革和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加快推进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力争2020年基本完成。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拓展改革试点,丰富试点内容,完善制度设计。抓紧制定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指导意见。研究起草农村宅基地使用条例。开展闲置宅基地复垦试点。按照“取之于农,主要用之于农”的要求,调整完善土地出让收入使用范围,提高农业农村投入比例,重点用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修订土地管理法、物权法等法律法规。
新闻链接:中央一号文件原指中共中央每年发的第一份文件,即每年的中发1号文。中共中央在1982年至1986年连续五年发布以农业、农村和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2004年以来,中央又每年发布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
往年的一号文件只部署当年的工作,而今年的一号文件谋划了今明两年“三农”工作,中央提出了一系列到2020年必须完成的农村改革发展目标。


中央一号文件发布,其中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中央一号文件发布,其中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为广大农村送来了甘露,送来了及时雨,为推动农业何着新的发展途径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发展以合作社集体的发展管理模式,反对私有化的发展路子,将农村农业引上新的发展路子,改变私有制承包的不利蔽病,逐步去除小农经济生产,阻碍农业的规模化,积约化和机械化的发展步伐。尽快走进农业发展的快车道。解决农村士地分散的问题,为农业机械化的实施具有新的时代意义,它标志着生产力的解放,让农业机械在农村大展宏图。一号文件强调指出,土地转让,代耕代种,让闲置荒芜的土地重新发出生机与活力。在新的发展格局下,农民们在新的合作体制下,充分发挥自一技之长,种植有机绿色粮食,瓜果,蔬菜,逐步迈进生态农业的发展之路,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加大对三农的扶持力度,实现农业综合发展的路子,创新农村特色发展思路,同时发展乡村特色旅游的发展,实现农,林,副,鱼的全面综合发展,切实解决农民的切身利益和后顾之忧,建立健全农村教育,医疗的配套措施的发展。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让我国农业吃上了定心丸,指明了农业的发展潜力和希望,让广大农民有了主心骨,让三农工作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大展宏伟蓝图,健步迈进社会主义新时代!对农业发展,要明确规划、实施合作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要以特色产业发展乡村。在优先发展时,必须打好脱贫、扶贫的攻坚战,深入加强反腐力度,要严防虚假脱贫和返贫,严防喊口号和一切形式主义。如何提升农民种粮的积极性,要着重保障农民种粮效益,要加强改变农民创收思路,结合实际发展特色农业,要加强力度改变农村的生活环境和基础建设,特别是农村危房改造和村貌三乱差要狠下功夫整治。确保到2020年实现农村、农民脱贫摘帽。

三农问题指的是什么?

三农问题指的是农业问题、农民问题、 农村问题。三农问题是农业问题、农民问题、 农村问题的简称,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它既是生产问题,也是社会问题,既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三农问题的解决方法1、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新时代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2、着力完善乡村组织,复兴乡村文化,改善乡村人居环境,建设乡村振兴队伍。3、继续推进农村各项制度改革。4、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现代农业经营体系。5、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6、全方位实施精准扶贫。

什么是“三农”问题?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表现为农民收入低、增收难、城乡居民贫富差距大,实质表现为农民的权利得不到相应的保障。解决三农问题的实质时要解决农民增收、农业增长、农村稳定,关系到经济社会国计民生的大问题。农村地区实行的是充分结合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开始推动农村产业化进程。同时中国农业产品开始面对外国农业大国的竞争,单一的家庭生产单位无力进行市场竞争。概念分析农业、农村、农民。三农是一个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问题。解决好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和农村稳定是研究三农问题的关键,这需要从居住地域、从事行业、主体身份来考虑。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应对农业发展问题,不仅要着眼于三农本身,而更应注重从"三农"之外即各自对立面采取对策。农业易相发展理论对于化解"三农"问题的意义在于对立统一、相互转化的三个方面。

中央一号文件发布,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产量保持在 1.3 万亿斤以上,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一号文件发布,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产量保持在 1.3 万亿斤以上,哪些信息值得关注?我认为值得关注的信息有以下几点。1,大力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加强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智慧农业发展,促进信息技术与农机农艺融合应用。加强农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培训。以数字技术赋能乡村公共服务,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向乡村延伸覆盖。2,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主产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都要保面积、保产量,不断提高主产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切实稳定和提高主销区粮食自给率,确保产销平衡区粮食基本自给。积极应对小麦晚播等不利影响,加强冬春田间管理,促进弱苗转壮。3,实施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政策 优化补贴兑付方式提升农机装备研发应用水平。全面梳理短板弱项,加强农机装备工程化协同攻关,加快大马力机械、高端智能机械研发制造并纳入国 家重点研发计划予以长期稳定支持。实施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政策,优化补贴兑付方式。4,大力推进种源等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推进农业种质资源普查收集,强化精准鉴定评价。推进种业领域国 家重大创新平台建设。

一号文件再提粮食安全,种地农民有5大好消息!增产增收又稳了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已经重磅发布,这是21世纪以来第20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今年的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建设农业强国,首先就要加强农业的供给保障,这就涉及到粮食安全的大局。今年一号文件的第一部分,就是“抓紧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其中明确要求,要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加力扩种大豆油料、发展现代设施农业等。那么,对农民朋友来说,具体又有哪些好处呢?1、将继续推进粮食增产农民种地,产出就是庄稼收成,其中大多数又都是粮食,粮食大丰收,农民的收入就有保障。2023年一号文件,把保障粮食生产放在第一位,提出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一号文件还提出开展吨粮田创建,啥是“吨粮田”呢?拿北方地区来说,就是一年一亩地种一季小麦和一季玉米,两季产量加一起,超过1000公斤,即为“吨粮田”。而目前来看,除了少数土壤肥沃的地方已经实现了“吨粮田”的目标,其他地方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吨粮田”建设的大规模实施,对农民来说,意味着收入又会增加一大截。2、提高小麦最低收购价影响种地农民收入的,除了粮食产量之外,就是价格了。要想避免“增产不增收”的问题,就必须要保障粮食价格的稳定乃至提升。今年一号文件也提出,要“继续提高小麦最低收购价,合理确定稻谷最低收购价”,小麦最低收购价起一个市场价格的托底作用,最低收购价继续提高,就能有效保障小麦价格比去年只会上涨不会下跌,农民朋友可放心。3、严防“割青毁粮”近几年来,各地农村屡屡出现“割青毁粮”的问题,大片长势良好、即将成熟的庄稼被毁,农民辛勤操作的劳动成果被白白浪费。不管出于什么原因,“割青毁粮”都是应该避免的,事实上,此前有关部门已经做出规定,要求占用农田的建设项目,不能提前割青毁粮,应等到粮食收割以后再开展建设。4、完善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生产者补贴是国家在部分地区推行的一项调整农业种植结构的补贴项目,目前主要在东北三省和内蒙古东部地区实施。为啥要有大豆、玉米生产者补贴呢?这是因为,近年来我们国家对大豆、玉米的需求量日益增加,每年都要从国外进口大量的大豆、玉米,如果一直这样持续下去,大豆、玉米严重依赖进口,对粮食安全的大局是个考验。因此,通过发放大豆、玉米生产者补贴,可以有效推动农民积极种植大豆、玉米,提高大豆、玉米的产量,减少对进口的依赖。2022年东北三省、内蒙古东部地区的大豆生产者补贴,一般是每亩地200多元,玉米生产者补贴则略低一些。5、加强农村冷藏、冷链物流等设施建设现在农民种地,为了多挣钱,在种粮食之外,很多人也会种植蔬菜、水果、鲜花,还有养殖业会产出肉蛋奶等产品,这些都急需配套的农业设施,像冷藏设施、冷链物流等,以便能及时把鲜活的农产品运送到城市广阔的市场。而这些设施,对一家一户的小农户来说,根本没有能力去建设。今年的一号文件就提出,要在农村实施设施农业现代化提升行动,加快粮食烘干、农产品产地冷藏、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对农民来说,肯定是个好消息。相信在今年一号文件的指导下,农民必将迎来“增产又增收”的大好局面,种地种粮将会更有干劲。


国家对农业的补贴政策

1、种粮直补政策:中央财政继续实行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安排补贴资金140.5亿。2、农资综合补贴政策:中央财政继续实行种粮农民农资综合补贴,种农资综合补贴资金1071亿。3、良种补贴政策:中央财政安排农作物良种补贴资金203.5亿。4、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在全国所有农牧业县(场)范围内实施,补贴机具种类为11大类43个小类137个品目。5、农机报废更新补贴政策:农机报废更新补贴与农机购置补贴相衔接,同步实施。6、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倾斜政策:补贴234亿元支持适度规模经营,重点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倾斜。7、小麦、水稻收购价政策:保护农民利益,防止“谷贱伤农”保持2015年水平不变。8、产粮(油)大县奖励政策:中央财政安排产粮(油)大县奖励资金351亿元,奖励资金由省级财政用于支持本省粮食生产和产业发展。9、生猪大县奖励政策:补贴35亿针对生猪养殖场、圈舍改造、良种引进、粪污处理。10、农产品目标价格政策:积极探索粮食、生猪等农产品目标价格保险试点,开展粮食生产规模经营贷款试点。11、菜果茶标准化创建政策:打造一批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品牌化销售的蔬菜、水果、茶叶的标准化示范区。12、防灾减灾关键技术补助:中央财政安排农业防灾减灾稳产增产技术补助资金,在主产省实现了小麦“一喷三防”全覆盖。13、测土配方施肥补助政策:中央财政继续投入资金7亿元,深入推进测土配方施肥。14、推进粮棉油糖高产政策:安排20亿,由低产变中产、中产变高产、高产可持续,提升粮棉油糖综合生产能力。15、化肥、农药零增长政策:财政专项安排996万元,开展低毒生物农药示范补助试点。16、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补助政策:补助8亿,鼓励和支持还田秸秆,加强绿肥种植,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培肥地力,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升耕地质量。17、设施农用地支持政策:支持农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从事规模化粮食生产所必需的配套设施用地。18、推进现代种业发展支持政策:粮棉油主产区140个大县建立新品种展示示范点,开展现场观摩活动和技术培训,为农民选择优良品种、选用先进栽培技术提供指导和服务。19、追溯体系建设政策:可追溯体系运行所需的装备条件,强化基层信息采集、监督抽查、检验检测、执法监管、宣传培训等能力建设。20、质量安全县创建政策:8000万元财政补助资金,支持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活动,补助资金重点用于制度创设、模式总结探索、人员培训等。21、畜牧良种补贴政策:投入畜牧良种补贴资金12亿,用于对项目省养殖场、生态农庄、家庭农场(养殖户)购买优质野味养殖或者种公羊和牦牛种公牛给予价格补贴。22、畜牧标准化养殖政策:生猪类(含野生动物)标准化规模养殖基地建设以及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建设。23、动物防疫补贴政策:动物疫病强制免疫疫苗补助政策,畜禽疫病扑杀补助政策。24、草原生态保护补助政策:国家继续在13省(区)实施草原生态保护政策补贴190亿元。25、奶业支持苜蓿发展政策:中央财政安排3亿元支持高产优质苜蓿示范片区建设,片区建设以3000亩为一个单元,一次性补贴180万元(每亩600元)。26、渔业柴油补贴政策:继续实施渔业油价补贴政策,并对补贴方式和方法进行完善。27、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支持政策:安排6亿元转移支付资金,采取“先建后补”方式,按照不超过单个设施平均建设造价30%的标准实行全国统一定额补助。28、农村沼气建设政策:畜牧业规模化养殖相配套,在养殖业发达和养殖污染严重的地区以畜禽粪便为原料建设。29、开展农业资源休养生息试点政策:开展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积极探索农业生态补偿机制构建。30、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政策:安排11亿农民培训经费,在4个整省、20个整市和500个示范县开展重点示范培育。31、培养农村实用人才政策:组织实施“全国十佳农民”资助项目,遴选10名从事种养业的优秀新型农民代表,每人给予5万元的资金资助。32、发展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政策: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的管理体制,明确地方政府的监管职责,鼓励地方建立风险补偿基金,有效防范金融风险。33、农民合作社发展政策:扶持发展规模化、专业化、现代化经营,允许财政资金直接投向符合条件的合作社。34、农业保险支持政策:中央财政提供农业保险保费补贴的品种15个,中西部补贴40%,对东部补贴35%。35、扶持生态农庄、家庭农场发展政策:推动落实涉农建设项目、财政补贴、税收优惠、信贷支持、抵押担保、农业保险。36、扶持生态农庄、家庭农场发展政策:推动落实涉农建设项目、财政补贴、税收优惠、信贷支持、抵押担保、农业保险、设施用地等相关政策。37、发展规模经营政策: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创新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方式。

国家对农业的补贴政策有哪些?

这几年发展建设新农村,每年国家都会出台很多农业补贴政策,现在已经2019年末了,2020年即将到来,那么2020年国家对农业的补贴政策有哪些?相信很多人都很是关注,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下。这几年发展建设新农村,每年国家都会出台很多农业补贴政策,现在已经2019年末了,2020年即将到来,那么2020年国家对农业的补贴政策有哪些?相信很多人都很是关注,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下。1、轮作补贴当前为了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国家提倡种养循环以及种植与农牧结合等,目前,粮豆轮作的补贴面积有一千万亩,粮改饲也扩充到431个县。2、秸秆补贴京津冀地区和东北是我国秸秆综合利用补贴的重点,补贴标准为一亩地二十五元。3、畜禽类资源目前我国正在推进51个肉牛、奶牛以及生猪养殖县的畜禽粪资源化利用的项目补贴项目。畜禽的粪便资源回收利用,也将实行补贴。4、农业支持保护补贴农业支持保护补贴过去主要是补给拥有土地的人,今后将变为谁种地就补给谁。那些通过土地流转获得土地经营权的合作社、家庭农场以及种粮大户等都能够拿到补贴。5、购置农机补贴今后农业将要向规模化的方向发展,因此国家支持机械化的作业方式,农民进行农业劳动时所需要的农业机械,只要合理,国家都会给予购买补贴,所有的费用都由国家财政支出。6、生态畜牧补贴为了保护草原上的生态,国家对于保护草原生态的牧民也给予补贴。国家在内蒙古、四川、云南、西藏、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等8个省(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及河北、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等5个省和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启动实施新一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7、金属治理补贴对于一些金属污染地区,国家会大力支持相关企业进行污染治理,并给予相应的补贴。8、深松整地补贴农机深松整地补贴补助对象为项目区内自愿实施农机深松整地的农民(包括农场职工)、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或者开展深松整地作业的农机合作社。深耕土地的补贴主要集中在东北和华北,例如在甘肃省,每亩地的补贴标准是40块。9、残膜回收利用补贴残膜就是使用过的地膜,残膜过多将会直接造成土壤板结,现国家抽100个重点县,实行残膜的回收利用,如天津残膜每亩补贴20元,甘肃彭阳残膜加工每吨颗粒补贴400元的标准。除了以上的补贴外,还有一些养殖、种植补贴,目的都是为了提高农民的收入,还有盘活农村土地,提高农民种地积极性,2020年是攻坚脱贫的最后一年,相信这些补贴力度会更加大,大家不要错过了。


从哪一年开始,中央每年都印发有关“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

法律分析:
从1982年开始,中央每年都会印发有关“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

法律依据: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 做好“三农”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农”工作必须完成的硬任务,适应国内外复杂形势变化对农村改革发展提出的新要求,抓重点、补短板、强基础,围绕“巩固、增强、提升、畅通”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确保顺利完成到2020年承诺的农村改革发展目标任务。


从哪一年起中央每年都印发有关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

法律分析:
1982年。

法律依据: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现代化一体设计、一并推进,坚持创新驱动发展,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统筹发展和安全,落实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求,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乡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全面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充分发挥农业产品供给、生态屏障、文化传承等功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提供有力支撑。
(二)目标任务。2021年,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粮食播种面积保持稳定、产量达到1.3万亿斤以上,生猪产业平稳发展,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水平进一步提高,农民收入增长继续快于城镇居民,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启动实施,脱贫攻坚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平稳过渡,乡村建设行动全面启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农村改革重点任务深入推进,农村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到2025年,农业农村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农业基础设施现代化迈上新台阶,农村生活设施便利化初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农业基础更加稳固,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应保障更加有力,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明显优化,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明显提升,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基本形成,有条件的地区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缩小。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取得积极进展,化肥农药使用量持续减少,农村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乡村建设行动取得明显成效,乡村面貌发生显著变化,乡村发展活力充分激发,乡村文明程度得到新提升,农村发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提高。
二、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三)设立衔接过渡期。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后,对摆脱贫困的县,从脱贫之日起设立5年过渡期,做到扶上马送一程。过渡期内保持现有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并逐项分类优化调整,合理把握节奏、力度和时限,逐步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推动“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转移。抓紧出台各项政策完善优化的具体实施办法,确保工作不留空档、政策不留空白。
(四)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对易返贫致贫人口及时发现、及时帮扶,守住防止规模性返贫底线。以大中型集中安置区为重点,扎实做好易地搬迁后续帮扶工作,持续加大就业和产业扶持力度,继续完善安置区配套基础设施、产业园区配套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切实提升社区治理能力。加强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和监督。


1号文件什么时候发布

根据以往中央一号文件发布时间来看,每年发布时间集中在1-2月份。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于2020年2月5日由新华社授权颁布,这是21世纪以来第17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预计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有可能在2月份颁布,也有可能在1月份颁布,但在2月份颁布的可能性比较大。扩展资料:2021中央一号文件会涉及到农村、农民、农业。因为我国一直在研究三农问题,目的是要解决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农村稳定。实际上,这是一个居住地域、从事行业和主体身份三位一体的问题,但三者侧重点不一,必须一体化地考虑以上三个问题。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民族复兴。

中央一号文件是什么

中央一号文件是中央每年发布的第一份文件,通常在年初发布。1949年10月1日,中央开始发布《第一号文件》,现在已成为中央重视农村问题的专有名词。中央在1982年至1986年连续五年发布以农业、农村和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对农村和农业发展作出具体部署。2004年至2022年又连续十九年发布以“三农”(农业、农村、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了“三农”问题在中国社会现代化时期“重中之重”的地位。2023年2月13日,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发布。发布背景“三农”问题在中国的开放初期曾是“重中之重”,中央连续五年发布以农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这五个“一号文件”,在中国农村发展史上成为专有名词—“五个一号文件”。时隔18年,中央于2003年12月30日签署《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回归农业。2005年1月30日,《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即第七个一号文件公布。2006年2月21日,公布了以“建设社会新农村”为主题的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对于这个文件,社会反响强烈,这个文件给农民松了绑、指了路、开了心。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中央一号文件

中国总共进行过几次土地改革?

总共三次土地改革第一次是抗日战争时期(1941年),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意义:减轻了地主的封建剥削,改善了农民的物质生活,提高了农民抗日和生产的积极性,有利于联合地主一致抗日。第二次是人民解放战争时期(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决定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在土地改革中,中共贯彻依靠贫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的土地改革总路线。意义:这种土地政策极大地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为了保卫胜利果实,翻身农民踊跃参军,积极支援前线。农民的支持,成为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一个可靠保证。第三次是新中国成立后巩固政权的斗争时期,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阶级的土地所有制。为减少阻力,孤立分化地主阶级,以利于稳定民族资产阶级,早日恢复发展农村经济,实行了经济上保存富农经济,政治上中立富农的政策.意义:1.1952年底,全国土改基本完成,3亿多无地或少地的的农民分到了土地;2.彻底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彻底改变了农村的生产关系;3.广大农民成了土地的主人,在政治上经济上翻了身;4.农村生产力得到解放,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5.进一步巩固了工农联盟和人民民主专政;6.摧毁了美蒋反动集团的社会基础。土地改革,具体来说就是土地制度改革,包括方方面面的内容。比如土地税收制度改革、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等等。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国家,因此关于土地制度的改革可以说一直都在进行。一九四七年九月,中国共产党在河北省石家庄市西柏坡村举行全国土地会议,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于同年十月十日由中共中央公布。2014年11月11日获悉,由国土资源部、农业部等多部委参与制定的土地改革总体方案已成形并提交审议,预计最快可在中央农村经济工作会议上正式推出,并在2015年安排试点。


中国一共进行了几次土地改革,分别是什么时候?

5次 1931年,中共制定了“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的土地革命路线.
抗日战争时期是第二次,中共在根据地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
1947年是第三次,中共制定《中国土地法大纲》,
1950年是第四次,中央人民政府颁布《土地改革法》,实行土地改革,彻底废除了我国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是第五,我国农村普遍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上一篇:气球达人

下一篇:活力岛音乐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