勃朗宁M1917重机枪
勃朗宁M1917重机枪。勃朗宁M1917重机枪是由美国枪械设计大师约翰M.勃朗宁于1916年设计的。1917年5月在该机枪出色的表演后,美国陆军部签定了45000挺机枪的订货合同,并正式装备美国陆军,定型为勃朗宁M1917重机枪。该枪自装备美军后,先后被欧洲和美洲的许多国家采用,是第一、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战场上步兵的主要压制武器。整体情况。勃朗宁M1917重机枪发射美国M1或M2型7.62mm枪弹,采用枪管短后坐自动原理,楔门横动带动闭锁卡铁起落闭锁方式,250发弹带供弹,实施自动射击。该枪全枪质量43.16kg(枪身14.8kg,三脚架重28.36kg),可容纳3.84kg冷却水,全枪长980mm,枪管长609mm,4条右旋膛线,导程254mm;理论射速400—500发/min,战斗射速250发/min;枪口初速854m/s,有效射程1000m。结构原理。枪弹入膛后,枪机闭锁待击,抬起枪尾下面的扳机,击发阻铁解脱,枪机内的击针在击针簧力的作用下撞击枪弹底火,完成首弹击发。在火药气体的作用下,弹丸在向前运动的同时,枪机和枪管后坐。当枪机后坐8mm时,机匣内的两块定型板同时压下闭锁卡铁两侧的销轴,迫使卡铁从枪机下的闭锁槽中滑出,枪机开锁,并与枪管节套脱离,脱离枪管节套的枪机继续后坐;枪管节套在惯性作用下向后运动,方面压缩枪管复进簧,一方面猛击加速子后转,使加速子上端撞击枪机下面的突出部,加快枪机的后坐速度,继续压缩复进簧。后坐过程中,枪机上方的取弹器从弹链上取下第二发弹,其前端的T形拉壳槽则从弹膛内拉出击发过的弹壳;枪机内的拨机绕轴向后运动,带动击针向后压缩击针簧;而击发阻铁则在阻铁簧的作用下上抬,挡住击针。当枪机后坐到位后,复进簧伸张,推动枪机复进,拨机的上端被迫向后运动,下端离开击针尾部。取弹器的导引突榫沿供弹轨道运动,带动取弹器向下运动,使枪弹沿枪机前端的T形槽下降并与弹膛对正。抛壳挺撞击槽内的空弹壳,使空弹壳从下方抛出;枪机前进推弹入膛。枪机复进到位时,拨机头部进入击发阻铁的槽内,迫使阻铁下降释放击针击发枪弹,完成一个自动循环。生产和缺陷。勃朗宁M1917重机枪是由雷明顿、柯尔特和新英格兰威斯汀豪斯三家公司制造的,到1918年底共生产56608挺。该枪的缺点是水冷式机构过于笨重、机动性差、勤务性不好,尤其是在沙漠和高寒地区难以发挥效能。勃朗宁M1917重机枪诸元。原产国:美国 。口径:7.62mm 。弹种:7.62×63mm M1步枪弹/M2步枪弹 。全枪长:980mm 。枪管长:609mm 。全枪质量:43.16kg(枪身14.8kg,三脚架重28.36kg) 。容弹量:250发 。自动方式 枪管短后坐 理论射速 400—550发/分钟 战斗射速 250发/分钟 装备对象 军队
勃朗宁M1919A6轻机枪
勃朗宁M1919A6轻机枪勃朗宁M1919A6轻机枪(英语:Browning M1919A6 light machine gun)是勃朗宁M1919A4重机枪的轻机枪型号,由雷明顿公司生产。概述勃朗宁M1919A6轻机枪是在1920年代由雷明顿公司在勃朗宁M1919A4重机枪的基础上改进生产的,具有火力猛、杀伤力强的优点,配备了两脚架和枪托,必要时也可以安装在三脚架上充当重机枪使用,其实质上可以说是一挺通用机枪。整体情况勃朗宁M1919A6轻机枪发射7.62×63mm步枪弹,全枪长963.7mm,枪管长609.6mm,全枪质量13.96kg,轻型枪管质量2.11kg;枪管虽可更换,但更换方式落后,需重新调整闭锁间隙;初速860m/s,理论射速400—450发/分钟,战斗射速120发/分钟。结构原理勃朗宁M1919A6轻机枪采用枪管短后坐自动方式,卡铁起落式闭锁方式,仅能全自动射击。装备情况勃朗宁M1919A6轻机枪是在勃朗宁M1917机枪的基础上改进而成的,是M1919A4机枪的轻机枪型。20年代初,雷明顿武器公司开始小批量生产此枪,并在美国陆军试用。虽然美国陆军原本不愿装备这种轻机枪,而致力于研制勃朗宁BAR自动步枪。但在对比试验中,由于M1919A6轻机枪具有杀伤力强、火力猛的特点,其效果确实比勃朗宁BAR自动步枪好。因此,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期的1943年2月,此枪才正式批量装备美国陆军,被称为“代用装备”,装备量相对也少。该枪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朝鲜战争中作为美军的制式轻机枪。1958 年,M1919A6轻机枪被M60通用机枪取代,它装备美军仅十几年。勃朗宁M1919A6轻机枪 诸元原产国 美国口径 7.62mm弹种 7.62×63mm步枪弹全枪长 963.7mm枪管长 609.6mm全枪质量 13.96kg容弹量 250发自动方式 枪管短后坐理论射速 450—550发/分钟战斗射速 120发/分钟装备对象 军队
美制M1919A4重机枪
抗美援朝志愿军经典武器㉑美制M1919A4重机枪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初期的武器装备基本上是过去革命战争时期缴获的,有日制、美制、英制、捷克制等等以及国内兵工厂生产的。就火炮和枪械而言,就产自世界上24个国家98家兵工厂,其品种和型号多达110种。仅步枪口径从6.5毫米到11.43毫米多达13种,各种枪械的型号更是多达几十种,口径繁杂、样式各异,被称为“万国牌”。战争第二年开始,志愿军开步换装苏制武器,装备水平得到改善。同时,为适应人民解放军正规化和武器制式化建设的需要,我国除从苏联获得武器援助外,还争取在武器生产制造方面获得技术援助。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军械局意识到水冷式重机枪在坦克中占踞了太大的空间。战后,美国军械局计划开发一种气冷式机枪给步兵使用,最终在M1917A1式水冷式重机枪的基础上改进出了M1919系列机枪。M1919A4式机枪重18.6千克(包括脚架),与重达42.1千克的M1917A1式水冷式重机枪比起来重量大幅度减轻。珍珠港事件后,美国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M1919A4逐步取代了大多数M1917A1,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陆军最主要的连级机枪。直至大战结束后许多国家的军队还继续装备了一段时间。
美制M1919A4重机枪
美制M1919A4重机枪美制M1919A4重机枪性能参数口径:7.62亳米全长:1044亳米枪管长:610毫米枪身重:14.1千克枪身全重:20.46千克三角枪架重:6.36千克供弹方式:250发金属弹链冷却方式:风冷式枪口初速:860米/秒理论射速:450-600发/分有效射程:1000米M1919A4式重机枪足M1919里机枪的一个重要型号,为M1917A1式重机枪的改进型,是美国陆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最主要的连级机枪。由于该枪重量只有21公斤左右,在运动战中只需单人携行,非常的方便。在阵地战中,也可以根据战场情况随时转移阵地,进行快速部署。抗美援朝时期,最早入朝的志愿军部队装备了一定数量的M1919A4型重机枪,这些风冷式重机枪比“二四式”马克沁重机枪在冬季更加适用。在后面的战斗中,志愿军又大量缴获该枪和弹药,既减轻了后勤压力,使用效果又非常好,可以说是志愿军手中的利器之一。
美国M1919A4重机枪
美国M1919A4重机枪珍珠港事件发生后,M1919A4逐步取代了大多数M1917及其改进型M1917A1,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陆军最主要的连级机枪。研发历史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军械局意识到水冷式重机枪在坦克中占据的空间太大,而且这种重机枪对步兵来说质量太重。“二战”后,美国军械局计划开发一种气冷式机枪,用于步兵火力支援。最终他们以M1917A1水冷式重机枪为基础,研发出了M1919系列机枪,M1919A4就是该系列中的一种。性能解析M1919A4的全枪质量相比M1917来说大为减轻,并且它既可做车载武器又可用于步兵携行作战。该枪外观上明显的特征是枪管外部有一散热筒,筒上有散热孔,散热筒前有助推器。
M1917重机枪
M1917重机枪武器参数口径:7.62 mm(.30-06)全枪长:980 mm空枪重:47 kg(含脚架和冷却水)弹匣容量:250 rds弹链理论射速:450-600 RPM有效射程:1500 m原产国:美国历史与设计1917年,美国加入一战以后发现自己严重缺乏机枪,不得已临时使用法国的绍纱机枪,但是绍纱机枪可靠性差,于是马上美军在1917年定型了轻重两种机枪,重机枪就是M1917,而轻机枪为了避免和重机枪重名叫做M1918。M1917重机枪采用枪管短后坐原理,栓块起落式闭锁。由于定型时间完,在一战结束前只有1200挺下发到军队中。二战中使用的主要是改进后的M1917A1,改善了机匣强度,提高了武器可靠性。著名的战斗英雄巴斯隆使用的正是一挺M1917A1。在朝鲜战争中M1917A1也有少量使用。我国也曾经参照M1917的外贸型仿制了该型机枪,称为三十节式,口径改为7.92mm。是该枪性能糟糕,量产型没有一挺能够连续射击超过200发,所以没能大规模使用。
M1919中型机枪
M1919中型机枪M1919中型机枪,是约翰·勃朗宁在M1917重机枪基础上,改进而来的气冷式机枪,被美国等多个国家用于中型机枪、同轴武器及航空机枪等用途。M1919中型机枪与M1917重机枪的枪身结构几乎一样,大部分零件可以互换,主要改进了枪管套筒、两脚架、提把和枪托等零部件。M1919中型机枪外观上明显的特征是枪管外部有一个散热筒,筒上有散热孔,散热筒前面有助退器。M1919中型机枪与M1917重机枪一样,采用枪管短后坐式工作原理,卡铁起落式闭锁机构。虽然M1919中型机枪大幅减轻了重量,但仍然没有达到步兵轻松携带的地步。M1919中型机枪转移阵地时至少需要两人操作,基本上是一人扛机枪,另一人扛M2三脚架,另有人携带弹药箱。另外,M1919中型机枪不能像水冷式机枪那样维持长时间持续火力。英文名称:M1919 Medium Machine Gun研制国家:美国。制造厂商:柯尔特公司。重要型号:M1919A1/A2/A3/A4/A5/A6。生产数量:500万挺。生产时间:1919~1945年。主要用户:美国陆军、英国陆军、土耳其陆军、法国陆军、加拿大陆军。基本参数:口径7.62毫米、全长1346毫米、枪管长610毫米、重量14千克、最大射速600发/分、有效射程1400米、弹容量250发。
M1919A6机枪那点事儿
M1919A6机枪那点事儿这篇文是为了回复小伙伴的疑问,关于美国二战时期那挺M1919A6轻机枪到底有多烂。但讲道理,M1919A6确实算不上是什么好枪,但这个锅与其让它背还不如让美国陆军军械司去背。因为M1919A6只是一挺二战时用来应急的“通用机枪”。先这么说,M1919A6的前身是M1919A4。而M1919A4又是M1917去掉水套,改进三脚架之后的轻量化版本。然而这种全重二十多公斤、还需要三脚架的中型机枪并不能跟随步兵排作战,而是普遍发到连一级作为支援火力。问题来了,班排一级的自动火力怎么办?靠M1加兰德?确实,这种半自动步枪让极大的提升了美军步兵班的火力。然而光是半自动还不行,压制的活还是得靠自动武器。但美军到二战时期有正儿八经方便单兵携带的机枪不?BAR?不能算,因为BAR是自动步枪,它虽然可以全自动,但20发的下置弹匣火力持续性差不说,还不方便副射手换弹、枪管也容易过热,也没有快速换枪管的设计,这让它干不了机枪那种需要长时间压制的活。只能说BAR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美军班组自动火力的空缺。(装个两脚架就当自己是轻机枪?不存在的)话说回来,别看美军现在牛逼哄哄。但在二战之前的美军装备,尤其是陆军装备真的很一般。毕竟坚持了那么多年的孤立主义,在一战也就是打了个酱油的美军对新式战争的理解很有限。所以等二战正开打了才发现轻机枪的问题。前边说了,M1919A4连三脚架有二十多公斤,单兵没法快速携行。尤其美军当年看到德国人的MG34/42通机之后馋的不行,但战时想研发一款合适的机枪没那么容易。虽然他们也尝试逆向仿制MG42,结果还是以失败告终。而简单易行的办法就是给M1919A4减重。(山寨MG42的美国T24机枪)M1919A4加上两脚架(但也能接驳三脚架),按上便于抵肩的枪托,方便腰射和提行的提把,并给枪管减重,最终瘦身到14.7公斤(不含弹),勉强能让单兵携带的“通用”机枪就套了个M1919A6的名头问世了。但M1919A6依旧比MG42这种11.6公斤“真”通机重的多,而且方头方脑的机匣携行起来也硌得慌,减重后的枪管壁更薄,过热导致弹道散布没法看的问题依旧存在(毕竟M1917原本设计为水冷),因此射速也只能控制在400-500发/分,火力压制效果堪忧所以说,M1919A6只能算是个应急产物,并不适应二战乃至后期的作战场景,烂是应该的。我甚至认为M1919A6这货还不如马润在太平洋岛上拆飞机上那挺AN/M2,然后自己动手改出来的Stinger....
美国M1919A6重机枪
美国M1919A6重机枪研制M1919A6重机枪目的是为了弥补美军战场上火力空缺,其设计借鉴于M1919A4。研发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随着越来越多的美军部队参战,官兵们需要一种比M1919A4重机枪更轻,又比M1918A2步枪有更好持续射击能力的机枪。1940年,美国陆军开始了轻型机枪的试验和选型工作。1942年,美国陆军与有关军工厂制定了改进M1919A4重机枪的方案,1943年2月17日,美军正式将这种改进型武器列入制式装备,命名为M1919A6重机枪。性能解析M1919A6重机枪继承了一些M1919A4重机枪的优点,两种机枪相比,前者比后者重量要轻,这样增加了机动能力。M1919A6重机枪在散热筒前增加了两脚架,还增加了鱼尾形的枪托,这样可以兼作轻机枪使用。该枪重达14.7千克,事实证明它不能完全满足战场上官兵们作战地点不断变化的要求。即便如此,该枪仍生产了43000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