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锋

时间:2023-06-02 11:29:22编辑:优化君

王振锋,男,汉族,1984年10月生于河南省周口市,200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2003年9月至2007年7 月在河南理工大学采矿工程本科专业学习;2007年9月至2009年12月,在河南理工大攻读学采矿工程硕士学位;现在河南理工大学攻读矿业工程博士学位。

2003年9月—2004年7月,河南理工大学资源与材料工程系大学生自律会组织部副部长;

2004年9月—2005年7月,大学生自律会、青年志愿者协会会长;

2005年9月—2006年9月,学生会副主席;

2004年10月—2007年6月,能源学院03级团总支书记、班长;

2007年10月-2010年1月,能源学院研究生07级党支部书记、校特聘组织员。

2004年5月,获“河南理工大学百佳优秀团干部”;2004年12月,获“河南理工大学董事会奖学金”;2005年6月,获“河南省优秀学生干部”;2005年10月,获“河南理工大学十佳班长”;2005年6月,被河南理工大学推荐参评“全国百万青年志愿者助残先进个人”;2005年11月,获“河南理工大学一等优秀学生奖学金”;2006年9月,获“焦作市大中专学生社会实践先进个人”;2006年11月,获“河南理工大学一等优秀学生奖学金”;2007年05月,获“河南省优秀毕业生”。

2007年6月,王振锋在河南理工大学采矿工程攻硕士学位,在研究生学习期间,连续三次获得“河南理工大学一等优秀研究生奖学金”; 相继获“河南理工大学优秀研究生干部”、“河南理工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创新基金”、“河南理工大学优秀共产党员”、“河南理工大学乙等安采奖学金”、“河南理工大学优秀研究生”等荣誉称号。

2009年12月,作为提前半年完成学业的研究生,圆满完成学位论文答辩,并以优异的成绩获得“河南理工大学优秀硕士论文”;2010年1月被河南省教育厅授予“河南省优秀应届硕士毕业生”。

除学习专业知识,王振锋先后深入到郑煤告成矿、裴沟矿、超化矿;鹤煤六矿,晋城煤业集团成庄矿、赵庄矿,山西阳泉煤业集团新景矿、石港矿,山西焦煤集团杜儿坪矿,神华煤业集团保德矿等矿下井百余次,积累了不少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为其理论向实践转化提供了丰富的现场知识。

王振锋曾参与“瓦斯抽放新型封孔方法新型封孔材料及施工工艺研究”;“瓦斯抽采高压注浆封孔技术与封孔工艺研究”;“瓦斯浓度定量控制理论与配套联管系统研究”;“山西晋城赵庄钻探工艺技术研究—高应力易塌孔煤层钻进技术研究”等导师科研项目,这些都为培养其独立的科研能力奠定了基础。

另外,在学校王振锋还同其他专业研究生相互交流,利用学科交叉、优势互补的条件参加大学生科研竞赛项目,并取得一定的成绩,他组织研发的“基于单片机技术的瓦斯浓度自动调节阀”被学校推荐参加第七届河南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竞赛获得优秀奖。在读期间王振锋在国内外期刊发表《新型套筒扳手的研究》煤矿机械,2009(4);《采动影响下穿层钻孔新型封孔技术》;煤矿安全,2009(9);《寺家庄矿掘进巷道挂耳抽采改进技术研究》研究生学术讲坛论文集,2009(6);《可回收瓦斯抽采封孔管技术在何村矿的应用.》煤炭科学技术,2009(7)等学术论文4篇,其中中文核心期刊3篇。

煤层瓦斯抽采是治理矿井瓦斯和防治煤与瓦斯突出最有效方法之一,它不仅是安全生产的需要,也是节省能源、保护环境的迫切需要。联管系统是保障瓦斯抽采顺利进行的关键设备,瓦斯浓度高低又是决定抽出的瓦斯能否被利用的先决条件。

目前我国瓦斯抽采联管系统存在的问题较多,主要表现在联管速度慢、设备笨重、成本高、抗腐蚀能力差、不能重复利用、没有标准联管件等缺点。在瓦斯浓度控制方面,没有具体理论指导,全凭经验调节,这就使得瓦斯浓度控制效果差,因此许多钻孔关闭,不但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而且给煤矿安全生产留下巨大隐患。

为此,作者所在的科研团队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研制了新型的瓦斯抽采联管系统,并针对瓦斯浓度控制做了具体的理论分析。本文通过基础研究,介绍了浓度控制阀体、竖向联管件、横向联管件以及新型孔板流量计的研制过程,并进行了实验室实验和抗静电阻燃检测。

井下工业性安装试验证明了新型联管系统的优越性。在联管系统安装之后又进行了瓦斯浓度控制的工业性试验,通过分析所收集数据,发现低负压并不是提高低浓度钻孔瓦斯浓度的正确方法,对于抽采时间较长的钻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抽采负压能增加瓦斯流量,提高瓦斯浓度。

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了新的浓度控制方法,针对试验巷道的特点绘制了浓度控制曲线,可方便工人调节浓度。工业性试验表明,新型联管系统和瓦斯浓度控制方法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目前该论文研究成果在晋煤集团受到高度重视,并已经开始推广应用。

具有百年办学历史的河南理工大学,是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和河南省重点建设的骨干高校。其前身是1909年由英国福公司兴办的焦作路矿学堂,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所矿业高等学府和河南省建立最早的高等学校,历经河南福中矿务学校、福中矿务专门学校、福中矿务大学、私立焦作工学院、西北工学院、国立焦作工学院、焦作矿业学院等重要历史时期,1995年恢复焦作工学院校名,2004年更名为河南理工大学。

河南理工大学坐落在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河南省焦作市。焦作厚重的历史文化和秀美的自然山水,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优良的人文与社会环境。在学校办学历史上,著名教育家蔡元培、著名地质学家翁文灏、工矿泰斗孙越崎,先后担任学校的名誉董事、常务董事、董事长和名誉院长;张仲鲁、张清涟、丁观海、张伯声等众多留美学者、教授先后在校任教或担任学校领导职务。在他们的引领下,学校成为当时蜚声海内外的知名学府。

百年风雨,世纪沧桑。在一个世纪的办学历程中,河南理工大学铸炼形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大爱精神为导向,“自强不息,奋发向上”办学精神、“育人为本,崇尚学术”办学理念、“明德任责”校训、“好学力行”校风、“严慈,严谨,严格”教风、“勤勉求是”学风和“勤奋务实,爱国爱校”办学传统等为支撑的学校核心价值理念。历经百年积淀而成的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办学经验,为学校的腾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进入新世纪以来,河南理工大学师生员工抢抓机遇,与时俱进,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办学条件、规模、层次、水平和实力显著提升。目前,河南理工大学已发展成为一所理、工、管、文、法、经、教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学研究型大学。

学校占地面积3600亩,建筑面积100万平方米。学校设有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资源环境学院、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测绘与国土信息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政法学院、物理化学学院、外国语学院、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体育系、音乐系、公共管理系、文学与传媒系等19个院(系)和万方科技学院(独立学院)、应用技术学院、高等职业学院、成人教育学院、软件职业技术学院。有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一级安全培训中心和1个国家级技术研究中心,有1个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测绘局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和2个省级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安全技术工程、直线电机理论及应用、精密工程、应用数学等20个校级研究所。设有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2个二级学科博士点;7个一级学科硕士点、48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具有以毕业研究生同等学历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并在8个工程领域招收培养工程硕士;64个本科专业,覆盖7大学科门类。面向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具有招收外国留学生资格。现有研究生、普通本科在校生近32000人,成人教育在校生15000余人,高职学院在校生5000余人,应用技术学院在校生1200余人。

学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8亿元,建有网络中心、电教中心、计算中心、工程训练中心和电工电子、物理、语言实验中心等42个实验中心(室),1座地球科学馆。其中电工电子实验中心、工程训练中心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地球科学馆开馆以来接待过周铁农、周光召、朱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是焦作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图书馆藏书180万册,另有电子图书资料175万册,各类中外文文献数据库50余个,全面实行自动化管理,获得省高校图书馆现代化技术应用评估优秀评价。学校是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城市节点单位,校园网覆盖全校各个区域,被省教育厅命名为“数字化校园示范单位”。学校后勤改革成效显著,被评为全国高校后勤工作先进单位,学生公寓和食堂分别被评为省高校“示范性学生公寓”和“示范性学生食堂”。拥有3座标准田径运动场、各种球类运动场和大学生活动中心等完善的文化体育设施。

学校有教职工2264人,其中教授、副教授等高级职称者近600人。1455名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者1082人(博士330人,硕士752人),占总数的74.4%。有两院院士8人(含双聘),长江学者3人,外籍院士2人,省特聘教授7人,全国教学名师、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省管优秀专家、省教学名师、省(部)跨世纪学术带头人和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等80余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38人;还外聘80余名国际国内著名学者、专家、院士担任兼职教授。

在百年办学历程中,学校坚持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形成了完整的教育教学与人才培养体系,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学校2004年正式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成为河南省第一所接受评估并获得优秀评价的高校。

学校建成国家级、省级精品课程和省级优秀课程32门,拥有18个河南省重点学科(其中一级学科9个、二级学科9个),6个国家级特色专业,校级精品课程和校级优秀课程100门。承担国家和河南省教育教学改革项目170余项。获国家优秀教学成果奖2项,省部级优秀教学成果奖47项。近三年出版包括国家、省部规划教材115部,《安全工程学》等16部教材获国家、省级优秀教材奖。近年来,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英语竞赛、电子设计大赛等活动中共获得国家级和省级奖励300多项次,在大学生科技、文艺、体育等活动中,获得国家和省部级奖励600余项次。毕业生就业率连年位居全省高校前列。

百年辛勤耕耘,今日桃李芬芳。建校以来,学校共为国家培养8万余名高级专门人才。历届毕业生以思想政治素质过硬、专业基础扎实、综合素质好、适应能力强、发展后劲足而博得用人单位的欢迎与好评。绝大部分毕业生成为所在单位的骨干,有不少人成为知名的专家、学者、院士或担任省、部、市和大型企业的领导职务。

学校长期坚持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着眼服务能源工业和地方经济建设,着力开展科技创新,在若干领域取得了一批高水平创新性成果。在国际上首创瓦斯地质学科,在煤层气资源开发利用和矿井瓦斯灾害治理领域内取得一系列独创性成果,承担国家重大专项课题“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负责组织编制中国煤矿瓦斯地质图;创建中国陆相痕迹化石组合及其沉积环境模式,奠定我国痕迹学研究在国际上的学术地位;最早在国内开展永磁直线电机垂直运输系统研究,创立分段式永磁直线同步电机设计理论和设计方法,并建成永磁直线电机驱动无绳提升试验系统。同时,在井下防灭火、数字签名算法等方面的研究也达到了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

近5年来,累计获得科研经费近5亿元;年度科研经费突破1.6亿元,累积承担包括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科技攻关项目在内的国家级项目63项,完成省部级各类项目和企事业单位委托的技术服务与技术开发项目2000余项;获得国家级奖励18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20项,自主研发的20多个专利产品在全国各大煤业集团及石油企业广泛应用,为煤炭企业技术进步和安全生产发挥了重要作用。

学校是河南省较早实行开放办学的高校之一。20世纪80年代以来,先后与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波兰、俄罗斯、日本、韩国等10余个国家的20余所高校建立并保持稳固的合作关系,互派教师进修,或交流学生,或共同开展科学研究。

学校着力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以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不断创新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路、方法和途径,先后被授予河南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河南省高等学校五好党组织、河南省文明学校、河南省文明单位、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为学校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政治保证。

秉承百年老校的荣耀,沐浴着新世纪的朝阳,在新校区建设、申博、更名、评估等方面取得一个又一个重大突破、在较短时间内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河南理工大学,正以“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提升内涵,加快学校发展”战略思想为指导,集中精力进行内涵建设,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着力提升科研、学术和办学水平,不断加快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建设步伐,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河南理工大学的未来一定会更加灿烂辉煌。

早在建校之初,学校就设立矿务学门,培养采矿、冶金和铁路专门人才。采矿工程专业是在矿务学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已经成为培养采矿工程高级人才的重要基地。近年来,面对飞速发展的煤炭经济,采矿工程专业秉承“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优良传统,深深扎根于矿山,不断开拓创新,为促进河南省乃至全国煤炭工业的科技进步发挥了积极作用。目前,采矿工程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采矿工程专业拥有国家级精品课程《采煤概论》、《开采损害与保护》,是河南省一类重点学科、采矿工程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和博士授权点,已逐步形成稳定的五个专业方向:①资源开采技术现代化;②巷道矿山压力及其控制;③矿井通风与安全;④矿山岩体力学;⑤岩层移动与地面保护。高水平的科研和教学条件为培养创新型的采矿专业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采矿工程教学团队现有专职教学科研人员30人,其中包括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653”首席专家1人,国家煤炭工业技术委员会专家委员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人,国家安全生产专家2人,高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全国师德先进个人1人,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安全生产专家1人,河南省安全生产专家1人,河南省特聘教授2人,河南省教学名师2人,河南省优秀教师2人,省级学术带头人2人,省部级拔尖人才4人,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2人,河南省优秀教育工作者2人,河南省中青年骨干教师5人,校级特聘教授4人,博士生导师11人。

上一篇:邱辉

下一篇:檀黎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