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川镇

时间:2023-06-02 14:14:41编辑:优化君

樊川镇

樊川不仅是古镇,而且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创造过“小小樊汊赛扬州”的辉煌。她的繁荣时期,可追溯到太平天国年代,特别是在军阀混乱时期,江南一带尤其是镇江的一些巨商大贾,由于战乱纷纷选择避难栖身之所。当时社会上流传着这样的说法:“有钱有势的迁四川,有钱无势的到樊川”。于是随之而兴的酒楼茶肆、青楼烟馆、书场戏院,应有尽有,出现了“商号如林,商贩如星,人潮如流,船只如梭”的繁华景象,加之樊川与扬州又有着极为相似的地理位置和秀美的自然环境,客商纷纷称赞:“樊汊虽小,热闹不亚扬州。”因而樊川就有了“小小樊汊赛扬州”的美誉。

经过2000年、2005年两轮乡镇区划调整,新建樊川镇是由原樊川镇、永安镇、三周乡、东汇乡四个乡镇合并而成。

在新的竞争平台上,樊川镇积极抢抓新机遇,充分发挥新优势,着力实现新跨越。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该镇实际,负重前行,顺势而为,乘势而上,提出了“群策群力、共建共享,全力打造古镇新辉煌”新的奋斗目标。通过全镇发动,全民动员,全面推进,努力打造一个实力樊川、活力樊川、魅力樊川,并将樊川建设成“经济强镇、交通要镇、生态美镇、文化名镇”。

2017年,全镇实现GDP32.2亿元,同比增长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7.5亿元,同比增长16.3%;两税收入2亿元,同比增长62.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7亿元,同比增长56.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620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810元,分别增长8%、9%。

首先,在经济发展上突出产业支撑。坚持以招商引资为第一主抓手,以项目推进为第一突破口,以工业集中区建设为第一“助推器”,全力推进“三位一体”。特别是充分发挥既有产业优势,拉长产业链,建设产业园。在原有区域经济发展规模的基础上,形成一区三园“即以科技产业、东汇锌业园、永安汽配园为主体的樊川镇工业集中区”,其中科技产业总规划面积7平方公里。该镇享有“汽配之乡”的美誉,生产的汽配产品达20多个品种,100多个系列,有产业工人3000多人,年产值达18亿元,与厦门金龙、南京跃进、安徽江淮、北汽福田、上海纽荷兰、桂林大宇等集团保持了频繁地业务往来。该镇除汽车发动机外,其余汽配产品都可以生产。在机械制造上,该镇有江苏省著名的印染机械、纺织机械生产企业,科技研发和市场开发能力在同行业中享有很高声誉。同时,该镇从事锌系列产品生产的企业有30多家,年产值达5亿元,产品供不应求。此外,绗缝工艺、塑料制造、柳器编织、布轮加工等,也是该镇工业的特色品牌,有着较大的经济规模和较强的生产能力。

果蔬产业

樊川镇

樊川种植猕猴桃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一开始,以培养苗木为主,苗木曾远销日本,新加坡及东南亚诸国。后采用公司加农户形式广泛种植,樊川镇种植猕猴桃5000亩,有徐香、海沃德、金魁、红阳等10余种国内外优良品种,是华东地区规模最大、设施最先进、产品质量最好的优质猕猴桃生产基地,也是全国为数极少的有机食品基地之一。樊川古镇

千年古镇--樊川,位于江都区东北部,与高邮、兴化接壤。她源于隋,名于唐,盛于清末民初。

历史上隋文帝开挖山阳渎,从山阳镇到茱萸湾,经樊汊,达三垛,已整整1420年。在此之前,古镇已初具规模,今镇区三阳河内多处井底尚存,弧形井砖埋藏于河底,井砖见证了樊川的古老,也许在秦汉时期或两晋南北朝时期,樊汊已经成为集镇,千百年后更名为樊川。无论古代史称樊汊也好,近代史称樊川也罢,樊汊与樊川有着共同的特征:“汊”,河流的分岔,水也;“川”,河流,川流不息,水也。古镇因水得名,遇水而兴。

樊川河塘沟汊纵横,老三阳河、斜丰港、盐邵河在此交汇,地处泰县、高邮、甘泉三县结合部,南头有樊家垛,三阳河东则有南汊沟、中汊沟、北汊沟,故名樊汊。南汊沟、北汊沟已填平建房。今唯存与三阳河、盐邵河通活水的中汊沟,今运输社、自来水厂南。

樊川不仅是古镇,历史上曾有过“小小樊汊赛扬州”的辉煌,清代道光年间,兴化诗人李国宋在《宿樊汊》诗中是这样描写的:

二月柳丝长,归帆挂夕阳。

春风吹野水,瞑色近河梁。

宿草霜根白,残云雨脚黄。

玉楼高半掩,绣被冷孤航。

樊川镇

可见清代道光年间樊汊镇已有不少华丽的楼房,她的商业繁荣由来久矣,而且也书声嚷嚷,人才辈出,清末樊川出了好几位秀才:同治年间的葛锦泰秀才,光绪年间的徐灿英、徐灿蘅兄弟秀才;经厚庵、经文叔父子秀才;还有经竹书秀才(经谷平之父)、经又谯秀才(经实秋之父)、经朋山秀才(已故经持平先生的先祖)、张子良秀才(张增九之父,张学宏的祖父);樊榜、葛久超两位武秀才;有些秀才却是客籍,如李少卿是兴化人,杨元章是镇江人。而举人则是空白。

直至抗战时期,江南镇江(江苏省省政府)、常州的一些富商巨贾,由于连年战乱,纷纷迁往江中北樊汊作避难栖身之所。淞沪抗战期间,上海市民的救国行为通过报纸广播传到了全国,全国民众都关注着上海的战争,满腔爱国热忱的同胞伸出了援助之手。镇江的盐商李翼如(樊川人)为援助淞沪抗敌,将他所有房产全部变卖捐赠。他的房产在江都与泰县交界的樊川镇上,典基有170间,内有花园回廊,亭台湖石。门外街市房屋49间,建筑费花7万多元,连地基价值10万元以上。他找到劝募委员会,要求将他的房产估价后全数购买救国公债。李家是淮扬八大盐商之一,可惜家道中落,他膝下无子,他说:“国就是家,没有国就没有家。”李翼如先生毁家抗战救国之精神将永铭青史。

1937年12月8日,日军铁蹄踏入时为江苏省会的镇江,镇江沦陷。《沦陷记的作者张怿伯(1884-1964,樊川人,辛亥革命海军举义功勋卓著的英雄),当时是镇江金山公司的总经理。1938年2月,张怿伯乘船逃离镇江,赴江北水乡古镇樊汊祖居,根据“身之所历,足之所至,耳之所闻,目之所见”,实录了当时的情景,奋笔写成《镇江沦陷记》。初版包括“沦陷前之种种”、“一二·八日寇陷镇江”、“劫掠”、“奸淫”、“烧杀及伤害污辱”、“其它种种”以及“杂录”等八章,以笔为枪,详实的第一手资料揭露、控诉日寇的野兽罪行,激励中国人民的抗日杀敌的激情。因此,远在书稿写成之日,他就千方百计地以自费出版、免费寄送的方式,向全国各地寄出4000余册,成为一份讨伐日寇罪行、动员民众奋起抗战的檄文。

当时就流传着这样的说法:“有钱有势的上四川,有钱无势的到樊川”。于是,随之而兴的酒楼茶肆、青楼烟馆、书场戏院,应有尽有,呈现出“商号如林,商贩如星,人潮如流,船只如梭”的繁华景象。樊川与扬州又有着极为相似的地理位置和秀美的自然环境,客商们纷纷赞曰:“樊汊虽小,热闹绝不亚于扬州。”樊川的繁荣由来已久,从十九世纪五十年代至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常州、镇江、扬州的一些巨商大贾为避战乱,相继迁入樊川,人口猛增、资本扩大、百业纷呈,蔚为壮观。本地的滕、黄、葛、吕、徐五大家族,加上外来的四大公馆、十大商号,当时的繁荣可想而知。可见“小小樊汊赛扬州”的美誉决非凭空而得。

抗战胜利后,为适应形势的需要,1945年12月,中国***华中二地委决定江都分县,通扬运河以南为江都县,以北地区为樊川县。中共樊川县委、樊川县民主政府设在樊川镇。1946年3月底,国民革命军黄伯韬整编25师全部占领了分县后的江都县全境。江都县干部全部撤到樊川县,为适应这一突然变化了的斗争形势,同年4月,江都、樊川两县合并,仍称江都县。分县与合并,时间虽然不长,但是,说明了扬州地区历史上建立过樊川县

改革开放后,百业待兴。樊川镇经过2000年、2005年两轮乡镇区划调整,新建樊川镇是由原樊川镇、永安镇、三周乡、东汇乡四个乡镇合并而成。行政区域面积116.11平方公里,人口7.1万人,分别居全市第4、第6位,是江都市委明确四个中心镇之一,共辖21个村委会,5个社区居委会。

樊川镇

区域综合实力持续攀升。2016年全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9.5亿元,同比增长9.1%,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900万元,同比增长17.7%,工业开票销售27.41亿元,同比增长8.7%,工业入库税收1.05亿元,同比增长36%,设备抵扣税879万元,同比增长20.5%,农民人均纯收入24800元,同比增长9.7%。

经济转型升级持续推进。顺利完成14个区级重大项目任务,投资9亿元的里下河农科所科研基地项目落户我镇。谋划推进锌业产业园建设,反复修改论证园区规划方案,完善园区国土、规划、环评等手续,加快锌业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

镇村建设步伐持续加快。先后改造工业园区同合路、樊东南路;改造永安至樊川通道,永樊大桥、永樊公路建成通车;投入300多万元实施永联村千亿斤粮项目。

民生社会事业持续改善。建立21个村级慈善工作站,“非常爱”爱心志愿者团队已发展会员90多名,荣获市、区优秀志愿者团队称号。全镇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脱贫640户,占79.8%。改造农村卫生户厕200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100%。樊川小学连续5年、永安小学连续3年被评为A类学校,三周小学、东汇小学创成省义务教育现代化学校。大运河邗沟东道樊川段申遗工作获得国家文物局立项批准。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建成镇多功能文体广场,21个村完成体育设施提档升级改造,群众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得到进一步提升。

其次,在交通建设上突出框架工程。樊川之所以创造了“小小樊汊赛扬州”的辉煌,除了特定的历史时期,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有盐邵河这一水路优势,过去每日有70多条帮船开往苏北各地,载货运客川流不息。233省道安大公路贯穿全镇,省级河道三阳河、盐邵河交叉过境,紧邻新建成的扬州泰州机场。此外绕境而过的京沪高速有真武、八桥两个入口直达镇区,只需十分钟的路程,方便快捷。樊川镇先后改造工业园区同合路、樊东南路;改造永安至樊川通道,永樊大桥、永樊公路建成通车;实施永东线共10.6公里提档升级道路改造工程;新建樊川北部东西向352省道,顺利完成352省道路基建设工程;改造农村危桥15座。[1]

环境保护

再次,在环境保护上突出生态农业。当前,良好的生态环境逐渐成为吸引外来投资的重要因素。该镇在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突出生态农业建设。该镇是“猕猴桃之乡”,从事猕猴桃种植有近20年的历史。该镇按照“投资多元化,经营市场化、品牌国际化、种植规模化、农民职业化”的要求,成立了猕猴桃科技开发公司,注册了“康植园”商标,取得了“有机食品”证书,扩种面积达300多亩,建成了江苏省最大的猕猴桃生产基地,而且园区内白鹭成行、野兔成群,昔日难见的野鸡、喜鹊、刺猬到处飞走,成为都市人休闲的好去处。同时,该镇千亩成片林,郁郁葱葱;千亩藕池,莲花飘香,碧波荡漾,常引得行人驻足观赏。此外,百头梅花鹿养殖场,数百只特种龟观赏园,万只扬州鹅繁殖基地,万亩优质稻米示范区,各具特色,相得益彰。该镇因此被评为“江苏省绿化先进乡镇”,而且一个集休闲、娱乐、狩猎、度假为一体的生态农业观光园区也正在筹建之中。

队伍建设

为扎实推进平安创建工作,切实提高政法队伍素质,樊川镇在政法口开展了“创特色、争名次、比服务”活动。该镇制定了“创、争、比”活动的实施方案,并以镇党委22号文件下发到政法各单位。“创、争、比”的具体内容是:创特色:各单位工作要有创新、有特色,全年确保有一项工作被市级以上作为经验在报刊上推广或提供现场会推广;争名次:各单位工作在本系统年终考核时位次前移,力争受表彰奖励。比服务:通过测评,人民群众对各单位的满意率与相比有明显提高。通过开展“创、争、比”活动,进一步增强政法部门工作人员的责任感、使命感、荣誉感,在全镇营造政法综治工作“比学赶帮超”的热潮。

旅游

樊川镇

最后,在文化旅游上突出古镇底蕴。樊川古镇,因水而名,因水而盛。三里长街,一水中流,从西南奔向东北,注入板桥塘。街河两边是河房,别有一番情趣:结茅为庐,冬暖夏凉;水榭画阁,古色古香;临轩一啸,绿云如涌;冬日围炉,红袖添香。有唐代建筑“古水陆寺”、“武当行宫”等众多庙宇。仅水陆禅寺有山门、大雄宝殿、藏经楼及禅房百余间,香火鼎盛千载。如今,该镇正在修建古水陆寺和大悲禅寺,力求“修旧如旧”,着力恢复古镇风貌。同时,积极推广传统风味小吃“樊川小肚和猪头肉”,发展饮食文化,从而挖掘古镇的人文内涵,打造优美的人居环境。

樊川镇正在修建古水陆寺和大悲禅寺,力求“修旧如旧”,着力恢复古镇风貌。积极推广传统风味小吃“樊川小肚和猪头肉”,发展饮食文化,从而挖掘古镇的人文内涵,打造优美的人居环境,以此吸引众多商家到樊川这片投资兴业的热土,共品千年古镇的深深底蕴,共享“小小樊汊赛扬州”的辉煌。[2]

上一篇:鲆鲽

下一篇:莫非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