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平癞子锣鼓

时间:2023-06-02 15:48:51编辑:优化君

清嘉庆时龙门镇名土门场,以街道南边一街门用泥土筑成而得名。

民国初置龙门镇,以街道沿线有六个山包连接似一条龙而得名。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改龙门乡。

1958年改公社,1966年更名为红日公社,1984年恢复龙门乡。1992年10月撤区并乡建镇,由原拱桥乡、龙门乡合并设立龙门镇。

位置境域

龙门镇位于梁平县西北部,东邻文化镇、城北乡,南接明达镇,西倚竹山镇、达川区碗厂乡,北连新盛镇,距梁平县城32千米。全镇幅员面积53平方千米,中心位置约在东经107°42′,北纬30°48′。达万铁路开江火车站9千米,渝万高速公路30千米。

地形地貌

龙门镇地形呈南北走向,地势南高北低,海拔452—952米,平坝、丘陵、山区皆有,唯岭谷之间的平坝区域系梁坪大坝向北伸延部分。

气候

龙门镇[重庆市梁平县龙门镇]

龙门镇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7℃,无霜期256天,年降雨量1200毫米。水文

龙门镇境内有周家河穿过,与另一条小溪相接,河道长度4.6千米。

水资源

龙门镇有小(一)型水库2座,小(二)型水库1座,山坪塘169口,蓄水量274.2万立方米。

矿产资源

龙门镇地处“大天池”天然气矿核心地带,2014年,有10口气井建成投入使用,日产气量90万立方米,年产量达5亿立方米。

龙门镇[重庆市梁平县龙门镇]

2014年,龙门镇辖文圣、明亮、龙凤、河源、三官、河龙、沙井、拱桥、乐胜、马鞍、花庙等11个村,下设84个村民小组。政府驻地龙凤村。

2014年,龙门镇总人口28184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805人,占总人口10%。汉族为主。

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龙门镇常住人口为13812人。[1]

综述

2014年,龙门镇地方财政收入1370万元,社会消费总额850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8100万元。年末金融机构网点各项存款余额3.3亿元、贷款余额1050万元。

第一产业

龙门镇[重庆市梁平县龙门镇]

2012年,龙门镇保持粮油播种面积3.9万亩以上,年产量1.7万吨,产值4420万元,其中水稻制种625亩,带动农户200余户。同时,在明亮村实行玉米地膜覆盖试点1000余亩,带动农户300余户,产量500吨,产值120万元。全镇共发展规模养鸭大户11户,年出栏16万只以上,产值580万元;发展规模养鸡大户7户,年出栏12万只以上,年产值达到620余万元;发展规模养猪大户19户,年出栏8200余头,年产值达到1230余万元;新培育规模养牛场1户,年出栏500头。培育规模养蜂大户1户,养蜂60群以上,年产值6万元。

2014年,龙门镇农业总产值实现1.4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319元。全镇有耕地面积18474亩,森林面积25000亩,优质粮油基地5000亩。粮食总产量为1.6万吨,出栏生猪3万头,家禽41.2万只。肉类总产量3268吨,畜牧业总产值达到7628万元。全镇栽桑1000余亩,产茧4000公斤;种植竹子8000亩,改造低产林2000亩,竹林总面积达到20000余亩;大棚西瓜、水稻、蔬菜种植面积上万亩。成立农村专业合作社14个,推广农业新技术20余项,水稻无公害栽培1.6万亩,测土配方施肥1.2万亩,农作物病虫害防治2万亩。

第二产业

龙门镇[重庆市梁平县龙门镇]

2013年,龙门镇有民营企业39户,规模以上企业2户,规模以下企业4户,微型企业38户,市场主体2800余户,从业人员4500余人,年营业额2.1亿元。培育个体工商户240余家,全镇从事竹制品加工产业的农户达到4000多户,发展竹制品收购销售经纪人15名,产值超亿元,农户户均增加收入5000元以上。

2014年,龙门镇工业总产值达到2.69亿元,增长24.7%。全镇有微型企业32家,规模以上企业2个,煤矿企业2个,木材加工厂2个,矿石开采厂2个,润滑油厂1个,颗粒型塑料厂1个,大米加工厂3个。培育以竹制品加工为主的市场主体100户、微型企业10户。培育发展销售大户9户,县级龙头企业1户,发展收购销售经纪人15名,成立专业合作社4个,成功申办微型企业11户。带动农户4500余户,年销售产值1.6亿元。

第三产业

2014年,龙门镇境内有农贸市场2个,商业门市600多个,运输、餐饮、建筑等行业个体工商户1000余户,非公企业2800余家,从业人员4500余人,年营业额2.1亿元。

基础建设

2012年,龙门镇启动实施了拱桥村大福坝农民新村建设,规划占地130余亩,预计入住450余户、1500余人。2011年至2012年投入资金700余万元,完成了土地置换、地差补偿、附作物补偿、道路硬化、给排水安装、电力安装、天然气安装等施工前期准备工作,100余户建房户已完成房屋主体工程建设。

2013年,龙门镇完成了8千米农村公路硬化工程,实施了3.5千米龙拱路路面拓宽工程,对龙门场镇至拱桥场镇的水泥公路由原来的4米拓宽至8米,解决道路拥堵问题。投入700余万元启动实施大福坝农民新村建设,建成巴渝新居300余户,改造D级危房80户。累计筹资1000余万元硬化农村公路60余千米,快速推进河道整治工程,启动实施场镇6000米供水管网改造升级工程,为1800户居民安装天然气。建设明达至龙门的自来水主管网和庭院(入户)管网,开挖卫生井200口,解决8000人的饮水安全。

2014年,龙门镇新建客运站1个,日发客车200人次。整治山坪塘22口,清淤渠道25千米,治理病险水库3个,增灌农田67公顷,解决10000人饮水。农村低压电网已改造90%,农村同村同价电价覆盖率100%。全镇有邮政网点1个,投递点1个,乡村通邮率100%,全年业务总量200万元,报纸、杂志累计发行1.3万份。电信企业1家,服务网点12个,电话交换机总容量5万门,固定电话用户0.7万户,电话普及率96%。移动电话用户1.5万户,互联网用户0.3万户,全年电信业务收入500万元。

文化

2013年,龙门镇为“农家书屋”配送图书、音像制品近10000册,健全村文化活动室11个,文服中心综合考评获得市级“一类”站点,每月举办村民课堂,梁平摊戏、梁平孝歌成功申报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4年,全镇有文化站、广播电视站各1个,村级公共文化服务中心11个,村文化室(农家书屋)11个,文化活动场所11个。实现广播电视村村通,全镇广播电视覆盖率80%。学校体育场3个,看台设座300张,两个村已安装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20%。

教育

龙门镇拱桥完全小学

2014年,龙门镇有幼儿园3所,小学2所,中学1所,专任教师154人,在校学生2361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医疗卫生

2014年,龙门镇有综合性卫生院一个,门诊部2个,床位26张,专业医务人员22名,村卫生室12个,乡村医生31名。城居民参加新型合作医疗参保率95%以上。

社会保障

2013年,龙门镇实现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100%全覆盖,成功申报农村低保户393户,1083人。龙门镇敬老院共集中供养五保老人18个。

2014年全镇享受农村低保1055人,累积发放资金109.143万元。发放各类救灾资金7.5万元,优待金、抚恤金等70.2万元。帮扶资金贫困学生2人,资金8000元。有敬老院1个,床位40张,供养农村五保人员18人。

龙门镇境内有省道渝巫公路纵贯南北,村级公路60千米全部硬化,组级公路通达率75%。

2014年,龙门镇对癞子锣鼓、梁平抬儿调、跳端公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收集整理,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开办癞子锣鼓培训班培养传承人,梁平傩戏和梁平孝歌被成功申报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癞子锣鼓

龙门镇[重庆市梁平县龙门镇]

癞子锣鼓是重庆市梁平县境内流传的一种汉族民间器乐。在梁平,前人有“蜀人朝山,锣鼓喧天”之说。

历年来,梁山癞子锣鼓与当地民众的生活紧密相连,每逢节日盛会、开业庆典、生日礼仪、婚丧嫁娶等,人们总爱用梁山锣鼓来渲染气氛。一年一度的梁山锣鼓迎春抢彩已成为当地代代相传的民俗习惯。此外,还可根据人们生产劳动、生活的需要,即兴在乡村院坝、田间地头进行演奏娱乐。

2006年5月20日,梁平癞子锣鼓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梁平抬儿调

龙门镇[重庆市梁平县龙门镇]

梁平抬儿调又称抬工号子,因抬工俗称抬脚儿,故又名抬脚儿调儿,是流传于重庆市梁平县域内的一种汉族民间音乐形式,由当地的抬工号子发展演变而来,距今至少有数百年的历史。

抬工组合,有2人抬、4人抬、6人抬、8人抬、16人、32人、48人抬、64人和128人抬等。所抬货物视重量配备相应人数,人均负重在50-80公斤,头杠和尾杠负重能力高些,一般在100-200公斤,128人抬的组合能抬5吨左右的重物。抬工技术要求很高,抬肩,起步十分讲究,头杠和尾杠作为领杠人,既要力气大,也要桩子稳,才能全面指挥全体抬工。人越多,场面越惊险,表演越精彩,越显示出整个队伍的技能。

2008年,文化部正式公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名单,梁平抬儿调入选。

上一篇:叶沉香

下一篇:杜车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