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都是90后的歌词
我只是不懂
我惦念的究竟是以前
现在亦或未来
思绪一点一点被吞没
人影一点一点被覆盖
温暖一点一点被泯灭
我一直都记得
那个对我说
你若安好 便是晴天的人
只是我却那么不小心的把你给弄丢了
寻寻觅觅 始终不能如一
各安天命
你说有些人注定只能是路过
除了释怀别无选择
谁是谁的风景 谁是谁的过客
路过你的路 苦过你的苦
其实,我一直都懂
有些人 我只能远观心念
有些事 我只能释怀如初
有些歌 我只能唱给自己
有些话 我只能说给自己
懂人自懂 无须多说
念旧 是我丢不了的
惦念 是我放不下的
敏感 是我弃不去的
我想说 无论你们接受与否
世界可谓那么大那么小
也就一个我
穿过流年指缝
我亦独步行走光影年华间
有一首歌歌词是:属于你属于我属于我们八十年代的新一辈。请问是什么歌?
歌词:属于我,属于你,属于我们八十年代的新一辈,出自歌曲《年轻的朋友来相会》
中文名称:年轻的朋友来相会
所属专辑:妹妹找哥泪花流
歌曲时长:02:15
发行时间:1980
歌曲原唱:李谷一
填 词:张枚同
谱 曲:谷建芬
歌词:
年轻的朋友们,今天来相会
荡起小船儿,暖风轻轻吹
花儿香,鸟儿鸣,春光惹人醉,
欢歌笑语绕着彩云飞。
啊,亲爱的朋友们,美妙的春光属于谁?
属于我,属于你,属于我们八十年代的新一辈!
再过二十年,我们重相会,
伟大的祖国该有多么美!
天也新,地也新,春光更明媚,
城市乡村处处增光辉。
啊,亲爱的朋友们,创造这奇迹要靠谁?
要靠我,要靠你,要靠我们八十年代的新一辈!
但愿到那时,我们再相会,
举杯赞英雄,光荣属于谁?
为祖国,为四化,流过多少汗?
回首往事心中可有愧?
啊,亲爱的朋友们,愿我们自豪地举起杯,
挺胸膛,笑扬眉,光荣属于八十年代的新一辈!
我们都是80后的图书目录
谨以此书献给所有80年代出生的人推荐序一:同为“80后”推荐序二:一本新生代的集体日记总序:我们长大了写在前面的话引子 如果你是80后第一章 回忆80后——记忆中的童年记得当时年纪小,我爱谈天她爱笑。风在树梢鸟在叫,不知怎么睡着了梦里花落知多少……弹指间,“80后”已然长大成人,童年渐渐地淡去,但穿梭于高楼大厦之间的我们却仍然怀念童年,那永远不能重来也永远只属于80年代的童年……第一节 趣味童年:每天疯玩到太阳落山第二节 怀旧影像:动画片是最美好的回忆第三节 影像中的记忆:陪伴我们成长的电视剧第四节 留在舌尖的余味:香喷喷,甜丝丝,好吃看得见学在80后——一直很努力我们最美好的青春留在这里,在这里成长,那一幅幅美丽的青春笑容荡漾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第一节 校园情怀:还记得儿时同桌的TA吗第二节 高考七月:那激情燃烧的岁月第三节 菁菁校园: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爱在80后——独自等待爱,有时,真的就是一种感觉,一种魂牵梦萦的感觉;有时,真的就是一种意境,一种心手相携的意境;有时,又会是一种情怀,一种两情相悦的情怀……第一节 李雷与韩梅梅:那些回不来的小暧昧第二节 人之初恋:第一次牵手的时候第三节 我们的“情流感”:脆弱、无奈、迷茫、憧憬第四节 两个人的温暖:新结婚时代奋斗80后——赢得自己为梦想、为生活、为工作,关于人生的起点,我们没有选择。一路坎坷,一路的苦与乐,经验与微笑将注定与我们同行……第一节 漂泊在外:没有选择的起点第二节 80后职场:一代更比一代“猛”第三节 理财:存、省、投第四节 创业:我们一起上路尾声 未来我们一定是脊梁我们的未来,我们的明天,一直在憧憬,一直在寻找……后记
我们都是80后的同系列书籍
《告别“蜗居”:“80后”购房指南》作者:孙超,康瑞锋编著出版发行:企业管理出版社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邮编:100048印刷:香河县宏润印刷有限公司书号:ISBN 978-7-80255-379-8经销:新华书店规格:170毫米X 240毫米 16开本 15印张 200千字版次:2010年1月第1版 2010年1月第1次印刷定价:25.00元简介:“80后”青年大多刚工作不久,或为爱侣“有房才结婚”所苦,或为父母“赶紧买房,再涨就永远买不起”所逼,究竟要何去何从?如果你是准备买房的“80后”,请你打开这本书,它将帮你全程解答购房难题。购房要慎重,尤其是“80后”的年轻人。本书针对“80后”的性格特点和切身实际,对中国房地产现状、购房程序、办理贷款流程以及购房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地方一一表述,目的是让“80后”年轻人对购房的各个环节更加清晰明确,帮助他们规避购房中的各种欺骗行为,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全书脉络分明、通俗易懂,适合所有年轻人阅读。《“80后”职场使用手册》作者: 孙超 康瑞锋出版社:企业管理出版社ISBN:978-7-80255-417-7上架时间:2010-4-4出版日期:2010 年4月开本:16开页码:227版次:1-1定价:28.00元简介:如今,我们这些从小衣食无忧的“80后”告别校园,进入了社会,一方面给各行各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另一方面,一些社会固有的观念也冲击着我们敏感的神经。在职场这样一个看不见硝烟的战场上,我们仍未摆脱稚嫩,这里的“潜规则”、人际障碍、工作压力常常让我们疲于应对。我们脑子里满是迷茫,一边渴望保持自己的个性,一边又在思索如何改变自己,一展抱负。本书结合“80后”自身的生活轨迹和性格特点,展示了“80后”职场的真实面目,以帮助我们认清优势,改正缺点,获得职场拼的生存智慧,短时间内把自己打造成一位职场多面手,探索出纵横职场的成功之道。
80后的人们现在在做什么?
80后的我们是怎样的一代人: 当我们读小学的时候,读大学不要钱; 当我们读大学的时候,读小学不要钱; 我们还没能工作的时候,工作也是分配的; 我们可以工作的时候,撞得头破血流才勉强找份饿不死人的工作做; 当我们不能挣钱的时候,房子是分配的; 当我们能挣钱的时候,却发现房子已经买不起了; 当我们没有进入股市的时候,傻瓜都在赚钱; 当我们兴冲冲地闯进去的时候,才发现自己成了傻瓜; 当我们不到结婚的年龄的时候骑单车就能娶媳妇; 当我们到了结婚年龄的时候没有洋房汽车娶不了媳妇; 当我们没找对象的时候,姑娘们是讲心的; 当我们找对象的时候,姑娘们是讲金的; 当我们没找工作的时候,小学生也能当领导的; 当我们找工作的时候,大学生也只能洗厕所的; 当我们没生娃的时候,别人是可以生一串的; 当我们要生娃的时候,谁都不许生多个的。 希望采纳
80后是不是真的已经老了
80后,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词?
对于80后,这个年纪的我们,不怕跌倒、也不怕犯错、最怕的是我们什么都没做就已经老了。
我们这一代人,见证了刚刚改革开放的中国,见证了改革开放的过程,见证了中国经济的腾飞。
但似乎在这几年,我们就迫不及待地说奔四了、奔四了,我们以横着、竖着、趴着、躺着,以各种高难度的姿势走遍了这个 社会 ,80后的我们血液里伪装的狂妄和骄傲、包括能改变的和不能改变的已深深的埋藏在了心底。
曾经满怀热爱追求自己梦想和理想的心,都已烟消灰灭,而今、面对的都是自己以前没曾想过的现实问题,养孩子还养老人、 车贷、房贷、信用卡、 悲哀 悲哀,人生真是悲哀,快乐也好 痛苦也好,唯有时间在变、人在变、世界也在变,一样样的老去, 同是80后的你们,现在有什么感想?
80后:我们老了怎么办?
我们这一代80后,二十几岁刚毕业的时候,只会想怎么才能养活自己。三十几岁结婚生子,每天一睁眼就是孩子、房贷和车贷,满脑子只有工作和怎么多赚钱。如今到了四十的年龄,时不时开始忧虑,我们老了以后怎么办?
祖辈父辈的养老模式
爷爷辈那一代人,延续着中国几千年的养老方式,传宗接代养儿防老。那时的社会还都是,像过去那样一大家子一起住,老人老了以后,儿子儿媳会承担赡养老人的义务。老人也会觉得理所应当住在儿子家,老了以后由儿子儿媳来照顾。
到了爸妈这一代人,小家庭也就是我们说的三口之家,不再一大家子聚集而住。这些小家庭的孩子,长大以后在大城市成家立业,也会想着把父母接过来一起。可是父母更习惯自己的居住环境,并不乐意跟孩子们一起住。父辈这一代的养老,更多的是依赖老伴和不错的社保体系。
80 后老了会面临的现状
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的模式一定是以小家为核心,社会竞争压力也会越来越大,小家为了养家糊口,已经拼尽全力,赡养老人可以说有心无力。我们80后想像祖辈一样,养老防老已经不太现实。
中国在慢慢进入老龄社会,几十年以后需要领取社保的人越来越多,而贡献社保的人却会越来越少。我们80后想像父辈一样,靠着不错的社保养老,可能也会有点痴人说梦。
养老规划一定要趁早
现在的80后们,职场上基本都是中流砥柱,有着不错的收入。可我们也要看到,职场的发展就像抛物线,当我们到了顶端的时候,很多的人会开始走下坡路。毕竟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会被拍在沙滩上。
这个时候,我们要提前开始规划养老。日常的收入除了用于生活开支以外,要学着开源节流。节流很好办,学习我们父辈勤俭节约,理性消费不该花的钱一分都不花。开源就是拓展我们的收入来源,不把工资当成我们唯一收入,想办法让钱生钱。学习投资理财,选择靠谱的理财渠道,每月定期投资,相信复利的力量。
这样等我们老了以后,就算退休工资不高,也还能有其他收入来源,这个来源不受年龄限制。老了以后依然经济独立,不去向孩子伸手。富余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跟大家一起锻炼身体,有个高质量的晚年生活。
八零后的我们
随着时间的流逝,八零后的我们,也逐渐消失在人海之中,我们已不再年少轻狂,常常都能听到别人说,男人三十而立。 可是我们现在的八零后,最大的42岁,最小的33岁,我们有多少人是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又有多少人过着自己向往的生活。我们每天为了生活,朝九晚五地工作,很多时候,不敢让自己倒下。 因为自己身后有父母要赡养,有子女要抚养,所有的伤痛只有自己默默承受,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性格在变,脾气在变,就连饮食习惯都在慢慢地改变,八零后的我们,已不再为了自己的梦想而努力,都是为了家庭和孩子在奋斗。 八零后的我们,穿衣搭配不再讲究品牌,更多地是选择适合自己年龄的穿着风格。八零后的我们少了很多轻狂,许多成熟稳重,因为我们不再是那个曾经年少轻狂的人,从结婚到有了孩子后,八零后的我们,把三分之一的精力给了孩子,把三分之一时间给了工作,把三分之一时间和精力给了家人,留给自己的只有沧桑的岁月。 八零后的我们,思想观念对比而言,较为传统。但是八零后的我们,依然有拼劲,一直都在不断地努力学习,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好,让生活越来越好,八零后人,加油
90后,不知不觉我们都老了
在这个生活节奏很快的社会里,我们还没来得及体会生活的乐趣就已经被变老了。你有在二十几岁的美好年纪就早生白发?
昨天坐公交车,我给一位带着六七岁孩子的女士让座,那个小孩说了一句“谢谢叔叔”,当时就有点恍然,原来我也到了被叫叔叔的年纪。
我是90后,以前高中时别人说90后非主流、桀骜不驯、离经叛道、个性化十足。我把这种评价当做赞扬,这表明我们不被条条框框束缚,思想活跃,头脑灵活;表明我们不安现状,渴望被关注;表明我们对当时教育教学的不满。不同于上几代人,我们敢于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不在乎外界的看法,不取悦任何人;即使迷茫,内心浮躁,遭遇挫折也能积极改变和成长,坚持自己喜欢的事情,活得肆意洒脱。
我还记得那时候的我们个性张扬,非主流;那时候的我们爱恨分明,不拘小节;那年的我们自信洋溢,豪迈奔放。
我们这一代进入社会以后,人们又说我们爱跳槽,可是我们只是想找一份自己喜欢,有上升空间,能实习自我价值的工作。然而现在我们要顶着竞争激烈的就业压力,苦干20年都买不起的房价,住在小小的出租屋却坚持每天努力工作着的人。 没有哪一代比我们这一代更努力,更渴望成功。
18年最后一批90后也成年了,说实话我们这代人从小就是段子手、营销号和社会研究报告笔下的重点对象。小时候我们撑起了非主流的理发店,初高中又撑起腾讯帝国的大半边天,后来又撑起了阿里巴巴的大半辉煌。
当00后进入成年后,我们已不在年轻。我们吃着黑心食品,我们面对就业压力,我们面对高昂的房价,我们面对高高的彩礼,我们被逼婚。我们脱发,我们出家,我们焦虑……我们已经开始有白头发,我们已经开始老了……。
80后的我们正在经历什么?
八零后的我们也想去玩,可是我们背负了太多 ,想玩 玩不起来 ,看着自己钱包所剩无几的钞票 还有一大家子要吃饭 ,想想 算了 还是回家吧 !我们也想穿名牌 ,可是想起来 家里面的孩子还要上各种的辅导班 兴趣班儿 想想还是算了 吧!我们在工作当中遇到挫折的时候 也想像00后一样 想辞职就辞职 ,可是想想房贷车贷 还是算了吧 !生活早已磨平了我们的青春!
面对一切的一切 ,我们都已经学会了深思熟虑 ,我们的心中早已没有了童话 ,有的只是生活当中的柴米油盐 斤斤计较 。 80后的我们 请从现在开始对自己好一点儿吧 !有些事情 轻轻放下 未必不是轻松 ,有些痛 淡淡看开 未必不是历练 ,坎坷路途 给身边一份温暖 ,风雨人生 给自己一个微笑 一个拥抱 [玫瑰][玫瑰]
80后的我们不再年轻,而且背负的压力的责任是多么的巨大,真的好累
这要从主客观两个角度寻找原因。客观因素方面:第一,现代天气预报学科毕竟还是一个年轻的学科。尽管早在距今多年前的殷商时代,我国就有了气象观测方面的记录,但建立在现代科学基础上的天气预报只有百余年的历史,特别是对于目前用的数值预报方法来说,我国于年才开始摸索研究,年才正式发布短期数值天气预报。短短几十年的时间,我们不能苛求它做到“万无一失”。第二,大气运动远比你想象的要复杂,目前为止,人类对大气运动中的规律的认识仍然很有限。有一个听起来很美丽的词语,它形容了一个很虐心的事实,那就是“蝴蝶效应”。“一只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以在两周以后引起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场。”蝴蝶扇动翅膀尚且如此,何况城热岛、温室效应以及错综复杂的地形地貌特征等等对大气的影响,再加上大气运动本身还存在内在的随机性。将这错综复杂、千头万绪的种种因素搞清吃透并在模拟运算中精准详尽的描述几乎不可能,也可以说我们还不能完全真实全面地模拟大气演变,只能做到近似地、无限接近真实地对其进行模拟,因此不免存在误差。打个比方,如果将天气预报比作给老天爷把脉,那么老天爷感冒是几只蝴蝶搞的鬼、它们分别是谁、它们各自用了什么“伎俩”,你很难火眼金睛、明察秋毫、洞悉一切而后依次列出,因此在判断老天爷的症状是打几个喷嚏就完,还是眼泪鼻涕一把抓、咳嗽喷嚏齐上阵时就做不到指哪打哪、说一不二!第三,即便我们可以精准表述大气运动的方程组,在接下来的计算环节还是会遭遇“瓶颈”。用计算机来运算听起来很简单、很智能,而且世界上最先进的计算机,就是那种计算速度每秒上万万亿次的“大块头”,就安家于气象部门。但是你要知道数值预报的计算量之大、运算之复杂可以说达到“变态”的程度,世界上最聪明的计算机也会“发怵”,在求解描写天气演变过程的流体力学和热力学方程组时也很难做到完美、做到极致,它的计算能力之于预报需求来讲仍有待继续提高,它的运算仍可能存在偏差,也正是因此,才有了人工订正一说。第四,预报是否准确还受到观测手段的限制。卫星、雷达等的诞生相当于给用预报员安上了“千里眼”,从此台风的动向就无法逃脱人类的眼睛,几百公里范围内的突发性强降雨也已经不再是预报上的顽症了。但其实这些高科技的观测手段也是有软肋。比如说,极轨气象卫星离地球较近,分辨率较高,但是它不可能目不转睛地观察特定区域,当它在运动中偏离这个区域时,该区域就暂时成为观测的“盲区”,而有些天气可能恰巧就在这个时段发生。于是,糟糕,漏掉了。除了上述客观原因,天气预报的不准确还与许多主观因素有关。从预报员的角度讲,预报工作要受到技术水平、预报经验的制约,这自不必说。除此之外,预报员背负的责任太沉、压力太大,使其很难做到轻松上阵、安心工作。其实,预报员真的是这个世界上最愿意说真话的人,没有人比预报员更迫切地渴望预报能够百发百中、说一不二。这是他的职责、他的义务、他体现社会价值和职业操守的平台。因此,一旦出现失误,领导的批评、的影响、公众的指责、自身的愧疚常常压得他们喘不过起来,那种心理阴影很难抹去甚至会伴随其一生。这就造就了他们欲言又止、欲止又言,来来地把握尺度、拿捏分寸,势必会对预报效率和预报质量造成影响。从公众的角度讲,预报的不准确跟人们的心理预期值过高以及选择性记忆有关。在大众的生活中,天气预报对于穿衣、出行、旅游等等日常事宜的意义不仅是参考甚至上升到了依赖,因此,大众对天气预报抱以极高的预期,同时也认为气象部门吃的就是这碗饭,没有理由不给大家一个准确权威的结果。所以,当预报准确的时候大家认为这是正常的、理所当然的,自然不会“难以忘怀”;但是当预报不准的时候,却往往会因影响了工作生活安排而耿耿于怀、记忆深刻。这也是天气预报在大家印象中总是不靠谱的一个重要原因。另外,还有一个原因不容忽视,就是公众理解的偏差或者说科普宣传的不到位。比如说,在气象监测中,一个观测站的数据要代表一片区域的情况,因此,在预报中,观测到某一站点有雨,就可以预报这一站点代表的这片区域有雨,但这片区域的天气情况显然不会是一模一样的。“东边日出西边雨”,即便仅隔一条马路,天气情况也可能各不相同。可能当时正位于“马路的另一边”的你确实没有与雨水碰面,但你要因此而断言预报不靠谱,气象部门真的有点冤,因为我们显然不可能在每一条马路、每一个街区都设置观测站。总而言之,我们应该明白,天气预报是有局限性的科学,它可以无限接近完美,但永远不可能做到百分之百的准确。预报员提供的是一种概率较高的可能性,而非必然性,他们毕竟是人不是神,也不是老天爷肚子里的蛔虫。因此预报准确了,固然皆大欢喜;预报不准确也不必大惊小怪、夸大其词。愿社会大众再多一些宽容和理解,也希望预报员再多一份努力和付出。莫论风霜雨雪、阴晴冷暖,只要心里有爱,每一天都是好天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