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烟台市海阳市朱吴镇中石现村,全村共有户数470户,人 口1350人,位于海阳市东北部,北与乳山接壤,西与河北为邻,离高家1.5公里,交通发达便捷。
中石现村委班子及党员队伍:村党支部成员3人,村委成员3人,其中初中学历4人,两委班子团结协作,工作认真负责,党员63名。
耕地总面积2560亩,粮田面积1200亩,主要经济作物面积1360亩,板栗示范园2000余亩,果品有苹果、梨,村集体资产净值10万元,集体可支配财力5.4万元,集体年经营性收入3.4万元,农民收入主要以板栗种植为主,农民人均纯收入5126元。
中石现村共有板栗面积824亩,99年通过国家工商总局注册了“石丰”商标,石丰板栗椭圆形,个头大,整齐,色泽美观,熟食品质上乘,栗仁含脂肪4.3%,蛋白质9.8%,淀粉61.2%,还原糖2.9%,产量高,耐贮藏,收成早,年产量在260吨以上。朱吴镇中石现村注册成立了板栗专业合作社,日前举行了揭牌仪式。
揭牌仪式上,市农业经管站、朱吴镇领导及周边村的村民代表前来祝贺,对合作社寄托了高度的期望和憧憬。合作社将以服务入社群众为宗旨,统一销售,统一价格,切实增加社员收入。目前入社群众达百余户,合作社的成立将对提高农民收入,推动农民致富奔小康将起到重要作用。
中石现村品牌石丰
朱吴镇中石现村村委主任于龙云说,成立合作社主要是为了把群众的板栗集中销售,这样价格能够均衡让村民得到一定的实惠。据了解,中石现村板栗种植已有四十多年历史,目前板栗种植已形成一定规模,该村板栗园达3000多亩,人均两亩板栗园。由于有丰富的种植经验和技术管理并引进了新品种——石丰,全村的板栗产量非常可观。村民于革新就是板栗种植大户,他拥有板栗园30亩,年收入达到3万多元。于革新对于合作社的成立感到由衷高兴。他说,他觉得村里成立合作社以后板栗的价格能卖得更高,老百姓收入自然而然就多了。文教科技1941年,成立中石现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为40%。1965年,成立石现农业中学,学生30余人。1968年,农中改称石现联中,学生80余人。1975年,由联办村共同出资20余万元,修建石现联中新校舍。1978年,改为三年制,教职工20多人,学生360余人。之后,教学设施逐步配套,教学质量稳步提高。自建国至2002年,由原籍考入大中专院校的学生44人。 1992年,村购买电影放映机1台,自放电影,活跃了群众文化生活。人民生活解放前,村民常年人均粮食仅150公斤左右。建国后,村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57年,全村人均粮食210公斤。1975年,人均粮食250公斤,全村收入22万元。2002年,有各种运输车220辆,摩托车30辆,电话120部,彩电218台,电冰箱16台。村庄建设建国前,村内街道弯曲不直,住房以草房为主,人均居住面积不足5平方米。1972年,村统一规划,在河北岸建新房区,并拆迁旧房子,每平方米补助5元钱,大部分农户住上了新瓦房。2002年,新房区已有住户300余家,人均住房面积达到20平方米。集体福利1975年,投资1万多元,修建粮库12间。1994年,村民每户筹资200元,安装闭路电视。1996年,每户筹资200元,安装自来水。
中共基层组织建设1938年,于保田在本村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本村第一名党员。1941年10月,成立党支部,于保田任党支部书记,时有党员4人。在党支部领导下,相继组织互助组,开展反奸、反特,反恶霸斗争。组织支前队50余人,随军参加万第战斗。1949年10月,党员身份公开,全村有党员36人。2002年,有党员小组8个,党员69名。曾任党支部书记的有于保田、于思太、于凤江、于作伍、于天云、于孟敏、于丁涛、于奎河、于孟川。于天云任职以来,村党支部多次被评为海阳县(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基层行政组织建设1941年3月,设村公所。1943年,改称村政府。1958年9月,改称大队管理委员会。1968年6月,改称大队革命委员会。1984年5月,始设村民委员会,下设民政、调解、民兵、治安、妇女等组织。曾任村行政主要负责人的有于奎成、于风江、于思太、于春芝、于奎章、于奎加、于乐章、于作伍、于全勇、于仲亭、于丁成。1992年,本村被评为海阳县文明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