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世博会中国馆

时间:2023-06-02 22:43:35编辑:优化君
人员名单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

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 华南理工大学教授何镜堂

展示总设计师: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潘公凯

展示设计总监: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视觉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黄建成

展示创意总监:台湾知名策划人姚开阳展示影像艺术总监:导演陆川

多媒体艺术总监:德国新媒体艺术家飞苹果(Alexander Fabian Brandt)

展馆外观

中国馆,共分为国家馆和地区馆两部分,国家馆主体造型雄浑有力,犹如华冠高耸,天下粮仓;地区馆平 台基座汇聚人流,寓意社泽神州,富庶四方。国家馆和地区馆的整体布局,隐喻天地交泰、万物咸亨。中国馆以大红色为主要元素,充分体现了中国自古以来以红色为主题的理念,更能体现出喜庆的气氛,让游客叹为观止。

设计理念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表达了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

主体构思

中国馆建筑外观以“东方之冠”的构思主题,表达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

中国元素

1)“中国红”展民族形象

大红外观、斗拱造型——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是五千年中华文明奉献给159年世博会历史的“中国红”,是坚持改革开放的中国呈现给世界的“中国红”。“我们称她为‘中国红’。”每次遇到外宾,中国馆馆长徐沪滨都会自豪地说,“这是从中国古建筑营造法则中,特别是故宫的红色中,采集而来的。

2)极具中国特色的“东方之冠”的外形设计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

中国馆以“城市发展中的中国智慧”为主题,由于外形酷似一顶古帽,而被命名为“东方之冠”。

3)篆字的

二十四节气

印于其上

既突出“冠”的古朴,又可以让人们饶有兴趣地辨识这48个字。

4)屋顶花园:“新九州清晏”初露风采

九州清晏原本是圆明园中的景观设计,设计人员将其“移植”到国家馆周围,成为国家馆的景观。经过重新设计后,新“九州清宴”——田、泽、渔、脊、林、甸、壑、漠呈半月形围在“东方之冠”(雍)的周围,将城市景观与自然景观共同融在一起,非常值得游赏。

《喜羊羊游世博》第一集 中国馆

艺术

国家馆的“斗冠”造型整合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要素外,地区馆的设计也极富中国气韵,借鉴了很多中国古代传统元素。地区馆以“叠篆文字”传达出中华人文历史地理信息。在地区馆最外侧的环廊立面上,将用叠篆文字印出中国传统朝代名称的34 字,象征中华历史文化源远流长;而环廊中供参观者停留休憩的设施表面,将镌刻各省、市、区名称34字,象征中国地大物博,各地团结共同进取。

环境

“东方之冠”坐落在世博园区浦东区域主入口的突出位置,位于南北、东西轴线交汇的视觉中心,总建筑面积达16万平方米,由国家馆和地区馆两部分组成。国家馆居中突起,形如冠盖,层叠出挑,制似斗拱。它有四根粗大的方柱,托起斗状的主体建筑。斗拱是层层叠加的,秩序井然,越抱越紧,看似零碎的部件,却有难以估量的承载力,可以托起千钧重量。最大优点是结构机理“堂皇端庄、宏伟壮观”,4根大柱子支撑起一个“斗冠”,斗冠由56根(象征56个民族)横梁借助斗拱下小上大的原理叠加而成。象征了中国人民“只要团结,没有什么做不到”的思想主旨。

文化

中国馆融合了中国古代营造法则和现代设计理念,诠释了东方“天人合一,和谐共生”的哲学思想,展现了艺术之美、力度之美、传统之美和现代之美,是对中国文化的最好表达。

传统文化的继承和转译

总建筑面积达16万平方米,

斗拱是一个极具象征性、并能引发散发性思维的意象,我想中国人都愿意赋予它这样的意义。同时,前来参加世博会的外国人一望便知它是中国的。世界上有三大建筑体系,只有中国古代建筑极其智慧地采用了斗拱。

斗拱是我国传统木构架建筑中的一个基础构件,早在公元前5世纪就已出现。它悬挑出檐,层层叠加,将檐口的力均匀传递到柱子上,其目的是将檐口加大并富有美感。这种形制在北京的天安门、山西应县的木塔、西安的钟鼓楼等建筑上都有应用。斗拱既是承重构件,又是艺术构件,它的应用使建筑形成“如鸟斯革,如翚斯飞”的态势。传统建筑中斗拱“榫卯穿插,层层出挑”的构造方式成为中国馆建筑形态的文化表达。中国馆总设计师何镜堂院士认为:“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很难用一个具象来表达文化的精髓,因此必须从总体意象中提炼。”为了选择一个合理的造型,他们从中国的绘画到雕刻,从出土文物到江南园林,从象形文字到京剧脸谱,每一个文化符号似乎都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但每一个符号似乎又都不能达到心中理想的境界。经过百般琢磨,中国传统建筑中的斗拱对建筑设计师启发很大,于是决定从其入手,终获成功。

古代建筑斗拱挑出屋檐最多可以探出4米,而现代建筑用钢结构和混凝土,可以发挥更大优势。在建造过程中,中国馆对传统元素进行了开创性诠释,并大胆革新,将传统的曲线拉直,层层出挑,斗拱最短处就伸出了45米,最斜处伸长达49米,使主体造型显示出现代工程技术的力度美和结构美。这些简约化的装饰线条,自然完成了传统建筑的当代表达。

如果俯瞰中国馆的设计,就会发现其顶部平面呈经纬分明的网格架构,这个设计灵感来自于中国古代城市棋盘式的布局,即所谓“九宫格”结构,与历史上唐长安城、皇城、故宫形成呼应。其文化底蕴则来源于周代王城的形制理论,《周礼·考工记》云:“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

设计者们在中国文化这个富矿中找了青铜器、陶瓷器等,并从中国传统建筑的九宫网格中汲取灵感,最后对斗拱这一传统建筑构件进行提炼,以“中国之器”展开设计,后来又冠名为“东方之冠”。

建筑本身融合了中国哲学思想,比如“天人合一”、“和谐共生”、“道法自然”等。国家馆与地区馆的整体布局隐喻“天地交泰、万物咸亨”的愿望,展现了对理想人居社会环境的憧憬,与本届世博会的口号是一致的。

中国馆的建造既吸取传统文化营养,又开拓创新,使其造型雄浑有力,宛若华冠高耸,具有现代意识,符合当代国际上的高层审美趋向。

中国特色的体现与表达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

中国馆“东方之冠”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它融合了多种中国元素,并用现代手法加以整合、提炼和构成,国家馆的造型还借鉴了夏商周时期鼎器文化的概念。鼎有四足,起支撑作用。作为国家盛典中的标志性建筑,光有斗拱的造型还不够,还要传达出力量感和权威感,这就需要用四组巨柱,像巨型的四脚鼎将中国馆架空升起,呈现出挺拔奔放的气势,同时又使这个庞大建筑摆脱了压抑感。这四组巨柱都是18.6米×18.6米,将上部展厅托起,形成21米净高的巨构空间,给人一种“振奋”的视觉效果,而挑出前倾的斗拱又能传达出一种“力量”的感觉。

通过巨柱与斗拱的巧妙结合,将力合理分布,使整座建筑稳妥、大气、壮观,极富中国气派。同时向前倾斜的倒梯形结构,是现代建筑向力学的又一挑战。将传统建筑构件科学地运用,是中国人的又一创造,它向世界传达了一个大国崛起的概念,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人的文化自信。

中国馆的造型具有标志性、地域性和唯一性的特征,它的外表是什么颜色,这又是人们关注的问题。那么,什么颜色最能代表中国特色呢?设计者自然想到了“中国红”,一种代表喜悦和鼓舞的颜色,一种大气、稳重、经典的颜色。可是红色在大型建筑中非常难用,由于红色的波长强、刺眼而跳跃,搞不好会有飘起来的感觉,从而影响整体形象。其实,中国红是一个概念比较模糊的颜色,大红的对联,火红的灯笼,红红的中国结,这些都叫中国红。可是在不同的历史时空环境中,它又呈现出多种审美表达。如故宫太和殿所展示的“红”就达五种之多,怎样在现代建筑中用好“中国红”呢?为此,设计者专门请来中国美术学院研究所的专家,通过反复试验,现场观察,实物对比,最后商定中国馆不可能用一种红,而是借用故宫红的色彩,采取多种渐变。于是,就有了中国馆外表从上到下,由深到浅四种红色的“退晕”渐变,上面重一点,下面轻一点,既传统又时尚,丰富了中国红的内涵,使整个建筑呈现出一种层次感和空间感,极富生气和活力。中国馆披上了“中国红”,传达出喜庆、吉祥、欢乐、和谐的情感,展示着“热情、奋进、团结”的民族品格。这是对中国特色的又一最好解读。

东方之冠,高高耸起,象征着中华的鼎盛与繁荣。而舒展平卧于国家馆之下的地区馆,则形成深厚的依托之态,为人们活动提供了厚重坚实的平台。它的布局借鉴了《禹贡》对疆土的概括,即“九州”之说。这个在圆明园中也有体现,其文化理念和空间意识的文化之根,可追溯到《周易》。

国家馆和地区馆的巧妙布局,主次有序,象征着国家一统的精神,寓意社泽神州,富庶四方。地区馆周边自然折转的空中游廊、台阶步道和园林小品,相互衔接得异常完美,建筑外观镌刻有叠篆文字,环廊外侧立面印有中国历史朝代名称,象征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而环廊中的小品表面,还刻有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名称,象征中国地大物博和各地区间的团结合作。所有这些都对中国特色做了全面而细致的表达。

时代精神的彰显与弘扬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

巍峨壮观的中国馆绝对高度63米,相当于西安大雁塔(64米),具有极大的震撼力和视觉冲击力。它的外形既像宝鼎,又像一盏巨大的酒杯,高高举起,盛情欢迎五洲四海的朋友;同时它又像一只展翅欲飞的大鹏,冲天而起,预示着中国将翱翔万里,称雄世界。

中国馆建筑的与时俱进,顺应时代发展潮流。面对即将在中国本土举办的世博会,中国馆已递交了一份以建筑为表述的“时代宣言”。中国馆通过现代手法对中国元素的演绎创造,向世界展现出充满活力、和谐发展的现代中国。华冠耸立的国家馆,下部33米完全挑空,这些中心对称的空间和地区馆平坦延伸的空间,为人们休闲交流提供了充分的开放场所。具体地说,有四大交流平台,而这四大平台正体现了现代国际建筑设计的重要理念,即开放性和公共性,反映了时代精神。

在21世纪的今天,环境和能源问题是城市化进程中的现实问题,中国馆的建造处处透露出环保和节能的信息。外墙材料使用无放射、无污染的绿色产品;所有管线和地铁通风口都巧妙地隐藏在建筑体内;国家馆顶层景观台使用最先进的太阳能板,储藏阳光并转化为电能,可实现中国馆照明全部自给;同时还有雨水收集处理系统,雨水通过净化后用于冲洗卫生间和车辆;地区馆表皮还设计有气候缓冲带,屋顶运用生态农业景观技术,土层覆盖达1.5米,可实现有效隔热,节省能源在10%以上;在地区馆南侧大台阶水景观和南面的园林设计中,引入了小规模人工湿地技术,在不需要大量用地的前提下,为城市局部提供生态化的景观。

雄伟高耸的世博会中国馆,阐释着中国特有的建筑美学,体现着厚重的中国文化,表达着亿万中国人的开放情怀,展现出城市发展的中华智慧。东方之冠,中国传统,中国特色,中国精神。

总建筑面积约16.01万平方米。开工时间:2007年12月18日竣工时间:2010年02月8日运营时间:2010年6月22日正式通电,5月1日正式投入运营。延展时间:2011年7月12日至2011年10月9日后期改名:中华艺术宫

中国馆位于世博园区南北、东西轴线交汇处的核心地段,东接云台路,南邻南环路,北靠北环路,西依上南路,轨道8号线在基地西南角地下穿过。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

设计征集历程

2007年4月25日,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园区最重要场馆项目之一——中国馆项目建筑方案公开向全球华人征集,建设部副部长黄卫出席仪式并宣布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建筑设计方案征集活动正式启动,他表示中国馆是中华民族风貌的集中展示,将备受全世界人民的瞩目,由华人建筑设计专家中参与征集中国馆的建筑设计方案,集聚华人建筑设计专家的智慧,打“中华牌”,这个做法即有创意,更有意义。

根据上海世博会筹备工作进程,上海世博会的场馆建设工作已全面展开。中国馆位于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规划区核心区,处于世博会园区浦东区域主入口的突出位置。规划中的中国馆包括中国国家馆、中国地区馆、港澳台馆三部分组成。其中中国国家馆建筑面积为20000平方米;中国地区馆建筑面积为30000平方米;港澳台馆建筑面积为3000平方米,港、澳、台分别为独立馆,每展厅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中国国家馆是建筑的主体,建筑布局上应处于主要地位。

根据设计要求在世博会举办期间,中国馆是上海世博会主题演绎的主要展示区和重要载体,通过各种视听效果,展示古今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内容。世博会后,中国国家馆将作为世博会永久性的专题博物馆保留,中国地区馆则将和世博会主题馆一起综合考虑、统筹利用,作为举办各类商业性展览和活动的场所。

建筑数据

国家馆、地区馆功能上下分区、造型主从配合,场地西侧、北侧和东侧为地上两层高的地区馆,其南侧为中华广场。形成以南北向主轴的统领空间,构筑壮观的城市空间序列,可谓独一无二的标志性建筑群体。

中国国家馆的建筑面积为105879平方米,其结构体系为钢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所用钢材达2.3万吨。中间以四个混凝土核心筒作为主要的抗侧力及竖向承载体系,核心筒结构标高为68米。每个核心筒截面为18.6米×18.6米,相邻核心筒外边距约70米,内边距33米;屋顶边长为138米×138米。

官方描述

国家馆居中升起、层叠出挑,成为凝聚中国元素、象征中国精神的雕塑感造型主体——东方之冠;地区馆水平展开,以舒展平台基座的形态映衬国家馆,成为开放、柔性、亲民、层次丰富的城市广场;二者互为对仗、互相补充,共同组成表达盛世大国主题的统一整体。

技术尺寸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

这次的中国馆,在34米以下仅存在16根劲性钢柱,即每个核心筒的四个角部设置截面为箱形(800×800)的劲性钢拄,劲性钢拄从底板起始达60米,与屋顶桁架顶高度相同。从33.75米起,采用20根巨型钢斜撑支撑起整个大悬挑的钢屋盖。巨型钢斜撑底部与核心筒内的劲性柱连接,中间通过层层楼层钢梁与核心筒连接,顶部通过钢桁架与核心筒连接,锚固于劲性钢柱上。

为提供巨型钢斜撑底部的结构水平刚度,在33.15米处设置了劲性楼层(楼板内含钢梁)。33米劲性楼层,20道巨型钢斜撑及楼层与屋顶桁架层共同构成了整个钢屋盖的主要受力体系,提供了各楼层的承载支托。

钢材焊接

中国馆所用的工程结构钢材以Q345B和Q345GJC为主,均属低合金高强钢,这在超高层钢结构中应用比较普遍,焊接性能较好。只是随着强度等级的增加,焊接的难度亦会增加。

根据资料,中国馆中需要焊接的最厚钢板达到60mm,属于厚板焊接。还要考虑到巨型钢材斜撑的焊接收缩问题,需要针对评估。

虽然整个塔楼结构高度为68米,并不算高。但由于结构大悬挑的特点决定了绝大多数的高空焊接作业为离地几十米的凌空作业,焊接条件十分险峻。同时,国家馆工程的收尾阶段刚好是12月冬季,还需要考虑冬季高空焊接的应急防护措施。总的来说,中国馆就是“构件截面大、钢板厚,现场高空焊接量大”。

尽管如此,施工方还是在规定时间内顺利完成了中国馆的建设与验收!由上海市机械施工有限公司严格按照焊接工艺要求施工,并邀请国际知名的第三方检验机构SGS进行无损检测焊接工艺检验。经SGS对现场的工字梁及箱型梁对接焊缝、T型焊缝进行无损检测发现,其超声波探伤检测一次合格率达到98%以上(余下2%亦于完工前全数完善),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可谓“施工质量过硬,让人刮目相看”。

控制范围

位于浦东B片区世博轴东侧,北起北环路,南至南环路,西起上南路,东至云台路,面积为6.52公顷。地块内西北侧有轨道交通8号线穿越,并设中华艺术宫站。

容量控制

规划地上建筑为永久建筑,总建筑面积为53000平方米。

展馆分为中国国家馆、中国地区馆、港澳台馆三个部分。其中中国国家馆建筑面积46457平方米,高69米,由地下一层、地上六层组成;地区馆高13米,由地下一层、地上一层组成,外墙表面覆以“叠篆文字”,呈水平展开之势。

建筑控制

中国馆建筑尺寸

建筑密度控制 设计控制范围内的建筑密度不大于40%。

绿地率控制 设计控制范围内的绿地率不小于25%。

建筑后退控制 展馆建筑后退北环路、南环路以及云台路的道路红线距离均为8米,轨道交通8号线东侧控制线作为建筑后退上南路的控制线:相邻建筑问距需满足消防要求:沿集中绿地和活动广场的展馆主要出入口建议采用局部底层架空形式。

建筑高度 不大于50米(可根据具体方案做微调) 。

地面标高控制 街坊地面标高高于周边道路设计标高0.2~0.3米。

地下空间控制 中国馆国家馆地块地下开发不超过3层:地下空间西侧与轨道交通8号线的预留出入口和连通口(设计标高-3.4米)相连;南侧及东侧预留出入口,保留和会后周边地下空间开发连通的可能性;地下空间的设计标高与周边地下空间的设计标高衔接。

节能环保

中国馆的设计引入了最先进的科技成果,使它符合环保节能的理念。四根立柱下面的大厅是东西南北皆可通风的空间,在四季分明的上海,无论展会期间各种气候如约而至,让观众都能感到有一股股与人体相宜的气流在抚摸自己的肌肤。外墙材料为无放射、无污染的绿色产品,比如所有的门窗都采用LOM-E玻璃,不仅反射热量,降低能耗,还喷涂了一种涂料,将阳光转化为电能并储存起来,为建筑外墙照明提供能量。地区馆平台上厚达1.5米的覆土层,可为展馆节省10%以上的能耗。国家馆顶上的观景台也可能引进最先进的太阳能薄膜,储藏阳光并转化为电能。顶层还有雨水收集系统,雨水净化用于冲洗卫生间和车辆。主体建筑的挑出层,构成了自遮阳体型,已经为下层空间遮阴节能了。所有管线甚至地铁通风口都被巧妙地隐藏在建筑体内。

供电工程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35千伏变电站正式投入运营,中国馆的正式通电,是世博园区电力建设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标志着世博各项供电工程已全面进入冲刺阶段。

中国馆35千伏变电站总容量为

1.6万

千伏安,投入运营后将直接为中国国家馆、中国地区馆以及港澳台馆提供安全、稳定的电力。该变电站自2009年3月18日开工以来,从电气安装、设备调试到正式送电只用了97天,比正常工期缩短了40多天。其他5座为“一轴四馆一村”供电的35千伏变电站都将于6月底7月初具备送电条件。

世博会园区电力核心工程和世博配套工程建设正按计划节点加紧建设。直接为5.28平方公里世博会园区供电的500千伏变电站1座、220千伏变电站2座、110千伏变电站5座、10千伏开关站8座,以及北京西路-华夏西路等3条电力隧道工程等一批供电配套设施,总投资近60亿元,也将陆续在年底前竣工。

中国馆展示了绵延不绝的中华智慧。“上善若水”,中国馆设计团队用水来比喻绵延不绝的中华智慧。从第一展区“东方足迹”中《清明上河图》里的“汴河”,到第二展区“寻觅之旅”中的亭台水景,再到第三展区“低碳行动”中的“感悟之泉”,一路激荡人们的思绪,启迪人们探寻未来城市发展之路。

第一展区第二展区第三展区探寻“东方足迹”展开“寻觅之旅”聚集“低碳行动”岁月回眸

三十年时光变迁

一代代中国仁人志士前仆后继,终于在1949年10月1日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一个曾经辉煌、又曾经衰落的文明古国,以崭新姿态登上世界舞台。

与时代共进,与世界同行。61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历经一系列重大灾难和严峻挑战的洗礼,中国在改革开放的强国之路上疾行。如今,中国傲然屹立在世界东方。

桌上放着搪瓷茶缸和黑色人造革拎包,还有当时的“结婚四大件”:手表、自行车、收音机、缝纫机……中国馆内的“岁月回眸”区域,陈列了1978年、1988年、1998年、2008年四个不同时代普通居民家庭生活场景。展示的是从七八十年代至今城市家庭的实景,三门橱,五斗橱,十四寸黑白小电视,直至豪华沙发,液晶彩电……岁月的回眸无不让参观的人发出阵阵慨叹:时代发展真快!

春申君雕像

众所周知,上海叫申城,黄浦江源于黄歇浦,都是为纪念楚国名相春申君黄歇的。

《传说中的春申君故里在达县》曾在2010年6月6日作为CCTV《走遍中国》上海世博会献礼片,向全世界播出。

在今上海、苏州一带,治理申江,疏通河道,抑制水患,政绩显赫,深得民心。故此,当地人为了怀念他,纷纷以其姓或号为山、水、地方命名。人们不仅为他建了庙宇,还将当地河改称为春申江,简称申江。后来,人们便以“申”代称上海。在上海,黄浦江、申江、春申江、黄浦区、黄申路、春申村等,均为纪念这位开“申”之祖而命名(《上海地名志》)。又如安徽黄山,江苏省江阴市的君山因此也叫黄山等均如是说。2002年9月,在上海申博成功的欢庆晚会上高唱的第一首歌就是《告慰春申君》。追古思今,两千五百年前的春申君,给如今上海这座特大国际都市,留下了厚重的历史和无法磨灭的烙印。

在上海世博园中国馆的贵宾室内摆放着一尊春申君雕像,而雕像是四川省达州为祝贺上海世博会开幕专程从千里之外送到这里来的。那么,达县为什么送春申君像给上海?春申君与达县又有着怎样的渊源,本期节目将介绍春申君与达县的故事。

国之瑰宝

国之瑰宝

中国国家馆的又一件镇馆之宝——“秦俑馆一号铜车马”今天正式亮相。在上午举行的揭幕仪式上,上海世博会执委会常务副主任、上海市常务副市长杨雄,陕西省副省长景俊海共同为“一号铜车马”开展剪彩,陕西省文物局局长赵荣,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党委副书记、中国馆党委书记莫负春分别致辞,仪式由中国馆馆长徐沪滨主持。

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

秦俑馆铜车马共两乘,中国馆展出的“一号铜车马”为双轮、单辕、驷马系驾,总重约1040公斤。为青铜所铸,通体饰有精美彩绘,配有一千多件金银配饰。秦代工匠成功地运用了铸造、焊接、镶嵌、销接、活铰连接、子母扣连接、转轴连接等各种工艺技术,其极端复杂的制作工艺和精准的写实主义造型,不仅具有极高的历史研究价值,同时也反映出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成就,代表着中华文明在两千余年前所达至的高度。

铜车马曾经尘封地下两千年,破损锈蚀严重,残片多达3000多片。陕西秦俑博物馆的考古工作者和文物专家经过八年研究、保护、修复,1988年两乘车马全部修复完成。二十年来,铜车马驻守陕西临潼兵马俑博物馆,接待了全世界超过五千万的观众前来参观,并以“青铜之冠”的美誉成为当之无愧的国之瑰宝。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秦俑博物馆光为文物包装就进行了近两个月的精心准备。

中国馆“国之瑰宝”展区为国宝的到来做好了一切准备工作,整个展示空间的灯光和背景都作了精心的设计和布置。另外,考虑到展出期间正值高温和多雨季节,上海和陕西两地的温、湿度有着一定的差异,为避免铜车马“水土不服”,主办方将对展区的温、湿度进行严密的实时监控。据悉,“一号铜车马”在中国馆的展示将持续到世博会闭幕。铜车马参展世博会是中国文博界和展览界的一件盛事,作为中华五千年灿烂文明的缩影,它将在这个世界文明的盛会上大放异彩。

东方足迹

馆内展品及设施

通过几个风格迥异的展项,重点展示中国城市发展理念中的智慧。其中的多媒体综合展项播放的一部影片,讲述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自强不息的城市化经验、中国人的建设热情和对于未 来的期望。国宝级名画《清明上河图》被艺术地再现于展厅中,传达中国古典城市的智慧。搭乘电梯,观众可以直奔49米上层,这是展馆最高、最大的展层,也是核心展示层“东方足迹”,面积达8500平方米。“发展”和“时空转换”为该层的两个核心展示角度。一个超常规的影厅是上层的点睛之处。导演陆川透露,不同于普通的影厅,在这里,主题影片将在不同的空间里同时展现,前、左、右三面大银幕包围着观众。影片时长8分钟,但不同空间放映的累积内容时长则达24分钟,极富视觉冲击力,以汇聚、建设和感悟着手,诗意地展现了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在城市化建设中所作的努力和成就。大气、震撼、现代风格的影片虽短,其内容却仿如一部“微型史诗”。陆川透露,主题电影的制作班底就是《南京!南京!》队,

从创意阶段开始,电影即定调为诗意的展现,因此会有很多超出现实生活的、富有想像力的“奇观”呈现给观众。

影片将给我们展现一种新的人文情怀,震撼但不压抑。陆川认为,对一些历史的诠释可以用一种轻松的、柔性的关注和表现手段,使其更艺术化。

他表示:“影片后期制作复杂程度不亚于影片《魔戒》,将体现目前国内后期制作的最高水平,有许多经过好莱坞大片历练的年轻人加盟。”

清明上河图

走出影厅,观众马上会被另一件“宝贝”所吸引——放大了数百倍的张择端名作《清明上河图》巨型画卷可以让人细细品味,画中人物还会以一种奇特的方式呈现在人们眼前。工人们巧夺天工地用灵巧的双手创造出了动画版的《清明上河图》面对“国宝级”文物的再创作展现,潘公凯表示:“我们要把它做得有趣、好玩,既有意思又有内容,寓教于乐。”

中国国家馆大型多媒体《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宣和年间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汴京(今河南开封)的繁盛热闹,画卷以全景式的构图,细致而真实地记录了城乡、街市、水道间的形形色色。

2002年,《清明上河图》的孤本曾在上海博物馆展出,引来无数观众排队参观,竞相一睹真容。但当时观众只能在1米开外的围栏外远距离眺望而已。这一次,原本5米多长的画卷被放大至128米,走在巨型画卷旁,可以一次看个够。

紧接着,观众在前往41米展厅的途中,可以看到意象化的绿色植物将建构出一个梦幻的绿色环境,其中还穿插新老城市人在同一屋檐下和谐相处的影像装置。

除此之外,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如造纸、印刷术等和城市生活发展相关的元素也都将创意地展现在人们的寻寻觅觅中。

寻觅之旅

寻觅之旅其中一角

采用轨道游览车,以古今对话的方式让参观者在最短的时间内领略中国城市营建规划的智慧,完成一次充满动感、惊喜和发现的参观体验。

结束了49米上层的参观,观众将来到41米的中层,经历动感体验。中层面积3500平方米,被誉为是充满惊喜的“智慧之旅”。

梦幻的轨道车,是中层的主打项目。姚开阳表示,这就好比美国迪斯尼乐园的游玩项目,给人以童话般的意境。但中国国家馆的这段“骑乘”还能让人领略半抽象、诗意化的参观效果。

边游边看,好似一趟寻觅之旅。黄建成表示,“骑乘”算是一种参观者的特定方式,运用了动态的“流处理”,设计在展馆的41米中层,既是一种惊喜,也是一种参观节奏上的调节,让游客在三个层面的参观过程中有起有伏。

寻觅之旅

约10分钟的“骑乘”旅途中,中国传统城市营建的智慧被展现得淋漓尽致。木结构建筑、拱桥、庭院、园林、斗拱、砖瓦等成为沿途观赏的亮点。

潘公凯说道,中国古代的农耕民族文化特点显著,古时候的建筑均以木材为主,功能偏向于生活和居住,并且符合中国的气候特点。这不同于希腊、埃及等其他国家,以石头建筑为主。因此,这种中国式的建筑之旅将很有看头。

低碳行动

聚集以低碳为核心元素的中国未来城市发展,展示中国人如何通过“师法自然的现代追求”来应对未来的城市化挑战,为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供“中国式的回答”

33米的下层展厅“绽放的城市”,面积约为3400平方米,被赋予了“未来畅想”的功能。

建造中的中国馆

该层的环境设计颇有讲究,以白色为基调的展厅被打造成流线型,配以光影的勾勒,风格简洁、舒展又不失高雅。

如果说,前两层是回顾中国城市发展的历史,那么这一层,则是对未来20年发展的展望。在这里,观众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参与到有趣的互动项目中,一起畅想未来的城市生活。

潘公凯表示,下层将会展示中国人如何通过生活的智慧面向未来城市化挑战,为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交一份“中国式的答案”。

中国元素不等于传统元素,充满未来感的下层,将中国长安的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将东方的内敛与西方的张扬相融合,给参观者提供畅想未来城市的机会,寻找中国的城市未来在哪里。

在中国馆“低碳”展区的结尾部分,荷花与水帘组成动人的“感悟之泉”景观,占地达250平方米。水帘上还能显示出“天人合一”、“师法自然”、“和而不同”等成语。参观者不仅可以看到“莲叶何田田”的意境,也可在此进一步感悟中国城市和谐、美好的未来。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师法自然、和而不同,这是中国古人留给后人的‘大智慧’,要解决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困难和挑战,需要这些中华智慧充分发挥作用。

水:贯穿始终的线索

水和环保的新鲜视觉

孔子曰:“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因此,东方智慧的展现少不了“水”元素。

中国国家馆内,“水的流动”联系了各个展层和展项。在不同的地方,观众会看到形态各异的水,既有真“水”,也有高科技的模拟“水”,还有装置性的抽象“水”,更有您意想不到的“新新水模式”。

水,一直是个全球性的话题。2008年西班牙萨拉戈萨世博会即以“水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城市发展中,水资源早已成为各国探讨的热点。在中国,古有依山傍水的建城之道。人类逐水而居、傍水而聚的习性成就了当今的城市。大城市靠水而生,“水”为人类带来生命之源和重要交通渠道。

中国国家馆将“水”元素贯穿始终,既是对东方智慧的一种凝炼,也是一次对全球水资源紧缺问题的呼应,更是展现了人与人、人与环境、城市发展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

精心挑出的中国红

装点国家馆的“中国红”,是从足足上百种红色材料色样中逐一挑选而出的,由7种红色组合而成。馆体颜色由上至下依次由深至浅,能在白昼不同阳光折射和夜间灯光投射及不同视觉高度等条件下,形成统一的具有沉稳、经典视觉效果的红色。此外,中国馆红板选用金属材料,采用灯芯绒状肌理方案,不仅为中国馆穿上了更具质感的“外衣”,也为原本张扬、跳跃的红色赋予了稳重、大气的印象。在白天就是吸引目光的焦点所在,到了夜晚,绝妙的灯光效果将让“中国红”更加鲜亮。中国馆的7种红色,能在白昼不同阳光折射和夜间灯光投射及不同视觉高度等条件下形成统一的,具有沉稳、经典视觉效果的红色。中国国家馆的四个核心筒则采用另一种红色;建筑内侧则由另外三种红色组成。

中国红精彩呈现

百米墙面重现《清明上河图》

在中国国家馆最核心、也是最高的49米层展区北面,100多米长的整面墙都将被放大了数百倍的宋代名画《清明上河图》覆盖。而国宝《清明上河图》原件,也将出现在世博期间的中国馆。这让参观者非常兴奋!

电影《和谐中国》

这是一个三面都是巨大屏幕的电影院。

整个影片时间元素贯穿全片、生活徜徉其中。

影片的结构由发展变化的昨天、和谐温馨的今天、朴素畅想的明天构成,分别用孔子《论语》中的三段警句统领。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中国30多年的城市化进程,通过一个家庭30年3个典型场景的演绎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8分钟影片《历程》在3个场景展开的同时,一组组经过精心选择的印刻着年代印记的照片从左右两屏悄然流过,勾起了人们对往事的集体记忆和集体情感。试映中,观众的这种情绪表现得尤为突出。

“君子和而不同”,以当今城市的1天,融合了幅员辽阔的大地上,各个城市各种生活的温馨和睦。在每一个时刻所展开的生活场景中,人们体验到了中国城市生活的丰富、和美与人间真情。

“从心所欲不逾矩”,是人们对未来生活的朴素想象,始终贯穿着可持续发展、善待地球、关爱自然的主题。水治理创造了城市湿地,荷花竞放的河边,螃蟹、小鸭自由自在;减排带来城市空气的净化,小鸟在城市上空自由飞舞;家庭的阳台上长满了瓜果蔬菜,主妇心花怒放;在120米绿意盎然的未来城市长卷上,生态建筑与城市绿化浑然一体,风力发电车成了环保大使,白鹭畅鸣着划过城市天际线,翱翔在自由的天空里。

尾声,一路欢歌的白鹭飞向穹顶,变成了晶莹剔透的水晶鸟,在星空里显得格外闪亮夺目;顷刻间,群鸟扑闪着掠过观众席,在出口处与观众交汇。人们在惊讶中得到了想象与视觉观赏的满足,以掌声表达了对《和谐中国》的赞誉。

45分钟体验五千年文明精华

参观者将首先看到一个巨大的环幕影院,通过观看一段8分钟的电影,感悟中国城市发展的智慧。之后,人们将回溯历史,从中国最早的模块状城市发展规划遗迹开始,再到放大了数百倍的《清明上河图》中汴京的繁华,最终来到以白色为基调,营造充满未来感的舒展空间,给出未来城市发展的中国式答案。从现代、到古代、再到未来,中国馆将上下五千年的精彩浓缩呈现,整个参观过程约需45分钟。

新九洲清晏灵感源于圆明园

在中国馆的地区馆屋顶平台上, 2.7万平方米的城市空中花园“新九洲清晏”,将为中国馆承担起人员疏散、公共休闲等多项功能。新九洲清晏之中,不但浓缩着中国传统园林和现代造景技术,更蕴藏着中华智慧和东方神韵。每一个小洲上都会有代表中华大地上典型地貌的景观布置。游客们穿梭其中,就好比在微缩了的神州大地上漫步,看遍鬼斧神工的自然造化,而它们所展现的悠久文化和丰富景观,也是中国馆“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展示主题的重要组成部分。

篆书作墙组成二十四节气

除国家馆的造型整合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要素外,地区馆的设计也极富中国气韵,借鉴了很多中国古代传统元素。在地区馆的外墙,设计者采用中国古老的文字——篆书来作为装饰。“叠篆文字”装饰的地区馆建筑表面,传递着二十四节气的人文地理信息。

濒临失传三斩斧

濒临失传“三斩斧”平均每1厘米宽度要斩7刀,看似简洁的中国馆台阶蕴藏无数奥妙,其共有76级踏步,质量、工艺堪比人民大会堂的大台阶。同时重拾濒临失传的民间绝艺“三斩斧”,一块1米见方的石头上,斩斧要达上万刀,整个中国馆大台阶加起来达5400多万刀。中国馆大台阶全部采用花岗石“华夏灰”制作而成,突出了黑白相间的视觉效果。

场馆活动

端午节:智慧长河

端午佳节,世博网提供中国馆“智慧的长河”系列壁纸共有8幅,可供读者下载。本届世博会中国国家馆的“智慧的长河”展区采用国宝《清明上河图》作为核心展示素材,同时以多媒体技术将其放大、再现于长达128米的折幕上,并为其中的人物、车马、舟船一一赋予动态。观众步入其中,犹如回到宋代都市。而画前的那条由投影塑造的“汴河”,也宛如从历史中流淌而来,将中国城市发展的智慧传承至今。

证、士官证、士兵证或学员证。

国庆节:国家馆日

中国馆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1周年之时,上海世博会将迎来中国国家馆日。馆日当天中国馆将被装点得更为庄严、华美,前来参观的观众也将获得和以往不同的精彩体验。中国国家馆馆日是世博会重大专场活动之一。中国国家领导人和国展局秘书长等中外嘉宾届时将出席活动。馆日活动将于国庆节当天在世博园区的世博中心举行,主要包括官方仪式、巡馆及文艺晚会等几个部分。

官方仪式将于当天10时30分在世博中心中央大厅(绿厅)启动,中外贵宾共约700人参加。中央电视台将向全球直播仪式实况。随后,馆日代表团将参观中国国家馆和省区市联合馆。

中国国家馆日文艺晚会将在世博中心红厅举行。整台晚会由9个节目组成,演出时间约60分钟,将由央视全球直播。上海世博局副局长胡劲军透露,庆典广场音乐喷泉二期工程将于2010年10月1日完成并全新亮相。

另据中国馆常务副馆长钱之广介绍,馆日当天早上8点,中国馆南广场前将举行庄严的升国旗仪式。开园之后,中国馆为入馆的普通参观者准备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互动环节。在9米平台的排队等候区小舞台上,将有“馆日特别版”的文艺演出。在排队等候区的大屏幕上,当天还将推出两部专题短片。一部回顾中国馆从无到有的足迹;另一部则反映中国城市和中国人的精彩生活。

开放时间

开放时间

2010年4.20-25日 试运行;5.1-10.31日正式开放;2010年12月1日起续展半年;每天开放时间:9:00---17:00(16:00停止售票和入馆) 2011年7月12日起续展至2011年10月9日

续展门票

续展门票分两种,一是普通票,二是优惠票,以红色和蓝色区分(样张如下)。票价经上海市物价局核定,分别为20元(普通票)和15元(优惠票)。

门票信息

平日票价 普通票160元 优惠票100元 3次票400元 7次票900元(各馆通用)

多次门票 除指定日外,任选3天或7天入园,1人1票,每天每张多次票仅 限入园1次。

使用规则 不采用实名制,在 规定参观次数 内,可供多人使用。

优惠对象 1.残疾人士--持有残联、民政部门、军队颁发的有效残疾证,外籍人士持有相关有效证件。

2.老年人--持有1950年12月31日及之前出生的有效身份证件。

3.学生--持有普通高等教育阶段、高中教育阶段和义务教育阶段的有效学生证。或能够证明其学生身份的证件,外籍人士持有相关有效证件。(注:普通高等教育阶段在校生指各大专院校全日制在校生,含:高职、大专本科及硕士博士研究生,不包括:继续教育学生、自学考试教育学生、夜校学生、函授教育学生、网络教育学生、各种在职教育的学生及各种成人进修课程学员。高中教育阶段在校生含:高中、中专、职校及技校在校学生。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含:初中及小学在校学生。)

4.儿童--身高未超过1.2米的儿童。

5.中国现役军人——持有军队颁发的有效军官证、军队文职干部。

出行指南

周边住宿

上海的星级酒店很多,世博期间还请大家提前预定。

周边交通

世博园有8个陆路口,4个水路口能同时进入世博园,地铁,公交都十分方便。

周边美食

世博园区有很多国外特色餐和国内的美食为你呈现。你一定会赞不绝口。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

延期展示

中国馆2010年12月1日续展半年,“原汁原味”的中国馆不仅将唤起参观者的世博记忆,对于世博期间没有进入中国馆参观的游客更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在现场可以看到,售票窗口、预检排队通道、安检设备、馆前检票闸机都已经准备就绪。

中国馆图章

上方为繁体“华”字,代表着中华大地和华夏儿女,同时也与世博会中国馆外观相似,下方为中国馆中、英文名称。

后续规划利用

中华艺术宫落户中国馆

中华艺术馆和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将分别选址在世博浦东园区的中国馆、浦西园区的城市未来馆。至此,上海艺术博物馆系列将形成完整格局:上海博物馆展示古代艺术,中华艺术宫展示近现代艺术,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展示当代艺术。

改建后的中华艺术宫将依托上海美术馆作为运营管理的主体,在原中国馆的基础上将展示面积扩大至7万平方米左右,预计于2016年10月1日开馆试展。中华艺术宫将作为今后上海美术馆的永久场所,成为以中国近现代美术收藏、展示、研究、教育、交流为基本职能的综合性艺术博物馆。

上一篇:俞林

下一篇:张兴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