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年鉴

时间:2024-07-11 07:02:13编辑:优化君

廖志坤是谁?

廖志坤烈士
  广东省广州市九佛乡佛朗村下南屯人,1975年1月入伍,中共党员,53572部队战士.对越自卫反击战中1979年3月牺牲,终年23岁,追记三等功。 墓号:南山7排8号   2、湖南师范大学党委委员、纪委书记   廖志坤,男,汉族,湖南衡南人,1968年4月生,1989年6月参加工作,中共党员,博士研究生学历,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湖南师范大学党委委员、纪委书记。   1989年6月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历史系,获历史学学士学位。1989年7月任湖南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干事,1992年12月任湖南师范大学校报主编,1995年12月任湖南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1997年9月任湖南师范大学学生工作部(处)副部(处)长,1999年9月至2001年11月兼任湖南师范大学团委书记,2000年8月任副教授,2002年6月任湖南师范大学党委统战部部长,2005年11月任湖南师范大学党委办公室主任,2007年7月至2008年11月兼任湖南师范大学后勤管理处(后勤集团)处长(总经理),2009年11月任湖南师范大学财务处处长。2010年6月获历史学博士学位。2010年5月以后任湖南师范大学党委委员、纪委书记。   先后在《光明日报》、《湖南日报》等公开刊物发表文章50余篇,其中多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转载。1993年,撰写的评论《开发热的冷思考》获第二届全国省市区党报好评论一等奖,湖南省报纸系统好评论一等奖。合作撰写的文章《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著作《与时俱进论》先后获2002、2003年湖南省“五个一工程奖”、2003年湖南省优秀社科成果二等奖。撰写的《中国社会新阶层统战工作研究》获中央统战部理论调研三等奖,《简论高校统战工作的特征与长效机制》获全省统战理论研究成果一等奖。《增强中国革命概论教学的实效性研究》(合作)获2001年湖南省教学成果三等奖,湖南师大教学成果一等奖。先后承担《建立高校统战工作长效机制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合力机制研究》等课题,合作撰写了《文化的传承》等4部著作,参编湖南省统编教材《毛泽东思想概论》。   分管纪律检查委员会、监察处、审计处,联系新闻与传播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大公报的历史含义

大公报是迄今中国发行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也是49年以前影响力最大的报纸之一。
《大公报》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有影响的报纸之一。它创刊于1902年,最初在天津发行,以后,辗转在上海、汉口、香港、桂林、重庆等地出版。1949年之后,《大公报》在中共港澳工委的领导下,在香港继续出版发行。与《香港商报》、《文汇报》构成香港左派(中资背景)报纸的阵地。 《大公报》是一间民间报纸,在历次政治事件中都有明显的观点和态度。它的政论闻名报界,其社论是研究中国近代政治发展的重要史料。一百多年来,《大公报》以“坚持宣传正义声音”为宗旨,以立论中肯、报道翔实为特色,在国际上建立了良好声誉。


丁文的个人简历

丁文:本名阙庭恕,男,属龙,1940年11月22日出生于陕西省紫阳县。现供职于汉滨区文化馆。中国著名茶文化专家、知名作家、学者。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顾问,陕西省茶叶协会专家组成员。曾担任安康地区作协副主席、秘书长职务。一生的经历就是读书、教书、著书,传道、授业、解惑。他是公认的高产作家,从文半个世纪,共出版和发表文学、茶学和地方文化研究方面的重头作品20部,代为编撰的作品20种,筹资待出的长篇小说和茶学专著6部。截至2012年,已在国家及省地县四级报刊发表长篇小说2部,中短篇小说75部(篇),中短篇故事64部(篇),纪实文学作品50多篇,戏剧曲艺作品12件,地方文化方面的研究论文、散文约100余篇,发表散文、诗歌、歌词、杂文、寓言等精短作品150余篇,发表茶学论文及其他体裁的茶文100余篇,7部作品改编为影视剧,作品入选文集50余种,获全国、省、地三级奖励近50多次。实际撰写的文字约1400万字。涉及多种创作领域,如作家李大斌所评价的那样:“丁文先生可以说十八般武器样样皆通。从传统的文学,到故事;从文学,到边缘文化……,而且,每一种题材上的东西,先生都能有自己所得,都有了成绩。他研究茶学,写出了几本茶学专著,填补了空白;他研究安康的文学史,安康无人能出其右……又美学,又医道,又商道,又雕塑学……。”丁文的《安康艺文大观》和《安康造型艺术》将一地数千年文学艺术和造型艺术进行了系统梳理,份量厚重,著名文艺评论家、陕西省文联副主席肖云儒称誉他:“以个人微薄的力量和自己半生的年华,竭尽全力来校正中国文化一种久远的倾斜。” 著名诗人和歌词作家党永庵称誉他执笔撰写的《安康艺文大观》是“地方文化的万里长城”。他执笔撰稿的《安康县志·人物篇》为方志专家“心服赞羡”,誉其“出手不凡”。《夜半不速客》是获奖故事专集,荟萃了在全国颇有影响的故事佳作。他一生最大的贡献是完成了350余万字的“丁文茶文化系列”,是中国著原创性茶文化专书最多的作家。其中《中国茶道》是中国第一部茶道学专著,被誉为茶道学的“经典之作”、“开山之作”。《大唐茶文化》是中国茶史断代研究的力作。《茶乘》揭示了中国茶道深刻的文化内涵,将茶道学的研究提升到更高层次。《陆羽大传》被誉为“具里程碑式意义的作品”。《茶魂》荟萃陆羽研究的最新成果,堪称“陆学”研究的扛鼎之作。《陕西茶史》、《陕西茶文化》、《紫阳茶文化》亮点很多,精彩纷呈,对地方茶文化研究的权威性毋庸置疑。他是中国茶道学的奠基者,“陆学”研究的中坚,大唐茶文化研究的领军人物。如湖北茶文化研究会会长欧阳勋所说:“提起丁文先生,在中国乃至世界茶坛,当时无人不知的一位著名茶文化专家和作家。……他以优美的文笔全面系统地诠释了茶文化,……自成体系,自立一家之言,令人耳目一新,得到了广大茶人和茶学工作者的广泛赞誉,从而奠定了作者在中外茶学界的学术地位,并有‘中国茶道学开山人’之誉。”他在文学创作、地域文化研究和茶文化研究三大领域的建树,对于文学艺术的繁荣、安康地方文化的挖掘和保存、中华茶文化的复兴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也对国家茶产业的发展和地方经济的繁荣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丁文的研究方向

大规模集成电路互连线电参数提取、电磁建模与仿真;集成电路信号完整性分析;高性能电磁场数值积分算法的研究。在IEEE Antennas and Wireless Propagation Letters、Electronics Letters、Microelectronics Journal、Microwave and Optical Technology Letters及电子学报、电波科学学报等著名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目前正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课题一项。

吴飞的介绍

中工网讯 吴飞是宁波爱柯迪股份有限公司一号车间主任,他15年如一日,始终坚守科研生产第一线,坚持爱岗敬业、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工匠精神,着力传递耐心、专注、坚持,先后主导多项重大技改,实现提效增产、节能减排,每年为公司节约800万元,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真正体现由“匠心”到“匠魂”。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宁波市劳动模范、宁波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等多项荣誉称号。  精雕细琢 坚持技术创新  2008年,他提出并实现“熔炼烟气余热利用”节能项目,每年为公司节约达到128万元;2012年,为了提高压铸工段生产效率,他每天亲自下到压铸工段,一台机器一台机器的观察、思考。终于通过改进气路管道,增加供气流量,缩短了喷涂及吹干时间,减少了每模循环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实现班产增产20%左右。并推广到了集团公司其他兄弟车间。被评为2012年度集团公司合理化建议特等奖。  2015年他主导对我们熔炼工段进行了重大技改,将原来的圆形熔炼保温炉,改造为大吨位矩形反射式熔炼炉,每年能为公司节约800万元,同时减少了能源消耗,起到了节能减排的作用。获得集团公司重大技改项目等别奖;同年他全面整改了公司料头回用系统,研发设计了全自动倒料系统,减少了职工劳动强度;同时增加了单趟料桶容量,减少了铲车运输次数,节约了能源,为公司创造了效益。获得集团公司年度“TPS持续改进二等奖”。更为难能可贵的是,这些年来,他把公司给他的奖金,毫无保留,全部分给下属职工共同分享,体现了他大公无私的精神境界。  吴飞同志不论是在车间一线当技术人员,还是担任车间领导,他始终坚持自我学习与创新,不断改进设备,节约能源,促进转型升级,提高工作效率。在他的建议和带领下,几个工段先后建立了一整套的流水作业体系;增加了自动化作业的设备,为后续的大批量生产和减轻职工劳动强度做出了重大贡献。2015年底被集团公司授予“人均效率优胜奖”。  精益求精 坚持爱岗敬业  吴飞在爱柯迪始终认真工作,兢兢业业,始终坚持集团公司“安全和质量是企业和职工的生命”的理念,坚持把安全生产放在第一位,把职工的生命利益放在第一位,切实把这一理念贯穿到每一个职工心中。坚决贯彻执行集团总公司每一道安全生产指令,做到有效的安全生产管理,大幅度降低工伤发生率,使得安全生产的指标连年达标。在吴飞同志的带领下,一号车间全体职工始终紧绷安全这根弦,处处把安全工作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及时堵塞安全漏洞,完善安全措施,认真抓好落实。2015年度,一号车间荣获集团公司唯一 “安全生产优胜奖”。  在一次车祸事故中吴飞不幸脑部受伤,医生建议在医院治疗康复后回家修养半年,他身在曹营心在汉,在医院不到半个月就偷偷从医院跑出到公司上班,直到病情再次复发被送进医院治疗才上罢干休。在一号车间,他总是第一个上班,最后一个下班。每当长假前一天,他总是要在最后再到各个部门,各个车间去走一遍。看看有什么水,电,气没有切断。有什么安全隐患没有排除。15年来,他没有节假日,没有业余时间,几乎每天都在公司上班,他在公司时间占每天的三分之二。他为公司发展真正做到了殚精竭虑,鞠躬尽瘁。  吴飞同志作为车间领导,他始终坚守务实精神,时刻做到身先士卒,不论是基层员工提出来的一些想法或者是高层领导的一些要求,他都会积极地去思考,对于合理的想法和要求会千方百计去落实。  在下属眼里,他是一个“抠门”的上司,别的车间办公室的电脑换了一代又一代,而一号车间的很多电脑停留在俗称为“老爷电脑”的那一个年代,他总是笑着对同事说:“没有坏,能用就行,不用撑面子的。”  精准服务 坚持关爱职工  他坚持以人为本,更关爱一线职工,有一次下大雨,一个职工出租房前面的公路被大水淹没而无法正常上班,他二话没说,自己开车接那位职工来上班。因此,在一号车间,职工们亲切地称吴飞为“吴领导”。  他十分注重人文关怀,不惜花大力气、大投入致力于改善车间环境,为职工营造一个良好的生产环境。同时他一直将提升职工整体素质放在首要位置,下大力气对职工开展各项培训工作。他亲自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使培训工作做到了有计划、有步骤、有收益,不断增强职工综合素质。  再有一次,车间一名职工家里发生了火灾,财物被付之一炬,他知道情况后,带头捐款,及时解决职工生活上的困难。到春节前,他再一次买上慰问品赴职工家中慰问,还询问生活上有什么困难,感动得职工说不出话来。  他坚持能者上庸者下任人唯贤的用人机制,大胆培养提拔年轻人,让公司管理团队始终充满新鲜血液。让年轻职工自觉自愿在企业跟随他共同创业;他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激励年轻职工充满较高的工作热情,大大增加了老职工的紧迫感、危机感和竞争意识,形成了老职工和年轻职工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有力地促进了企业科学发展。  2016年12月1日下午,江北区总工会举行弘扬“工匠精神”劳模事迹报告会,吴飞的先进事迹深深地感染了与会的200名职工代表,赢得了与会领导和职工一阵阵热烈掌声,他们通过事迹报告看到吴飞立足本职弘扬“工匠精神”,安心于本职、专注于职责、迷恋于事业,沉下心来、静下心来、心无旁骛地钻研本职业务,对创造完美的坚持和不妥协,对实现自身社会价值的追梦情怀。  吴飞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是工匠精神的弘扬者、践行者、维护者,真正为江北建设宜居宜业的现代化滨水品质城区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全身心助力宁波建设国际港口名城、打造东方文明之都。(周永卫)


吴飞的简介

1975年生,祖籍江苏海门。1999年复旦新闻学院新闻学专业毕业。先后在原国家体改委系统之改革出版社、中国改革杂志社、中国改革报担任采编、记者、专刊主编等职,现为社科院上海经济杂志社资深记者(杂志社长厉无畏为中国政协副主席)。2001年创办上海天酬商务咨询有限公司,进入媒体整合营销领域;2006年合伙创办上海大锲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开展文化产业策划推广工作;2011年启动“上海经济论坛”,负责组织推广事宜。

卢剑利的人物经历

卢剑利,笔名鲁剑,1973年4月出生,西安市长安区人.1994年至1998年在中共陕西省委党校与陕西日报合办的新闻大专班学习,取得大专文凭。 现主要从事新闻文化传播和新闻理论研究工作。现任全国食品药品安全专业委员会陕西中心副主任,主要社会兼职有中国现代青年书画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慈善书画研究会研究员, 陕西省英才文化交流中心策划宣传部主任,长安人网站常务站长,长安印社常务理事等职.在三秦都市报采编岗位上,主要从事政府政务新闻的采访报道工作,几年时间,所采访联系的部门包括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等30多个局、办、委,先后参与策划报道了中国东西部贸易洽谈会、公祭黄帝陵,省市人大、政协会议,中国科协年会、西部大开发等主要会议和活动的报道工作,所采写的《西部开发让在外老陕返乡挣大钱》、《西部开发不卖力 失职领导受重处》、《西部开发陕西专利越来越多》、《陕西成为西部开发桥头堡》、《世界54个国家来陕办企业》、《陕西劳务输出达六百万年可赚回美金二千多万》、《人事代理为西部人才开发创造条件》等诸多独家报道,全都在当年的三秦都市报头版头条发表,社会反响强烈,在搞好政府政务新闻的同时,本人还采写了大量的社会新闻,影响深远的有,《子长粮食收储中心擅自变卖国家储备粮》、《清涧法院牌子为何被债主摘了》、《揭穿“中国三汽”真面目》、《村委会大印竞被小姐掳跑了》、《靖边一民女状告公安局纪检书记》等好稿件。同时在三秦都市报,本人还曾担任过两年多时间的新闻责任编辑,主要负责新闻头版和省内、国内、都市新闻的责编工作,期间编发了大量可读性高,社会反响强烈的稿件,组织策划了一系列重头稿件,参与编辑的2个版面被提名推荐参加了中国新闻奖报纸版面奖的评选。

上一篇:香江别墅二期

下一篇:环球旅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