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爱因霍芬科技大学马克·波斯特(Mark Post)教授表示:“此刻我们培育出来的更像疲惫不堪的肌肉组织。我们需要通过锻炼和伸展肌肉来找到改进这种肌肉的方法。这种产品将有益于环境,且减少屠宰动物的数量。
培育过程荷兰研究人员培育出一种被称为“浸水猪肉”的人造肉。研究人员从一头活猪肌肉中提取细胞,然后将这些细胞放在其他动物制品的肉汤里。这些细胞在肉汤中繁殖,生成了肌肉组织。但是这样培育出来的“猪肉”还没有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
研究人员相信,如果他们能够找到一种方法对肌肉进行人工“训练”,那么这种肌肉组织能够变成为像肉排一样美味的食物。
马克·波斯特表示,“如果这种肉感觉起来、尝起来同肉没什么区别,人们就会购买。”科研人员正在努力改进这种人工肉的肌肉组织,以期让肉的口味能符合大众的口味。虽然还没有人品尝过这种人造肉,但研究人员相信这种人工肉将在5年内上市。(2009年12月的报道)
优点动物可以免受被宰杀的痛苦,由于人们不再饲养牲畜和家禽,也就不用再担心疯牛病、猪流感、禽流感这些疾病。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畜牧业占了世界耕地面积的70%,相对于饲养,人工培育肉制品所占的地方肯定小得多。
社会反响素食主义者协会对在实验室培育出人造肉表示热烈欢迎,他们说:“如果不需要屠宰动物就能获得肉的话,那么就不存在道德上的异议。”
人造肉计划得到了荷兰政府和香肠制造商的支持。此前,已经有科研机构利用金鱼肌肉细胞来制造人工去骨鱼片。
环境学家表示,在实验室中制造肉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截止到2009年由牲畜制造的甲烷占全球温室气体的18%。预计到2050年肉类和奶品的消耗将增加两倍,届时如何减少牲畜所释放的温室气体是一个大问题。不过,素食主义者协会表示,“最大的问题是,如何保证你所吃的是人工肉,而不是被屠杀的动物的肉。如何以一种人们信任的方式进行标识和区分是非常困难的事情。”
简介人造肉主要有植物肉、细胞培养肉两类。目前市场上主要以植物肉为主,细胞培养肉还在研发期。植物人造肉与传统素肉不同,传统素肉产品主要以大豆分离蛋白通过简单的机器压制而成,而人造肉的原料不局限于大豆蛋白,还会用豌豆、燕麦等创新原料;制作技术上也更为复杂,需经过拉丝等关键技术将植物蛋白分子结构重构成肉类的纤维状结构,再通过交联酶、风味蛋白酶改进,使其口感质地及风味接近真肉。[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