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西客家十番音乐还有哪些曲调流传下来?
“闽西客家十番音乐”由于流传的年代久远,其间不断地吸收融会了当地畲瑶古乐、汉剧、祈剧、潮剧、采茶戏、木偶戏音乐甚至宗教音乐等,不断充实丰富自己,形成艺术积淀十分深厚和各种不同艺术风格的曲调。“闽西客家十番音乐”曲调总数曾多达1000余首,但许多已失传,仍可找到的古“工尺谱”和流传下来的,不到300首。常奏的有《万年欢》、《千秋岁》、《朝天子》、《西江月》、《五凤吟》、《蟠桃会》、《水底天》、《将军令》、《美人娇》、《金索挂梧桐》、《石榴花》、《雁来红》、《一枝花》、《柳摇金》、《N平乐》等。
面临失传的闽西客家十番音乐
闽西客家十番音乐作为 民族文化 ,是闽西客家民间传统文艺最主要的代表性文艺项目之一。又称客家十欢、打十般、十样景、集欢等。所以称为十番,是因为乐队演奏二胡、吊规、椰胡、板胡、月琴、三弦、琴、琵琶、竹笛、唢呐等打击乐器共十余件乐器而得名。
十番音乐以它独有的魅力,在汉族民间广泛流传近三百年,由于流传的年代久远,其间不断地吸收融会了当地畲瑶古乐、汉剧、祈剧、潮剧、采茶戏、木偶戏、饶平戏等过场音乐或唱腔音乐甚至宗教音乐,不断充实丰富自己,形成艺术积淀十分深厚和各种不同艺术风格曲调丰富多彩。据称曲调总数曾多达1000余首,但许多已失传。至今仍可找到的古“工尺谱”和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搜集、记谱、油印流传下来的,不到300首;
而如今尚在民间流传演奏的,更不到百首。它的曲牌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大曲或大牌,如《过江龙》、《梅花三弄》等,是传统的十番乐曲;第二类是小调,如《红绣鞋》、《双扶船》、《螃蟹歌》等,是为打船灯、踩马灯伴奏的民间小调;第三类是戏曲弦串,如《南、北进宫》、《琵琶词》、《一点金》、《小扬州》、《春、夏串》等等。
传统十番音乐的乐器,主要有笛子、逗管、椰胡、云锣、狼串、大小锣、大小钹、清鼓等十种。随着十番音乐的不断发展与演变,又加进了笙、木鱼等乐器。十番音乐的乐器十分古老,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它所使用的独具特色乐器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应是乐器的活化石。狼串、逗管早在北宋时期我省闽清籍音乐家陈两所着的《乐书》中便有记载。十番音乐的演奏形式分为坐奏和行奏,其演奏排列位置十分讲究。主要是应用于迎神赛会和百姓婚丧嫁娶,以及家宴等民俗活动中。十番音乐的曲牌大多取材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体现一定的意境,有的还表现了古老的传说故事。
“闽西客家十番音乐”在闽西城乡广泛流传并深得群众喜爱。不论城镇和乡村,几乎都有演奏十番音乐的班社,多为业余的自娱艺人组成。长年都有演奏,节假喜庆日尤甚。演奏者大多是商人和当地知识分子,也有少数普通民众。一些地区的班社还颇有名气,如连城的“集贤社”、“集英社”,长汀的“咏霓社”、“风雅轩”、“青雅轩”及新中国成立初期上杭的“上杭民间音乐小组”和永定的“老苏区国乐团”等。
并涌现出连城的黄花孜、上杭的温福霖等一大批着名的民间艺人。“闽西客家十番音乐”除班社和民众自身演奏外,还延伸到闽西汉剧、木偶戏、古首班和船灯、采茶灯、踩马灯等汉族民间传统文艺活动中。上世纪50年代初期,“上杭县民间音乐小组”演奏的十番音乐名曲《高山流水》,被省遴选赴北京参加会演,得到高度评价并获奖,成为“闽西客家十番音乐”晋京的历史上的首次。
闽西客家十番乐队无论乐手的人数还是使用的乐器都没有严格的规定,一支十番乐队一般少则五到七人,多则十到几十人不等,演奏形式分坐奏和行奏两种,掌板者为指挥。笛子引路(主导),文场和武场间隔进行。闽西客家十番音乐处于后继乏人的境地,急需抢救和保护。
弘扬传承福州茶亭十番音乐,其价值己远远超出了音乐学范畴,它对中华民族的民族学、民俗学、文化比较学、文化传播学、种族人口学、史学等诸多学科,都是一笔不可低估的具有探究、保留价值的财富。福建省艺术馆民间音乐研究专家刘春曙分析说,十番到了必须抢救的程度是一种必然。它的节奏、演出模式都与其繁荣时代的生产力相符,与当时人们缓慢的生活节奏协调。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十番由繁荣逐渐走向衰落。当然,这种古老的音乐有它传承的文化价值,需要保护,政府政策的支持是保护十番音乐的强大后盾。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十番音乐经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6年,福建省龙岩市参与申报的“十番音乐(闽西客家十番音乐)”
福建省福州市参与申报的“十番音乐(茶亭十番音乐)”
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入选项目名称“十番音乐”,传统音乐项目类别,序号75。
2008年,江苏省淮安市申报的“十番音乐(楚州十番锣鼓)”
江苏省江都市申报的“十番音乐(邵伯锣鼓小牌子)”
浙江省杭州市申报的“十番音乐(楼塔细十番)”
浙江省遂昌县申报的“十番音乐(遂昌昆曲十番)”
福建省莆田市申报的“十番音乐(黄石慧洋十音)”
广东省佛山市申报的“十番音乐(佛山十番)”
海南省海口市申报的“十番音乐(海南八音器乐)”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这是被列入的少数几个客家传统民间文化项目之一,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古筝客家筝曲有些什么
古筝客家筝曲,代表曲目:《崖山哀》、《出水莲》、《昭君怨》等这样的一些曲目。
拓展资料:
客家筝,即广东汉乐筝曲,是广东优秀传统音乐之一。广东汉乐的历史源远流长。相传它是在晋安帝九年(公元405年)至宋亡前后一段漫长的历史时期中,随着中原一带人民多次南迁带来了古朴的“中州古调”和“汉皋旧谱”,跟当地的音乐、语言、习俗相结合后,逐渐形成了一种具有独特风格的音乐,当地人称之为客家音乐,或外江弦、儒家乐,多在广东东部地区包括梅县区、惠阳区、韶关等部分地区流行,此外在赣南、闽西南、潮汕、台湾以及国外有华裔的地方也很流行。
什么是客家筝曲 ??
客家派古筝流传于广东梅县,大浦等客家地区,历史源远流长。广东客家音乐亦称汉乐,受当地风格及方言影响而形了典雅文静,秀丽委婉的风格。罗九香先生是近代客家筝曲的代表人物,他继承和发展了其师何玉斋先生的演奏,经过多年的演奏和教学实践,形成了自己的演奏风格。至今活跃在客家筝曲研究、教学、演奏等领域中的许多名家:史兆元、何宝泉、陈安华等大师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他的影响。代表曲目有《出水莲》、《蕉窗夜雨》等。
山东筝以它丰富的曲目、刚劲内在的音乐气质和朴实优美的抒情性在全国享有盛名。早在五十年代,中央音乐学院、沈阳音乐专科学校、西安音乐专科学校、南京艺专及山东艺专都先后聘请了山东筝派的民间艺人任教,培养出大批学生。可以说,山东筝派是在全国流传最广和影响最大的流派之一。
传统的山东派古筝主要流传在鲁西南的菏泽地区和鲁西的聊城地区,特别是菏泽地区的郓城、鄄城一带,素有“郓鄄筝琴之乡”的美称,弹筝的风俗至今不衰。这两个地区的古筝传授系统不同,曲目也不相同,但传统古曲大都是长度为六十八板的“八板体”结构的标题性乐曲,在演奏技法上也无很大差异。聊城地区的古筝传人和古曲数量较少,它的传统筝曲主要是聊城地区临清县金郝庄的金灼南先生和金以埙先生传下来的。由于聊城地区的传统筝曲未能在山东和全国范围内流传,它的历史、传谱等尚待进一步整理、发掘,故人们对于“山东筝”的概念,习惯上只指菏泽地区的古筝。
介绍点客家流行歌曲来。
客家人是有料,是赞扬客家人勤劳努力、不畏艰难困苦的,很流行,很好听的!
以下是歌词:
涯系爱大声笑
系好开心值得自豪
客家人系有料
石古来变金条
唔怕会喯人笑
涯讲就算涯脉介都冇
肯做又勤劳学祖先
想出头去创造
捱到半夜来又通宵
捱冷饿世界来唔好捞
跌倒涯当磨练
食苦涯对佢笑
团结去做来力也到
世界齐去创造
立功耀祠堂来唔骄傲
客家人系有料
大家来一起努力
积极宣传推广客家
涯系爱大声笑
系好开心值得自豪
客家人系有料
只只人心一条
唔怕会喯人笑
涯讲就算雅脉介都冇
肯做又勤劳学祖先
想出头去创造
捱到半夜来又通宵
捱冷饿世界来唔好捞
跌倒涯当磨练
食苦涯对佢笑
团结去做来力也到
世界齐去创造
立功耀祠堂来唔骄傲
客家人系有料
捱到半夜来又通宵
捱冷饿世界来唔好捞
跌倒涯当磨练
食苦涯对佢笑
团结去做来力也到
世界齐去创造
立功耀祠堂来唔骄傲
客家人系有料
客家流行音乐的音乐人
大陆华D(冯浩华):惠州人,大陆客语流行音乐第一人,“客语三杰”之首,代表作《客家人系有料》。 曾辉彬:梅州人,客语流行音乐的先驱,被称为“客语三杰”,在梅州地区有较高知名度。 刘谦隆:梅州人,梅州市梅县区山歌剧团演员,首届客家流行音乐金曲榜最佳新人奖,“客语三杰”。代表作《坚持梦想》、《她就是我的爱》。 秋林:韶关翁源人,常驻广州,其创作的客语乡土民谣感情饱满,主要记载乡村生活,客语民谣主要作品有:《客家童谣》《学唱山歌》《二十四节气歌》等。 钟彩媚(客家妹妹):河源客家妹,声音甜美,曲风清新,代表专辑《涯系客家妹》。 刘莉汕:梅州人,中学教师,客家语创作型歌手,台湾客家语歌手林生祥的《种树》而走上客家语音乐创作之路。代表作品有《晴天》《春天小夜曲》《涯兜》等。 黎泽培:惠州音乐人,擅长Rap,代表作《西湖边》、《淡水》。邹锦龙:河源音乐人,客语流行创作新势力,代表作《涯系客家人》。 马来西亚余畑龙:来自沙巴州,新一代客家歌王。创作第一张客家专辑《客家歌撞作》,代表作《不要去英国》、《我要做明星》。 阿爽:代表作贺年歌曲《客家恭喜发财》。 台湾台湾客家民谣代表人物:林生祥林生祥,前交工乐队灵魂级人物。1971年出生于台湾高雄美浓镇。1998年,在与美浓爱乡协进会合办《过庄寻柳》、《游荡美丽岛》演唱会后,决定组成“交工乐队”用音乐参与反水库运动。1999年4月,美浓反水库运动音乐专辑《我等就来唱山歌》出版,在各式抗争场合与民众一起唱着愤怒与希望,专辑获得当年台湾金曲奖非流行类最佳作曲人与制作人。2001年“交工乐队”第一次前往欧洲参加世界音乐节,并在年底发表第二张专辑《菊花夜行军》。2004年完成《临暗》专辑,2006年完成《种树》专辑。荣获2000、2002、2005、2007年台湾金曲奖。
客家流行音乐的定义
流行歌曲(Popular Music Song),其实是流行音乐(Popular Music )的一个分支 。美国1990年出版的《新标准大百科全书 》, 对流行音乐下了这样的定义:“ 一种拥有广泛群众基础的歌曲或舞蹈音乐 ”。由于流行音乐的绝大多数载体以歌曲形式出现, 以致 “流行歌曲” 这一提法 ,后来往往与 “ 流行音乐” 一词混用。流行歌曲的发源地在英伦,其源头最早可追溯到1240 年, 该词于1855年首次在媒体中出现 。到了20世纪20年代,随着中国已进一步门户开放,西方商贾、学者、音乐家、传教士把放影机、歌曲等先进文化产品带入中国,中国才有流行歌曲的出现,中国的方言流行歌曲出现则为更晚。有关方言与流行歌曲的关系,台湾杨克隆先生认为:歌曲是语言(方言歌词)与音乐的结合体,两者必须紧密配合,才能产生悦耳动听的歌曲;语言(方言歌词)的声调,也具有相当浓厚的音乐性,而音乐亦能将语言艺术美化,所以不同的语言可以产生不同风味的歌曲。台湾知名音乐人刘劭希先生认为客家流行歌曲的特征,不单在词曲都是新创作的之外,还包括编曲跟唱腔(即乐风)。由此可见,客家流行歌曲是词(客家词)和曲由某人最新创作,乐风迎合大众市场、时髦现代的歌曲。因为客家流行歌曲是客家语与流行音乐的组合体,所以一旦没有了客家语,就不存在客家流行歌曲的说法,因此客家流行歌曲也可以叫做客语流行歌曲。 很多人甚至是未接触过客家流行音乐的客家人对客家流行歌曲有着错误的认识,客家流行歌曲不是客家山歌。刚接触客家流行歌曲的人,听了之后会误认为是梅州客家山歌或是新山歌,原因是人们对客家音乐的刻板印象仍然没有改变,认为客家人只有山歌而没有流行歌曲。而最 近几年来,随着国语流行歌曲在大陆地区快速流行,有一些音乐人把客家山歌曲调重新改良,增加流行元素,再用国语来演唱,自认为这也是客家流行歌曲,其实是不正确的,凡是脱离客家语这一主要元素的流行歌曲就不能够叫做客家流行歌曲,即使是客家味道十分浓郁的,也只能叫做具有客家风味的国语流行歌曲,而不属于客家流行歌曲的范畴。还有一种现象是有不少人没有把客家流行歌手和客籍流行歌手分开,误认为具有客家身份的流行歌手就是客家流行歌手,这是错误的。顾名思义,客家流行歌手是唱客家流行歌曲的歌手,这其中有客家人也有非客家人;而客籍流行歌手是只有客家籍贯(身份是客家人)的流行歌手。事实上更多的客籍流行歌手不唱客家流行歌曲,如台湾的罗大佑、林晓培、彭佳慧、罗时丰、江美琪、闪亮三姐妹、彭莉等人都是客家人,但是他们唱的是国、闽语歌曲,所以他们属国、闽语歌手;又如香港的张国荣、陈小春、黎明等人也都出身客家,他们唱的也不是客家流行歌曲,他们属于国、粤语歌手;马来西亚、大陆的客籍歌手无不如此,所以这些客籍歌手并不在客家流行音乐之下。
客家音乐中的四大名曲
1、刘劭希(台中东势人,大埔腔,代表专辑有《野放客》、《嘻哈客》和《八方来客》等);2、颜志文(屏东新埤人,梅县松口腔,代表专辑有《山狗大》、《纸鹞》、《么个人唱山歌》和《心的摇篮》等);3、谢宇威(桃园新屋人,海陆腔,代表专辑有《一齐.花树下》和《彩色世界》);4、陈永淘(新竹关西人,海陆腔,代表专辑有《离开台湾八百米》、《水路》和《下课了》等)。【摘要】
客家音乐中的四大名曲【提问】
1、刘劭希(台中东势人,大埔腔,代表专辑有《野放客》、《嘻哈客》和《八方来客》等);2、颜志文(屏东新埤人,梅县松口腔,代表专辑有《山狗大》、《纸鹞》、《么个人唱山歌》和《心的摇篮》等);3、谢宇威(桃园新屋人,海陆腔,代表专辑有《一齐.花树下》和《彩色世界》);4、陈永淘(新竹关西人,海陆腔,代表专辑有《离开台湾八百米》、《水路》和《下课了》等)。【回答】
求客家人唱的歌曲要好听的
1、《为爱痴狂》是由陈升作词、作曲,李正帆编曲,刘若英演唱的歌曲,发行于1995年5月3日,收录于1995年5月5日由滚石唱片发行的专辑《少女小渔的美丽与哀愁》中。该歌曲是电影《我的美丽与哀愁》的主题曲。2、《后来》是由施人诚作词,玉城千春作曲,王继康编曲,刘若英演唱的歌曲,收录于刘若英1999年11月1日发行的专辑《我等你》中。《后来》是刘若英的代表作品之一。3、《风继续吹》是张国荣演唱的歌曲,由郑国江填词,宇崎龙童作曲,收录在张国荣1983年发行的同名专辑《风继续吹》中。这首歌是张国荣的成名曲,同时也是他主演电影《纵横四海》的主题曲。4、《独家记忆》是由易家扬填词,陶昌廷谱曲,Terry Chan编曲,陈小春演唱的歌曲。收录于2008年4月9日由环球唱片发行的同名专辑《独家记忆》中。5、《当年情》是电影《英雄本色》的主题曲,由张国荣演唱,粤语版为黄沾作词,普通话版为詹德茂作词,顾嘉辉作曲。收录于张国荣1986年10月发行的专辑《爱火》中。
求首好听的客家歌曲
华D唱的:巜客家人系有料》,刘谦隆唱的:《冇相干》韩炜唱的:《客家阿妈》等等...............
一首献给客家母亲的歌:由音乐人陈小奇 作词作曲,由兴宁籍歌手韩炜_HAY 演唱的《客家阿妈》唱出了客家母亲的大爱!非常好听。去百度搜下客家歌曲很多的
一首《涯系客家人》火遍大江南北,唱得很任性,这就是我们客家人!
2.客家话的《单身情歌》
3.客家话的《小苹果》
《 情变》---本地涯话原创歌曲 (124 回复) 想吾(想她,崖话版)+下载地址+国语歌词翻译 (222 回复) [客家歌谣]客家流行歌曲——月光光 (132 回复) 黄金被世界上最悲惨的水宜生男人是水宜生水杯T8神奇魔轮 (0 回复) 房子成了生活的主题,教育成了最现实的话题,想成功现在就开始行动吧!
客家筝派的代表曲目和人物
客家派古筝流传于广东梅县,大浦等客家地区,历史源远流长。广东客家音乐亦称汉乐,受当地风格及方言影响而形了典雅文静,秀丽委婉的风格。罗九香先生是近代客家筝曲的代表人物,他继承和发展了其师何玉斋先生的演奏,经过多年的演奏和教学实践,形成了自己的演奏风格。至今活跃在客家筝曲研究、教学、演奏等领域中的许多名家:史兆元、何宝泉、陈安华等大师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他的影响。代表曲目有《出水莲》、《蕉窗夜雨》等。山东筝以它丰富的曲目、刚劲内在的音乐气质和朴实优美的抒情性在全国享有盛名。早在五十年代,中央音乐学院、沈阳音乐专科学校、西安音乐专科学校、南京艺专及山东艺专都先后聘请了山东筝派的民间艺人任教,培养出大批学生。可以说,山东筝派是在全国流传最广和影响最大的流派之一。 传统的山东派古筝主要流传在鲁西南的菏泽地区和鲁西的聊城地区,特别是菏泽地区的郓城、鄄城一带,素有“郓鄄筝琴之乡”的美称,弹筝的风俗至今不衰。这两个地区的古筝传授系统不同,曲目也不相同,但传统古曲大都是长度为六十八板的“八板体”结构的标题性乐曲,在演奏技法上也无很大差异。聊城地区的古筝传人和古曲数量较少,它的传统筝曲主要是聊城地区临清县金郝庄的金灼南先生和金以埙先生传下来的。由于聊城地区的传统筝曲未能在山东和全国范围内流传,它的历史、传谱等尚待进一步整理、发掘,故人们对于“山东筝”的概念,习惯上只指菏泽地区的古筝。
谁能详细概述一下古筝各流派的特点,尤其是客家筝
中国古筝的各个流派主要有以下几个:山东筝派、河南筝派、陕西筝派、浙江筝派、潮州筝派、客家筝派、福建筝派、内蒙筝派和朝鲜筝派。
客家派古筝流传于广东梅县,大浦等客家地区,历史源远流长。广东客家音乐亦称汉乐,受当地风格及方言影响而形了典雅文静,秀丽委婉的风格。代表曲目有《出水莲》、《蕉窗夜雨》等。
潮州古筝主要流传于广东潮州一带,形成独特的轻六、重六、活五等曲调。乐曲丰富独具一格。其代表人物有郭鹰,苏文贤、林毛根等。代表曲目有《寒鸦戏水》、《秋思曲》等。
山东古筝曲子多为宫调式,以八板编组而成。其演奏风格纯朴古雅,非常具有浓郁的山东地方特色。该筝派代表曲目有:《汉宫秋月》、《四段锦》、《天下同》、《美女思乡》等。
河南古筝是由秦筝传入河南和当地民间音乐融合发展成为后世有名的中州古调。以深沉内在慷慨激昂为其特色。20世纪20年代,遂平的魏子猷最早把河南古筝介绍出去,并传有《小开手》、《关雎》、《 天下大同》、《渔舟唱晚》等十余首乐曲。
浙江筝派流行在杭州一带。其乐曲以移植琵琶曲为多,抒情性,戏剧性很强。演奏时,传统浙江筝派左手的揉、吟、滑、按技法较简单,只是对旋律做一些修饰,演奏时恰到好处,并不夸张。代表曲目有《高山流水》、《将军令》等。
陕西筝派是近年来复兴起来的流派,筝曲涉及的戏种、乐种繁多复杂,既有秦腔音乐那大起大落、激昂慷慨“英雄曲”之悲壮气势;又有眉户、碗碗腔音乐那如泣如诉、细雨缠绵、委婉酸楚的“凄凉调”。
福建筝派是20世纪七十年代才挖掘出来的,很少流传。它的部分乐曲和音乐与潮州、客家筝音乐风格相近,也有同曲异名的属于南方筝派。乐曲大多平稳、缓慢。
内蒙筝只有10弦,多半用来为民歌和牧歌伴奏。
闽西客家十番音乐是怎么得名的?
“闽西客家十番音乐”,是闽西客家民间传统文艺最主要的代表性文艺项目之一。又称“客家十欢”、“打十般”、“十样景”、“集欢”等。清乾隆初年,侯官郑洛英《榕城元夕竹枝词》云:“闽山庙里夜人繁,闽山庙外月当门;槟榔牙齿生烟袋,子弟场中较'十番'。”所以称为“十番”,是因为乐队演奏二胡、吊规、椰胡、板胡、月琴、三弦、琴、琵琶、竹笛、唢呐等管弦乐器及板、堂鼓、堂锣、小钹、碰铃等打击乐器共十余件乐器而得名。“十”是泛指,并非一定是10人演奏10件乐器。乐队的组合,除二胡、扬琴、月琴、竹笛及小锣鼓钹等主奏乐器为必须外,其余则因乐队所拥有的掌握何种乐器的人才不同而有所增减,可七八人,也可十五六人。一般还包括狼丈、木鱼、檀板、清鼓等乐器。客家十番乐所用的乐器
十番音乐的艺术特色
十番曲调,常奏的有《万年欢》、《千秋岁》、《朝天子》、《西江月》、《五凤吟》、《蟠桃会》、《北云 》、《水底天》、《将军令》、《美人娇》、《金索挂梧桐》、《石榴花》、《雁来红》、《一枝花》、《柳摇金》、《N平乐》等100多首曲牌。打击乐曲牌有福套、禄套、寿套、喜套及文干、武干、滴水、流水各套。既粗犷、热烈,又优雅抒情、节奏明晰、顿挫分明。十番每社(队)的20~30人。其演奏有坐奏、行奏、舞奏之分。又分为室内与室外两种。室内分为前后两堂。前堂以金筝 为主,后堂以丝竹为主。十番之组合,清乾、嘉处间有大锣天;咸、同年间有鹤鸣皋、盛世元音、听月楼;光绪、宣统年间有乐乐乐、普天乐(北门新店乡人所组织);新听月楼(为西郊洪塘乡人所组织)。又有赌棋山庄、五音乐社、醉太平等。光绪十九年(1893年)二月十五日,庆赏花朝,举行十番比赛。民国11年(1922年) ,福州茶亭鹤鸣皋班赴香港,为庆贺英国女王加晚演出。民国20年农历三月廿五,三听月楼班赴港及新加坡演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福建省音乐工作组得到台江区茶亭听月楼十番班社珍藏的清咸丰七年(1857年)的乐谱,这个乐谱与十番乐谱一样。十番音乐轻松活泼、节奏感强,音律和谐、悦耳动听。流行于福州、闽侯、福清、长乐、连江、罗源、闽清、永泰、平潭、霞浦、福安、柘荣、福鼎、宁德、古田以及南平等县市,还曾巡回演奏于上海、香港、南洋群岛等地,深受群众喜爱。十番音乐又称十班、五对等,因用丝、竹、革、木、金制作的十件乐器演奏而得名。客家十番音乐是历代客家民间艺人传承的民间器乐曲,其乐曲标题多描绘大自然及客家人生活习俗情趣,如《碧水山涯》、《湖光柳色》、《好花圆月》、《梅兰菊竹》、《莺歌燕舞》 等。此外,客家十番音乐还吸收了历代戏曲剧种中的曲段、唱段和曲艺作品等。闽西客家十番乐队无论乐手的人数还是使用的乐器都没有严格的规定,一支十番乐队一般少则五到七人,多则十到几十人不等。客家十番音乐最基本的乐器有曲笛、芦管、琵琶、三弦、二胡、小胖壶、 大胖壶、夹板等,笛子为其领奏乐器。客家十番音乐的演奏形式分坐奏和行奏两种,掌板者为指挥。笛子引 路(主导),文场和武场间隔进行。独特魅力十番音乐以它独有的魅力,在民间广泛流传近三百年,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它所使用的独具特色乐器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传统十番音乐的乐器,主要有笛子、逗管、椰胡、云锣、狼串、大小锣、大小钹、清鼓等十种。随着十番音乐的不断发展与演变,又加进了笙、木鱼等乐器。十番音乐的乐器十分古老,应是乐器的活化石。狼串、逗管早在北宋时期我省闽清籍音乐家陈两所著的《乐书》中便有记载。十番音乐的演奏形式分为坐奏和行奏,其演奏排列位置十分讲究。主要是应用于迎神赛会和百姓婚丧嫁娶,以及家宴等民俗活动中。十番音乐的曲牌大多取材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体现一定的意境,有的还表现了古老的传说故事。茶亭十番音乐的代表曲目有《秦楼月》、《水底天》、《莲花册》、《雁来云》、《石榴花》等。茶亭十番音乐不仅流行于福州市内,也流行于福州周边农村及福州下属的五区六县,还流传到宁德、建阳、南平、古田、福安、柘荣、霞蒲等地。茶亭十番音乐的演奏形式分为坐奏和行奏两种,其演奏位置的排列十分讲究。茶亭十番音乐主要用于迎神赛会和百姓婚丧嫁娶及家宴等民俗活动中。曲牌大多表现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或体现一定的意境,或描述古老的传说故事。打击乐曲牌有福套、禄套、寿套、喜套及文干、武干、滴水、流水各套。既粗犷、热烈,又优雅抒情、节奏明晰、顿挫分明。十番每社(队)的20~30人。其演奏有坐奏 、行奏、舞奏之分。又分为室内与室外两种。室内分为前后两堂。前堂以金筝为主,后堂以丝竹为主。十番之组合,清乾、嘉处间有大锣天;咸、同年间有鹤鸣皋、盛世元音、听月楼;光绪、宣统年间有乐乐乐、普天乐(北门新店乡人所组织);新听月楼(为西郊洪塘乡人所组织)。又有赌棋山庄、五音乐社、醉太平等。光绪十九年(1893年)二月 十五日,庆赏花朝,举行十番比赛。民国11年(1922年),福州茶亭鹤鸣皋班赴香港,为庆贺英国女王加晚演出。民国20年农历三月廿五,三听月楼班赴港及新加坡演出。
客家流行音乐的分类
客家流行歌曲走过了风风雨雨的20多年,如今发展速度非常迅速,已经呈现出多元化的风貌,下面从客家流行歌曲的内容、风格、地域等方面进行分类。 与客家文化有关的歌曲与客家文化有关的歌曲是创作者认识到客家语言文化所面临的危机而创作的,以涂敏恒、林子渊、林展逸、古重礼等创作人为代表。这类歌曲歌曲在台湾的政坛和客家社会都广为流传。代表歌曲有《客家本色》、《客家进行曲》、《一枝担竿》、《客家舞台》、《我是客家人》、《我来唱条客家歌》、《客家人》、《祖训》、《三等公民》、《客家话》、《客家子弟》等等。其中《客家本色》这首歌素来有客家国歌之称,无论在政界还是客家社会都广为流传,歌词的内容主要在奉劝世间的客家人,无论社会如何改变,不要忘记祖先开垦的艰辛,要秉承先人的教训,做个良善的人。而《一枝担竿》这首歌曲也非常流行,歌词中巧妙的运用担竿富弹性不易断的特质,象征客家人坚韧不拔的精神。自古至今,从唐山到台湾,如此的担竿精神,突破时空的阻隔,代代相传,渊远流长。励志歌曲如《皇天不负苦心人》、《做个男人爱有志气》、《本本系英雄》、《命运自家来安排》、《理想有梦》、《人争一口气》、《人生十字路》、《再拼分人看》、《后生就系本钱》、《人生路》等等都属励志歌曲。其中《皇天不负苦心人》是林展逸老师的代表歌曲,全曲予人一种积极进取感觉,正所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流汗播种者必能喜欣收割; 《做个男人爱有志气》是邱小玲代表歌曲,这首歌曲的歌词很短,好像励志短语般,不断激励男性奋发向上的决心。爱情歌曲爱情歌曲以客家情歌王子游兆祺的作品为代表,代表歌手有客家流行乐坛的大牌歌手刘平芳和魏海姗。代表性的爱情类歌曲有《涯系你个人》、《心痛》、《初恋个时节》、《我甘愿》、《印岗恋情》、《一条花手巾》、《十八岁的心情》、《离开汝不得已》、《爱情介债》、《印岗恋情》、《这情像砂仔》、《情恋》、《春情 》、《难分难舍》、《喷射时代》、 《九降风》 、《好唔好》等。其中《涯系你个人》是魏海姗小姐的成名曲,此歌易学易唱,至今都还非常流行,电台点播率也非常高;《心痛》是刘平芳演唱的歌曲,她的爱情歌曲非常地有韵味,特别是在悲苦的感觉上,而由于客语语音本身发音的部位接近喉咙深处,在唱起情歌时更是有种从内心吐出的感觉。思乡歌曲这类歌曲是由创作人怀着对原乡思念之情而创作的,代表歌手为陈威。具有代表性的思乡歌曲有《思念故乡》、《家乡个小河》、《思乡》、《故乡之歌》、《望月思故乡》、《难忘个故乡》、《浪子心》、《滚滚嘉应情》、《异乡客》等。像《思念故乡》(陈威演唱)这首歌曲主要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唱出了游子的心声,特别是离开家乡在大都市打拼的客家人,思乡之情更为突出。其他歌曲这里所说的另类歌曲,是指对客家流行歌曲主流歌曲来说是一种另类:不同于传统的山歌,有传承也有创新的歌曲。另类歌曲以客家童谣、民谣和摇滚歌曲为主,如《流浪的小狗》、《忍者龟》、《鸡拐仙遇到膨风牯》、《大戆牯汽车》、《我教你唱山歌》、《流浪的小狗》、《鲜鲜河水》等都属另类歌曲。 东洋歌派以涂敏恒、吕金守、林子渊、陈志明、陈源等音乐人为代表。由于日治时代后东洋歌曲在台湾非常流行,这些客家音乐人受到东洋歌曲的影响而创作出具有东洋风格的歌曲,这些歌曲在早期的客家流行乐坛占有非常大的分量。代表歌手有刘平芳、魏海姗、古慧慧、刘秀暐、谢雷、高向鹏、彭月春等人。具有代表性的歌曲有:《情残梦碎》、《千山万水》、《观音颂》、《断情》、《恩爱个夫妻》、《有量占有福》、《一领缝线衫》、《蛾眉月》、《酒中花》、《女人心》、《莲雾花开》等等。摇滚(Rock)派以前交工乐队、好客乐队和硬颈乐团为代表。交工乐队是在90年代与「美浓爱乡协进会」一起冲撞体制、反对可能危害生态的水库兴建,在过程中,交工乐队用音乐记录了客家人硬颈的性格及退无死所的艰难处境,并以摇滚的方式唱出了劳工的心声,在劳工阶级具体非常大的影响,交工乐队于2003年解散,原主唱林生祥单飞继续创作客家流行歌曲,其他成员组成了现今的好客乐队,他们的歌曲仍以摇滚方式为主,但是少了当初运动的艰辛、离乡的无耐,给人以全新的感觉。他们的代表歌曲有《菊花夜行军》、《客家现身+客家进行曲》、《阿成下南洋》、《我们向幸福招手》、《工人婴仔歌 》、《风神》、《县道184》、《愁上愁下》、《细妹》、《细妹汝看》等。硬颈乐团是台湾第一个用客家语演唱客家流行歌曲的乐团,完全颠覆了传统客家音乐,让大家体念到了唱客家流行歌曲一样能够跳起来。代表曲有《黑白电影》、《十八岁讨姑娘》、《饭兜》、《硬颈传万代》、《做人要知足》、《记得那年的寒天》、《如烟的往事》等。乡土民谣(Countryfolk)派以颜志文、谢宇威、陈永淘等人为代表。以颜志文为团长的山狗大乐团于1997年3月成立,主要宗旨为推动客家新音乐的创作和传承客家歌谣的重新编曲演唱,希望将客家歌曲注入年轻、现代的气息,几年来在主流音乐圈掀起不小的涟漪。代表歌曲有:《涯教汝唱山歌》、《三月的风》、《早秋台北》、《纸鹞》、《美丽的声音》、《《新个客家新个期望》、《平埔学佬客家》、《阿树哥的杂货店》、《大家来唱一条快乐个歌》、《卖花介细阿妹》、《大夥房》等。在主流乐坛已有一席之地的谢宇威,不喜欢被客家局限住音乐,也不喜欢用音乐来束缚客家,谢宇威创作每一首作品,后面都有一个小小的故事,他的歌曲主要从客家传统歌谣中改编。代表歌曲有:《问卜歌》、《十八姑娘一朵花》、《从头来过》、《一侪》、《桃花开》、《山歌》、《奈何》、《月光光》、《花树下》、《勇往直前行》等有客家民谣诗人之称的陈永淘(阿淘哥)的曲风则结合民谣摇滚、蓝调等形式为主,深具游唱诗歌的特色,对台湾流行音乐的影响非常大,他的歌曲不论是客家族群还是非客家族群都有很广的群众基础, 代表歌曲有:《头摆的你》、《仰葛煞》、《盲神来了》、《发梦》、《天问》、《水路》、《鲜鲜河水》、《摇篮曲》、《风平浪静》等。电子舞曲爵士(jazz)派以刘劭希为代表。知名客家流行音乐人刘劭希根据他多年幕后创作的经验,用自己母语——大埔客语配合JAZZ、拉丁、FUNK、电子等音乐元素形成的具有爵士风格的流行歌曲,代表曲有《娆细妹》、《来通电》、《I am CrazyJazz》、《三蕃市的咖啡屋》、《地狱浮沉录》、《八方来客》、《青鸟词》、《大地渡亡经》、《那年秋天 》等。西洋、城市歌派以东东、李一凡、徐筱宁、古重礼、邱幸仪等人为代表。这几年来由于很多新生代歌手的加入,客家流行歌曲已经向西洋、城市歌派发展,并已有很大的阵容。代表曲有《爱要说出来》、《真爱》、《爱是什么》、《远方的鼓声》、《你敢函记得》、《客家DJ》、《方向》、《九降风》、《失根花》、《希望在今天》、《最爱是你》、《五月雪》、《妈妈》、《心手相连》、《亲爱的宝贝》、《月光光》、《燕子》、《汝唔识涯了》等等。 台湾台湾是客家流行歌曲发展最为活跃的地区,世界上发行的客家流行歌曲有95%以上都是台湾的。这与台湾客家族群意识的觉醒,客家人开始积极争取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地位分不开的,特别一些客家政治机构如行政院客家委员会成立后,对客家流行歌曲的创作起到非常大的促进作用。现今台湾的客家流行歌曲,涂敏恒和林子渊这两位音乐人的作品还是占了很大的分量。其中涂敏恒先生创作的客家流行歌曲多达两千多首;歌手方面,出版个人专辑十张以上的客家流行歌手有刘平芳、彭燕、林展逸、陈淑芳、古慧慧、温瑞鸳等。印度尼西亚印尼大概拥有三四百万客家人 ,由于印尼政府长期的排华政策,导致包括客家人在内的印尼华人汉语水平不高。而印尼客家流行歌曲主要为翻唱作品,例如取较受欢迎华语歌曲,重新按客家语填词,以表达情感为主要的主题,创作量比较大,但作曲为原创的较少。马来西亚马来西亚的客家人不少,客家流行歌曲却不多,根据了解的情况,马来西亚的客家流行歌曲大部分都是邱清云、谢玲玲、张少林和唐尼这四位的作品。其中有客家歌王之称的邱清云的成就最大,他的歌曲在全球华人唱片市场有一定的影响,到为止,邱清云已经发表了十余张客家流行歌曲专辑。大陆虽然90%以上的客家人都在大陆,但是大陆的客家流行歌曲却没有发展起来,还处于萌发的状态。客家风情网的严修鸿教授对此作出了分析,他认为有三个原因:一是国语文化压倒了地方方言,大一统,缺乏自由多元的思想基础;二是客家民间文化人才缺乏;三是传统文化缺乏刺激,在形式与内容上没有创新意识。幸运的是,几年有了一些发展:客家方言流行歌曲专辑《月光光》是梅州客家山歌皇后徐秋菊演唱的,这张专辑共收录了10首歌,但因宣传不力,销量不是很理想,没能引起多大的影响。还有一位是曾在互联网上流行一时的和平县校长,他用客家语翻唱了一些名曲,也有一些自己的创作,他正与梅州非凡影视公司合作发表他演唱的客家流行歌曲专辑,期待他能创作出更多客家流行歌曲,以带动客家流行歌曲在大陆的创作风潮。民间还有韶关的秋林,梅州的刘谦隆、曾辉彬,惠州的潘海兵、黎泽培,茂名的西桐木,龙岩的卢晓娟等,都创作或演唱了许多客家流行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