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灌木,高26-60厘米;嫩枝圆柱形,略带紫色,被灰白色柔毛,老枝毛渐脱落。叶片厚纸质,披针形、卵形或长圆形,长1.5-9厘米,宽0.8-4厘米,顶端钝或尖,基部楔形或近圆形至截平,边缘有粗齿,很少近全缘,被短柔毛,表面色较淡,两面有黄色腺点,背脉明显;叶柄被柔毛,长0.3-1.7厘米。聚伞花序紧密,腋生和顶生,无苞片和小苞片;花萼杯状,开花时长约2毫米,果萼长4-5毫米,外面密被短柔毛;花冠淡紫色或淡兰色,二唇形,外面具短柔毛,花冠管长约3.5毫米,喉部有毛环,花冠5裂,下唇中裂片较大,边缘流苏状;雄蕊4枚,开花时与花柱均伸出花冠管外;子房顶端被短毛,柱头2裂。蒴果倒卵状球形,被粗毛,直径约2.5毫米,果瓣有宽翅。花果期6-10月。
产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南、湖北、福建、广东、广西。多生长于较干旱的山坡、路旁或林边。日本、朝鲜也有分布。
全草药用,可疏风解表、祛痰止咳、散瘀止痛。又可外用治毒蛇咬伤、疮肿、湿疹等症。根入药,治崩漏、白带、月经不调。
本种与光果莸C. tangutica Maxim..接近,但光果莸果实无毛,果萼长约6毫米,花冠管长5-7毫米等性状可以区别。
4b.狭叶兰香草(新拟)
与原变种的主要区别为叶片狭披针形,长3-4.5厘米,宽0.4-0.8厘米,顶端渐尖。花果期9-10月。
产江西。零散分布于海拔290米的阔叶林荫下或露地岩石缝中。模式标本采自江西靖安西头大杞山。
病虫防治
性味 辛、甘、微温,无毒。
成分 全草含黄酮类、称兰香草素约4.7%。以叶中含量较高,约10.4%,花含约5.5%,根和茎约含1.5%。
药理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喉杆菌有抑制作用。
功用 祛痰止咳,散痰止痛。
[上感、支气管炎]
全草12~18克,甘草6克,车前草12克,水煎服。
[胃肠炎]
全草30克,地榆9克,水煎服。
[减轻"锑-273"药物反应]
全草配紫金牛各30克,过路黄60克,红枣60克,水煎服。
【别名】山薄荷、莸、独脚球、蓝花草、酒药草、金石香、石上香、齿瓣兰香草
【来源】为马鞭草科兰香草属植物兰香草Caryopteris incana (Thunb.) Miq.,以全草或根入药。全草全年可采。根秋季采挖,洗净鲜用或阴干,切段。
【性味归经】辛,温。
【功能主治】疏风解表,祛痰止咳,散淤止痛。用于上呼吸道感染,百日咳,支气管炎,风湿关节痛,胃肠炎,跌打肿痛,产后淤血腹痛;外用治毒蛇咬伤,湿疹,皮肤搔痒。
【用法用量】 0.5~1两;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