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169个国家级高新区最新排名出炉
169个国家高新区排名,有如下这些:第一到第十名:中关村科技园区软实力指数软实力价值;深圳高新区软实力指数软实力价值;广州高新区软实力指数软实力价值;上海张江高新区;苏州工业园区;南京高新区;西安高新区;城都高新区;佛山高新区;武汉东湖高新区。第十一到第二十名:无锡高新区;杭州高新区;常州高新区;苏州高新区;济南高新区;厦门火炬高新区;合肥高新区;萧山临江高新区;乌鲁木齐高新区;泰州医药高新区。国家高新区已成为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载体。此次参与排名的高新区,由上年度的157个增加到169个,“竞争者”增加的情况下,部分省市取得了不错的进步。例如江苏省参评的18家国家高新区中,有13家实现了进位,总体平均进位1.5位。其中苏州工业园区进入前5名,南京高新区进入前15名。江苏已连续3年在全国国家高新区评价排名中实现总体进位。再如,湖北省共有12家国家高新区参与此次评价,荆州、潜江、黄石大冶湖3家高新区首次纳入评价,武汉东湖高新区综合排名居全国第四,较2017年度提升一位,仅次于北京中关村、深圳和上海张江,另外8家总体呈现稳中有升态势。此次排名“高歌猛进”的高新区中,很多都是连续多年大幅度前进,例如平顶山高新区位列第98位,首次挺进国家高新区100强,实现“连续两年,每年提升9个位次”的高速发展。在本次综合评价排名中,平顶山高新区在知识创造和技术创新能力、国际化和参与全球竞争能力、高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三个一级指标方面都有所提升。其中,高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从第77位上升到第57位,是三个一级指标中上升幅度最大的,细分指标包括从业人员数增长率、企业数量增长率、企业上缴税收总额增长率等。国家高新区评价是国家创新调查制度的工作内容之一,每年由科技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和中国高新区研究中心联合发布。该评价报告主要基于国家高新区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展开,指标体系由创新资源集聚、创新创业环境、创新活动绩效、创新的国际化以及创新驱动发展等5个方面的25个二级指标构成。评价报告以总指数形式呈现国家高新区创新能力的发展,在五大方面揭示国家高新区的创新能力建设和创新发展绩效,对国家高新区创新发展进行动态监测。
169个国家高新区排名
169个国家高新区排名,有如下这些:第一到第十名:中关村科技园区软实力指数软实力价值;深圳高新区软实力指数软实力价值;广州高新区软实力指数软实力价值;上海张江高新区;苏州工业园区;南京高新区;西安高新区;城都高新区;佛山高新区;武汉东湖高新区。第十一到第二十名:无锡高新区;杭州高新区;常州高新区;苏州高新区;济南高新区;厦门火炬高新区;合肥高新区;萧山临江高新区;乌鲁木齐高新区;泰州医药高新区。国家高新区已成为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载体。此次参与排名的高新区,由上年度的157个增加到169个,“竞争者”增加的情况下,部分省市取得了不错的进步。例如江苏省参评的18家国家高新区中,有13家实现了进位,总体平均进位1.5位。其中苏州工业园区进入前5名,南京高新区进入前15名。江苏已连续3年在全国国家高新区评价排名中实现总体进位。再如,湖北省共有12家国家高新区参与此次评价,荆州、潜江、黄石大冶湖3家高新区首次纳入评价,武汉东湖高新区综合排名居全国第四,较2017年度提升一位,仅次于北京中关村、深圳和上海张江,另外8家总体呈现稳中有升态势。此次排名“高歌猛进”的高新区中,很多都是连续多年大幅度前进,例如平顶山高新区位列第98位,首次挺进国家高新区100强,实现“连续两年,每年提升9个位次”的高速发展。在本次综合评价排名中,平顶山高新区在知识创造和技术创新能力、国际化和参与全球竞争能力、高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三个一级指标方面都有所提升。其中,高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从第77位上升到第57位,是三个一级指标中上升幅度最大的,细分指标包括从业人员数增长率、企业数量增长率、企业上缴税收总额增长率等。国家高新区评价是国家创新调查制度的工作内容之一,每年由科技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和中国高新区研究中心联合发布。该评价报告主要基于国家高新区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展开,指标体系由创新资源集聚、创新创业环境、创新活动绩效、创新的国际化以及创新驱动发展等5个方面的25个二级指标构成。评价报告以总指数形式呈现国家高新区创新能力的发展,在五大方面揭示国家高新区的创新能力建设和创新发展绩效,对国家高新区创新发展进行动态监测。
如何构建区域创新体系
日前发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勾画了有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的美丽蓝图,构建一个包括技术创新、知识创新、国防科技创新、区域创新、科技中介服务等相互促进、充满活力的国家创新体系已成为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而区域创新体系是国家创新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创新体系在区域层次上的延伸。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加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
随着区域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竞争的日益加剧,区域创新体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与日俱增,区域创新能力已成为地区经济获取竞争优势的决定因素。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区域创新体系已不再仅仅是科学技术层面的简单理解,而是一个区域经济体系内能够促进创新的包括制度、管理、技术和服务等方方面面的组织网络和系统工程。目前在我国,区域创新体系无论在理论层面还是实践层面都还不够成熟,尚在积极努力的探索之中,本期特别策划旨在从理论和实践结合层面,进行深入解读,结合典型模式,探讨如何构建区域创新体系:它的内涵、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构建区域创新体系新的思维和路径。
我国全球创新指数排名由2012年的第34位上升到2022年的第几位
我国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从2012年的第34位上升至2022年的第11位。全球创新指数(Global Innovation Index,GII)是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康奈尔大学、欧洲工商管理学院于2007年共同创立的年度排名,衡量全球120多个经济体在创新能力的表现,是全球政策制定者、企业管理执行者等人士的主要基准工具。全球创新指数是一个详细的量化工具,有助于全球决策者更好地理解如何激励创新活动,以此推动经济增长和人类发展。全球创新指数根据80项指标对126个经济体进行排名,这些指标包括知识产权申请率、移动应用开发、教育支出、科技出版物等。该指数提交给欧洲委员会联合研究中心,进行独立统计审计。2022年2022年4月,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我国的排名从2017年的第22位提升至2021年的第12位,整整上升了10位,稳居中等收入经济体之首,是世界上进步最快的国家之一。在知识产权创新质量方面,5年来,累计授权发明专利253.1万件,年均增长13.4%。累计注册商标2770.5万件,年均增长29%。著作权、植物新品种、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登记量也屡创新高。截至2021年底,国内(不含港澳台)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7.5件,是2017年末的近2倍。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跃居世界第一。
我国创新指数2022年排第几位
2022年中国全球创新指数全球第11位,近年来在创新领域的全球排名持续稳步提升。从国家知识产权局获悉,2012年至2021年,国家知识产权局累计授权发明专利395.3万件,年均增长13.8%,累计注册商标3556.3万件,年均增长25.5%。截至2022年9月,我国发明专利有效量为408.1万件,有效商标注册4152.3万件。我国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最新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的排名由2012年的第34位上升到2022年的第11位,连续10年稳步提升,位居中高收入经济体之首。报告勾勒出两波可能的创新浪潮:建立在超级计算、人工智能和自动化基础上的数字时代创新浪潮,它即将对所有部门和科研领域的生产力产生充分地影响;建立在生物技术、纳米技术、新材料和其他科学突破基础上的深层科学创新浪潮,它正在彻底改变对社会至关重要的四个领域的创新:健康、食品、环境和交通出行。推动中国全球创新排名进步的行业2021年,全球顶级企业的研发支出增加近10%,达9000多亿美元,高于大流行病发生前的2019年。这一增长主要由4个行业推动:ICT硬件和电气设备;软件和ICT服务;制药和生物技术;以及建筑和工业金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