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旅游发展

时间:2024-07-15 12:25:14编辑:优化君

如何推进全域旅游发展

发展全域旅游,是一项改革创新工程,重在围绕适应旅游发展两个综合需求(综合产业发展和综合执法需求),改革创新旅游体制,从旅游市场监管、旅游公共服务、旅游产业促进、扩大旅游开放、旅游管理体制和基础制度等推进综合改革。具体做法:
是要改革创新全域综合统筹发展的领导体制,构建从全局谋划和推进、有效整合区域资源、统筹推进全域旅游的体制和工作格局,形成各部门联动的发展机制。是改革创新旅游管理的综合协调机制,推进旅游管理体制的综合改革,适应旅游业从单一业态向综合产业、从行业监管向综合服务升级的客观需求,这也
更多关于如何推进全域旅游发展,进入:https://www.abcgonglue.com/ask/a3907f1636723834.html?zd查看更多内容


关于我市全域旅游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10月15日至18日,市委办、市政府办组织考察组赴浙江宁海县、江山市以及安徽黟县考察学习全域旅游发展相关经验,先后实地考察了宁海县前童镇、江山市XX镇清漾村、大陈乡大陈村、黟县宏村、塔川村,各地欣欣向荣、各具特色的全域旅游发展态势让大家既增开拓了眼界,又增添了压力。现将学习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印象与感受

1. 特色鲜明定位准。旅游目的地的定位被认为是发展全域旅游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开展市场差异化竞争的基本手段。宁海、江山、黟县均是通过特色鲜明、具有较强辨识度的旅游定位有效打开市场,实现以点带动面的宣传效果。比如,宁海县以“静城宁海”为品牌定位,传播宁海以静为美的旅游形象,并催生出以“静”为基调、以“萌”为格调的宁海全域旅游品牌形象“宁宝”,通过IP化的网络营销,使宁海在旅游市场中得到广泛关注。江山市以“清漾毛氏文化”和“三毛一戴”为代表的民国特工文化共同构成了江山旅游的两大特色,其“千年古道·锦绣江山”的品牌 口号 ,既彰显了深厚的历史人文,又巧妙地涵盖了仙霞关、江郎山等名胜景点,让游客过目不忘。黟县则依托“徽文化”,以“古建筑+民宿”为核心,打造“中国画里乡村”,培育了以西递、宏村为代表的国际知名旅游景点。



2. 联点成片布局优。发展全域旅游绝不是村村点火、户户冒烟,而是要点面结合、互推互助发展。此次考察中,考察组对各地全景化、全覆盖、全方位的旅游规划布局印象尤为深刻。比如,宁海县早在2011年便提出“大景区”战略,将县旅委列入县“多规融合”联席会议常设部门,强化旅游前置功能,并提出实施“百村千宿万景”工程,谋划串联各个乡镇、街道的“一环八线”风景线建设体系,将沿线的精品村、示范村、中心村等有机“串联”,形成覆盖县、镇、村、户的立体式建设网络。江山市则在“多规合一”基础上,将2019平方公里市域范围作为完整旅游目的地科学谋划,精心扮靓乡村和城市两个大花园,集中资源打造世遗江郎风采线、七彩保安风情线、古镇养生风韵线、幸福乡村风光线、村歌文化风俗线、醉美碗窑风行线6条精品线路,形成“古道溯源、最江南、世遗江郎、光伏小镇、七彩保安、古镇养生”6大景观片区。黟县则是把全域旅游融入到城乡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将旅游业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乡村旅游富民工程有机结合起来,把徽风徽韵、名人名居、XX古镇古村、名山名水等“多点”旅游资源串联,实行景区差异化打造,形成空间全景化的系统旅游,在城市重点区域、重点旅游板块、乡村旅游集聚区、A级景区村庄成功打造了3000余个风格独特、融入环境的景观小品,做到“点上美、块上美、线上美、全域美”。



3. 便捷乐享配套足。旅游配套设施的提档升级,能否满足游客“食、住、行、游、购、娱”等需求,是决定全域旅游发展水平的核心所在,作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无论是宁海、江山还是黟县,在完善旅游配套设施,提升游客体验度、舒适度上无不是做到了精益求精、精雕细琢。比如,宁海县在2016年便投入资金450万元搭建旅游科学检测平台,建立浙江省首个县级层面自主设计、自主开发和运营的旅游大数据中心,通过整合公安、交通等16个涉旅部门和三网营运商、智慧银联等多项数据,实现客流检测、营销决策、精品线路、舆情分析等全方位的动态检测与管理,通过推出旅游APP,方便游客查询线路、预订酒店。江山市则着力解决游客出行“最后一公里”,先后投入3.4亿元建设综合客运枢纽等项目,开通高铁站至各主要景区的公交专线,建成电动车租赁点102个、高端自行车租赁点12个,投放共享新能源电动车400辆、运动休闲自行车250辆,覆盖中心城区和主要旅游景点,打造江山旅游1小时交通圈。黟县深耕旅游产业数十年,在配套服务上始终坚持不断探索、不断提升,2016以来,该县城乡、交通等部门涉旅资金投入均达到财政收入20%以上。目前,连接核心景区的道路全部达到3级公路以上标准,形成“快旅”“慢游”的旅游交通网。同时,通过布局全域旅游全景图、旅游交通标识、旅游驿站等,形成三级旅游集散咨询服务体系,历经近40年的沉淀与积累,黟县的旅游配套服务已经日趋成熟和完善〔食有1046家徽菜名店、特色美食等各类餐饮企业;
住有1193家主题酒店、精品民宿、森林木屋;
行有170公里精品线路、5个体育运动基地;
游有6家4A级以上景区、44处传统村落、1684栋明清古建筑等〕。



4. 百舸争流势头好。当前,全域旅游已成为国家战略,全国上下形成了百花齐放、你追我赶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成为一种新的常态。比如,作为“中国旅游日”的发祥地,宁海县喊出了“天下旅游,宁海开游”的口号,并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高度,发展旅游产业。今年1至6月份,该县接待国内外游客877.35万人次,旅游经济总收入达91.0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8.63%和13.53%,全县民宿营业额1.56亿元,带动农副产品销售4.1亿元,重点旅游乡镇农民涉旅收入占可支配收入比重达50%。江山市则通过一大批重点旅游项目的落地建设,筑垒起了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基石。初步统计,2018年该市在建旅游项目146个,实际完成投资31.5亿元,同比增长超66%;
2018年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868.9万人次,实现旅游经济总收入118.7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4.2%和24.5%。黟县则依托绝佳的生态优势、厚重的文化底蕴及丰富的旅游资源,重点打造宏村乡村旅游产业园、西递遗产小镇、古黟慢生活小城3个服务业集聚区,产业集群效益日益突显,2018年该县乡村旅游特色产业集群(基地)实现营业收入24.3亿元,税收7.842亿元,吸纳直接从业人口超万人;
2018年全县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196.09万人次,实现旅游经济总收入98.7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5%和13.9%。



二、我市全域旅游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市依托良好的自然资源、深厚的人文底蕴,在推动旅游业发展的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特别是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成功打造了西村里、红杉林、皖南“川藏线”等一批网红景点,但是与全域旅游发展要求相比仍然存在诸多不足。



1. 品牌形象模糊。近20年的旅游发展历程中,我们先后提出过“黄山脚下的明珠、红楼梦中的府地”“东方卢森堡、梦中桃花源”等城市旅游定位,但是均无法精确概况宁国的旅游形象,也无法体现宁国旅游的差异性。提起宁国旅游,我们的核心形象是什么?我们的特色产品是什么?我们的目标客户是哪些人?没有一个精准的答案。品牌定位的模糊,将会导致游客对宁国没有鲜明的品牌印象,甚至产生厌倦心理,成为谋划全域旅游长远发展的一大阻碍。



2. 旅游业态匮乏。今年以来,全市招引的旅游项目仅8个,实际落地开工项目仅3个〔青龙云坞茶旅项目、港口茶乡慢城项目、中溪山水邻国项目〕,“大高好”的旅游项目招引难、签约难、落地难成为我市全域旅游发展面临的一大瓶颈。且大多数旅游景点形式单一、游客参与度不高,同质化现象明显,旅游经济总体效益不高,带动效应不明显。在旅游产品方面,缺乏拳头产品、核心产品,层次低、规模小,市场竞争力不强也阻碍着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



3. 配套设施不足。交通路网方面,城区尚未设置专门的旅游观光车,火车站、汽车站与各景区、景点间的换乘体系也不够健全,部分通景道路不符合旅游等级公路标准,且在此次“利奇马”台风灾害中,石柱山、夏霖、吴越古道等景区道路受损严重,短期内难以恢复;
食宿接待方面,尚缺乏功能完善的市级旅游集散中心以及高品质、特色化的餐饮住宿、文化娱乐等配套,难以满足旅游消费者的差异化多层次需求。景区设施方面,部分旅游厕所、旅游停车场、旅游标识标牌等功能还需进一步完善和提升。



三、经验与启示

从各地全域旅游发展成果来看,既是先进理念的催化,亦有体制机制的推动,既靠大手笔、高质量项目的牵引,更有小而精、小而美的产品加码,也为我市全域旅游发展提供诸多宝贵经验。



1. 统筹规划,明确发展蓝图。发展全域旅游,规划先行是第一步,只有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才能实现全域旅游的长效发展。建议:一是建立全域旅游发展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全市全域旅游工作,研究制定政策措施,协调解决相关问题,特别是加强对全市全域旅游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以及各项产业规划的对接和统筹。二是建立旅游项目规划设计执行督查机制,确保全市各涉旅项目、景点的深化设计按照“统一风格、彰显亮点、经济适用”的原则推行按需建设,使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大化。三是实施“青龙湾大景区”战略,以青龙湾景区为核心,以皖南“川藏线”为主线,谋划串联XX、青龙、方塘、竹峰、甲路、胡乐等乡镇、街道的精品村、民宿、景点等,形成有山、有水、有人文、有美食的综合立体旅游网络。



2. 内培外引,强化业态支撑。对内挖掘特色资源、向外招引高质量旅游项目是提升全域旅游整体品质最直接、最有效的两条路径,对正处于全域旅游发展初期的宁国来说尤为重要。建议:一方面进一步深挖旅游资源,围绕我市“红楼文化、畲乡文化、龙窑文化”等,充分挖掘名人民居民俗等人文资源,推动旅游提质提效。比如,以红楼文化为纽带,在红楼梦文化园一期基础上,谋划红楼美食、红楼戏曲、园林艺术、雕刻艺术等旅游业态;
以畲乡文化为基础,做好畲族婚嫁、篝火晚会、民俗歌舞活动,产销畲族头饰、绣鞋、古纹刻章等旅游纪念品;
以龙窑文化为特色,谋划龙窑实境参观、DIY创意制作等互动体验式项目,产销龙窑手工纪念品。另一方面,加大资源包装整合力度,积极对外招引项目。比如,围绕皖南“川藏线”,可以通过招引实力强劲的知名企业入驻,开发自驾游营地、汽车旅店、露天电影院等,形成覆盖自驾游的全产业链条。围绕“小三线”遗址,吸引投资建设“小三线”文化观光工厂、历史纪念馆,展观当年实体文物、历史照片、雕塑模型等,谋划知青游、返乡游。再比如,近期最新发现的“love岛”,可在法律政策允许范围内引进实力强劲的集团公司进行综合开发,进一步拓展青龙湾岛屿承载功能,打造青龙湾景区的全新亮点。



3. 政府主导,营造社会合力。从各地全域旅游的发展成果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全域旅游阶段仅靠政府单打独斗已经无法适应新的发展形势,也难以形成气候。只有依靠政府政策性引导,引进战略投资者参与投资、管理和经营,才能真正激发全域旅游的内生动力。建议:一是盘活有效资产。学习借鉴黟县在解决国有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利用方面“委托管理”模式〔在产权国有前提下,经县文物部门审批报备,由镇村与使用方签订相关协议,用于文化创意、展示交流等〕,对胡乐司老街、上坦古村落等一批历史文化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实现资源有效利用。二是探索市场化运行。充分总结山门洞、红杉林等景区市场化运作的相关经验,由文旅投公司牵头,进一步理顺各景点的权属关系,学习借鉴宁海景区资产证券化、天使投资等模式,推动社会资本参与旅游项目建设,整合各类优质旅游资源,加快组团开发、综合开发。三是吸引民间资本。建议出台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投资旅游业的相关实施意见,推出鼓励民间资本投资旅游业的优惠政策,引导更多民间资金力量发展旅游产业。同时,结合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大力宣传“乡贤文化”;
各旅游乡镇积极开展乡贤摸排工作,通过节日慰问、互通信息、拜访联谊等形式,以乡情、乡愁为纽带,最大限度赢得外出乡贤对家乡的真心支持和反哺,促进他们关心家乡、支持家乡建设。



4. 突出美化,扮靓景区环境。此次各考察点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上也形成一套独具特色的办法经验。比如,XX镇清漾村〔江南毛氏发祥地、毛泽东祖居地〕以“党建+”的方式,充分发挥村两委和党员力量,推动村庄治理,改善村容村貌,同时大力发扬家风族训,打造出“千年清漾名人辈出,书香逸居耕读传家”的毛氏文化村。大陈乡大城村立足村情民情,探索“党建统领、文化感召”的村庄治理“大陈模式”,实施总支服务“七个一”工程〔一把扫帚“扫”出一片新天地、一首村歌“唱”出一个好村风、一张网络“织”出党群零距离、一张照片“秀出”家和万事兴、一部村书“写”出村民真善美、一张蓝图“绘”出幸福大陈村〕,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游。建议:一是进一步深化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由市委组织部牵头,在各旅游重点镇、村创 建党 建服务品牌,号召党员义务投工投劳完善因灾受损道路等基础设施、开展集镇、村庄垃圾清扫,实现“党建+乡村旅游+志愿活动”常态化,为乡村旅游添砖加瓦。二是结合移风易俗,将守护环境、文明诚信等与旅游发展息息相关的内容纳入村规民约,让村规民约成为景区守则,通过党风乡风民风的改善形成全域旅游发展的良好氛围。三是推行乡镇生态补偿财政转移支付机制,充分调动各乡镇、街道抓生态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并最大限度发挥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5. 强化管理,提升服务品质。旅游行业的不断规范需要来自政府、社会、行业等各方面力量的共同努力,通过考察我们也感受到各地在旅游的日常监管方面充分做到了有章法、有合力、有成效。建议:一是完善政策法规。积极学习借鉴黟县在民宿管理方面比较成熟的办法,结合我市实际出台《民宿(农家乐)通用要求和等级评定》地方标准,从准入机制及日常监管等方面,全方位规范民宿(农家乐)经营主体秩序。二是探索综合执法。在人员保障充足的前提下,探索成立市旅游管理综合执法局,整合全市文旅、交运、市场监管、公安等主要职能部门的行政执权,从而实现“一个部门处罚、一支队伍执法、一个公章处罚”全面提升旅游市场综合监管能力。三是强化社会监管。学习借鉴宁海“重点乡镇(街道)旅游办公室”“网格化旅游统计队伍”“行业协会旅游监管制度”等,发挥属地乡镇以及行业组织的监管作用,对涉及旅游的餐饮、住宿、娱乐等项目业态及从业人员进行全天候、全方位监管,达到标准化服务管理的目标。



6. 精准营销,唱响旅游品牌。在自媒体高度发达的今天,旅游的宣传营销手段也日趋多元化,各考察点在宣传营销上更可谓是“各显神通、创意迭出”。建议:一是深化城市形象设计。通过邀请专业的设计团队,或采用有奖征集的方式,设计我市全新旅游形象LOGO,将青龙湾、皖南“川藏线”、翠竹等形象生动融合,充分反映我市旅游要素的多样性、差异性,达到让游客过目不忘的效果。二是精心策划营销活动。由各乡镇、街道牵头,立足本地域特色,精心包装策划宣传营销活动,在全市范围内形成“月月有节、淡季不淡”的旅游氛围。同时,加强对外合作,谋划创意营销,比如,可通过中鼎集团与XXJEEP、奇瑞、比亚迪甚至奔驰、奥迪等知名汽车厂商寻求合作机会,策划拍摄以皖南“川藏线”为背景,以“绿色、休闲、畅享”为主题的汽车广告,形成品牌营销捆绑效应。三是强化自媒体应用。要活用抖音、微信、微博等新媒体传播渠道,策划“抖音挑战赛”“优秀攻略有奖竞赛”等,引导游客参与旅游营销。同时,进一步优化智慧旅游导引程序,创造更多与潜在和现实游客互动的机会,以寻求与顾客建立情感连接,真正让全域旅游插上信息化的翅膀。


全域旅游的意义是什么?

那么全域是指什么呢?1. 空间上的全域,即不再把旅游的发展局限于大型景点。政府应当展开思路,将原有的独立景点放入城市发展、城市旅游发展的一部分,将旅游与城市发展结合起来,促使游客有更多消费的机会,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满足旅游多方面的需求,同时带动城市经济发展,让旅游业发展与城市发展有机结合在一起。2. 全社会参与,也可称之为全民参与,让城市居民参与城市旅游业的发展,把政府管理的思想转变为全民参与,让人民成为城市建设的一部分,转变大众意识,将本地文化与旅游业紧密相连,同时提高从业者的职业素质,减少“宰客”现象的出现,从未提高游客的旅游体验。3. 全产业的融合,通过旅游业与本地优势产业想结合,做到1+1>2,让本地优势产业给旅游业带来特色,而同时通过旅游业的宣传、推广来影响和带动本地又是产业的发展,以此提高旅游品牌的竞争力与市场占有率的同时提高产业发展质量与效率。4.政府管理全局让政府成为全域旅游工作的领头羊与顶尖设计者,从全局出发,通过相应政策的出台,带动整个产业的发展,带动全民参与,让概念成为现实。运用新媒体加强城市规划与宣传,通过招商引资获取更多资金,加大对基础设施及配套的投入。
总而言之,政府转变思想,将旅游发展扩大为城市发展的一部分,以此带动相关产业、优势产业及城市基础建设的发展,同时,这些产业的发展也会反作用于旅游业的发展,同时提高城市居民与游客的幸福感,做到1+1>2.全域旅游是未来旅游发展的新趋势,做好全域旅游不仅仅是提升旅游产业的发展,更是民生工作,因此如何去发展全域旅游呢?可以参考一下这个回答:


全域旅游的概念

全域旅游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通过对区域内经济社会资源尤其是旅游资源、相关产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政策法规、文明素质等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优化提升,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协调发展理念和模式。全域旅游发展要着眼于市场要素的配置,有的放矢,破“全”、立“逻辑”、找“抓手”、达“目标”,全域旅游发展本质将其发展架构总结为“三网、两+、五层次”。发展全域旅游的重要意义:一、全域旅游是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当前,我国旅游业发展面临从旅游资源开发到经营管理、市场环境等一系列挑战,新的发展形势要求旅游业必须改变传统的发展模式,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通过发展全域旅游,可以有效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二、全域旅游是加速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的必要手段。从旅游业发展现实来看,旅游活动已经远远超越旅游管理的范畴,旅游管理从单一部门行为到由政府机构统筹管理转变是必然选择。通过发展全域旅游,可以加速旅游管理体制的转变。三、全域旅游是解决旅游供给不足的有力抓手。随着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和交通通讯技术的发展,人们的旅游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只有从全域整体优化旅游供给才能有效满足游客需求。

全域旅游是基于什么理论什么是全域旅游?全域旅游的发展模式有哪些?

1.何为全域旅游?全域旅游的开发模式有哪些?全域旅游是指以旅游业为一定区域的主导产业,对区域经济社会资源特别是旅游资源、相关产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政策法规、文明素质等进行全面系统优化,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以旅游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区域协调发展的新理念和新模式。2.什么是全域旅游?如何打造全域旅游目的地全球旅游规划的三个基础:1.明确全域旅游发展战略和产业布局。构建全域旅游,必须在综合研究区域外部发展环境和内部发展条件的基础上,从全域旅游和旅游目的地两个维度重新诊断发展条件。一方面,结合现状,通过比较全行业参与、全要素投入、全空间整合、全季节活动、全旅游体验、全社会效益六大特征,进行定性评价。另一方面,要依据国际国内旅游目的地评价标准进行系统评价,以量化打分的形式确定区域旅游与旅游目的地建设的差距,进而明确全域旅游规划的重点任务。2.塑造核心吸引力,明确功能空间的划分;根据全球旅游战略进行定位。根据产业功能布局,进行区域布局规划。各功能区划分为公共景点聚集的区域(包括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国家湿地公园、地质公园、世界遗产地等。)、限制发展区(农业用地、滩涂、草原、林地等生态脆弱区。)和优化开发区域(城镇、村庄、度假村、荒山、荒地等具备建设条件的区域)。各功能区的内容侧重于如何构建区域的核心景点,如何整合引领新项目,如何提升原有项目,如何配置区域的旅游业态,如何计算环境承载力,如何配套公共服务设施。3.创新旅游发展规划,改革评价体系。全球旅游业的发展可以不要墨守成规,需要创新的规划。要把旅游规划理念融入经济发展大局,创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理念,合理配置旅游资源和其他资源。全域旅游模式的规划不同于景区旅游模式的规划,不仅仅是对景区、酒店、餐厅进行规划,而是对景区内外的各种资源要素进行系统、全面的规划。发展全域旅游,必须树立科学的旅游观,按照五大发展理念创新相关的统计监测和评价体系。可将旅游业发展作为本地区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重要发展目标和重要考核内容,形成明确的任务分工,形成推动全区旅游业发展的合力;创新旅游数据采集分析体系,根据旅游业发展的新业态、新特点、新趋势,建立评价体系。3.发展全域旅游的目的是全局是指某一区域,以旅游业为主导产业,对该区域的经济社会资源,特别是旅游资源、相关产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政策法规、文明素质等进行全面系统的优化升级。全域旅游是区域协调发展的新理念和新模式,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以旅游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在全域旅游中,所有行业都积极融入其中,所有部门通力合作,所有城市居民共同参与,充分利用目的地的所有吸引力第二,全球旅游的空间性第三,全球旅游的驱动力第四,全球旅游一体化第五,共享全球旅游4.什么是全域旅游?发展全域旅游有何意义?全域旅游是指以旅游业为一定区域的主导产业,对区域经济社会资源特别是旅游资源、相关产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政策法规、文明素质等进行全面系统优化,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以旅游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区域协调发展的新理念和新模式。智慧旅游是指利用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通过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借助便携式终端互联网设备,主动感知有关旅游资源、旅游经济、旅游活动和游客的信息,并及时发布,使人们及时了解信息,及时安排和调整工作和旅游计划,从而达到智能感知和方便使用各类旅游信息的效果。因此,全域旅游与智慧旅游的区别在于,智慧旅游侧重于科技手段在旅游中的应用,而全域旅游侧重于旅游与产业的融合,偏向于规划设计,具有发展引导的性质。5.全域旅游的全域指什么全域旅游,即在一定区域内,以旅游业为主导产业,对区域内的经济社会资源,特别是旅游资源、相关产业、公共服务、生态环境、政策法规、体制机制、文明素质等进行系统、全面的优化和提升。以旅游业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社会共建共享、产业融合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是一种全新的区域协调发展理念和模式。这是从《永贤创经全球旅游的本质是人他们的旅行,他们对其他世界的探索和好奇,以及他们对另一种更健康更美好的生活方式的追求,导致了利益相关者采取一系列行动来建设和共享整个社会的现象。促进全球旅游是中国的重新定位美国旅游业发展战略在新阶段发生了深远的变化。从景区旅游模式到全域旅游模式,要实现九个转变:一是从单一景区的建设和管理,到综合目的地的整体开发。打破景区内外的制度壁垒和管理围墙,实行多元监管,整合公共服务,实现旅游监管全覆盖,使产品营销与目的地推广有效结合。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从景区扩展到全区。比如,要从景区、城市的旅游厕所革命扩大到景区内外城乡一体化推动的综合厕所革命。二是从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应进行分类改革,公益性景区低价或免费开放,市场投资开发的景区门票价格也应限制在高价,以遏制景区门票价格过快上涨,打击无序涨价和价格欺诈,使旅游业走出过度依赖门票收入的阶段。三是从导游必须由旅行社委派的封闭式管理体制转变为导游依法自由有序流动的开放式管理体制。实现导游执业的法制化和市场化。第四,从粗放低效旅游向精细高效旅游转变。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加有效供给,引导旅游需求,实现旅游供需正平衡。第五,从封闭的旅游自我循环到开放的旅游集成开发模式。加大旅游业与农业、林业、工业、商业、金融、文化、体育、医药等产业的融合,形成综合新产能。第六,转型九是从只接待国际游客的景区和狭义的国际合作向全区域接待国际游客、全方位、多层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转变。最后,实现小旅游格局向大旅游格局的转变。这是区域发展走向成熟的标志,是提高旅游业质量和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是世界旅游业发展的普遍规律和总趋势,代表了现代旅游业发展的新方向。【4】认识误区推广全域旅游不是到处建景点和酒店。相反,全域旅游更注重景点、酒店等建设的系统性和规划布局的合理性。景区和酒店的建设和管理还是要做的,质量和水平也要提高,但这不是工作的全部。在全域旅游格局中,到处都是风景而不是景点,到处都是接待服务而不是宾馆饭店。千万不要把增加景点、酒店、餐厅的数量和规模等同于发展全域旅游。防止出现景区、宾馆、饭店遍地开花到处都是洪水。推动全球旅游并不是到处发展旅游。全域旅游是一种积极有效的发展保护模式。全域旅游强调旅游发展要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通过全面优化旅游资源、基础设施、旅游功能、旅游要素和产业布局,更好地缓解和减轻核心景区的承载压力,更好地保护核心资源和生态环境,实现设施、要素和功能的合理空间布局和优化配置。[5]6.何为全域旅游,有何特征呢?全球旅游发展模式不仅是落实和深化五大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在旅游领域,也是满足当今需求的重要举措把国民旅游、个人旅游和自驾车旅游作为主流消费市场,促进供需协调发展。全域旅游模式要求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和要素,条块分割统筹规划建设,建立全面协调的旅游管理体系,促进产业在全球范围内的深度融合和合理布局,促进旅游发展的共建共享。1.全球旅游营销有什么特点?1.全域旅游营销是景区、市、县、村的联动营销。2.全球旅游营销是具有溢出效应的营销。二,旅游目的地城市营销创新1.旅游目的地城市营销视角的转变:从景点营销到整合营销。2.旅游目的地城市营销传播模式的转变:从权威传播到个性化传播。3.旅游目的地城市营销内容的转变:从重点产品到全程体验。4.旅游目的地城市营销组织模式的转变:从单一部门到综合协调。5.旅游目的地城市营销绩效评价:从经济效益到综合效益。第三,构建全新的城市营销架构1.重塑旅游目的地城市的营销策略。第一,资源依赖型城市转型。二是超大型城市的功能疏解。第三,中小城市的特色发展。2.重塑城市品牌。3.构建城市产品体系。4.搭建交流平台。5.配合城市营销的组织和实施。6.协调内部和外部营销。四、如何做好全域旅游营销1.沉淀文化优势,打造精准品牌定位。2.差异化省内外市场,构建立体传播渠道。3.激活策划灵感,打造值得期待的节日品牌。4.强化利益驱动,形成高效的组织机制。5.游客体验至上,要做好产品创新和服务保障。6、全程监管,做好全局品牌维护。字体2010-2010整个城市都在旅游众所周知,旅游可以加速城乡之间的互动融合和整体发展,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互动交流。用这个概念会更合理全球旅游指导一个地区旅游业的发展。(一)战略规划的必要性截至目前,全国共有184家5A级旅游景区;2163家星级酒店(其中四星级酒店2424家,五星级酒店808家)第二季度营业总收入514.11亿元。然而,中国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我国旅游业散、小、发展不平衡、亮点少,没有形成核心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主要原因是中国美国旅游业缺乏整体规划,对旅游业发展的战略定位没有清晰的思路。因此,要借用专家和群众的智慧,明确定位,梳理发展思路,确定实施路径,在发展的道路上少走弯路。因此,有必要升级全球旅游到战略定位的层面。(二)产业转型升级的必要性第一、第二产业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已经达到一个水平,但只有第三产业的空间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国家信息中心旅游规划研究中心课题组2015年7月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和2014年旅游业对GDP的直接贡献超过7%,旅游业对GDP的综合贡献超过10%。旅游业间接拉动增加值超过1.5万亿元,拉动GDP增长1%左右,对GDP增速的贡献率超过10%;在间接带动产业中,第三产业的带动作用最大,其次是第二产业和第一产业。其中,交通、住宿、旅游、购物、餐饮等四个行业对旅游业增加值的贡献接近90%。发展全域旅游是旅游业长远发展的需要,是大众消费升级的需要,是中国转型升级的需要第一、二、三产业的稳定增长和运行,刺激了投资和消费。(三)旅游者的必要性要求旅游消费需求多样化、个性化,全域旅游的发展要满足城市集聚和交通快速发展的需求,以达到景观道路建设、休闲交通体验和环境影响最小化的效果。有必要利用互联网将智慧旅游项目包装成大项目,在交通、信息等方面最大程度地方便游客,从而带动投资。旅游在整个区域内对生产要素的配置,更能起到旅游的导向作用!如果我们的工作重心仍然局限在景区,那么资源配置、效率提升、宏观效果都会受到限制。要用全域旅游的理念布局旅游业发展,充分发挥全域旅游对生产要素布局的导向作用。只有通过全域旅游,才能合理配置资源。旅游业发展到现在的规模,对资源的需求不再局限于景区。第三,用全球旅游旅游产业涵盖多个层面,聚集古建筑、陶瓷、民俗、宗教、边塞等文化,具有无限的开发价值。(一)旅游统计显示,未来20年,中国美国人均GDP将超过1.5万美元,超过50%的居民将进入中等收入行列。如果居民人均每年旅游5次以上,全国旅游市场规模将超过70亿,旅游将成为大多数人的普遍消费。;活着全国共有星级酒店12163家(其中四星级酒店2424家,五星级酒店808家),2015年第二季度营业总收入514.11亿元。还有很多民宿,为中国提供了稳定的保障美国旅游业。(3);好的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旅游市场实现稳定增长,国内游客36.11亿人次,同比增长10.67%;中国中国出境游市场首次突破1亿人次,达到1.07亿人次。它旅游意味着充分发挥旅游业的带动力、整合力、催化力和整合力,为相关产业和领域的发展提供旅游平台,插上旅游,形成新的业态,提升发展水平和综合价值。在这个过程中,旅游也有效拓展了旅游业自身的发展空间,促进了旅游业的转型升级。长期以来,对旅游的认识还停留在单纯的消费层面,旅游也是提升国民幸福感、提高国民健康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的新增长点。是优化区域布局、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新增长点。推广旅游对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具有重要意义改善民生,促进就业。它可以一业促进五业,有利于推进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网络信息化、农业现代化、生态化发展。全面推进全域旅游发展,将有利于各行各业的统一发展。以旅游为导向,文物保护、旅游开发和城市建设同步推进,也有利于国土资源的整理和资金投入的整合。协调各方力量,发展全域旅游。旅游将成为民生工程。7.全域旅游的定义和特点创造全球旅游业,包括:国家层面,顶层设计引领全域旅游发展(设立专项基金,加大投入支持;制定创建全球旅游示范区的指导方针;制定全域旅游示范区验收标准)在省级层面,努力推动全域旅游的发展(整体布局、重点突破、强化考核、市县动员、资源整合以及其他方面,这是全域旅游发展的中场引擎)。市县层面,全面整合推进全域旅游发展(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推进全域旅游发展,重点以市(州)县(市/区)政府为主体,是负责整体推进、开花结果的主体)促进整个区域旅游业的发展,市场应该起决定性作用(随着现代旅游业的发展,市场主体的作用日益突出,产业整合的整体在产业集群中发展,为整个旅游产业链搭建了平台)。参与社会,共建共享全域旅游发展(为全域旅游构建良好的社会环境、文化环境、独特的生活方式和优势的服务环境;共享全域旅游发展成果)科教支撑,创新模式推动全域旅游发展(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大数据时代全域旅游智能管理服务平台;培养人才;旅游改革与创新)


全域旅游的概念

全域旅游是一种旅游发展理念,旨在通过整合旅游资源、打造特色旅游产品和提供优质旅游服务,实现全方位、全产业链、全要素的旅游发展。全域旅游强调的是整体性,在旅游发展中不再局限于单一景点或有限区域,而是将整个地域作为旅游目的地,充分利用其丰富的自然、人文、历史和文化资源,提供多样化的旅游体验和服务。全域旅游的核心理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整合资源:将不同的旅游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包括自然景观、人文遗产、传统文化、特色手工艺等。通过整合,形成旅游目的地的独特魅力和差异化竞争优势。2. 创造特色产品:打造符合消费者需求和市场趋势的特色旅游产品,包括主题旅游线路、文化体验、乡村旅游、生态旅游等。这些产品通过提供丰富多样的服务和活动,吸引游客并延长游客停留时间。3. 优化旅游服务:提供高品质的旅游服务,包括交通、住宿、餐饮、导游服务等。通过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满足游客的需求,提高游客的满意度和忠诚度。4. 推动产业融合:将旅游产业与其他相关产业进行融合,形成产业链和价值链。例如,与农业、文化创意产业、体育产业等相结合,实现资源优势互补,促进经济发展和就业增长。5. 提升管理水平:加强旅游管理和规划,提高景区景点的管理和服务水平,优化旅游环境和基础设施。同时,加强旅游市场监管,提高管理效能,建立健全的旅游监管体系。

全域旅游的概念

旅游产业的全景化、全覆盖。 1、全域旅游是目的地区域内已有地接业务模式服务升级,是将原有目的地区域内地接业务的升级转型,全域旅游着力需要解决目的地区域内旅游资讯推送、旅游资源预定、旅游特色服务、旅游交通导览等全方位的旅游服务运营。 2、全域旅游是一种新的旅游生活方式。以前的旅游停留在景点、景区、酒店等,停留在传统的“食、宿、行、游、购、娱”,而现在正在形成“文、商、养、学、闲、情、奇”的旅游综合要素体系,以提升游客的旅游品质为目标,从而为百姓提供高质量的旅游体验。 3、全域旅游就是要社会、经济、文化、管理、服务和设施配套等全方位入手,在有条件的地方建设旅游吸引物目的地。在一个省份、城市、县区、乡镇、村庄区域内,这个目的地的旅游吸引物可以是景区,可以是博物馆,可以是特色美食,可以是展览,可是节庆活动,也可以是特色购物街区或路边美丽的风景,只要这个吸引物对游客来说有旅游价值。

全域旅游是什么跟传统旅游有什么不一样?

全域旅游与一般旅游的区别是什么?相信很多没搞懂全域旅游概念的人面对这大段大段的文字概念深感头痛,但其实,二者的区别非常简单。用最简单的话来概述,就是:
一般旅游即“上车睡觉,下车拍照”,一张门票游一个园,逛完这个景点接着下一个,玩完就回家,而全域旅游,则是告别这样简单的旅行方式,让你在城市中就开始在方方面面体验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
全域旅游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又改变了什么?我想这个问题三言两语很难说清,那就通过旅游旧态和旅游新象做个对比,或许更加清晰。
首先我们先看一下以前国内的旅游现状
吵:扬声器的旅行是必不可少的
中国人多,国内游拥挤嘈杂自然是躲不过的,不过世界上任何一个著名景点均如是,而我们景点的可怕在于导游的扩音器,每个导游似乎都在尝试用最大音量来招呼团友和介绍资讯。
我相信大家都曾经在各种旅游景点听到过“来,我们看这里是......”“XXX旅游团这边来/XXX旅游团我们要在这个商场里自由购物一上午......”相比一般菜市场,这里绝对算是清静的。
而在国外,最常见到的旅行团讲解的情景是,导游只对着自己的麦克风小声介绍,成员则都戴着耳机安静倾听,其他游客并不会受到过多的干扰。即便在游人密度非常大的著名景区,也不会有耳膜嗡嗡响的感觉。
俗:低级的招牌和神相似的纪念品
在著名的阳朔西街,从入口开始就被各种大姐招呼着去吃啤酒鱼,有些大招牌上还用小字标着“著名主持人某某、名导某某曾在此用餐”“中央电视台某某栏目推荐”“湖南电视台在此取景”“啤酒鱼国际金奖”......感觉名人去阳朔没干别的,挨家吃啤酒鱼评金奖去了。在这条著名的街上,我彻底体会到什么叫做“连绵不绝”“目不暇接”,扑面而来无处可躲。各种“某姐啤酒鱼”招牌,感觉是百家姓里所有姓氏都在阳朔开起了啤酒鱼饭馆。对,就是那种毫无美感的招牌——基本相同的一整片红色的背景配上白色或者黄色的字体,在黑夜中刺眼的闪烁。
至于纪念品,我相信国内所有的纪念品都神相似,基本到了一种只需要换个名字,就可以在另一个地方去出售的情况。逛国内古镇,束河、西塘、平遥......走多了极其无聊......我猜它们的背后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义乌小商品。
坑:防不胜防,套路极多
国内旅游地有着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过于依赖门票经济,因此造成了中国景区票价遥遥领先于世界的现象,而住宿等当地消费却提升不上去,国内旅行者戏称:出境游比国内游更优惠。
网上有篇帖子叫《全国景点50大陷阱》,从“不要接近峨眉山的和尚”开始,说到“不要买白洋淀的茶叶蛋”。手套可称得上套路极多。很多人全都是自己认认真真做旅游攻略,平时也算比较小心,但仍有防不胜防的感觉。
对三亚向往很久,但那里真是名声过差,让我每次想去又终会放弃——作为一名游客,这是对一个旅游目的地最差的感觉了,你还没有去,就要小心翼翼,时时处处被提醒着要防骗。
那么现在我们来看一下,全域旅游改变了什么?
全域旅游是不同于传统的景点游,而是以一个地区的整体旅游规划及整合营销的结合,整合地区产业链,产业再升级。特点区域可以是区县省市,但作为完整的旅游目的地:要素、服务、产品要系统性地整合起来。这需要区域的管理者规划布局、综合统筹管理,将多部门一体化营销,做到全区域、全产业链的共同发展。
比如扬州的蜀冈-瘦西湖度假区,不只是瘦西湖一个景区,而是围绕着瘦西湖形成的餐饮、度假、温泉、住宿相配套的综合旅游度假区,在一地不超过10分钟的车程就包含了多个旅游景区和度假区,既适合亲子游,又适合家庭游、蜜月游等,通过特色的产品把客人留住,得到了很好的体验。而这种体验让游客不只是来过一次就不来了,而是来过一次以后还会再来。这就是旅游向深度游转变的重要过程。
想了解全域旅游更多详细信息可以关注下全域旅游网,希望对你有帮助。


如何发展全域旅游

1、从单一景点景区建设和管理到综合目的地统筹发展转变。
2、从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实行分类改革,公益性景区要实行低价或免费开放,市场性投资开发的景点景区门票价格也要限高,从旅游过度依赖门票收入的阶段走出来。
3、从导游必须由旅行社委派的封闭式管理体制向导游依法自由有序流动的开放式管理转变。
4、从粗放低效旅游向精细高效旅游转变。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加有效供给,引导旅游需求,实现旅游供求的积极平衡。
5、从封闭的旅游自循环向开放的“旅游+”融合发展方式转变。
6、从旅游企业单打独享到社会共建共享转变。
7、从景点景区围墙内的“民团式”治安管理、社会管理向全域旅游依法治理转变。
8、从部门行为向党政统筹推进转变。形成综合产业综合抓的局面。
9、从仅是景点景区接待国际游客和狭窄的国际合作向全域接待国际游客、全方位、多层次国际交流合作转变。
更多关于如何发展全域旅游,进入:https://www.abcgonglue.com/ask/30ef861635130963.html?zd查看更多内容


如何发展全域旅游

1、从单一景点景区建设和管理到综合目的地统筹发展转变。
2、从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实行分类改革,公益性景区要实行低价或免费开放,市场性投资开发的景点景区门票价格也要限高,从旅游过度依赖门票收入的阶段走出来。
3、从导游必须由旅行社委派的封闭式管理体制向导游依法自由有序流动的开放式管理转变。
4、从粗放低效旅游向精细高效旅游转变。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加有效供给,引导旅游需求,实现旅游供求的积极平衡。
5、从封闭的旅游自循环向开放的“旅游+”融合发展方式转变。
6、从旅游企业单打独享到社会共建共享转变。
7、从景点景区围墙内的“民团式”治安管理、社会管理向全域旅游依法治理转变。
8、从部门行为向党政统筹推进转变。形成综合产业综合抓的局面。
9、从仅是景点景区接待国际游客和狭窄的国际合作向全域接待国际游客、全方位、多层次国际交流合作转变。
更多关于如何发展全域旅游,进入:https://www.abcgonglue.com/ask/30ef861635130963.html查看更多内容


全域旅游的五大特征

全域旅游的五大特征包括: 在全域优化配置经济社会发展资源,充分发挥旅游带动作用;全域按景区标准统筹规划建设;构建全域大旅游综合协调管理体制;全域发挥旅游+功能,使旅游与其他相关产业深度融合、相融相盛,形成新的生产力和竞争力;全民共建共享全域旅游。 一、在全域优化配置经济社会发展资源,充分发挥旅游带动作用。 全域旅游要求不能停留在景点景区、宾馆饭店配置,而是要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发展各类资源和公共服务的有效再配置,既宜居又宜游,处处是风景,处处可旅游。比如,水利建设不仅要满足防洪排涝、灌溉功能,还要有审美游憩价值和休闲度假功能。交通建设和管理,不仅要满足运输和安全,道路还应建成风景道,还需要规划建设厕所等公共服务设施,提供完善的自驾车旅游服务体系和配套标识、营地等。林业生态的建设,除了满足生态功能要求外,还有形成特色景观吸引和配套旅游服务功能。农业发展,除了满足农业生产需要外,还应满足采摘、休闲等需求。城镇不仅要满足居民居住和生产功能,又要注重特色、注重服务。美丽乡村建设,既要建成当地农民的幸福家园,还应建成城市居民休闲度假的幸福乐园。 二、全域按景区标准统筹规划建设。 现在的情况往往是,景点景区内外、酒店内外,两极分化明显,一墙之隔或一河之隔,俨然两重天,景点景区内鸟语花香、干净整齐,景点景区外却是私搭乱建、脏乱破差;酒店里流光溢彩、金碧辉煌,酒店外却是污水横流,垃圾成山。可谓走进景区酒店是发达的“第一世界”;而走出门外则是落后的“第三世界”。发展全域旅游,就是要拆掉景点景区“围墙”,实现景点景区内外一体化,以游客体验为中心,以提高游客满意度为目标,按照全域景区化的建设和服务标准,推进多规合一,整体优化环境、优美景观,优化旅游服务的全过程。 三、构建全域大旅游综合协调管理体制。 在旅游资源富集、旅游产业优势突出的区域,整个区域的管理体制设计,都应有旅游理念,围绕适应旅游发展“两个综合”需求,即综合产业发展和综合执法需求,创新区域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实现区域综合化管理。围绕形成旅游发展合力,通过综合改革,破除制约旅游发展的资源要素分属多头的管理瓶颈和体制障碍,更好地发挥政府的导向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功能。围绕形成旅游市场综合监管格局,创新旅游综合执法模式,消除现有执法手段分割、多头管理又多头都不管的体制弊端。 四、全域发挥旅游+功能,使旅游与其他相关产业深度融合、相融相盛,形成新的生产力和竞争力。 充分发挥旅游业的拉动力、融合能力,及催化、集成作用,为相关产业和领域发展提供旅游平台,插上“旅游”翅膀,形成新业态,提升其发展水平和综合价值。在区域内,通过旅游+新型城镇化,促进发展特色旅游城镇,发挥旅游对新型城镇化的引领作用;通过旅游+新型工业化,促进发展旅游装备制造业、户外用品、特色旅游商品,发展工业旅游,创新企业文化建设和销售方式新形态;通过旅游+农业现代化,促进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现代农业新形态;通过旅游+信息化,将旅游业培育为信息化最活跃的前沿产业,用信息化武装旅游;通过推进旅游+生态化,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推进旅游生态化,使旅游发展从“围景建区、设门收票”向“区景一体、产业一体”转变,促进旅游与其他产业融合,产业链条全域化,旅游产业全域辐射带动。 五、全民共建共享全域旅游。 全域旅游形成新型的目的地,要求是一个旅游相关要素配置完备和全面满足游客体验需求的综合性旅游目的地、开放式旅游目的地。旅游质量和形象由整个社会环境构成,这就要求全域旅游必须走共建共享道路。在景点旅游模式下,旅游从业者只是导游、服务员等,而在全域旅游模式下,整个区域的居民都是服务者,都是主人,他们由旁观者、局外人变为参与者和受益者。


全域旅游的意义和作用

旅游业发展到现在,已经到了全民旅游和个人游、自助游为主的全新阶段,作为综合性产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的作用和影响更加广泛,时代赋予旅游业的责任也越来越大,传统的以抓点方式为特征的景点旅游模式,己不能满足现代大旅游发展的需要,发展全域旅游是大势之所趋。全域旅游是什么?“全域旅游”的“域”,直观理解是一个地域的概念,是旅游要素在一定地理空间的有序分布,类似于旅游目的地的范畴。“全域”两个字,“全”不是指全部,“域”不只是空间,“全域”不是“全能”,全域旅游也并不是有些人理解的全面开花,更不是“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模式,而是一种在旅游发展过程中,在新时代面临诸多旅游问题的时候,应该采取的一种新的发展理念。全域旅游要从全要素、全行业、全过程、全方位、全时空、全社会、全部门、全游客等角度推进旅游目的地的发展,在要素利用上要重视当地居民作为吸引力载体的作用。怎么认识“全域旅游”?如果从已有的山岳、度假、湖泊村落等各种类型的旅游景点中选择一个“相似体”,村民混居型景区无疑是最接近的,它有三个主体,一是居民、二是游客,三是旅游开发者。村民混居型景区面临的矛盾主要有:富民富县谁排第一的矛盾,投资方的投资回收与村民对利益期望不断变化的矛盾,乡村旅游规划编制与管理方在现场实施和动态监管的矛盾。如何统筹协调好这三者的关系,是村民混居型景区给予全域旅游发展的问题式借鉴。全域旅游的功能,一是为游客提供短暂的旅居生活空间,二是为当地居民提供长久的生产生活空间,这两个空间都是政府的行使职能的领域,是政府发挥职能的空间。三个“空间”所对应的“时间域”、“要素域”、“职能域”各不相同,也就各有考量的轻重。怎么做好“全域旅游”?
“多规合一”各种规划与旅游规划统筹推进
“多规合一”是全域旅游发展的前提和保障,它工作的核心是按照城市空间战略规划整合各类规划的空间冲突。全域旅游是在一定区域内,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通过对区域内经济社会资源尤其是旅游资源、相关产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政策法规、文明素质等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优化提升,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要实现旅游产业主导下的多规合一,需要解决旅游规划的“衔接困境”,如土地指标不匹配、建设用地边界差异、用地属性不一致等。同时需要强调的是,“多规合一”应该是规划编制组织执行的一种思路,而不是现实中常见的一个专业服务项目。“多产融合”相关产业与旅游发展深度融合
“多产融合”是全域度假发展的内在要求。旅游资源的无界性为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了基础。在观光旅游时代,旅游资源仅限于那些名山大川或名胜古迹等少数资源单体上;而在全域旅游背景下,旅游资源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扩大,不断泛化呈现无界性。由于旅游与众多行业关系密切,提高游客体验深度需求,并非某一个部门或行业可以实现的。需要多个行业的互动融合发展,尤其是旅游业与其他服务业的融合发展,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多方发力”构建全域旅游时代
全域旅游不仅仅强调旅游业的发展,而是以旅游为发展基础,通过各部门协调支撑作用,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甚至建筑设计中考虑旅游需求,用大旅游的理念来建设和发展,最终满足大众旅游时代背景下,旅游者对旅游区域空间的需求。想了解更多全域旅游建设信息,欢迎专注北京中景合天,专业提供全域旅游解决方案。


上一篇:胡宝介

下一篇: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