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医学

时间:2024-07-16 18:12:43编辑:优化君

什么叫叙事医学

什么是叙事医学叙事医学就是一门新兴学科,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发展前景,了解和掌握叙事医学的有关知识,对于临床的医患沟通以及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叙事医学的概念由美国哥伦比亚大学Rita Charon医师于 2001提出。叙事医学目的在于调整日益紧张的医患关系,聆听被科学话语所排斥的患者声音,同时作为一种实践理性干预患者的治疗或康复,从另一种视角为生物医学伦理学提供实践基础。叙事医学的定义即是从叙事能力出发,叙事能力是吸收、解释、回应故事和其他人类困境的能力,这种能力有助于医生在医疗实践中提高对患者的共情能力、职业精神、可信赖程度和对自己的反思,即具有“叙事能力” 的医生实践。它关注的是病人叙事、医生叙事、疾病叙事、叙事伦理、叙事与健康等。倾听病人的叙事、想象病人的境遇、理解他们的痛苦、尊重他们的选择,这样的医学,能在一定程度上平衡医患关系,叙事医学是病人和医生都需要的一种新的医学形式。它是医学和文学范畴的交叉学科。文学关注人类情感,主观、感性、模糊,充满象征和隐喻;医学关注人类身体,客观、冷静、准确,唯数据马首是瞻。20世纪八十年代,文学进入医学教育。以佩里格里诺为代表的医学人文学者倡导把人文教育融入医学教育,并逐步走向专业化。2001年 丽塔·卡伦(R. Charon)提出了“叙事医学” ,标志着文学与医学已经进入了叙事医学的时代。叙事医学就是,在美国,2009年调查的125所医学院校中,有106所开设了人文医学课程,59所将某种形式的叙事医学作为必修课。哥伦比亚大学2000年率先启动“叙事医学”研究项目,2009年开始招收叙事医学方向的理学硕士。南加州大学医学院与人类学家合作,开辟了叙事与疾病:治疗的文化建构研究领域。在匈牙利,精神分析师创立了巴林特小组,由8名~12名医生组成,讨论关于医患关系的难题,小组成员间进行反馈和启发,医生有机会逐步消除自己在处理医患关系中的盲点,并形成新的视角,更好的了解患病之“人”。叙事医学为时下西方医学教育的新兴观念,现已得到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Lancet,The british Medical Journal等主要医学刊物的重视。国内的起步则较晚,2003年,南京医科大学编写了《医患沟通学》,首次把医患沟通作为一门新学科加以探索,从政治经济、人性、伦理、法律、医学、心理、人际等全方位进行综合理论与实践总结;同年,将《医患沟通学》列入该校医学生必修课程。然而,叙事医学在中国各大医学院校的课程表里几乎看不到,我国医学教育管理者和医学生还没有意识到叙事以及叙事理论应用于医患沟通研究的重要性。当然,叙事医学逐渐受到我国医学教育者的重视,2011年11月4日,北京大学医学人文研究院召开首届叙事医学座谈会;2011-2012年北京卫生局、医药文化协会、北京青年报举办:《急诊室的故事》、《生命的故事》、《医患的故事》有奖征文活动;2013年7月,出版书籍《死亡如此多情》。


叙事医学的三大要素

文学、医学和科学技术都必须首先是人学,都必须以人为本。现代科学现代医学只注重技术和经济效益偏离人文道德轨道是非常错误的。古典中医(以《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为代表)和古希腊医学(主要以欧洲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为代表)都不只是重视治病疗伤而是更加强调治人救人;不只重视外因的六淫,而是更加强调内因的七情,或称作"身心灵三级健康“。叙事医学自从2006年在美国诞生以来,我国已经出版《叙事医学》杂志并开始在三个医学院校设立《叙事医学》选修课程,这对发扬孙思邈《大医精诚》精神、培养合格的医师以及融洽医患关系、共建和谐社会都具有重大意义。叙事医学的“三大要素”可以概括为:关注:即关注、倾听、尊重患者的病痛、生活、感情、精神和灵魂;再现:即再现医者获取的患者信息并赋予合适的人文意义;归属感:即医患间的共情、同舟共济、和谐关系,命运共同体构建,达到患者身心新的健康和谐、阴阳平衡,同时医师的道德、灵魂同步提升成长。

叙事医学的三要素是什么

什么是叙事医学三要素
叙事医学三要素就是一门新兴学科,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发展前景,了解和掌握叙事医学的有关知识,对于临床的医患沟通以及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叙事医学三要素的概念由美国哥伦比亚大学Rita Charon医师于 2001提出。叙事医学目的在于调整日益紧张的医患关系,聆听被科学话语所排斥的患者声音,同时作为一种实践理性干预患者的治疗或康复,从另一种视角为生物医学伦理学提供实践基础。

叙事医学三要素的定义即是从叙事能力出发,叙事能力是吸收、解释、回应故事和其他人类困境的能力,这种能力有助于医生在医疗实践中提高对患者的共情能力、职业精神、可信赖程度和对自己的反思,即具有“叙事能力” 的医生实践。它关注的是病人叙事、医生叙事、疾病叙事、叙事伦理、叙事与健康等。倾听病人的叙事、想象病人的境遇、理解他们的痛苦、尊重他们的选择,这样的医学,能在一定程度上平衡医患关系,叙事医学是病人和医生都需要的一种新的医学形式。它是医学和文学范畴的交叉学科。文学关注人类情感,主观、感性、模糊,充满象征和隐喻;医学关注人类身体,客观、冷静、准确,唯数据马首是瞻。20世纪八十年代,文学进入医学教育。以佩里格里诺为代表的医学人文学者倡导把人文教育融入医学教育,并逐步走向专业化。2001年 丽塔·卡伦(R. Charon)提出了“叙事医学” ,标志着文学与医学已经进入了叙事医学的时代。

叙事医学三要素就是,在美国2009年调查的125所医学院校中,有106所开设了人文医学课程,59所将某种形式的叙事医学作为必修课。哥伦比亚大学2000年率先启动“叙事医学”研究项目,2009年开始招收叙事医学方向的理学硕士。南加州大学医学院与人类学家合作,开辟了叙事与疾病:治疗的文化建构研究领域。在匈牙利,精神分析师创立了巴林特小组,由8名~12名医生组成,讨论关于医患关系的难题,小组成员间进行反馈和启发,医生有机会逐步消除自己在处理医患关系中的盲点,并形成新的视角,更好的了解患病之“人”。叙事医学为时下西方医学教育的新兴观念,现已得到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Lancet,The british Medical Journal等主要医学刊物的重视。国内的起步则较晚,2003年,南京医科大学编写了《医患沟通学》,首次把医患沟通作为一门新学科加以探索,从政治经济、人性、伦理、法律、医学、心理、人际等全方位进行综合理论与实践总结;同年,将《医患沟通学》列入该校医学生必修课程。然而,叙事医学在中国各大医学院校的课程表里几乎看不到,我国医学教育管理者和医学生还没有意识到叙事以及叙事理论应用于医患沟通研究的重要性。当然,叙事医学逐渐受到我国医学教育者的重视,2011年11月4日,北京大学医学人文研究院召开首届叙事医学座谈会;2011-2012年北京卫生局、医药文化协会、北京青年报举办:《急诊室的故事》、《生命的故事》、《医患的故事》有奖征文活动;2013年7月,出版书籍《死亡如此多情》。


叙事医学是什么

叙事医学是与循证医学互补的重要医学分支。叙事医学临床应用是通过沟通、写作、反思等方式,与患者同理共情,建立医患互信,提高患者医从,改善就医体验,叙事医学是收集和解释患者病历的有效工具,医患共同决策,为医生制定诊疗计划提供参考,它是医学和文学范畴的交叉学科。1、叙事医学的两工具。医者的自我是带着叙事能力的医者是实践叙事医学的最佳工具,是“倾听”“再现”的主体。医者的在场)是全身心地聚焦于当前的病人,吸收病人给出的信息,用提问得到更多信息2、叙事医学的三要素。叙事医学实践过程的三个要素是关注患者,倾听疾病故事再现,指通过创造性的方式为关注的内容赋予意义获得归属关系即伙伴关系。叙事医学介绍:1、基本简介。从某种意义上说,叙事医学也是在当时提出了一种看待病人的新方式。要求医生引导病人以适合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内心感受,而不是对每一位病人都用千篇一律的规则强迫说出空白表格所要求填写的信息。2、叙事医学的意义。学医之外的人,或朋友或亲戚,在听到他人的医疗故事时,他们通常只能表现出怜悯、安慰或呼叫医生。相反,医生不仅仅是听故事,而要必须从这些故事中收集临床所需要的重要信息,从而做出诊断和治疗决策。就要像训练有素的读者与小说家之间形成互动的方式一样,医生与病人之间的交流沟通也是重拾医学人文的一种方式,它可以使医生更谦逊、更尊重病人、更能够站在病人的立场思考问题。当然这种医生的养成不是轻而易举,一蹴而就。3、叙事医学的践行。卡伦医生既是叙事医学的提出者,也是叙事医学的践行者,在每次临床工作中她都亲力亲为。例如,在查房中,她注意聆听病人所讲述的故事,在病人脱衣服准备检查时,她暂时离开房间,按照病人所述顺序把刚才的内容记录下来。

叙事医学的两个工具是什么

什么是叙事医学的两个工具叙事医学的两个工具就是一门新兴学科,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发展前景,了解和掌握叙事医学的有关知识,对于临床的医患沟通以及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叙事医学的两个工具的概念由美国哥伦比亚大学Rita Charon医师于 2001提出。叙事医学目的在于调整日益紧张的医患关系,聆听被科学话语所排斥的患者声音,同时作为一种实践理性干预患者的治疗或康复,从另一种视角为生物医学伦理学提供实践基础。叙事医学的两个工具的定义即是从叙事能力出发,叙事能力是吸收、解释、回应故事和其他人类困境的能力,这种能力有助于医生在医疗实践中提高对患者的共情能力、职业精神、可信赖程度和对自己的反思,即具有“叙事能力” 的医生实践。它关注的是病人叙事、医生叙事、疾病叙事、叙事伦理、叙事与健康等。倾听病人的叙事、想象病人的境遇、理解他们的痛苦、尊重他们的选择,这样的医学,能在一定程度上平衡医患关系,叙事医学是病人和医生都需要的一种新的医学形式。叙事医学的两个工具医学和文学范畴的交叉学科。文学关注人类情感,主观、感性、模糊,充满象征和隐喻;医学关注人类身体,客观、冷静、准确,唯数据马首是瞻。20世纪八十年代,文学进入医学教育。以佩里格里诺为代表的医学人文学者倡导把人文教育融入医学教育,并逐步走向专业化。2001年 丽塔·卡伦(R. Charon)提出了“叙事医学” ,标志着文学与医学已经进入了叙事医学的时代。叙事医学的两个工具,在美国2009年调查的125所医学院校中,有106所开设了人文医学课程,59所将某种形式的叙事医学作为必修课。哥伦比亚大学2000年率先启动“叙事医学”研究项目,2009年开始招收叙事医学方向的理学硕士。南加州大学医学院与人类学家合作,开辟了叙事与疾病:治疗的文化建构研究领域。叙事医学的两个工具在匈牙利,精神分析师创立了巴林特小组,由8名~12名医生组成,讨论关于医患关系的难题,小组成员间进行反馈和启发,医生有机会逐步消除自己在处理医患关系中的盲点,并形成新的视角,更好的了解患病之“人”。叙事医学为时下西方医学教育的新兴观念,现已得到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Lancet,The british Medical Journal等主要医学刊物的重视。国内的起步则较晚,2003年,南京医科大学编写了《医患沟通学》,首次把医患沟通作为一门新学科加以探索,从政治经济、人性、伦理、法律、医学、心理、人际等全方位进行综合理论与实践总结;同年,将《医患沟通学》列入该校医学生必修课程。然而,叙事医学在中国各大医学院校的课程表里几乎看不到,我国医学教育管理者和医学生还没有意识到叙事以及叙事理论应用于医患沟通研究的重要性。叙事医学的两个工具,叙事医学逐渐受到我国医学教育者的重视,2011年11月4日,北京大学医学人文研究院召开首届叙事医学座谈会;2011-2012年北京卫生局、医药文化协会、北京青年报举办:《急诊室的故事》、《生命的故事》、《医患的故事》有奖征文活动;2013年7月,出版书籍《死亡如此多情》。


接受美学与美学实践的关系是什么

“接受美学”(Receptional Aesthetic)这一概念是由德国康茨坦斯大学文艺学教授尧斯(Hans Robert Jauss)在1967年提出的。接受美学的核心是从受众出发,从接受出发。尧斯认为,一个作品,即使印成书,读者没有阅读之前,也只是半完成品。姚斯指出,美学实践应包括文学的生产、文学的流通、文学的接受三个方面。接受是读者的审美经验创造作品的过程,它发掘出作品中的种种意蕴。艺术品不具有永恒性,只具有被不同社会、不同历史时期的读者不断接受的历史性。经典作品也只有当其被接受时才存在。读者的接受活动受自身历史条件的限制,也受作品范围规定,因而不能随心所欲。作者通过作品与读者建立起对话关系。当一部作品出现时,就产生了期待水平,即期待从作品中读到什么。读者的期待建立起一个参照条,读者的经验依此与作者的经验相交往。期待水平既受文学体裁决定,又受读者以前读过的这一类作品的经验决定。作品的价值在于它与读者的期待水平不一致,产生审美距离。分析期待水平和实际的审美感受经验,还可以了解过去的艺术标准。接受者有3种类型:一般读者、批评家、作家。此外,文学史家也是读者,文学史的过程就是接受的过程,任何作品都在解决以前作品遗留下来的道德、社会、形式方面的问题,同时又提出新的问题,成为后面作品的起点。文学的社会功能是通过阅读和流通培养读者对世界的认识,改变读者的社会态度。艺术的接受不是被动的消费,而是显示赞同与拒绝的审美活动。审美经验在这一活动中产生和发挥功用,是美学实践的中介。


上一篇:商务社区

下一篇:倒插姿势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