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军坦克
英国的“十字军”坦克是二战期间由纳菲尔德公司在原先“巡洋舰-Ⅴ型”,在大战前夕制成Ⅵ,即“十字军”式。“十字军”式与英国的A-13型一样,使用340马力的星型气冷汽油机,但装甲增至40毫米,装有一门40毫米炮,最大时速为43.2公里,行程160公里,重量近19吨。英国共生产了5300辆“十字军”坦克,占战时英国坦克总产量的19.6%
这种坦克并不著名,战功也不卓著,性能不能说优秀,是临时改进的,对战争有点水土不服
英国第7装甲师的名称由来
说起英国陆军第7装甲师的可能很多人没有太深的印象,但是提到该师的外号,可能大家或多或少都听说过,就是大名鼎鼎的沙漠之鼠。这个外号的由来很有意思,当时该师正在北非的战场上,由于该师的徽章是一个白布条衬托的红圈,该师师长觉得过于单调了,于是就叫自己的妻子按当地的一种小动物-跳鼠从新设计了徽章。后来随着在北非战场的胜利中该师所发挥的作用,沙漠之鼠就成了该师的称谓。随着战争的发展,英国陆军第7装甲师下属的2个旅第4旅和第7旅被分别派往意大利西西里与缅甸作战,而第4旅的徽章也改为黑色跳鼠徽章,而第7旅则该成绿色跳鼠徽章。后来这两只部队一直流用下来,参加了很多英国的战事。
十字军式坦克的发展历程
1938年,纳菲尔德机械化与航空有限公司根据他们的A16设计生产了一个基于克里斯蒂悬挂的重巡洋舰坦克。为了生产更轻,更便宜的坦克,总参谋部要求新的替代品。最后被叫做Tank,CruiserMkV(坦克,巡洋坦克,MkV盟约者)服役,或者被称为“盟约者”的A13MkIII巡洋坦克被设计出来。在1939年,纳菲尔德公司获得了参加生产“盟约者”的机会。然而,纳菲尔德公司即便仍然提供了“盟约者”的炮塔设计,他们更加倾向于自己版本的A13。这种符合总参谋部A15规格的新型坦克被命名为Tank,Cruiser,MkVICrusader(坦克,巡洋坦克,MkVI十字军)。虽然“十字军”通常被称为“盟约者”的改进版本,实际上他们是同时代的设计。这两款坦克在没有提前制作原型坦克的情况下得到许可得以走下图纸。尽管起步较晚,“十字军”试验模型的准备比“盟约者”提前了六个星期。不像早期的“采用克里斯蒂悬挂的巡洋坦克”(A13,MkIII,IV以及MkV“盟约者”)采用4个负重轮,十字军有五个负重轮以改善载重分布来承受20吨的车体,而不是以前的14吨体重。负重轮为32英寸(810毫米)直径的压制钢实心橡胶轮。在车体两侧的悬挂臂之间分别采用了两块分离的钢板,并装上了与“盟约者”不同的发动机,不同的行走系统。而发动机仓中则是一个传统的冷却散热系统。早期设计中甚至在车体左侧前方驾驶员位置,也就是“盟约者”的散热器位置,加装一个手动旋转的小型机枪塔,并内置一挺贝莎机枪。不过这个小型机枪塔难以操纵,打开舱门后会障碍主炮运作,通常在上战场时会被拆除。A13Mklll和A15使用了一样的炮塔。炮塔为多角形,两侧倾斜出来以在尺寸有限的的炮塔中提供更大的空间。早期生产的车辆采用的是“半内置”的炮盾,但很快就被一个更大,保护作用更好的炮盾(带三条垂直缝隙)所替代,并附有一个同轴贝萨机枪和瞄准望远镜。炮塔上没有了给车长的穹顶型舱口盖,而是一个安装了潜望镜的平舱口盖。主炮是水平的,就像在同时期的其他英军坦克一样,因此炮手可以通过一个正对右肩的操纵杆,而不是使用齿轮传动机构控制其高度。这较好地符合了英国绅士们移动中射击的精度要求。当得知下一代可能被命名为“骑士”“半人马”“克伦威尔”的英国“重型”巡洋坦克跳票时,十字军被装上可6磅炮。
如何区别美军M1A1和M1A2坦克?最好能有图!
与M1相比,MIAI坦克所作的改进主要是:
(1)用M256型120毫米滑膛炮代替105毫米线膛炮。它发射的120毫米炮弹的威力比
原来105毫米炮弹大得多,穿甲与破甲能力和有效射程都增大了。
(2)加厚了车体与炮塔正面的装甲。1988年以后生产的MIAI还使用了美国发明的贫
铀装甲。这种含有贫铀合金材料的装甲可防御现有的和正在研制的各种反坦克导弹和炮弹的
攻击。
(3)装超压式核、生、化集体三防系统及个人三防服装微冷却系统,使坦克乘员在发
生核、生物、化学战时仍能在坦克内持续作战。……
为了进一步提高坦克的战术技术性能,使之有更强的突击力和生存力,1988年11月美
国陆军决定对M1’作第二期重大改进,即发展MIA2坦克,并与美国通用动力公司地面系统
部签订了全面研制合同。
1991年美陆军对通用动力公司地面系统部交付的10辆MIA2坦克样车进行了彻底的试
验。试验结果表明,其性能不仅达到而且超过了预定的目标。陆军原打算与该公司签订5年
生产3000辆MIA2坦克的合同。现在,由于华约和苏联的解体,美国面临的威胁大大减小
了,国防预算也大幅度削减了,最后陆军决定只订购62辆新生产的MIA2,并计划在今后
9,年内将现装备的3000辆M1改进为MIA2。据初步估算,把一辆M1改进为MIA2所需的费
用只相当于一辆全新的MIA2坦克价格的2/3,因此可节省大量的采购费。此外,由于
wtIA2坦克大量装备以后,仍可使美国在2i世纪的地面战场上具有较大的技术优势,所
以,美国原先打算发展Mi坦克的第三期改进型“B1ock3”坦克;现在也决定暂不发展了。
目前美国陆军订购新生产的M1A2坦克数量虽然减少,但1990年7月沙特阿拉伯以18亿美
元订购了315辆,每辆价格为500万美元。其他国家也可能会购买。
美国不仅把M1称作“艾布拉姆斯”坦克,而且把它的改进型MIA1、M1A2等也称作“艾
布拉姆斯”坦克,但外国对其通常只称型号。
MIA2坦克主要有以下特点:
生存能力很强据报道,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美军有:956辆MIAI坦克参战,没有
一辆被打坏。MIAI坦克的乘员说,伊军T一72坦克的炮弹根本打不穿MIAI坦克的装甲,
没有一名坦克乘员被伊军坦克打死。可见MIAI坦克的生存能力是很强的。
MiA2坦克的生存能力更强。它的炮塔周围装有经过改进的防弹能力极强的贫铀装甲;
弹药存放在有防爆门的隔舱内,一旦舱内弹药被引爆,防爆门便会图4MIA2在MIA]基础上
的改进之处自动打开,把爆炸气浪排出车外;车内装有高效能的快速自动灭火系统,一旦发
生爆炸,可在2毫秒内发现人情,或在6毫秒内探测到距离之米处的燃料起火,并在100毫
秒内将火熄灭;核、生、化三防系统也很完善。此外,它的外形较矮,燃气轮发动机不冒黑
烟且噪声很小,不易被敌发现,这也有助于提高生存能力。
坦克炮直射距离远,命中年高,威力大MiA2坦克虽仍沿用MiAi坦克的120毫米滑膛
炮,发射M829型尾翼稳定贫铀合金弹芯脱壳穿甲弹和M830型尾翼稳定高爆反坦克多用途破
甲弹(弹药基数40发),但其火控系统进一步完善了,能发现并准确地攻击更远的目标,
从而提高了其战斗能力。海湾战争中,120毫米坦克炮发射的炮弹可在2500米距离之外击
毁伊军T一72坦克。在战斗中,曾发生过一枚M829型贫铀穿甲弹贯穿一辆坦克后,又穿透
另一辆坦克,把两辆坦克都击毁的情况;以及先穿过伊军坦克左侧的沙墙,贯穿坦克后,又
穿透右侧沙墙的情况,可见其威力之大。此外,MIA2还配备有12.7毫米高射机枪:挺,
7.62毫米同轴机枪和装填手机枪各:挺。
MIA2坦克火控系统方面的改进表现在:以前车长只能通过炮手的观瞄、热成像夜视与
激光测距三合:一瞄准镜的光学支路显示器观察目标:现在给车长装了由自己单独使用的热
像仪(图3),井将其与他的潜望瞄准镜组装在一起,可独立于炮塔转动,从而使车长可环
视四周,独立发现和捕捉目标,并迅速将坦克炮和炮手瞄准镜对准目标,然后由炮手或自己
开炮射击。由于坦克炮、炮手和车长的瞄准镜都配有稳定器,所以坦克在运动时也可以瞄准
射击。以前采用掺钛忆铝石榴石激光测距机,它发出的激光易受大气和烟尘的影响;现在采
用二氧化碳激光测距机,它发出的激光能穿透战场上的烟尘并准确测出目标距离,因此有助
于提高实战能力。
电子化程度高MIA2坦克采用了大量的电子设备。对电子计算机系统、综合软件包、数
据系统、显示与接收装置等都作了改进,并把它们用一个标准的军用高速1553日型数据总
线连接起来,实现了电子系统的高度标准化、通用化和数据共亭,并能自动检测故障情况。
利用综合软件包分配与传递车内信息和指令,使车辆间信息传输系统(IVis)的工作更加可
靠。新的综合式电子显示装置和火控计算机给车长、炮手和驾驶员提供了良好的人机接口。
电子传感器系统提高了目标识别能力及友邻坦克间的信息传递能力。此外,还有全新的指
挥、控制与通信(d)系统。该系统有先进的单信道地一空无线电台、无线电接口装置、现
代数字信息处理系统及显示装置,使坦克乘员能更有效、更迅速地完成6任务。例如“在屏
幕上”拟定计划和指令,快速传达指令和报告,接受、显示和贮存输入的信息,显示坦克实
际位置等等。因此利用该系统将有助于提高坦克的作战效能。’机动性好,可靠性高MIA2
坦克在MiA1坦克底盘的基础上做了许多改进,使其机动性和可靠性进一步提高。例如,
对:500马力的燃气轮发动机进行了改进,给发动机装上了数字式电子控制装置,使耗油量
降低18%。可靠性也有很大提高,一般行驶6400千米后才需要送到基地去修理。这样,既
减少了维修保养费用,又提高了坦克的可用率。M1A2坦克更换了原MIAi的T一156型履
带,使用了新的T一158型履带,其寿命比原来延长了一倍多,行驶3400千米以后才需要
更换履带。此外坦克炮也采用了延长使用寿命的措施,原来打500发炮弹后就要更换炮管,
而现在打1000发后才需要更换炮管。
MIA2坦克上还装有自主式地面导航系统,可在极端恶劣的环境和自然条件下快速、准
确、可靠地确定坦克所在位置。有了这个系统,即使在浩翰的沙漠或错综复杂的地区也不会
迷失方向,从而有利于提高坦克的机动性。试验表明,装上自主式地面导航系统后,MIA2
坦克到达预定地点的准确度提高了96%,完成某段道路行军所耗时间减少了42%,完成给
定任务所耗的燃料减少了1,2%,位置报告的准确度增加朋%。
MIA2坦克上有乘员4人(车长、炮手、驾驶员和装填手兼机电员),战斗全重63吨,
炮向前时车全长9·828米,宽3.657米,高(至炮塔顶)2,438米,公路最大速度67千
米/小时,最大行程460千米,过垂直墙高:.067米,越壕宽2.743米,爬坡度31。,
涉水深1.219米。
下面有链接
m1a2主战坦克
M1A2配备一台Honeywell AGT1500涡轮燃气发动机,马力1500匹,最高速度不超过70km/s,一次最多行使391km.99式最新型也配备1500匹马力的柴油发动机,动力上是相当的,而因为99的重量比M1低很多,所以最高速度和最大里程数都比M1A2多,因为发动机的单位功率高一些。至于两种坦克的优劣,除非在战场上真刀真枪的过过招,否则谁也说不好,唯一可以肯定的是,M1系列服役这几十年来,经历了大大小小各种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而我军的大部分武器装备,特别是近年来频频曝光的这些明星武器,却都是没有经过战争试炼的新兵。至于说谁是谁的克星,基本都是纸上谈兵。而谈论一种武器的好坏,也不能单纯从发动机的马力、耗油量,或者火炮的口径,或者配备了什么高科技的探测装备和主动防御系统来衡量。武器的设计本身是系统工程,而涉及到武器的应用,就要牵涉到方方面面的问题,比如人员的素质、后勤保障能力等等,就拿M1和99加满油谁跑得远来说,M1可能看起来比较“费油”,但是我们也都是知道美军的远程投送能力、后勤保障能力、前线部队和支援单位的协同能力,无可置疑都是最好的,我军要想赶上,不能单单只从“加满油跑得远”上去着手,要下的功夫还很多。
二战时,英国在缅甸有多少军队,美国军队在缅甸有多少?请高手详细回答
二战前,英国在缅甸只有两个旅,一个印度旅,一个缅甸旅。后来战事迫近扩为三个旅,在日本进攻缅甸时紧急扩充至3万余人,战斗力极差,要不是中国孙立人的第38师和英第7装甲旅打得顽强英军早over了。1941美军在缅甸驻有第十航空队但是在日军入侵缅甸前被调到北非去了,只剩飞虎队的两个中队还驻防仰光。美国战前没有地面部队,在反攻缅北时成立了外号劫掠者的地面部队。也就是后来的游骑兵。
问一句二战英国有多少兵力,来自哪里谢谢了,大神帮忙啊
总体数量明确而具体的数字不好查 当可以分开算,大致为以下几个部分:本土军和殖民军以及联邦军,本土军是二线的民兵和预备役部队 殖民军还要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对外作战的正规军,另外就是各殖民的地方军如英印军非洲各地的驻军及征召当地人组成的部队,联邦军就是主要指加拿大和澳新联军以及南非,这是比较明确可查的例如北非战场和诺曼底登陆后的加拿大军团。再为你提供几个战场的资料,仅供参考。 北非战场:为了对抗隆美尔军团3个师的德军,英军先后投入16个师和10个旅,包括第英军1,2,7,10装甲师,第2,44,50,51,70步兵师,印度第4,5,10师。还有南非第1,2师,新西兰第2师(第4,5,6,8旅),澳大利亚第6,9师,这是在北非所出现的所有英军番号。 远东方面:1942年初英国在远东的兵力只有第1缅甸师,师长是英国的斯科特Scott少将。这个师是1941年4月才组建的,士兵训练不足,武器装备低劣,而且缅甸士兵对英国殖民者有敌意,士气低落。另一个师是从印度调来的第17英印师,开战以后才仓促运到,师长是科文Cowan少将。除了这两个师之外,还有刚刚运到的英国第7装甲旅。指挥驻缅英军的是赫顿Hutton中将。1943年以后战争形势好转盟军重新调整缅甸战场的指挥结构:韦维尔上将转任印度总督,奥金莱克上将出任印度总司令。从此时起,印度总司令不再负责缅甸战场对日作战。作战事务归新设立的盟军东南亚战区,海军上将,英王乔治六世的表弟,德国血统的蒙巴顿勋爵出任战区最高司令,下设第11集团军群,实际是战区地面部队司令部, 司令官吉法德中将。集团军群主力是由东方集团军改编而成的英国第14集团军,另一支部队是史迪威指挥的中国驻印军(孙立人和廖耀湘的新1军新6军)。斯利姆的14集团军下辖斯康斯中将的第4军(驻防中段的英帕尔地区),和克里斯蒂森中将 的第15军(驻防南段的若开地区)英国在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岛屿的部署:英军几千、澳军6个步兵团+2个机抢团+辅助部队共计18500人,其余为印度兵。 再说下新加坡的情况 英国在新加坡部署有印度军第12旅,其中包括两营的英军,印军第九师一旅驻防于吉兰丹哥打巴鲁(Kota Bahru)另一旅驻防于彭亨关丹。这两旅的主要任务就是防守北马的东海岸。 印军第十一师驻扎在吉打和霹雳等地,主要的任务为防守暹马边境及北马的西海岸。 上述两师印军合成为一个军团,叫做印军第叁军团,在喜士(Sir L. M. Heath)中将指挥之下澳洲军第八师驻防于柔佛,东至兴楼(Endau)西至麻坡(Muar),包括丰盛港(Mersing)等地。英军当局觉得敌军在丰盛港登陆的可能性极大。在新加坡岛上驻有重炮队,高射炮队,也有若干英印的步兵。 此外还有以英人为军官的马来军一团,和以马来人为军官的柔佛军一团指挥官森门士(Keith Simmons)少将英军投降前不久还有18师运到了新加坡。 其余太生僻繁杂了只能以后靠你自己慢慢考证了或是大家多交流
二战英国一共有多少人口,多少军队,在世界各地方驻军分别是多少,最好详细点!!
国战后初步统计伤亡2100万,其中死亡1000万,波兰死亡了500多万,其中绝大多数是平民,然而,苏联承受了最大的生命损失,在民族心理上留下了永远难以抹去的阴影。战后初步统计的数字,二战人类共付出了2000万苏联人,1000万中国人,500万德国人,230万日本人,40万美国人,26万英国人,16万意大利人的生命。 1995年,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日,一些国家公布了新的伤亡情况(死亡人数)如下 苏联2700万(伤亡累计6000万) 中国1800万(伤亡累计3500万) 德国680万(军人470万,其中在苏德战场死亡350万) 日本234万(军人185万,其中在中国战场死亡45万,在太平洋战场死亡129万,另有8.3万被苏联红军击毙) 英国及其他不列颠国家45万 美国40万(全部是军人) 波兰630万(基本上都是平民,其中300万是犹太人) 南斯拉夫,170万 法国81万(36万平民) 意大利16万 罗马尼亚37万2005-5-315:30cnpjg二战各国伤亡人数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浩劫。英法意等国伤亡人数比上次大战少,但其他国家多的惊人。中国战后初步统计伤亡2100万,其中死亡1000万,波兰死亡了500多万,其中绝大多数是平民,然而,苏联承受了最大的生命损失,在民族心理上留下了永远难以抹去的阴影。战后初步统计的数字,二战人类共付出了2000万苏联人,1000万中国人,500万德国人,230万日本人,40万美国人,26万英国人,16万意大利人的生命。 1995年,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日,一些国家公布了新的伤亡情况(死亡人数)如下 苏联2700万(伤亡累计6000万) 中国1800万(伤亡累计3500万) 德国680万(军人470万,其中在苏德战场死亡350万) 日本234万(军人185万,其中在中国战场死亡45万,在太平洋战场死亡129万,另有8.3万被苏联红军击毙) 英国及其他不列颠国家45万 美国40万(全部是军人) 波兰630万(基本上都是平民,其中300万是犹太人) 南斯拉夫,170万 法国81万(36万平民) 意大利16万 罗马尼亚37万美合计
占领法国时,德国动员141个师,兵力335万,坦克2445辆,火炮7378门,战机5446架
为什么盟军一定要从诺曼底登陆?从这里登陆有何好处?
诺曼底登陆主要选择诺曼底是因为该地气候是温带海洋气候,大西洋暖流的原因,在夏季涨潮,适合登陆作战,然后盟军施展战略欺骗,使得德军统帅部判断错误,不仅保障了登陆作战的突然性,还保证了战役顺利进行,对整个战役具有重大影响。1944年英美盟军在诺曼底的登陆战,是人类战争史上最有影响力的登陆战役之一。诺曼底登陆的成功,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略态势发生了根本的变化。1941年6月德国进攻苏联后,苏德战场成为抗击德国的最主要的战场。1943年5月的英、美华盛顿会议,决定于1944年5月在欧洲大陆实施登陆,开辟第二战场(即西欧战场)。随之,同盟国欧洲远征军最高参谋部制定了以“霸王”为代号的行动方案,这一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诺曼底登陆。这是在法国北部诺曼底地区(当时的德占区)实施的一次大规模的战略性登陆作战行动,旨在夺取集团军群的登陆场,为发动在西欧对德国的进攻,配合苏德战场最后击败纳粹德国创造条件。那么,盟军为什么会选择在诺曼底登陆呢?盟军在拟定登陆作战计划时认为,登陆地点的选择必须综合航渡距离、附近是否有大的港口、从英国机场起飞飞机的作战半径等各方面因素进行考虑。经过反复衡量,初步确定了三个备选点:加莱地区、诺曼底的塞纳湾地区和靠近塞纳湾的康坦丁半岛。康坦丁半岛地形狭窄,不利于登陆队伍向纵深发展,又有德军重兵驻守,因而首先被否决了。加莱地区虽有明显的地理优势,也便于迅速向法国首都巴黎和德国的鲁尔工业区进攻;但此处距离英军港口较远,缺少内陆通道,且德军布有强大的防御工事,如果在此登陆,会造成较大的伤亡。诺曼底地区有综合优势。从地理上来看,有宽阔的海滩登陆场,可容26至30个师的兵力同时登陆,且距英军主要港口较加莱近。从德军的防守力量看,此地相对薄弱;同时便于掩护,只要将塞纳河和卢瓦尔河上的桥梁炸毁,就可切断德军的增援。综上因素并结合气象条件考虑,盟军最终将登陆地点选在了诺曼底。诺曼底登陆战役是从1944年6月6日开始的。登陆前夜,英国空军对德国防御阵地投下9400吨炸弹,为登陆部队扫清障碍。英、美等国盟军集结了拥有45个师的强大部队,包括1200艘战舰、1万架飞机、4100多艘登陆舰、800多艘运输舰,以及数以百计的两栖或其他特殊用途的坦克实施登陆。德军的防守兵力约15个师。整个战役到7月24日,盟军占领卡昂—科蒙—圣诺—莱赛一线结束,共歼灭和俘虏德军11.4万人,开辟了一个宽100千米、纵深30—50千米的登陆场,胜利完成诺曼底登陆;英、美盟军伤亡12.2万人。随后,登陆盟军转入全面进攻。9月,在法国境内的反法西斯抵抗组织配合下,收复了法国全境。诺曼底登陆战役的胜利,成功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使英美盟军可在西欧对德展开大规模的攻势,德军由此陷入英美盟军和苏军的两面夹击之中。这一局面加速了德、意法西斯的失败,使美军得以把主力投入太平洋对日作战,对加快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起了重要的作用。
诺曼底登陆盟军兵力是什么样的?
首先介绍一下诺曼底登陆战役盟军的投入:1944年6月6日凌晨,以美国为主的盟军在艾森豪威尔将军的指挥下,以2万多空降伞兵为先导,近16万部队在空军的掩护下,从朴茨茅斯起航,横渡英吉利海峡,一举突破了德军防线——“大西洋壁垒”,置德军于腹背受敌的境地。这次登陆作战,盟军出动1200艘战舰、1万架飞机、4126艘登陆艇、804艘运输舰、数以百计的坦克和15.6万名官兵,分五路向诺曼底海滩发起猛烈的攻击并开始登陆。登陆的海滩从奥恩河的河口湾延伸到科唐坦半岛东南部。12日,盟军的登陆点已连成一片。7月5日,盟军在诺曼底的登陆人员已达100万。7月24日战役结束时,盟军共投入288万人,5300多艘战舰和13700多架战机。德军投入的兵力达51万人。战役中,盟军共消灭德军11.4万人,击毁坦克2117辆,飞机245架。盟军方面有12.2万将士献身疆场。其实,德军对盟军的诺曼底登陆一直准备不充分,判断有错误,总以为会在挪威登陆,指导1944年5月,希特勒才明白过来,但为时已晚,他所谓的“大西洋壁垒”根本没有完成。德军隆美尔元帅非常重视对沿海地区布设了水雷,设置障碍物,海滩上则是锯齿状的混凝土角锥、坦克陷阱,其间还布设大量地雷,在能俯视海滩的制高点构筑隐蔽火力点,海滩后面的开阔地区,则布设了大量防机降的木桩,布置这些爆炸物和障碍物,工程浩大,直到盟军发起登陆时,仅仅完成了一部分。总之,斯大林格勒战役后,德军的战败已成定局,希特勒顾此失彼,无法兼顾欧洲第二战场,面对诺曼底登陆已经无能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