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庙镇

时间:2023-06-04 10:36:52编辑:优化君
历史沿革

前汉境内置新郪县;1949年设赵庙区;1958年撤区成立赵庙人民公社;1961年恢复赵庙区;1969年3月成立县辖赵庙人民公社;1979年改为赵庙区;1992年撤区设赵庙镇。

行政区划

辖区东西最大距离9千米,南北最大距离8千米,总面积64平方千米。其中陆地60.4平方千米,占94.4%;水域3.6平方千米,占5.6%。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1006人。

2011年末辖11个村委会。

序号名称1赵庙2巴楼3胡集4赵大5范寨
地理环境地形地貌

地处淮北平原西北部,地势平坦。

气候

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温丰沛,适宜各种农作物栽培生长。年平均气温14.9℃,无霜期为214天,年平均降水量为797.2毫米。

人口民族人口

2011年末,辖区总人口6.43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8553人,城镇化率13.3%。总人口中,男性33354人,占51.8%;女性31036人,占48.2%;14岁以下13083万人,占20.3%;15~64岁46139人,占71.7%;65岁以上5162人,占8%。

民族

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2011年人口出生率11.9‰,死亡率5.0‰,人口自然增长率6.9‰。常住人口52774人(2017年)。

经济综述

赵庙镇第二、第三产业收入占工农业总产值的81%。工业企业以赵庙门窗厂、石庄家具厂等较为著称。辖区内,个体工商户318家,其中年营业额500万元以上的有5家,100万元以上的21家。2008年实现商业零售额5000多万元,二三产业总产值达7500多万元。

第一产业

巴楼村的大棚蔬菜、红芋粉丝是巴楼村的农业产业支柱。该村每年种植大棚蔬菜1500余亩,亩均产值8000多元;红芋种植面积3000多亩,亩均产值2000多元。产品远销合肥、南京、上海等地。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5000多元。[2]

第二产业

红芋粉皮儿加工业是胡集村委会大楼自然村的特色产业。依靠传统的手工工艺,全村200多户人家,年加工能力200多吨,产值1200万元。

第三产业

集市贸易十分繁荣,第三产业较为发达。胡集市场拥有大小商场50多家,饭店30多家,每逢集会车水马龙,商贾云集,热闹非凡。日贸易额100多万元。[3]

上一篇:杨世海

下一篇:刘明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