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家镇的行政区划
滕家明天顺年间,邵姓建村,名邵家庄。滕姓迁此后,更名滕家。863户。滕家西地1917年,滕姓徙至滕家村之西建村,故名。属滕家村委会辖。鲍村明泰昌年间,鲍姓建村,故名。210户。西河北明嘉靖年间建村, 因村处小河北岸,故名河北。1981年更名西河北。330户。方家庵清康熙年间,方姓徙此建庵定居成村,故名。属西河北村委会辖。张家庄清康熙年间,尹姓建村,名尹家庄。张姓迁此定居后,更名张家庄。78户。南山殷家明嘉靖年间,于姓建村,因地处南山,故名南山于家。后殷姓徙此定居,更名南山殷家。115户。孔家庄明成化年间,邢姓建村,名邢家庄。后孔姓徙此,更名孔家庄。330户。南岳子清光绪年间,岳姓由大岳家徙至村南定居成村,故名岳家岚子,1981年更名南岳子。属孔家庄村委会辖。李家屯清康熙年间,冷姓建村,名冷家屯。后李姓徙此,更名李家屯。168户。打铁孙家明弘治年间,孙姓建村,以打铁为业,故名打铁孙家。227户。于家庄明崇祯年间,于姓建村,故名。128户。北庄明万历年间,庄姓建村,名庄子。后王姓由桑梓迁此居住,以地处桑梓之北,更名桑梓北庄。后简化为北庄。70户。陈家沟明万历年间,陈姓徙至沟畔建村,名沟陈家。1981年改称陈家沟。178户。沟曹家清顺治年间,曹姓建村,地处沟畔,故名。140户。曲家沟明隆庆年间,鞠姓徙至沟畔建村,名沟鞠家。后曲姓迁入,更名沟曲家。1981年更名曲家沟。231户。西寺清乾隆年间建村,因村临桑梓寺,故以寺为名。1961年以位于桑梓村西,更名西寺。69户。康家元至元年间,迟姓建村,名迟家屯。后康姓迁此居住,更名康家。269户。马草夼清康熙年间建村,因村前一片牧马草夼,故名。402户。下回头明万历年间建村,因地处河流下游,海潮回头之地,故名下回头。497户。大落明万历年间建村,因村临落脚山,原系百鸟群落栖息之地,故名多落。后演变为大落。318户。小落明万历年间建村,因村前原系海汊,潮汐变化较小,故名小落。716户。鞠家庵清光绪年间,鞠姓建庵定居成村,故名。属小落村委会辖。于家庵清光绪年间,于姓建庵定居成村,名于家庵。属小落村委会辖。高家庵清光绪年间,高姓建庵定居成村,名高家庵。属小落村委会辖。草埠屯明嘉靖年间建村,因地处河岸多生杂草,故名草埠屯。205户。大章村明万历年间,肖姓由河南省章村徙此建村,念祖籍,命名章村。后肖姓先后又建四个村,以章村为序称大章村。502户。二章村明万历年间,肖姓迁此建村,以章村为序,称二章村。481户。三章村明万历年间,肖姓徙此建村,以章村为序,称三章村。307户。三章村南?1910年建村,因村处三章村南土?上,故名。属三章村村委会辖。五章村清康熙年间,肖姓徙此建村,以章村为序,称五章村。111户。东明弘治年间建村,因村处滕家村之南的高?上,故称南?。后因该村与原西村同名,并在一个耕作区,故为区分两村,于1951年以方位改称东?。303户。西?明天顺年间建村,因村处滕家村之南的高?上,故称南?。后因该村与原东?村同名,并在一个耕作区,故为区分两村,于1951年以方位改称西?。135户。茂柞清康熙年间建村, 因村周围柞树茂密, 故名茂柞圈。1961年简化为茂柞。380户。东滩郭家明隆庆年间,王姓徙至海滩之北居东建村,名东滩王家。后王姓迁出,郭姓迁入,更名东滩郭家。后简化为东滩。1981年复名东滩郭家。238户。西滩郭家明隆庆年间,郭姓徙至海滩之北居西建村,名西滩郭家。后简化为西滩。1981年复名西滩郭家。224户。东初家明嘉靖年间,伍姓徙至河岸建村,岸边多柳树,名伍柳村。后初姓迁入,更名初家。明末分成两村,该村以方位改称东初家。170户。西初家明嘉靖年间,伍姓徙至河岸建村,岸边多柳树,名伍柳村。后初姓迁入,更名初家。明末分成两村,该村以方位改称西初家。180户。炮东清康熙年间,王姓建村,名王家庵。后肖姓徙此,以村处炮台之东,更名炮东。332户。花园明万历年间, 邹姓建村,名邹家庄。后以村西一片李子园,更名花园。397户。不落岛明崇祯年间建村,因村处不落岛,故以岛为名。196户。毕家沟清光绪年间,毕姓徙至沟夼处建村,故名。属不落岛村委会辖。东仙王家明嘉靖年间,王姓建村。因村南有灵英寺,古时有仙人对弈之传说,且此地有两村,故以方位命名东仙王家。488户。乔家庵清道光年间,乔姓建庵定居成村,故名。属东仙王家村委会辖。孙家庵清道光年间,孙姓建庵定居成村,故名。属东仙王家村委会辖。西仙王家明弘治年间,韩姓建村,村名无考,后王姓迁入。因村南有灵英寺,古时有对弈之传说,且此地有两村,故以方位更名西仙王家。318户。观前泊明万历年间建村,因村处观音庙之前的泊地,故名观前泊。315户。南台子1953年建村,因村处观前泊之南的土台上,故名。属观前泊村委会辖。单家明弘治年间, 吕姓徙至沟夼处建村, 名吕家沟。后单姓迁入,更名单家。422户。高落山明万历年间建村,因村处高落山北麓,故名高落山后。后简化为高落山。280户。鼻梁骨清光绪年间建村,因村东山形似鼻梁骨,故名鼻梁骨。属高落山村委会辖。套河清道光年间建村,因村处套河岸畔,故以河为名。60户。桑梓明嘉靖年间建村,因村四周多桑树、梓树,故名。464户。
滕家镇的介绍
滕家镇位于荣成市中南部。东邻崂山街道,南接王连街道,西与上庄镇、大疃镇交界,北与崖头街道毗邻。面积86平方千米,人口2.8万人,辖东苑社区,滕家(滕家、滕家西地)、鲍村、西河北(西河北、方家庵)、张家庄、南山殷家、孔家庄(孔家庄、南岳子)、李家屯、打铁孙家、于家庄、北庄、陈家沟、曲家沟、沟曹家、五章村、西寺、康家、桑梓、马草夼、下回头、大落、草埠屯、大章村、二章村、三章村(三章村、三章村南)、西、东、茂柞、西滩郭家、东滩郭家、小落(小落、鞠家庵、于家庵、高家庵)、西初家、东初家、炮东、花园、不落岛(不落岛、毕家沟)、西仙王家、东仙王家(东仙王家、孙家庵、乔家庵)、观前泊(观前泊、南台子)、单家、高落山(高落山、鼻梁骨)、套河41个行政村,53个自然村。境内缓丘起伏属丘陵区。南部高落山海拔134米,为境内最高峰;其余海拔均在100米以下。小落河由大疃镇入境,汇境内诸水东流入八河水库,沿河两岸有冲积平原分布。
聂姓的家规(或家训、家风、祖训)是什么?
八荣八耻
可以自创的。
汉人的聂姓始于西周时期:周武王得天下后传位到周康王时,封吕衡为卫国卿大夫,还将聂北(也作“乜北”,今山东省茌平县贾寨乡)作为封地赐予吕衡,位置与邢、卫、齐三国交界,可享有封地内的财政收入。
他以封地名“聂北”中的“聂”为自己的氏,表示封地在聂北,并修建了城池。后有百姓以“聂”为姓,并于聂氏合为一谈。这就是聂姓的起源的
希望采纳
温家家训具体有哪些?
一、热爱祖国 卫国兴邦 维护国格 不卑不亢二、忠厚传家 诗书继世 勤劳致富 理财有方三、立身处世 诚信为本 立足本业 尽心尽责四、尊敬长辈 孝顺父母 赡养老人 细心殷勤五、兄弟姐妹 同胞手足 互相关爱 情真意诚六、夫妻恩爱 相敬如宾 同甘共苦 携手并进七、教育子女 循循善诱 言传身教 宽严适中八、尊敬师长 爱护同学 品学兼优 立志成才九、热心公益 关爱集体 爱护公物 利人利己十、见义勇为 弘扬正气 扬善去恶 义不容辞十一、树立爱心 筹募善款 救灾济困 助学扶贫十二、继承鹤法 崇尚武德 锻炼体魄 提高素质十三、团结友爱 文明礼貌 乡里和睦 社会安宁十四、宁静致远 澹泊明志 谦虚忍让 贵和重义十五、破除迷信 崇尚科学 崇俭戒奢 远高黄赌家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家庭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中国历史上对个人的修身、齐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更是使国家更加富强的必不可少的一点。
探源山东梁山县袁口滕氏(上) 资料显示,袁口滕氏家族祖上成谜
(整理:袁口 滕华 口述:滕宪斌)
山东梁山袁口滕氏家族的来历一直都是未解之谜。前几年国内兴起宗族文化的时候,大部分家族成员都愿意追根溯源,了解自己身世的来龙去脉。而我在和全国滕氏家族联系上以后发现,我所属的这支血脉和全国各地的滕氏哪一家都没有交集。后来得知我们袁口这支是从黄河北的王坡村(现聊城市东阿县鱼山镇王坡村)讨荒来到这里。但在王坡村老祖宗到我祖祖爷爷那辈再往上就找不到源头了。
人对自己怎么走的可以不知道,却很想知道自己是怎么来的。天下滕姓出自山东滕州,但袁口一脉祖宗的脉系成谜,这样的谜惑让我很是纳闷:一个家庭必然有父母有兄弟姐妹,兄弟姐妹有可能会走散,但是,一个人得知道自己的母亲是谁吧,怎么在老祖宗那里,袁口滕氏脉系就不能理清了呢。
带着这个疑问,我在网上打听了全国很多滕氏家族的人。众说纷纭,还是无果。
袁口100多口滕氏子孙寻根梦灭,成了我们这支滕氏血脉的心事。
我滕氏家族在山东梁山县的古代京杭大运河的一个重要渡口----袁口扎根生活不到200年的历史。历经九代人的繁衍,至今100多口人。全国姓氏人口排位第211,算是人口不大的姓氏。
解放前,滕氏第一位从山东聊城东阿的王坡来到袁口的是一个叫滕元高的用手推车推着他父亲滕秉(又说是昺)一路逃饭来到袁口的。
《山东省梁山县地名志》记载,“明朝开挖疏浚大运河后,袁氏在此建村,并设有渡口,故名袁口”。
众所周知,古代京杭大运河起点是杭州,终点是北京,全长1797公里。京杭大运河始建于春秋时期,是历经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古代运河,也是最古老的人工运河之一。
航运一直是古代交通、经济的枢纽。所以,人口最多、最活跃的地方就是运河两岸。
京杭大运河在山东境内沿岸村庄名字有一溜十八口的说法。因为是人工河,所以我姥姥家的村名是开河。京杭大运河穿村而过,元代置闸于此地,也称开河闸,设运河水驿,也称为开河驿,明清时期设置开河镇,镇政府驻地于此地,开河村因此也被称为开河镇,当时为运河码头,商贾云集于此,集市繁华,也称开河集。中国历史地图上标有它的位置,著名小说冯梦龙的《三言·二拍》记载有关此地风情。关于村名的来历,《山东省梁山县地名志》说是“因明朝永乐9年(1411年)开挖疏浚大运河而得名”。乾隆每次下江南都在开河停靠上岸驻留,据老人们说当地曾有乾隆亲笔题写的字匾。
袁口是古代京杭大运河长江以北元代会通河沿线的八大重要城镇之一,(八镇:南阳镇、鲁桥镇、开河古镇、安山古镇、长沟、南旺、袁口古镇、靳口古镇)和济宁北到安山镇之间“百里十八口”的十八个重要渡口之一(十八口:袁口,常仲口,王仲口,王思口,靳口,马口,王口,湖口,太口,温口,孙口,坝口,桥口,唐口,何长口,小门口,路口,欢口)。其中,袁口渡口因为一条贯穿东西主要交通干道,成为当年最为繁荣的古镇。
明正德元年(1506年)在袁口建起节制闸(南距开河闸6公里)后,这里的运输及商贸业快速发展,城镇逐渐繁荣。清 代遂成汶上(旧时属汶上县)“首镇”,镇内“居民三千户,通商贾百货”,是汶上漕粮收兑 地,也是最大的商贸集散中心。沿京杭运河,自袁口向北有靳口、安山二镇,向南有开河、南旺二镇,从地理位置上看,袁 口则处于五镇中心。每至河水汛期,北舟南船络绎不绝;陆地交通,则有东西方向的驿道, 向东可至汶上、兖州,向西至水泊梁山,与郓城、鄄城相通。每逢河水旺期,北舟南船络绎不绝,过闸待运的船只帆墙如林,江南的竹器、木器、瓷器,北方的煤油、洋线、京津杂货等通过此地广销四方。位居百里五镇之首。
观祖上从王坡一路来此的原因:王坡村是黄河北岸防洪堤下的一个小村,土地贫脊,交通闭塞,村民很是贫穷。我的祖上从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来到的王坡已无从考究,往上可追溯三代,先祖国瑞,其子井山、到滕秉(又说是昺)。因为过度贫穷,聊城王坡的滕氏一族实在是走投无路,为了生存,我的祖爷爷滕元高当年带着他的父亲一路要饭逃荒到袁口,发现这里来往人多,便落脚于此。开启了袁口滕氏一族的先河。
先祖滕元高在袁口做馍房生意,管南来北往的生意人吃饭。他育有两个儿子三女,长子滕文选,次子滕文章。
我的爷爷滕世荣是滕文章的次子。滕文章夫妇因病早世,大爷爷滕世昌年少时因为牵了别人家的几只羊,被告到衙门,得到消息的太爷滕文选(当时滕文选开药房,太爷滕文章夫妇已去世)匆忙到我大爷爷家,拿了五块大洋给我大爷爷出去躲躲,从此下落不明,至今都音信全无,据说是去了东北,但是我和东北的滕氏家族也建立过联系,都没有人知道滕世昌这个人名的,也没有承认祖辈是山东袁口的。从此,家谱上滕世昌这支就后继无人了。但是我们这边的说法就是滕世昌老人怀揣5块大洋闯关东,从此杳无踪影。
再说长子滕文选有六个女儿,膝下只有一个儿子叫滕世玉,也是最小的儿子。滕文章有两个儿子,三个女儿。
袁口滕氏除了我的祖上滕元高的后人外,其实还有一个太爷滕文秀,滕文秀是滕秉的二哥滕街的孙子,其父为滕元善,兄弟五人,家中排行第二(长子文远、三子文魁、老四文烂、老五文禹,可惜元善这支传到现在已无后人),滕文秀在王坡实在无法生活,到梁山县袁口投奔堂叔滕元高,后来也在袁口成家立业,只可惜只有四个女儿,也分别嫁人,四个女儿因为嫁人就没有联系了。
因为滕家在袁口人丁稀少,同姓之间也就显得非常亲,太爷滕文选六个女儿、滕文章三个女儿、滕文秀四个女儿,所以我们才有了十三个姑奶奶的传说。假如当时这十三个姑奶奶都是男丁,袁口滕氏传到现在必然是名门望族了。
然而,历史没有假如。
话说滕氏一族在袁口因为人丁稀少,常常受到人多势众的外族人欺负,我爷爷滕世荣也为了糊口被抓壮丁去了南阳当兵。尽管滕世玉当时开药房做中药生意,“聚泰和”中药店相当有名。当时家中经济有所宽裕,在袁口有了一定的地位,但终究还是人少受气。为了稳固滕氏家族在村上的地位,他长袖广舒,结交三教九流,八拜磕头兄弟十三人,南袁口杨家、东袁口于家等等,当时名气骤升,与此同时家族生意也是蒸蒸日上,一时间滕家门前很是红火。他结拜庞记染布房、“益盛”粮行、万兴”油坊、兼营酒业的“复成兴”粮行、“元和”精细糕点铺、“侯义盛”醋油铺、“东盛源”酱菜纸张铺、“万育堂”中药房、“同济堂”妇幼诊所、“洪盛永”百货店、“同和”酱园等外地人前来做生意而扎根于此。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好景不长,滕世玉英年日浙,享年46岁。当时袁口滕氏家族只剩有五口人,滕文选夫妇、滕世玉遗霜滕于氏,其子滕保庆(7岁)、滕保志(5岁),老的老、小的小,刚刚起飞的滕氏商业帝国随之坍塌。当时因为我的爷爷滕世昌在南阳(只传说在南阳,不知道是不是现在的河南南阳)当兵,太爷滕文选托人用三百块大洋把我爷爷赎回,帮他成家立业。当时家在梁山鹿弯的15岁的我奶奶丁兰芝跟随她父亲也是逃荒并住在袁口运河西岸堤上的破草房里,离滕世玉的中药铺不到100米的地方。当年三寸金莲的她跟着他父亲到袁口逃荒,经热心人说合,嫁给了我快三十岁的爷爷滕世荣,后来就和我爷爷一起,经营着我家的馍房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