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舒曼小提琴协奏曲的介绍,详细为好
舒曼只作有这一首小提琴协奏曲,这首协奏曲,D小调,无编号,作于1853年,1937年才被发现,1939年2月16日在伦敦由匈牙利籍女小提琴家耶利·德拉伊(Jelly d, Aranyi)首演。共4个乐章:1.强有力,用不太快的速度,D小调,协奏型奏鸣曲式。第一小提琴先奏第一主题,确保后,仍以第一小提琴奏F大调第二主题。长笛纠缠后,主奏小提琴以复弦奏法奏第一主题转调至F大调,主奏小提琴奏第二主题,作技巧性发展后,结束呈示部。发展部以乐队强有力地奏F大调第一主题始,主奏小提琴加入后,以技巧发展第一主题,再以D小调呈示第二主题,予以发展。乐队奏第一主题而进入再现部,主奏小提琴仍以复弦奏法再现第一主题,第二主题为D大调,最后在弦乐奏第一主题动机中结束。2.缓慢地,降B大调,二段体。先以低音管、圆号、弦乐的对位始,大提琴分为两个声部奏含切分音的旋律。主奏小提琴奏新旋律进入后,接过大提琴切分音动机发展。主奏小提琴再奏它带来的旋律,大提琴再奏切分音动机,速度加快而进入第三乐章。3.生动地,但不急速,D大调,回旋曲式。回旋主题在弦乐与圆号伴奏之上,由主奏小提琴呈示,乐队承接,达到高潮。主奏小提琴奏抒情的经过句,然后才引出副主题。乐队重现主题,大提琴引进第一乐章切分音旋律,予以纠缠,展开发展。主奏小提琴奏主题变化,乐队承接后,再现副主题,乐队再奏主题而引向结尾,主奏小提琴以技巧而引向高潮。
有"小提琴之王"之称的作曲家是
有“小提琴之王”之称的作曲家是帕格尼尼
他是意大利小提琴家、作曲家。为音乐史上最负盛名的演奏家之一,被称为小提琴魔术师。他最辉煌的成就在于演奏自己的作品,他身材瘦长,拉琴时情绪激越,如痴如醉。技巧之精湛有24首小提琴独奏曲为证。
出生于义大利北部热内亚,父亲安东尼欧·帕格尼尼,母亲狄蕾莎。波姬亚蒂,皆未受过正式音乐教育,夫妇俩在酒店唱歌赚取赏金,帕格尼尼大概继承了父母天份,他的身体似乎天生就是为了拉琴的,肩膀;手肘;手腕关节异常柔软,宽大的胸幅使他不必使用肩垫及腮托,小脑特别发达听觉格外敏感,即使是用调音不准的琴依然可以拉出准确的音.还有他可以将曲子任意升高或降低半音来拉,当然不是藉由调音,而是从指法的改变,学过乐器的人都知道一首曲子调半音以后,会使得升降记号大变,即使看谱已很困难何况是即时的演奏。
帕格尼尼的手是不可思议的大,一般提琴家必须在高把位才能用1、3指在两条弦上拉出八度音,但据说帕格尼尼可以用四根手指在四条弦拉出四个八度,这相当于在手掌弯曲状态下,食指和小指指尖要相距至少20公分以上,各位把手拉开看看吧!试试能张开到几公分呢?
帕格尼尼在提琴界有如神一般的地位,技巧如魔鬼般,其小提琴乐谱看起来有点像钢琴谱,许多技巧简直不可思议,双泛音;双颤音;左手拨弦;连续跳弓等超高难度技巧,这或许跟他长相有很大关系.小提琴家都希望能亲眼目睹他的现场演奏,不过看过他表演的人现在至少200岁了,我们也只能从他留下的曲目感受他的技巧。
勃拉姆斯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三乐章曲谱
勃拉姆斯的小提琴协奏曲在1878年夏、秋间写成,题献给小提琴家约阿希姆,1879年元旦在莱比锡格万豪斯初演时,作者亲自指挥,约阿希姆担任小提琴独奏。这首小提琴协奏曲与贝多芬1809年写成的小提琴协奏曲虽然相隔七十年之久,但这首小提琴协奏曲依然以其非凡的力量再一次确证了贝多芬这位伟大的维也纳大师的艺术影响之深远。 勃拉姆斯的小提琴协奏曲,同他的其它协奏曲一样,时常被称为,“带有独奏声部的交响曲”,因为在他的协奏曲中确实全力显示出他写作交响曲的才能和技艺。当然,在协奏曲中,发展音乐内容的交响原则不但在于乐队中轮番陈述的主题对置,而且还在于独奏乐器声部与乐队之间的对置。在各种不同的音乐形象的对置中揭示音乐作品的戏剧构思的力度,乃是确定音乐作品的交响性的基本原则;正因为这样,协奏曲有可能比交响曲更具有交响性,勃拉姆斯的小提琴协奏曲也是这样。 这部协奏曲的三个乐章各有其特点。第一乐章开始时,它的第一主题便由中提琴、大提琴和大管齐奏奏出,这个建立在D大和弦上的乐句,是一种宽广的叙述,像这样的开头在勃拉姆斯的作品中是很典型的,例如他的《第二交响曲》开头一段,同这一主题的旋律结构就很相象。 这一乐章的形象是多种多样的。乐章的第一主题先是田园风味的,但它随即被双簧管哀愁的曲调所代替,接着,这个温雅的主题经过短暂但有力的一番发展,在弦乐器组上又出现了一个对比性的插句,这是一个坚定有力的呼唤,它的情绪激烈,步调勇武,它为独奏小提琴的进入预先做好了准备: 乐章的内容尽管比较复杂,但由子它采用严格的古典奏鸣曲形式结构,包括按照两个呈示部的古老写法,因此又是比较清晰易懂的。独奏小提琴出现,即第二个呈示部开始时,先有一段类似华彩乐段的演奏,这时,第一主题的片断虽然只是轻声地藏在乐队之中,但仍然感觉得到它的存在,而且非常富有效果。接着,这一主题在独奏小提琴高音区呈现,还有接踵而来的一些装饰性独奏,都是十分吸引人的。不多久,第二主题便由独奏小提琴和第一小提琴交替奏出,这是一支美丽的旋律,富于歌唱性,它兼具抒情性和戏剧性的特点,特别是当独奏小提琴以上行的方式复奏这一主题时,效果更为动人: 发展部开始时,又出现前面那勇武的插句,之后,听者好像被引进一座旋律交错发展的迷宫——这一段繁复变化的音乐需要相当的技巧才能演奏得好。最后,再现部的音乐几乎是顺序再现呈示部中的所有素材,只是在调性、和声与配器等方面有所变化。再现部中的华彩乐段,原先是约阿希姆写的,但后来一些著名小提琴演奏家如克莱斯勒和海菲兹等,都重新另行谱写过。总的说来,这一乐章以其感情之深邃和音乐素材之丰富多采著称。 第二乐章的音乐贯串着深挚而静观的情绪,是勃拉姆斯著名的抒情篇页之一。乐章用三部曲式写成,其基本主题在开始时由双簧管奏出,法国号则以其温暖的音响为之提供音响背景: 这个主题开始时在木管乐器组和法国号中进行,由于弦乐器组不参加演奏,它那素朴的牧歌风味显得更加突出,留下了非常迷人的印象。随后当独奏小提琴以不完整和变奏的,方式复奏这一主题时,效果更为柔和美丽。这里,音乐并非以力感人,而是在于它那自然而直接的真情吐露,在这一方面,作者许多美丽可亲的歌曲确实也难于与之相比。乐章的中段转入#f小调,小提琴偏离了原来的情绪,显得不大安定,时而昂扬,时而颓丧;这里并存着两种不同的音型,时而温雅,时而确断,时而感情强烈,时而镇定自若: 最后一段音乐仍然从双黄管独奏的那一支旋律开始,它在较为短暂的陈述后,便逐渐消失在北国的静谧之中。 最后乐章以光辉夺目的进行同前两个乐章形成鲜明的对比。乐章从一下子就闯进来的基本主题开始,这无疑是在民间生活舞蹈音乐的基础上写成的,它在第二乐章沉思冥想般的结束后突然出现,更显得充满活力和光辉: 乐章用不规则的回旋奏鸣曲形式写成,因此这个快速度的双音主题多次反复呈现。关于这个主题,有人断言它具有匈牙利的吉卜赛风格,这可能是因为它那炽热的节奏、大胆的和声、活跃的情绪,正好反映出匈牙利那些吉卜赛流浪乐师演奏的音乐特点所致。乐章的另外两个主题穿插在基本主题的反复之间,因此这一乐章的曲式结构大体上可以画成这样的图式:A+B+A+C+B+A+尾声。 尾声(Poco piu presto)从大提琴暗示基本主题的三连音开始,紧接着基本主题在独奏小提琴上变化重现,速度转快,新的力量在增涨着,音乐越来越光辉、明亮。其间,乐章的第一个副主题(B)曾在管乐器中出现,但是最后独奏小提琴还是超越于全乐队的力量之上,全曲以富于匈牙利特色的三个有力的和弦作为结束。 以上为曲式分析,打包文件中有小提琴分谱及钢琴伴奏谱+MP3伴奏,另外提醒,勃拉姆斯的作品揉弦是关键!
小提琴协奏曲是什么?
问题一:四大小提琴协奏曲是指什么 门德尔松的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与贝多芬的 D大调,勃拉姆斯的D大调和柴科夫斯基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并称为世界四大小提琴协奏曲
问题二:小提琴协奏曲,协奏指的是什么? 是指有伴奏的。或者的钢琴,或是二部小提琴,或长笛,如果你知道独奏,当然也就明白了协奏是什么意思,这样说你能听得懂吧。
问题三:什么是小提琴协奏曲? 协奏曲---Concerto,原意是竞赛。十六世纪意大利的协奏曲多指有乐器伴奏的合唱曲,以别于无伴奏合唱。十七世纪后定叶起,指由几件或一件独奏乐器,与一小型弦乐队互相竞赛的器乐套曲。用几件乐器者称“大协奏曲”。意大利作曲家托莱里和科莱里是大协奏曲的创始者。亨德尔和巴赫都作有大协奏曲。巴赫的《勃兰登堡协奏曲》就是大协奏曲中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由一件乐器(有时还带有伴奏)与乐队竞奏的古协奏曲,叫做“独奏协奏曲”,如维瓦尔第的协奏曲。
问题四:小提琴协奏曲的十大小提琴协奏曲 柴科夫斯基,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门德尔松,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贝多芬,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勃拉姆斯,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圣桑《b小调第三小提琴协奏曲》帕格尼尼《D大调第一小提琴协奏曲》布鲁赫《g小调第一小提琴协奏曲》维尼亚夫斯基《d小调第二小提琴协奏曲》西贝柳斯《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拉罗《西班牙小提琴与乐队交响曲》柴科夫斯基 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简介此乐曲作于1878年。是柴科夫斯基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与贝多芬的D大调、门德尔松的e小调、勃拉姆斯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并称为世界四大小提琴协奏曲。 这首乐曲的特色不但充分发挥了主奏小提琴绚烂的近代演奏技巧,展开了色彩丰富的管弦乐,造出了比以往的小提琴协奏曲更新鲜的韵味,而且用他含有俄国民谣的地方色彩,独特的充满哀愁的优美旋律,作成了格调新颖、独特的作品。由于这首乐曲是柴科夫斯基受到了拉罗作曲的《西班牙交响曲》的激发而作的,所以我们可以很容易地看出,两者之间有着共通的构想。这部小提琴协奏曲是一部欢快、活泼、充满青春气息的作品,它歌唱青春,歌唱生命,表现了俄罗斯人民的乐观主义精神。这首乐曲当初相当不受世人欢迎,然而历史最终证明这是一首绝无仅有的音乐杰作,在音乐舞台上久演不衰,成为许多著名小提琴家的保留曲目。全曲共分三个乐章:第一乐章:中庸的快板―D大调-4/4拍-奏鸣曲式规模宏大的第一乐章表现了生活的乐趣。具有俄罗斯民间音乐的宽广气息和明朗悠扬的诗意。其主部主题具有动人的歌唱性,体现了俄罗斯歌曲宽广动人的气息,仿佛在歌唱青春、生命和大自然。副部主题为A大调,由独奏小提琴华丽的琶音和木管组轻快亮丽的演奏构成。发展部出现了大量频繁转调,更巧妙地运用了跳弦技巧。再现部的两个主体均为D大调,仍然充满欢乐的气氛。第二乐章:短歌―行板―g小调―3/4拍-三段体其沉思般的抒情,被称为“小抒情曲”。主要旋律真挚动人,略带伤感。仿佛从远处传来一阵悠扬的歌声,使人嗅到了大自然清新的气息。伴奏乐器只有弦乐组、圆号。旋律是由独奏小提琴和助奏单簧管构成。第三乐章:终曲―活泼的快板―D大调―2/4拍―回旋奏鸣曲形式主题令人有俄国风激烈地敲击之感,是属于俄国民俗舞曲特雷巴克的一种。以很强的节奏,快活地进行,宛如一幅人民欢庆节日的图画。第一主体由属七 *** 开始,独奏小提琴的颤弓为主题增添不少趣味。第二主题为A大调,旋律简洁、清晰,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田园风光。门德尔松 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简介这首小提琴协奏曲作于1838-1844年间,于1845年首次上演。门德尔松的小提琴协奏曲中,这一首是最为著名的,与贝多芬的 D大调,勃拉姆斯的D大调和柴科夫斯基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并称为世界四大小提琴协奏曲。整部作品充满了柔美的浪漫情绪和均匀齐整的形式美,小提琴的处理手法精妙绝伦,旋律优美,技巧华丽,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不仅是门德尔松最杰出的作品,也是德国浪漫乐派诞生以来,最美丽的小提琴代表作。有人甚至认为这部作品是小提琴协奏曲的压卷之作。全曲由三个乐章构成,乐章之间不中断地连续演奏,这在当时算是新的手法,作曲者可能意在防止具有浪漫氛围的快速流动被切断;而各乐章却各自独立,体现了门德尔松以古典派传统为基础,并灌入新时代气息的典型作风。第一乐章:热情的甚快板―e小调―2/2拍这是整部作品最著名的乐章。第一主题是一个充满幸福,又荡漾着忧愁的优美旋律。 这一乐章是如此的出名,以至于一提到门德尔松,人们便会联想到这个主题。同时, 这一乐章的华采乐段也体现了小提琴演奏的高超技巧。第二乐章:行板―C大调―6/8拍这是一个抒情的而且富有门德......>>
问题五:一级 小提琴协奏曲是什么? 小提琴配合乐队演奏的曲子叫小提琴协奏曲,钢琴配合乐队演奏的曲子叫钢琴协奏曲。
问题六:小提琴奏鸣曲和小提琴协奏曲有什么区别呢 协奏曲 :
音乐体裁的一种。十六世纪指意大利的一种有乐器伴奏的声乐曲。十七世纪后半期起,指一件或几件独奏乐器与管弦乐队竞奏的器乐套曲。巴罗克时期形成的由几件独奏乐器组成一组与乐队竞奏者称为大协奏曲。古典乐派时期形成的由小提琴、钢琴、大提琴等一件乐器与乐队竞奏的控协奏曲称“独奏协奏曲”。海顿、莫扎特、贝多芬以及浪漫乐派的许多作曲家均作有大量的独奏协奏曲作品。另有两件相同或不同乐器与乐队竞奏的复协奏曲(或和双重协奏曲)、三件相同或不同乐器与乐队竞奏的三重协奏曲,单乐章的小协奏曲,乐队与乐队竞奏的控化的大协奏曲等。控化的协奏曲多用三乐章的套曲曲式构成:第一乐章为奏鸣曲式的快板,第二乐章慢板,第三乐章快板。古典乐派及浪漫乐派的部分协奏曲的第一乐章多采用双重呈示部,先由管弦乐队演奏第一个呈示部,之后独奏乐器加入演奏,随后由独奏乐器为主演奏另一个内容不完全一样的第二个呈示部。除此外,在第一乐章和第三乐章再现部结束、结尾开始前的主 *** 第二转位 *** 后安插由独奏乐器演奏的华彩乐段,并用属 *** 上长时值的颤音过渡至管弦乐合奏的结尾。协奏曲――Concerto,原意是竞赛。十六世纪意大利的协奏曲多指有乐器伴奏的合唱曲,以别于无伴奏合唱。十七世纪后半叶起,指由几件或一件独奏乐器,与一小型弦乐队互相竞赛的器乐套曲。用几件乐器者称“大协奏曲”。意大利作曲家托莱里和科莱里是大协奏曲的创始者。亨德尔和巴赫都作有大协奏曲。巴赫的《勃兰登堡协奏曲》就是大协奏曲中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由一件乐器(有时还带有伴奏)与乐队竞奏的古协奏曲,叫做“独奏协奏曲”,如维瓦尔第的协奏曲。
奏鸣曲
一种多乐章的器乐套曲。亦称“奏鸣曲套曲”。由3、4个相互形成对比的乐章构成,用1件乐器独奏(如钢琴奏鸣曲)或 1件乐器与钢琴合奏(如小提琴与钢琴合奏的小提琴奏鸣曲,长笛与钢琴合奏的长笛奏鸣曲等)。其中各乐章的基本特点和曲式结构如下:第1乐章为快板,用奏鸣曲式;第2乐章为慢板,用变奏曲式、复三段式或自由的奏鸣曲式;第3乐章为小步舞曲或谐谑曲,用复三段式;第 4乐章为快板或急板,用奏鸣曲式或回旋曲式。
早期奏鸣曲
“sonata”一词源自意大利语“sonare”,意为“鸣响”,13世纪始见于音乐用语中。16世纪初泛指各种器乐曲,以与声乐曲的泛称康塔塔相对。如G.戈尔扎尼斯的《琉特奏鸣曲》实即两首舞曲,G.加布里埃利的《轻和重奏鸣曲》是器乐合奏曲等。继加布里埃利之后,S.罗西、M.内里、B.马里尼等意大利作曲家,均称自己所作供乐器演奏的坎佐纳为奏鸣曲。
古典奏鸣曲
17世纪中叶以后,古典奏鸣曲开始出现并巩固其某些特征。其中,意大利作曲家A.科雷利对套曲形式的奠定起了重大作用,他所作的奏鸣曲均由慢―快―慢―快4个乐章组成,并交替使用复调音乐与主调音乐的写法;D.斯卡拉蒂则通过500余首奏鸣曲的创作实践,确立了古典奏鸣曲式(见奏鸣曲式)。当时的奏呜曲分为两类:一类是源自坎佐纳的教堂奏鸣曲,另一类是由一系列舞曲组成的室内奏鸣曲。前者主要在教堂演奏,后者多用于宫廷娱乐,并由此而发展成后来的古组曲。不论教堂奏鸣曲还是室内奏鸣曲,除少数为无伴奏的独奏形式外,多数均为重奏形式,且普遍运用键盘乐器演奏通奏低音。由于键盘乐器属加用性质,不居重要地位,故在计算声部时均被略去。如由1件高音乐器(小提琴、长笛等)、1件低音乐器(大提琴等)和键盘乐器共同演奏的奏鸣曲,不称三重奏鸣曲,而称二重奏鸣曲;由两件高音乐器(小提琴、长笛或小号等)、1件低音乐器(大提琴或维奥尔等)和键盘乐器共同演奏的奏鸣曲才被称为三重奏......>>
问题七:三大小提琴协奏曲都是什么? 是四大,不是三大。贝多芬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柴可夫斯基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门德尔松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勃拉姆斯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并称为四大小提琴协奏曲
问题八:世界四大小提琴协奏曲分别是什么? 柴科夫斯基 {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门德尔松 {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贝多芬 {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勃拉姆斯 {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问题九:有什么好听的小提琴协奏曲 首推传说中的四大小提琴协奏曲:
门德尔松《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
贝多芬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勃拉姆斯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柴可夫斯基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这四大小提琴协奏曲每部作品中至少有一个乐章有LZ耳熟能详的旋律,更值得一提的是贝多芬,勃拉姆斯,柴可夫斯基都只写过一部小提琴协奏曲,可以说是绝世无双的作品了。另外推荐,也是公认的小提琴协奏曲的经典炫技之作,帕格尼尼《D大调第一小提琴协奏曲》(其中第三乐章的开头也是LZ耳熟能详的段子)埃尔加的小提琴协奏曲也很灵的~ LZ有兴趣可以去听听~
最著名的大提琴协奏曲
亲,最著名的大提琴协奏曲是《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德沃夏克【摘要】
最著名的大提琴协奏曲【提问】
亲,最著名的大提琴协奏曲是《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德沃夏克【回答】
可以多帮我整理几条吗【提问】
德沃夏克创作这首大提琴协奏曲时,正值他旅居美国的最后一年,一如他最受欢迎的作品“新世界”、“美国”一样,此曲融合了波西米亚民俗音乐与美国印地安、黑人灵歌的素材。当年勃拉姆斯听到这首作品便羡慕地说:“早知道大提琴协奏曲能写得这么优美动听,我也该提笔写一首。”《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Cello Concertos in B Minor)不仅是在乐思上浑然天成,作曲家在结构的设计配套上也相当杰出,德沃夏克天生对弦律性的敏锐加上他对古典乐派的乐曲造型,更提升本曲的经典性。在大提琴主奏与乐团的搭配上,他采取对立抗衡的手法而不是琴瑟和鸣的方式,管弦乐的厚度相当够份量。【回答】
好的【回答】
《a小调大提琴协奏曲》——舒曼舒曼的这部《a小调大提琴协奏曲》(Cello Concertos in A Minor OP.129)反映了他性格中最为动人的一面。从头到尾都是发自内心的典雅。一位作曲家当他的情感出自内心深处,其敏锐的想象力得到最大发挥时,其作品越感人。就在创作这部大提琴协奏曲的一个月前,舒曼和妻子克拉拉从德累斯顿移居到杜塞尔多夫。他们两人对新的环境满心欢喜。这样欢欣的成果还有《莱茵河》交响曲和这部大提琴协奏曲。【回答】
《D大调大提琴协奏曲》——海顿这首《D大调大提琴协奏曲》(Cello Concertos in D Major)与舒曼的《a小调大提琴协奏曲》及德沃夏克的《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合称为“大提琴三大协奏曲”。该作品创作于1783年,其创作经历非常曲折,这是为当时埃斯特哈齐宫廷乐团的首席大提琴手安东·克拉夫特创作的,据说除了华彩段落的其他某些部分还得益于克拉夫特的建议。至今,这首协奏曲已经成为众多演奏家的保留曲目之一。【回答】
《e小调大提琴协奏曲》——埃尔加这部《e小调大提琴协奏曲》(Cello Concertos in E Minor)其实与埃尔加两首交响曲一样,均属后期浪漫时代的雄伟巨作,堪称埃尔加晚年最佳的作品,曲中可以听见一代名作曲家晚年的人生孤寂与感叹。这部协奏曲现在已经在大提琴曲目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成为埃尔加具有代表性的标志。【回答】
大提琴独奏十大名曲
大提琴独奏十大名曲如下:1、 埃尔加:《e小调大提琴协奏曲》埃尔加的《e小调大提琴协奏曲》是20世纪第一部重要的大提琴协奏曲作品,写于作曲家62岁那年,一战期间,也是其最后一部大型作品,可与德弗札克的《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相媲美。2、奥芬巴赫:《杰奎琳之泪》《杰奎琳之泪》是由法国作曲家奥芬巴赫(1819-1880)创作的大提琴曲。因其似咏似叹的旋律,被普遍传说被杰奎琳·杜普蕾演奏过,而更加举世闻名。3、勃拉姆斯:《第一大提琴奏鸣曲》1862年,勃拉姆斯开始为大提琴和钢琴作《第一大提琴奏鸣曲》,1865年完成了这首E小调杰作。4、舒曼:《a小调大提琴协奏曲》作曲家于1850年10月10日至24日,短短的15天之内完成这部作品的创作,但他对某些细节一直不满意,直至1854年仍在做些小的修改。5、海顿:《D大调第二大提琴协奏曲》海顿在1765年写了《C大调第一大提琴协奏曲》,1783年创作《D大调第二大提琴协奏曲》,两者相隔将近二十年,所以第二首要比第一首完美、成熟许多。6、德沃夏克:《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德沃夏克的《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作于1894-1895年,是德沃夏克为他的一位好朋友——大提琴家哈努斯维汉(Hanuš Wihan)写作的。7、布鲁赫:《晚祷》布鲁赫的《希伯来晚祷》本来也是一首犹太人的传统歌谣,布鲁赫本人非常喜欢犹太风格的音乐,所以他把犹太人在赎罪日晚祷时所唱的这首「Kol Nidrei」(希伯来文)改编成大提琴与管弦乐的小品。8、柴可夫斯基:《洛可可主题变奏曲》1876年,柴可夫斯基创作了《洛可可主题变奏曲》,题献给他的好朋友、德国著名大提琴家威廉·费曾哈根(Wilhelm Fitzenhagen),该曲于1877年11月30日在莫斯科首演。9、圣·哥伦布《悲泣》音乐大师圣·哥伦布沉浸在丧妻之痛中无法自拔,他带着两个女儿远离喧嚣,过着隐居的生活,每当他演奏手中的维奥尔琴时,妻子的倩影便会出现在他的面前。10、巴赫:《萨拉班德》巴赫的《六组无伴奏大提琴组曲(BWV 1007-1012)》是无伴奏乐曲中最早闻名于世的典范,在音乐结构、艺术魅力和思想深度上都举世无双。
大提琴独奏十大名曲
大提琴独奏十大名曲列举如下:1、埃尔加:《e小调大提琴协奏曲》。2、奥芬巴赫:《杰奎琳之泪》。3、勃拉姆斯:《第一大提琴奏鸣曲》。4、舒曼:《a小调大提琴协奏曲》。5、海顿:《D大调第二大提琴协奏曲》。6、德沃夏克:《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7、布鲁赫:《晚祷》。8、柴可夫斯基:《洛可可主题变奏曲》。9、圣·哥伦布《悲泣》。10、巴赫:《萨拉班德》。大提琴的简介:1、大提琴,为西洋乐器,是管弦乐队中必不可少的次中音或低音弦乐器,属提琴族乐器里的下中音乐器。大提琴音色浑厚丰满,具有开朗的性格,擅长演奏抒情的旋律,表达深沉而复杂的感情,也与低音提琴共同担负和声的低音声部,有"音乐贵妇"之称。2、大提琴最初在意大利语中被拼作Violoncello,后来逐渐简写为Cello。 大提琴以其热烈而丰富的音色著称,是交响乐队中最常见的乐器之一。适合扮演各种角色: 有时加入低音阵营,在低声部发出沉重的叹息;有时则以中间两根弦起到节奏中坚的作用。3、大提琴最为辉煌的时刻,要数作曲家赋予其表现如歌的旋律的使命。整个大提琴组奏出的美妙的旋律,足以令交响乐队中的任何其他乐器都相形见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