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的剧情简介
其貌不扬的医生崔仁范(金昌完 饰)经营一家整形医院。他事业卓有成就,生活优渥,妻子(裴素恩 饰)更是美艳动人。然而凡事总有缺憾,崔医生隐隐觉察妻子对自己的不忠,他早晨假装上班,中途偷偷回家,果然目击妻子和情人(徐建宇 饰)幽会的场面。他心中的愤怒恣意疯长,最终将一腔怒火倾泻在岳母和妻子身上。业已畸形的心和灵魂,极度扭曲的崔医生已经被心中的野兽所侵蚀。 当崔医生再度回到诊所,其本人早已化作视生命如草芥的恶魔,在这个小小的王国内。崔医生用手术刀向他的病人,医护人员展开了丧尽天良,惨无人道的杀戮。
一位年轻医生的笔记的分集剧情
第一季第一集主人公自己给自己开了一些吗啡,并因此遭到有关部门的调查。在此期间,他发现了自己很早以前撰写的一本日记。第一季第二集主人公对病人越来越孝薯沮丧,他发现病人得的是梅毒,可是病人却不把他的话当一回事还认为他太嫩,不专业。第一季第三集革命的战火燃烧到莫斯科的时候,主人公感觉在这个偏远的小村庄孤立无援。第一季第四集(剧终)气管手术让年轻的医生一举成前拍名,被众多病患所追逐,尽管名声大噪 ,我们的慧慎羡小医生却感到浑身不自在。《一位年轻医生的笔记 第一季 A Young Doctors Notebook Season 1 2012》百度网盘高清免费资源在线观看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uyNHL55qCbPEy-J2y2UYVQ?pwd=30x2 提取码:30x2
一位年轻医生的笔记的剧情简介
《一位年轻医生的笔记》是由英国有线电视网Sky频道开发,该剧根据俄罗斯作家Mikhail Bulgakov的短篇小说改编,讲述了一位一战期间俄罗斯军医的故事。乔·哈姆就饰演这位主角,而丹尼尔则饰演年轻时候的他。据悉,哈姆将负责故事的旁白部分,通过“口述回忆”串联起在战争期间他走过的青春岁月,他将于年轻的他(丹尼尔 饰演)在很多特别的场景中实现交汇互动。这种两个不同时空同一人的感觉颇和《环形使者》的理念有些相似,不过《一位年轻医生的笔记》却不是一部科幻剧,只是借助此法来构造出一种文学表达形式。
一位年轻医生的生死感悟
近日,一位年轻大夫将其在母亲罹患癌症之后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记录了下来。借助细腻的文字,作者阐述了疾病以及生死对个体及家庭的意义,并试图揭示医患矛盾背后的人文困境。希望有更多的医护人员能站在患者角度感受与思考,进而摒弃习惯性的职业冷漠,通过自身的行动让医学成为生命最有力的支撑和最温暖的慰藉。
一切都有迹可循,可我就是无法把它们与癌症联系起来。
作为一位医生,我亲眼见过很多疾病与死亡。坦诚地讲,虽然病患的经历曾给我带来心绪上的涟漪,却从未撼动过我。我总是客观地看待、评估、分析、处理一切。我只是按照症状、体征、检查结果作出客观的诊断,并按照临床指南给予适当的治疗缓解。当患者及家属表现出忧虑的时候,我会给予一两句宽慰,然后观察患者病情的变化。我也相信,大多数临床医生跟我做的一样。
2011年10月,我在半夜听到母亲突然呛咳的时候,我变得不那么客观了。
母亲向来体弱,风湿缠身,被持续的疼痛折磨,却从未查明病因。第一次听到她呛咳的声音,我心中有一种莫名的恐慌。母亲近来没有受凉感冒,这突然的呛咳从何而来?但很快,我安慰自己说这是偶然的,也许她过两天就好了。以后,我数次听到这种刺激性的呛咳声,不祥的预感越发浓重。一个明媚的下午,我哄骗着把母亲带到医院做了胸部CT扫描及肿瘤标记物等检查。结果似乎在预料之中:母亲的胸腔中有一个10厘米大小的肿瘤,邪恶地缠绕着她的气管和主动脉。
也许,作为医生,在见到患者的那一刻,我就可以根据症状作出肺癌的预判断;然而作为女儿,从发现母亲的异常到带她去看病居然花了两周多时间。我的客观消失了。母亲之前快速消瘦,一年内瘦了10余斤;她的手指尖变成了杵状指,实际上是副肿瘤综合征中的肥大性骨关节病变;典型的夜间刺激性呛咳……一切都有迹可循,可我就是无法把它们与癌症联系起来,就是不能相信厄运偏偏会降临在自己的家庭,心存侥幸,不愿相信和面对这突如其来的不幸。
母亲做了手术,接受了化疗,遭受了大多数肿瘤病人都会遭受的虚弱、疼痛、恶心、脱发等苦难。那时,我的家庭仿佛被一团乌云笼罩,阳光再明媚,似乎也不会照在我们身上。人群拥挤忙碌,而我已经不是他们中的一员。街边的小吃摊散发出的香气,只是给那些生活在平凡的幸福中的人们的。大的世界还是那么正常运转着,而我们的世界正在寒风中枯萎。
该有的治疗都完成了。即使医生说肿瘤这种病没有治愈的说法,但我仍然想要通过各种办法把肿瘤从我的家庭中彻底根除;即使医生说这种病也许不久就会复发,5年的生存率很低,但我仍然觉得我的母亲会是幸运的那个。这些想法是无法通过客观的思考改变的,即使我自己也是一名医生。偶然看到一条项链,吊坠是一个圆形的贝壳,上面镶着金属的蝴蝶结丝带,看上去像个礼物盒子。我买下它,把它戴在身上,提醒自己——每一天都是一个礼物。
生存的意义是死亡的解脱所不能替代的,即使是带瘤生存
母亲常常念叨有3件事是她最不能接受的。第一,接受别人的帮助或恩惠却无力报答。第二,受尽疾病的痛苦折磨才死去。第三,为自己的病把家里的钱都花光。然而,就是她最不愿意做的3件事,却偏偏都在她身上发生了。
2012年9月29日,母亲突然呕吐。我们都以为是她得了胃肠感冒,急诊医生开了头颅CT检查,我还觉得没必要。但是,检查结果显示她的颅内有一个肿瘤,符合转移瘤的特征。我再一次被自己蒙蔽。医者不自医。接下来,母亲的病情发展得让人难以置信:从呕吐到剧烈的头晕头痛,然后开始癫痫发作。在国庆节假期,10月2日她还可以自己走路,10月7日身体右侧已完全瘫痪。疼得受不了的时候,她总是哭着说让我死了吧。手术前两天,她突然不疼了,但大部分时间都在沉睡。医生跟我说母亲手术的预后可能不好,肿瘤的位置可能导致右侧瘫痪,而且复发率高,尤其是颅内复发。如果是这样,之前那些难以忍受的痛苦在颅内复发时还将重新经历一次……
母亲已经接近昏迷,如果这时候放弃治疗,可能她很快就去世了,也终结了她的痛苦。生存还是死亡?放弃还是挽留?是带着遗憾了断一切苦难,还是抓住渺小的希望冒险,却可能把母亲带到苦难的轮回中?然而,母亲的病来得太突然,我们还有太多的话没有说……我最终选择了治疗。
上天再次赠与我礼物,本来被预测右侧瘫痪的母亲经过锻炼右侧肢体竟然可以运动,继续锻炼以后还会更好,然而最大的礼物是,母亲术前的记忆竟然都消失了!我庆幸,若母亲真像医生说的那样复发,她忘记了那种痛苦可能比记得要好一些。我不知道这份安宁的日子能持续多久,我们还是把每一天都当做礼物,抓紧时间说想说的话,给母亲好的食物,带着她看美的一草一木。
我一直以为,如果母亲自己可以选择,她会放弃治疗。然而当我这么走过来,才发现在有希望的情况下,没有人可以决定别人的生死。当初在昏迷的间歇,母亲一会儿要求我们帮助她死亡,一会儿又质问我们为何还不给她做手术。曾经无数次说“要是能干脆地死去就好了”的母亲,现在又开始充满希望地活着,每天努力锻炼着行动不便的肢体。她还时常问我:“你说我以后还能出去玩么?”她不仅想活着,还想出去旅游,多看看这个美丽的世界。
有时候,我把奇异果切成小块放到酸奶里搅拌均匀,喂给母亲喝。她连连说:“好喝好喝。”这真的比任何事情都令人欣慰:当你的家人很久不能吃东西,费力吃下的食物最后都伴随着痛苦被呕吐出来,而终于有一天她能吃下食物,并能享受食物的美味,多好!我才明白,生存的意义是死亡的解脱所不能替代的,即使是带瘤生存。我很庆幸当时没有替母亲选择放弃。就如史铁生在《我与地坛》中所说:“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一位病人逝去的生命是无法因治好其他病人而弥补回来的
回头看看母亲的治病经过,她很不幸赶在国庆节假期看病,没有医生来给她手术。医院的理由是医生都放假了,母亲的病不属于急诊手术,推迟几天做不会有生命危险。母亲因此忍受了整整7天的高颅压,整整7天炼狱般的折磨!当我多次询问医生可不可以早点手术的时候,所有人都觉得我是在无理取闹,似乎放假才是坚不可摧的事情。
这7天里,母亲只能使用脱水药降低颅压,但给药量和间隔时间都是固定的。当母亲已经接近崩溃的时候,给药时间还没有到。我请求护士早一点给药,就早半个小时。护士只是冷冷地说:“还没到时间。”于是,母亲只能继续无助地挣扎,手几乎要抠到床板里。我只能陪在她的身边,跟她说话,不知道她能不能听到。我不忍心看她被折磨的样子,却又不敢不看她,仿佛我回避了,就是把她抛弃了,让她一个人承受所有的苦难。几天后,终于有一位护士看到母亲的样子于心不忍,在不影响治疗的情况下适当调整了给药时间,并常常给予母亲一些安慰。
可以看出,母亲所经历的医疗是原则化的,而不是人性化的;是顾全大局的,而不是照顾个体的。他们只重视结果而忽略了病人的痛苦体验和疾病过程。然而,我想说的是,正是每一个个体组成了“大局”。如果每一个个体都要为“大局”而忍受痛苦折磨,“大局”的意义何在?
在术后放疗期间,由于医院没有专门的放疗病房,我们只能拖熟人让母亲住在介入科病房。医生从未查过房。一次,母亲高烧39摄氏度,持续了十几个小时,护士测4次体温均为发热,但医生竟对此毫不知情。医生认为母亲不是他专业内的病人,故可以不按时查房看病人。护士例行公事测体温并记录,然后就认为已完成了工作,而不去向医生报告病人发热的情况,说明护士只是完成了工作的程序,而忘记了工作的目的和意义。
为配合放疗,手术医院开了一种自费药让家属带走。医生看到我们从外院带来了这种药很不高兴,把我父亲狠狠教训了一顿,让本来就神经脆弱的父亲压力很大,总担心医生“不高兴”会对母亲不好。有时母亲病情有变化了,父亲都不敢去麻烦医生,怕医生又“不高兴”。其实越是重病人的家属,就越是脆弱无助,因为他们已经走投无路,他的家人命悬一线,他怎么敢惹这个握着家人性命的医生呢?
现在医疗纠纷屡有发生,与医护人员的失职不无关系。在医疗资源分配不均、民众素质有待提高、个体心理上的扭曲、生活节奏过快、自我意识过强的层层面纱背后,医护人员态度冷漠、缺乏同情心,常常是医患矛盾激化的直接导火索。
医生面对很多患者,客观方面时间精力有限,主观方面同情心耐心不够。医务人员既无法成为一个耐心的倾听者,也无法成为一个悉心的讲解者。常把病人当做“他者”、患病体,而不是一个有感觉、有情感的人。面对的病人人数过多,就认为有失误是难免的,个别的失误在多数的“成功”背景下可以忽略。然而,生命对每个人都只有一次。医生要时刻记得,一位病人逝去的生命是无法因治好其他病人而弥补回来的。
若医生因得到太少就不肯付出更多,那他背叛的是自己
有医生认为,在有限的工资报酬下,付出与所得不成正比的辛苦劳动已经不公平,再付出情感与同情完全力不从心。这种想法会埋没我们最初的理想。若一位医生因得到的太少就不肯付出更多,吝啬自己的时间与精力,吝啬自己的关怀与同情,追求名声与金钱,那么他背叛的是最初的自己。
大多数人都有好的一面、坏的一面,善的一面、恶的一面。米奇·阿尔博姆在《相约星期二》一书中说:“人只有在受到威胁时才变坏,而这一威胁正是来自我们的文明社会,来自我们的经济制度。即使有工作的人也会受到威胁,因为他会担心失去它。当你受到威胁时,你就会只为自己的利益考虑,你就会视金钱为上帝。这就是我们文化的一部分。”
实际上,你的行为将会激发出他人的哪一面还是取决于你自己。如果你愿意帮助、同情、理解他人,也许无法给予实质性的帮助,只是有一个美好的愿望和态度,那么那个人即便不感谢你,也至少不会故意伤害你。我想,至少对于大多数医患来说是这样的。
现在,面对母亲癌症的复发,我不再觉得阳光照不到我的家庭,不再觉得生活中的快乐与我们无关,虽然这次癌症来得更加凶险。
与生活讲和,面对生活给予的一切,做我们该做的,把每天都当做一个礼物,体会和看到我们曾经忽略的,尽量弥补我们曾经没有做到的。因为我们已经努力地活着,所以不再后悔,不再畏惧死亡。
清泉摘于2012-12-28 18:41:18
画蛇添足的意思是什么? 寓意是什么?
画蛇添足:
画蛇时给蛇添上脚.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也比喻虚构事实,无中生有.
画蛇添足 (发音 huà shé tiān zú)
【解 释】 画蛇时给蛇添上脚.比喻做了多余的事,反而有害无益,徒劳无功.
【出 处】 西汉·刘向《战国策·齐策二》:“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用 法】 连动式;作宾语;含贬义
【示 例】 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四部:“他想接上去说,又觉得是~,只好惋惜地坐着没动.”
【近义词】 徒劳无功、多此一举
【反义词】 画龙点睛、恰到好处、恰如其分
【灯 谜】 巳
【典 故】
故事发生在古代楚国.有一家人家祭祀祖宗.仪式完毕后,把剩下的一壶酒,赏给手下的办事人员喝.人多酒少,很难分配.这几个人就商量分酒的办法.有个人说:“一壶酒分给几个人喝,太少了.要喝就喝个痛快.给一个人喝才过瘾呢!”大家都这样想,可是谁也不肯放弃这个权利.另一个提议说:“这样吧,让我们来个画蛇比赛.每个人在地上画一条蛇,谁先画完,谁就喝这壶酒.”大伙儿都赞成这个办法.于是每个人折了一根树枝,同时开始画起来.有一个人画得最快,转眼之间,把蛇画好了.他左手抓过酒壶,得意地看看同伴,心想,他们要赶上我还差得远哩.便洋洋自得地说:“我再给蛇添上几只脚,也能比你们先画完.”正当他画第二只脚的时候,另一个人把蛇画完了.他一把夺过酒壶说:“蛇本来是没有脚的,你画的根本就不是蛇.还是我先画完,酒应当归我喝.” 添画蛇脚的人无话可说,只好咽着唾沫,看别人喝酒.
[提示]
画蛇,就要象一条蛇;添上脚,就成了“四不象”.做任何事情都要实事求是,不卖弄聪明,不节外生技.否则,非但不能把事情做好,反而会把事情办糟.
[原文]
楚有祠者①,踢其舍人卮酒②.舍人相谓曰③:“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④;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⑤,子安能为之足⑥?”遂饮其
酒⑦.为蛇足者,终亡其酒⑧.——《战国策》
[注释]
①祠(cí)——春祭.
②舍人——古代王公贵族手下的办事人员.卮(zhī)—— 古代盛酒的器具.
③相谓——互相商量.
④引酒——拿过酒杯.引,取过来.且——将要.
⑤固——本来.
⑥子——对人的尊称.安——怎么.
⑦遂——就.
⑧亡——失去.
示例 将军功绩已成,威声大震,可以止矣.今若前进,倘不如意,正如“~”也.(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一百十回)
英文:draw a snake and add feet to it—ruin the effect by adding sth.superfluous 蛇本来没有脚有人却给它加上脚,故事见《战国策·齐策二》.比喻做事多此一举,反而坏事.例:今若前进,倘不如意,正如画蛇添足也.——《三国演义》
求 一位年轻医生的笔记 第一季 百度云免费在线观看资源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u6o0tPDSuvwzG0HI2Cc5Gg 提取码: ddye作品相关简介:《一位年轻医生的笔记》是BBC Worldwide(英国)2012年出品、Alex Hardcastle执导、Alan Connor担任编剧的一部喜剧电视剧,由乔·哈姆、丹尼尔·雷德克里夫主演。该剧是由英国有线电视网Sky频道开发,根据俄罗斯作家Mikhail Bulgakov的短篇小说改编,讲述了一位一战期间俄罗斯军医的故事。
《一位年轻医生的笔记》观后感
《一位年轻医生的笔记》,内容真实又荒诞,言语睿智又愚蠢,黑暗的色调却又不失幽默感,压抑但不绝望。
看过图书馆内所有的医科书籍,拿过15个满5分,这个小医生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了业,终于被分配到了莫斯科的边远小镇。方圆87里没有别的诊所和医生。
写到这里才发现,男主的名字在剧中从没有出现过。他永远只被冠以一个称呼——Doctor。「写到这差点跳剧了。。。」
简简单单一个非特定称谓。可以指代很多人。
有着远大抱负却没有好的环境的小医生,眼神怪异的男助手,并不漂亮但被称为“诱人”的护士/修女?,永远在谈上一任有奇怪名字的医生的大胡子的护士,以及正在翻看自己早年笔记的男主精神上的代入,加上各色怪异的病人组成的小故事,俄罗斯遥远北方一成不变的暴风雪作背景。黑白色调,偶尔还配上暗红色喷涌流动的血。滑稽的黑暗。
第一台手术是胎横位的接产,紧张异常,术前甚至还跑去翻看医学书。最后终于在护士们和助手的提醒下完成了手术。兴奋异常,准备将来大干一场 。
有病人来要漱口液,可经检查医生发现他患有梅毒,他严肃地说病人需要长期而有效果的手术,可病人坚持说自己只是喉疼,只要漱口水,医生费力地解释梅毒的严重性,病人只当是自己看到了疯子。
助手说居民们没有了解这些术语的能力,医生却坚持着认为自己有必要建立一所梅毒治疗所,坚持着内心的崇高信仰,想要成为为他们带来光明的上主。可是最后呢?最后呢?他坐在椅子上,随意地开着些“漱口液”“滴剂”之类的东西敷衍着病人们。
一开始我们总是无法面对某些事,本着内心原始的信仰想要用自己的力量改变这一切。可最后呢?最后呢?我们往往就习惯了,精神上麻痹了,就这样轻易地被环境改变了。不是吗?
然后他一边咒骂“She is dying?Why not dead?!”一边做了他的第一台截肢手术。
之后他患病了,然后他迷上了吗啡。“你能感受到阳光,草地。。。”他煞有介事地用听诊器听着窗外狂风呼啸,他经历了吗啡带来的影响。
再之后……他经历了一天的车程在暴风雪中赶到一个小镇,去会诊一个从楼梯上摔下的颅骨破碎的新娘。然后……没有犹豫地,给她注射了过量了的吗啡。
“Im not a doctor.Im a butcher.”
“Im not a butcher.Im a murderer.”
就这样一步一步,每一步都简单而又笃定,看似逻辑外实则顺理成章地,带着黑色幽默性地,在二十世纪初闹着革命的俄罗斯,没名字的“Doctor”走到了这样一个杀了人且被强制戒毒的地步。
——写于四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