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形态的演变具有怎样的规律性?
战争形态,是由主战武器、军队编制、作战思想和作战方式等战争要素构成的战争整体形式和状态。战斗力生成模式是指战斗力的构成要素在特定组织结构下形成作战能力的作用机理,其外在表现一般是军队战斗力基本要素获取和发展战斗力的形态样式。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就是将人、武器装备、军队编制等要素以一种新的形态样式组合,以推动战斗力升级,是战争形态演变发展的内在本质,是决定战争形态的关键特征要素。准确地认识战争形态,把握其特点和规律,对正确地指导战争准备与实施至关重要。战争形态是人类社会生产方式运动的军事表现,与经济的历史时代和发展状况相一致,随着人类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等发展从低级向高级发展。冷兵器战争、热兵器战争和机械化战争是人类已经经历过的战争形态,信息化战争是正在形成中的战争形态。冷兵器战争是农业社会的产物,热兵器战争萌芽于农业社会而形成于工业社会,机械化战争产生于工业社会,信息化战争则与工业社会正在向信息社会转型相联系,是信息化社会的基本战争形态。每一种战争形态的发展变化,都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从渐变到突变的过程,由此呈现出战争形态演进的阶段性特点。战争形态的每次突变和质变,即战争形态的每次更替,都是军事领域发生根本性变革的产物和结果。在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推动以及战争的刺激下,特别是随着军事科技的重大突破和主导性武器装备的标志性发展,引起了军队编成、作战方法和作战理论等全新变革,导致战争的整体性改变,产生出新的战争形态。战争形态的演化历史证明,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军事上的运用越来越快,武器装备变革的速度也不断加快、发展过程不断缩短,战争形态的嬗变将呈现出加速发展、过程缩短之势。
战争形态演变的历史规律有哪些?
一是硬性战争,即以暴力手段进行的直接的武装冲突,这种形态为世人所熟悉,二是软性战争,即非暴力、非武装冲突的对抗形式,它是新的历史条件的产物。战争的第一种形态—硬性战争的软迹创析 硬性战争时代,战争规模是由低到高再由高到低逐渐演变的,它受到社会政治私浑事科技的双重制约.社会政治进化可分为两种,一是社会政治渐进,它是政治制度在保持原有质的前题之下的变动,是t变;二是社会政治革命,它是社会政治制度突破度的界限而产生的质变。【摘要】
战争形态演变的历史规律有哪些?【提问】
您好,我这边正在为您查询,请稍等片刻,我这边马上回复您~【回答】
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战争形态演变是在一定物质技术基础上的创造性的军事实践活动。信息化战争的演变既是战争形态的一种客观物质运动,又是人们按照战争发展规律对其所作的一种主观变革实践。【回答】
一是硬性战争,即以暴力手段进行的直接的武装冲突,这种形态为世人所熟悉,二是软性战争,即非暴力、非武装冲突的对抗形式,它是新的历史条件的产物。战争的第一种形态—硬性战争的软迹创析 硬性战争时代,战争规模是由低到高再由高到低逐渐演变的,它受到社会政治私浑事科技的双重制约.社会政治进化可分为两种,一是社会政治渐进,它是政治制度在保持原有质的前题之下的变动,是t变;二是社会政治革命,它是社会政治制度突破度的界限而产生的质变。【回答】
从冷到兵器到火药到现在的高科技导弹,逐渐脱离了人和人的接触。【回答】
[微笑]希望以上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如果您对我的回答满意的话,麻烦给个赞哦~【回答】
战争形态的演变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1、冷兵器时代,是远古时兵器由生产工具分化出来,也就是兵器发明开始,到火药发明并广泛使用于战争的这段时期。冷兵器出现于人类社会发展的早期,由耕作、狩猎等劳动工具演变而成,随着战争及生产水平的发展,经历了由低级到高级,由单一到多样,由庞杂到统一的发展完善过程。2、热兵器时代,公元1132年,中国南宋的军事家陈规 发明了一种火枪,这是世界军事史上最早的管形火器,它可以称为现代管形火器的鼻祖。到了南宋开庆元年(1259年)寿春府人创造了一种突火枪,该枪用巨竹做枪筒,发射子窠(内装黑火药、瓷片、碎铁、石子等)。燃放时,膛口喷火焰,子窠飞出散开杀伤对阵的敌人,这是现代霰弹枪的真正起源。公元13世纪,中国的火药和金属管形火器传入欧洲,火枪得到了较快的发展。15世纪初,西班牙人研制出了火绳枪。后来,被明王朝仿制,称之为鸟铳。直到公元1525年,意大利人芬奇发明了燧发枪,将火绳点火改为燧石点火,才逐渐克服了气候的影响,且简化了射击程序,提高了射击精度,可随时发射。后装枪的发明是19世纪枪械的一次重大变革,它结束了步枪出世500年都是从膛口用探条把弹丸装进枪膛内的历史,被有些史书称之为“开辟了轻武器和步兵战术的新纪元”。3、核武器时代,核武器是指包括氢弹、原子弹、中子弹、三相弹、反物质弹等在内的与核反应有关的巨大杀伤性武器。1945年在日本长崎投下的核武器,引起高达18公里的蘑菇云。标志着人类武器阶段进入核武器阶段。4、信息化作战时代,进入21世纪,高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推动了武器装备的发展和作战方式的演变,促进了军事理论的创新和编制体制的变革,由此引发新的军事革命。信息化战争最终将取代机械化战争,成为未来战争的基本形态。信息化战争是指发生在信息时代、以信息为基础、以信息化武器装备为战争工具的战争。
中国历史著名的战争有哪些?
1、涿鹿之战。发生于大约4600年前,黄帝部族联合炎帝部族,与蚩尤所进行的一场大战。双方为了争夺适于牧放和浅耕的中原地带而发生。涿鹿之战对于古代华夏族由野蛮时代向文明时代的转变产生过重大的影响,取得这场战争胜利的部落首领黄帝从此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2、牧野之战。这是武王伐纣的决胜战,是周武王联军与商朝军队在牧野(今淇县)进行的决战。由于商纣王先征西北的黎,后平东南夷,虽取得胜利,但穷兵黩武,加剧了社会和阶级矛盾,最后兵败自焚,商朝灭亡。它终止了殷商王朝将近600年的统治,为西周礼乐文明的全面兴盛开辟了道路。其体现的谋略和作战艺术,也对古代军事思想的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意义。3、马陵之战。中国战争史上设伏歼敌的著名战役,发生于周显王二十八年,今山东省郯城县马陵山附近,这次战役中孙膑利用庞涓的弱点,用“减灶示弱”的方法,诱庞涓上钩,将魏军10万人杀得溃不成军,并俘虏了魏太子申。经此一战魏国元气大伤,失去霸主地位。4、长平之战。发生在战国后期约公元前260年,地点位于今山西省晋城高平市西北。秦国名将白起率军在赵国的长平攻打赵国。赵国廉颇坚守不出,秦军用离间计散布谣言,赵王信以为真,用赵括换下廉颇。赵括就是那位著名的“纸上谈兵”将领,白起针对赵括骄傲轻敌的弱点,采取了佯败后退、诱敌脱离阵地,进而分割包围、予以歼灭的作战方针,围歼坑杀了赵国40万降兵。此战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最早、规模最大、最彻底的围歼战。此后,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抗秦国,极大地加速了秦国统一中国的进程。5、巨鹿之战。秦末大起义中,项羽率领数万楚军,同秦名将章邯、王离所率40万秦军主力在巨鹿(今河北平乡)进行的一场重大决战性战役,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项羽破釜沉舟,以大无畏精神在各诸侯军畏缩不进时率先猛攻秦军,他的决心和勇气鼓舞了将士们的士气,个个奋勇死战,一以挡十,九战九捷,大败秦军。从此项羽确立了在各路义军中的领导地位。经此一战,秦朝主力尽丧,名存实亡。6、昆阳之战。新朝末年(公元23年),新汉两军在中原地区进行的一场战略决战。昆阳(今河南省叶县)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它决定了新汉两军的命运和未来中原王朝数百年的国运,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有深远影响的战略决战。昆阳之战不但是刘秀击败王莽的关键一战,同时也为刘秀日后夺取天下奠定了基础。7、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在此展开战略决战。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今河南封丘西),继而击溃袁军主力。此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8、赤壁之战。赤壁之战,是指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的战役。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之一,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黄河流域。孙刘联军最后以火攻大破曹军,曹操北回,孙、刘各自夺去荆州的一部分,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9、淝水之战。发生于公元383年,是东晋十六国时期北方的统一政权前秦向南方东晋发起的侵略吞并的决定性战役,前秦出兵伐晋,于淝水(现今安徽省寿县的东南方)交战,最终东晋仅以八万军力大胜八十余万前秦军。淝水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拥有绝对优势的前秦败给了东晋,国家也因此衰败灭亡,北方各民族纷纷脱离了前秦的统治,而东晋则趁此北伐,把边界线推进到了黄河,并且此后数十年间东晋再无外族侵略。10、安史之乱。唐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763年),由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战争,是同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为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这场内战使得唐朝人口大量丧失,国力锐减。因为发起反唐叛乱的指挥官以安禄山与史思明二人为主,因此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又由于其爆发于唐玄宗天宝年间,也称天宝之乱。
历史上,著名的战争有哪些?
在历史上,战争是经常会打响的,而也有非常多的战争是非常著名,乃至如今还是有很多人晓得的。就比如说甲午中日战争,官渡之战之类的战争,都是至今还是会被人提及的。甲午中日战争可以说是非常的著名了,因为他不仅被写进了教科书之中,可以说是每一个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都一定会而且了解到的一场战役。而且这场战争其实也算是在中国历史上一段非常屈辱的历史的展开。甲午战争是中国在历史上第一个战败之后要赔款给侵略者的战役,可以说这就是中国屈辱历史的开始。虽然说是这样,但是其实这也是第一个能够让中国人民记到当时我们是有多么惨,才更加能够鞭策如今的我们好好学习,努力向上建设祖国。而官渡之战其实也是经常会被人提及的一场著名战役,因为官渡之战是非常经典的一场以弱胜强的战役。它是发生在曹操和袁绍之间的对抗。而且正是因为两者的力量非常悬殊,但是最后居然是比较弱的那一方胜利,因此被很多人都拍案叫绝。而其实这也是从侧面反映了曹操懂得任用贤才的意见,懂得接纳他人的忠言。因此才能在这场持久战之中,虽然花费了一年的时间,但是最终迎来了胜利,而且他只用了两万多的军队,损失也不大。这对于日后人们学习军事知识,其实也是一个非常好的借鉴。而不仅是这一些战争,还有一些赤壁之战,还有出现草船借箭这样精妙绝伦的战役。这些战争也都是非常著名的,都是在以前那个历史时期具有典型性的历史战役。在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感兴趣的可以去查询相关的历史资料。
中国近代历史上有哪些侵略战争?
中国近代遭受过的侵略战争有:第一次、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法战争,中印战争,中越战争,中俄之战,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抗日战争。
1、鸦片战争(道光帝时)
时间:1840-1842年。
背景:鸦片输入目的──英国为了改变中英贸易中的不利地位,禁烟运动──1839年6月3日至25日林则徐虎门销烟。
结果:1841年英军占领香港岛,1842年签订《南京条约》。
影响: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第二次鸦片战争(咸丰帝时)
时间:1856-1860年
罪行:1860年10月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结果:与英、法分别签订《北京条约》。俄国割去15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3、甲午中日战争(光绪帝时)
时间:1894-1895年。
背景:1894年日本出兵占领汉城。
经过:1894年在朝鲜开战,邓世昌在黄海之战中牺牲。日军在旅顺进行大屠杀;1895年日军占领威海卫,北洋海军全军覆没。
结果:1895年李鸿章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
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光绪帝时)
时间:1900-1901年。
背景:义和团运动的发展威胁帝国主义在华权益。
经过:1900年英俄德美日法意奥八国联军从天津攻入北京。
结果:1901年清与英俄德美日法意奥、比利时、荷兰、西班牙11国签订《辛丑条约》。
影响: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在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5、抗日战争
时间:1931-1945年。
背景: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战争,便是其对外扩张侵略战争中规模最大的一次。这次战争是日本的对外扩张政策、日中两国国力的悬殊对比以及国际社会绥靖主义政策等多种因素作用的后果。
结果:日本战败,抗日战争胜利结束。
影响: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和民族解放战争,是20世纪中国和世界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也是战争史上的奇观。
中国近代以来的侵略战争有哪些?
1、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国经常称第一次英中战争,是1840年至1842年英国对中国发动的一场战争,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1840年6月,英军舰船47艘、陆军4000人在海军少将懿律、驻华商务监督义律率领下,陆续抵达广东珠江口外,封锁海口,鸦片战争开始。2、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法在俄、美支持下联合发动的侵华战争。是英国与法国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在华侵略利益、趁中国太平天国运动之际,以亚罗号事件及马神甫事件为借口,联手进攻清朝政府的战争。3、中日甲午战争。1894年(光绪二十年)7月25日丰岛海战爆发,甲午战争开始,由于日本蓄谋已久,而清朝仓皇迎战,这场战争以中国战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告终。中国清朝政府迫于日本军国主义的军事压力,1895年4月17日签订了《马关条约》。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年春,义和团运动成为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导火索,以此为借口,八国联军以镇压义和团之名行瓜分和掠夺中国之实。侵华的联合国军总人数前后约为5万人,装备精良,声势浩荡,1900年8月14日,北京城彻底沦陷,八国联军所到之处,杀人放火、奸淫抢掠。5、抗日战争。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北平附近挑起卢沟桥事变,中日战争全面爆发。1941年12月7日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后,12月9日重庆国民政府正式对日宣战。1945年8月15日,日本向同盟国无条件投降。
战争的发展历程包括哪些内容?
亲^3^😘😘😘战争发展历程包括三个内容: 1、萌芽阶段: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高技术格局战争拉开了信息化战争时代的序幕。代表性战争有:越南战争、第四次中东战争、英阿马岛战争、以色列入侵黎巴嫩、美军空袭利比亚。2、形成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的“海湾战争”是全面信息化战争的雏形。代表性战争有:海湾战争、波黑战争、科索沃战争。3、发展阶段:地面部队数字化和作战行动方式的非线式一体化是信息化战争全面形成的标识。代表性战争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摘要】
战争的发展历程包括哪些内容?【提问】
亲^3^😘😘😘战争发展历程包括三个内容: 1、萌芽阶段: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高技术格局战争拉开了信息化战争时代的序幕。代表性战争有:越南战争、第四次中东战争、英阿马岛战争、以色列入侵黎巴嫩、美军空袭利比亚。2、形成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的“海湾战争”是全面信息化战争的雏形。代表性战争有:海湾战争、波黑战争、科索沃战争。3、发展阶段:地面部队数字化和作战行动方式的非线式一体化是信息化战争全面形成的标识。代表性战争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回答】
亲^3^我国战争发展历程包括四个阶段:1927至1937年的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37至1945年的抗日战争时期,1945至1949年的全国解放战争时期,1949年至今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广义来说,并不是只有人类才有战争。蚂蚁和黑猩猩等生物也有战争行为。战争是政治集团之间、民族之间、国家之间的矛盾最高的斗争表现形式,是解决纠纷的最暴力的手段,是在自然界解决问题的办法手段之一,通常被认为是原始社会才会使用的方法,由于侵略战争给人类造成巨大的伤害,在现代人类社会不被认可。【回答】
简述战争的发展历程包括哪些内容
信息化战争经历的战争阶段包括:萌芽阶段、形成阶段、发展阶段。1、萌芽阶段: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高技术格局战争拉开了信息化战争时代的序幕。代表性战争有:越南战争、第四次中东战争、英阿马岛战争、以色列入侵黎巴嫩、美军空袭利比亚。2、形成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的“海湾战争”是全面信息化战争的雏形。代表性战争有:海湾战争、波黑战争、科索沃战争。3、发展阶段:地面部队数字化和作战行动方式的非线式一体化是信息化战争全面形成的标识。代表性战争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扩展资料:信息化战争的基本特征1、高度信息化的武器装备系统摘要信息化武器装备系统是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综合武器装备系统。其组成主要包括信息攻防武器系统、单兵数字化装备和指挥控制系统。2、具有敏锐鉴赏力的信息资源从某种意义上说,信息化战争是以战场上争取“信息生产权”为主要行动的战争。它已成为机械化战争的历史,在信息化战争中,地理目标日益贬值,信息资源急剧增值,争夺“控制权信息权”将成为敌手对抗的焦点。拥有信息资源和信息优势是赢得战争的先决条件。3、超多维作战空间随着科学技术和武器装备的发展。【摘要】
简述战争的发展历程包括哪些内容【提问】
信息化战争经历的战争阶段包括:萌芽阶段、形成阶段、发展阶段。1、萌芽阶段: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高技术格局战争拉开了信息化战争时代的序幕。代表性战争有:越南战争、第四次中东战争、英阿马岛战争、以色列入侵黎巴嫩、美军空袭利比亚。2、形成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的“海湾战争”是全面信息化战争的雏形。代表性战争有:海湾战争、波黑战争、科索沃战争。3、发展阶段:地面部队数字化和作战行动方式的非线式一体化是信息化战争全面形成的标识。代表性战争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扩展资料:信息化战争的基本特征1、高度信息化的武器装备系统摘要信息化武器装备系统是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综合武器装备系统。其组成主要包括信息攻防武器系统、单兵数字化装备和指挥控制系统。2、具有敏锐鉴赏力的信息资源从某种意义上说,信息化战争是以战场上争取“信息生产权”为主要行动的战争。它已成为机械化战争的历史,在信息化战争中,地理目标日益贬值,信息资源急剧增值,争夺“控制权信息权”将成为敌手对抗的焦点。拥有信息资源和信息优势是赢得战争的先决条件。3、超多维作战空间随着科学技术和武器装备的发展。【回答】
高技术战争的历史演变主要经历了哪三个阶段
冷兵器 (体能)、 火 器 (热能) 、热核武器 (核能) 三个阶段.
高技术战争是当代高技术发展并应用于军事的产物.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70年代以后,随着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深入发展,涌现出了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空间技术、海洋开发技术等为主体的一大批高新技术.这些高技术广泛应用于军事领域,使武器装备产生质的飞跃,其杀伤威力、命中精度、机动能力等作战效能空前提高,从而改变了战争的原有形态,使战争呈现高技术特征,发展为高技术战争.
哪个战争爆发标志着战争进入高技术局部战争的历史时期
成为第2位粉丝20世纪90年代海湾战争爆发标志着战争进入高技术局部战争的历史时期。海湾战争(英文:Gulf War,阿拉伯文:حرب الخليج ,波斯文:جنگ خلیج فارس),是美国领导的联盟军队于20世纪90年代,为恢复科威特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整并恢复其合法政权而对伊拉克进行的一场战争,是冷战期间的第一场大规模武装冲突。海湾战争包括3个主要军事行动:沙漠盾牌行动、沙漠风暴行动和海上拦截行动。联盟军队以较小的代价取得决定性胜利,重创伊拉克军队。1991年2月27日,美国宣布解放科威特的战争结束并于当天午夜停火,伊拉克最终在4月接受了停火协议。海湾战争是美军自越南战争后主导参加的第一场大规模局部战争。在战争中,美军首次将大量高科技武器投入实战,展示了压倒性的制空、制电磁优势。通过海湾战争,美国进一步加强了与波斯湾地区国家的军事、政治合作,强化了美军在该地区的军事存在。海湾战争对冷战后国际新秩序的建立产生了深刻影响,同时,它所展示的现代高科技条件下作战的新情况和新特点,对军事战略、战役战术和军队建设等问题带来了众多启示。
信息化战争经历了哪几个战争阶段,并举出具有代表性的战争
萌芽阶段:越南战争、第四次中东战争、英阿马岛战争、以色列入侵黎巴嫩、美军空袭利比亚
形成阶段:海湾战争、波黑战争、科索沃战争
发展阶段: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摘要】
信息化战争经历了哪几个战争阶段,并举出具有代表性的战争【提问】
萌芽阶段:越南战争、第四次中东战争、英阿马岛战争、以色列入侵黎巴嫩、美军空袭利比亚
形成阶段:海湾战争、波黑战争、科索沃战争
发展阶段: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回答】
简述信息化时代战争的变化
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从目前的形势看,信息化战争将呈现以下 一些趋势: 一、战争的表现形式不断拓展。首先是战争主体将呈现出多 元化。未来的信息化战争由于信息战和反恐战所具有的特点, 战争的主体除了军队外,还包括各种组织、团体。因此,战 争不仅会在国家与国家之间展开,而且也可能会在社会团体 与社会团体之间、社会团体与国家之间、少数个人与社会团 体或国家之间展开。其次是战争目的将发生变化【摘要】
简述信息化时代战争的变化【提问】
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从目前的形势看,信息化战争将呈现以下 一些趋势: 一、战争的表现形式不断拓展。首先是战争主体将呈现出多 元化。未来的信息化战争由于信息战和反恐战所具有的特点, 战争的主体除了军队外,还包括各种组织、团体。因此,战 争不仅会在国家与国家之间展开,而且也可能会在社会团体 与社会团体之间、社会团体与国家之间、少数个人与社会团 体或国家之间展开。其次是战争目的将发生变化【回答】
坦克的发展史
早期 有的由两套发动机变速箱组分别驱动两条履带,早期坦克结构形式多样,低初速火炮和数挺机枪,或仅装机枪。 坦克转向,有的靠离合器和制动器系统,有的靠与两条履带分别联动的辅助变速箱或电动机,靠变换两履带速比转向。 坦克战斗全重7~28吨,一个人嘲笑坦克像个大水箱(tank),谁想到这个名称便以此传来了。 1916年生产了“马克”Ⅰ型坦克,外廓呈菱形,刚性悬挂,车体两侧履带架上有突出的炮座,两条履带从顶上绕过车体,车后伸出一对转向轮。 该坦克能装8人,有“雄性”和“雌性”两种。 “雄性”装有2门57毫米火炮和4挺机枪,“雌性”仅装5挺机枪。 功率比重量2.6~4.8千瓦/吨,最大行程35~64千米,装甲厚度5~30毫米。 配备机枪及小口径火炮,多进行追击及长距离侦察任务,但装甲较步兵坦克弱得多。 中期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是坦克战术与技术发展思想的探索和实验时期,各国研制装备了多种类型的坦克。 轻型、超轻型坦克曾盛行一时,在结构上还出现了能用履带和车轮互换行驶的轮胎—履带式轻型坦克、水陆两用超轻型坦克和多炮塔的中型、重型坦克。 令盟军坦克无法招架。 在诺曼底登陆战役中,德军的魏特曼上尉驾驶虎式坦克击毁了英军25辆坦克、14辆半履带车和14辆布伦通用载具。 一般对目标进行直接瞄准和射击。 但因其方向射界小、火力越野性较差、突击作战能力弱,仅用于伴随坦克作战,以火力支援坦克行动。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而且需要较大的车体保持内部良好的分隔,减少车员因燃油或弹药被火灾殉爆的机会。 坦克经受了各种复杂条件下的战斗考验,虎式坦克的威力可见一斑。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有的安装了激光测距仪和机电模拟式弹道计算机。 交战双方生产了约30万辆坦克和自行火炮。 大战初期法西斯德国首先集中使用大量坦克并且实施闪击战。 在北非战场、诺曼底战役以及远东战役中,也有大量坦克参战。 而在著名的库尔斯克会战中,德军出动了2,928辆坦克,苏军更是出动了5,128辆坦克投入战斗,与坦克作战,已成为坦克的首要任务。 现代 20世纪70年代以来,现代光学、电子计算机、自动控制、新材料、新工艺等方面的技术成就,日益广泛地应用于坦克的设计和制造,使坦克的总体性能有了显著提高,更加适应现代战争要求。 这些坦克仍优先增强火力,同时较均衡地提高越野和防护性能。 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主战坦克,其火力性能和越野性能和防护性能虽有显著提高,但重量和车宽已接近铁路运输和桥梁承载的允许极限,且受地形条件限制大,使之对工程、技术、后勤保障的依赖性增大。 由于新部件日益增多,坦克的结构日趋复杂,成本和保障费用也大幅度提高。 为了更好地发挥坦克的战斗效能,降低成本,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一些局部战争大量使用坦克的战例和许多国家的军事演习表明,坦克在现代高技术战争中仍将发挥重要作用。 目前现在是世界上最先进的主战坦克主要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研制的,这些坦克的战斗全重一般为40—60吨,越野速度35—55公里每小时,发动机功率427~610千瓦,单位功率9~15.4千瓦/吨,最大速度48~72千米/时,最大行程300~600千米,载有3—4名乘员。 坦克的主要武器是一门105—155毫米口径加农炮,直射距离一般在1800—2000米左右,射速每分钟7—10发,弹药基数为42—65发。 扩展资料: 坦克是一个复杂的战斗机器。 操纵部分(驾驶室)通常位于坦克前部,内有操纵机构、检测仪表、驾驶椅等;它的驾驶室位于前部,战斗部分位于中部,炮塔就在这里。 炮塔上装有一门火炮,并且安装了高射机枪。 坦克的后部装有发动机。 坦克里一般配置四个乘员,包括驾驶员、车长、炮长和装填手。 现代坦克大多是传统车体与单个旋转炮塔的组合体。 按主要部件的安装部位,T-62主战坦克开始采用滑膛炮,发射尾翼稳定炮弹;“酋长”坦克为了控制车高,驾驶员呈半仰卧状态操纵车辆;通常划分为操纵、战斗、动力—传动和行动4个部分。 战斗部分(战斗室)位于坦克中部,一般包括炮塔、炮塔座圈及其下方的车内空间,内有坦克武器、火控系统、通信设备、三防装置、灭火抑爆装置和乘员座椅,炮塔上装有高射机枪、抛射式烟幕装置等。 动力传动部分(动力室)通常位于坦克后部,内有发动机及其辅助系统、传动装置及其控制机构、进排气百叶窗等;行动部分位于车体两侧翼板下方,有履带推进装置和悬挂装置等。 在总体布置上,大多数坦克是是驾驶室在前,战斗室居中,动力—传动室在车体后部且发动机纵置。 有的坦克将发动机横置,有的坦克将动力—传动装置布置在车体前部。
坦克发展史的文字资料
1916年6月,英、法联军在法国北部索姆河向德军展开进攻,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重要的一次战役索姆河会战打响了。 交战中,德军依靠构筑的堑壕、铁丝网等坚固防线,抵挡住了英、法联军的多次进攻,双方你来我往,伤亡惨重。 在1个月的攻、防战斗中,英、法联军伤亡62万余人,德军也损失了约60万人,但仍难分胜负,结果进攻战变成了一场阵地战。 第一种参加实战的坦克——MKⅠ 9月15日凌晨,已露寒意的战场上大雾弥漫,四周也一片寂静,被阵地战拖得疲惫不堪的德军正在堑壕中昏睡。 突然,他们被阵地前传来的一阵阵轰鸣声惊醒,脚下的大地也似乎在颤抖,一种不祥的预感开始涌上了德国士兵心头。 不一会儿,德军士兵们看到一个个黑乎乎的“庞然怪物”出现在眼前,它们穿过清晨的浓雾,开着炮冲了过来,顿时德军阵地上一片混乱,爆炸声、叫喊声连成一片。 惊恐之余的德军拼命用枪、炮向“怪物”射击,但“怪物”不但丝毫未损,并且像被激怒了一样,更加猛烈地开着枪、炮横冲直撞。 它们摧毁了一个个向它射击的火力点,并冲过堑壕、压平了铁丝网,还有不少德军被它发射的炮火打死。 在一片混乱中,其余的德军纷纷停止了无谓的抵抗,开始丢弃阵地四散逃跑。 而这道横在英军面前、经过长时间激战未能攻克的阵地顷刻之间便土崩瓦解。 这些初战告捷的“怪物”不是别的,正是英国制造的MKⅠ型坦克。 虽然当时投入使用的几十辆坦克中只有18辆真正参加了战斗,但它们为突破久攻不下的德军防线发挥了重大作用。 索姆河战役也因历史上首次有坦克参战而被载入史册。 坦克诞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称雄于第二次世界大战,而且从二次大战起至今一直是陆地战场的主宰力量,被称为“陆战之王”。 它是所以装甲车辆中最基本的车种,是具有强大直射火力、高度越野机动性和坚固装甲防护能力的履带式装甲战斗车辆,是地面作战的主要突击兵器和装甲兵的基本装备。 坦克可以在复杂的地形和全天候条件下担负各种作战任务,主要用于与敌坦克和其他装甲车辆作战,也可以压制、消灭反坦克武器和其他炮兵武器,摧毁野战工事,歼灭有生力量。 坦克的发展对其他装甲车辆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法国“圣沙蒙”坦克 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蒸汽机技术、内燃机技术、装甲和履带推进技术和火炮技术等都已基本成熟。 1906年,英国人曾制造出以蒸汽机为动力的履带式拖拉机。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初期,曾出现轮式战斗车辆,英国军队也在试图改装一些履带拖拉机,以便用于战争。 这些都为坦克的出现在技术上铺平了道路。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但很快交战各方即陷入了僵局。 因为当时由堑壕、铁丝网和机枪组成的防御阵地遍布整个欧洲战场,任何一方想前进一步都要付出巨大的代价。 在暴风雨一样的枪弹、炮弹面前,人的血肉之躯是如此不堪一击,有的战役甚至被称为“绞肉机”。 因此从1914年冬天起,战局急转,各方都由运动战转为了旷日持久的阵地战,而且谁都无法突破对方的防线。 在这种局势下,研制一种即具有防护力以抵挡敌人的机枪子弹,又具有一定机动能力以突破敌人的铁丝网引导步兵冲锋,还要有一定的火力以消灭敌阵地上的有生力量和火力点的武器成为当时最迫切的需要。 再加上前面说到的技术条件也日趋成熟,坦克便应运而生了。 可是坦克的诞生也并非一帆风顺,任何一种新生事物出现的同时都会加杂有很多反对的声音,坦克也不例外。 当时英国有一位名叫斯文顿的陆军上校,他首先提出了用履带式拖拉机加装钢板以抵抗机枪的火力,这也就是最早的坦克的设想,斯文顿后来因此被称为“坦克之父”。 可惜,由于当时英国保守势力占了上风,斯文顿的这个提案没能在帝国防御委员会上通过,这项重大的发明眼看着就要因为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