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哈天然气管道开通的地理意义
同学说的是地理意义?
说实话,地理上还真没什么意义!
要说意义,经济,政治,军事上面意义还挺大的!
政治意义;加强了中哈两国的关系,有利于国际上的互相合作,互相帮助。
经济意义:有利于中国天然气的进口,扩大了能源进口渠道。同时也促进了哈方的经济发展与能源开发。
军事意义;作为中俄边境国家,有利于避免开展战争,和谐两个大国之间的关系。
要说地理意义就只有在两国的边境上面开始了经济方面的沟通!
中哈石油管道意义
一是减轻对中东石油的依赖;二是使中国的供油线路更加安全;三是可以获得长期、稳定的原油供应。
中国此举既可参与开采哈萨克斯坦的石油,又可通过铺设输油管道与中亚地区现有的和正在计划修建中的石油输送管道网络接轨,建立一个通向中东和里海地区石油的陆上输送线路,从而站到“泛亚全球能源桥梁”的战略位置上。
哈萨克斯坦石油资源丰富、经济平稳,中国与之合作意义重大。一方面实现了国家与国家国民经济的对接,使两国经济发展互有促进;另一方面,哈萨克斯坦与新疆接壤,中哈石油管道的建设必将使新疆成为中国油库,其中的部分投资转化为对当地产品的现实需求,也有利于相关产业发展,对于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里海地区的石油储量估计在900~2000亿桶之间,约占世界石油总储量的8%,石油储量价值达4万多亿美元。天然气储量保守估计也有14万亿立方米左右,占世界总量的4.3%。目前,俄罗斯掌握着里海能源外运3个管道中的两条:从哈萨克斯坦至新罗西斯克的“里海管道”和巴库至新罗西斯克管道。4月29 日,哈萨克斯坦能源矿产部在第一届里海论坛上披露,为实施里海哈萨克斯坦区域国家开发纲要,需要280亿~300亿美元的投资。
近日国际油价飙升,原油价格一再创21年来最高水平。国际原油飞速上涨尽管有中东巴以问题不断升级、欧佩克成员国联手哄抬油价和世界石油巨头壳牌公司虚报产量引起世界范围内对当前世界石油产量真实性的质疑等因素,但中国因素也是石油涨价的主要原因之一。今年第一季度全球石油日需求量较上年同期增长180万桶,达到了8100万桶。其中,中国的需求增加了100万桶,超过增长总量的一半。中国因素可能会扰乱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和国际能源署今后几年控制油市的努力。
中国经济正在高速发展,如果没有充足可靠的能源供给,中国的振兴将无从谈起。尽管中国自身也是世界重要的油气生产国,尽管中国正在努力建设节约型社会、发展节约型经济,尽管中国的可替代能源研究已取得重要进展,但相对于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仍缺口甚大。要保证经济快速发展,大力引进国外油气已成为中国的长期战略选择。
最近一段时间,国际上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大肆炒作“中国能源威胁论”。而事实上,中国的人均石油消耗仅为全球人均消耗的31%,尚不足美国人均消耗的1/18。“中国能源威胁论”纯属无稽之谈,中国人大可不必为此而在开拓国际能源来源问题上自感理亏,中国人有权从国际市场获取应得的能源份额。
但问题在于,美国已经控制全球80%的石油资源,其能源霸权主义已成为中国获取国际石油的一个重大障碍,要突破这一障碍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
石油是一种战略物资,需求国时常恶性竞争、国际游资更是肆意炒买炒卖、而产油国则待价而沽,力求获取最大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安全利益。要开发、利用国外石油资源相当艰难,而直接以管道输送更是一件很不简单的事情。正是由于上述难题的存在,中哈石油管道更显得意义非同寻常。
还要看到,中国能源安全的确保,不仅仅是个国外石油占有量和供应量的问题,也不完全是个“能源来源多元化”的问题,能源输送的安全性更是一个重大而紧迫的问题。目前,中国进口石油的近70%来自中东、海湾地区,但这一地区形势不太安全,而且石油运输需要跨洋越海,途经多个咽喉要道。如遇战乱或遭霸权国家封锁,我国的海外石油供给就有陷入停顿的危险。
而中哈陆上相连,输送便捷,不仅可以降低物流成本,而且可以大大提高输送的安全系数。从这个角度看,中哈石油管道更具有特殊的国家安全意义。此外,我更希望俄中石油管道早日开工铺设,造福于两国人民,服务于两国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只要合作就一定能实现互利共赢,你赞同吗?为什么?政治
不赞同;要问为什么的话,只要----就----;这种命题是一个充分条件命题,你从实践当中,用脚后跟去想这件事,可能吗?这种充分条件命题在实践中是基本不可能成立的;那么怎么办?怎么着它就成立了?需要做一点小改动,怎么改?把充分条件命题变成必要条件命题:只有合作(作为基础和前提的情况下),才能实现互利共赢意即:没有合作(这样的前提),则一定不能实现互利共赢;
共赢是什么意思
定义共赢——是中国的对外开放战略,是科学发展观关于“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目标的具体体现。原理 互利共赢是指必须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要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把既符合我国利益、又能促进共同发展,作为处理与各国经贸关系的基本准则,一是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积极发展对外贸易,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努力实现进出口的基本平衡、二是继续积极有效利用外资,着力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加强对外资的产业和区域投向引导,三是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按照国际通行规则到境外投资。要进一步深化涉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促进生产要素跨境流动和优化配置的体制和政策,在扩大对外开放中,切实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树立全球意识,实施互利共赢战略。 3.具体内容1)互利共赢 经济全球化时代的理性选择2)经济全球化秉依互利共赢实现良性发展3)自由贸易通过互利共赢给各国带来最大利益4)南北合作恪守互利共赢促进共同富裕5)南北合作的意义6)WTO致力互利共赢构建世界经济秩序7)WTO提供给各国互利共赢机会8)深化国内经济体制改革的战略选择9)优化出口结构是共赢的经济基础10)实现产业升级是共赢的经济基础11)提高利用外资质量是互利共赢的长久保障12)开展自主创新是互利共赢的长久保障13)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促进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14)互利共赢 国际经济合作的明智选择15)经贸合作形式多种多样16)搁置争议共同开发资源17)积极承担国际责任4.作用效果 在数学中,1+1 =2在算式上是正确的,但在实际生活中,大凡事业上成功的人都懂得使“1+l>2”。成大事者善于合作,因为他们明白两个拳头和一个拳头的作用是不同的,如果他想领导一个企业朝着明确的目标前进,他会建立一支有效的队伍做后盾。 共赢思维是人与人或人与自然之间更好的、和谐的共处方式。当然,它不是逃避现实,也不是拒绝竞争,而是以理智的态度求得共同的利益。 中国有句老话:“一个巴掌拍不响。”本义是指靠匹夫之勇,很难成就大事。诚然,经营自己的事业,需要自力更生,也是为业之道。但是个体力量与群体力量相比总是很小的、有限的。如果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有选择地借助外界的力量,形成合力,为我所用,那么竞争实力就会倍增,抵抗经营风险的能力就会倍增,从而达到你赢我也赢的共赢大道。 由此可见,共赢是一种卓有远见的和谐发展,既利人,又利己;既合作,又竞争;既相互比赛,又相互激励……达到的效果远远比单赢要大得多,远得多。
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的各段情况
土库曼斯坦的天然气经这一管道进入中国后,与同期建设的西气东输二线衔接,总长度超过1万公里,是迄今为止世界上距离最长的天然气大动脉。西气东输二线在我国境内首站为新疆的霍尔果斯,途经新疆、湖北、浙江等省份,向东抵达上海,向南抵达广州,并最终到达香港,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更多清洁高效的天然气资源 。中亚-中国天然气管道由一期和二期工程组成。一期起点设在土乌边界的乌国一侧,与土国境内拟建的出口天然气管道(2条)衔接,接收来自土库曼斯坦的300×10^8m^3/a天然气;二期起点设在哈萨克斯坦境内已建中央-中亚输气管道别依涅乌压气站,与该压气站的管道衔接,接收来自哈萨克斯坦的100×10^8m^3/a天然气。来自两个方向的管道在哈萨克斯坦境内的奇姆肯特汇合,向西北最终到达我国西部边境口岸霍尔果斯。管道的线路总长度为3298 km,其中乌兹别克斯坦境内的线路长度为525km,哈萨克斯坦境内的线路长度为2773km。 地势东高西低,管道沿线以平原、荒漠地貌为主,地势起伏不大,局部地段为丘陵,其中平原所占比例为79.1%,丘陵所占比例为20.9%。土乌边境点-纳沃伊卡什库布科北侧线路长415km,为荒漠平原地形,表层土有盐渍化现象。纳沃伊卡什库布科北侧-哈乌边境点线路长110km,为低丘地形,伴行的加兹里-奇姆肯特起管道两边沙化严重,管道伴行路被一道道沙丘覆盖,交通条件差。乌国管道敷设区域抗震设防烈度按俄罗斯国家规范划分为7~9度,具体分布情况未提供。
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的介绍
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起于阿姆河右岸的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边境,经乌兹别克斯坦中部和哈萨克斯坦南部,从霍尔果斯进入中国,成为“西气东输二线”。管道全长约一万公里,其中土库曼斯坦境内长188公里,乌兹别克斯坦境内长530公里,哈萨克斯坦境内长1300公里,其余约8000公里位于中国境内。管道分AB双线敷设,单线长1833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天然气管道。C线也已铺设完毕,D线正在铺设中。
中国与什么进行新能源合作
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进行新能源合作资料拓展:新能源(NE):又称非常规能源。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指刚开始开发利用或正在积极研究、有待推广的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和核聚变能等。新能源一般是指在新技术基础上加以开发利用的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地热能、波浪能、洋流能和潮汐能,以及海洋表面与深层之间的热循环等。此外,还有氢能、沼气、酒精、甲醇等,而已经广泛利用的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等能源,称为常规能源。随着常规能源的有限性以及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以环保和可再生为特质的新能源越来越得到各国的重视。在中国可以形成产业的新能源主要包括水能(主要指小型水电站)、风能、生物质能、太阳能、地热能等,是可循环利用的清洁能源。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既是整个能源供应系统的有效补充手段,也是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的重要措施,是满足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需要的最终能源选择。一般地说,常规能源是指技术上比较成梁举熟且已被大规模利用的能源,而新能源通常是指尚未大规模利用、正在积极研究开发的能源。因此,煤、石油、天然气以及大中型水电都被看作常陆带规能源,而把太阳能、风能、现代生物质能、地热早渣芦能、海洋能以及氢能等作为新能源。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树立,过去一直被视作垃圾的工业与生活有机废弃物被重新认识,作为一种能源资源化利用的物质而受到深入的研究和开发利用,因此,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也可看作是新能源技术的一种形式。
我国在加强能源国际合作方面所做的努力不包括:
我国在加强能源国际合作方面所做的努力没有不包括独立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因此选项是C。【摘要】
我国在加强能源国际合作方面所做的努力不包括:【提问】
我国在加强能源国际合作方面所做的努力不包括:A畅通能源贸易投资B推进“一带一路”能源合作C独立应对全球气候变化D积极参与全球能源治理【提问】
我国在加强能源国际合作方面所做的努力没有不包括独立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因此选项是C。【回答】
推动我国能源体制革命的做法不包括:A构建有效竞争的能源市场B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能源价格的机制C完善主要由政府主导能源价格的机制D深化推进能源领域“放管服”改革【提问】
C 完善主要由政府主导能源价格的机制不是推动我国能源体制革命的做法,因为过度依赖政府主导的能源价格机制会限制市场竞争,削弱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阻碍市场化改革的进程。相反,应该构建有效竞争的能源市场,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能源价格的机制,同时深化推进能源领域“放管服”改革,从而实现能源供需的优化调节和高效配置。【回答】
关于通货膨胀,下列说法不准确的是:A据IMF估计,2022全球全年平均通胀率为8.8%B经济增速较低的国家能够忍受相对较高的通胀率C适度的通胀水平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D严重的通胀将导致生活成本大幅上升【提问】
选项A不准确。目前IMF并没有发布2022全球全年平均通胀率的预测数据,因此该说法是不正确的。根据IMF最新发布的数据,2021年全球通胀率为3.7%左右,预计2022年全球通胀率可能会有所上升,但不太可能达到8.8%这个水平。其他选项都是符合经济学常识的正确说法。【回答】
关于公共债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国际通行的公共债务警戒线是政府债务余额占GDP的比例为70%B是政府以信用形式筹集资金而形成的债务C是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的有效手段D2021年,全球公共债务增长至接近GDP的100%【提问】
选项C不正确。公共债务并非是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的有效手段,而是在政府需要资金进行重大投资或应对紧急情况时采取的一种财政措施。通过发行国债等方式募集资金,可以让政府获得必要的资金支持。选项A、B和D都是公共债务的正确定义和相关数据。【回答】
关于当前世界经济运行特点与变化说法正确的是:A经济增速大幅上升B通胀水平屡创新低C公债高企金融动荡D贸易投资后劲十足【提问】
选项C正确。当前全球经济运行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公共债务高企,这是由于各国政府为了应对新冠疫情和经济衰退采取的财政刺激措施导致的。高额公共债务可能带来金融动荡的风险。选项A、B和D都不正确。目前全球经济增速相对较低,通胀水平则有所上升,尤其是在物价和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影响下,通胀压力更加明显。贸易投资也受到疫情等因素的影响,整体后劲并不十足。【回答】
关于当前全球就业形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全球就业市场保持向好复苏态势,失业率进一步下降B发达经济体的劳动力短缺几乎达到历史最高水平C劳动力短缺使美国硅谷掀起罕见的招工潮D低收入国家就业形势依然严峻,青年失业问题依然突出【提问】
选项 C 是错误的,因为劳动力短缺并没有引起美国硅谷地区的招聘潮,所以选项 C 是错误的。【回答】
我国将从哪些方面加强能源国际合作
我国将从多个方面加强能源国际合作。首先,我国将继续在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中发挥积极作用,参与全球能源治理和合作。我国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可持续能源、能源安全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已经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我们还将继续与全球能源组织、国际能源署等国际机构深化合作,为促进全球可持续能源发展做出贡献。其次,我国将加强与相关国家和地区的能源合作。我们已经与包括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中亚五国、东盟等在内的众多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全面能源合作关系,未来还将继续拓展合作范围和深化合作领域。我们将发展清洁能源、推进绿色贸易、强化能源技术创新等方面对外交流与合作,为推动互利共赢的能源格局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此外,我国将继续倡导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推动全球能源市场的健康发展。我们将继续发挥世界能源互联网、新能源国际合作等平台的作用,加强与沿线国家在能源互联互通、产业合作、技术创新等方面的交流合作,为发展全球能源市场注入更多活力。总之,我国将从多个方面加强能源国际合作,促进全球能源治理和可持续发展,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更多中国力量。
中哈石油管道的意义?
2004年5月16日至19日,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对中国进行了为期4天的国事访问,两国共签署9个文件,涉及能源、交通、农业等领域。前一阵子被炒得沸沸扬扬的中哈石油管线第二段建设问题终于尘埃落定。
输油能力相当于两条“安大线”
5月17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总裁陈耕与哈萨克斯坦国家石油天然气公司总裁卡拉巴林签署了铺设阿塔苏—阿拉山口的输油管道原则协定。哈总统纳扎尔巴耶夫随即宣布,阿塔苏—阿拉山口输油管道工程定于今年年内开工,计划明年年底前完工。这段输油管道长1000多公里,投资额达10亿美元,是中哈石油管道的第二段。
中哈石油管道西起哈萨克斯坦西部的港口城市阿特劳,途经中方在哈购买的阿克纠宾油区,横穿哈全境,经中哈边境的阿拉山口,最后到中国新疆的独山子,总长3088公里,其中哈萨克斯坦境内2818公里,中国境内270公里。工程分三期完工:一期工程阿特劳至肯基亚克448.8公里,已于2003年春季完工。
管道总造价为30亿美元,初步设计年输油量2000万吨。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前副总裁吴耀文曾表示,如果需要,中哈管道年输油量可提高到5000万吨,超过“安大线”计划的2000万—3000万吨的年输送能力。
中哈线曾一度搁置
据业内人士披露,中哈石油管道项目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是与中俄石油管道项目一起提出的。1997年至1999年,中哈双方完成了管道建设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但是,后来由于修建管道的成本太高、哈方石油供应量不足等原因,这一计划一度被冻结。
近两年来,随着哈国内石油开发进度的加快和中国国内石油需求量的不断增加,中哈石油管道项目再度提上日程。2002年底,纳扎尔巴耶夫总统访华,他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与中国领导人商谈输油管道项目。2003年6月,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对哈萨克斯坦进行国事访问。在此期间,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与哈国家油气公司签订了《关于共同开展中哈石油管道分段建设投资论证研究的协议》。纳扎尔巴耶夫总统此次访华,无疑把中哈石油管道项目推上了“快车道”。
互惠双赢的管线工程
专家认为,在中俄石油管道问题陷入迷雾之时,中哈两国启动石油管道项目,对中国的能源安全战略和哈萨克斯坦的原油出口多元化有着重大意义。
18日出版的哈萨克斯坦《理报》在头版头条突出报道了这个消息。此间媒体认为,中哈石油管线的建设使哈正实现了能源出口多元化。哈萨克斯坦2003年石油产量为5200万吨,2010年石油产量可达1亿吨。但哈国内能源需求较少,产量的80%需要出口,而且石油输出途径单一。建设中哈石油管道,不仅能使哈萨克斯坦拥有一个稳定的大客户,还可带动哈部分地区的经济发展。
对于中国的意义,专家们认为主要有三点:一是减轻对中东石油的依赖;二是使中国的供油线路更加安全;三是可以获得长期、稳定的原油供应。
美要阻挠,俄想“借道”
协议签订后,哈总统纳扎尔巴耶夫明确表示,“俄罗斯可以利用这条管线增加向中国出口石油的份额”。俄方也对“借道”表现出浓厚兴趣,其苏联时期修建的鄂木斯克至土库曼斯坦查尔朱的石油管线刚好经过阿塔苏,中哈石油管线建成后就可与其并网了。
相比之下,美国的心态更加复杂。美国主张的巴杰管线,即哈萨克斯坦—巴库—第比利斯—杰伊汉,已于2002年8月开工,计划在2005年4月完工。美国通过各种途径施压,让哈政府作出每年向巴杰管线供油2000万吨的承诺。华盛顿还试图说服世界银行等多家国际信贷机构不要为中哈石油管线贷款。不过,此间媒体认为,由于巴杰管线经过外高加索等不稳定地区,不论从技术原因,还是从政治因素考虑,中哈管线比巴杰管线对哈更具有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