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如何治疗肝病
肝病其实并不可怕,最可怕的是医生的治疗方法和配药不当,担误患者的治疗时间,从而影响患者的最佳治疗时机,给患者带来及大的经济损失和痛苦。纵观医学界对病毒草性肝炎治疗的发展程度,主要采用中药治疗肝病,中药采用的是中医整体平衡理论来调节患者阴阳平衡,达到临床症状,保肝护肝的临床疗效。所以,采用中医中药治疗方法,对肝病的患达到可靠的治疗效果。中药治疗肝炎体现了中医辨证论的精神,中医把肝病分为三类,如:黄疸(黄疸肝炎)、胁痛(甲肝)、肝肾两虚(乙肝)。黄疸(内湿肝炎):内经曰:诸湿肝满皆独脾土,夫黄疸为病,肌肉必虚肿而色黄,盖湿热郁结于脾胃之中,久而不散,故其土色形于面与肌肤也。盖脾主肌肉,肺主皮毛,母能令子虚,母病子亦病,是故有诸中者。必形诸外,其症有五:曰黄汗、黄疸、酒疸、壳疸、女痨疸,虽有五疸之分,总无寒热之异。治湿热不利小便,非其治也。湿在上宜发汗,湿在下宜利小便,二法并用,使上下分消其湿,则病无有不安者。此症外感之湿易治,内伤之湿难疗,外感者利水则愈,若内伤之湿者,泻水则气消,发汗则精泄,必健脾行气而后可也。方用:白术、 茯苓、 薏仁、 茵陈、 黑栀、 陈皮水煎。若欲多服去栀子。胁痛(甲肝):脉双弦者,肝气有馀,两胁作痛。盖人胁痛者,厥阴肝经为病也,其症自两胁下,痛引小腹,亦当视内外所感之邪而治之。若因暴怒伤肝,悲衰气结,饮食过度,冷热失调,颠仆伤形,或痰积流注於胁,与血相搏,皆能为痛,此内因也。若伤寒少阳,耳聋胁痛,风寒所袭而为胁痛者,此外因也。治法当以散结顺气,化痰和血为主,平其肝导其滞,则无不愈者乎。治胁痛者,必须先平肝,平肝必须先补肾,肾水足而后肝气有养,不治胁痛,而后胁痛自平也。方用:白芥子、 山萸、 熟地、 当归、 白芍、 黑栀、 甘草水煎服。肝肾两虚(乙肝):此症於肾水亏不能滋肝,则肝木郁结而不舒,必有两胁胞闷之症,肝称木,木不能生肾中之火,则肾水日寒,必有腰背难於仰俯之症,此病者须肝肾同补,方可治愈也。方用:白芍、 当归、 山萸、 熟地、 柴胡、 肉桂水煎服。熟地、山萸补肾之圣药,当归、白芍、柴胡、肉桂补肝之品,既云平补,似乎用药不宜有轻重,今补肝之药,多於补肾者何也,盖肾为肝之母,肝又为命门之母,岂有木旺而不生命门之火者哉。中国古代没有甲肝、乙肝之称,中国中药对乙肝的描述,主要是肝肾两虚。此症状通过望、闻、切综合分析,判断属于那个症状,有针对性制订不同的治疗方法。对症状改善非常明显效果非常好。很多肝炎病人会经常出现食欲不振,身体没劲,腹胀,腹满,肝区疼痛,烦燥易怒,恶心呕吐,睡眠不好等症状。针对这些病情,利用中医中药的治疗非常有效,解除病人的痛苦之忧,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对病情的恢复更加密切。
中医讲肝病,肝病的辩证论治
中医所说的肝病指的是中医自古就有的“肝”系统(厥阴风木)问题,可能包括病毒性脏腑肝病,可能包括肝的经络问题、也包括中医“肝”系统气机生发问题,
中医认为肝病问题都是“显形”的,也不是“杀手”。
因为中医有很多种方法侦测到肝系统有没有问题,至于是否有肿瘤,多大肿瘤,是否有炎症都不重要,关键是要提前侦测、提前诊断、且能有效解决。
比如:
1. 你经常晚上1-3点睡眠不好或者醒来,已经是肝有问题了
2. 你经常恶心呕吐、胸胁苦满、口苦咽干目眩,已经是肝胆出问题了
3. 你经常便秘、小便色深、督脉筋缩压痛、肝经中封至中都一带有压痛,已经肝出问题了
4. 你肝胆弦脉、苔厚黄腻、饥不欲食,已经是肝胆出问题了
5.肝掌的形态有其特点,表现为患者双手掌的两侧边缘(医学上称为大、小鱼际)及手指掌面出现红色斑点、斑块,加压后褪色,放松后又立即恢复原状,且长期存在,有的患者在脚底也可见有此种现象。
但从现代医学生化指标上看,少数人可以自然产生肝病毒免疫力,大部分人终身携带肝病毒终生无碍,当然也有人肝炎去医院治着治着就发展成了肝硬化甚至癌变。
中医治病是内求,通过改变肝胆湿热环境来治理肝系统疾病,中医认为,一切病毒都是外邪入侵人体,都依赖人体环境而存在,人体才是最大的自愈医生,只要改变环境,恢复身体自愈力,最后人体环境不适合病毒生存了,也就是免疫力强了,病毒被赶出体内或者说病毒自己离开人体。
但是现代研究发现,某些扶正补气的中药有很强的增强免疫系统抗体的功能,比如黄芪等药可以起到类似于西药干扰素的作用,充分调动人体自身的病毒清除能力。
中医对于肝病的治则,主要有两类:
1. 清热解毒。有效治疗肝病急性发作转氨酶高等,比如茵陈篙汤等;清热解毒的本质是护肝抗炎降低转氨酶,并不能治根,最多只能让病人病毒转入非活动或低复制期。
2.扶正补虚。增强体质,强化免疫力,有效驱除病毒,但有时也会激化肝细胞的坏死,升高转氨酶,比如小柴胡汤等;但扶正补虚,强化免疫力,才是彻底清除病毒治愈肝病之道。
肝病的经方辨证论治,中医药治疗并不特别,用合适的方药,合适的时机,辨证治证,使机体的免疫力变强,改变环境,从而达到 健康 状态,治愈肝病问题。
《难经.七十五难》曰 经言东方实,西方虚,泻南方,补北方。
这里的东方指的就是肝木,南方指的是心火,北方指的是肾水,治肝实要补肾泄心。
《金匮要略》云: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中工不晓其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
这里说的就是治肝先实脾。
因此,肝病问题中医经方治法可以分为如下4种:
1. 肝胆湿热:
中医的肝胆湿热是一种证,主要有口苦口臭、恶心厌食、乏力、全身黄疸、尿黄、舌红苔黄腻、弦脉浮数等。热泄于肝,中药清热解毒、化湿和胃,方如茵陈蒿汤、清肝汤等,药物如柴胡、黄芩、山栀、龙胆、茵陈、大黄等。可以明显抑制免疫系统对肝细胞的攻击,减轻肝脏的炎症。
2. 肝郁脾虚:
肝脾较弱,中医叫肝气犯脾,证为消化能力差,食欲差,肝区作痛,人容易疲乏等。中医认为脾主运化,有消化食物的功能,实质是肝对食物的转化能力下降。中药疏肝健脾、化湿畅中,方如柴胡疏肝散、归芍六君汤等来改善肝脏的微循环,重建肝功能,提高营养吸收,轻度增强免疫功能,药如白术、茯苓、丹参、郁金、党参、泽泻等。
3. 气阴两虚:
气阴两虚主要是脾肾两虚,突出以虚为主。如身体虚羸、动则疲乏无力,甚至影响到性功能,证有口苦咽干、五心烦热、肥舌齿痕舌、盗汗、腰酸耳鸣、乏力动则汗出、足跟痛、畏寒怕冷、嗜睡头晕等。寒补于肾,中药扶正补虚、健脾益气补肾为主,清解为辅,方如补中益气汤、金匮肾气丸加减了,药用生黄芪、当归、党参、女贞子、五味子、黄精、炮附子、补骨脂、巴戟天等。
4. 虚瘀络阻:
一般指重度脂肪肝、肝硬化、肝腹水、肝癌肿瘤阶段。主症为身体的虚与瘀、疲倦乏力、面色暗黑、人形消瘦、腹水鼓胀、腹壁静脉曲张、甚至脾肿大等等。方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为主,扶正清解为辅,药用丹参、茜草、鳖甲、瓦楞子、金铃子、延胡索、乳香、没药之类破血攻坚。
在经方六经传变中,肝为厥阴风木,厥阴在三阴最里,“厥阴之病,九死一生”,肝病(特别是肝病毒)是非常顽固的。
临床中,经常会遇见肝引起的相关问题症状:肝胆湿热、肝胆器质病变、一郁三结(甲状腺、乳腺、淋巴子宫)、高血压、便秘、肝炎、脂肪肝、黄疸、肝硬化、肝癌、肝腹水等等。
补充临床中看到多例肝腹水、肝硬化、肝癌的共性症状:
1. 呕吐吃不下
2. 肝腹水
3. 黄疸
4. 口渴小便不利、大便秘
肝病已经被列为全球9大引起死亡的疾病之一,每年有100多万人是因为肝病死亡,死亡人数还呈现着增长的趋势,乙肝、甲肝、丙肝、肝硬化、脂肪肝、肝癌、酒精肝等多种肝病,患病人数越来越多。所以说在生活当中一定要保护好我们的肝脏。肝病最怕的5种食物,中医建议肝不好的人要多吃,爱吃的人有福了!
1、肝不好的人要多吃——蒲公英
蒲公英有助于让身体快速排除毒素,擅于排肝毒,平肝火,恢复受损的肝细胞,对喝酒后的肝损伤有较好的修复作用,还有很强的清肝利胆效果,可以很好的治疗肝炎、脂肪肝等。可改善肝细胞营养和肝内微循环,促进肝细胞再生。
2、肝不好的人要多吃——蜂蜜
其实肝脏比较喜欢糖,人体内一半以上的能量都是由糖提供而来的,糖在人体吸收之后就会转化成一种叫做肝糖原的物质,对肝脏起到保护的作用。蜂蜜是非常有价值的食物,不仅可以促进肝细胞再生,也可以防止脂肪肝的形成。蜂蜜泡茶还有解毒之效,还能帮助抑制各种细菌和病毒,对肝炎、肝硬化有一定的防范作用,是日常养肝护肝不可缺少的。
3、肝不好的人要多吃——南瓜
南瓜味属甘,属于温性食物,有补气消炎、止痛解毒的作用,南瓜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果胶,能清理毒素、消灭细菌,亚硝酸盐会对人体 健康 造成损害,南瓜能减轻这种损害,并且还具有护肝的作用,能帮助恢复肝脏功能,增强肝细胞的再生能力。
4、肝不好的人要多吃——决明子
决明子,清肝明目,润肠通便作用最佳。富含的大黄素葡萄糖苷、大黄素蒽酮,则具有清肝保肝、除肝热、助肝气等作用,其中大黄素在清肝保肝方面作用最强,同时,大黄素还具有抗肝毒的作用。能帮助保护肝细胞,改善肝脏功能,对于慢性肝病的治疗有一定的效果。
5、肝不好的人要多吃——猕猴桃
猕猴桃里面含有大量的氨基酸、维生素和钙,经常性地吃猕猴桃,能够帮助肝脏的排毒,具有保肝的功效,特别适合于肝炎患者。吃猕猴桃也具有一定的解酒功效,能够帮助肝脏把酒毒排出体外,保护饮酒者的胃部合脏细胞,同时加速酒精的挥发,增强肝脏功能,促使肝脏对酒精的分解,从而达到很好的解酒效果。
肝不好的人除了多吃以上这5种食物外,还需要注意什么呢?
1.少喝或不喝酒:酗酒伤身,其实伤害最严重的就是肝脏,酒精对肝脏的损耗非常大。不是说酒不能喝,而是要适量,千万不能让肝脏超负荷。不过对于肝病患者,一定要远离酒精。
2.不吃半生不熟的食物:研究发现,醉虾、生蚝和半生不熟的贝类常带有细菌和肝吸虫等寄生虫,容易引发急性胃肠炎、痢疾,可能导致肝病恶化,甚至诱发肝昏迷。
3.发芽的土豆以及青色的西红柿不能吃:发芽的土豆以及青色的西红柿含有龙葵碱,这东西对肝脏简直是剧毒。虽然不是一次食用就能要人性命,但怕就怕毒素累积,对肝脏日复一日的造成影响。
4.多闭双眼养肝:日常工作间隙可以,找一处安静之所,闭目独坐,安心养神,有助疏通全身经络、气血流畅。
5.常敲肝胆经:中医里讲:“肝胆同源”,所以大家可以在有时间的时候用中医最简单的按摩经络的方法来保养肝脏。闲来无事,经常敲一敲肝胆经,可以帮助肝脏解毒排毒、梳理肝气、强健肝脏。
中医怎么治疗肝病
治疗酒精肝的方法还挺多的,轻度的恢复起来不困难,别心理负担过重。给你提供一些注意事项和治疗方法,希望能够帮到你:
1、抗纤维化:性肝损害都可能导致肝纤维化。对于中、重度酒精肝并已经存在纤维化的患者,抗肝纤维化的治疗需要较长时间,但是可以有效的逆转肝纤维化,防止酒精肝病情的加剧。
2、减轻肝损伤:通过一些清热解毒、清热利湿的药物可以减轻肝脏的损伤。比如中药中的茵陈、五味子等。临床上常用的含有五味子乙素的葵花护肝片,以及水飞蓟素等,都可以有效减轻乙醇对肝脏造成的损害,达到治疗酒精肝的目的。
3、防止损伤加剧:防止损伤加剧最主要的办法就是调整饮食,主要是戒酒。食物的选择主要以一些含维生素比较丰富的新鲜的蔬菜、水果等。酒精肝患者体内湿热重,所以一些湿热较重的食物,比如辛辣、油腻的食物尽量不要吃。
一定要戒酒,切记切记。
中医可以治疗肝硬化吗?
分类: 医疗健康 >> 中医
问题描述:
我父亲69岁,从10月25号起出现持续低烧的现象,大约3天后去医院检查、住院并做了一系列的检查:对肝的B超、肝功能及CT检查,肝功能检查正常但有阴影;肾功能正常;有轻度胸积水;轻微肺炎和轻微胆囊炎;脾脏正常。但没有确诊,只是进行消炎处理,吊了3天盐水并留院观察两天,没有出现低烧现象,出院。但出院第二天又出现低烧现象,转而拜访一位老中医诊断为肝硬化,开了一个疗程的药共7付14天,说吃完去复诊。请问,这样的诊断正确嘛,并要注意些什么?
另外,我父亲平时不喝酒,但抽烟,运动不多,好多年前身上出现暗红色轻微突起的痣。另外如果是确诊了的话,还需注意些什么?
解析:
中医对肝硬化的治疗是很肯定的
对于该病目前西医上也没有很好的办法
以中医的辨证论治分型治疗对改善症状和稳定病情
都会有很好的效果
哪些人更宜看中医
中医西医各成体系,各有特色。不少人到医院看病,却不知自己的病该看西医还是中医。一般来说,比较适合中医治疗的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服西药过敏及副作用明显者。如有人服磺胺类药、解热镇痛药有过敏反应,会出现头晕、恶心、呕吐、皮疹等症状,为了避免过敏反应,可以服用中药治疗。
二、对西药有耐药性、抗药性者。长时间、大量的服用西药后,有的人疗效逐渐降低,甚至无效,可改服中药治疗。如患慢性支气管炎者,服用过许多抗生素,仍无济于事,经中医辨证施治后,咳嗽缓解,痰明显减少。
三、重感冒或流行性感冒经西医治疗不见效果,应及时就诊于中医。因为有些中药对病毒有很强的抑制作用,更主要的是中医讲究辨证论治,立法遣方因人而异,如冬季的感冒,常用麻黄汤、桂枝汤、九味羌活汤等辛温解表方;春夏的感冒,常用桑菊饮、银翘散、麻杏石甘汤等辛凉解表方 针对性治疗。
四、有些“病”,经化验、照光(片)、超声波等检查均无阳性结果,西医难下诊断。例如有的人常感周身不适、头晕胸闷、不思饮食、体倦乏力、舌苔白厚而腻等,西医治疗往往无效。而这些症状恰恰属于中医的“湿阻脾胃”,用藿香正气散治疗,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五、病后调理。人患大病或放化疗以及手术后,体质较弱,最适合用中药根据虚的性质和部位予以调理。
六、一些难治的疾病。如阿狄森氏病、红斑狼疮、乙型肝炎(各种慢性肝病、肝硬化)等,经中医辨证施治,往往能收到好的疗效。
肝病能治好吗
肝病一般情况下都可以治疗,但是能否治愈主要取决于患者肝病的原因。
1.酒精性肝病: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患者长期喝酒所致。因为酒精中含有大量的乙醇,而乙醇主要会在肝脏里通过代谢变成乙醛,但是乙醛对肝细胞具有严重损害作用,会破坏肝细胞线粒体,从而形成酒精性肝病。一般这种情况是可以治疗,并且可以治愈。在治疗上主要是通过戒除喝酒,以及服用保肝的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包括葡醛内酯片、护肝片等。
2.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主要是由于感染了肝炎病毒所致。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当患者的肝脏受到肝炎病毒侵袭,破坏肝细胞从而引起炎症。一般这种情况可以进行治疗,但是无法治愈。一般只能通过恩替卡韦、替诺福韦、拉米夫定等抗病毒药物达到临床治愈的效果,但是一旦患者免疫力下降,就会复发。
中医基础理论辅导:肝的病机
肝的病机,即是肝的阴阳、气血失调病理状态。
肝是人体储藏和调节血量的重要脏器组织,由肝脏及其经脉所组成,其经脉络胆,与胆构成表里关系。肝与其他某些组织器官如筋(肝主身之筋膜)、目(肝开窍于目)、爪(肝其华在爪)等,均有密切联系。
肝的生理功能,主要是肝阳、肝气主气机的疏泄和条达,能调节情志的抑郁和亢奋,并能助脾胃的升清降浊。肝气尚能管司全身筋腱的屈伸及血液的调节。应当指出,在病理上肝阳、肝气具有易亢、易逆、易郁之特性。
肝阴、肝血除能滋养肝脏本身外,并能涵敛肝阳,使其不致偏亢;滋助肝气使其疏泄条达得宜而不郁滞;尚能养目使其视物清晰;营养筋膜使其坚韧有力等。可以看出,肝之生理功能涉及到人体的气、血、津液、筋脉等各方面,而主要仍与疏泄功能的正常与否有关。
肝的病机,主要表现于肝气的疏泄功能太过、不及或障碍,肝血濡养功能的减退,以及肝脏阴阳制约关系的失调等方面。故肝脏阴阳、气血失调的病机特点是,肝阳、肝气常为有余,肝阴、肝血常是不足。
肝的阳气失调,以肝气、肝阳的亢盛有余为多见,而肝之气虚或阳虚则较为少见。且由于肝阳上亢,多为肝阴不足,阴不制阳,而致肝阳相对亢盛,故肝阳上亢内容亦多在肝阴、肝血失调之中阐述。因此,肝气、肝阳失调的病机,主要表现在肝气郁结、肝气横逆,以及肝火上炎等方面。亦常影响及脾胃的功能,使其和降失常,运化失职。
肝气郁结 肝气横逆 肝火上炎
肝气郁结,又称肝郁气滞。系指肝之疏泄功能不及或障碍,以致气机郁滞不畅之病理状态。其形成多因精神刺激,情志抑郁不畅,郁怒伤肝所致。其病理则表现在气滞于机体的某些部位,可出现胀满疼痛等症。若痰气互结或气血互结,则在其结滞的局部可出现肿块。若气滞于肝,则两胁胀满或右胁疼痛;肝气阻滞,或痰气郁结,或气血互结于肝之经络,则上可发为瘿瘤、梅核气;中可发为两乳胀痛或结块;下可发为少腹疼痛,或牵引睾丸坠胀,以及女子痛经,甚则经闭等。肝气郁结,疏泄失职,影响及脾胃的纳化及和降功能,则可见胸胁胀痛、脘腹满闷、呃逆嗳气、食欲不振等症。
肝气横逆,系指肝气郁结,疏泄失职,肝气横逆累及脾胃功能而言。其形成多由肝郁气滞病证发展而来。其病理表现是:若肝气横逆犯胃,则胃气失于和降,引发胃气上逆,而见嗳气吞酸,或呕吐,甚则胃脘疼痛;若肝气横逆犯脾,则运化功能失调,可发作腹痛泄泻交作,并能随情绪之变化而休作;若大怒伤肝,肝气亢逆或肝火暴张,则可动血,而致烦躁易怒,或吐血、衄血,或暴崩等症。
肝火上炎,多因肝郁气滞,郁而化热化火;或大怒伤肝,肝气暴张,引发肝火上逆;或因情志所伤,五志化火,心肝火旺所致。其病理表现是:肝火上炎,肝之阳气升动太过,故可见头胀头痛、面红目赤、急躁易怒、耳暴鸣或暴聋等症。肝阳亢逆,郁火内灼,极易耗伤阴血,而致阴虚火旺;肝火灼伤肺胃络脉,则易出现咯血、吐血、衄血;气火上逆之极,阳气暴张,火随气窜,伤及筋络,则可引发肝风内动,既可上扰巅顶,亦能旁窜四肢,甚则血随气壅而血菀于上,发为薄厥及痉挛抽搐之症。
肝阴、肝血失调
肝的阴血失调病机,均以亏损不足为其特点。阴虚则阳亢,故阳气升动无制所致的肝风内动,亦多与肝之阴血不足有关。因此,肝的阴血失调病机,主要表现在肝血虚亏、肝阳上亢,以及肝风内动等方面。
肝血虚亏 肝阳上亢 肝风内动
肝血虚亏,多因失血过多,或久病耗伤阴血,或脾虚胃弱气血生化无源,以致血液虚亏,肝血不足所致。由于肝为藏血之脏,一般来说,血液虚损则影响及于肝,故其病理表现,多为肝血濡养功能减退或失常。如肝血虚,筋脉失于濡养,则可见肢体麻木不仁,关节屈伸不利;血虚不能上荣头目,则眩晕、目花、两目干涩、视物模糊不清;血虚又易化燥生风,甚则可致虚风内动,则可见皮肤瘙痒、或筋挛、肉 、瘈疭等症。
中医基础理论辅导:肝的病机
肝的病机,即是肝的阴阳、气血失调病理状态。
肝是人体储藏和调节血量的重要脏器组织,由肝脏及其经脉所组成,其经脉络胆,与胆构成表里关系。肝与其他某些组织器官如筋(肝主身之筋膜)、目(肝开窍于目)、爪(肝其华在爪)等,均有密切联系。
肝的生理功能,主要是肝阳、肝气主气机的疏泄和条达,能调节情志的抑郁和亢奋,并能助脾胃的升清降浊。肝气尚能管司全身筋腱的屈伸及血液的调节。应当指出,在病理上肝阳、肝气具有易亢、易逆、易郁之特性。
肝阴、肝血除能滋养肝脏本身外,并能涵敛肝阳,使其不致偏亢;滋助肝气使其疏泄条达得宜而不郁滞;尚能养目使其视物清晰;营养筋膜使其坚韧有力等。可以看出,肝之生理功能涉及到人体的气、血、津液、筋脉等各方面,而主要仍与疏泄功能的正常与否有关。
肝的病机,主要表现于肝气的疏泄功能太过、不及或障碍,肝血濡养功能的减退,以及肝脏阴阳制约关系的失调等方面。故肝脏阴阳、气血失调的病机特点是,肝阳、肝气常为有余,肝阴、肝血常是不足。
肝的阳气失调,以肝气、肝阳的亢盛有余为多见,而肝之气虚或阳虚则较为少见。且由于肝阳上亢,多为肝阴不足,阴不制阳,而致肝阳相对亢盛,故肝阳上亢内容亦多在肝阴、肝血失调之中阐述。因此,肝气、肝阳失调的病机,主要表现在肝气郁结、肝气横逆,以及肝火上炎等方面。亦常影响及脾胃的功能,使其和降失常,运化失职。
肝气郁结 肝气横逆 肝火上炎
肝气郁结,又称肝郁气滞。系指肝之疏泄功能不及或障碍,以致气机郁滞不畅之病理状态。其形成多因精神刺激,情志抑郁不畅,郁怒伤肝所致。其病理则表现在气滞于机体的某些部位,可出现胀满疼痛等症。若痰气互结或气血互结,则在其结滞的局部可出现肿块。若气滞于肝,则两胁胀满或右胁疼痛;肝气阻滞,或痰气郁结,或气血互结于肝之经络,则上可发为瘿瘤、梅核气;中可发为两乳胀痛或结块;下可发为少腹疼痛,或牵引睾丸坠胀,以及女子痛经,甚则经闭等。肝气郁结,疏泄失职,影响及脾胃的纳化及和降功能,则可见胸胁胀痛、脘腹满闷、呃逆嗳气、食欲不振等症。
肝气横逆,系指肝气郁结,疏泄失职,肝气横逆累及脾胃功能而言。其形成多由肝郁气滞病证发展而来。其病理表现是:若肝气横逆犯胃,则胃气失于和降,引发胃气上逆,而见嗳气吞酸,或呕吐,甚则胃脘疼痛;若肝气横逆犯脾,则运化功能失调,可发作腹痛泄泻交作,并能随情绪之变化而休作;若大怒伤肝,肝气亢逆或肝火暴张,则可动血,而致烦躁易怒,或吐血、衄血,或暴崩等症。
肝火上炎,多因肝郁气滞,郁而化热化火;或大怒伤肝,肝气暴张,引发肝火上逆;或因情志所伤,五志化火,心肝火旺所致。其病理表现是:肝火上炎,肝之阳气升动太过,故可见头胀头痛、面红目赤、急躁易怒、耳暴鸣或暴聋等症。肝阳亢逆,郁火内灼,极易耗伤阴血,而致阴虚火旺;肝火灼伤肺胃络脉,则易出现咯血、吐血、衄血;气火上逆之极,阳气暴张,火随气窜,伤及筋络,则可引发肝风内动,既可上扰巅顶,亦能旁窜四肢,甚则血随气壅而血菀于上,发为薄厥及痉挛抽搐之症。
肝阴、肝血失调
肝的阴血失调病机,均以亏损不足为其特点。阴虚则阳亢,故阳气升动无制所致的肝风内动,亦多与肝之阴血不足有关。因此,肝的阴血失调病机,主要表现在肝血虚亏、肝阳上亢,以及肝风内动等方面。
肝血虚亏 肝阳上亢 肝风内动
肝血虚亏,多因失血过多,或久病耗伤阴血,或脾虚胃弱气血生化无源,以致血液虚亏,肝血不足所致。由于肝为藏血之脏,一般来说,血液虚损则影响及于肝,故其病理表现,多为肝血濡养功能减退或失常。如肝血虚,筋脉失于濡养,则可见肢体麻木不仁,关节屈伸不利;血虚不能上荣头目,则眩晕、目花、两目干涩、视物模糊不清;血虚又易化燥生风,甚则可致虚风内动,则可见皮肤瘙痒、或筋挛、肉、瘈疭等症。
中医治疗肝病的理论是什么
西方文化引进融洽的不仅是文化还有医学,许多病人在治疗的首先选择的是西医,但其实中医也是一种不错的治疗方法。肝病不好治愈,是需要一定的调养,而中医最擅长的就是调养,那么?是病人和家属最想要了解的,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治愈肝病,下面就一起来看看的介绍吧。 一、能改善临床症状。 中医古代关于肝病的记载最早见于春秋战国时代的中医学巨著《黄帝内经》中,有“溺黄赤、安卧者、黄疸”,“目黄者,曰黄疸” 记述;到了晋代,葛洪所著的《肘后方》首次提出“时行发黄”,清代沈金鳌在《沈氏尊方》一书中提出“天行疫以致发黄者”俗称瘟黄,东汉张仲景在他所著的《伤寒论》一书中指出“伤寒七八日,身黄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腹微满者”,“茵陈汤”主之。直到今天茵陈汤仍是治疗肝病的有效良方。?古代中医早就对本病的传染性有了深刻认识。肝炎主要的临床表现分别与中医“黄疸”“湿阻”“积聚”“臌胀”及“虚损”等病证一一对应。 二、抗病毒保肝、退黄转阴。 肝炎病人往往转氨酶升高,转氨酶升高就是肝有损伤,转氨酶升高中医认为是湿热、内热造成的,还有湿热毒血引起来的,时间一长病人认为病毒能够入血。?这种情况下中医中药采用清热解毒或者凉血、活血、舒肝健脾的治疗方法,改善肝功能,消除或者减轻肝细胞炎症坏死以及肝组织病理损伤的修复等等都是非常有效的。改善了抗病毒保肝、退黄疸,对于肝脏的整体炎症有一个抑制或者是减轻的作用,那么进一步防止肝纤维化、肝硬化,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预后良好。 中医中药通过辩证和辩病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我们在整体的湿热肝瘀气滞性、肝肾阴虚性、瘀血阻络型,根据不同的症状选用不同的方剂。?还有一个辩病的思路在里面,你是肝炎或者转氨酶高,或者出现了黄疸,在辩证的基础上加了一些有针对性的能够降酶的能够退黄疸的药物,比如常用的五味子、垂盆草、龙胆草、黄芪、蒲公英等等以及一些稀有药物。抗病毒保肝中药有它的特色,临床上常用的抗病毒保肝药绝大多数都是中草药或者是中药的提取物。 大家都清楚在治疗的时候是需要有一定的认识,要不然患者和家属很难相信这种方法能够治愈疾病,上述就是关于的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医治疗肝病的优势有哪些?
楼主你好!下面用团队“杜绝传染”团长——贼心不私的文章回答你的问题:
最近在我建立的肝病讨论群里又有朋友提问关于中医治疗的问题,问大家“我的情况适合用中草药或中成药治疗吗?”我的回答很模糊,也很清晰:需要进行中医药治疗的时候首先考虑中医药治疗。
中医理论历来有着繁琐的门道,可惜本人不是学习中医的,所以对中医并非很了解,但根据我与国内很多专家的交流来看,大家对中医药治疗乙肝等肝病,确实有共识存在。
普遍认为,中医药的优势在于这六字真言——“降酶、保肝、退黄”。
降酶很好理解,一般就是让肝功能检查的转氨酶尽快恢复正常。在临床上,很多患者或家属,包括医生对指标都是很恐惧、抵触、头疼的,所以在机械能对因(也就是诊断乙肝)治疗的同时,如果转氨酶比较高,我们通常会应用部分中成药,或含有中成药成分的药物进行降酶治疗。
而保肝一般意义上来讲是“保护肝脏”,但目前却没有可以真正保护肝脏的药物(是药三分毒),所以这个保肝应该理解为保护肝细胞,而由于药物有毒副作用,所以并不能把保肝药物或中成药看成是保健品,因为保健品可以说经过了大量试验,证明大剂量服用也不会对人体有太大的伤害,而我们今天提到的保肝药物都是处方药(需要有临床职业资格的医生开具处方才可以买到),所以不要盲目被“保肝”两个字蒙蔽。
退黄,是中医上的一个词语,相信大家如果对肝病有一定的了解,都知道肝功能检查中有一个叫“胆红素”的指标,如果胆红素很高,一般认为肝脏或胆囊有比较严重的疾病,而在对因治疗、降酶治疗的同时,还需要进行适当的退黄治疗,而西医并没有能够有效降低转氨酶、胆红素的药物,而这恰恰就是中医的优势所在了,所以在乙肝的临床治疗中,中医常常作为重要的辅助治疗措施。而黄疸一旦发生,无论对病患还是家属,都会引起恐慌,因为黄疸的表现很明显,很“暴力”,一般会出现全是皮肤、黏膜,甚至是眼睛巩膜的黄染,而在危急时刻中成药或中医的退黄治疗,更是缓解病人症状的法宝之一。
说到这里,可能有朋友问了,那什么时候需要进行中医药治疗呢?一般会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但针对乙肝,我认为如果肝功能轻度异常,建议先排除非疾病因素导致的肝功能转氨酶/胆红素的异常,包括熬夜、酗酒、检查前进餐、女性生理期做体检等等。
其次,如果复查还是轻度异常,再考虑进行病因检查,如果确定没有其他肝病,而且病毒复制水平比较低,可以先考虑先中医药治疗,这主要是考虑到不要盲目抗病毒治疗的原则。
如果中医药保肝降酶治疗效果比较好,可以考虑停药观察一段时间,如果没有出现肝功能的反弹,可以定期检查,监测病情情况,如果反弹,再考虑是否需要进行抗病毒治疗。
对于已经肝硬化的人群,可能中医药的辅助就更加必要了,一方面能够配合抗病毒治疗,一方面也可能减轻病人痛苦,缓解症状。
今天抽了简短的时间和大家讨论了下我对中医治疗乙肝的观点,其实,中西医并不对立,而且是统一的,所以何时应用中医治疗,何时应用西医治疗都应该与专业的临床医生沟通。
再次强调治疗要去正规医院,我接触到的3成网友都有不正规治疗的经历。最后,祝广大肝病朋友早日康复!
中药治疗肝硬化,中医真的可以治疗肝硬化吗?
北京天健医院肝病专家钟伟主任撰写中医治疗肝硬化,中医药治疗肝硬化更有优势吗?答案是肯定的,肝硬化在中医上属于“积聚”“臌胀”病的范畴,中医对于肝硬化的治疗以服药为主,虽然中医对肝硬化的治疗更偏向于保健,但如果能坚持治疗将对肝硬化的痊愈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以辨证论治为基础的中医中药,在肝硬化治疗中至少可以达到以下六方面的功效:第一、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肝硬化患者会出现乏力、食欲减退、消化不良、腹胀腹痛腹泻等症状,中医辨证论治,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胁痛、腹泻、疲劳、皮肤瘙痒、消化不良、失眠等症状。比如,面色黧黑、白蛋白低的肝硬化患者可用健脾养血的中药治疗改善面色,又比如柴胡可行气止痛、穿山甲可活血通络止痛等。第二、明确改善肝功。一些顽固性黄疸、肝功能衰竭患者加用中药后,不但能缩短病程,且可减少治疗费用。而且很多中药有较好的保肝降酶作用,比如垂盆草、五味子等,而中药茵陈、大黄等有明确退黄抗炎作用,甘草对迅速改善肝脏炎症也十分有效,更别说临床退黄疸中药方剂:茵陈蒿汤、茵陈五苓散等均可明显改善肝功。第三,抗纤维化、抗肝硬化。中医钟伟主任说除了中药,还有中成药,例如鳖甲煎丸、扶正化瘀胶囊等均有一定抗纤维化、肝硬化作用,甚至可以逆转或减轻肝纤维化,改善肝脏血液循环,改善肝硬化分级积分,改善肝脏的组织病理。第四,治疗肝硬化并发症。有些患者并非肝硬化本身严重,而是肝硬化并发症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例如肝性脑病、肝硬化腹水,消化道出血、门脉高压等,就可以用中药治疗。第五,一定的抗病毒作用。中药抗病毒效果不用多说,大家最熟悉的应该是金银花、连翘等,除此之外,苦参、白花蛇草、败酱草、大青叶等清热解毒药物都具有一定的抗炎病毒作用。第六,一定的防癌抗癌作用。最后中医钟伟主任讲到肝硬化患者中有3%左右患者会合并肝癌。具有抗肿瘤、防癌作用的中药在临床上广泛使用,减少了肝癌的发生,有些肝癌患者服用中药生命质量得到明显提高,生存期得以显著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