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素珊的个人简介
周素珊(1932年生于广西), 女,笔名毕璞。原籍广东中山,岭南大学中文系毕业。1938年来到台湾后,曾任《征信新闻报》(《中国时报》前身)家庭版主编,《公论报》副刊主编,《妇友月刊》总编辑等职,现已退休专心从事创作。毕璞的笔龄将近五十年,在漫长的写作生涯中,毕璞的笔路甚广,她写散文、小说、儿童故事、杂文、评论、传记,也翻译过英美的文学作品。毕璞作品产量虽多,但是她一向只为兴趣以及有所感而写,“以我笔写我心”是她的写作信条。她的文章清新雅丽,在平淡中蕴含着哲理,言之有物,非一般花拳绣腿者可比。毕璞已出版的著作有《故国梦重归》、《风雨故人来》、《寂寞黄昏后》、《心灯集》、《秋夜宴》、《绿萍姊妹》、《无言歌》、《清音》、《春花与春树》、《明日又天涯》、《毕璞自选集》、《老树春深更著花》、《有情世界》等39篇。她一篇早期的散文《第一次真好》,被选入人教版初一语文课本第7课《短文两篇》之一,(节选自《无言歌》)。 (另一篇为张晓风的《行道树》)
周素珊的介绍
周素珊(1932年生于广西),笔名毕璞。岭南大学中文系毕业。周素珊已出版的著作有《故国梦重归》、《风雨故人来》、《寂寞黄昏后》、《心灯集》、《秋夜宴》、《绿萍姊妹》、《无言歌》、《清音》、《春花与春树》、《明日又天涯》、《毕璞自选集》、《老树春深更著花》、《有情世界》等39篇。她一篇早期的散文《第一次真好》,被选入人教版初一语文课本第7课《短文两篇》之一,(节选自《无言歌》)。
画蛇添足的意思是什么? 寓意是什么?
画蛇添足:
画蛇时给蛇添上脚.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也比喻虚构事实,无中生有.
画蛇添足 (发音 huà shé tiān zú)
【解 释】 画蛇时给蛇添上脚.比喻做了多余的事,反而有害无益,徒劳无功.
【出 处】 西汉·刘向《战国策·齐策二》:“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用 法】 连动式;作宾语;含贬义
【示 例】 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四部:“他想接上去说,又觉得是~,只好惋惜地坐着没动.”
【近义词】 徒劳无功、多此一举
【反义词】 画龙点睛、恰到好处、恰如其分
【灯 谜】 巳
【典 故】
故事发生在古代楚国.有一家人家祭祀祖宗.仪式完毕后,把剩下的一壶酒,赏给手下的办事人员喝.人多酒少,很难分配.这几个人就商量分酒的办法.有个人说:“一壶酒分给几个人喝,太少了.要喝就喝个痛快.给一个人喝才过瘾呢!”大家都这样想,可是谁也不肯放弃这个权利.另一个提议说:“这样吧,让我们来个画蛇比赛.每个人在地上画一条蛇,谁先画完,谁就喝这壶酒.”大伙儿都赞成这个办法.于是每个人折了一根树枝,同时开始画起来.有一个人画得最快,转眼之间,把蛇画好了.他左手抓过酒壶,得意地看看同伴,心想,他们要赶上我还差得远哩.便洋洋自得地说:“我再给蛇添上几只脚,也能比你们先画完.”正当他画第二只脚的时候,另一个人把蛇画完了.他一把夺过酒壶说:“蛇本来是没有脚的,你画的根本就不是蛇.还是我先画完,酒应当归我喝.” 添画蛇脚的人无话可说,只好咽着唾沫,看别人喝酒.
[提示]
画蛇,就要象一条蛇;添上脚,就成了“四不象”.做任何事情都要实事求是,不卖弄聪明,不节外生技.否则,非但不能把事情做好,反而会把事情办糟.
[原文]
楚有祠者①,踢其舍人卮酒②.舍人相谓曰③:“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④;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⑤,子安能为之足⑥?”遂饮其
酒⑦.为蛇足者,终亡其酒⑧.——《战国策》
[注释]
①祠(cí)——春祭.
②舍人——古代王公贵族手下的办事人员.卮(zhī)—— 古代盛酒的器具.
③相谓——互相商量.
④引酒——拿过酒杯.引,取过来.且——将要.
⑤固——本来.
⑥子——对人的尊称.安——怎么.
⑦遂——就.
⑧亡——失去.
示例 将军功绩已成,威声大震,可以止矣.今若前进,倘不如意,正如“~”也.(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一百十回)
英文:draw a snake and add feet to it—ruin the effect by adding sth.superfluous 蛇本来没有脚有人却给它加上脚,故事见《战国策·齐策二》.比喻做事多此一举,反而坏事.例:今若前进,倘不如意,正如画蛇添足也.——《三国演义》
张晓风的生平简介
个人简介
张晓风,笔名有晓风、桑科、可叵,第三代散文家中的名家,1941年出生于浙江金华,江苏铜山人。八岁后赴台湾,毕业于台湾东吴大学,并曾执教于该校及香港浸会学院,现任台湾阳明医学院教授。
她笃信宗教,喜爱创作。小说,散文及戏剧著作有三、四十种,并曾一版再版,并译成各种文字。六十年代中期即以散文成名,1977年其作品被列入《台湾十大散文家选集》,编者管管称“她的作品是中国的,怀乡的,不忘情于古典而纵身现代的,她又是极人道的。”
余光中也曾称其文字“柔婉中带刚劲”,将之列为“第三代散文家中的名家”。又有人称其文“笔如太阳之热,霜雪之贞,篇篇有寒梅之香,字字若璎珞敲冰。”皆评价甚高。曾得过吴三连,中山国家文艺奖,当选过十大杰出女青年。
创作历程
张晓风的散文艺术创作历程,又大体上可划分为三个前后衔接的段落。
第一个段落以她于1966年出版的第一本散文集《地毯的那一端》为标志,她以一个聪颖纯情少女的眼睛看世界,世界是一条清澈澄碧、纤尘不染的潺潺溪流。
第二个段落,犹如小溪奔向了风云激荡、爱恨交织、浊浪排空的湖泊,以散文集《愁乡石》(1977)、《步下红毯之后》(1979)至《你还没有爱过》(1981)为标志,可视为由第一个段落到第二个段落的过渡和完成。第二段落的时间幅度较长,《再生缘》(1982)也可视为是这一段落的延伸,至《我在》(1984)、《从你美丽的流域》(1988)、《玉想》(1990),廊庑渐趋廓大,犹如从湖泊递变为壮阔浩渺的大海。我们姑且在这里作一个假定,如果张晓风的散文创作在第二个段落就打住了,她虽然仍是中国现代散文史上优秀的女作家之一,是一位从一般女作家狭隘局促的闺秀天地里突破出来的闯将,但终究还不是一位拥有很大原创性光荣席位的散文大家。
张晓风散文艺术的原创性在第二段落,更在自《我在》为起点迄今的第三段落。惟有这第三段落,才宣告了一位以生命和创意的生成,以生存本体论的诗性阐释为其宗旨的散文大家的诞生和完成。
生命和生存本体论的诗性阐释,是这位女作家奉献给中国现代散文史的最大功绩。她走上这一条生命和生存本体论的诗性阐释道路,有一个从并不全然自觉到完全自觉,从不尽完善到圆融浑成的过程,但却有其内在的逻辑必然性。
张晓风,1941年生,江苏铜山人,生于浙江金华。八岁后赴台,毕业于台湾东吴大学,并曾执教于该校及他处,现任台湾阳明医学院教授。
她笃信宗教,喜爱创作,小说、散文及戏剧著作有三、四十种,并曾一版再版,并译成各种文字。六十年代中期即以散文成名,1977其作品被列入《台湾十大散文家选集》,编者管管称“她的作品是中国的,怀乡的,不忘情于古典而纵身现代的,她又是极人道的”。
早在1977年,时年36岁的张晓风,就被台湾地区的批评界推为“中国当代十大散文家”之一,评论赞辞说她“笔如太阳之热,霜雪之贞。篇篇有寒梅之香,字字若缨络敲冰”,可以说是对她诗意散文的第一次感性素描。
1981年,当她的第四本散文集《你还没有爱过》出版时,余光中先生为该书作序,称她为“亦秀亦豪”“腕挟风雷”的“淋漓健笔”。
张晓风的散文艺术创作历程,又大体上可划分为三个前后衔接的段落。
第一个段落以她于1966年出版的第一本散文集《地毯的那一端》为标志,她以一个聪颖纯情少女的眼睛看世界,世界是一条清澈澄碧、纤尘不染的潺潺溪流。
第二个段落,犹如小溪奔向了风云激荡、爱恨交织、浊浪排空的湖泊,以散文集《愁乡石》(1977)、《步下红毯之后》(1979)至《你还没有爱过》(1981)为标志,可视为由第一个段落到第二个段落的过渡和完成。第二段落的时间幅度较长,《再生缘》(1982)也可视为是这一段落的延伸,至《我在》(1984)、《从你美丽的流域》(1988)、《玉想》(1990),廊庑渐趋廓大,犹如从湖泊递变为壮阔浩渺的大海。我们姑且在这里作一个假定,如果张晓风的散文创作在第二个段落就打住了,她虽然仍是中国现代散文史上优秀的女作家之一,是一位从一般女作家狭隘局促的闺秀天地里突破出来的闯将,但终究还不是一位拥有很大原创性光荣席位的散文大家。
张晓风散文艺术的原创性在第二段落,更在自《我在》为起点迄今的第三段落。惟有这第三段落,才宣告了一位以生命和创意的生成,以生存本体论的诗性阐释为其宗旨的散文大家的诞生和完成。
生命和生存本体论的诗性阐释,是这位女作家奉献给中国现代散文史的最大功绩。她走上这一条生命和生存本体论的诗性阐释道路,有一个从并不全然自觉到完全自觉,从不尽完
周素珊的资料
【简介】
毕璞,是周素珊女士使用了四十年的笔名。原籍广东中山,岭南大学中文系肄业。卅八年来台后,曾任大华晚报及徵信新闻报(中国时报前身)家庭版主编,公论报副刊主编,妇友月刊总编辑等职,现已退休专心从事创作。
毕璞的笔龄将届五十年,在漫长的写作生涯中,毕璞的笔路甚广,她写散文、小说、儿童故事、杂文、评论、传记,也翻译过英美的文学作品。不过近年她已减少产量,只写散文和短篇小说。
毕璞作品产量虽多,但是她一向只为兴趣以及有所感而写,「以我笔写我心」是她的写作信条。她的文章清新雅丽,在平淡中蕴含著哲理,言之有物,非一般花拳绣腿者可比。毕璞已出版的著作有《故国梦重归》、《风雨故人来》、《寂寞黄昏后》、《心灯集》、《秋夜宴》、《绿萍姊妹》、《无言歌》、《清音》、《春花与春树》、《明日又天涯》、《毕璞自选集》、《老树春深更著花》、《有情世界》等39种。她一篇早期的散文《第一次真好》,曾选入国中国文课本中。
【故事】
虽然很早就读过毕璞大姐的作品了,却直到近年才在文友庆生会中认识这位“大姊大”级的作家,因为毕璞的生日在六月,我这个非六月出生的人,笔名也叫“六月”,对“正宗”的六月寿星便有种特别的亲切感。
毕璞大姐不讳言自己已经八十“高龄”,但如要叫你猜她的年龄,十之八九的人会猜错,她身体健朗,岁月也未在她脸上留下多少刻痕,怎麼看都不像是八十岁的“老人”,文友对她的“驻颜有术”都钦羡不已。
毕璞大姐生性乐观,常乐在工作(写作)中,她说:“小说是我的最爱,因为无论在阅读小说或写作小说时,我都会暂离现实,化身为小说中人,进入书中人物的内心,而浑忘自己正处在纷扰的尘世中。我把看小说和写小说都当作是一种卧游或漫游,而自得其乐”。毕璞大姐是懂得捕捉快乐的人,常保年轻的心,想来这也就是她。
周素珊在《第一次真好》中为我们讲述了他很多的第一次,说说自己的第一次
第一次滑雪的经历。
一年冬天,爸爸妈妈为了缓解我的学习压力,带我来到了滑雪场。爸爸刚租好滑雪用具,我就抱起它们冲进了更衣室。
更衣室里的人真多呀!我好不容易才找到了个座位,放下东西。拿起衣服就往身上套。咦?这衣服怎么这么长呀!低头一看衣服裤子都在一起呢!这可怎么穿呢?问别人?不行,万一被别人笑话可怎么办呢?有了,找一个刚进来的人模仿他的动作不就行了吗?说干就干,我抬起头四处张望,哈!正好有一个人进来了。我赶紧在他旁边也找了个座位,捡起衣服,他怎么穿我怎么穿。我还真把这复杂的行头穿上了。
我抱着滑雪板和雪杖,走进了滑雪场。“哇!”映入眼帘的是白皑皑的一片,到处银装素裹。
我走到雪地上,学着别人上滑雪板,想象着滑雪运动员的动作:曲膝、弯腰、抬头,两手抓紧雪杖,往雪里一拄,然后用尽全身的力气向后一推、只听“卟”地一声,我没出去反而摔倒在雪地上。我想站起来,但刚站到一半就又倒下了,反复试了几遍,但总是一样。我刚想叫人,鞋与滑雪板就分开了。于是,我站了起来,抖了抖身上的雪,低着头去找滑雪板。一迈开步,就撞到了一个人的身上。我连忙抬起头来,原来是一位大哥哥。我边道歉边准备溜走。而大哥哥亲切地说:“没关系,给你。”说着,把滑雪板给了我并帮我穿上。随后说:“让我教你滑雪吧!”真的吗?我非常激动。
于是,大哥哥把我带到平地上,微笑着对我说:“滑雪基本要领是曲膝、弯腰、抬头,把雪杖轻轻一推就可以滑出去,但不要太用力。”我听了,边重复他说的,边去做。“哇,太棒了。”我终于滑了出去。大哥哥看了看我,点点头说:“不错,动作很到位。咱们开始学习加速与减速。加速是把滑雪板从平行改到外八字,减速则改到内八字。”他边说边示范,我也跟着练了起来。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练习,我学会了滑雪的基本要领。突然大哥哥说:“咱们来场比赛,从中段往下滑,看谁滑得好。”我一看,这么高,心里有些害怕,想不去,但又怕被笑话,只好硬着头皮答应了。但当我站在起点时,心里想:“滑下去会怎么样?会摔倒吗?”最后我还是一闭眼滑了下去。一会儿,我睁开眼睛一看:“咦?大哥哥怎么在向我招手呢?”不好,我在倒着滑。怎么办?突然我听到有人大喊“减速!”怎么减速来着,我急出了一身冷汗,突然想起来了:内八字!我连忙调整了滑雪板。可是怎么越减越快呢?既然这样不行就改成外八字,速度还真的减下来了,最后终于到达了终点。
从此我爱上了滑雪,但感觉总是与第一次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