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管石
石管有粗有细,是由原芦苇的粗细所决定的,石管的排列常略具方向性,交错管之间存在大量空洞、孔穴,常被松散土壤充填,被采集后土壤即行脱落。芦管交代不彻底,钙化程度低,比较疏松而性脆,易于脱落;管状本身不具微细结构,且或多或少地经过了岩溶化作用,甚至部分地成为岩溶石。芦管石颜色单一,以土黄、灰色和灰白色为主。芦管石钙化过程所需时间相当短,不过几十年,在芦管表面常见有近代潮虫遗体化石,表明当时处于潮湿环境。由于吸水性强,在芦管石表面易于附生绿色植被,故小的可做盆景石,大的可做假山石。分布范围在中国不少地区,如新疆伊犁、广西、安徽、浙江、江苏、山西都有产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