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院士的院士评选
中国工程院院士的院士的评选是根据在工程科学技术方面作出重大的、创造性的成就和贡献以及参选人的品格平行来评选的。只有具有中国国籍的正高级工程师、研究员、教授或具有同等职称的专家才可以作为候选人。根据《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办法》第二条院士增选每两年(奇数年)进行一次,每次增选总名额及其分配,由主席团研究决定。主席团可针对在西部边远地区(西部地区的贵州、云南、广西、甘肃、青海、宁夏、西藏、新疆、内蒙古9个省、自治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作累计20年(含)以上的候选人预留定向名额。关于中国工程院院士评选的其他要求。《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办法第七条候选人可单独通过院士或有关学术团体提名,也可以同时通过以上两种渠道提名;不受理个人申请。特别通道提名是院士提名的特殊形式,通过院士或有关学术团体提名的候选人,不得同时作为特别通道候选人。第八条院士提名每次增选每位院士至多可提名3位候选人。院士要对提名行为负责。增选前一年12月31日未满80周岁的院士享有当年提名权和选举权。候选人获得3位院士的提名方为有效,且仅能接受3位院士的提名,其中本学部院士应不少于2位。年龄超过65周岁的候选人,获得6位院士的提名方为有效,且仅能接受6位院士的提名,其中本学部院士应不少于4位。以上内容参考 中国工程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办法
既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又是中国工程院院士的目前有多少人?
目前还有健在两院院士15位。1994年中国工程学院聘任了30名中科院院士担任工程院院士,1995年聘任了4名,此后没再继续,这34名“双院士”也成了“绝版”。目前34名双院士已经有一部分人去世了,目前还有健在两院院士15位,其中一直在一所高校的有清华大学的吴良镛院士、西南交通大学的沈志云院士、北京理工大学的王越院士、北京邮电大学的陈俊亮院士、中南大学的王淀佐院士、武汉大学的李德仁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刘永旭院士等人。健在的这些双院士都是这些学校的“瑰宝”,许多基本上曾经都当过学校或者合并前学校的校长、副校长。这些人之中也有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获得者,也有一些人被推荐为最高科学技术获奖者候选人,未来的最高科学技术奖甚至也有可能从这之中的人中产生。两院院士性别结构女性院士约占两院院士总数的5.01%,工程院院士中女院士占5.36%调查发现,在我国1955-2007年当选的两院院士中,男性院士1764人,约占两院院士总数的95.04%;女院士只占极少数,仅有93人,约占总数的5.01%,比例较低。其中中国科学院有女性院士51人,占中国科学院院士总数的4.61%;中国工程院有女性院士42人,占中国工程院院士总数的5.36%。2007年中国科学院发布的一份题为《我国女性从事科技工作现状》的研究报告称,我国女性占总人口的48.37%,女性科技人员约占我国科技人员总数的35%。对比我国女性在科技人员和两院院士中所占比例发现,女性在代表我国最高层次和水平的科技人才群体——两院院士中比例较低,仅有93人约占5.01%,差异非常显著。但是我国两院院士中女院士比例高于一些发达国家科学院女院士比例,据有关资料显示,一些发达国家女院士在院士总数中所占比例均较低,其中美国女性院士最高仅有4.1%,丹麦4%,英国2.9%,加拿大3.2%,法国3.2%。学历构成1、两院院士学历层次高,硕士以上的学历者过半。调查发现,1955-2007年当选的两院院士的学历层次较高,硕士以上学历者占两院院士总数的51.37%,其中博士(含副博士)学历者占院士总数的34.12%;本、专科学历者占总数的48.57%,另外具有中专(含)以下学历的院士占总数的0.06%。2、近四成两院院士在国外获得学位,美苏海归占主流。调查发现,两院院士中有海外留学背景者约占院士总数的37.25%,当中约78.12%院士博士(含副博士)学位。两院院士留学的国家主要分布于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人数最多的十个国家依次是美国、前苏联、英国、德国、日本、法国、加拿大、瑞士、波兰和比利时等国。其中在美国和前苏联就读并获学位的院士人数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和地区。3、两院院士就读于国外350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院士人数最多的十所院校依次是:前苏联科学院、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美国哈佛大学、前苏联莫斯科大学、美国康乃尔大学、美国芝加哥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英国剑桥大学和英国伦敦大学等。4、两院院士在国外获得学位的时间主要集中在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五十年代后期至六十年代初期和八十年代等时期。其中1978年我国改革开放后获得国外学位者约占海归院士总数的16.33%,当选年龄普遍在40-50岁之间。这一数据有力地证明了改革开放之初,作为改革措施重要组成之一的选拔优秀人才出国留学的决策是完全正确的,这一决策已经为国家培养和造就了一批以院士为代表的杰出人才,其后续效果还将进一步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