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璇琮的著作
《杨万里范成大资料汇编》(中华书局,1962年)《黄庭坚和江西诗派研究资料汇编》(中华书局,1978年;又台湾丽文文化公司1993年重印)《唐代诗人丛考》(中华书局,1980年)《唐五代人物传记资料综合索引》(中华书局,1982年;又日本东方书店1987年重印)《唐代科举与文学》(陕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又台湾文史哲出版社1994年重印)《宋人绝句选》(齐鲁书社,1987年)《〈河岳英灵集〉研究》(中华书局,1992年)《李德裕文集校笺》(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李德裕年谱》(齐鲁书社,1984年初版;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修订本)《唐代诗学丛稿》(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唐人选唐诗新编》(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濡沫集》(湖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唐五代文学编年史》(辽海出版社,1998年)《当代学者自选文库·傅璇琮卷》(安徽教育出版社,1998年)
傅璇琮的个人感受
我与傅先生直接的接触和深入的交流并不算很多,而更多的是从先生的文章著述中、从学界同好的交流中了解到先生的人品和文品。让我感受最深的是傅先生在学术活动中表现出的“斯文自任”的使命意识、文化建设的国家意识和与时俱进的创新意识。 “斯文自任”是古代华夏学人传承千载的优良传统。“斯文”与“学术”密不可分。前人讲“学术乃天下之公器”,学术对于文化建设、社会进步和文明发展作用巨大。正因如此,很多志向高远的学人往往都试图通过“斯文自任”的途径,实现经世济世的报国理想和奉献社会的个人价值。傅璇琮先生可以说是当代学人发扬光大这一优秀传统的典型代表。他不管在什么样的环境和条件下,都把研究当事业,视学术为生命,把全部的热情和精力投入到学术活动中,表现出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时代责任感。先生认为:“中国学者有责任也有义务发扬光大我们自身的学术传统,向世界展示中国学术的优势,为世界学术做出贡献。”(陈良运《周易与中国文学·序》)他称扬学术大师陈寅恪关于“士之读书治学,盖将以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真理因得以发扬”的观点(《理性考索所得的愉悦》);赞誉顾颉刚先生在遭受不公正待遇的特殊背景下欣然接受翻译《尚书》的任务,“表现了一个知识分子对自己民族文化高尚的责任感和理性的使命感”(《启示》)。先生乐于奉献而不求回报,他“相信庄子的话:‘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坎坷的经历与纯真的追求》),执著于学术事业而又淡泊名利,明确表示“我们许多古典文学的研究者是准备献身于我们所从事的这一项事业的”(《“岂无他好,乐是幽居”》)。这些都反映出先生事业上入世入俗而思想上超世脱俗的不凡境界。